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力物理教案最新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9W

教案是現在每位教師在課堂上都需要使用的,我們通過教案的制定可以使教學更加精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力物理教案最新7篇,感謝您的參閲。

力物理教案最新7篇

力物理教案篇1

一、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為什麼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不同?

在空氣中與在真空中的區別是,空氣中存在着空氣阻力.對於一些密度較小的物體,例如降落傘、羽毛、紙片等,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影響較大;而一些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金屬球等,下落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因此在空氣中下落時,它們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只受到重力,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快慢相同.

2.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與重力大小的關係

(1)有空氣阻力時,由於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不同的物體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較重的物體下落得較快.

(2)若物體不受空氣阻力作用,儘管不同的物體質量和形狀不同,但它們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1)v0=0

(2)加速度恆定(a=g).

4.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最大;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律

因為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於自由落體運動.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關係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論:h=gt2

問題與探究

問題1 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相同嗎?你有什麼假設與猜想?

探究思路:物體在真空中下落時,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氣阻力,此時物體的加速度較大,整個下落過程運動加快.在空氣中,物體不但受重力還受空氣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時物體加速度較小,整個下落過程較慢些.

問題2 自由落體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請你結合實例談談什麼情況下,可以將物體下落的運動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探究思路:回顧第一章質點的概念,談談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如何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複雜的問題得到簡化,進一步理解這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問題3 地球上的不同地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同一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講,越靠近兩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離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題與精析

例1 下列説法錯誤的是

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

b.若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則一定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c.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滿足速度跟時間成正比的下落運動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精析:此題主要考查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指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選項a沒有説明是什麼樣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選項c中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應為豎直向下,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都與時間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後,對自家屋頂滴下的水滴進行觀察,發現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為1.5 s,他由此估計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間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樣估算的.嗎?

精析:粗略估計時,將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體,g取10 m/s2,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可求得.

答案:設水滴落地時的速度為vt,房子高度為h,則: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綠色通道:學習物理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所以在學習中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分析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各種因素是否對結果產生影響都應具體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體最後1 s下落了25 m,則物體從多高處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題中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為g=10 n/kg,並且知道了物體最後1 s的位移為25 m,如果假設物體全程時間為t,全程的位移為s,該物體在前t-1 s的時間內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設物體從h處下落,歷經的時間為t.則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體從離地45 m高處落下.

綠色通道:把物體的自由落體過程分成兩段,尋找等量關係,分別利用自由落體規律列方程,聯立求解.

自主廣場

基礎達標

1.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讓一輕一重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處同時自由下落,則

a.在落地前的任一時刻,兩石塊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塊下落得快、輕的石塊下落得慢

c.兩石塊在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們在第1 s、第2 s、第3 s內下落的高度之比為1∶3∶5

答案:acd

2.甲、乙兩球從同一高度處相隔1 s先後自由下落,則在下落過程中

a.兩球速度差始終不變 b.兩球速度差越來越大

c.兩球距離始終不變 d.兩球距離越來越大

答案:ad

3.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達地面時的速度與在一半高度時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從同一高度處,先後釋放兩個重物,甲釋放一段時間後,再釋放乙,則以乙為參考系,甲的運動形式是

a.自由落體運動 b.勻加速直線運動a

c.勻加速直線運動ag d.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d

5.a物體的質量是b物體質量的5倍,a從h高處,b從2h高處同時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説法正確的是

a.下落1 s末,它們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於b的加速度

d.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a的速度大於b的速度

答案:ab

6.從距離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個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後1 s內的位移.

答案:35 m

綜合發展

7.兩個物體用長l=9.8 m的細繩連接在一起,從同一高度以1 s的時間差先後自由下落,當繩子拉緊時,第二個物體下落的時間是多長?

答案:0.5 s

8.一隻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內通過高度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頂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圖2-4-1所示,豎直懸掛一根長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處有一觀察點a,當杆自由下落時,從杆的下端經過a點起,試求杆全部通過a點所需的時間.

(g取10 m/s2)

圖2-4-1

答案:1 s

力物理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道質量是物體自身的屬性,知識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怎樣換算。

2.瞭解托盤天平的結構、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點。

3.會調節托盤天平的平衡,會對天平測量結果準確讀數。

4.初步感受物體質量單位的大小,培養估測能力;會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

教學重點:

質量的單位和質量的測量工具。

教學難點:

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學資源:一架托盤天平、一隻燒杯、小冰塊、橡皮泥一塊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問題教學法,輔以直觀演示和活動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找兩名同學到講台前,讓他們同時跑向教室後面,其他同學觀察並比較誰跑的快。再讓同學們打開課本直接對照課本圖5-17、5-18説明物體的運動有快有慢,如何比較它們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課)

二、出示目標:

三、新授:

1、質量的概念

引導討論

⑴一根鐵釘與一枚大頭針比較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外?

⑵大胖子同學與小瘦子同學在肢體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課本與課桌在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外?

討論:(1)

相同之處:都是鐵造的

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狀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鐵的.量不同??討論(2)

相同之處:都是肌肉骨胳等構成

不同之處:體重不同;體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質多??

討論(3)

都由物質構成,但它們是不同物質構成的,物理書是紙等材料構成,桌子是木頭等材料構成,物理書要的材料的量沒有課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結:所有物體都由物質構成,一種物質能構成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物體,由於物體的形狀和用途不同組成它們的物質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書:(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

2、質量的單位

⑴由比較長度和時間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較物體質量的多少?

⑵引導學生列舉熟悉的質量單位。在此基礎上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⑶講解: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kg常用的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

板書: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説明:斤、兩也是質量的單位,它在我國民間使用,不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⑷引導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

一隻蘋果的質量250

你身體的質量50

一袋方便麪的質量200

方便麪裏佐料的質量5

一隻雞蛋的質量50

一頭大象的質量2。

⑸練習:

(1)熟記換算關係。

(2)進行單位換算

一頭鯨的質量約為1.5×105kg=______t

一枚藥片質量約為5×10-4kg=____mg

3、質量的測量

⑴以生活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質量的測量工具。

⑵桿秤是我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直沿用至今,幾乎家家都有。另外測量質量的工具還有磅秤、電子秤、天平??

⑶板書:實驗室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⑷指導學生觀察托盤天平對照插圖6-1認識托盤天平的構造。

(出示幻燈片)

⑸指導閲讀托盤天平使用説明書

⑹演示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

⑺突出要點:

①在稱量質量前通過調節平衡螺母使橫樑平衡。

②物體要放在左盤,砝碼放在右盤。

③稱量質量時通過增減砝碼移動遊碼使橫樑平衡。

④物體的質量=砝碼的質量+遊碼所表示的質量

4、探究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⑴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天平測量自帶的橡皮泥的質量。巡視操作情況,及時糾正操作錯誤。

⑵指導學生藉助燒杯測量冰及其化成水後的質量。

方法:先容器質量,然後再測共同質量,共同質量減去容器質量

等於被測對象的質量。

説明:加熱時間長同學們可能會得出水的質量比冰的質量少要引導學生分析原因。

⑶總結實驗結果:

板書:物體的質量不隨其形狀、位置、狀態的變化而改變,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討論:楊利偉帶到太空中去的某儀器在地上和太空中質量有沒有變化?

四、課堂小結:

對照板書進行小結。

五、佈置作業:

教材:

力物理教案篇3

教學目標:1、知道什麼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

2、瞭解沸騰現象,知道什麼是沸點。

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

過程和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温度特點。

重、難點:1、蒸發、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2、分析一些常見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現象。

教學器材:燒杯、水、温度計、酒精燈、鐵架台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_____, 熱。物質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_____。 熱。

2、晶體熔化和凝固時的規律是什麼?

3、晶體温度在熔點和凝固點所處的狀態是什麼?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曬在太陽下的衣服一會兒就幹了,衣服上的水那裏去了?(學生猜想)

進行新課:

1、探究:水的沸騰

( ) ……提出問題

( ) ……設計試驗

如何進行、需要器材、注意事項、 儀器安裝、酒精燈的使用等

( ) ……進行試驗

數據記錄: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蠟的温度/℃

利用數據作出圖像,學生探究、尋找規律,教師總結如下:

2、沸騰:

(1)、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要達到一定的温度才沸騰,沸騰時温度不變,液體沸騰的`温度叫沸點。

(3)、不同液體的沸點不同。(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3、蒸發: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發生的汽化現象。

(2)蒸發只發生在液體的表面。

(3)、蒸發有吸熱致冷作用

4、沸騰與蒸發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汽化的兩種方式)

5、液化(放熱):舉例説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水蒸氣遇冷會液化)

壓縮體積也可以使氣體液化(生活中的實例)

(1)、降低温度與壓縮體積是氣體液化的兩種方法。

(2)、液化要放熱(水蒸氣燙傷更嚴重)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2、課本後練習。

教學後記:液化、汽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可以舉較多的例子進行分析

可以討論:吸熱、放熱是必要條件

力物理教案篇4

一 教材分析

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是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本次課的邏輯性、理論性很強,重點是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實驗得出歐姆定律,最關鍵的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驗方法,另一個就是歐姆定律。歐姆定律的含義主要是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逐漸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簡單,所以是重點而不是難點。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②通過實驗認識電流、電壓和電阻的關係。

③會觀察、收集實驗中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過程與方法

①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測未知的知識。

②經歷歐姆定律的發現過程並掌握實驗的思路、方法。

③能對自己的實驗結果進行評估,找到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讓學生用聯繫的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並能設計實驗方案證實自己的猜測。

②培養學生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歐姆定律。

難點: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的評估。

四學情分析

在技能方面是練習用電壓表測電壓,在知識方面是研究串、並聯電路中的電壓關係。這是一節探索性實驗課,讓學生自主實驗、觀察記錄,自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學生對探索性實驗有濃厚的興趣,這種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動有利於提高認知能力和實驗能力,但由於學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夠成熟,引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是本節課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

啟發式綜合教學法。

六課前準備

教具:投影儀、投影片。

學具:電源、開關、導線、定值電阻(5、10)、滑動變阻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説明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①我們學過的電學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們之間有聯繫嗎?

③一段導體兩端的電壓越高,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當導體的電阻越大,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 學生以舉手的形式回答問題,並將自己的想法寫在學案上。

這部分問題學生以前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回答得很正確,即使有少數同學回答錯誤也沒有關係,學生之間會進行糾正。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標

提問:電壓增大,電流也隨着增大,但是你知道電流增大了多少嗎?

讓學生猜測電流i、電壓u、電阻r之間的關係式。 學生大膽猜想。

不論對錯,教師都應認真對待,但應該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亂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應該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根據,符合邏輯進行猜想。同時可將所有學生的猜想寫在黑板上,這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作用。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播

一、設計實驗

讓學生闡述自己進行實驗的初步構想。

①器材。

②電路。

③操作。

對學生的實驗方法提出異議,促使學生思索實驗的改進。

鎖定實驗方案,板書合理的器材選擇、電路圖、數據記錄方法、操作過程。 學生按照學案的過程,補充實驗器材,畫電路圖,並且簡單陳述自己的實驗操作過程。

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異議,討論實驗的改進方案,並修正器材、電路圖、操作方法。 設計實驗部分是一個難點,教師要進行引導,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想法,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

二、進行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困難學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實驗數據之間的關係非常明顯,要讓學生從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感受歐姆定律發現的邏輯過程,傳授學生控制變量法。

三、分析論證

傳授學生觀察數據的方法,投影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數據找到問題的答案,最終得到結論。 學生根據教師投影出的問題觀察數據,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

四、評估交流

讓學生討論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和解決辦法,教師引領回答幾個大家普遍遇到的問題。 學生小組內討論。

使學生意識到共同討論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借鑑別人的經驗。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擴展記錄表格,讓學生補充。

投影一道與生活有關的題目。 學生補充表格。

學生在作業本上完成。 這個練習很簡單,但能使學生沿着前面的思維慣性走下去,強化學生對歐姆定律的認識。

這一道練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歐姆定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小結

讓學生歸納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回顧實驗的設計和操作過程,既強化了知識又鍛鍊了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 學生歸納。

讓學生意識到課堂回顧的重要性,並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板書設計

已學的電學物理量:電流i、電壓u、電阻r。

猜測三者之間的關係:i=ur、i=u/r、i=u-r、

實驗所需器材:電源、開關、導線、電阻、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

實驗電路圖:見圖-10

記錄表格:

結論: (歐姆定律)

十教學反思

學生對實驗方法的掌握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這個實驗難度比較大,主要在實驗的設計、數據的記錄以及數據的分析方面。由於實驗的難度比較大,學生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實驗的評估和交流也比較重要。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協助,所以這次課採用啟發式綜合的教學方法。

力物理教案篇5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形變和彈性形變

2、知道什麼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並能判斷方向。

4、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

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象出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探究形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形變與彈性之間的關係後,使學生了解探究彈力的實際意義,學會探究物理規律的一般方法。

3、通過觀察微小變化的實例,初步接觸“放大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培養其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究精神。

2、積極參與觀察和實驗,認真討論體驗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和喜悦。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彈力概念的建立、彈力產生的條件、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難點】

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視頻播放: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生運動、拉弓射箭等情景。讓學生試着回答以上動作的完成有什麼共同特點

新課教學

一.彈力的產生

動畫模擬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生運動、拉弓射箭等:同學們觀察動作的完成,總結什麼是形變

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生的形狀或體積改變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拉橡皮筋:

(1)彈性形變: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2)塑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3)彈性限度: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討論與交流]我用力推牆或壓桌面,那麼牆和桌面也會發生形變嗎?

動畫模擬微小形變實驗:①按壓桌面②擠壓玻璃瓶。讓學生自習觀察,實驗説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4)一切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都會發生形變,只不過一些物體比較堅硬,雖發生形變,但形變量很小,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

[猜想]: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後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什麼呢?

感受分析

師:我們現在一起來進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兩端,在彈性限度範圍內拉橡皮筋,使其發生形變。在操作的同時,用心體會一下手與彈簧或橡皮筋之間的相互作用。

師:根據力的定義,我們知道彈簧與左右手之間有力的作用,那同學們知道彈簧對左手的力是向哪個方向的?對右手的力又是向哪個方向的?

生:對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對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

師:為什麼是這樣的方向呢?

生:我想是因為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後,由於要恢復原狀而把兩手向中間扯。

綜上:橡皮筋形變要恢復原狀而對與之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彈力。

2、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發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回顧開始時課件展示情景:讓學生分析並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

3、彈力產生的條件:

(1)、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力)(2)、接觸處產生彈性形變。

二.幾種常見的彈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

(1)、平面與平面接觸

例題1:分析a受到的彈力(a均處於靜止狀態)

(2)、點與面接觸

例2:分析物體a受到的彈力(a均處於靜止狀態)

(3)、曲面與曲面接觸

例3:分析球a所受到的彈力

2、繩的拉力方向:沿着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着消失。

課後習題

佈置作業

開放式問題(視頻播放:撐杆跳高、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①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杆跳高運動員跳得這麼高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②跳水運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板書

板書設計

彈力

1、形變

(1)概念:物體的形狀或體積改變

(2)分類: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2、彈力

(1)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發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產生的條件: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處產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繩的拉力方向沿着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力物理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槓桿。知道槓桿的一些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的結構。通過探究,瞭解槓桿的平衡條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槓桿的應用,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槓桿、支架、鈎碼、測力計。

2.演示材料——鉗子、剪子、起釘錘、鑷子等槓桿類工具,以及厚紙板、木板、釘子、粗鐵絲等材料。

計劃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如果在院子裏有一塊幾個人都搬不動的很大很重的石頭,想把它移動一下,怎麼辦?

二、學習新課

??認識槓桿

⒈講解:

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其中比較簡便的就是用一根木棍或鐵棍來撬。如圖9-1第一圖。一根棍子,當在棍下墊一塊小石頭或其他能支撐棍子的東西,用它撬重物時,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棍子,而成為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槓桿。(板書課題)

在槓桿上有一點:被墊着的那塊小石頭支撐着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板書“支點”),槓桿兩端是圍繞支點轉動的。驅使槓桿轉動的力叫動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叫阻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叫動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叫阻力臂。

⒉提問:什麼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分別在圖上指出。

??指導學生認識槓桿的作用

⒈討論:

用手搬不動大石頭,用槓桿能撬動。這説明槓杆有什麼作用?(省力)

是不是隻要應用了槓桿一定能省力?例如墊那塊小石頭,是不是墊在什麼地方都能省力?

⒉實驗1——學習實驗方法

講解: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出示槓桿及支架)。實驗的方法是:在槓桿一邊掛一個重物,在槓桿另一邊向下用力,提起重物,測量用多少力。

分組實驗:(在教師帶領下,分步進行。)

我們用2個鈎碼當作重物。首先,用測力計測量1個鈎碼有多重,2個鈎碼有多重。(學生測量,彙報。)

然後,把2個鈎碼掛在槓桿左邊、從中間數第2格的位置,右手握在槓桿右邊、從中間數第4格的位置,用力向下壓,把鈎碼提起。(學生實驗。)此時,槓桿像不像那撬動大石塊的棍子?在槓桿上,哪裏是支點?哪裏是動力?哪裏是阻力?動力臂是多少?(用格作單位)阻力臂是多少?

那麼,我們是用了多少力把重物提起來的呢?可以在動力作用點掛鈎碼來測量。試一試,在動力作用點(槓桿右邊、從中間數第4格的位置)掛幾個鈎碼,能使槓桿平衡。(學生實驗,彙報。)

講解:當槓桿平衡時,右邊掛的鈎碼的重力就是提起重物用的力。如果右邊的重力小於左邊的重力,是省力:如果右邊的重力大於左邊的重力,是費力;如果右邊的重力等於左邊的重力,是不省力也不費力。

提問:以上實驗結果是省力還是費力?(省力)

在這個實驗中,動力臂與阻力臂關係是怎樣的,大於、小於、還是等於?(大於)

指導學生把以上實驗條件及結果填寫在實驗記錄中。

⒊實驗2——學生自己探究槓桿的規律

講解:下面,各組接着實驗。利用實驗1的方法,分別測出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連做三次實驗。把每次實驗的條件、結果,像實驗1那樣填寫在實驗記錄中。

分組實驗。

彙報實驗結果。

討論:通過以上實驗,你發現使用槓桿提起重物有什麼規律?

教師小結:槓桿原理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指導學生填寫本課關於槓桿作用的空白。

??指導學生認識槓桿的應用

⒈談話:槓桿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得很廣泛,想一想哪些地方應用了槓桿?哪些裝置像用棍子撬石頭一樣?哪些裝置像槓桿一樣?

⒉討論:

(出示剪子)剪子是不是槓桿?哪裏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要剪一塊很厚很硬的紙板,把紙板放在剪刃的哪個位置剪比較省力?(演示)為什麼?

(出示鉗子)鉗子是不是槓桿?哪裏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為什麼用鉗子能截斷很粗的鐵絲?(演示)

釘在木板上的釘子很結實,怎樣把它拔出來?(如果學生説用鉗子,可以接着問“除了用鉗子還可以用什麼工具?”待學生提出起釘錘後,演示用起釘錘起釘子。)為什麼利用起釘錘能比較省力地把釘子拔出來?在用起釘錘起釘子時,錘子上哪裏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是動力臂長還是阻力臂長?

(出示指甲剪)這是什麼?(指甲剪)指甲剪是不是槓桿?在指甲剪上,哪裏是支點?它是省力的槓桿還是費力的槓桿?為什麼要做成這樣的槓桿?.指甲剪上有三個槓桿。手把部分是一個省力槓桿,刀口部分是兩個費力槓桿。

還有哪些工具應用了槓桿原理?

⒊教師小結:通過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槓桿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槓桿的外形是可以變化的,並不都像一根棍,凡是工作時圍繞支點轉動的裝置,都是利用了槓桿的原理。槓桿類的工具也並不都是省力的,有的是費力的,為了使工作方便。人們掌握了槓桿的規律,就可以根據需要,製造各種各樣的槓桿類的工具。

三、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常用的簡單機械——槓桿。

2.提問:

⑴什麼樣的裝置屬於槓桿?

⑵在槓桿上,哪是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

⑶使用槓桿,在省力費力方面有什麼規律?

3.討論:一個大人與一個小孩能不能玩壓板遊戲?怎樣玩小孩才能把大人壓起來?

四、佈置作業

觀察還有哪些裝置應用了槓桿原理?分析它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研究它是省力的槓桿還是費力的槓桿?為什麼要做成那樣的?

力物理教案篇7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知道凸透鏡能成放大的像;

2、通過觀察和初步實驗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知道透鏡焦點和焦距;

3、會利用平行光測量凸透鏡的焦距。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以豐富、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帶着問題,體驗科學

探究的過程;

2、經歷用多種方法辨別凸透鏡和凹透鏡的過程,並嘗試對各種方法的優劣做初步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創設情景,鼓勵學生提出質疑,養成學生主動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

2、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學習的興趣

重點:瞭解凸透鏡和凹透鏡對光的作用

難點: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和凹透鏡對光的發散作用

學法指導:通過觀察和實驗,總結歸納規律。

預習導學:本節課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做”,通過“解決問題”,通過“交流與合作”,感知有關方法,構建關於透鏡的科學內容。在問題給出時注重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導入:同學們知道,用放大鏡可以把小字放大我們會看得更清楚;旅遊時有看到美好的風景我們會用照相機拍攝下來;眼睛近視的同學配一副眼鏡就又可以看清楚東西了,這是什麼原因呢?今天讓我們共同來揭開上述現象中的祕密,引出課題,閲讀教材並完成以下題目:

預習習題:

1透鏡是利用光的_________規律製成的。透鏡有兩類:一類是中間比邊緣厚的透鏡叫做,如鏡片;另一類是中間比邊緣薄的透鏡叫做,如鏡片。

2、光心大致在透鏡的中心處,通過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線叫做透鏡的。

3、凸透鏡對光有作用,凹透鏡對光有作用。

4、平行光通過凸透鏡,將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稱為凸透鏡的,到光心的距離叫做,一個透鏡有兩個。

Tags: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