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7W

我們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目標,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大家肯定要考慮創新教學方法,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7篇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篇1

國中物理教學基本理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思想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將精力陷於知識點的學習和解題中,對技能、物理過程和方法則關注的較少或落實不夠。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觀念,堅持這一觀念,才能切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身邊熟悉的現象,探究其內在的本質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是:

1、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所有的學生,應該尊重、關心、牽掛他們。要容忍學生的錯誤,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

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物理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愉悦的情感體驗過程。物理教師要善於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愉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讓課堂成為學生嚮往的地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

(1)融洽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真心對待學生,永遠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勵的方式對待學生,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使學生身心處於最佳活動狀態,心情舒暢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2)在教學中應儘量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情趣讓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將教學內容故事化、多媒體化。以《磁場》一節引入新課的教學為例,教師講:“在我國的古書《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武帝雖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卻很迷信。有一天,宮外有位自稱叫奕大的人求見,説是有寶物要獻給皇帝。漢武帝一聽,馬上召見。只見奕大從懷中取出一對棋子,説這叫鬥棋,放在一起爭鬥不已。漢武帝命人拿來棋盤,奕大把兩隻棋子靠近擺在一起,果然能夠‘相距不休’。一會而,奕大又換了個法子,兩隻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開。這個玩意而可把皇帝給逗樂了他馬上下令封奕大為‘五利將軍’。同學們,如果你是奕大,你會用什麼來做那兩隻棋子呢?”教學內容如果以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與人格養成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格養成的聖殿。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引導學生成為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學生在獲得物理知識同時,也成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愛國主義教育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在物理學方面對世界所做的傑出貢獻、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新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國古代文明燦爛輝煌,很多科學論述都在世界遙遙領先,如《墨經》關於槓桿的論述、小孔成像的觀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記載,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現代科學技術中,我國超導的研究與實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尖端技術方面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的實驗成功,人造衞星的發射與回收,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等等,在教學中適當的穿插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使學生了解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樹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教學中也應讓學生認識今天我國在科學技術的某些方面與國際水平的差距,激勵他們努力學習,立志振興中華。

(2)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中學物理教學內容中充滿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自覺地用辨證主義觀點去分析教學內容,闡明物理概念和規律。例如,通過分子運動論的初步知識的教學,向學生揭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通過講解“摩擦力的利與弊”向學生闡明“一分為二”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道德品質教育在物理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科學態度,刻苦鑽研、勇於進取的精神和愛護公物、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的作風。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物理教學方法,在探究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尊重事實,勇於戰勝困難和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4、滲透sts教育,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

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

第一、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那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代航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

第二、重視學習內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繫,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繫;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能相聯繫;將物態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繫,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繫;將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相聯繫等。

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此外,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多考慮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規律的題目,如學習慣性後,解釋剎車時人體上半身為什麼向前傾的現象。學習槓桿後,解釋騎自行車上坡走“s”形路線省力的道理;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後,會從地圖上測出長春到北京鐵路線的長度;學習了光的反射,解釋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汽車頭燈裏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學習了光的折射,能解釋海市蜃樓,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學習了熱學,能回答為什麼海邊及大森林裏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為什麼當今國家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學習壓強後,解釋刀磨得越鋒利切東西越快等等。通過多方面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篇2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認識滑輪,知道滑輪的作用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使學生體會到自然事物是有規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規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滑輪二個、鐵架台、細繩、鈎碼、測力計。

演示材料:同分組材料一套。大滑輪一個、粗麻繩二根(組裝動滑輪、拔河用)。掛圖或幻燈片三張(旗杆上定滑輪圖;吊車上定滑輪、動滑輪圖;滑輪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談話:你知道旗杆上有個什麼裝置,能幫我們比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的構造及種類

(1)講解:

安裝在旗杆頂上的這種邊緣有槽,能圍繞軸轉動的輪子叫滑輪。

(出示滑輪、講解)

滑輪也是一種簡單機械。(板書課題)

滑輪有二種,(出示滑輪組示意圖)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輪叫定滑輪。

不固定被套在槽裏的繩子拉着,與重物上下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

(2)提問,你還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滑輪?

2、指導學生認識定滑輪的作用

(1)討論:你認為旗杆頂上的定滑輪有什麼作用?

(2)實驗1(定滑輪不省力)。

①演示介紹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法。

②學生分組實驗(繩子兩端各掛鈎碼)

③學生裝彙報實驗結果。(繩子兩端各掛1個鈎碼,保持平衡)

④討論:説明什麼?(説明不省力,也不費力)

(3)討論

談話:既然定滑輪沒有省力的作用,那麼高高的旗杆頂上安裝它必然會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麼?(分組討論後彙報)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實驗和討論,我們知道定滑輪雖然沒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變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導學生認識動滑輪的作用

(1)討論:動滑輪有什麼作用?(教師希望學生能提出動滑輪工作不方便,動滑輪能省力。)

(2)演示實驗(遊戲:拔河)。

(在牆上固定繩子的一端,組裝動滑輪讓一名弱小同學,利用動滑輪作用與一名有力同學拔河,弱小同學勝。)

(去掉動滑輪裝置拔河弱小同學敗)

遊戲後教師質疑:這是為什麼呢?

(3)實驗2(動滑輪省力)。

①分組測量提起一個鈎碼和一個滑輪時所用的力。

測量後學生彙報,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②分組實驗。(要求學生獨立組裝獨立操作。)

③彙報實驗結果,教師板書記錄下來。

④討論:通過以上研究你認為動滑輪有哪些作用?(動滑輪有省力的作用)

4、指導學生認識滑輪組的作用

(1)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了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填出課本p48結論)。

(2)討論:定滑輪、動滑輪各有什麼優點?各有什麼缺點?

怎樣使用才能把兩種滑輪的優點結合起來既省力又方便?

(3)分組實驗:學生獨立組裝滑輪組實驗。

(用鈎碼實驗時教師要注意動滑

(4)教師小結:把定滑輪及動滑輪組合起來使用的裝置叫滑輪組。滑輪組就可以發揮定滑輪和動滑輪各自的優點。

(學生填寫p49結論)

(三)鞏固

提問:吊車上都用了哪種滑輪?它有什麼作用?(出示吊車圖)

(四)佈置作業

觀察你的周圍哪些地方應用了滑輪?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篇3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單位。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聯繫生活實際瞭解功率的物理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形成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2、學習者的分析

學生來自小城鎮和農村(大部分),有豐富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接觸許多與功和功率有關的事物和現象,為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奠定基礎,同時學習過速度和電功率的概念,對於理解功率有很大幫助。

3、教具與學具

電化教具:多媒體課件

4、教學過程分析和設計

教學流程圖

設計內容 設計意圖 活動層面

教材處理 師生活動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一、播放多媒體素材(視頻)或畫面)如用挖掘機挖土和一個工人單獨挖土比較哪一種方法更快?圖中的情景説明了什麼問題?

類似的事例還有嗎?(啟發思考) 教師通過所設計的情景,將學生引入學習怎樣比較做功快慢的學習主題,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物體做功是有快慢之分的。

由情景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啟發學生思考,並直接切入學習主題。

認知層面

想想議議學物理

二、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1、引導回顧速度的知識。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向學生提供一組數據,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誰做功最快?説出比較的依據。

物體 所做的功 所用時間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3、聯繫教材,利用工地上的搬運問題加深對功率知識的認識。

4、想想議議:

投影演示插圖孫女與爺爺上樓,讓學生分析比較誰的功率大。

5、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方便準確的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呢?

6、介紹功率的概念及計算公式

並以適當的事例加以鞏固。

例:過去我們學習電功率,説説某電風扇的功率為60w,表示什麼意思?

引導學生參看課本小數據圖表中的資料,説出各物體功率所表示的意義。

7、鞏固提高:

提問:用1牛的力在2秒內將物理課本從地上提高1米,你能算出這個力做功的功率嗎?

教師啟發:以前學習過要比較兩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先確定路程再比較時間,也可以先確定時間再比較路程。同理,要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可採用什麼方法?

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回答,由他人(同組同學或其他組同學)適當補充,

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領悟比較物體做功快慢的方法:①做功相同,比較做功的時間,時間短的做功快;②時間相同,比較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

利用機械或人工將同一大堆磚從地上搬到五樓,你會選用什麼方法?

學生討論過程。

教師點拔:在圖中不知爺孫倆的體重和他們爬樓的時間,能否確定他們的功率的大小。

教師引導:用一個包含有功和做功所用的時間的概念(電功率)來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是否可行?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表示的物理意義,認識功率的相關單位及計算公式。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作適當的講評,加深學生對功率概念的理解。

教師先引導學生求出所做的功,再求功率,這對學生鞏固前後知識均有所幫助。

温故而知新,對後面的學習將起到重要的啟發作用。

用類比法

學生通過討論,知道物體做功有快有慢之分,進一步知道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物體做功的快慢有進一步的認識。

學生的答案可能兩方面都具有,如果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逐步啟發,加選先進的起重機,學生就會在前面討論的基礎上深刻領悟物體做功確有快慢之分。

學生的討論也會出現分歧,教師就在學生的分歧中導入功率的概念,循序漸進,恰到好處。

設疑,引出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比較兩物體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直接比較)。

通過實例講授,讓學生自然知道功率的概念。

加深學生對功率的物理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對人和一些事物的功率數值有個具體的概念,懂得功率大或小的意思是什麼。

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功率的相關知識,包括公式的運用。

知識的運用與遷移

三、通過例題訓練,加深對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運用能力。

1、 想想議議:

物理學或者生活中,還有那些場合需要表示一個物理量變化快慢的?

2、例題:體重為900n的爺爺與體重為300n的小孫子舉行登樓活動,樓高三層共10米。若:

(1)爺、孫兩人同時從一樓起步,半分鐘後同時到達三樓;

(2)爺爺年紀大、身體較重,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鐘,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2倍;

(3)孫子登樓用了半分鐘,爺爺所用的時間是孫子的3倍。

以上三種情況下,誰做功多?誰做功少?誰用的時間多?誰用的時間少?誰做功快?誰做功慢?

3、學生自己閲讀課本例題,動手做一做。

教師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説出經濟增長率、人口增長率、頻率(振動),拓展知識。

引導學生回到前面所舉的例子,通過討論及訓練,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邊邊思考,邊動手進行計算解答。教師把學生的答案進行投影,可進行全班討論,加深理解。

學生自己進行閲讀、解答,教師在課室巡視,給有學習困難的學適當的幫助。學生解答完後,教師再用解題示範,強調解題的方法和習慣。

對各種變化率,增長率的認識,讓學生拓展知識

使學生加深對做功快慢的理解及加強學生對功率知識的應用能力

練習功和功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功率──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小結

四、小結

請同學們總結一下,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哪些收穫?

學生先自己總結歸納,教師引導個別代表回答並作適當的講解。

給學生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教師也能借此機會發現學生學習的問題,並獲得教學效果的即時反饋。

五、點評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篇4

新課教學:

一、力是什麼?(多媒體投影)

1、觀察、演示:(多媒體投影——出示一組運動圖片)

①在剛才學生的體驗下,引導學生得出“力”是人對物體的作用,是人對物體施加了力。

②接着讓學生思考並提出問題:物體間能否發生力的作用呢?生產中,有沒有見過其他物體對物體施加力的情況嗎?(教師組織,學生互問互答)

③學生思考並舉出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多媒體投影)

④剛才學生所舉的例子都是物體與物體相互接觸而發生力的作用的,讓學生對此提出不同的意見。(舉出一些不接觸也能發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體投影——a、b圖片)

a》蘋果離開樹後能下落;

b》鐵釘沒有接觸磁鐵,磁鐵吸引仍能鐵釘;

結論:相互接觸的物體間能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也有力的作用。

⑤學生總結出:物理學中的力,是物體對物體推、拉、提、壓等的作用,即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有學生對“作用”的疑問,教師對此進行解釋:在物理學中通常將物體之間的推、拉、提、壓、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 括:(多媒體投影)

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

教師講解:綜上所述,兩個物體無論是否接觸,它們之間都能發生力的作用,當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一定有另一個物體對它施加這種作用,我們把施加力的物體叫施力物體,受到力的物體叫受力物體。(多媒體投影)

(學生懂得從例子中分辨這兩種物體)

3、多媒體投影上述記錄與分析,加深學生對物體力作用的體會

4、鼓勵學生由體驗提出疑問:一個物體能否發生力的作用?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從主觀感覺出發,有礙概念的理解,例如:緊握拳頭時,手沒接觸別的物體而肌手也緊張,認為一個物體也能有力的作用(處理方法,讓學生握拳體會手指與手掌的相互擠壓。手指、手掌為兩個物體)。

學生總結出:單獨一個物體不能發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觀察和體驗:(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提出問題,再次激起學生繼續探索的興趣:一個人摔倒在地是怎麼站起來的?

1、學生實驗:

①讓全體學生舉手拍書桌

②學生用雙手拉彈簧

2、(多媒體投影)

① 站在滑板上的學生推牆後的場面;

② 游泳時手和腳向後划水,人為什麼前進?

③ 觀察球從高處落地後的情況,引導學分析得出結論;

3、總結(結論):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4、運用:划船時船漿向哪個方向劃?為什麼船能前進?(多媒體投影)

5、質疑討論:

甲乙兩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臉,臉痛手不痛,是臉受到了力而手沒有?

6、做 一 做:

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麼啟示?(多媒體投影——火箭)

原因:氣球向後壓出氣體,反過來氣體向前推氣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問題:物體間力的作用看不見,摸不着,怎樣知道物體是否受到了力呢?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教師講解什麼是運動狀態的改變,由學生的實驗概括出結論(多媒體投影和學生實驗相結合)

1、學生演示:兩名學生傳接排球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2、學生演示:

(1)輕壓氣球

(2)輕拉壓彈簧

(3)使鋸片變彎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3、質疑討論:

(學生實驗)學生用手壓桌面,桌面看不出變化,從而提出: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不都是能產生效果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多媒體投影幫助釋疑。)

四、理解知識,發展智力:創設教學情境,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重視個體,激活學生思維,並使學生獲的成就感(穿插於過程)

1.馬拉車時車,車隨馬前進,可見車受力而馬不受力對嗎?

2.腳踢球時受到的力的施力物體是什麼?這時受到球作用的物體是什麼?

3.人站在地面上不動,人就不受力嗎?

4.磁鐵能夠吸引鐵釘,鐵釘也能吸引磁鐵嗎?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為什麼會碎?

6.怎樣判斷物體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讓學生吹好氣球后,再放開,氣球就會從手中飛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獲得什麼啟示?

五、探討總結(多媒體投影)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力不能離開物體而單

獨存在;物體間發生力的作用時,一定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

2、直接接觸的物體間可以發生力的作用,不直接

接觸的物體間也能發生力的作用。

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運用這個知識

解釋生活、生產實際中遇到的一些實例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六、教師結束語:

有的力很小:小螞蟻搬着麪包屑,細雨紛飛飄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風巨浪,轟然巨響,火箭騰飛,斗轉星移,宇宙奇觀,力真美妙!關於力還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學現象,同學們回去後按探究問題探究,如果發現新的問題,我們大家再來共同探討!

七、探究問題

1、力的大小如何比較?

2、怎樣對力進行測量?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篇5

複習目標

1.能説出力的概念、單位、作用效果、三要素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會畫力的示意圖。

2.能闡明彈力的概念,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並知道其原理。

3.知道重力概念、方向,能説出重力與質量的關係,記住g=mg。

複習過程

一、知識梳理,基礎鞏固

1.自學指導:閲讀本章教材,完成“會考新突破”54、55頁“考點解讀”部分。(15分鐘)

2.學生自學

3.教師精講與點撥:(5分鐘)

二、典型事例,抽取規律(25分鐘)

考點一:力及其作用效果

例1:用手拍桌子,手會感覺到疼,這説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扁了,這説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__________。

練習1:在湖水中划船時,使船前進的動力是:()

a.槳對水的推力b.水直接對船的推力

c.人對船的推力d.水對槳的推力

考點二: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例2:一個物體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關於物體和地面受力情況的敍述中,正確的是()

a.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b.地面受到向下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c.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地面發生了形變

d.物體受到向上的彈力是因為物體發生了形變

練習1:關於彈簧測力計的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是常見的測力計

b.彈簧測力計的最大刻度就是它的量程

c.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d.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是根據彈簧的伸長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製成的

考點三:重力:

例3: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質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體受到重力與___之比,約等於___n/kg.在要求不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甲、乙兩同學的質量之比是10:9,甲同學重為540n,乙同學重為_____n.

練習1:重垂線是根據______________的原理製成的,瓦工常用它來檢查牆壁________,木工常用它來檢查工作台_______。

練習2:如果沒有重力,下列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河水不再流動,再也看不見大瀑布b.人一跳起來就離開地球,再也回不來

c.物體將失去質量d.杯子裏的水倒不進口裏面

三、課堂小結:

課後反思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槓桿,能畫出槓桿的五要素。

2、能用槓桿的平衡條件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槓桿的結構。

2、通過探究、瞭解槓桿的平衡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生活中的槓桿,進一步認識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探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教學突破】首先認識槓桿,能抽象出槓桿的定義,在探究槓桿平衡條件時創造一種探究氣氛,通過用桿秤稱物體,提出猜想,激發興趣。

三、教學方法

觀察法、實驗法、討論法、問答法等。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人們在生活中、勞動中經常使用各種機械,同學們想一想你使用過哪些機械?或你看到別人使用過哪些機械?

同學們想起很多人們常用的機械,這説明同學們平時很注意觀察。在同學們説出的機械中有的比較複雜,有的比較簡單。例如:鑷子、鉗子、錘子、剪刀、瓶蓋起子等都屬於簡單機械,播種機、縫紉機等是複雜機械。複雜機械也是由簡單機械組合而成的。這一章我們學習幾種簡單機械。

同學們在你們的桌上放着鉗子、錘子、瓶蓋起子分別試着用一用,看會有什麼發現?

(各小組同學分別進行操作,有的用鉗子剪斷鐵絲,有的用錘子起木板上的釘子,有的用瓶蓋起子起瓶蓋,有三個小組用鉗子分別把鐵絲彎成了三角形、長方形、圓形。約2分鐘後平靜下來。)

九年級物理專題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一些實例瞭解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其換算。

2.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學會用天平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3.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4.通過使用天平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質量的單位以及換算;

2.學習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教學用具】

大水泥釘、小水泥釘各一枚,訂書針一錠,天平。

?教學過程】

引導討論:

(1) 一根大水泥釘與一根小水泥比較有何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都是鋼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鋼的量不同)

(2) 一根訂書針和一錠訂書針比較有何相同之處?不同之處?

(都是相同材料構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

(3) 物理課本與課桌在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外?

(都由物質構成,但它們是不同物質構成的,物理書是紙等材料構成,桌子是木頭等材料構成,物理書要的材料的量沒有課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結:所有物體都由物質構成,一種物質能構成大小和形狀不同的物體,由於物體的形狀和用途不同組成它們的物質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

1.質量的概念

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

2.質量的單位

(1) 講解:

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符號kg 常用的單位還有克(g)、毫克(mg)和噸(t)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補充:生活中斤、兩也是質量的單位,它在我國民間使用,不是國際單位制中的單位。

(2)引導估測常見物體的質量 及小資料的講解。

一隻蘋果的質量 、你身體的質量 、

一袋方便麪的質量、一隻雞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