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優質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77K

相信作為教師來説制定教案已經不再陌生了,制定教案可以讓教師充分了解教學內容,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優質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優質5篇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並訂正。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説説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通過觀察發現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説説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並説出自己的發現: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出示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理解倒數。讓學生説一説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麼特點?

4.探討求倒數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説説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2)在彙報時説説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在學生彙報的同時板書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2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56~61頁的內容,內容分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數學課程標準》關於“空間與圖形”部分特別強調了內容的現實背景,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活動經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軸對稱圖形,這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對稱,使學生體驗“對稱美”。通過學生動手創作軸對稱圖形,在創作中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節的教學對象是國小中年級學生,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徵,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軸對稱性質的事物有很多,也為學生奠定了感性基礎。他們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同時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維能力,對於具體、直觀的的內容有較大的依賴性。所以,本課儘量營造一種輕鬆愉悦的氛圍,讓學生在玩中學,在觀察、操作中探索研究,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學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繫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並初步知道對稱軸。

2.使學生能根據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識,在一組實物圖案或簡單平面圖形中正確識別軸對稱圖形;能用一些方法“做”出一些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3.使學生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軸對稱圖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掌握判別軸對稱圖形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剪刀、彩色筆兩支、彩色紙。

學生預習:

1.預習書本56-61頁,在看書的過程中,把你認為主要的畫出來,並反覆讀一讀,想一想是什麼意思?

2.在看書的過程中,如有不認識的圖形,請上網查一查或向他人詢問,知道它的名稱,並寫在圖下

3.生活中哪些物體也具有對稱的性質,請你寫在橫線上。

4.剪下書本第115頁的天安門城樓圖、飛機圖和獎盃圖,並對摺,把你的發現寫下來。

5.蒐集一些軸對稱的圖形,打印出來,並能作簡單的説明。

6.蒐集一些著名建築的圖片,打印出來。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物體,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天安門、飛機、獎盃)

問: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物體的外形都有什麼特點? (對摺後兩邊相同、對稱、都是軸對稱圖形)

預設1:左右兩邊相同。像這樣兩邊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物體,我們可以説是對稱的。那怎麼來驗證呢?(對摺)

這些物體都是立體圖形,我們不方便直接對摺。不過我們可以把它們畫下來,得到一些平面圖形。現在可以對摺了嗎?

預設2:軸對稱圖形(對稱)。那你説説你對軸對稱圖形(對稱)的瞭解?

1.你是怎麼理解對稱的?怎麼驗證?(對摺)這些對稱的物體都是立體圖形,我們可以把它畫下來,得到一些平面圖形。看,現在這些圖形還對稱嗎?(對稱)板書:圖形

是不是所有的圖形都是對稱的?它們又是怎麼對稱的?我們又怎麼來證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

2.你怎麼理解軸對稱圖形?(學生的回答可能很零碎)

好,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驗證一下!

二、教學例題

1.課前讓大家剪下了這三個圖形並對摺了,現在能把你的發現和大家説一説嗎?

生交流。(兩邊是一樣的、左右兩邊大小一樣、對稱、有一條線、折橫、對稱線等)

(1)兩邊的大小一樣、對稱、完全重合。

問:你是怎麼折的?比如説這個天安門圖(左右對摺)飛機圖?(上下對摺)

有沒有不同的折法?那我可不可以這麼折?為什麼?(不能完全重合、兩邊不一樣大小)也就是説,軸對稱圖形對摺後兩邊要——完全重合。

(2)對摺後是以前的一半。問:為什麼只能看到一半?(兩邊都重合了)

(3)它們都是軸對稱圖形。那你是怎麼判斷的?都是這麼折的嗎?有沒有不同的折法?我這樣折可以嗎?為什麼?

(4)折橫、有一條線。若學生説不到,師可這樣引導:我們再來看這幾個圖形,對摺後都留下了什麼?(一條線——這條線我們叫摺痕)那這條摺痕所在的直線我們叫——對稱軸。對稱軸用點劃線來表示。畫時,先畫線,再畫點,點和線間隔畫。我們可以豎着畫,也可以橫着畫。(黑板上演示)

那你能嘗試找出其中一個圖形的對稱軸並用彩色水筆畫一畫嗎?開始。

生在對摺的紙上找一找並畫一畫。

反饋。畫得正確嗎?下面畫對的同學請舉手!真棒!

下面,老師要看看我們同學有沒有掌握了。出示圖——汽車圖形、鑰匙圖形、桃子圖形、蝴蝶圖形、青蛙圖形、豎琴圖形、香港區徽章圖。(想2)

你能判斷出下面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嗎?

交流反饋:這個是軸對稱圖形嗎?為什麼?

這個呢?

重點講解:香港區徽章圖。外面完全重合了,裏面的圖案沒有完全重合,所以——不是軸對稱圖形。

2.教學試一試

軸對稱圖形其實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在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中也有一些。

出示:你能判斷哪幾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

交流反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為什麼?(對摺後能完全重合)怎麼對摺的?(上下、左右)有幾種折法?(2種)

正方形、長方形:怎麼對摺的?還有別的折法嗎?(還能怎麼折?) 師:不管怎麼折,只要對摺一次後圖形能完全重合的,都是軸對稱圖形。

正五邊形是嗎?為什麼?

着重提出:平行四邊形為什麼不是?

生拿出平行四邊形折一折,小組討論後,指名説理由。

問:你的想法是怎樣的?誰願意來折一折?

答:好的,同學們今天表現很好。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3

【教學課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青島版)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信息窗。

【教材分析】

本課為青島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中信息窗1,以甜甜夢到齊天大聖為情境,以金箍棒的變化引入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認識。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並知道1米=100釐米,對1米和1釐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同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測量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能感知、估計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展估測意識。

2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

【教學用具】

常規:米尺、捲尺、小尺子、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多媒體: 課件

【學生用具】

直尺、捲尺、一元硬幣、一分硬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師談話:有個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別喜歡看《齊天大聖》這本書,每晚必讀。這天晚上,甜甜讀着、讀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到誰了? 預設:齊天大聖。

教師談話:對,孫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變長??.變成1千米長,還可以變小,變成1分米長,放在手心裏。還能變得更小,變成5毫米,放在耳朵裏。

觀察圖上呈現的數學信息,根據圖上信息對話,變成1千米長,變成1分米,變成5毫米。

教師引導:可甜甜這時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長,你知道嗎?

設計意圖:用學生熟悉的情境導入新課,併為本課作簡潔鋪墊,提出問題。 教師談話: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預設:釐米、米。

(板書:釐米、米)

教師談話:用字母怎樣表示?

預設:cm、m。

教師談話:請用手勢表示1釐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用手勢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離大約是1釐米。 教師談話:1米大約有多長呢?

學生兩臂展開的距離大約是1米。

教師談話:釐米和米有什麼關係?

預設:1米=100釐米

教師談話: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

預設:直尺上0-1的距離是1釐米,1-2的距離是1釐米,4-5的距離也是1釐米。

設計意圖:複習長度單位釐米、米

二、 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談話:(出示1分硬幣)請看我手中的1分硬幣,請你測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幾釐米?

學生動手測量發現:不能用釐米表示,沒有1釐米厚,剛好夠1小格(即1毫米), 教師談話:你知道1小格是多少嗎?

教師談話: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教師談話: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教師引導:請在尺子上找找1毫米

實物展台出示尺子: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指着不同的小格問) 學生認識到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教師引導:請你用鉛筆尖指着小格的中間數,一毫米一毫米地數,1釐米中有多少個1毫米?

學生數後發現有10個小格。

教師引導:觀察這10個小格有什麼特點?(相同之處)

預設:一樣大,平均分。

教師引導:1小格是1毫米,1大格是1釐米,毫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預設:1釐米=10毫米(板書:1釐米=10毫米)

教師引導:小結:直尺上除了釐米刻度外還有更小的格。一釐米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1釐米=10毫米。請和同位説一説。

同位互相説:1釐米=10毫米

10毫米=1釐米

教師談話:毫米可以用小寫的mm來表示(板書)

設計意圖:以一分硬幣的測量為設疑,引入毫米的認識,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釐米之間關係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教師談話:1分錢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讓我們再來感受1毫米有多長。

學生用手捏1分錢的厚度,進一步感知1毫米。

教師談話: 你能在直尺上找出5毫米嗎?並把它畫下來嗎?

學生找一找後畫下來。

教師引導:原來5毫米這麼小,怪不得金箍棒可以放在耳朵裏呢。

我們周圍或生活中的哪些長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

預設:螞蟻、米粒、書本厚度、指甲厚度等。

設計意圖:通過畫進一步感知長度單位毫米,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繫。 教師引導:金箍棒還能變成1分米長放在手心裏,1分米有多長呢?

請在直尺上找出10釐米,10釐米就是1分米。(板書) 同位相互説一説 學生同位相互説一説:1分米=10毫米

10毫米=1分米

教師引導: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預設:1分米大約一拃長。

教師引導:一拃長大約就是1分米,金箍棒當然可以放在手心裏。

請用皮尺量一量同位的手腕一週的長度。

同位相互量,發現大約12—13釐米。

教師引導: 大約10釐米。我們手腕一週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讓我們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用手勢表示一下1分米大約一拃長。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加強對千米和噸的認識,能利用它們之間的進率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2.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掌握單位間的換算

聯繫生活實際,運用千米和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和光盤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提問: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和質量單位?(板書:千米 噸)

2.舉例説明,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千米?什麼情況下使用噸?

3.小馬虎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件出示)

週末,我和小精明約好上動物園參觀。我一起牀就衝到衞生間,在牙刷上擠上2千克的牙膏開始刷牙,並洗了臉。媽媽給我準備了一杯250千克的牛奶和一個400 千克的麪包。我吃完早餐,來到動物園。動物園裏的動物可真多呀!有重45噸的小羊,4千克的大象,80克的`小熊貓,真可愛!我們還看見一輛滿載約4克糧食的大貨車正在動物園門口卸貨呢!

引導:説一説,你覺得這篇日記可笑的地方在哪裏?應該怎麼改?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1題。

出示題目,讓學生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單位,填完後讓學生讀一讀,最後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2題。

(1)説一説: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

師歸納:米和千米、千克與噸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板書:1000米=1千米

1000千克=1噸

(2)填一填:讓學生將結果填入括號內。

3.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三第3題。

(1)讓學生看圖,讀題。提問:從圖中你瞭解到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麼問題?

(2)讓學生依次解決教材上的問題。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4題。

先出示圖,讓學生讀題,並瞭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再讓學生列式,並説明列式的理由。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5題。

先讓學生讀題,然後指名口答,並讓學生説説解題依據。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6題。

先讓學生看懂題意,瞭解題中所提供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然後讓學生列式解答,再組織交流。

3.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7題。

先讓學生讀題,重點理解動車從上海出發經過南京開往北京指的是哪些路程。再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最後組織交流,並讓學生説出解決問題的過程。

4.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第8題。

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課前瞭解到的黑龍江、黃河、長江和珠江的長度,並填寫表格,再指名彙報。

5.完成教材第25頁練習三思考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後指名彙報結果。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

國小數學零的認識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和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噸的概念,培養用噸這個單位估計物體質量的能力。

2.知道並掌握1噸=1000千克,學會噸和千克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重點:

認識質量單位噸,知道1噸=1000千克,學會噸與千克之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建立1噸的質量概念,形成印象。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質量單位?(克、千克)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師板書:1千克=1000克

2.談話:同學們,課前老師請大家去觀察和了解貨車的載重量,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信息與大家交流?

課件出示教材第22頁圖片,提問:老師也蒐集了一些這樣的圖片,碼頭上這些集裝箱,火車皮所運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麼作單位呢?(噸)明確: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計量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學習另一個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噸。

二、交流共享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課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談話: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見過這樣的一袋大米嗎?提過它嗎?提過的説説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感受。

課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學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數,貼滿10張。提問: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書:1000千克)

指出:1000千克就是1噸,即:1噸=1000千克。(板書:1噸=1000千克)

2.結合實際,進一步認識噸。

(1)師:課前我們測量了自己的體重,你的體重是多少?(指名回答)

教師請體重大約是25千克的同學站起來。

談話:三年級的國小生大約重25千克,4個學生的體重約是100千克。

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把這4個學生都壓在你身上,感覺怎麼樣?100千克重不重?想象一下,如果把40個學生全都疊在你身上,會怎樣?1000千克重不重?

提問:估算一下,小組裏所有同學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全班同學的體重呢?全班同學的體重相加,有1噸嗎?

學生進行估算,並彙報。

(2)實物出示裝有10千克水的水桶,指名上來掂一掂。

提問:覺得重嗎?這是10千克的水,10桶這樣的水是100千克,多少桶這樣的水是1噸?

(3)小結:稱比較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噸作單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説説圖中每種物體重1噸,各有多少?

總結匯報:一頭牛重500千克,有2頭牛剛好是1噸;一袋水泥重50千克,20袋水泥重1噸;一頭豬重100千克,10頭豬重1噸;一桶油重200千克,5桶油重1噸。

2.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噸與千克的單位換算,交流時,説説自己思考的過程。

3.完成教材第22頁想想做做第6題。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觀察,並説説從圖中得到哪些信息。

提問:能用什麼方法來計算?

學生完成後,展示學生的不同解法。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還有哪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