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撇的教學教案推薦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5W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考慮與時俱進,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一定要提前寫好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撇的教學教案推薦7篇,感謝您的參閲。

撇的教學教案推薦7篇

撇的教學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能用報紙條捲曲固定成魚的外形,並設計裝飾魚的花紋。

2.嘗試自主解決操作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各種各樣的魚

材料準備:“報紙魚”範例、報紙、剪刀、雙面膠、透明膠、大海媽媽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報紙,引出課題。

1.(出示一條“報紙魚”)看,老師今天帶來了什麼?這條魚是用什麼做成的呢?

2.誰想來摸一摸這條報紙魚呢?(請小朋友來摸一摸魚的外輪廓)

3.你摸到了什麼!這是魚的什麼?

(這是魚的輪廓,在小朋友們製作魚的輪廓時,一定要將紙棒卷的細細的緊緊的,這樣輪廓硬硬的,魚才能遊得快。)

二、師示範講解:

1.師講解操作方法

魚寶寶該怎麼做呢?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呢?

對了,要做一條美麗的魚寶寶首先要將魚的輪廓摺好哦!告訴你們哦,折輪廓還有一首有趣的兒歌呢,下面一邊聽兒歌,一邊看老師捲紙棒吧。(折一折,捲一捲,擰一擰。)紙棒做好啦!

做好了魚的輪廓,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製作報紙魚啦!做一條怎樣的小魚呢?(瘦瘦的、長長的、胖胖的……)找到紙棒的中間點,將紙棒捲曲,兩頭交錯成魚尾形狀,用粘紙將交錯部分粘合,瞧,魚的外形做好啦!

魚的形態還有很多種,我們可以做一條圓圓的胖胖的魚,也可以做一條扁扁的瘦瘦的魚。希望等下小朋友們能做出和老師不一樣的魚。(引導幼兒變化出多種魚的形態)

魚的外形做好啦,接下來我們做什麼呢?對了,我們要來為魚設計衣服啦,你們可以利用報紙剪成任意形狀的圖形來裝扮到魚的身上。最後別忘了做上魚鰭和魚尾巴哦。

2.老師導入操作情景

看,誰來啦?(大海媽媽)

大海媽媽想念他的魚寶寶,你們願意來幫助大海媽媽來找到他的魚寶寶嗎?

3.引出難題

(1)教師手拿半成品報紙魚:“做好了魚鱗、魚鰭和魚尾巴,看看這條報紙魚還少了什麼?”(眼睛)

(2)“魚的眼睛可以怎麼做?”

(3)“報紙魚的頭部是鏤空的,眼睛該怎麼貼上去呢?”

(4)“關於魚眼睛到底該怎麼貼,請小朋友們自己動動腦筋,想想辦法。”

4.老師講解操作要求:

(1)卷魚的時一定要將報紙條搓緊,卷的細細的做出來的魚才好看,卷好後用透明膠或者雙面膠固定。

(2)在裝飾魚鱗的時候魚身上的花紋需要自己設計,設計出自己的特色,當然也別忘了魚鰭和魚尾的裝飾。

(3)最後,請小朋友們把做好魚寶寶送到大海媽媽的懷抱裏!

三、幼兒操作:

1.可以提示部分沒有想出固定魚眼睛方法的幼兒注意魚眼睛的固定和方法。

2.提示幼兒珍惜材料,要懂得分享,剪下的碎片可以充分利用,把用下的廢紙放進中間的框內。

3.幼兒之間不要相互商量,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4.師適時指導部分有困難的幼兒。

四、講評

1.你們幫大海媽媽找到了好多的魚寶寶呀,大海媽媽心裏可高興啦!

2.讓我們來看看哪一條魚寶寶最漂亮,花紋最特別吧?

你最喜歡哪一條魚寶寶身上的圖案,為什麼?

誰來説説你用了什麼辦法把魚寶寶的眼鏡固定住的?

3.大海是搖籃,搖着魚寶寶,魚寶寶睡着了……(音樂)

撇的教學教案篇2

知識:蒐集體育明星的資料,並能結合資料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介紹這些體育明星身上發生的故事。

能力:能認真傾聽同學發言,從體育明星的故事中有所感悟。

情感目標:圍繞話題,講清楚喜歡體育明星的原因,以及從他們的故事中受到的教育。

課件:蒐集相關的體育明星的圖片等。

討論法:

一、創設情境,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明星的資料。然後揭示話題。今天,我們把這些明星請到課堂。

二、小組選代表敍述明星的故事。

三、小組討論感悟評價。

交流圖片與故事。

四、推薦好的圖片故事班級交流。

1、拓展延伸:在我們的校園比賽中,你能看到那些人具有拼搏精神?

2、學生接受自己看到的事情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談自己的認識,並對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的引導。培養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正確態度和情感。

記一次體育比賽

知識目標:通過習作,提高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和認識。

能力目標:學習用典型事蹟表達自己人物的精神品質,做到真實具體,表達清楚。

情感目標:學習修改寫作,提高學生對體育的熱愛 。用側面描寫的方法人物的精神品質 。

學習修改自己的寫作。

學生蒐集,閲讀些徒明星的的事和文章。

一、在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曾經閲讀了一組明星事蹟的文章,他們的頑強拼搏精神為人們深深感動。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參加的體育賽事獲的經歷寫下來。

二、明確習作要求:

1.要求學生通過對運動員和觀眾動作、表情、語言的描寫,將場面寫細緻,做到有祥有略,把比賽情節再現。

2.要求學生學習評價和修改習作。學會修改習作的方法,提高修改習作的能力。三、提示習作方法:

1、用側面描寫你經歷的賽事。

2、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

四、指導修改習作:

1、朗讀習作:推薦有代表性和有特色的作品朗讀,看那些地方寫得清楚,生動,感受寫作深刻感人。那些地方尚存不足,需要修改和完善。

1、 學生自評:朗讀自作的同學自我評價。説説自己對這片作文哪些地方最滿意,認為最有新意、最深刻,那些地方需要修改,引導學生體驗習作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2、 師生評價:看文章內容介紹是否明白、生動,是否聯繫自己的生活寫出了感受,在評價中分享他人習作看到來的快樂。

3、 師生互改:老師給學生面改,學生相互交換修改。

4、 謄抄成文

板書:

記一次體育比賽

1.結合自己參賽的經歷來 寫。

習作要求 2.力求做到有點右面,詳略得當。

3.把運動員奮力拼搏的動作、表情、語言及觀眾熱情助威的場面寫出來。

撇的教學教案篇3

斑紋(蘇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內容和“斑紋”的涵義。

2、探討文中議論性的語句的內涵。

3、品味生動形象的説明語言特色。

重難點:斑紋的涵義和議論性語句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 、導入:(略)

二 、作者簡介:(見課下注釋)

三、讀課文,回答:你認為這是一片什麼文體的文章?並説説理由。

析:科學小品 (介紹“斑紋”,展現了動物的生活習性。)

隨筆散文 (有很強的抒情性和議論成分,語言優美。)

(兩者皆可,體現了文體上的融合滲透趨勢.)

四、從“科學小品”的角度來分析:

1、斑紋是物之斑紋,斑紋之於物是毛與皮的關係。文章為了介紹斑紋列舉了很多東西,請找出。

析:蛇 蓑 鮭魚 螺殼 鷹隼 長頸鹿 斑馬 老虎 豹子 奶牛 毒蜂 文身 皰疹 妊娠 抓痕 大地 老趼 冰花 陶瓷 蛋卵 地球 記憶(展示電子圖案)

講:文章由植物、大地、人類的勞動、宇宙,直至我們人類的內心世界,從小到大,由內到外,從具體到抽象,斑紋無處不在。依據所列事物的分類,以及所講的詳略程度,可以大致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

1---5段      6----10      11---14

2、請概括出第一部分介紹了蛇的哪些生活習性和特徵?

析:簡約的身體 迷惑性的斑紋 跑動的動作 蛇的文化寓意 蛇的尾鱗和牙齒 攻擊的速度。

3、作家引用聖經傳説為我們塑造了什麼樣的蛇的形象?

析:陰鷙 詭祕 兇險 惡毒的蛇的形象。

4、文章第六節“我發現,斑紋起源於對一種簡單圖案的特別嗜好………….不斷複製構成驚人的繁複效果。”一段文字,你怎樣理解斑紋的產生?

析:斑紋產生於對簡單圖案的單一的大量的重複使用,從而量變而產生質變,最終產生斑紋。

5、如何理解最後一段的內涵及作用?

析:內涵:“神”即大自然,作者對大自然懷有一種敬畏之心,對主宰一切的自然規律進行了禮讚。

作用:既是一種哲學沉思,也是對主題的昇華。

6、思考:“斑紋”是什麼?

析:a、具體的:指動物皮毛的形與色(圖案與顏色);

b、抽象的:指其他自然與社會現象,人類內心的精神生活,帶有哲學意味,指一切的存在。

五、以散文隨筆的文體角度入手分析:

1、文章在介紹斑紋時,往往從動物的生活習性和自然規律中引申出一些耐人尋味的議論性語句。 請以第二部分為例,找出其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並談談你的理解。(學生小組探討)

析:(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a 八節“一頭鹿的衰老是幸福的,………”;“虎一般單獨生活,………”;“世界曠大,……”;

b 九節“弱者的抵抗外強中乾,必須模仿惡才得以自衞。”

2、文章在描繪動物和自然場景時非常優美。請選擇一段文字,作一鑑賞。

例如:第一節;第八節中關於虎鹿的描繪。

撇的教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

投影儀、pp軟件、錄音機等。

教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着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着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在那田壟裏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着我的手印。”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着我的歡笑,迴響着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教後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結合〈最後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導入。文章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後,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繫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

撇的教學教案篇5

【活動名稱】

科學:保護自己"魚"能行

【活動目標】

1、瞭解各種魚保護自己的本領,並願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發現。

2、初步學會用簡單的符號或圖案進行記錄。

3、體驗遊戲樂趣,積極參與角色模擬遊戲。

【活動準備】

1、彩色筆若干、紙張。

2、ppt。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引導語: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魚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嗎?

二、分享自制小書《魚的錦囊妙計》。

1、鼓勵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查找到的資料。

2、要求:先介紹魚的名稱,後用一句話介紹這種魚用什麼方法保護自己。

三、鞏固認識。

1、提問:你覺得哪種魚保護自己的本領最特別?它是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的?

2、依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具有特殊自我保護本領的魚的圖片,並重點介紹本領的特殊之處。

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出這些魚保護自己的方式;如:小丑魚躲在有毒的海葵裏(添畫上海葵),蝴蝶魚會用變色的方式保護自己(塗色),劍魚利用劍狀上頜(如同鋭利的劍)保護自己(重點部位畫圈),小型魚會用集羣的方式保護自己(添畫上許多魚)。

四、遊戲體驗"保護自己"魚"能行"。

1、玩法:請幼兒,自由選擇扮演一種魚,在場地中間到處"遊",當遇到"鯊魚"(個別幼兒扮演)時,要利用自己的特殊本領保護自己。

2、規則:扮演鯊魚的幼兒(能力較強)要判斷對方使用本領的對錯,錯的就把"魚""吃"了;幼兒可以互換角色;最後評選出最懂得保護自己的"小魚"。

3、注意:提醒幼兒在遊戲中注意安全。

活動反思:

?綱要》中提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要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精神。

撇的教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18-21頁信息窗4,第1、2個紅點

教材分析:

學生在前面剛剛認識了1-10各數,這部分內容是在數數的基礎上學習數的大小比較。教材呈現的是拔河比賽的場面。首先利用兩邊拔河人數不相等,引導學生學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接着利用跑過來的同學加入到比賽中,使兩邊人數相等,學習兩數相等的關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比較方法,最終要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目標:

1、在拔河的情境中通過數數、比較活動,體驗多少的比較方法。

2、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會用符號來表示比較的結果。

3、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符號“〉”、“〈”、“=”,知道它們的含義。

教學難點:

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教學關鍵:

掌握比較多少的方法。

教學準備:

小圓片、課件、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玩過拔河比賽嗎?誰能説説應該怎樣進行這個比賽?那今天組織我們班的同學來進行拔河比賽,分為兩組,一組10個人,二組9個人,我們一起去玩吧!(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看到了什麼?有什麼問題要問?

[設計意圖:由拔河的談話引入,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交談中明確拔河時兩邊的人數要相等,從而為本節課的教學埋下伏筆。]

二、認識大於號、小於號

1、比賽怎麼還沒開始呢?怎樣才能知道哪邊人數多,哪邊人數少?你有什麼好辦法?(學生思考後交流)

2、彙報展示:誰能説説你的好方法?(老師利用教具與學具組織學生自己來擺一擺,找出比較的方法。並將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通過擺一擺的過程讓學生們自己找到的方法,最後教師給予指導。)

3、由拔河比賽以及上面的展示來引出9比10小,10比9大。在數學上有一對符號可以表示數的大小關係。

出示課件

10比9大可以寫成:10〉9,讀作:10大於9

9比10小可以寫成:9〈10,讀作:9小於10

4、接着仔細觀察這兩個式子,你有什麼好辦法區分大於號和小於號呢?

(引導學生交流,可以用兒歌如:大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大口朝左大於號,大口朝右小於號;可以用手指如:把左手食指和中指撐開,形成一個小於號,“大口朝右小於號”,把右手食指和中指撐開,形成一個大於號,“大口朝左大於號”,等等。)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的設計中,注意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圍繞同一個問題,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開動腦筋想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樹立這種意識對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是很關鍵的。同時還注意了引導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方式。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給學生思考、探索與表達留下了較大的空間。再次,記住“>”、“”、“

三、認識等於號

1、現在我們再回到拔河的場地看看,現在可以比賽了嗎?為什麼?同桌之間討論,並派代表自願的將結果進行展示。

2、你能像剛才那樣用圓片擺一擺,使別人一眼就看出兩邊的人數同樣多嗎?

3、同樣多用哪個符號表示呢?你知道嗎?

出示課件:10等於10可以寫成10=10,讀作:10等於10

[設計意圖: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學生已經不同程度地具備了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所以在認識同樣多和“=”的過程中,應突顯學生的主體作用,只要是學生能説的讓他們自己説,能做的讓他們自己做,能教的就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教自己的小夥伴。]

四、練習與拓展

第一題:比一比:誰更多呢

第二題:比較大小

第三題:練習使用“”

在比賽現場還有許多啦啦隊員,哪邊的人數多呢?你能用大於、小於表示嗎?試一試!同桌相互説一説。

[設計意圖:通過圖形的形象記憶,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彈性練習空間,滿足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需要,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通過彙報交流,又給了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使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

五、總結與延伸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你有什麼收穫?

師:下課後請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誰和誰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幾等於幾?我們下節課交流,比比看誰找得多!

撇的教學教案篇7

設計意圖:

“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就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觀,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於是我設計了“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幼兒發現了“對稱”所需的特點,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對稱圖形並理解對稱圖形的含義,嘗試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通過觀察、思考和動手操作培養幼兒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

3、引導幼兒領略自然世界的美妙與對稱世界的神奇,激發幼兒的數學審美情趣。

4、通過猜,找,做,畫等方法表現對稱。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兩對稱圖片:蘋果,蝴蝶。

2、對稱及不對稱圖片若干。

3、操作紙每人一張。

教學過程:

一、“玩”對稱、體驗特徵

1、每人一張白紙,把紙對摺,然後從摺痕處開始撕,撕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

2、展示部分幼兒的作品:看一看這些圖形,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共同的地方?

(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比較,小結出這些圖形的特點:對摺左右兩邊都相同,把它疊在一起,會重合。)

教師提出概念:像這種對摺後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3、看看你自己手中的作品有沒有這樣的特點。

二、識對稱,找對稱軸

1、引導幼兒找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再次感受對稱圖形的特徵。

(1)指一指、摸一摸這條摺痕,説説它有什麼作用?

(2)告訴幼兒對稱軸的概念:把對稱圖形分成了一樣的兩部分的直線,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對稱軸。

2、操作活動:找對稱軸。

(1)猜想: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有對稱軸嗎?

(2)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嘗試找出三種形狀的對稱軸。

(3)展示操作的結果(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畫上對稱軸),並檢驗找得對不對。

3、根據幼兒的操作結果,引導幼兒找出各圖形的對稱軸。

三、找對稱,提高認識

1、找一找,我們身上和周圍有哪些事物是對稱的?(如:人體、蝴蝶、標誌等等)

2、觀看多媒體短片,瞭解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裏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教學反思:

一、“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原來的目的是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當孩子們有的説一樣,有的説不一樣的時候,我沒有讓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時我能加以追問“一樣在什麼地方”“不一樣在什麼地方”,給孩子們充分時間,讓他們通過質疑、討論,理解對稱的特點,使幼兒對對稱含義的理解更為深刻。

二、“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在第一次找一找中,我讓孩子們在三張圖片中找出跟範例對稱的圖片,通過這次找,孩子們明確了對稱的特點。在第二次找一找中,我讓孩子們每人手持一張圖片,讓他們找朋友配對,接着,我讓孩子們找一找教室裏對稱的物品,進而延伸到在自己身上找,讓孩子不僅對對稱的理解和感受更進一步,而且知道對稱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很好了的達成了第一目標。

三、“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説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鬆片刻。活動中孩子們對此環節非常的感興趣,師幼配合非常默契。讓孩子們運用各種感官探究發現、理解物體的對稱,通過親身體驗、操作來梳理已有經驗,形成正確的知識,充分體現了“幼兒主體”的教學理念,這也是綱要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在此環節中,美中不足的是:當孩子們能很好的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對稱之後,我又自我展示幾個動作,感覺有點多餘了。

四、“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環節,我覺得不足的是:我通過暗示引導孩子們發現可以通過重疊描畫的方法,能又快又好的描畫出對稱的另一半,這只是眾多方法中的一種。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孩子們嘗試多種方法制作對稱的圖案,如剪、印畫等方法。這個可以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孩子們繼續嘗試。再者,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瞭解圖案的對稱,再課後延伸時可以讓孩子們在圖案對稱的基礎上,理解顏色的對稱。

Tags:教案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