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年級長度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W

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大家需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我們在進行教案的寫作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思路是清晰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二年級長度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二年級長度教案7篇

二年級長度教案篇1

1、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徵。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並發展空間觀念。

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於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2、學情分析

國小二年級的學生,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悦、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現在班裏大部分學生都逐漸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端正學習態度,對學習較為感興趣、有信心。學習充滿熱情,能夠運用自己的學習方法活學活用。學習習慣方面,學生能夠課前做好準備,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發言、思考,聲音響亮。但個別的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愛搞小動作,需要及時提醒和引導。

3、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線段的特徵。

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哪些體育活動?為什麼?體育活動可以增強體質,磨練意志,大家要多參加。

2、出示圖片,小朋友們在幹什麼?跳繩和拔河要用到什麼?這兩根繩子在形狀上有什麼不同?

3、出示圖片,你能給圖上的這些線分一分類嗎?為什麼這麼分?

4、你能把彎彎的線變直嗎?

活動2【講授】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學生操作,把彎線變直。師指出,拉直的這段線就可以看作一條線段。

2、觀察線段圖,線段有什麼特點?學生交流,彙報: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3、判斷下面哪些是線段?

4、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線段,舉例,學生找線段。

活動3【活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一張長方形白紙上你能找到幾條線段?你能再變出一條嗎?學生摺紙,師説明摺痕可以看作一條線段。同桌比較折出的線段,發現什麼不同嗎?得出結論:線段有長短。

2、線段可以測量嗎?怎樣測量?學生説測量方法。

3、出示一橫一豎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學生通過測量發現同樣長。

4、測量書中第五頁三條線段的長度。彙報,訂正。

5、總結線段的三個特點:直的,有兩個端點,可以量出長度。

活動4【練習】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出示圖形,分別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2、連接兩點能畫出幾條線段?學生動手操作,彙報。三個點呢?完成書第五頁做一做的第二題,畫出的是什麼圖形?四個點呢?兩種方法不遺漏。一種是從外到內,一種是從一點出發。按照這兩種方法完成五個點,每兩個點畫一條線段,能畫出幾條線段,是什麼圖形。

3、小明要去小紅家,有四條路,請同學們幫小明找最近的那條路。你用什麼方法來證明你挑的路是最近的呢?

4、消防員接到任務是怎麼樣迅速到達的?房間的管子是直的,滑下來可以節省時間。

思想教育:他們的工作很辛苦,我們應該尊敬他們。

5、為什麼乘坐電梯?因為電梯的運動軌跡是直的,省時省力。安全教育:乘坐電梯時要注意安全。

活動5【測試】及時反饋,發展思維。

1、填空:線段是( )的,有( )個端點,( )量出長度。

2、選擇:下面哪些是線段?

3、量一量下面圖形的邊長,你發現了什麼?

活動6【作業】鞏固知識,培養能力。

數學書第九頁第6題,第7題。

二年級長度教案篇2

教學目標

通過類比、觀察,學會如何運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

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

生:我們學習了米和釐米。

師: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生:1米=100釐米。

師:今天,“米”和“釐米”又來找我們做朋友,想了解同學們對它們掌握和應用的情況,看同學們能不能準確地測定物體的長度。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教材第7頁例8。

教師談話:(課件出示旗杆)同學們看,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嗎?(讓學生猜測)

降低難度:這樣猜測範圍太廣了,老師給同學們提個問題: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釐米還是13米?和你小組的同學互相説説想法。

指名回答,説想法。

引導:

方法一:排除法,1釐米只有這麼長,(用手比畫)那麼13釐米就只有這麼長,旗杆不可能這麼矮,所以是13米。

方法二:推算法。把旗杆的高度和我們的身高對比一下,我們大約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這個高度,所以旗杆應該是13米高。10個小朋友的身高加起來差不多和旗杆一樣高。

方法三:類比法,和身邊的13釐米高的物品進行比較,旗杆是不是和這個物品一樣高,比如,一支新鉛筆都不止13釐米長,旗杆的高度應該是13米。

小結:原來要確定答案有這麼多種方法,我們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多想,最終確定合適的長度單位。

2.鞏固新知。

師:小明來到百鳥館,看見了這樣一隻小鳥。

(課件出示)

這隻小鳥的腳印的長度是1釐米還是1米呢?

(學生交流)

指名彙報,説説理由。

讓學生自己説説思考的方法,我們的身高大約是1米,小鳥的腳印不可能和我們的身高一樣長,所以,小鳥的腳印應該是1釐米。

3.做一做。

出示教材第7頁“做一做”。

讓學生討論:課桌的寬是60釐米還是60米?

引導:60米是多長?我們的教室長大約是6米,課桌的寬會比教室還長嗎?(不會)所以用釐米比較合適。

讓學生自己估算,籃球場的長是28米。

4.估一估,量一量。

三、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這一單元結束了,你學會了什麼?

小結:這一單元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並初步認識了線段,學會了確定長度單位。

四、作業設計

1.完成做一做。

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2.教材第9頁練習一第8題。

3.敬請選用《智慧花朵》相關習題。

五、教學板書

解決問題

旗杆的高度是13米。

教後反思

學生初涉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很容易把這兩種概念混淆,一種是在語言上的混淆,一種是長度概念上的混淆,學生在描述物體的長度時一味追求用尺精確測量物體的長度,而面對生活中的具體問題,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較弱。因此,本節課重點在策略的研究上,通過經歷觀察、感知、猜想等數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二年級長度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初步感知1 米的實際長度。

2.知道1 米=10分米=100 釐米,能用米尺或捲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1.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認識1 米=10分米=100 釐米。

2.會測量身邊規則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持疑引入

1.複習長度單位釐米、分米:孩子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長度單位,是哪兩個?(釐米、分米)釐米、分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用字母怎樣表示呢?(釐米用cm表示,分米用dm表示。)

2.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釐米、分米作單位合適嗎?課前大家預習了,你覺得用什麼作單位好呢?(米)

3.揭示課題。 米是國際長度單位,用字母 m 來表示,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要來認識米(板書課題:用米作單位量長度)。

二、探究疑釋

(一)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

1. 學生輕輕握住米尺的兩端,讓學生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教師再抽掉米尺,學生繼續感知1米的長度。

2. 學生閉上眼想想1 米有多長。

3.學生比劃1米大約有多長。

4.抽生彙報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5.學生彙報交流: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選用米做單位。

(二)觀察米尺,認識1 米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觀察米尺,並把自己的發現記錄下來。

2.集體彙報交流(小組彙報員彙報自己所在小組的發現)。

(1)米尺的長度是1米,

(2)米尺上有100個小格,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釐米,100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00釐米,所以1米=100釐米。

(3)10個小格的長度是1分米,100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0分米,所以1米等於10分米。

(4)1米=10分米=100釐米

(三)用學生尺拼1 米長。

1.教師出示20釐米長的學生尺,學生猜一猜:1 米里面有幾把這樣長的學生尺?

2.拼一拼。 活動:要求 2 名學生到黑板上來拼啊。其他同學在桌上對着米尺拼一拼。 小結:小朋友們,剛才我們通過拼學生尺,再次知道了 1 米實際有多長。下面,我們以米為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度。

(四)量黑板的長和寬

1.學生估一估教室前後的黑板大約有多長有多寬。

2.以小組為單位測量黑板的長和寬

(1)抽生彙報:在測量黑板的長和寬時要注意什麼?(捲尺的0刻度要和黑板的一端對齊;捲尺要和黑板的邊沿保持平行。)

(2)量黑板的長和寬:一個小組測量教室前面黑板的長和寬,一個小組測量教室後面黑板的長和寬。

(3)抽生彙報測量的結果。

(五)測量小組成員的身高

1.抽生彙報可以用哪些方法測量身高?

2.學生思考測量身高時要注意什麼?

3.小組成員分工協作,測出本組所有成員的身高。

4.小組彙報員彙報本組成員的身高。

5.教師抽測其中一組,檢驗他們的測量是否正確。

三、歸納點撥

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什麼作單位?1米有多長?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測量物體長度時要注意什麼?

四、拓展延伸

1.填空(大屏幕出示練習題目)

2.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

五、反思總結

孩子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存在哪些問題?

六、課後設疑

這節課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學會了測量規則物體的長度,那麼不規則物體的長度怎樣測量呢?下去以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測量樹幹一圈的長度和小組成員的腰圍。大家思考一下可以用哪些方法測量樹幹一圈的長度和小組成員的腰圍?下次上課請同學來彙報。

二年級長度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察、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徵: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識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用具:

刻度尺,各種彎的、直的實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繩子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英勇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

命財產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麼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較快)為什麼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很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裏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準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鐵

絲等。

學生彙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迅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互相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並且互相糾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現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假如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始,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沒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麼特點?

學生彙報。

師:大家説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頁“做一做”的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比如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並説一説、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頁上面線段的長度,並説説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着刻度幾,就是幾釐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計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現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釐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計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同樣出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注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釐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釐米長的線段,並説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後彙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並邊畫邊説。

教師出示斷了3釐米多的斷尺讓學生討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出3釐米出的線段?

小組討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彙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掌握畫法就能準確畫出線段。

三、聯繫生活,拓展延伸

1、下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麼一接到任務後馬上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你們能説説看嗎?

四、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五、課外作業

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用捲尺量一量周圍環境,量跳遠距離。

二年級長度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單元為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比長短”,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學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長短的基礎上來學習一些計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並初步認識線段。1、教材知識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有兩方面的知識,首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介於同學們對日常生活中具體的物體長度有直觀的理解,所以本節課着重點應放在藉助實際動手測量來幫助他們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引出國際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方便他們以後對測量的學習和應用)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過一年學習,已經認識了100以內的數,學會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整十數,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認識了圓柱、球、長方體、正方體這些立體圖形,認識了人民幣,並學會了一些簡單的統計方法。這些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為我們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三、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知道釐米和米的進率關係。(二)能力目標:

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三)情感目標:

1、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團結合作的習慣。2、進一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四、教學重、難點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量的計量應用越來越廣泛。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是統一長度單位以及釐米和米。本節課先由測量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出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進一步引出長度單位釐米和米。本節課教學的關鍵是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種實際操作,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的認識。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這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由於年齡較小,好動、好玩、好奇心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以情境教學法為主,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遊戲情境、活動情

境,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去感受、發現獲取新知識,此外還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法,實現學生的多樣化學習。學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多樣化學習方式,在學習中讓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在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在主動參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悟新知。六、教學步驟

(1)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在古代,就有了計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較。比如,拿兩條繩子比一比哪一條長,有時很不方便,人們就選取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長度作為計量的標準,把要比較的物體同身體上選定的那一部分長度來比較,這樣就產生了計量的單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據人體的一部分長度來確定的,把中指頂端一節定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張開的長度定為一尺(現在叫一紮)。裁縫在量一塊布的長度的時候,有的用腳,有的用扎。同學們看這座漂亮的房子,我們想知道它有多長,也需要來量一量。(2)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現在我們來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度,有的同學選用小方塊,有的同學選用三角形紙片,有的同學選用小刀,同一本數學書,他們的測量結果卻是不一樣的,同學們總結出了這是因為選用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我們要統一長度單位。(3)鞏固操練

選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小木塊,來測量這些擺放整齊的物品。(通過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實際測量以後,體會到測量活動中統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從而引出國際同意長度單位的新知)(4)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

(5)練習我們統一選用小方塊來作為長度單位,測量一下這些物體的長度。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設計以上兩個練習,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七、課堂小結

在練習結束後,讓學生來總結本節課有什麼收穫和感想。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績並提出新的要求,這能使學生有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同時又引發學生積極探索的慾望。八、課堂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以動手實踐為主線,遵循具體到抽象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了“質疑—探究—釋疑”的過程。教學中不僅關注到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關注到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

二年級長度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測、比較,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鞏固建立的釐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養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3.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

教學重點:

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考,比較。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尺(釐米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

(一)説一説

前幾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釐米和米)1釐米和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比劃出長度)

(二)比一比

學生依次用手比劃出:2釐米、5釐米、10釐米、50釐米等長度。

(三)揭示課題

大家都認識了釐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用手比劃實際長度,為後面估測物體的長度作鋪墊。】

二、探究新課

(一)引出問題。

1.學生猜測

課件出示旗杆。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嗎?

2.提出問題: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

你認為旗杆的高度是13釐米還是13米呢?為什麼?

(二)解決問題。

1.學生思考,小組討論

2.全班交流,説説想法。

想法一:學生可以通過用手比劃1釐米、1拃長等,推斷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釐米。

想法二:利用學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對比,學生身高1米多,估測旗杆的高度相當於10個小朋友的身高,大約是13米。

想法三:藉助身邊十幾釐米高的物品來比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學生手上用的鉛筆、鉛筆盒的長度一樣,比如,新鉛筆都不止13釐米長,旗杆的高度應該是13米。

3.得出結論: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書)

4.教師小結:有這麼多的方法可以來確定答案,以後大家在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考多比較。

?設計意圖:創設生活情境,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合作活動中觀察、分析、交流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釐米還是13米,教師適時指導,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運用新知。

課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間裏有一張漂亮的牀。

1.學生思考:這張牀的長度是200釐米還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説説選擇的理由。

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來推測,父母的身高一百多釐米,我們睡得牀的長度比我們的身高多一些,是200釐米更合適。

?設計意圖: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及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選擇合適單位時,不僅要注意單位的大小,還需考慮數量的多少。】

三、鞏固新知

(一)教材第7頁做一做。

1.學生獨立解答,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教材練習一第8題

1.課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題。學生獨立判斷,説明理由。

2.師生給予合理評價。

?設計意圖: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深刻體會到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從而增強應用數學的信心。】

四、本課小結

(一)學生回顧: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二)教師小結:同學們,今天我們進一步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在判斷選擇什麼長度單位合適時,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比劃,藉助身高、身邊物品來估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最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小結,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較為合理、科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年級長度教案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釐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並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

二、估測數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學書的長、寬、厚,並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後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估計實際測量

數學書的長

數學書的寬

數學書的厚

生1:數學書的長大約是21釐米、寬大約是14釐米、厚有1釐米。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1:因為1釐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麼長,數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麼厚。

……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後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

板出: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後再比一比1釐米和1毫米,你發現了什麼?

3、舉例子説説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釐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讓學生看尺子,數一數1釐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後彙報1釐米裏面有10個1毫米。

板出:1釐米=10毫米

七、鞏固發展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己周圍物品,並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

Tags:教案 二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