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79W

我們在進行教案的寫作過程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思路是清晰的,教案在書寫的時候,你們需要注意與時俱進,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7篇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篇1

教學內容和步驟

—、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粧扮着中華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為之傾倒,為之歌唱。我國北魏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面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為我們寫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遊記散文,《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去過三峽的同學,可能會因那兩岸倒江懸崖峭壁而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會因江面上飄浮着的白色垃圾而憂慮人類環境的污染,還可能會因新建的三峽工程而驚歎科學技術改造大自然的偉力,你也許會讓思緒倒流,追溯三峽的過去,想—睹她在歷史上的真容:學習了酈道元的《三峽》之後,我們將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二、初讀課文:

對照註釋,小聲自由朗讀,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闕(quē) 疊嶂(zhagrave;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ugrave;))

素湍(tuān) 絕巘(yǎn) 長嘯(xiagrave;o) 屬(zhǔ)引 哀轉(zhuǎn)

三、研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間停頓。老師於疑難處點撥,或讓學生探討。

朗讀停頓訓練重點:

第1自然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討論:為什麼“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説明江面狹窄,兩岸羣峯相連,峭壁對峙,山下只見一線天。)

第2自然段

至於/夏水礦襄陵 [襄陵:動補短語,漫上丘陵]

沿//溯/阻絕 [沿溯:並列短語,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討論:“沿溯阻絕”,朗讀的時候怎樣停頓,才能把意思傳達得更準確?

第3自然段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語,雪白的浪花)

[回清:動賓短語,迴旋着清波]

絕巘/多生怪柏

清/榮/峻/茂 [清,指水清;榮,指樹榮;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討論:“清榮峻茂”,朗讀時該怎樣停頓才能準確傳達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四、暢讀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徵,體會文章整體佈局妙處。

討論:文中描繪的三峽,與我們今天看到的三峽相比,有什麼特點?

五、品讀課文,

體會文章“片言萬語”的精煉,音韻的和諧,思路的清晰。

討論:

1.全篇只幾百字,卻概括千餘里,包容四季景,羅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請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説明文章語言的精煉:

2.本文讀起來具有音韻美,琅琅上口。你能發現作者是怎樣營造這種效果的嗎?找出文章中的對偶句和韻腳。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話:“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無,實則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會怎麼樣?

六,熟讀成誦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篇2

【學習目的】

1、朗讀課文,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熟讀成誦。

2、品析課文,展開想像,領略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3、揣測課文,品味語言,感受作品創設的意境。

4、在誦讀中深入體味作者對三峽獨特美的讚賞之情。

【學習重點】

課文誦讀,文意疏通,語言品味,感受體驗。

【學習時間】

二課時。

【學習準備】

熟讀課文,瞭解大意,掃清文字障礙。

查找有關三峽的資料或圖片,查找作者酈道元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三峽風光,感受引讀

同學們,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長江三峽的風景圖吧!

同學們,我們看了長江三峽的美景,你有什麼感受呢?

是啊,美麗的三峽吸引了多少人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盡情描繪,也寫不盡長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筆法揭開了三峽神祕的面紗,下面就讓我們隨着作者酈道元的筆端,去遊一遊那雄偉壯麗的長江三峽吧。(板書課題和作者)

作者簡介:酈道元,字善長,北魏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二、熟讀成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⑴教師範讀古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

⑵學生學讀古文,結合書下注釋把語句讀通順,注意文中停頓:

⑶學生放聲朗讀,體會感受讚美之情。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

⑴略無闕處(毫無)

⑵重巖疊嶂(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峯)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不見曦月(陽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時)

⑹雖乘奔御風(這裏指飛奔的馬)

⑺不以疾也(認為,覺得)

⑻絕周讞多生怪柏(險峻的山崖或山峯)

⑼素湍綠潭(急流的水)

⑽飛漱其間(沖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屬引悽異(連續;延長)

⒀沿溯阻絕(順流而下;逆流而上)

⒁林寒澗肅(寂靜)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試着背誦課文。

4、説一説:讀完課文後,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來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同學們,三峽很美,哪你覺得三峽美在哪裏呢?你能用“三峽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説一説嗎?

例:三峽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峽,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遮蔽天空,擋住陽光。

山──奇險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淒涼

2、這樣美的三峽,作者僅用150餘字就描繪得如此傳神入化,其語言之美,其筆法之妙,實在不能不令人稱奇。下面請同學們來説説文章哪些地方寫得美,寫得妙。(可從語言、結構、描寫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課文的描寫手法美,正面描寫了“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出了兩岸連山,羣峯對峙的雄姿。同時又從“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這一句側面烘托了三峽峯巒綿延,隱天蔽日的山勢。

四、體驗,比較拓展

1、聯想體驗:

同學們,下面我們來展開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峽美景,並用我們自身的話來描述一下。

2、比較拓展:

⑴同學們,國小裏我們一定學過《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吧。

?早發白帝城》與《三峽》都描繪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後者是遊記散文,那你能找出詩句中與課文相對應的、寫相同景緻的句子嗎。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示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時的猿鳴;文章第一段則與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⑵同學們,三峽工程正在實施中,有人認為這將會破壞三峽的美,請你談談自身的看法。

五、總結存儲,課外延伸

1、總結存儲:

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了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峯,洶湧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加點的詞,把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示了出來。寫出了三峽獨特的美──豪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

2、課外延伸:

⑴背誦翻譯課文。

⑵做好《語文作業本相關練習》

⑶嘗試寫一篇遊記散文。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1、課文內容

?三峽》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第六單元的文言詩文的繼續。

這篇課文是酈道元為《水經·江水》所作註釋中關於長江三峽的一段文字,是一篇古代狀物寫景的優秀散文。

從文章結構看,如果按景物分,作者先寫山,後寫水;如果按季節分,作者先寫夏,再寫春冬,最後寫秋。作者將四季景物寓於四季變化中來描寫。

2、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三峽的美麗景色,積累文言詞語。

3、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長江三峽的美麗景色,體會語言的優美、生動、簡練。

能力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情。

二、教法、學法設想

1、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為宗旨,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把枯燥的文言詩詞變成一幅幅優美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利用討論交流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採用“點拔導學”的教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多種教法的交錯使用,靈活搭配,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觀與參與學習,從而達到了教學最優化和課堂最高效率。

2、新課標提倡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安排了兩次集中自學時間:第一次是讓學生對照註釋並藉助工具書閲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第二次是讓學生帶着問題定向閲讀,然後小組討論交流。這是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整個教學程序體現了“先學後教”的思想,循序漸進,階梯式上升,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在學法指導上,重在讀的訓練。全課以讀串起課堂教學的整個動態過程。用朗讀拉開學習的帷幕,用朗讀來理解內容,用朗讀來品味詞句、感情、特色。不僅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而且培養了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提高 欣賞的品位和審美情趣。

三、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氛圍,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三峽的奇麗風光、新建的三峽工程及李白的《早發白帝城》的配樂朗讀。

教師導語:同學們,我們剛才欣賞了詩的美妙,也領略了景的秀美。面對三峽,你想説些什麼嗎?

2、介紹作者,導入課題

導語:我國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親自考察全國的水系後,寫下了《水經注》,《三峽》就是其中的一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酈道元的《三峽》,感受一下這位見多識廣的地理學家為我描述的1400多年前的三峽景觀。(板書:27、 三峽 酈道元)

①通過展現三峽美景和雄偉的三峽工程,讓學生獲得直觀的知識,調動學生情感。

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從而導入新課。

二、研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把握結構美

1、學生聽朗讀,看風景,領略山水之美。

課件:播放配樂課文朗讀,屏幕上顯示與課文各段內容同步的三峽風景。

2、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3、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

4、想一想:課文介紹了三峽的哪些情況?各有什麼特點?(相機板書)

①依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通過看風景和聽錄音,創設與課文相應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這篇較難懂的文言文有了感性的認識,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②學生已有了前一個單元的文言文的基礎,所以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藉助註釋、工具書及相關資料,疏通文意,把握內容。

③領悟文章先寫山後寫水,佈局自然,思路清晰的結構特點。從而整體把握課文。

(二)推敲字詞,體會語言美

1、自主探究,品味語言。

①再讀課文,想想:《三峽》是怎樣抓住特徵描寫自然景觀的?

明確: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隱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上漲,來往的船隻都被阻絕了,還用對比烘托出水流湍急;春冬之時,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潭水、迴旋的清波、怪柏懸泉,還以“素”“綠”“清”“影”等表現色彩的美;寫秋季的景色,着“寒”“肅”“悽”“哀”等表現悲涼情感的文字。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

②把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語句抄下來,同時寫上鑑賞性的文字。(體會用詞簡潔精當。)

2、小組交流,合作探究。

3、小組代表在全班發言,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質疑,教師組織點拔、引導。

①以上教學環節,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探索其藝術特色,對文中難懂的字詞進行推敲。這些過程既是閲讀積累文言詞語,也是訓練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過程。

,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教案四-八年級語文教案

②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③在新課標中,教師只是個解難釋疑者,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閲讀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幫助者。這個程序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三)美讀,感受情感美

1、學生討論詩歌的朗讀基調,四個自然段的語調、語速情感的變化。(第二自然段速度要快,突出水流湍急;第四自然段則是悲涼的情調;其餘是欣賞性的讀。)

2、配樂朗誦。

3、把自己當作酈道元,感受他面對三峽時的情懷,在音樂中自由背誦全詩。

①閲讀教學,以讀為本。讀的形式多樣化,使學生想讀、樂讀,從而加深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情感的共鳴。

三、虛擬劇場,試做導遊

1、讓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長江三峽雄偉壯麗景觀。將學生分為四組,分別介紹春、夏、秋、冬中風格迥異的三峽四季風光。

2、各組交流課前收集的三峽風光、三峽工程或與三峽有關的傳説、故事等資料,並設計好本組的導遊詞

3、學生講述,屏幕上播放相應的三峽景觀。

讓學生以導遊身份介紹三峽四季的景觀,既能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課外拓展

1、從網上查閲有關三峽旅遊及大壩資料,對長江三峽有個全面的瞭解。

2、將本文與劉大傑的《巴東三峽》相對照,體會記敍文與遊記的區別。

①鼓勵學生學會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從而增加和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

②通過對比閲讀,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實現課外延伸。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教案四》,來自網!,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三峽》教案四-八年級語文教案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熟讀能譯,積累文言詞語。

2、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

3、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4、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學習重難點:目標1、2、3、4

學習時間:4課時

課型:新授課

資料鏈接:

簡介《列子》

本文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戰國前期鄭國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其作品《列子》一書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説,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紀昌學射”等,既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又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寓一定的道理於簡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給人以有益的啟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流傳的好寓??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目標:1、熟讀課文。2、翻譯課文並積累文言詞彙。

過程:

一、讀

1、聽範讀後,自由朗讀。要求:讀音準確;停頓恰當;重音突出;富有節奏,讀後強調:

2、對子組互讀,糾錯。

3、朗讀展示。

4、齊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疏通文意,落實詞句。自主翻譯課文,注意特殊現象歸納。

(通假字、重點虛詞、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聰明)

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同無(沒有)

一厝朔東厝 同措(放置)

無隴斷焉 隴同壟(高地)

2、重點虛詞的用法

“之”的用法

⑴結構助詞,“的”: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隱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⑵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雖我之死 汝心之固

⑶指示代詞,“這”: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這件事”:操蛇之神聞之,告之於帝

⑷人稱代詞,“他們”: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連詞,表修飾: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順承:聚室而謀 何苦而不平?

錶轉折: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⑴代詞,“他的”:其妻獻疑曰 帝感其誠

“他”: 懼其不已也

⑵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如土石何?

3、特殊句式

⑴被動句 帝感其誠 (天帝被他的誠心感動了)

⑵倒裝句

①、主謂倒裝:甚矣,(謂) 汝之不惠(主)

②、賓語前置:何(賓)苦而不平?

③、定語後置:遂率子孫(荷擔者)(定語)三夫

⑶省略句

①、省略主語:(愚公)聚室而謀曰 (室人)雜然相許

②、省略介詞:帝感(於)其誠 一厝(於)朔東 一厝(於)雍南

二、對子組互譯,鞏固記憶並注意糾錯。

第二課時

目標:1、翻譯課文並積累。2、理清故事情節。

過程:

一、小組準備展示翻譯。(重點字詞、疏通文意、內容講解、拓展)

二、抽籤展示。

三、合作學習,研讀課文,請同學們看課文,思考這些問題,用課文原句來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兩座什麼樣的山?

2、愚公為什麼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麼?

4、倒土的地點是哪裏?

5、他們是怎樣具體行動的?

6、山最終移掉了嗎?

7、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

第三課時

目標:1、分析人物形象。2、 學習本文對比和襯托的藝術特色。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過程:

一、小組模擬對話,分析人物形象。(獨立思考,組內交流,自由展示。)

1、智叟與愚公在移山問題上的分歧在哪裏?

2、那你認為誰的觀點正確?

3、對愚公和智叟這兩個人物,你該如何評價呢?

4、看來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説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我們男生和女生分成兩派來,對兩個觀點“愚公不愚”、“愚公實愚”分別想想理由,鍛鍊一下嘴上功夫,來個小小的辯論吧。

二、想像一下,如果沒有神的幫助,移山的結果會怎樣?

三、歸納寓意: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呢?你能説出這個“愚公移山”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四、總結寫作特色:你從這篇寓言故事裏學到了什麼樣的寫作技巧?(小組探究。)

第四課時

練習鞏固

一、基礎知識。

1、給下面加橫線的字注音。

仞( ) 懲山北之塞( )( ) 出入之迂也( ) 荷擔者三夫( ) 始齔( )汝( ) 無窮匱也( ) 一厝雍南( )

2、翻譯。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3、寫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詞義: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並解釋。

(1)始一“反”焉( )

(2)甚矣,汝之不惠( )

(3)河曲智臾亡以應( )

(4)一厝朔東( )

二、文言文閲讀。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麼?

2、用原文回答問題:

對於愚公移山的決定,其妻的態度是 :

在移山過程中,其鄰人的態度是: ;

智叟的態度是: 。

3、上文中刻畫智叟和愚公兩個人物,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寫方法。

4、“其妻獻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話很相似,那麼,“其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度是否相同?

5、選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選出與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項( )

a.愚公決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難,決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鄰人的幫助。

d.愚公雖有移山的決心,卻無具體的辦法和行動。

7、晉文張湛對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評點,這一評點是針對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選文第三段説“帝感其誠”,所謂“誠”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麼所感動,因而命誇娥氏的二子搬掉兩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結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篇5

學情分析:農村學生,尤其是七年級學生,作文基礎較差,知識積澱不夠,語感不強,書面表達欠缺,作文平鋪直敍。七年級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是寫景的經典美文,本單元的寫作活動為“走進四季,我心中的美景”,據此我決定從景物描寫入手佈置一次作文:家鄉的秋天。我知道,初學寫景作文,學生會覺得無話可説,無物可寫,或是心中有景卻無法表達。農村學生少有機會遊覽名山大川,但卻置身於綠色的自然環境中,山水樹木是他們最熟悉不過的了。如果指導得法,一定會比平時有所超越。

設計説明:《課程標準》指出:“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新意的表達。”本課題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感觀,讓他們耳聽、手動、心想。結合季節環境,引導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汲取相關的語文知識和藝術營養,學會借鑑、模仿、創新,學以至用。學會運用多種方法描寫景物,表達感情。以讀促寫是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用心感受,一定能觸發他們的靈感和激情。

教學目標:1、初步學習寫景的方法,能運用多種感觀和修辭手法描寫景物。

2、通過寫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抓住景物特徵和多種修辭方法寫景。

課前準備:觀察校園秋景和家鄉秋景。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營造學習氛圍,體會古人對不同景物的描繪,學習和積累古詩寫景的名句)

1、多媒體出示下列幾句古詩: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孤舟衰笠翁,獨釣寒江雪。

提問:以上幾句古詩各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

2、導入:在作家眼裏,春有春的嫵媚,夏有夏的熱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面對名山大川,四時美景,揮筆寫下了精美的篇章,他們的創意、筆法都值得我們玩味揣摩、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如何觀察和描寫景物。

3、出示課題:如何進行景物描寫

二、學生互動(檢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情況,激活課堂,提高賞析能力)

1、多媒體出示下列語段描寫,要求學生從修辭、語言方面進行品評。

深秋到了,今天早晨我走進空曠的校園,一陣冷風吹來,讓人感到一陣涼意。秋天的校園別有一番風彩。綠化帶的樹依舊那麼翠綠迷人,它們隨風搖動,好象在向你招手,歡迎你的到來。一些不知名的花兒競相開放,招來了蝴蝶在那兒翩翩起舞。跑道上的一些樹開始飄飄落葉……

2、檢查幾天前佈置的任務:以組為單位觀察校園秋景,並將其用文字描述出來,小組共同協商,將其修改到最好。

3、每組選一名代表朗讀自己的作品。

4、交叉評價:他們描寫了哪些景物?怎樣描寫的?用詞恰當嗎?

三、合作探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學習描寫方法)

1、學生朗讀品味《春》中描寫春風春雨的段落

討論:作者抓住春風春雨的什麼特點?用什麼方法描寫景物的?

學生交流發言後教師總結:①調動多種感觀(視覺、觸覺、嗅覺、聽覺)。②動用多種修辭手法。

2、什麼是描寫?(多媒體出示)

它是指用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文字,對人、景物進行具體描繪和刻畫的一種表達方式。

3、景物描寫的方法有哪些?(多媒體出示)

①抓住景物的特徵(形狀、顏色、聲音、氣味)

②要觀察細緻,用詞準確,運用多種修辭方法。

③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為“一切景語皆情語”)

補充:有些同學觀察細緻了,但找不到語言來描述。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閲讀、多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豐富詞彙,煉詞煉句。

四、美文欣賞:《家鄉的秋天》(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賞析和描寫)

本文抓住了家鄉秋天的哪些景物來寫的?用了哪些描寫方法?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練筆:(能力遷移)

1、多媒體出示幾幅秋景的畫面,學生認真觀察,試選取其中自己的一幅進行描寫。寫好後進行交流。

2、品味下列寫景的句子。

看到:所有結滿籽粒和果實的植物都謙遜地向大地低頭,因為是大地養育了它們。

聽到:晴朗的天空中傳來陣陣大雁的叫聲,它們是在商量南飛的路線吧!

聞到:累累果實飄散縷縷清香,醉倒了如蝴蝶般飄落的黃葉。

觸到:秋天的風不帶一點修飾,它是最純淨的,涼爽地輕輕掠過了臉頰。

六、總結,佈置作文(學以至用)

今天,我們學習了怎樣寫景,那麼請同學們回去後認真觀察自己家鄉的秋天,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觸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用我們學過的方法,用心靈去感悟,寫出家鄉最美的風景。

板書設計:景物描寫方法 按一定的順序,適當引用詩句

抓住景物特徵(形、色、味)

巧妙運用各種修辭方法

調動各種感觀

融情於景

反思:通過這堂作文課,一些平時作文較差的學生也有內容可寫,而且還有條理。平時寫作好的學生還真寫得不錯。可見,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必需要教師精心投入,耐心引導。教師要設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興趣,作文題材要貼近他們的生活,他們才會寫出有真情的文章。但是我們的學生由於基礎差,受地域條件的限制,思維還是很單一,未能產生更好的聯想和想象。很多學生語言缺乏精煉和生動,今後在閲讀上還要加強。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篇6

一、設計思路

自主學習落實文言詞句,反覆朗讀感知故事情節,合作學習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它告訴我們要克服困難就要下定決心,堅持不懈。本文描寫生動、形象,善於運用對比手法。

三、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順暢朗讀,瞭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這一藝術形象,領悟其思想意義。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的閲讀。

四、教學重難點

1.積累常用文言實詞,瞭解文言虛詞“之”“其”“而”的用法。2.準確翻譯、理解課文。

3.拓展思維空間,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行多角度閲讀。

五、課時安排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藉助工具書及書本註釋自讀課文,通過生生、師生的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導入新課

1課前可讓學生欣賞歌曲《愚公移山》。

2這支振奮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則長期在人民中間流傳的寓言故事,相信在座的不少同學就熟知這個故事,有誰願意給我們講一講這個故事呢?(學生講好後,教師從鼓勵角度進行評價,板書課題,介紹相關知識:《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列子,名寇,又名列禦寇,戰國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話説,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讀文學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讀原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愚公移山》這則寓言故事的原文,希望大家能從中品嚐出獨特的滋味。

(二)自讀感知

1藉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停頓正確。(同座組成學習小組相互聽讀,根據要求相互評價。)

2藉助工具書及書下注釋,逐字逐句讀懂課文。(自讀中,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打上問號,準備向同學、老師求助。教師巡視,隨時瞭解學生自讀的進展情況。)

(三)合作解疑

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應該儘量要求他們自己查工具書解決,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教師只解答學生經過努力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

(四)檢查自讀(可用投影,也可課前打印)

1給加點的字注音:

萬仞(rèn)懲山北之塞(chéng)(sè)

荷擔者(hè)箕畚(jī)(běn)

河曲智叟亡以應(wú)一厝朔東(cuò)(shuò)

始齔(chèn)無窮匱也(kuì)

雍南(yōng)

2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3辨析多義詞:

(1)焉且焉置土石(哪裏)

有子存焉(呢)

(2)而而山不加增(可是,錶轉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飾)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其如土石何(加強反問語氣)

其妻獻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懼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譯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組評價

學習小組內,學生相互批改作業,教師巡視,解決學生爭執不下的問題。

(六)誦讀鞏固

(七)佈置作業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2完成“思考與練習二”。

3反覆誦讀課文,給自己的父母複述這個故事。

第二課時

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的解讀,鞏固文言知識,瞭解不同人物對移山的不同態度,把握愚公這個藝術形象,領會寓言的教育意義。

(一)誦讀導入

(二)研讀新課

上一堂課,同學們認真自讀,提出了不少問題,許多問題由於大家積極動腦,都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可見只要大家積極思考,學習上的許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天老師將提出一些問題,大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思考,看看對課文理解得怎麼樣。

1這篇課文中寫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孫、遺男、智叟。(板書)

2愚公多大年紀了?智叟是哪個年齡階段的人?那個“遺男”多大了?

展開全文閲讀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將近九十歲。(“且”,將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頭。)

遺男——“始齔”,七八歲。(“始齔”,剛剛換牙,七八歲的光景。)

3愚公為什麼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麼益處?

提示:原因——“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益處——“指通豫南,達於漢陰”。(“陰”: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陽”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蔘加了移山勞動?總共幾個人?

提示:參加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孫荷擔者三夫”——兒孫中能挑擔的三個人、遺男;總共五個人。

5移山的任務艱鉅嗎?你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務的艱鉅?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面積大,高度高,可見土石工程之艱鉅。(2)愚公“年且九十”,遺男“始齔”,“荷擔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總共還只有五個人,就移山這項巨大的工程而言,勞動力極弱,可見要完成任務極其艱鉅。(3)“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叩”“墾”“箕畚”,可見勞動工具落後,完成任務談何容易。(4)“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冬夏換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見運送土石的路途遙遠,勞動何其艱辛。……

(學生只要能結合文本的解讀,體會到移山的艱鉅,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無須拘泥於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艱鉅的移山任務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孫、遺男、智叟他們分別是怎麼説怎麼做的呢?(引導學生在文中畫出相關語句)由此可見他們各自持怎樣的態度呢?

提示:(板書加點的字)

(1)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獻疑”——關心、擔心。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輕視、嘲笑。

(3)(子孫)“雜然相許”;(遺男)“跳往助之”——支持、參與。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講的話差不多,態度似乎也很接近,這是一個教學的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可以通過揣摩朗讀的語氣,結合“獻”與“笑”,“君”與“汝”,“如……何”與“其如……何”等字詞及句式的比較,來實現教學目的。)

7愚公認為山一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麼,他是怎樣駁斥智叟的呢?

提示:汝心之固……何苦而不平?

8這段話念起來讓人感到特別有力,這是什麼原因呢?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體會“頂真”的修辭作用)這段話,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方法,一句頂一句,層層緊扣,增強了語言的力量,充分説明了子子孫孫綿延不絕的道理。

9小組討論:同樣是面對移山這件事,可為什麼愚公和智叟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獻自己造福後人的美好願望,所以對移山充滿信心;智叟從靜止的觀點出發,畏懼困難,懷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獲利,從而斷定在自然面前是無能為力的。(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就應該給予肯定,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教師加以概括。)

10這樣看來,愚公和智叟到底哪個人聰明,哪個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個大智大勇的人,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個鼠目寸光的人。(板書加點字上的引號)

11追問:作者為什麼在這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作者在兩人的名字中將“智”和“愚”反過來使用,不僅加重了對比色彩,而且具有諷刺的效果。

12故事結尾,兩座山還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説,愚公到底還是無能的人。大家同意這種説法嗎?為什麼?(引導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提示:“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可見愚公移山的決心行動,使山神都害怕了;“帝感其誠”——表明愚公的精神連天神都感動了。所以,故事以神話結尾,更加突出了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時故事的結局也照應了故事的開端。

(三)延伸拓展

討論思考:以現代人的價值觀來看,你認為愚公的做法可取嗎?為什麼?如果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此題的目的在於鼓勵學生進行多元思維,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對於學生的明顯偏頻的觀點,教師應該引發學生相互評點或辯論。)

(四)佈置作業

以《“愚公移山”外傳》為題,寫一則小故事,表明自己對某些問題的見解。

八年級語文三峽教案篇7

?知識目標】

1.掌握人物小傳的基本特點和寫法。 2.學會寫簡單的人物傳記。 【課時計劃】

2課時,第一課時重在寫作指導,第二課時完成寫作,集體評議。

精彩導入 激發興趣

有同學問“什麼是人物傳記?是不是寫人物事蹟的文章都是人物傳記啊?”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今天不妨在課堂上先交流一下,然後説一説人物傳記有什麼特點。

例文引路 感受特色

母親小傳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深深影響着我們。在我的生命中,那個影響我一生的人便是我的母親。我特別愛在閒暇時纏着她,聽她講述過去的故事。

兒時軼事

我的母親出生於××(填籍貫)。小的時候,家裏還算富裕。但是因為那個時代孩子多,母親又是大姐,所以她的童年自然就不太平靜了。那還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在鄉下尤為嚴重,一般的家庭是不會讓女孩子讀書的,長到十歲左右就要下地幹活。而母親發誓要讀書,於是憑着韌性,始終在學校名列前茅,老師也不斷上門勸説,就這樣堅持讀完了國中,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地的一所重點高中。入學通知書已經下來,但是那年外公患病,家中困難。為了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母親毅然放棄了學業,年僅十五歲的母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創業艱辛

等到弟弟妹妹們都長大了,母親決定進城找工作。因為學歷只有國中畢業,母親找到的也就只有保潔員,營業員等工作。儘管每天工作時間很長,但母親很珍惜自己的工作,無論做啥事都不怕吃苦,幹活又比一般人勤快,兩年後便升職做到了推銷經理,也就在這時,她認識了我的爸爸。他們彼此欣賞,互相照顧,於是一年後他們結婚了,第二年,又迎來了我的出生。

三口之家

母親告訴我,她懷我時,父親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着她,後來乾脆讓母親辭了工作,呆在家裏休養。就這樣在××年1 1月8日的下午,我出生了。

我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母親每天忙完了家務就對着什麼也不懂的我,依依呀呀地説個不停,給我唱歌謠,講故事,帶着我做“體操”,忙的不亦樂乎。守着我一點一點地長長、長胖,興奮地和下班回家的父親講我每一天的不同和進步,每一天都是那麼的值得期待。她説這段時光是她最幸福的日子。

良師益友

漸漸的,我可以上幼兒園了,母親又出去工作了。再後來,我讀學前班了,開始有了學習任務。從此,母親又多了一項使命:陪讀。十幾年來,她只要不上班,都會和我一起做功課,幫我複習;後來她感到實在沒有能力輔導我了,就是默默地坐在我身邊,看着我做功課,在我需要的時候陪我聊聊天、遞一杯熱茶。

當我埋怨同學不都是真誠善良時,開導我的是母親,她説:“無論別人如何對你,你問心無愧就好。”當我在考試中失敗了,鼓勵和安慰我的也是母親,她説“只要你盡力了,媽不怪你。“當我偶爾耍耍小性子衝母親發火,她總是體諒地走到一邊不理我,用行動逼迫我記住“生氣是懲罰自己”。

或許在別人眼裏,母親只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已,但是在我心裏母親是我這輩子最敬愛的人。是她教會了我如何做人,如何化解同學、朋友之間的矛盾,如何面對困難與挫折。

母親對我的關懷無微不至,我會以母親為榜樣。我發誓要做的和母親一樣,甚至超越母親。用母親的話就叫:“用責任,為夢想努力。”

?點評】小作者用小標題的方式深情地記述了母親的生平經歷。將筆墨着重放在一些典型的,特別能體現人物個性特點的事件上。生動傳神地表現了母親的好強、勤勞、能幹、任勞任怨等優秀品質。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完整,符合人物傳記的特點,值得我們借鑑。

文題展示

2

1.你和家人朝夕相處,但是你知道他們的生日、愛好和經歷嗎?請為你的一位家人寫一篇小傳。不少於500字。

2.從你呱呱墜地到成長為一位花季少年,你已經有了十多年的人生經歷。寫一篇自傳,回顧自己過去的經歷,也説説自己對未來的想法。不少於500字。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位名人,蒐集他的生平事蹟和相關材料,為他寫一篇小傳。不少於500字。 【寫法指導】

一要深入瞭解所寫對象的事蹟,注意對材料的選擇和分析,寫出人物個性和風貌。

任何文章都要圍繞着主題來寫。為此,首先必須佔有大量的資料,然後認真地分析其特點,確定寫作中心。圍繞中心選擇與組織材料,不要面面俱到。只有圍繞主題來選擇材料,其材料才有用,其作品才有靈魂。同學們千萬注意避免出現以下情況:只是羅列材料,事無鉅細,芝麻豆子攤一堆,沒有一條線索來貫穿,也沒有一個統一的主題。這樣寫小傳是不成功的。

二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誇大,不縮小,不編造。

傳記作品要完全真實,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以及重要細節。一個細節的失真就會動搖全篇傳記的價值,更不要説重要情節了。但這並不是説,撰寫傳記要照葫蘆畫瓢,眉毛鬍子一把抓,把人物的一顰一笑都毫不遺漏記錄下來。恰恰相反,要有重點、有詳略,要選取那些與人物生活、思想、工作有密切關係的事件和情節來寫。為了將人物寫得形神兼備,也可以適當地作些文學渲染,如《鄧稼先》中的多處描寫大漠,寫作者自己對友人的關切之情,自然使文章讀起來更充滿情味。同學們給父母寫傳記一定要帶着感情去理解和認識他們的經歷,在客觀的講述中傳達對父母的認同和敬愛之情。當然這些渲染又是必須符合人物身分和性格的。

此外對傳記人物要本着實事求是的精神來刻畫,不能因為喜歡就只寫好的,對其進行美化;也不能因為不滿就只寫壞的,對其進行醜化。對傳記人物的刻畫要儘量做到客觀、準確和全面,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任意胡寫。三要有文學色彩

傳記是寫人的。為此,在寫作中一定要抓住人物特點,記述其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大事和最能表達人物個性特徵的典型小事。不寫大事,無法表現人物的貢獻;不寫小事,無法使人物活起來。甚至還往往會使文章流於一般化與淺薄。要使傳記寫得生動感人,就應該認真研究人物的生平事蹟、性格特徵和思想品德,用創造性的筆法來展現人物的思想面貌和個性特徵。為了把人物寫活,就必須從各個側面挖掘和佔有足以表現人物特徵的典型事例和細節,即最能體現這種特徵的思想、言論和行動及軼事、趣聞等,進行描寫和渲染。

?附:板書設計】

學寫人物小傳什麼是傳記

傳記的特點 傳記的要求

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不足之處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