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27K

一份出色的教案一定是我們認真分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後寫出的,教案在擬訂的時候,你們一定要考慮邏輯思路清晰,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鼎湖山聽泉的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7篇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準備:

查閲有關鼎湖山的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清課文脈絡,試着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説過我國廣東省肇慶市東北部的鼎湖山嗎?鼎湖山,原名頂湖。因山頂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間傳説黃帝打敗蚩尤採首山之銅在此鑄鼎,鼎成昇仙,為紀念黃帝得道入仙冊,習稱鼎湖。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廟多”、“瀑布多”馳名於世。 揭題:16、鼎湖山聽泉

二、看圖片,聽課文錄音。

三、初讀課文

1、佈置學生自學。

(1)藉助拼音,輕聲自由讀課文。要字字入目,把課文讀通讀順。

(2)拼讀生字表中生字,畫出文中帶生字的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給自然段標上序號,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的什麼。

2、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a、肇慶 聆聽 矇矓 汩汩

b、草叢 暮色 古剎 匯聚 穿越 輕柔 清脆

草豐林茂 時隱時現 不絕於耳 交錯流瀉

清純悦耳 山鳴谷應 悠悠揚揚 安詳厚重

歡快活潑 繁花似錦 古樹參天 萬籟俱寂

厚重回響 雄渾磅礴 銅管齊鳴 忽高忽低

忽急忽緩 忽清忽濁 忽揚忽抑 蓬勃生機

(2)在學生讀準音的基礎上,找一找這些詞語中哪些是描寫聲音的?

指導學生美讀這些詞,是否可以通過自己的朗讀聲來詮釋一些詞語的意思。

(3)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四、理清課文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作者在哪裏開始聽到泉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聽得更加真切,試着給課文分段。

2、討論交流後小結。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我們”來到風景名勝鼎湖山。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白天“我”在上山途中觀景聽泉。

第三段(第3—5自然段):寫入夜“我”在慶雲寺聽泉,抒發在鼎湖山聽泉的總體感受。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重點指導書寫“磅礴”,區分“暮”和“幕”、“墓”、“慕”的意、形。

2、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2自然段。

2、理解課文1——2自然段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鼎湖山去聆聽、辯識、品位那裏的泉聲吧!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説説讀了這一段,你瞭解了什麼?(可瞭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後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話。試讀體會!通過朗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雨後的鼎湖山濛濛朧朧,別有一番詩意!那作者又是在什麼地方聽到泉聲,看到泉水的呢?

1、學生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a過了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

a指名讀,説説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麼?(板書:泉聲響)

b能試着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b進山一看,草叢石縫,到處……我們得尋找着墊腳的石塊跳躍着前進。

a自由讀,圈出“不絕於耳”,想想是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體會到泉水怎樣?(板書:泉水多)

b還可以從哪兒看出泉水多?生讀,師在“到處”、“湧流”、“交錯流瀉”“遮斷路面”等詞句下圈點。

c這兩句話中的“湧流”和“流瀉”能交換嗎?它們有什麼不同?

(“湧流”指朝上湧出朝前流淌,“流瀉”指迅速地朝低處流淌)

師:當我們走在山路上,不斷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斷了,我們得尋找着墊腳的石塊跳躍着前進,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讀這段話。

c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濕漉漉……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

a學生看插圖,聽老師讀這段話。

b看了圖,聽了朗讀,有什麼要説的嗎? (板書:泉聲美)

c這段話中有個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能用“猶如”來説句話嗎?

d想象意境,指導朗讀。(在寧靜的傍晚,剛剛下了一場雨,空氣特別清新,從寺廟中傳來了悠揚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彙集在一起,是一首多麼美妙的交響曲啊!)

就讓我們一起來奏響這部交響曲吧!(齊讀)

四、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5自然段並背誦本段。

2、學會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3、理解課文第3——5自然段內容,憑藉課文中的具體語言材料,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在上鼎湖山的途中,我們就看到了涓涓細流的泉水,聽到了鐘聲和泉聲彙集而成的美妙的音響。當我們循着鐘聲,來到了半山腰的慶雲寺時,又看到了什麼呢?

二、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讀。

2、結合自己課前查閲的資料,噹噹小導遊,簡單介紹慶雲寺。

三、精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師:作者夜裏借宿在慶雲寺,聽到的泉聲又是怎樣的呢?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地讀課文,自己先體會體會。

2、指導讀第一句。

(1)指名讀,你知道“萬籟俱寂”的意思嗎?指導再讀。

(2)如果,我們是客人,那主人就是——(指板書:鼎湖山)。主人不僅慷慨地捧出她美妙的泉聲,而且還把這“泉聲一直”——(引讀)。多熱情,多好客!誰能把這種情趣讀出來?

3、指導讀第二句。

師:這麼豐富的泉聲,如果只用耳朵聽,能真切地欣賞到她的美妙嗎?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學生接下半句)

(1)齊讀。

(2)作者是怎樣用心去聆聽、辯識,又是怎樣品位的呢?

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山中萬籟俱寂,唯有泉聲不斷,此時此刻,作者一邊聆聽着泉聲一邊在心裏不停地讚歎。

4、指導讀第三句。

啊!這是 聲音,多像 一樣 啊!

(1)出示句式:

生輕聲讀第三句,準備用這樣的句式説出作者的心裏話。

(2)同座位互相説一説。

(3)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輕柔、清脆、厚重回響、雄渾磅礴

(4)師引讀這段話。

(5)請大家輕聲地把第三句再練一練,指導學生讀好這幾句話。

(6)同學們,這麼優美的語句,要是能背下來,變成自己的語言,那該多好啊!自己先背背。指名背。

(7)這一句,作者向我們詳細介紹了鼎湖山四種泉聲,其實,這裏的泉聲遠不止這些。(板書:“……”)你聽。

5、學習第四句。

(1)示範讀。誰能像老師這樣讀?

(2)聽出來了嗎?這裏的泉聲豐富多變。

(3)引讀。

(4)學生讀,讀出這種感覺。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鼎湖山因為有了清泉,所以 。

(1)課文學到這裏,請同學們聯繫全文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鼎湖山清泉的作用難道只是給人們以聽覺上的享受嗎?它還有哪些作用呢?準備用這樣的句式發表你的看法:

(2)學生在下面試着寫一寫。

(3)指名回答。

(4)教師小結:泉聲聽在耳裏,泉水留進心田(板書:留進心田),這是多麼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啊!

(5)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五、課堂作業。

用“猶如”、“像……一樣……”造句

附板書:

泉聲響

白天 泉水多

泉聲美

鼎湖山聽泉 輕柔

清脆

黑夜 厚重回響 流進心田

雄渾磅礴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 通過篩選信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 通過解讀文本的有關內容,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3. 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4. 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1. 結合課文有關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遊記散文。與一般遊記散文的寫法一樣,文章主要按遊蹤的順序組合材料,移步環境。不過由於作者從“聽泉”的角度切入,很新穎,這就給它披上了一件素淡朦朧的紗衣,陡增了它的神祕之美;又因作者在寫景的同時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獨特的聽泉感悟,這就使文章顯得厚重、精深,頗令人玩味。這兩點該成為教學重點、難點。

此文被安排在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吟哦諷誦而後得之”的第一篇。本單元是繼八年級遊記散文後的又一單元,只是要求已不同,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習方法的高度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本單元的內容編排和寫作訓練,要求教者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同時,要訓練學生從多種渠道蒐集、篩選和組合材料的能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通過本文的學習應能有利於學生用“吟哦諷誦”法學習本單元的其它文章,併為單元寫作積累一定的組合材料、表現景物的方法,從而為學生介紹本地的風景作鋪墊。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想:

本着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授之以漁”並訓練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原則,根據本文的個性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寫作的`要求,第一課時側重於“讀”,在讀中篩選信息,整體感知全文,結合小組合作懂得本文組合材料的特點;第二課時,側重於讀中思、讀中品。有道是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讀則殆。唯有讀與四緊密結合,方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個人默讀、靜思,篩選信息,整體感知課文。

2. 吟詠諷誦課文有關語句或段落,初步體會作者寫泉時的心情,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教學重點:

1. 通過篩選信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作者扣住一個“泉”字,抓住“聽”來組合材料。

2. 用“吟哦諷誦法”朗讀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句子,初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 導入新課:

你知道鼎湖山是怎樣的風景區嗎?你知道鼎湖山的泉水有什麼特點嗎?你知道如何表現泉水的特點嗎?……

二、 新授:

(一) 用心讀文章,獨立思考,解答下列問題:

1.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抄寫詞語一遍。

肇慶 泠泠淙淙 楹聯 悵惘 嬉戲 古剎 翩飛 開闢 污垢 遐想

2. 用圈點勾畫法篩選信息,然後用不少於200字的一段話介紹鼎湖山風景區。(可從地理位置、主要景物及特點、景點、地位等方面概括)

鼎湖山風景區位於廣東省肇慶市東北,是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山上樹木種類繁多,據説是地球上同一緯度上現存植物最多的一個點,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作生態觀測站。如果站在半山腰的補山亭,放眼望去,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濕綠,猶如大海的波浪,一層一層,直向山頂推去。泉水是鼎湖山的靈魂。它或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半含半露、欲近故遠,惹人喜愛;或在密林深處隱匿,讓你只聞其聲,而不見其影,只能凝神靜聽它的歌聲。泉聲或清脆悦耳,或厚重雄渾;無論是剛進山,還是在補山亭向上四百餘階、擁有三百多年曆史的慶雲寺,你都能感覺泉水幾乎無處不湧,無處不鳴,孕育着生機,滋潤着萬物,愉悦着遊人的身心。新課 標第 一網

(二) 小組合作交流、修改短文,推薦佳作展示,老師判分。

(三) 吟詠諷誦寫泉水及其給人感受的語句,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要求:

1. 跳讀課文,用橫線畫出寫泉水及給其給自己感受的語句,選用文中詞語或短語概括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失望——頓生雀躍之心——喜愛——陡覺輕快——陶醉

2.組內研讀:各人在組內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並進行自評和他評,推選代表或集體參與準備展示本組朗讀最好的段落。

3.前四個獲得機會的小組展示本組朗讀,老師點評、判分。

(四)討論:本文以寫“聽”為主,還是以寫“泉”為主?為什麼?

以寫“泉”為主。因為本文更多的文字是寫泉水以及泉水給你的感受,而“聽”,只是引出泉水的手段而已。

三、 小結

以小組為單位小結本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收穫必須包含本節課的目標達成情況、

學法的內容。

四、 佈置作業

1. 完善概括介紹鼎湖山景區的短文。

2. 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一段。

3. 作者運用何種方法才能把泉水的音和形形象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結合課文寫泉水及其給作者感受的語句,分析本文虛實結合的寫法並學以致用。

2. 通過問題引領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特點。

3. 在朗讀、品味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教學流程:

一、 檢查背誦,導入新課。

二、 新授

(一)理解作者聽泉的人生感悟。

1. 作者如何寫出泉水中的“層次”的?

泉水的聲音柔曼、清脆、厚重、雄渾可見層次清晰,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演繹出了想像的畫面。

2. “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什麼?

作者的心靈,即是作者把聽到的聲音通過心靈的加工變成了瑰奇壯麗的樂曲。

3. 作者在文中寫道:“在泉水的交響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繫?

泉水奔流不息,年年如此、歲歲相似。在前進的過程中或遇坦途,而成小溪;或遭巖石,碎為滴泉;或落空谷,壯大自己;或下陡壁,激情飛瀉。其間,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和人生的歲月、歷史的變遷極其相似,同時又極具美感。“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則融入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時代特點,奔騰的主旋律自然成為時代的最強音。

(一) 結合第一、二、三段中描寫泉水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把離我們較遠的泉水寫得生動形象,讓人如臨其境的。

第一段:用通感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活潑潑蹦跳的姿影”這一視覺形象描繪聽覺的內容。

第二段:把泉水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想像成繞膝逗我笑的愛女,讓人如見其人,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第三段: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讀者熟悉的孩子如鈴的笑語來比喻泉水清脆悦耳的聲音,恰如其分,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令人身臨其境。ww

(二) 用“吟哦諷誦法”朗讀第4-7段,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思考這部分是否多餘,為什麼?

這部分主要寫從補山亭仰望、在慶雲寺漫步。

不多餘,因為這部分既為下文寫在慶雲寺旁的客房聽泉蓄勢,又賦予作品時代意義。教參上如是解,不過本人還是覺得對在慶雲寺漫步這一內容的分析有點牽強。因為在第5-7段中就連“伏虎聽泉”這一有利於讀者理解作者聽泉意圖的內容都隻字未提,而重點寫了作者對並不高貴的菩提樹得到特殊的禮遇表示不滿,這姑且可以理解為對重視佛法的不滿,那是否隱含其曾有過不公正遭遇?且慶雲寺的存在引來了眾多遊客,給自然保護區帶來潛在的威脅。

三、 小結

各人小結本節課的收穫和有待改進之處,組內交流,推選一人作集體交流。

四、 鞏固運用:

發揮想像,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和用下面句式寫一段話。

句式:我看到天上的白雲(盛開的鮮花、奔騰的江河、激烈的比賽場面…)……就彷彿…

五、 佈置作業

1.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深潭。”

2.預習第二課。

板書設計:

鼎湖山聽泉

寫法:

情感線索:失望——喜愛——陶醉

虛實結合

《鼎湖山聽泉》教學設計之二

揚中樹人喬玉

教學目標:

1、“吟哦諷誦而後得之”是讀書的一種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過吟哦去體會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們在學習中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讀書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們的閲讀欣賞能力。本單元的名稱是“吟哦諷誦而後得之”,因此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習本課的重要基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理解課文內容,找出描寫泉聲的語句,通過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 瞭解一般遊記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2.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

1.抓住一個“聽”,找出描寫泉聲的語句,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2. 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材分析:

學習本文,首先應該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抓住遊記散文的特點,理清作者循“泉”遊覽鼎湖山的行蹤,把握作者在遊覽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最後感悟課文,準確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聽出作者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

新課程理念特別強調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意識,倡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有積極的參與意識,要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課文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相互合作,深入探究本文的主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空山何處來黃鶴,流水無心響白雲”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提到泉,人們自然會想到流淌在高山深澗中的汩汩清泉,它不僅清洌甘甜,姿態萬千,更是泠泠淙淙,歡快清脆,帶給人們無盡的遐想和美的感受。今天,讓我們跟隨謝大光,去鼎湖山聽泉,去領會泉聲的美妙。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課文,幫助學生把握好語速、語調,和感情基調;然後學生齊讀,感知文章的內容;最後找同學朗讀,吟哦諷誦,學生點評,共同提高朗讀水平。

2.合作探究

老師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探究

(1)遊記散文一般按照什麼順序來寫?通常採用怎樣的寫法?

(2)請在文中找出能夠表明寫作順序的語句。

交流彙報 ,明確:(本文采用遊蹤順序組織材料並採用移步換景的寫法)

遊蹤變化(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作者在移步換景的同時,還採用了時間順序,按照時間變化寫了(黃昏—晚飯後—夜間)

(3)泉有聲也有形,而我們知道遊歷山水是靠眼睛觀察靠心靈感受的,泉水的百態千姿是需要我們用心去描繪,可是作者為什麼單單用聽覺,從泉聲來表現鼎湖山的泉水呢?

討論明確(黃昏進山煙雨迷濛,霧漫得更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呈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泉聲豐富多變,頗有情趣;前人多從形態表現泉水,作者這樣寫可以有一個全新的視角)

(4)作者在鼎湖山聽到的泉水的聲音是怎樣的?指名讀這些描寫泉水聲的文句。

(泠泠淙淙的泉聲;歡快清亮的泉聲;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出不同的音響。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

同學們集體有感情的朗讀這些描寫泉聲的句子,用心體會作者在其中藴含的感情。

賞析(作者把泉聲比作小提琴、彈撥樂器、倍司、銅管樂器;讓我們對泉聲有了真切的感受。四個比喻句,又構成一個排比句,寫出了泉聲的千變萬化,生動有趣)

總結:鼎湖山的泉水是這樣美妙奇幻,晶瑩清脆,難怪作者要説“山不在名,有泉則靈”。有這樣美的泉水的滋潤,鼎湖山一定永遠年輕。永遠是“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

作業:1.背誦課後要求背誦的段落

2.掌握課文中重要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鼎湖山輕紗一樣的薄霧,濃密的樹林,遮住了泉水的蹤跡,卻讓我們聽到了泠泠淙淙的泉聲,聽到了一曲奇妙的交響樂。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鼎湖山,去感受由泉水匯成的天籟之音。

二.合作探究

(1)、鼎湖山的泉聲,真是美妙奇幻,作者不僅聽到了奇妙的交響樂,還聽到了什麼?

請同學們從書中尋找表現泉聲內涵的句子。

明確(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在誕生、成長、繁衍 、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

(2)、鼎湖山的風景絕不僅僅限於着豐富的泉聲。可作者為什麼只寫泉水呢?

明確(泉水汩汩 濾過心田,沖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使我陶醉;孕育生機,滋潤萬木,是鼎湖山的靈魂。給人生命的感悟)

三.品味賞析

1、自由誦讀2——4段。作者以嬌兒來喻山泉,你覺得這一比喻恰當嗎?

(既寫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也寫出了鼎湖山的年輕充滿活力,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泉的喜愛)

2、作者對山泉充滿了喜愛之情。一路尋聲而來卻仍是遺憾:“泉影越不可尋,而泉聲越發悦耳”,這是為什麼呢?

(樹林深密,水在近側)

3、作者循着泉聲來到補山亭,但此時泉聲卻不再單調,山寺鐘聲與山泉之聲交融,創設了一個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來描寫這兩種聲音的呢?

指名朗讀文句。説説你對此處描寫的理解。

(鐘聲安詳渾厚似老者,泉聲清亮歡快若孩童;鐘聲表現出鼎湖山的古老幽遠,泉聲表現鼎湖山的年輕活力)

4.“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彷彿能夠聽到歲月的流逝,歷史的變遷,生命的誕生、成長、繁衍、死亡,新陳代謝的聲部,由弱到強,漸漸展開,升騰而成為主旋律。”這一段文字是寫泉聲匯聚起來以後形成的瑰奇壯麗的樂曲,並且,把這種樂曲的旋律變化和人生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聯繫在一起。“看不見的指揮棒”指作者的心,由於作者的解讀,諸聲匯聚才顯示出它的意義。作者是把他自己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從泉聲匯成的交響樂的闡述之中揭示出來了。

同學們,這麼豐富的泉聲,如果只用耳朵聽,能真切地欣賞到她的美妙嗎?

明確:(不能)所以作者是在"用心"(加點)在聽。

5.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心在聆聽呢?

明確:(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6在“吟哦諷誦”課文第八段的基礎上,背誦下面一段文字,看誰背得最快。

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於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

朗讀和背誦提示:這是一組排比句,基本結構為“那……是……”。第三、四分句,略有變化,整齊之中而有變化。讀時要體會全句的語氣變化。“應”和“定”兩字要重讀。

總結:泉聲伴着鐘聲,使鼎湖山既古老又永遠年輕。夜聽山泉那變化多姿而又充滿生命活力的鐘聲,不禁使人感到生命的永恆與美好。讓我們一起來愛護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的一切,使鼎湖山這顆北迴歸線上的綠色明珠永遠璀璨奪目。

板書:

?鼎湖山聽泉》

遊蹤順序 移步換景

聽泉聲—看泉水—尋泉影—枕泉眠—悟泉音

作業:《同步導學》【學後鞏固強化】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篇3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祖國山河秀麗,我們曾登過永濟的鸛雀樓,領悟過“更上一層樓”的哲理,我們曾遊覽過河上的趙州橋,驚歎過他的堅固和美觀,今天我們又將一起遊覽廣東肇慶的鼎湖山,聆聽了那清亮圓潤的泉聲。聽,耳邊傳來淙淙流淌的聲音,(點擊封頁),搖鈴擊磬似的、清亮圓潤。彷彿我們已來到了鼎湖山。(點擊圖片)

師:面對鼎湖山,你最想説什麼?

生甲:鼎湖山真美!

生乙:鼎湖山的泉聲真好聽!

……

[評:在學生對鼎湖山進行了初步感知後,先由學生説説印象如何,充奮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留下了第一印象“泉聲很美”。]

師:是呀,多麼奇特的鼎湖山,你能在課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美麗奇特呢?請你把它找出來。

[評:緊扣文中的句子,加強對泉聲的理解。]

二、學習課文第二節:

過渡:就讓我們跟上作者的腳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聽一聽那美妙的泉聲。

(一)相機出示:過了……前進。

師:哪位同學能把這段美麗的文字讀一下?(生讀)

師:從他的讀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文章的內容和學生的朗讀的基礎上,再加上生動的錄像。能讓學生用文中的語句來表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師:“交錯流瀉”是什麼意思?

生:不能回答。

師:讓我們去看一看?播放泉水“交錯流瀉”的畫面。

[評:對於難以理解的詞語,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增強了學生感性認識。]

師:看了這交錯流瀉的泉水,你想説什麼?

生有感情地説:真令人陶醉!太美了!真是生機勃勃!……

師:那你現在準備怎麼讀,自己試試。誰來讀?

生朗讀

過渡:聽了你的朗讀,老師也陶醉了,忍不住加快腳步,去感受鼎湖山泉的美麗。

(二)繼續説,出示“泉聲隱到了……音響。”

師:你覺得這段文字裏哪個詞寫出了泉聲的特點?你怎樣理解他?你能讀一讀嗎?

生:找出這個詞,試着理解,並試讀。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吟哦諷誦的要領,通過誦讀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優美景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幫助學生領會文章寫泉聲的各種層次,並領悟話語中藴含的哲理。

4.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掌握誦讀要領,在誦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瞭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式。

3、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由聽泉而生悟,領會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學習和運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

1、蒐集鼎湖山有關資料、作者有關資料

2、認真閲讀,掌握基本詞彙,思考、理解文章寫作思路,體會文本中作者的感情

教學過程及內容:

一、導入新課:

祖國的大好河山美不勝收,你在觀賞美景時,面對大自然中的種種萬物,你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呢?學生可結合假期遊歷眾説紛紜,教師做適當的肯定。

下面我們學習《鼎湖山聽泉》,瞭解謝大光在鼎湖山聽泉時到底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1、學生資料交流:

作者簡介:謝大光 男1943年生,漢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西人。1962年畢業於河北工學院電力系。1962年應徵入伍,歷任總後勤部某部戰士、文書、文工隊創作員,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廠職工,《散文》月刊編輯,百花文藝出版社編輯、副組長、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小説家》編輯部副主任、主編,《中外散文選萃》主編、副編審。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

鼎湖山介紹:鼎湖山位於廣東肇慶市東北部,與當地另一風景區——星湖齊名,是地球同緯度上唯一的一片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979年成為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網的成員之一。鼎湖山景區古道兩旁,森林蒼翠。林中有2000多種植物,飛水潭飛瀑從30米高的峭壁上傾瀉而下,霧罩雲飛,章太炎當年在瀑布旁的眠綠亭題了四個字:滌瑕盪垢;慶雲寺依山而建,嵌於千峯碧翠中,是嶺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於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種,栽培植物673種。前人為此山寫過很多遊記,本文為當代散文家謝大光寫,卻與眾不同。

2、詞語掌握:

肇慶 泓 泠泠 菩提 污垢 遐想 悵惘 翩飛 禮遇 柔曼 萬籟俱寂 楹聯

二、整體感知

1、帶着自己的猜測,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教師可配樂)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主要寫了作者遊覽鼎湖山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3、此類型的文章,我們一般定為什麼文體?它們通常以什麼為順序來組織材料?

--------遊記散文,空間轉換順序。

4、學生圈劃課文中表示空間轉換的相關句子。

例如:江輪夾着細雨,送我到肇慶。-----過了寒翠橋-----行至半山等

5、學生積極發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蹤順序:

-------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6、作者還略微交代了時間的變化,請學生指出並概括。

------黃昏—晚飯後—夜間

7、教師小結:

課文以空間轉換為主,輔之以時間來組織材料。作者就這樣移步換景,逐漸把山泉的形態和精神都描摹出來了。一路走來,就像慢慢舒展的畫卷,鼎湖山美景層層展現在讀者面前。

8、理清課文思路:

全文在頌泉,“聽”字支配“泉”字,“泉”是關鍵,是線索,課文依次是:聽泉聲(§1)——看泉水(§2-3)——尋泉影(§4-7)——枕聽泉(§8-10)

三、朗讀體會

學生感情選讀若干語段,教師做適當指導和評點。

四、作業佈置

1、預習: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信息?標記各部分內容。

2、詞語整理及抄寫

3、感情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段。

板書設計:

聽泉聲

看泉水 空間順序:岸邊—寒翠橋—山中—補山亭—慶雲寺(半山)

鼎湖山聽泉 尋泉影 時間順序:黃昏—晚飯後—夜間

枕聽泉

第二課時

課前預習:

1、準備詞語的抽測。

2、圈劃文中描寫山泉和聽泉感受的句子,並能適當做旁批。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回顧與複習

1、詞語抽測

2、提問: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採用什麼順序來組織材料?

二、閲讀賞析

1、研讀課文標題,題目隱含了哪些寫作內容的信息?

-------課文主要寫鼎湖山奇妙的泉聲和聽泉的美妙感受。

2、學生圈劃出課文中描寫泉水的語句,瞭解作者筆下泉的特點,説説喜歡的理由。

3、師生合作討論:作者是如何生動描寫鼎湖山的泉?試從修辭、內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4、師生小結:

(1)山泉之多“進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脈-------無處不鳴”

(2)山泉之態美“那半合半露、欲近故遠的嬌兒之態”

(3)山泉之聲美“孩子如鈴的笑語”“不同樂器彈奏的不同旋律”

(4)林木之美(襯托)“遠近高低,樹木枝纏藤繞----直向山頂推去”

例:①第一段最後幾句:運用襯托的手法,用景物朦朧、視線模糊來襯托聽覺的敏鋭,泉聲的清朗,“撲”字用得很有氣勢。“活脱脱迸跳”與“雀躍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無生命,而作者卻把他比作一個調皮的孩子,表現泉水的活潑,令人頓生愛憐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為有了山泉,才靈動了鮮活了山林,讓人屏息靜氣,心馳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濃陰一路泉啊。滿眼的濃碧都是泉水藴育的結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這段最能表現泉水與山林的關係。後半:“鍾”“泉”之聲相應,把寺和亭勾連到一起,襯出了山泉的青春氣息。

⑤第八段:渾然一片的泉鳴,層次分明,起伏變化,用對樂曲的闡釋道出作者對人生規律乃至社會和宇宙發展規律的領悟,認識到鼎湖山之魂—泉。

5、精彩再現

導入:夜晚,鳥兒棲息了,一切都趨於平靜。因為山靜,更顯得泉響,而在到處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卻能讓我們欣賞到其美妙的聲音,你能想象出來嗎?課文如何表現的呢?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篇5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培養文學感悟能力

2、理清文章線索

3、分析掌握文章中豐富的修辭運用手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激發,導入課文(3分鐘)

學生説出三到五個風景名勝之處,並能用俗語諺語或民間傳説簡略介紹:如“自古華山一條路”;“桂林山水甲天下”;“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西湖與白娘子……

廣東鼎湖山,絕頂有湖,因名頂湖,傳説黃帝曾鑄鼎於此,遂易名為鼎湖。(黃帝曾鑄三鼎,象徵天地人;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 。)

二、預習檢查(2分鐘)

1、生字詞注音

古剎 磅礴 雄渾 萬籟俱寂 一泓 楹聯 悵惘

2、解釋詞義

拾級:逐步登階

盎然:充滿活力的樣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遠

渾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萬籟俱寂:一點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寂靜

3、 文章體裁:遊記

三、課文朗讀(15分鐘)

1、默讀全文,要求:想想這篇文章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作者在哪裏開始聽到泉聲?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聽得最為真切?

移步換景,按地點的轉移和時間的先後來安排寫作順序

山腳寒翠橋——山中補山亭——山頂慶雲寺

2、學生任選一段,教師範讀

3、學生選段朗讀:一二三四八,任選一段,有感情地自由朗讀

4、指定學生朗讀一段(兩人次)

四、課文討論(10分鐘)

1、找出三個景點處描寫泉聲的語句

寒翠橋:泉聲如童稚笑語,泉影半含半露,欲近故遠;

補山亭:泉影越不可尋,泉聲越發悦耳;

慶雲寺:深夜聽泉,層次分明,如同一曲交響樂;

2、討論課後練習三(1-3)

⑴“此中精神”指人到補山亭,泉聲讓鼎湖山變得年輕,讓人變得心靈純淨,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這幅對聯正抓住了此點,一語雙關,讓人不覺頷首稱妙:“已無塵半點”,既是指鼎湖山補山亭處空氣清新沁人心肺,又是指泉聲悦耳令人心靜脱俗,忘了塵世俗務。正如“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般。

⑵開放性回答題:泉影不可尋,則少了許多視覺上的紛紛擾擾,靜心傾聽,泉聲自然悦耳得多。佛家坐禪講究瞑思,正是此理。

⑶“高貴之處”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五、課堂作業(另印)(10分鐘)

?鼎湖山聽泉》課堂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精讀精講第八段

2、完成課堂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語引入

什麼時候人的聽覺最靈敏感覺最細膩?應是深夜聽水聲時。這個水聲,可以是“雨打芭蕉葉”,細聽“巴山夜雨漲秋池”;可以是“閒敲棋子落燈花”,傾聽“青草池塘處處蛙”;也可以是坐着夜航船,聽着一路的槳聲,聊着一路的閒話。可惜,在現代工業文明的衝擊下,這些傳統的東西古老的享受早已消失在歷史的記憶中。

讓我們借謝大光的筆,來感受一下入夜時分,萬籟俱寂,在古剎客房中傾聽泉聲的美妙之處吧。

二、課文朗讀

1、教師範讀後三段。

2、學生自由朗讀後三段。

3、指定兩人次朗讀後三段“一曲奇妙的交響樂/在這泉水的交響之中”。

4、全班朗讀“那柔曼如提琴者……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響”。

5、快速背誦“那柔曼如提琴者……飛瀑落下深潭”。

三、課文理解

1、完成課堂訓練

2、評講課堂訓練

四、作業佈置

1、完成課後訓練

2、預習《林中小溪》

3、課後補充閲讀《夜航船》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篇6

設計理念:

1、情境:教學遊記散文,難點在於學生沒有切身體驗,無法入情入境。為了能在課堂上再現鼎湖山的旖旎風光,我先利用網絡“遊覽”鼎湖山,摘錄了近萬字的介紹資料,對這座廣東名山的特色、景點、文化作了全面瞭解;設計中突出了用簡筆畫描摹泉水姿態及用畫面配音方式品味悦耳泉聲,以保證學生既能進入情境,辨其形、聞其聲,又能留有開闊的想象空間,不為情境所框束。

2、意境:山水魅力,不限於飛瀑流泉,草豐林茂,更在於其底藴深厚,意境幽深。故教學遊記散文,僅停留情境再現,無論多華澹唯美,都是流於膚淺的。設計本課案,我以“把握鼎湖山及其泉水魅力”為主線貫穿教學始終,其間或描述,或譬喻,或引用,或延伸,為學生“超越情境,把握意境”作了層層鋪墊。

教學時間:

為了讓學生從整體把握鼎湖山之靈秀,本課設計了約60分鐘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激發興趣: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山水二字的象形寫法:同學們認識這兩個字嗎?

你們知道哪些名山,哪些勝水?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説明山水的特點。如黃山四絕、廬山雲霧等)

小結:每一座山,每一條河,都有着自己最與眾不同的個性,這種個性,我們就稱為——魅力。(板書)

[ 本環節設計的目的,其一是激發興趣,營造輕鬆教學氛圍,其二是為引導學生品悟山水魅力設下伏筆。]

一、導入設計:

1、上節課,我們在琅琅的書聲中走進了鼎湖山的懷抱,還學習了一首歌詠這片魅力山水的小詩:

薄霧籠罩鼎湖山, 一路濃陰一路泉。

夜聽清溪奏妙曲, 藴育生機潤心田。

誰來吟誦給大家聽?指名朗讀。

[ 凝練的詩歌,凝結了山水的精華,也凝聚了文章的精華。以吟誦本詩導入,意味猶同雲破日出。]

2、鼎湖山是多麼富有詩情畫意!現在,就讓我們繼續走進《鼎湖山聽泉》那優美的文字世界,用輕聲的朗讀去尋找、去捕捉一種叫魅力的東西。

學生自由讀課文。

二、整體感知:

師:放下課本,我想,我們的眼前已經隱隱約約有了鼎湖山的影子。説説看,你準備用一個什麼詞語來形容這座廣東名山呢?

[ 教師從以下五個方面引導學生認識、把握,並補充講解 ]

(1)總體:生機蓬勃。

(2)事物:草豐林茂。這裏是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長着2600多種植物,漫山遍野都是高大的喬木和豐饒的草叢,的確稱得上是草豐林茂。

泉水眾多。鼎湖山原名頂湖山,你從名稱中能知道什麼?(山頂有湖)。山頂有水,沿着溝壑流瀉而下,於是山中也到處是水,飛瀑流泉成了鼎湖山最動人的風景。

(3)顏色:綠。在地球的北迴歸線一帶,幾乎都是茫茫的沙漠,可鼎湖山卻綠樹成陰,遮天蔽日,難怪被稱作“北迴歸線上的綠洲”。

(4)聲音:靜。這裏遠離城市,樹林中只有淙淙的泉聲和婉轉的鳥鳴,給人一種特別幽靜的感覺。

泉聲動聽。你抓住了鼎湖山的靈魂,也抓住了作者內心最細微,最深刻的感動。正是因為這優美的泉聲打動了他的心靈,所以才有了這樣富有詩意的課題——鼎湖山聽泉。(感情朗讀)

(5)文化:老師想加一個詞語來形容鼎湖山——文化悠久。你們同意這樣的説法嗎?

(學生聯繫課文第三節的古剎、古樹、古茶花回答。)

[ 對於問域寬泛的問題,教師要學會把握①整體性——通盤考慮,高屋建瓴,避免支離破碎;②層次性——由淺入深,步步誘導,切忌蜻蜓點水;③開放性——超越課本,聯繫課外,防止畫地為牢。]

三、精讀感悟:

過渡延伸:僅僅幾個詞語是説不完鼎湖山的全部魅力的,我們還可以打比方。想想看,你心目中的鼎湖山像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

作家謝大光筆下的鼎湖山又像什麼?

1、第一節:霧中少女。

(1)指名讀第一節。學生談感受,如像仙女等。

小雨、薄霧、加上因為小雨水量陡增的清泉,這多麼像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意境(齊背)“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儘管這時並沒有明月,這兒也並非終南山,但我們仍然能想象到:空曠的山野裏,被雨水剛洗過的空氣該是怎樣的誘人,被雨水剛洗過的山林綠葉該是怎樣的耀眼!在這樣的情況下,誰不會對鼎湖山心馳神往呢?

齊讀第一節。

(2)推薦閲讀古人的論山名句: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

[ 援引詩歌名句,為營造意境創設條件。]

2、第二節:大海、老人和孩子。

我們再來吟讀第二節,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然後來説説白天的鼎湖山最讓你心動的是什麼?

在學生自由回答的基礎上引導:

(1)這一節出現了一個非常雅緻的景點名稱,誰來讀一讀?(寒翠橋)

師解釋:這座橋的名稱和過橋以後的景色可有着密切的關聯!

a“翠”:到處都是綠色。

指名讀相關部分。“愈往上走……山頂。”

如果説綠葉是起伏的波浪,那滿山的綠樹就是一片綠色的(海洋)。

滿眼葱綠,滿眼生機,誰能讀好寫濃蔭的這兩句話。再次指名讀。

b“寒”:不是寒冷,而是讓人感覺涼爽愜意。

怎麼會有這種涼意的?

樹葉密:不但密,而且濕度大,葉子上常常會分泌出大量的水滴,所以作者在綠葉的前面加上了一個詞。(濕漉漉)

泉水多:僅僅一個多字是空洞的,能從課文中找出句子,用朗讀表現出這種“多”嗎?

“進山一看……湧流着清亮的泉水。”——湧流、到處

“草豐林茂,一路上泉水……不絕於耳。”——一路上

“有時幾股泉水……前進。”——交錯流瀉,遮斷路面

師:這裏不僅僅是綠色的大海,更是充滿絲絲涼意,充滿清新空氣的大海!難怪詩人戴明光會寫下這樣的讚美之詞:(小黑板)

四處叢林擎翠蓋,半空飛瀑濺明珠。

齊讀。

[ 鼎湖山間景,以“寒”“翠”二字概括足矣。]

(2)有了視覺和感覺上的享受,還有聽覺。課文哪些語句描寫了聲音的美?

指名讀,點撥歸納。

a泉聲:

“過了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聽泉之旅開始了!

“泉聲不絕於耳。”——泉聲簡直就是遊客們忠實的嚮導!

“泉水隱到了……清純悦耳。”——水是清澈的,聲音也是清澈的!

b鐘聲:

“忽然,雲中傳來……悠悠揚揚。”——“山鳴谷應”“悠悠揚揚”,它們的韻味講不出來,但卻可以讀出來!再次指名讀。

c交匯:

“安詳厚重的鐘聲……美妙的音響。”——一個安詳厚重,一個輕快活潑,這兩種聲音讓你聯想到了什麼?

(慈祥的老人,調皮的小孩。)

在蒼茫寧靜的暮色中靜靜地諦聽,我們彷彿能聽到兩代人之間樸實的對話,感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之間有機的融合。這是多麼美妙的聲響!

齊讀。

[ 第二節內容較為蕪雜,為求思路明晰,本處以“視覺”—“感覺”—“聽覺”(又細分為泉聲—鐘聲—交匯)為脈絡組織內容,確保了整體入手,又不乏細節賞析。]

3、第四、五節:音樂盛會

慶雲寺留住了作者的腳步,當白天的喧囂全部沉寂下來的時候,一場以泉聲為主題的音樂盛會徐徐拉開了帷幕。

教師範讀。

[ 教師的範讀比任何一台高級音響都更能讓學生進入情境!]

老師真不忍心打破這寧靜的氣氛,因為同學們和作者一樣,也沉浸在泉聲的世界裏了。想想看,要欣賞這麼優美的泉聲,僅僅用耳朵夠嗎?

(還需要用心去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板書。

(1)聆聽

聆聽,就是怎樣地聽?(仔細的、用心的、專注的、認真的……)

作者聆聽到了怎樣的聲音?從課文中找詞語。

(輕柔的、清脆的、厚重回響的、雄渾磅礴的、

別忘了還有變化着的聲音:忽高忽低……忽揚忽抑)

既然是音樂的盛會,又怎能少了樂器的身影呢!

我們一起來聽!起初,輕輕柔柔的,那是精緻的西洋樂器(小提琴),接着加入了清脆的聲音,那是我國的民族樂器(琵琶),然後,聲音變得低沉、厚重,而且不斷地迴響,那是(大提琴),最後是樂曲的高潮,氣勢一下子變得雄渾磅礴,那是(銅管齊鳴)。整個天地之間,彷彿在演奏一曲歡快和諧的交響樂!

記得有一篇寫鼎湖山的散文這樣寫到:“行走在鼎湖山上,泉水像一些透明的藤蔓,不是從腳下的石縫裏爬出,就是從頭頂的懸崖上落下。它像是鼎湖山擁有的一種音樂語言,隨時隨地,會把不同形狀的山體的不同情態,用水質的聲音演奏出來。”此時此刻,我們也能很深刻地感覺到:泉聲,就是鼎湖山最動聽的音樂。

板書: 泉聲 音樂

[ 任何花哨的課件,都無法複製出描述性語言的優雅、精當和這些語言背後豐富的內涵。]

(2)辨識

a辨識類型

能奏出鼎湖山音樂的泉水是千姿百態的,同學們來辨識一下,有哪些類型?

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在石縫間跌落的澗水;匯聚於空谷的細流;跌入深潭的飛瀑急流;(教師即興作畫)

[ 寥寥數筆,不求逼真,但求神似。]

不止這些,還有繞過樹根的泉水;(生接續)拍打卵石的泉水;穿越草叢的泉水;流連花間的泉水。

還有,太多太多,都濃縮在後面的(省略號)中了。

b練習朗讀

師:你們看黑板上的這四幅圖,如果請你們從課文中找句子給它們配音,你會嗎?小組內練習配音。

指名選擇最喜歡的畫面進行配音,教師根據四個特點作指導。

指四位同學跟隨音樂連起來讀。(播放《春江花月夜》,學生朗讀)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覺得人們把鼎湖山稱作“會唱歌的山”,真是名副其實!

讓我們一起用朗讀奏響這首《夜泉》!(齊讀)

[ 學生在充分理解後聲情並茂的朗讀是課堂中最美妙的“泉聲”!]

(3)品味

想想看,枕着這樣的泉聲,想着這樣的畫面,作者會品味、領悟到些什麼?

(學生自由回答,重點指導“作用”)

a 滋潤萬物,孕育蓬勃生機

引導從相關小節中找依據。

第二節:草豐林茂、愈往上走……

第三節:繁花似錦、古樹參天。

b 在鼎湖山飛龍潭的一塊巖石上,刻着兩個字——“洗心”,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清澈的泉水不但能洗掉表面的污垢,還能洗掉我們心靈上的污垢,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情操得到陶冶。)

結:滋潤萬物、孕育生機、陶冶性情,套用謝大光原版散文的結尾來説,那就是,泉水,是鼎湖山的靈魂。

板書:泉水 靈魂

帶着這樣的理解,讓我們一起讀好課文的最後一節。

齊讀。

[ “洗心”二字,寫出了泉水的至清,至純;“蓬勃”二字,道出了泉水的至情、至義。抓住這兩點,也就抓住了山與水的關聯,抓住了鼎湖山讓人感動的真正原因。]

四、師生誦讀,總結全文:

山有山的魅力,水有水的風采。

古人有這樣一句話:(生1)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雲而秀媚。

鼎湖山是幸運的,它有秀媚的煙雲,有華茂的草木,有清亮的泉水,所以,她是一座活着的山。

詩人戴明光有這樣一句對聯:(生2)四處叢林擎翠蓋,半空飛瀑濺明珠。

鼎湖山是優美的,它有層巒疊嶂,有古樹參天,有飛瀑急流,所以,她是一幅活着的畫。

我們的腦海裏有這樣一首詩:(生齊)薄霧籠罩鼎湖山, 一路濃陰一路泉。夜聽清溪奏妙曲, 藴育生機潤心田。

鼎湖山是高雅的,泉聲是它的音樂,泉水是它的靈魂,所以,她是一首活着的詩。

[ 用師生共同朗誦的方式,串聯起課堂中滲透的名詩佳句,也給學生對山水魅力留下一份蒙朧的認知,一份真正的心的感動。]

板書:

魅力山水鼎湖山聽泉

聆聽、辨識、品味

泉聲:音樂 泉水:靈魂

鼎湖山聽泉的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的具體語言材料,想象感受泉聲的美妙,激發學生熱愛和嚮往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欣賞文中的優美詞語,積累和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憑藉語言材料想象泉聲的變化,體會泉聲的美妙有趣。

課堂流程、具體實施

一、導入

同學們,聽!(點擊音樂錄象)一股股淙淙流淌的泉水娓娓而來,泉聲如搖鈴擊磐,清亮圓潤,依稀我們又來到了鼎湖山,你們瞧!下過幾天小雨之後的鼎湖山,滿山籠罩着輕紗似的薄霧,此時的鼎湖山更是別具一番韻致。今天,就讓我們跟上作者得腳步去(鼎湖山聽泉)。

二、學習並欣賞

1、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有山就有泉,泉是山的眼睛,那麼清亮;泉是山的精靈,山因有泉而煥發出勃勃的生機。讓我們來欣賞這一幅靈動的山泉圖吧!

1、聆聽磁帶課文錄音第二自然段,把觸發你想象的句子括出來,並在稍後為大家讀一讀,介紹一下你心中的那幅圖畫。

2、這是一幅有生命的畫,這是有着伴奏的會唱歌的畫,想來,那清純悦耳、活潑歡快的泉聲和着安詳厚重的鐘聲,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音樂呢?是一支有着大提琴伴奏的琵琶曲吧?這樣美妙的音樂,在雨後寧靜的暮色中,在綠和白山水間,該陶醉多少遊客的心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着重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鼎湖山清亮充盈的泉水和清純悦耳的泉聲使作者情不自禁地留住自己的腳步,天色將晚,作者決定借宿在古老安謐的慶雲寺,在這裏繼續飽覽鼎湖山的美景,盡情享受鼎湖山美妙的泉聲。

1、(引讀第一句)入夜,山中——只有泉聲——所以(出示第2句)一路上聽到的各種泉聲,這時候躺在牀上,可以用心細細地聆聽、辨識、品味。

2、作者聽到了哪些泉聲呢?同學們輕聲地讀一讀。(如果有錄音,播放泉聲)

3、隨着山勢的變化,山泉時寬時窄,時急時緩,泉聲也時時變換調子,請同學們通過四人一小組選取最喜歡的朗讀方式,可以是齊讀、輪讀、分角色讀等等,邊朗讀邊品位,從而變成一首首“泉之曲”

4、齊讀/指名讀/評讀

5、練習

(1)那像(小提琴)一樣(輕柔)的,是(在草叢中流淌的小溪的聲音)。

(2)那像( )一樣(悠揚)的,是(泉水繞過樹根的聲音)。

(3)那像( )一樣( )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聲音)。

(4)那像( )一樣( )的,是( )。

(5)我彷彿還聽見了:( )

(過渡):鼎湖山草豐林茂,涓涓細流靜靜流淌,終年不息,是泉水滋潤着鼎湖山萬物,是清泉孕育出蓬勃生機。

6、正因為如此,課文的結尾作者説----(引讀)

短短的四十分鐘的鼎湖山之旅即將結束,你想説什麼?

三、總結和作業:如果你喜歡畫畫,就用你手中的筆把鼎湖山的美景畫下來;如果你喜歡朗誦,就請你找一段優美的音樂為課文配音;如果你喜歡當小導遊,就請你把鼎湖山介紹給你最喜歡的人;如果你喜歡寫詩,就請你寫一首讚美鼎湖山的小詩;也許我所列舉的方式你都不喜歡,你還可以想出其他的方式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