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兒歌《紙》教案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25W

通過準備好教案,我們能夠更好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互動,促進有效的師生交流和合作,通過教案的內容,我們可以瞭解教師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媒體的運用能力,評估其教學多樣性和趣味性,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兒歌《紙》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兒歌《紙》教案8篇

兒歌《紙》教案篇1

活動目標

學習看圖譜,能有表情地朗讀兒歌。

願意在集體面前表現不倒翁可愛的形象。

活動準備

老爺爺不倒翁,兒歌圖譜。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兒歌猜謎激發幼兒興趣,導入活動

1.幼兒猜謎語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玩的東西,聽一聽,猜一猜,看誰能猜出來它是什麼。

(説你呆,你不呆,鬍子一大把,樣子像小孩,把你一推你一歪,要你睡下去,你又站起來。)

2.師:對了,是不倒翁,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兒歌《不倒翁》,小朋友聽一聽不倒翁是什麼樣的?它在做什麼?

二、學習兒歌

(一)幼兒安靜完整傾聽兒歌,初步理解兒歌的.主要內容。

1.師提問:兒歌裏有誰啊?兒歌裏的不倒翁爺爺它是什麼樣子的?請你把圖找出來(師根據幼兒回答。如:不倒翁爺爺不動的時候看上去很呆,你們説他呆不呆呢?(呆樣圖)鬍子怎麼樣?(鬍子圖)樣子這麼可愛像誰?(小孩圖),推一推(推的圖)他會怎樣?歪一歪(歪的圖),要不倒翁爺爺睡下去,他會怎樣?又站起來。(站的圖)

(二)幼兒看圖譜學習兒歌。

1.師指圖譜念兒歌,幫助幼兒再次理解兒歌。

師提問:你喜歡兒歌的哪一句?

2.結合圖譜引導幼兒學習兒歌.

3.分析兒歌,引導幼兒有表情地朗誦。

師:不倒翁可愛嗎?我們念兒歌的時候怎麼做能把不倒翁的可愛表現出來呢?

4.分組再次朗讀兒歌。

師:現在請男生女生組來比一比,看誰唸的好聽,還能像不倒翁一樣可愛。

三、遊戲“學做不倒翁”,讓幼兒結伴表演

師:我們今天學會了這首兒歌,名字叫什麼呢?小朋友找你旁邊的好夥伴,我們一起來當不倒翁,邊念兒歌邊表演吧。

活動延伸

回家將《不倒翁》兒歌朗讀給爸爸媽媽聽,共同遊戲。

兒歌《紙》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的願望。

2、引導幼兒認識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兒初步保護手的方法。

3、幫助幼兒初步獲得有關數的概念。

重難點分析:

難點:1、手指的名稱不同。2、對手和手、手指和手指進行比較。

重點: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中去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魔袋一個,裏面裝有軟、硬、光滑、粗糙等多種材料。

2、豐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

1、導入

2、展??

3、結束

一 導入部分

老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 展開部分:

觀察發現法:

1、看一看:啟發幼兒觀察,然後説出手上有什麼?(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

2、比一比:啟發幼兒説出手指的名稱,並比較不同,引導幼兒與同伴、老師的手進行比較。

3、説一説:看圖片,激發幼兒用語言來表達手能做許多事情,教育幼兒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變成最能幹的小手。

4、保護好我們的小手。討論:怎樣保護好我們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門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兒保護好自己的小手。

遊戲鞏固法:玩一玩手指遊戲。

感知操作法:變一變,老師和幼兒一起用手變"魔術",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活動,如印畫、撕紙、穿項鍊、用橡皮泥串糖葫蘆等。

三 結束部分

聽音樂離開活動場地

四、活動延伸:

學習兒歌"好朋友"。

兒歌《紙》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在説説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2.嘗試從細節分辨人物的身份,並積極表達與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場景。

3.通過介紹家人,讓幼兒感受家人的愛和家的温暖。

重點難點

重點:在説説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難點:嘗試從細節分辨人物的身份,並積極表達與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場景。

活動準備

ppt圖片 音樂《讓我的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書裏的小朋友要向你們介紹他的家人,你們想看嗎?

2、出示封面:教師;為了讓小朋友看的更清楚,老師把這本書的內容放到了電腦裏,小朋友可以通過大屏幕觀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呀?你們在封面上看到了什麼呢?(幼兒和封面上的小寶打招呼)小寶的家裏有些什麼人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介紹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激發幼兒對閲讀的興趣

1、出現爺爺:老師問:這是誰?這是小寶的爺爺,爺爺手裏拿的是什麼呀?我們來模仿一下爺爺走路好嗎?(帶領幼兒一起模仿爺爺走路)

老師:爺爺要看報紙,可是眼鏡不見了,爺爺找來找去也沒找到,沙發上沒有,下面沒有,小朋友們眼鏡在哪裏呢?小寶幫助爺爺找到了眼鏡,小寶真是個好孩子。

2、出現奶奶:老師:這是誰呀?奶奶在什麼地方啊?奶奶在煮什麼呢?給誰吃?小寶吃的怎麼樣呢?小朋友家裏是誰做好吃的呀?

3、出現爸爸:小寶家還有誰呢?爸爸在做什麼呢?(鍛鍊)。我們也來鍛鍊一下好嗎?(教師帶領幼兒做運動)小朋友看爸爸手裏拿的是什麼呀?(啞鈴)很重很重的,爸爸真是個大力士,能把重重的啞鈴舉得很高很高。爸爸做完運動幹什麼呢?在玩什麼呢?(和幼兒一起玩盪鞦韆)

兒歌《紙》教案篇4

設計思路:

如果説:大自然是一首歌,哪孩子必是其謳歌的百靈鳥;如果説:大自然是一個迷,哪我們的孩子也必將是個思路敏捷的猜謎者。是呵,對孩子來説:自然界的日月星辰、雲霧風雨都是哪麼地多變和有趣;這種多變的自然現象促使了孩子們的探究興趣,也激發了他們好奇、好問的天性。基於近階段我們正在進行的主題活動內容:“春夏和秋冬”,為此我選擇了“風風雨雨”這一活動內容。旨在通過這一內容地學習,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這階段主題內容的理解,使孩子通過該活動獲得認知、情感、綜合能力方面的提高。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風風雨雨”,加深幼兒對氣象特徵的理解。

2、嘗試對所學的字進行組詞和擴詞,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識字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風、雲、雨、雪圖片以及相應的文字和字卡。

2、兒歌的伴奏錄音等。

活動過程:

一、 師出示圖片,並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

1、今天天氣真好,哪我們看看這四幅圖片,表現的是哪四種自然現象呢?

2、想一想、猜一猜這是什麼漢字?師逐一出示“風、雲、雨、雪”這四個漢字,幼兒認讀數遍;師並將文字分別放在相應的圖片下方。接着再認讀“蛤蟆”兩字,幫助孩子發準每一個字音。

二、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瞭解認識各種自然現象,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1、剛才我們認識了“風、雲、雨、雪”這四種自然現象,你還知道哪些呢?

2、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説出“閃電、雷、霧、彩虹”等,師出示相應字卡;

並帶領幼兒讀一讀。

3、師小結:小朋友真能幹,不僅能説出許多自然現象,而且還知道了這些自然現象的文字是怎樣的。

三、 閲讀漢字及擴詞講述活動。

1、引導幼兒重點觀察“雨”和“雪”有什麼相似之處?(“雪”字上有雨字頭)。

2、師引導幼兒進行簡單的組詞活動。如“風”字,問:你看到過什麼樣的風?你還知道有什麼風?(大風、小風、狂風、暴風和龍捲風)等。

3、分別再出示“雲、雨、雪”字,鼓勵幼兒積極擴詞。

四、 學習遊戲兒歌“風風雨雨”。

1、聽賞一遍有趣的兒歌錄音:“風風雨雨” 並出示兒歌全文。

2、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學念邊表演兒歌2~3遍。

五、遊戲活動:風風雨雨

1、教師簡單地講解遊戲規則:大家要看老師出示的漢字卡片,讀出漢字,並説出是什麼來了,當老師説到最後一個字時,孩子可任意擺一個姿勢,不能説話也不能動,誰動了,老師就輕輕地拍他一下,該幼兒就停止遊戲一次。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進行大膽表現。

2、要求幼兒能仔細地觀察老師手中的字卡,能根據字卡迅速地變化遊戲中的動作,表揚部分幼兒大膽形象地用肢體動作進行的遊戲表現。

附兒歌: 風風雨雨

風來了,雨來了!

雲來了,雪來了!

蛤蟆敲着鼓來了!

認一認,讀一讀,

讀不出來跳個舞。

兒歌《紙》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 能借助大圖講述兒歌內容。

2、 有感情地朗讀兒歌,感受兒歌中的各種規則。

活動準備:

1、 教具:多媒體、大圖書。

2、 學具: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情景導入。教師發出口令:“請小朋友們用最快的速度每人取幾樣自己最喜歡的玩具,看哪位小朋友能最快回來坐好。”(為確保達到效果,提前找2-3名幼兒溝通好,故意在取玩具時碰撞其他幼兒。)

在幼兒最混亂的時候,教師適時制止幼兒的活動,並請幼兒回到座位上坐好。

討論:剛才的活動中,小朋友為什麼會出現碰撞的情況呢?

鼓勵幼兒積極大膽發言,教師總結活動中沒有遵守規則,沒有守秩序,引導幼兒説出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守規則。

二、觀察活動

教師出示兒歌大圖,請幼兒觀察。

提問:小朋友,畫面中都有什麼事情守規則了。

鼓勵幼兒大膽發言,引導幼兒説出“乘車的時候守規則” 、“取放玩具的時候守規則” 、“討論問題的時候守規則”。

教師點擊“演唱”標誌,播放兒歌動畫,請幼兒整體欣賞。

三、理解活動

1、教師點擊大圖書,引導幼兒逐句理解兒歌內容。

(1)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圖中“小朋友排隊上車”的畫面。

提問:坐車的時候應該遵守什麼規則?

幼兒討論,大膽發言。引導幼兒説出坐車的時候,要遵守乘車規則。適時點讀字詞:規則、後、乘車。

教師點擊此圖,播放相應動畫,總結本句內容,引導幼兒説出“小朋友們來坐車,排隊上車有規則,你在前,我在後,文明乘車守規則。”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圖中“小朋友排隊上車”的畫面。

提問:玩玩具時應該遵守什麼規則?

幼兒討論,大膽發言。引導幼兒説出玩玩具的時候,要遵守遊戲規則。適時點讀字詞:玩耍。

教師點擊此圖,播放相應動畫,總結本句內容,引導幼兒説出“小朋友玩玩具,玩玩具時有規則,從哪拿,放哪去,快樂玩耍守規則。”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圖中“小朋友上課討論問題”的畫面。

提問:討論問題的時候應該遵守什麼規則呢?

幼兒討論,大膽發言。引導幼兒説出討論問題的時候,要遵守有序討論的規則,懂得傾聽。適時點讀字詞:討論、問題、傾聽。

教師點擊此圖,播放相應動畫,總結本句內容,引導幼兒説出“小朋友們在討論,討論問題有規則。你發言,我傾聽,有序討論守規則。”

(4) 教師點擊畫面中坐着的小朋友,呈現相應動畫,請幼兒欣賞,教師總結,引導幼兒説出“小朋友們齊聲説,生活處處有規則,努力做,不犯錯,我們時刻守規則。”適時點讀字詞:努力、犯錯、時刻。

2、教師再次點擊“演唱”標誌,完整播放兒歌動畫,幼兒整體欣賞。

四、閲讀活動

1、教師點擊“兒歌朗誦”標記,播放整首兒歌的朗誦,請幼兒完整欣賞。

2、教師分句點讀兒歌黑字,幼兒空中劃指並逐句跟讀兒歌。

3、幼兒集體誦讀整首兒歌。

4、教師播放發書音樂,幼兒有序取書,自主閲讀小圖書並進行劃指練習。

五、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教育兒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遵守相應的活動規則。再次請幼兒拿取自己喜歡的玩具,提醒幼兒遵守規則,有序取放。

兒歌《紙》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能安靜的傾聽音樂,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

2、通過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展開想象並用動作進行表現。

活動準備:

歌曲《春雨沙沙》,圖片:春天的場景

活動流程:

一、出示圖片

教師:今天曹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張好看的圖片,我們看看圖片上有誰?他在幹什麼?

二、聽歌曲

1、教師:現在我們來聽一首關於小燕子的歌曲,我們仔細聽歌曲裏都唱了些什麼?

2、教師:小燕子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除害蟲?

三、再次聽歌曲

1、教師:這次我們再聽一遍歌曲,仔細聽歌曲裏小燕子做了哪些事?

2、教師提問:我們來説一説歌曲裏的小燕子都做了什麼?我們一起來唱一遍這一句。

四、分段欣賞

1、教師:這首歌曲分為了三個樂段,我們先來聽聽第一個樂段,你聽了之後有什麼感覺?

2、教師:現在我們來聽第二個樂段,仔細聽他和第一個樂段有什麼不同?

3、曹老師為這兩個樂段做了圖譜,我們來選擇一下剛才我們聽到的第一樂段,用那個圖譜比較合適?為什麼要用它?

五、完整欣賞

1、教師:我們完整的把這首歌曲在欣賞一遍。

2、教師:小燕子幫助我們捉害蟲保護莊稼,我們應該愛護它保護它。

3、教師;那你們喜歡小燕子嗎?我們也來做小燕子跟着音樂一起捉害蟲吧。

4、教師:小燕子們做的真好,我們捉害蟲都累了,現在我們來休息一會兒吧。

價值分析:

通過圖片的觀察,欣賞春天的美景,知道春天裏小燕子是益鳥。並認識瞭解小燕子:雪白的肚子,剪刀似的尾巴,細小的爪子。

學唱歌曲《小燕子》,着重學唱歌曲的中間部分“除害蟲,保莊稼、你為豐收出力氣。”以及提示幼兒最後一個音可以唱慢並加以延長。

培養孩子們愛護益鳥,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兒歌《紙》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嘗試學説"xx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2.學習仿編兒歌,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音樂《火車的聲音》。

2.電腦課件。

3.動物圖片掛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傾聽火車聲音,導入新課。

二、分段熟悉兒歌內容。

1.師:"誰在火車上?"(大象)"大象爺爺在説話呢,我們來聽聽大象爺爺説了什麼。"(大象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旅行是什麼意思?"教師小結:原來大象爺爺開着火車出去玩,火車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

2.師:"大象爺爺還請了其他小動物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他請了誰。"(青蛙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請個別幼兒練習説。

3.猜謎,引出新朋友小兔,"小兔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4.根據動物叫聲引出新朋友小貓,"小貓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三、完整欣賞兒歌,學習朗誦兒歌。

1.教師示範朗誦。

2.幼兒學習兒歌。

四、仿編兒歌。

提問:"最後一節車廂是空的,你猜會是哪個小動物要去旅行呢?"

五、遊戲"動物寶寶去旅行"。

附兒歌:動物寶寶去旅行

大象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青蛙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小兔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小貓寶寶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咔嚓咔嚓咔嚓嚓,動物寶寶去旅行。

兒歌《紙》教案篇8

一、活動過程

1.以遊戲情境引入活動,初步感受兒歌內容

(1)播放《火車開啦》伴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聽!這是什麼聲音?誰開過來了?(邊説邊出示火車,並引出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分析:教師這一活動方式的導入很有童趣,形象、直觀,目的性強,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輕鬆、愉悦的遊戲情境中喚起他們學習兒歌的興趣,並且在耳聞目染的感官碰觸中認識火車的外形特徵及火車開動時發出的咔嚓咔嚓的聲音,積累了初步的經驗。當教師説:原來啊,是西瓜爺爺開着火車準備去旅行啦。馬上邊拍手邊按節奏念出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讓孩子對兒歌的句式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緊接着,教師又設置了懸念:西瓜爺爺還請了其他的水果寶寶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它都請了誰呢?將活動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小環節。

(2)教師結合課件依次出示水果寶寶,幼兒初步感受兒歌。(引導幼兒學説短句: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分析:在自然、輕鬆的課件欣賞氛圍中喚起了孩子已有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重點在於讓幼兒學説短句: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通過藉助多媒體教學,教師逐一出示可愛的水果寶寶,並逐句來學習,讓幼兒對兒歌的句式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而且,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教師還將各種水果擬人化。當可愛的、充滿卡通趣味的水果寶寶在大屏幕上款款而下的時候,孩子們個個激動極了。這時候,教師適時地引導孩子跟水果寶寶打招呼,並告訴幼兒説老師要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請水果寶寶上火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一句兒歌: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緊接着,我請幼兒也來用那句好聽的話邀請水果寶寶上火車。在這種輕鬆的遊戲情境中,孩子們邊玩邊學,不知不覺地就學會了每句兒歌。並且,在這環節的提問中,我採取個別和集體相結合的方式,既面向全體又兼顧到個別幼兒,不會顧此失彼。

2.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學習理解兒歌

(1)教師按一定的節奏完整示範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提問:兒歌叫什麼名字?西瓜爺爺請了哪些水果寶寶去旅行呢?

(2)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a幼兒結合圖譜進行朗誦。b幼兒按節奏邊拍手邊朗誦兒歌。c幼兒運用肢體動作大膽表現兒歌。

分析:在前面一個環節幼兒已初步感知了兒歌,並學習了短句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因此,在這一環節完整學習兒歌就顯得輕鬆多了。況且有了多媒體的幫助,幼兒學習起來很輕鬆、很愉快。教師先是按節奏完整地示範朗誦,幼兒欣賞。接着,又藉助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兒歌。然後採用了各種不同的方式(結合圖譜、按節奏朗誦、結合動作等)引導幼兒學習朗誦兒歌。先是有了形象直觀的看圖朗誦,然後過渡到結合動作朗誦,動靜交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3.引導幼兒分析詩歌句式,啟發幼兒想象,嘗試按原兒歌的句式換詞進行仿編

(1)引導幼兒分析兒歌句式:兒歌句子中哪些是一樣的,哪些不一樣?

(2)啟發幼兒擴散思維:還有哪些水果寶寶要去旅行?

(3)幼兒仿編,老師全面巡迴觀察。重點指導幼兒按原兒歌的句式,換詞進行仿編,提醒幼兒互相交流並按節奏朗誦。

(4)把幼兒仿編得較好的句子組合成一首完整的兒歌,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朗誦。

分析:嘗試仿編兒歌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先引導幼兒分析兒歌的句式,讓幼兒發現兒歌中相同的句子和不同的句子,為仿編作鋪墊。接着讓幼兒説説:還有哪些水果寶寶也要去旅行?啟發幼兒大膽地想象。在這一環節中,老師拓展了幼兒的思維。他們開動腦筋,紛紛表示要將自己知道的、喜歡的水果寶寶也邀請上火車去旅行。並且用了那句好聽的話,能與自己的好朋友大膽地分享自己仿編的`句子。教師在全面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幼兒的仿編情況很好,如有個小朋友説要請櫻桃寶寶上火車,她還馬上完整而流利地用了老師要求的句式來表達櫻桃櫻桃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而對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教師只要稍加暗示,他們也可以完整地將自己仿編的句子朗誦出來,這時教師及時地表示肯定,可以使幼兒信心倍增。活動過程中教師更多以接納、尊重的態度去傾聽、鼓勵支持,將幼兒參與仿編的熱情推向新的高潮,孩子們大膽想象,盡情盡興地進行仿編同時,教師多方創造條件,為幼兒主動學習提供時間與機會,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充分地給孩子創造了想説、敢説、願意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4.活動結束

老師扮演西瓜爺爺,幼兒扮演水果寶寶,邊朗誦兒歌邊按順序上火車去旅行,整個活動在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二、活動反思

1.情況分析

在組織活動時,我採用多媒體教學,將水果擬人化,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兒,不但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我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將認知內容巧妙地融人各種遊戲之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啟發引導,探索發現,形成了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教育效果顯著。

2.本節亮點

活動以遊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符合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充分地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説、敢説、願意説並能得到積極迴應的環境。

3.存在不足

不足之處是,孩子仿編的水果有一定的侷限性,一般都是常見的、常吃的那幾種。

4.調整策略

一是我們會將活動延伸到區域活動中,在語言區投放多種多樣的水果圖片,引導孩子繼續仿編。二是教師可以結合圖譜來幫助孩子分析兒歌的結構和句式,這樣比較形象直觀,比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