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六年級教學反思“三黑和土地”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9W

  六年級教學反思“三黑和土地”

詩歌情感真摯,語言直白質樸,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語言文字,感受主人公三黑這個典型的淳樸的農民形象,體會他對土地的熱愛之情。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六年級教學反思“三黑和土地”資料,提供參考。

六年級教學反思“三黑和土地”

文本分析:

這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寫於華北解放區的著名作品無疑屬於新時代的歌聲,它通過歌唱翻身農民的喜悦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預示着新的社會制度的誕生和農村生產關係的變革將極大地解放農村的生產力。這是著名詩人蘇金傘為土地革命樹起的一座詩的紀念碑。詩歌情感真摯,語言直白質樸,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語言文字,感受主人公三黑這個典型的淳樸的農民形象,體會他對土地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直白質樸的語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3.體會農民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後的喜悦心情。

4.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對腳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學重點:

品味詩歌直白質樸的語言特色,體會詩歌巧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和對比的寫法來展現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感受三黑這個典型的淳樸的農民形象,體會他對土地的熱愛之情和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後的喜悦心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激趣,引入文本。

導語:同學們,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它無私地奉獻自己的一切,只為了給我們提供衣食所需。離開了這片土地,我們將舉步維艱、難以繼日。三黑深愛着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當他真正擁有這片土地的時候,他不僅滿懷喜悦,而且憧憬着未來通過辛勤的勞動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三黑和土地》(教師板書),感受翻身做主人的農民對土地的情思。

2.出示課題,引導學生理解題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詩歌以“三黑和土地”為題,交代了寫作對象和寫作內容。“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賴以生存的支柱;這首詩主要寫了三黑和土地的關係,展現了三黑對自己腳下的土地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瞭解學情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詩歌讀通順。

2.指名學生朗讀自己印象深刻的內容,教師隨機糾正字音。

3.教師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及文章的相關背景知識。

蘇金傘(1906—1997) 原名蘇鶴田,河南睢縣人,是我國“五四”以來最傑出的詩人之一。1946年,《大公報》介紹蘇金傘時説:“他的詩諷刺深刻得體,當世無第二人”。蘇金傘於1932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層下》《窗外》《鵓鴣鳥》等。

寫作背景蘇金傘從小生長在農村,能深刻體會到農民對土地的摯愛,作為我國鄉土詩派的代表人物,蘇金傘晚年對鄉土的回憶幾乎處處皆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解放區進行的土地革命讓勞動人民獲得了寶貴的土地。本詩就再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獲得土地後的喜悦心情。

4.在瞭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朗讀課文,讀出情感。

提示:邊朗讀邊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畫面,感受三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體會他獲得土地後的喜悦心情,暢想他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讀給同桌聽,兩人互相評價。

5.理清思路,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詩歌可以分為幾部分?請給每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

(這首詩主要寫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發生了改變。詩歌表現了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後的喜悦心情,抒發了農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展現了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3節):寫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後異常歡喜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4—8節):寫三黑翻地耙地,同時欣賞着自己的土地和勞作。

第三部分(第9—12節):以蟈蟈兒為線索,把三黑小時候和現在的生活、心情進行了對比。

第四部分(第13—14節):寫三黑的打算。

第五部分(第15節):收束全詩,點明中心——翻身的人兒心裏真甜。

小標題示例:獲得土地,異常歡喜;翻地耙地,愉快勞作;今昔對比,變化巨大;熱愛土地,憧憬未來;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師生共學詩歌第一部分,感知農民與土地的關係。

(1)學生快速默讀詩歌第1—3節,思考:哪節詩清楚地告訴我們農民與土地的關係?(第1節詩。)

(2)師生共同品讀第1節詩。

①理解“農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義。

預設:這是詩歌的首句,具體闡述了農民和土地的關係。這裏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層的含義,結合本文的寫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後,農民實實在在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當佃户,雖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農民靠出賣勞動力給地主當僱農,地主説“這塊地歸你種吧”,這樣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現在,農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種點啥就種啥,想怎麼在土地上勞作就怎麼勞作,所以他們“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生活。

②你從第1節詩中的“一……就”中體會到了什麼?

(這裏運用“一……就”這組表示條件關係的關聯詞生動地表現出了農民對土地的依賴、渴望,反映了他們得到土地後激動、興奮的心情。)

(3)學生反覆品讀第2、3節詩,感受農民有了土地後的歡喜心情。

①多種形式讀,讀中感悟。如:分組朗讀、想象畫面讀、配樂朗讀等。

②賞析這兩節詩。

預設:這兩節詩描繪的是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後異常歡喜的情景。這兩節詩都用“恨不得”開頭,起到重複強調的作用,將農民急切地想到土地上勞作的心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他們“恨不得把每一塊土”都“嘗一嘗”,又“恨不得自己變成一粒種子,躺在土裏試一試”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好到什麼程度。莊稼是農民的希望,他們愛土地無非是為了莊稼,所以他們就想“變成一粒種子”去“試一試”“温暖不温暖,合適不合適”。“嘗”是味覺,“躺在土裏試一試”是觸覺,比較空説“想知道好到什麼程度”不同,真實多了,情感也豐富多了。總之,詩人用這兩節詩生動地表現了農民愛土地、愛莊稼的情感,也表現出他們獲得土地後的歡喜心情。

③有人説詩歌的前三節並不是寫三黑的,所以是多餘的。你贊同這個説法嗎?説説你的理由。

(我不贊同這個説法,詩歌的前三節並不是多餘的。這三節詩總説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後異常歡喜的情景。這是詩歌創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這許許多多普通農民中的一員,他此時的心情和其他農民是一樣的。這為下文具體寫三黑的表現和心理打下了基礎。)

2.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感受三黑對待土地和勞作的態度

過渡: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後該是多麼歡喜啊!他們恨不得時時刻刻與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莊稼。看,“三黑就是這樣地翻着土地”,同時欣賞自己的土地和勞作。

(1)讀一讀,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組交流。

①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婦女們剛梳的頭。

(這句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順溜”的地比作“婦女們剛梳的頭”,一方面形象地表現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順,表明他現在的勞作很認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賞自己的勞作,他此刻心裏是得意的。)

②這麼鬆散的地,/簡直是一張軟牀,/叫人想在上面打滾,/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繼續欣賞剛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土地比作軟牀,形象地表現出了土地的珍貴,也從側面表現出三黑內心的喜悦。)

③這麼好的牀,/麥籽兒躺下去挺舒服,/就想發芽,/趕緊鑽出來吸些雨露。

(三黑把麥籽兒看得比自己還要寶貴,他如此認真地對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莊稼能在這塊土地上好好地生長。)

(2)教師解決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難。

①第4節詩中的“就是這樣”在文中具體指什麼?

明確:“就是這樣”指的是詩歌前三節講述的內容,即農民對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們摯愛着這片土地,對這片土地滿懷希望。

②三黑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土地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明確: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給翻起,每一塊土疙瘩都給細細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我從中感受到當農民真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後,他們的勞作更認真、更積極了。

3.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現在與以往的不同。

過渡:當三黑真正擁有了土地之後,他的心裏樂開了花,他在珍貴的土地上辛勤地勞作。當他看到地裏的莊稼茁壯成長的時候,他的心裏是怎麼想的呢?

(1)學生朗讀第9—12節詩,教師課件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找出文中的一個比喻句,指出本體和喻體,體會其表達效果。

②找出文中描寫三黑過去和現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較閲讀,説一説自己發現了什麼。

問題一預設:比喻句——看見自己種的蕎麥已經開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賞析:這個比喻句中,本體是蕎麥花,喻體是白霎霎的一片雪。作者運用這個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寫出了蕎麥花的顏色和形態,容易讓人產生聯想;另一方面生動地表現出了地裏的莊稼長勢喜人,從側面説明了由於是“自己種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莊稼才長得好。

問題二預設:詩歌的第10—12節以蟈蟈兒為線索,把三黑小時候和現在的生活、心理進行了對比,從這個對比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三黑現在的生活、心理和過去大不一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後比較着閲讀,再鼓勵學生暢談自己從比較中發現了什麼。學生髮言示例:

三黑小時候喜歡蟈蟈兒,但是由於貧苦農家的孩子沒有地位,到地裏抓蟈蟈兒後會被爹孃罵、被地主罵,心裏很委屈。現在三黑依然喜歡蟈蟈兒,聽着自己地裏的蟈蟈兒叫喚,他自己不僅心裏歡喜極了,還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裏去抓蟈蟈兒。從這個對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時候那種困苦、受壓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那種冷漠無情的社會也不復存在了。現在農民的生活自由了,農民與農民之間相互關愛,他們的心情是相通的。

4.學生自學第四、五部分,昇華情感。

過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麼歡快啊!有了土地後的三黑又有啥打算呢?請同學們借鑑學習前面內容的方法自學最後兩部分。

(1)學生朗讀第13—14節詩,思考並解答下列問題。

①三黑有什麼打算?(第13節詩講了三黑的第一個打算:跟人合夥,種好莊稼,收穫更多。第14節詩講了三黑的第二個打算:買毛驢、送公糧,馱着老伴看閨女、上東莊。)

②你從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麼?(從三黑的兩個打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後的農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們對生活的態度改變了,對勞作顯出了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他們因為生活改變了,思想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更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更加積極地交公糧,也更加重視親情。)

③試着分析三黑有這樣的打算的原因。(三黑的這種打算是農村進行土地革命以後出現的新情況,是農民在實際生活中受到教育的緣故。)

(2)學生朗讀第15節詩,找出點明中心的詩句。(點明中心的詩句:翻身的人兒心裏真甜。)

(3)結合課文內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兒心裏真甜”這句話。

明確:“甜”是這首詩的中心,詩歌從頭到尾都體現了這一點。詩歌第一部分總寫農民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後異常喜悦的情景,所有農民的心裏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體描寫了三黑的勞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賞那個“好”,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運用對比的寫法展現了今昔大不同,今勝於昔,這當然也能讓人感覺到甜。第四部分寫三黑的兩個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讓人感覺到甜呢?詩歌的末尾則明明白白地寫出了甜,不僅甜在三黑的心裏,連地裏的蟈蟈兒也因為甜叫得更歡了。

(4)教師總結,深化主題。

小結:土地對於農民來説就是希望。當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後,三黑做的是“細細打碎”每一塊土疙瘩,眼見的是自己種的蕎麥開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聽的是蟈蟈兒鳴叫,心想的是“打完場趕着送公糧”。這所見所聞、所做所想,無不閃耀着“翻身人兒”的喜悦、對土地的熱愛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穫

1.教師總結本課時教學內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小結:同學們,在這節課上,我們採用多種形式具體分析了課文內容,真切地感受到三黑獲得土地後的喜悦心情和他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時也激發了我們對腳下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2. 學生分組交流學習收穫。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詩句,豐富積累。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教學重點片段實錄:

◆體味寫法,感悟三黑對土地的深情

師: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長期受到奴役的廣大農民現在終於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他們此時心裏是——

生:激動和興奮的。

師: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生:從“農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這句詩可以看出來。

生:從三黑欣賞自己的土地和他的打算中可以看出來。

生:從“翻身的人兒心裏真甜”這個中心句可以看出來。

……

師:同學們找的這些句子都很正確。請同學們深情地朗讀這些詩句,邊讀邊體會三黑獲得土地後的歡喜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生自由朗讀。)

師:那作者是怎樣具體地把三黑心裏的“甜”描繪出來的呢?哪位同學能結合本文的寫法具體地説一説?

生:這首詩採用第三人稱的寫法,作者以旁觀者的身份從多方面詳細而生動地展現了三黑得到土地後無比喜悦的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充分表達了以三黑為代表的廣大農民對土地的熱愛之情。

師:這位同學分析得很到位。我們知道,運用第三人稱即以第三者的身份來敍述,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再現主要人物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現實也比較靈活自由,有利於作者全方位地來表現主題。請同學們深入體會這一寫法的妙處,並進行仿寫訓練。

賞析: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既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感悟以三黑為代表的農民對土地的深情,又啟發學生結合詩歌的寫法具體體味。在教學時,教師既靈活地解讀了文本,又進行了拓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