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三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3W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塞腰鼓》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三篇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1

  《安塞腰鼓》選自人教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從標題上就可以看出這篇課文有豐富的資源進行多學科融合教學。《安塞腰鼓》是新時期的經典課文,他寫陝北高原,寫高原腰鼓,寫打鼓的人,展示高原的民俗民風,以及高原人奔放雄健的精神氣質,表現了陝北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學中,注重多學科融合,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瞭解陝北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的與眾不同。

  一、教學思想的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自讀課文,是一篇帶有詩情畫意的散文,這種詩情是從黃土高原生長出來的,具有粗獷,豪放的特點,又是從高原上“一羣毛騰騰的後生”身上散發出來的,充滿生命的力量。

  語文學科它的工具性比較強,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體現語文這門學科特點,教學學生識文解字,掌握其中的寫作方法,從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如果在課堂上只講語文知識,就顯得枯燥,單調,所以我們還要深挖語文學科以外的知識,看看文章中有沒有其他學科的融合,語文教學中有音樂舞蹈的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審美能力,語文教學中有史地的融合可以讓學生明史鑑,曉天下,語文教學中有理化的融合可以讓學生精準理性有邏輯的分析判斷事物,多學科的融合,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可以增長見識,達到所有科目同步提高的效果。

  二、教學設計反思

  《安塞腰鼓》一篇地域性很強的一篇文章,在設計之前,認真研讀教材,查找資料,依據教師用書的參考建議,採用多種方式的多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力求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課前讓學生蒐集安塞腰鼓的視頻,安塞的地理位置,黃土高原的地形特點,安塞腰鼓有關的歌曲等,為上課做準備。

  導入的時候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片段,讓學生欣賞安塞腰鼓集舞蹈、音樂於一體的大型表演,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的瞭解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做了詳細的介紹:“天下第一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是陝北人民精神風貌的象徵。在古代既是 激勵邊關將士衝鋒陷陣、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凱旋的歡迎曲。如今它已成為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徵。讓學生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

  課中當學生問道“為什麼只有黃土高原才能生養這些元氣淋漓的後生,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呢?”用地理知識來給學生講解黃土高原的地形特點,可以説只有厚重的黃土高原,才能生出一羣羣茂騰騰的後生,只有厚重的黃土,才有西北高原的漢子們,學生們對磅礴、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就有了更深的瞭解。

  課的結尾播放: 李政飛演唱 ,孟海平作詞 ,孟海平作曲的《吉祥腰鼓》 ,在音樂的激盪中,把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再次顯現出來,也把本課推向高潮,學生在欣賞中結束本課,餘味悠長。

  三、教學過程反思

  本文是一篇自讀課文,又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反覆朗讀,在誦讀的基礎上掌握文章的主題,由於誦讀時間過多,在時間的把握上有點偏重朗讀,導致後面分析課文不細,也沒有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餘地,在學科融合過程中,由於教學資源缺乏,資料有限,雖然有其他學科的融合,但對深度融合欠缺,甚至是生搬硬套,在授課過程中沒有把握好量,導致重難點沒有凸顯出來。

  四、改進措施

  1、人文性和工具性極強的語文學科,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是不是有點強學科所難,但是受課題的約束,我們不得不融入其他學科,但怎麼融入,怎麼銜接的融入,怎麼有機的嵌入,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的思考。

  2、語文教師拿到一篇文章,我們要探討,如何傳道、授業、解惑,從那些方面入手,安塞腰鼓就是讓學生學習抒情散文的特點,學習安塞腰鼓磅礴、壯闊、豪放、火烈的特點,領悟作者所歌頌的生命的力量,進一步瞭解安塞腰鼓、黃土高原、西北漢子,學習集音樂、舞蹈於一體的安塞腰鼓,在誦讀中感受,在欣賞中審美,所以我要多角度,多方式,多思維恰如其分的融入其他學科,很好的的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

  一篇文章,卻融合了地理、音樂,舞蹈等學科方面的知識,讓不僅學會了本課的有關的知識,還學到了地理和音樂等方面的的知識,受益匪淺。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2

  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安塞腰鼓》,循着安塞腰鼓給我們的感覺,朗讀着品味着,學習着排比句。今天,我們又迴歸整體,由“表演前的靜”讀到“表演時的鬧”到“鼓聲停息後的靜”。再抓住“好一個安塞腰鼓!”來讀第二部分內容,學習其反覆手法:師生、男女生配合讀,説出:“好一個安塞腰鼓,好在。”瞭解表現安塞腰鼓的四個方面後,再引導學生探究:這四個“好一個安塞腰鼓”感情是不是相同?仔細品讀,大家發現作者在反覆中表達的感情是層層深入的:讚歎——震撼——敬賀——沉醉。

  此時,我又拋出一個問題:作者僅僅是在讚頌安塞腰鼓的無窮魅力嗎?由鼓及人,學生找出了寫擊鼓後生的詞。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黃土高原、擊鼓後生、安塞腰鼓。什麼樣的黃土高原呢?與我們這兒比較一下,學生説出了環境的惡劣:荒無人煙、寸草不生、飛沙走石。大家一起想象黃土高原人民的生活。這樣的人民擊出了這樣的腰鼓。我讓他們比較“搏擊”與“敲”有什麼不同。學生埋頭讀第十二自然段,我啟發:他們是在用什麼與什麼搏擊?學生們紛紛舉起手:他們用不屈的意志與惡劣的環境、厄運搏擊。正因為“搏擊”才有“雞啼”,兩相聯繫,學生看到了“充滿希望的明天”。

  最後我總結道:“安塞腰鼓氣勢磅礴,驚心動魄,被稱為‘天下第一鼓’。天下第一的僅僅是腰鼓嗎?”學生們更深刻地領會到,陝北人民“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屈精神。

  至此,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和拓展,深入作者內心世界,從心裏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的學習,從淺層到達了深度,有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提升。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3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飽含激情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這一產生於北方黃土高原上的—種民間藝術,她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那火烈的舞姿、隆隆的聲響、茂騰騰的後生體現了黃土高原人的粗獷、豪放、熱烈以及蓬勃的生命力。如何讓學生走進這篇激情四溢的散文所敍寫的動人場景中,感受安塞腰鼓別具一格、漲溢活力的精湛藝術,與作者感同身受呢?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説,腰鼓這種打擊樂器並不熟悉,腰鼓舞這種民間舞蹈也不常見,所以,我先利用相關資源,讓學生得到比較直觀感性的認識。引導學生回顧曾經看過的電影、電視中的有關鏡頭;邀請會跳腰鼓舞的人表演一段;蒐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在全班交流;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視頻給學生看。有了這些課外資源的鋪墊和分享,學生再來閲讀課文,就容易入境了。

  學習課文時,先讓學生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這句貫穿全文的句子,幫學生梳理一下課文的脈絡,然後圍繞“火烈的舞姿、隆隆的聲響、茂騰騰的後生”幾個方面展開教學。作為一抒情散文,文中有許多詞語都較難理解,如果割裂開來,脱離課文語境進行教學,效果不一定理想,所以我指導學生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抓住重點進行理解,如“隆隆、隆隆、隆隆”一句,三個“隆隆”連續出現,學生易讀成降調,那麼安塞腰鼓的熱烈、豪放、激越的氣勢就很難表現出來,我指導學生用升調來讀,而一聲比一聲延長,很好的表現了當時火烈的場面,學生的激情也很快被激發出來。

  另外,課文中有許多的排比、比喻,詞語活用較多,內涵深刻,較難理解,運用以讀促講,讀中感悟的方法,效果也不錯。

  通過讀,明顯感覺到學生有激情了,回答踴躍了,教師不自覺的也和學生融為一體,互動性顯著增強,學生真正從字裏行間領略到了安塞腰鼓撲面而來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