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教學作文優秀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1W

作文是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的內心世界,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讓這面鏡子更加明亮和多彩,寫作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必一蹴而就,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學作文優秀7篇,供大家參考。

教學作文優秀7篇

教學作文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追憶生活,重温往事,點燃真情,引發學生的傾吐慾望,培養寫作興趣。

2、熟練運用“用一件事表達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的寫法,並學會用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來顯露特點,體現個性。

作前準備

結合語文實踐活動課,開展“我來誇誇他(她)”的活動。事先有意讓學生回憶和收集童年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小夥伴的某一特點的材料,然後通過活動,相互交流,相互啟發,豐富素材,讓作文和生活緊密聯繫,為習作作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前天,老師參加了我班舉行的“我來誇誇他(她)的活動”,瞭解到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結識了不少小夥伴。他們個性不同,有的熱心助人,愛管“閒事”;有的天真頑皮,活潑可愛;還有的倔強,愛哭、愛鬧……今天,老師給大家提供一個機會,根據小夥伴的特點,寫篇文章來表達你的真情實感。

二、出示要求,討論理解

1、出示要求

在童年生活中,你一定結識了不少小夥伴。他們有的是你的同學;有的是你的鄰居;還有的……你一定很瞭解他們,喜歡他們,他們做過的許多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一個人的一件事來寫,要把事情的經過寫清楚,語句要通順。

2、小組討論,並完成填空

我要寫的印象最深的是,要突出的人物特點是,選擇的一個事例是。

3、大組交流

通過這一個環節,讓學生理解本次習作的要求:①寫小夥伴的一個特點;②用一件事來寫;③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要能體現人物的特點。

三、提供情景,打開思路

1、播放錄像

這是我們班去年秋遊中的幾個畫面。(無聲,給學生思維空間。)

讓學生邊看邊思考:

①這次秋遊中發生了幾件事?

②哪件事表現了小夥伴的特點和品質?

③你選擇哪件事來描寫人物的特點?

2、交流歸納

①秋遊中××同學收拾午餐留下的垃圾,體現她有強烈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的行為。

②幫助鄰校一位掉隊的小同學尋找老師,反映她樂於助人的好品質。

通過這一情景,可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用比較的方法來選擇材料,而且讓學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親身經歷而別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實、新穎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四、自擬題目,下筆成文

根據剛才的學習討論,大家可以更好地條理自己的“構思”。題目自擬,但要認真給自己的作文起個題目,老師也提供一些題目,但僅供參考。(《他使全校轟動》《我心中的偶像》《任性的表妹》)

教學作文篇2

【摘要】寫話教學是作文教學的初始階段,要讓學生自由表達,培養學生説話能力;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積累寫話素材、積累詞彙;採用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寫話興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關鍵詞】寫話教學自由表達積累 興趣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教師常忽視對低年級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方面提出,第一學段叫寫話,第二、三學段叫習作。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須從寫話教學抓起。近年來,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從低年級起,通過寫話訓練,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現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低年級國小寫話教學的方法。

一、讓學生自由表達,培養學生説話能力。

寫話即把想説的話寫出來,因此國小低段寫話能力培養是從説話開始。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

1、 課堂互動,使學生從不敢説到能説。傳統的課堂紀律標準一般認為是:課堂安靜,學生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在創新教育的今天,這種傳統的課堂紀律恰恰不利於培養學生説話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形成互動,活躍授課氛圍,使學生自由表達所思所想。

2、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有話可説。如《雪娃娃》一課,通過課文朗讀分析啟發學生想象他會對雪娃娃、對媽媽、對太陽公公説些什麼。讓學生扮演一下課文中的角色,引導他們進行角色對話,這不僅能激發兒童的表演慾,還能讓孩子有話可説。

3、結合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根據教材插圖請學生説一説,圖上有什麼,他們在幹什麼或者讓學生把這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或編成一個故事。生動有趣的富於想象力的畫面,會使學生忍不住想把説的話説出來。

4、利用活動課,來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除了教師必須講的事情外,其餘時間留給學生自己,讓他們説説看課外書有何收穫,説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趣聞……對膽小的同學,先讓他們在自己座位上講,逐漸到講台前面向大家講。學生在説話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努力尋找他們成功的地方,熱情地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形成一種寬鬆、和諧、積極的氛圍,為寫話打下基礎。

二、豐富學生課外生活,積累寫話素材、積累詞彙

寫話怎麼寫,這又牽涉到寫話的素材,寫話的詞彙、寫話技巧等。

開展有趣的活動,讓學生有話可寫。豐富學生的活動,就能使他們有話可説,有話可寫。我經常帶着訓練要求組織一些寓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和思想性為一體的課間活動,如開展十分鐘隊會、模仿比賽等活動。活動後,我指導學生按要求寫幾句意思完整連貫、內容具體的話。另外,我認為學生開闊的日常生活,日常家務勞動,參加的各種歡慶活動,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

教學作文篇3

我們學校的教學綜合樓即將建成,同學們紛紛為這一好消息而歡呼雀躍。

走進校門,向東面望去,就可以看見一座拔地而起的建築,那就是我們的教學綜合樓。雖然還沒有正式建成,但是已初具規模。教學綜合樓的總建築面積5210平方米,樓體結構形似“l”,為英語“learn”的開頭字母,突出而“自主學習”的主題。一樓東北角200多平米的展覽區是師生交流思想、啟發智慧的人性化空間。無獨有偶,二樓200多平米的圖書室則能擴充學生閲讀量,散發“書香校園”的魅力。校內舞蹈室、實驗室、電腦室等更是一應俱全。我想這會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該樓最大的亮點是一樓長達20米的校園文化牆和五樓240平米通透的多功能教室。課餘時間,同學們能來到文化牆前專注的誦讀,,欣賞賞着一幅幅的作品。在多功能教室裏,學生們可以盡情地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開啟思維的大腦、攻克每一教學難點,對老師的教學有着重大的幫助。

想到這裏我就興奮不已,即將建成的教學樓。

教學作文篇4

學生們常苦於寫作文。於是,一篇篇學生習作要麼千篇一律,毫無特色,要麼空洞無物,言之無味。究其原因,作文教學不得法也。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有效進行作文教學呢?讓我們把視線移向著名語文教育家──葉聖陶,他曾經以睿智的目光穿越深邃的時空,以他對語文教育真諦的深刻把握,透視語文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闡發有關語文教育的真知灼見。葉老早就指出:“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須。”我們如果像河伯觀海、井蛙窺天那樣,侷限在課堂內教作文,侷限在筆頭上練作文,那註定會“走進一條死衚衕”。倘若“作文成為生活的必須”的話,學生還會怕作文嗎?學習、借鑑葉老的語文教育思想,結合自己的教學,我有幾點感悟。

一、寫作源自生活,需給學生自由生活的空間

1、生活是寫作的基礎。對於生活與寫作的關係,葉老有一個形象而生動的比喻,他認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潑地流個不停”。多年的教學,我也深刻體會到: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樣的文字,寫作應該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多彩的生活,才會有多樣的文章。

2、寫作是生活的需要。要着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作文?對此,葉老有過這樣精闢透徹的論述:“寫作就是説話,為了生活上的種種需要,把自己要説的話説出來。……並沒有話而勉強要説話,或者把別人的話拿來,當作自己的話,都是和寫作的本意相違反的。”從寫作的目的上來看,寫作是因為自己有話要説才把要説的話寫下來。生活中人人都有説話的需要,都有需要傾吐的時刻,“寫作就是説話”,建立起這樣的認識,學生就可以把寫作看作是稀鬆平常之事,就不必從心理上去害怕它。這對剛剛接觸寫作的國小生來説,顯得尤為必要。

3、情感是文章的靈魂。葉老指出,“意思情感和表達方式都是從一個人的整個生活中而來”。“必須整個生活產生得出精妙的意思情感與適宜的表達方式”,才能寫出像樣的文學作品的希望。”真正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會更深領悟古人説的“世事洞明皆學問”的深刻內涵。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種情感、一點感悟都可寫進文章中來,真實的情感是我們寫作的靈魂。

因此,我們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給了孩子多少廣闊的生活的空間?整天呆在“象牙塔”裏、埋首於“教科書”中,孩子們能產生出多少“精妙的意思情感與適宜的表達方式”來?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但是需要我們認認真真地做,實乃難事。葉老説,寫作之前,要讓孩子“知人知事”,這“人”這“事”,必須使孩子們去親眼目睹、去親自體察才行。葉老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歎:“國文教授並非是限於教室的教科啊!國文教授並非是限於書本以內的教科啊!”新頒佈的語文課程標準對此也作了明確的表述:要讓國小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觀察事物,豐富見聞,只有生活才能賦予學生具有這樣的本領。因此,我們要為學生開創一片自由的生活,讓他們有自己主宰的時間,有屬於自己的空間。節假日,孩子們可以去郊外踏青、去鄉間遊玩,親近生活、走進自然;雙休日,孩子們可以去逛街購物、去參觀遊覽;更別忘了讓孩子們有自己親密的小夥伴,那裏也有一個“小小”的社會、“大大”的人際關係。

二、寫作基於閲讀,需給學生自主閲讀的空間

閲讀與寫作是一個統一體。“閲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於法度,顯然是與吸收有密切的關係。”不明白這一點,會讓我們侷限於作文訓練這個狹隘的圈子裏,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事,寫作水平是不會提高的。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目前作文教學效率低下、水平低落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閲讀”這一關沒過好。葉老説:“閲讀與寫作是一貫的,閲讀得其法,閲讀程度提高了,寫作程度沒有不提高的。”寫作的技能、本領應該是從閲讀中來的。但是如何教我們學生閲讀,我認為要注重方法:

一是教學生自己感悟。一篇讀物的意義,可以是作者作文的本意,也可以是讀者通過自己積極的思維活動去發現文章所包含的種種意義,也就是説讀物的意義並不等於作者寫作的本意,讀物的意義應該有讀者和作者共同來創造。我想,這樣的閲讀才是開放的閲讀,這樣所獲得的文章意義才是積極的意義。有人歌詠向日葵的“目標專一”,有人卻鄙視它的“毫無主見”;有人欽佩春蠶的“全心奉獻”,有人卻譏笑它的“作繭自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名言,證明了“讀書解義”並不是讀者被動接受作者所給的意義,而是積極參與、主動投入的過程。學生讀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語文學習的過程不應是教師把作者、自己的意圖強加給學生的過程,而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切己體味,通過眼前所讀的文字提取自己的生活積累、調動自己的親身體驗去再現作者筆下的情景、去體現作者的生活感受,至於能體會多少、體會多深,教師大可不必強求到位,即使主觀上有這個願望,客觀上也不可能。國小生讀柳宗元的《江雪》與中學生、大學生讀之所得體會一樣嗎?對一篇文章的理解,應允許見仁見智,允許創新求異,關鍵是去悟自己所能體會的“情”、所能感悟的“理”。例如,對於《趵突泉》中的“冒,冒,冒,永遠那麼晶瑩,永遠那麼活潑”這句話,有學生讀出了自然界的“神奇”,有學生讀出了大自然的“偉大”,有學生讀出了泉水的“持之以恆”,有學生讀出了泉水的頑強生命力,對此,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與積極的鼓勵,因為這是學生切己的體察,這是一種體現主體意識的自我閲讀。

二是教學生在讀中傳情。在學生“讀中領悟情、切己體察情”之後,教師還應要求吟誦玩味,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進入作者的意境、傳達文字的情趣、抒發自己的感興、演繹文章的旨趣。學生如能達到這個程度,就是誦讀達到了另一境界──美讀。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説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葉聖陶語)。悟到了情,還要傳達出情,這才達到了“讀中悟情”的第三層次。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語言渲染、音樂背景、實物再現等手段,帶動學生多種感官,使情動於中,形之於聲。例如,在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時,我通過音樂、語言、畫面把學生帶入了美好的暮春田園。“你看到了那金燦燦的菜花地了嗎?你聞到了菜花的陣陣香味了嗎?你聽到了孩子們的聲聲歡笑了嗎?”三個問題,伴隨着美妙的樂曲調動了學生多種的感官去喚起記憶中的感知,“菜兒黃,蝶兒飛,孩兒戲蝶歡”的場面形象的出現在學生的頭腦中時,我就要求學生不要用語言而是通過朗讀把你彷彿看到的景、所能體會的“情”表達出來,即“讀中傳情”。

三是教學生在讀中領會知識。課堂上讀起來了,課文就活起來了:鮮活的語言形式使學生直接而充分地感知了,豐富的語言現象讓學生直觀而自如地接觸了,那麼,在老師的適時引導、點撥下,那些關於語言、語法的一些知識的獲得、一些常見的語言運用的規律的掌握將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事。需要指出的是,這裏的“知識”包含着應該積累的語言材料、語言表達形式、語言運用的習慣,也包含篇章結構的知識、寫作的知識,這種知識切忌以十分理性的“面貌”去告訴學生,而是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自讀自得,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有利於抽象知識的具體化。

三、寫作貴在真實,需給學生自由為文的空間

學生為什麼要寫作呢?葉老説:“那是為生活上有記載知聞,有表白情意的必要,時時練習,時時把知聞記載下來,情意表白出來,這樣成了習慣,才可以終身受用。”由此看來,寫作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需求,是一種內需,是一種真實的感受。葉老指出:“寫作決不是無中生有。必須有了意思才動手寫作,有了需要才動手寫作。”葉老曾這樣論述作文的`認真與不認真:“自己有什麼就寫什麼,就是認真。……反過來,自己沒有什麼而勉強要寫什麼,就是不認真。”如何使學生達到葉老所認可的“認真作文”的狀態呢?我看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一要給學生選擇寫作內容的自由。寫作內容來源於生活,每個人的生活不盡相同,於是每個人筆下的生活也是千姿百態。因此,老師應給學生絕對的自由寫每個人的生活。不要一味以“法官”的眼睛去審視學生作文的內容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作為寫作的題材。學生寫一天的“流水賬”,那也是他一天的生活。只要生活存在,就有“傾吐”的權利。試想,一個還剛剛七八歲的兒童,就被告知這個不可以寫、那個不可以用,那會泯滅他多少情感“表達情意、記載知聞”的需要。長此以往,他還會認為“寫作是生活的必須”嗎?

二要給學生選擇表達情感的自由。由表達自己情感的需要出發的寫作比僅僅從描摹生活的需要出發的寫作,來得更為深刻,對寫作的意義也瞭解得更為透徹。因此,教師不適宜給學生出命題作文,更不適宜給學生的作文定中心。學生需要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情感與心緒,那隻能出於他個人的需要。即使非出命題作文不可,也應做到葉老説的“題者何?思考之範圍也。必以學生所有的東西作範圍,或學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索為範圍。”

三要給學生選擇寫作時間的自由。每週2節定期作文課的安排,從作文意義的本意出發,也不夠科學。葉老説:“咱們學習寫作,也要像説話一樣養成習慣。凡是需要寫作的時候,就提筆寫作。錯過需要寫作的機會,便是自己對自己的禁遏。一回錯過,兩回錯過,禁遏終於成功;於是,你覺得一支筆有千斤般重,搜盡肚腸你覺得沒有東西寫的,你不會寫作了。”多麼透徹的寫作心理分析!我們應讓學生養成“凡是需要寫作的時候,就提筆寫作”的良好的寫作習慣,那樣才會讓學生感到真實,讓學生受益無窮。同時我們也要給學生寬裕的時間寫作,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準備,不要總是“今天佈置作文,明天立馬就交。”

四要給學生選擇表達方式的自由。既然寫作是表達情感的需要,是傾吐見聞的需要,可以隨便寫,可以隨時寫,那麼一切都應該是自然的:生活的自然再現、情感的自然流露,應該如泉水“滔滔汨汨地無窮無盡地流注出來,而且是非常澄清的”。於是寫作(非文學創作)似應無章法可言,更多的是“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琢。”對於國小生作文更應該是如此。葉老多次強調,“寫作系技能,……不能空講知識,以為多講知識即有裨於寫作能力之長進,殊為不切實際之想。”圍繞着寫作技能的作文訓練會讓學生陷入新八股的窠臼,迫使學生循格就範,寫出“只有骨架而沒有血肉”的作文來。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一是“時時寫”。“凡是需要寫作的時候,就提筆寫作。”老師要引導學生養成每有所得即刻寫作的記錄的好習慣。如當時條件不允許馬上寫也應養成即刻記錄的好習慣。老師可建議學生身邊常備一個本子,一點新鮮的事物,一點心靈的感動,隨時簡約的予以記錄。二是“日日記”。葉老提議:“日記最好能天天寫,對修養有好處,對寫作也有好處。”許多有作為的人,在談到成功的經驗的時候,許多多歸功於他們所養成的“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把一天中的要事記下,把白天來不及寫的有價值的東西一一記錄。可別小看了這小小的日記,不僅培育了情思,鍛鍊了文筆,積累了材料,更養成了“思考、審視、堅持”等等人生必備的優秀品質。三是“常常作”。為養成寫作的習慣,非多作不可;同時為適應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寫作是一種能力,“凡能力必須繼續不斷地磨練,才會越來越精強。”在葉老語文教育理論中,“實踐”的思想是一個十分突出的範疇,對作文教學的指導意義就更大了。一學期8篇的作文練習量是無法培養出“自能作文”的學生來的。“多讀書、多寫作”是許多人總結的成功經驗。大腦同四肢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寫作當然也不例外。有了“時時寫”、“日日記”的過程,相信“常常作”將是水到渠成之事。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一部分,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於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這樣的教學才是葉老教育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教學作文篇5

自主教育心得體會

通過這段時間對自主教育的學習,我深刻的明白了教育的宗旨在於培養自主的學習者,也就是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並養成終生愛好學習的學習者。教育重在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即: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這也是自主教育的一種體現。而自主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發展學生。因此,自主教育下的課堂,應 該 是 充 分 發揮學生 的 主 體 作 用,採用自主探究、合 作 交 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積極的課堂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自主教育學習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應該強調的是師生關係融洽。我想如果一個老師讓學生對他產生恐懼,那麼他的課堂氛圍也不會活躍到哪裏去,因為學生怕説錯、不敢説,而且學生怕這位老師也不會對這門學科有多大的學習興趣,這樣一來更談不上自主學習了,這樣一來就要求我們做教師的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溝通,與學生關係融洽。其次,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教師在課堂上如果照本宣科或者教學模式一成不變,這就會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時間久了,學生會失去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應用,採用多種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注意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教師要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自己去合作交流探究,解決問題,掌握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學習成果、互相質疑,學生在合作、交流、質疑的過程中主動學習,這樣學生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有興趣了。但是,不是什麼時候都要用小組合作學習,有的時候小組合作學習是無效的,因此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時要把握時機,該用的時候用,不該用的時候堅決不用。另外老師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解決的問題時要注意問題的價值、開放性、難易適中、有層次性,更具有探索性。

三、幫助學生學會自評和互評,學會完善

在教育評價上,教師要堅持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及時給與學生評價,但教師對於學生出現的問題不要一味的立刻給予評價,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對與錯、好與壞,這樣一來學生會不知不覺的發現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找到努力的方向並及時調整,因而激發了學生之間比學趕幫的熱情,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的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上是本人在本次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在今後的教學及管理工作中不斷落實,力爭做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愛中實施教育,把一切為了學生。

教學作文篇6

在我國古代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的無數風流人物,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他們的優秀品質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生動感人的故事,是我們取之不竭的寫作素材。本單元,當我們通過各種方式感受了千古風流人物的情懷後,不妨學着用我們稚嫩的筆來點評一下我們心中的風流人物。

參考題目:千古風流人物——曹操永遠的青蓮,不朽的野老仰望名人不朽的失眠話説孔子

?寫作指導】

點評好一位歷史人物,關鍵是要用我們的慧眼,找到一個新穎的點評角度,這個角度就象一口井,井口不用大,但要挖得深。這樣井裏才能有清涼的泉水,文章才能有鮮明的主題。文章中如能引用警言佳句來標誌主題,一語中的地表現我們對歷史人物的某種感悟、認識,不僅能昇華文章的主題,而且能成為全文的亮點和文眼,使行文有了可凝聚的“神”。因此,在文章中可以寫出這種意藴深刻、充滿哲理的文句應是我們寫好評歷史人物作文的追求,那麼,怎樣才能寫出這種令人震撼、意境豐厚的句子呢?

首先,學生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藴。如多積累歷史人物各自的名言警句,用到表現他們的文章中,能起到恰到好處的效果。如着力表現曹操這位歷史人物的人老志不短時,我們不妨引用他本人《龜雖壽》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警句;寫諸葛亮時,為了表現他一生的為人時,可引用《後出師表》中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他,這樣會更耐人尋味。

其次,展開聯想的翅膀,對相關生活現象進行思考、判斷、評價,並把這種判斷、評價用語言表達出來,形成警言佳句,比如由陳涉仰天質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領袖,我們可以聯想到治國、創業、學習、經商都要有創新意識,不應墨守成規,由此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陳涉你豈止是一位農民領袖,簡直就是創新的楷模,你讓我們認識到,創新是治國之要,創業之基,學習之本,經商之術。這樣的句子放在寫歷史人物中,不僅增強了表現人物的氣勢;而且意藴深刻令人感動。有時還可以對該人物的生活現象進行聯想輻射,找出與此現象相近似事物的相同點。由此及彼,推論出該人物也有的特點,兩者相連結,得出評價性的警言佳句。比如由劉禹錫被貶在外“二十三年棄置身”卻還唱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千古絕句,而流芳百世。我們可以聯想到四則運算。我們可以這樣來寫劉禹錫:在你身上讓我們發現人度過一生,便如在做一道長長的四則運算題,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活不可能全由“加”和“乘”來連結,也不可能始終只有“減”和“除”,即不可能一帆風順,總得好處機遇,也不可能總是挫折失敗,失落悲哀。這樣評判性的警言佳句揭示出了要表現的人物一生的特點,同時也給讀者以鼓舞。

再者,運用逆向思維方法關照人物、分析人物得出警言佳句。其實,在生活中,人們總是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一味沿着已有的判斷去思考,這樣就掩蓋了人物本身的豐富性和複雜性,使思維老生常談,不易出新。所以如果我們能反彈琵琶,試着從已有的思維判斷的反面去思考,就會有新的發現。比如在寫劉禪時,人們總習慣於寫他“不爭氣”的一面,“樂不思蜀”就是最好的例證。如果我們能反彈琵琶,給予他一個全新的評價:請不要責備他“好了傷疤忘了疼”。如果生命沒有這樣的自衞本能,人如何還能正常生活,世上還怎會有樂觀和幸福?古往今來,天災人禍,留下過多少傷疤,如果一一記住它們的疼痛,人類早就失去了生存的興趣和勇氣,人類是在忘卻中前進的。所以我們就給劉禪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求全責備吧!這樣一來,你筆下的劉禪將會是一個全新的,與眾不同的新形象了!

同學們,不妨大家試一試,或許你筆下的歷史人物會更精彩!

?例文引路】

美麗的錯誤

記得第一次看到豐子愷先生這幅《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就喜歡得不得了,然後就總是把它帶在身邊。它是一幅很小的印刷品,是從雜誌中裁下來的,其實就是一張薄薄的畫片。

喜歡它體現出的中國文化中那種虛靜的時空觀,一壺茶與已散去了的友朋,捲起的蘆簾和屋外的月色,有着李澤厚先生所言的禪的意味:“對時間的某種頓時的神祕領悟,即所謂‘永恆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恆’這一直覺感受。”從喧鬧繁華的大街中回到自己棲居的小屋,從疲憊而又煩躁的文字操作中停下來,看見它,我便會沉靜下來,面對它真是有一種在瞬間的直觀中獲得萬古長空般的永恆之感。

這一次,不知怎麼了,我在體會它的意境的同時注意起了它的細部,而過去我從沒有這樣注意過——只要有着基本的天文知識,都可以知道畫上的月亮根本不是新月,而是殘月。一般的人不知道農曆的日子,只看月相很難分清怎樣的月相是新月,怎樣的月相是殘月。對於這一點,有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小的時候老師教給我的。他説殘月的時候,月亮看起來正好像是“殘”字拼音的字頭“c”,新月的凹面則與殘月相反,所以只要記住殘月的形狀,自然也就知道了新月的形狀。

作為李叔同的弟子,豐子愷是中國一代漫畫大家。據現在可以收集到的資料證明,《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還是豐子愷先生髮表的第一幅漫畫呢。

1924年,豐子愷的好友朱自請把這幅畫稿拿了去,發表在了朱自請和俞伯平當時合辦的一份不定期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上。《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是一幅古詩新畫,畫題來自宋朝臨川(屬江西)詩人謝無逸的《千秋歲?詠夏景》。豐子愷先生曾言:“我覺得古人的詩詞,全篇都可愛的極少。我所愛的,往往只是一篇中的一段,甚至一段話。這一句我吟詠之不足,往往把它譯作小畫,粘在左右,隨時欣賞。”

這幅畫發表後,被鄭振鐸看到,他也非常喜歡,説:“他的一幅漫畫《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立刻引起我的注意,雖然是疏朗的幾筆墨痕,畫着一道捲起的蘆簾,一個放在廊邊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壺,幾個杯,天上是一鈎新月,我的情思卻被他帶到了一個詩的境界,我的心上感到一種説不出的美感,這時所得到的印象,較之我讀那首《千秋歲》(謝無逸《千秋歲?詠夏景》)為尤深。”

可見,鄭先生也被這幅畫感染,甚至被迷住,他也認為豐子愷先生在這幅畫上所畫的月亮是新月。

這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也許它的珍貴就像錯版的郵票。我甚至想找一個機會,求我的畫家朋友把它臨摹下來,裱了掛在屋裏,只是把畫上的殘月轉一個方向,讓它與題款一致。我對朋友這麼説的時候,我的朋友卻説我多事。他説:錯誤如此美麗,又孰論新月殘月。

?點評】本文借鄭振鐸之口對豐子愷先生的《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這幅漫畫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説它具有詩一般的仙境,説不出的美,但作者卻對這樣一幅人們久已習見而且倍加欣賞的畫,指出其中的一處知識性錯誤,讓人叫絕;同時,更為高明之處還在於,作者並不停留在指出毛病這一淺表的層面上,而是從藝術審美的角度發表了一番很有人文意味的議論,“錯誤如此美麗,又孰論新月殘月”如此意藴深刻的話語,讀來怎能不令人感動。

當然,錯誤畢竟是錯誤,不過,有時候,一個能讓這麼多人忽略的錯誤堪稱“可愛的錯誤”,能留下這樣一個“美麗的錯誤”的人,難道不更令人難忘嗎?

英雄流血不流淚

在蔡銘超拒付款事件發生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表示對該事件事先毫不知情。“不作評論”,代表了官方的態度。而蔡自毀聲譽幷因此進入法國拍賣行的黑名單幾成定局。

在接受採訪時,蔡銘超説,拍下圓明園兔首和鼠首,不會損失保證金,損失的是信譽。海外的拍賣規則不是押金制,而是信譽制。蔡銘超説,多年來,我積累的信譽評級超過3個億。也許我將會損失這個良好的信譽,這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

是什麼促使蔡銘超在用金錢不可衡量的信譽來換取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顛簸?

我們先看看後續事件的發展,既然成為最後競拍者的蔡先生已經明確表示不會付款,那麼這次拍賣等於是在事實上流拍了。由於蔡先生明確表示不會付款,圓明園兔首鼠首的命運再次被打上了問號。

鼠兔首持有者在流拍後宣稱,如果買主不付款,“那我就把它們收回家,它們會像過去一樣陪伴着我”。更重要的是,流拍法這種只能用一次,拍賣行會第二次掉進這個陷阱嗎?國人可以用同樣的模式第二次阻止拍賣嗎?

也許該文物由次高出價者獲得,或由佳士得再舉行拍賣。但結果已經不重要了,至少蔡銘超已經站出來了。歷來中國人總喜歡把憤怒壓在心裏埋藏着,等着下一代去改變,而下一代也在等,等再下一代去改變。國人總思考着改變,可站出來的勇氣何在?仁者無敵,勇]者無懼,蔡銘超站出來了,在對個體毫無利益的情境之下。

當年岳飛吟誦《滿江紅》,“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我想,蔡銘超也有同等情懷。英雄願流血,不流淚。寧可以自己的信用作代為巨大代價,也要讓世界看到強盜的行徑,而不願讓國家背上雙重國恥。

然而有些人卻對蔡先生橫加指責,試問,蔡銘超作為一名資深商人,其間的規則他未洞悉嗎?明知不可而為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願在背後黯然灑淚,要在台前瀟灑一博,這正是一位有血性的中國人的無奈之舉,這正是一種英雄的所作所為。英雄流血不流淚。

?點評】“欲擒故縱”是本文構思立意的成功之處,作者首先對事件作以簡略概括,爾後娓娓道來,文中詞句可明顯地感覺到作者的巧妙心機——“是什麼促使蔡……我們先看看後續事件的發展……”。在以“欲擒故縱”這一方式寫作議論文的時候,首先,需要作者對事件有一個明確、清晰的理解,即能做到“內外兼控”,不僅能在事件的表面看問題,同時能進一步觀測到事件的內在“矛盾”,做到了這點,才能使自己在行文過程中有的可矢,不涉入言辭空洞、意向不明、邏輯疏散、説詞無力的境地。論説過程中作者也脱除以往生硬例證的方式,用逐層推進的説理方式一一明確肯定了自己的觀點。所不足的是作者寫作此篇時過於顧全大局,第五段的説理便成了模擬兩可的敗筆。

[發展等級]

寫好議論文,充分闡述自己觀點的前提就是要對事物需有深入的理解。解讀素材時要有着“會當凌絕頂”的攻勢,深徹剖析事件的內在因素。做到這點並不難,只要在平時閲讀時養成一種善於挖掘、勇於探索、勤于思考的習慣即可。同時,要在學習的空閒中用心關注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對不大不小的新聞要一二略知,即“曉知家國天下事,吟詩賦文用有時。”倘若本文作者不能做到這些,他能如此輕易、收放自如地寫好這篇作文嗎?不僅如此,文體創新也是本文的出色亮點,本文不僅是一篇議論文,同時也帶有新聞稿的手法,這種寫法更有利於引起讀者的共鳴。

?素材庫】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2、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漢王粲)

3、面臨危險,始見英雄(法國)

4、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5、江山如畫,一時多豪傑(宋蘇軾)

5、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唐杜甫)

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古詩源〉

7、英雄所見略同

王旺

教學作文篇7

教學中,我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並從古典文學理論“意境説”中汲取營養,逐步探索出一條“感知情境——啟發想象——描繪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學的路子。

一、精心引導學生感知情境,豐富表象積累

要讓學生作文時能夠寫出具體的情境和氛圍,必須引導他們經歷從“感知情境”到“描繪情境”這樣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這裏所言的情境,前一個指的是“實境”,即人、自然與社會;後一個則是“虛境”,是經過藝術的加工和感情過濾創造出的情形與境界。

1、引導學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學生感知的直接對象,學生在感知事物前應蓄情於臆,即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緒準備,在感知事物中要融情於物,調動視、聽、味、嗅、觸等感官去感知客觀事物的畫面、色彩、聲響、芬芳等各種屬性,將自己的情感與意念自然地融入寫作對象中。

2、引導學生注重表象積累。表象是人腦中所保持的關於客觀事物的印跡所表現出來的形象(畫面)。為了有助於這些“畫面”積累,我向學生推薦了幾種方法。(1)、“畫面”描述法。要求學生經常對自己感知或體驗到的印象最深的“畫面”進行文字的描述。(2)、繪畫或照相法。要求學生將自己觀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場景、人物勾畫出來。如我在指導學生描寫人物肖像時,就在課堂上設置了一個形真而具體的寫作場:請四個組各選一個同學上講台來充當描寫對象(模特),當堂成文,限時二十分鐘。這個寫作情境馬上喚起了學生的新奇感,愉悦感,同學們寫作熱情高漲,通過反覆地觀察和比較,然後自己從四個人中選定一個從外貌、神態、精神風貌和個性特徵進行描寫。在這個寫作場中,認知與情感相互滲透,以情啟知,以境務實,學生的心智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學生寫起來順心順手,不到二十分鐘,大部分同學就完成了長達四百多字的肖像描寫的片斷作文。這種情境的創設克服了學生肖像描寫時千人一面的弊病及刻板式的公式化描寫,學生的作文中觀察描寫各具特點,展現了學生寫作方面的潛力。

二、通過課堂練筆,訓練想象能力

在情境作文教學中,我利用教材中的課文或閲讀資料作為寫作素材,主要從下面幾方面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

1、進行再造性想象訓練。這種訓練,要求學生調動已有知識和表象積累,對所供材料進行想象,從而創造出一種源於材料而又不同於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訓練舉例:針對班中不少學生對茫茫宇宙興趣濃厚的特點,我先讓學生課外賞讀想象奇偉的李賀《夢天》詩:“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走如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然後聯繫20xx年10月15日作文。

2、進行擴展性想象訓練。即讓學生根據一首詩或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點等,在體會原文所創設的情境中展開想象。

訓練舉例:馬致遠的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內容豐富,意境開闊,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我讓學生根據它展示的畫面,藉助各種描寫手段,運用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具體描繪,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豐滿,景物鮮明生動。學生寫作興趣盎然,傳神而又準確地勾畫出“人物”的外貌、神態和畫面所表現的意境。

3、進行延伸性想象的訓練。要求學生根據原文的敍述、情節的發展,展開創造性想象,合理推測故事的發展趨向。這種類型的想象訓練多放在情節性較強的記敍文中,因為這類文章常常巧妙安排情節結構,戲劇性地反映人物命運,在客觀上給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讓他們馳騁想象,去編寫未發生的故事,去設計人物將來的命運。

訓練舉例:《項鍊》歷來以構思新穎著稱,其戛然而止的結尾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為了使同學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充分發揮想象力,鍛鍊寫作能力,我根據《項鍊》結尾的懸念把它作為延伸性想象訓練的材料。

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方法很多,還可從對比想象、假設想象、逆反想象等方面進行。

三、精心設計“命題”,指導情境作文

1、規定情境。給學生提供一個畫面或暗示一種情境。如看圖作文,畫面往往是“特寫式”的,只是反映事物包孕的某一瞬間,它“含不盡之意於畫外”,留有景物和人物的許多空白點,因此,為學生作文創設了能夠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在指導學生寫看圖作文《傘中情》(一位穿紅裙的小姑娘給雨中的盲人送傘)時,我引導學生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想象:從靜態的畫面中想象動態;從外表想象內心;從動作想象語言;從平面的無聲處想象立體音響;從特寫式畫面想象全景式的事故。這種情境,學生平時有所感知,有着表象積累,一旦入情入境,便會插上想象的翅膀。

2、虛擬事件。假設一個學生常見的事件,讓學生成為“事件”中的一個人物,設身處地進入角色,合情合理構思情節,言真意切表達情感。

3、因事造境。創設一個合情合理的情境,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寫出具體可感的文章。如讓同學們根據“調座位”一事,聯繫實際,發表議論,結果大部分同學都能很快談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認為“凡事都需要個原則和校準”;有的同學認為“做任何事都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有的認為“做人不能太自私”;有的認為“凡事都應該換位思考”一場熱烈的人生大討論就在這種輕鬆的環境裏展開了,同學們的熱情如汩汩泉水,寫出來的文章見解獨到、有理有據、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總而言之,情境作文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啟發學生的心智,還能讓寫作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寫作成為學生主動樂意做的事情,滿足了學生學習中的情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