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優秀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8W

不管制定什麼樣的教案,我們都要根據自己的教學任務來思考,憑藉準備好教案,可以更好地根據實際狀態對課堂進度有合理安排,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年級語文教案優秀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優秀7篇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1

?我要的是葫蘆》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講讀課文,屬寓言性質。文章短小精悍,語言活潑生動,人物形象鮮明,是深愛孩子們喜愛的一篇課文。結合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一至三年級“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課文中重要詞語的意思,並能在閲讀中不斷積累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上作了如下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一種思想——以讀品文

閲讀教學應立足於培養孩子閲讀文章的興趣,引導孩子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達到自能讀書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教者應始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為重點,注重學生的個人感受,且能結合各自生活的實際賦予其不同的內涵。而對語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可見“讀”在閲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多讀可以訓練學生的語感,多讀可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多讀可以豐富孩子的表象。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而功倍,何樂而不為呢?但這所謂的“讀”必須是學生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匠心設計下,有針對性去閲讀。是為着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更深層次的感受語言而選擇的途徑。

在《我要的是葫蘆》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最終達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找準一個切入點——以題導文

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有一個切入點。找準了切入點,將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很大的方便。這切入點猶如是照相攝影時尋求的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裝設計師在衣料上最關鍵的一剪。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我從課題入手:“我要的是葫蘆,言外之意是我不要葉子”。順機啟發學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説話。因為切入點選得準,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紛紛提出:那個人結果得到了葫蘆嗎?那個人為什麼得不到葫蘆?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了頗有深度的問題——“蚜蟲吃的是葉子,可落下的為什麼是葫蘆?”

三、明確一條思路——以“變”理文

文學作品都有一條線索,或為情感線,或為敍事線。教師要善於把握這條線,並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學貼近這條線。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在教學中抓了芝麻而丟了西瓜,《我要的葫蘆》一文,篇幅雖短,但要落實的知識點卻不少。在教學設計上,我始終抓住一條線:“變”。剛開始時葉子長得怎樣?葫蘆長得怎樣?過了幾天,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這變化告訴我們葉子葫蘆之間究竟有什麼密切的關係?明確了這麼一條線,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我採取了分散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當學生學完第一自然段時,通過看圖——學文——品文,引導得出:因為葉子長得好,所以葫蘆才長得可愛。從而為後文的學習打下鋪墊。當學生學完3、4自然段時,我又引導學生小結:因為葉子長了蚜蟲,所以葫蘆才一個一個都落了。最後通過這種變化對比,學生明白了葉子與葫蘆之間的密切聯繫,重難點的突破也就勢如破竹。

四、創設一種情境——以境品文

低年級學生對人物的感知通常要藉助於情境的創設,巧妙地創設情境可以激活孩子們的思維,從而使之更有效地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2

?陽台上的小鳥》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瞭解“我”對小鳥的所作所為,體會“我”對小鳥的愛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

2、教育學生向文中的“我”學習,用愛心保護動物。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我”對小鳥的愛心。

教學難點: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文中人們對動物的愛心,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友愛的美好品質,教育學生多一份愛心,給生活上、學習上有困難的人多一點幫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課文講一隻美麗的小鳥,在雨絲裏飛來飛去,最後停在一家陽台上。現在,你們想知道主人是怎樣對待小鳥的嗎?老師和你們一同到主人家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遵循巴班斯基提出的課堂教學過程最優化原則,已有第一課時作鋪墊,本課時在導入階段宜簡潔明瞭。

二、引導理解,共同學習

1、自主學習

(1)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音讀準,圖文結合,邊讀邊想:這是一隻怎樣的小鳥?它為什麼停在陽台上?小作者是怎麼做的?

(2)四人小組互相交流,練習説一説。

(3)反饋,指導學生把話説完整。

?設計意圖】上節課已初讀課文,自由讀課文是為了鞏固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逐漸養成獨立閲讀課文的習慣,同時也無意中訓練了學生説話。

2、讀文感悟

(1)學生齊讀第一、二自然段,小作者看到的小鳥是什麼樣的?

(學生找有關的句子,並畫一畫。)

?設計意圖】給學生設定讀書的要求或目標,避免了一種放羊式無收穫朗讀。

(2)教師出示句子

它用尖尖的小嘴,梳理着身上濕漉漉的羽毛。

教師:小鳥沒有被淋濕前是什麼樣的?現在是怎樣的?

(抓住重點詞理解:美麗梳理濕漉漉羽毛,板書:濕漉漉)

教師:看到身上濕漉漉的小鳥,小作者是什麼心情?你從哪兒看出來?

(學生小聲讀第二自然段找有關的句子,並畫一畫,然後回答。)

教師出示句子: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它:“啊,可憐的小鳥!它肯定是迷了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學生回答)

學生1:小作者對小鳥產生了憐愛,悄悄地看着,生怕驚動小鳥。

(板書:悄悄地看同情地想迷路)

教師:這兩句話該怎麼讀,誰來試試看。

(指名試讀,師生評議,如果學生沒把握基調,教師就範讀,帶動學生進入角色,讀出感歎的語氣,讀出小作者對小鳥的同情、關愛。)

(3)學生個性化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自然段,激活內心世界。

?設計意圖】在一年級下學期學生具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只要稍加指導,對淺顯的課文比較容易讀懂。放手讓學生抓重點詞段理解課文,通過小鳥前後的對比,激起學生對小鳥的憐愛,體會作者的情感,逐步培養閲讀能力。

(4)教師:正在這時,媽媽要去陽台收衣服,怎麼辦呢?

①學生自由小聲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説説小作者是怎樣做的。

②學生個別反饋。

學生1:小作者拉住媽媽。

學生2:小作者用手指了指陽台,讓媽媽發現在陽台躲雨的小鳥。

學生3:小作者輕聲和媽媽説話,生怕驚動小鳥。

③教師出示句子

我連忙拉住媽媽,用手指了指陽台上的小鳥,輕輕地説:“媽媽,小鳥在躲雨,別嚇着它。”

教師:誰想讀一讀這句話?

(指名學生讀,強調其他學生聽出什麼。)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生要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是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名學生朗讀,如果朗讀不到位,師生有了提出意見的現成例子,如果朗讀精彩,起到範讀作用。

學生4:我聽出了“連忙”讀得重又快,可看出小作者非常着急,萬一媽媽驚動小鳥,小鳥飛走就被雨淋。

學生5:我聽出“輕輕地説”讀得輕些,才能體現小作者對小鳥的愛心。

(教師板書:連忙拉住輕聲説)

教師:躲雨的小鳥如果發現有人在看它,它會怎麼想、怎麼做?

(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説一説。)

?設計意圖】學生的內心想法和小作者實際行動對比,更體現小作者對小鳥的關愛。

教師:是啊,小作者多麼有愛心,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吧!注意重音。

(同桌互讀互評,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設計意圖】小作者由從旁邊“悄悄地瞧”,“充滿同情地想”,再到“輕輕地阻止媽媽”,生怕媽媽驚動小鳥,這幾種神態和心理的變化,通過聽讀、範讀、齊讀,就不難體會小作者非常愛鳥這份情感。

④教師:媽媽是怎麼做的,“笑着點了點頭”是在告訴小作者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媽媽對小鳥的關愛,對小作者的支持。)

⑤小組比賽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四自然段,教師適當評價,體會小作者和媽媽都是極有愛心的人。

?設計意圖】創設有感情朗讀比賽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愛心情感。

(3)教師:雨停了,陽台上的小鳥要飛走了,它是怎樣和小作者告別的?

①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②指名反饋。(拍了拍翅膀,歡快地叫了幾聲,“噌”地飛走了。)

③教師:小鳥拍翅膀是要表示什麼?歡快地叫像是對小作者説什麼?

④學生扮演小鳥,引導體會小鳥對小作者的信任與感激。

⑤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讀出小鳥的歡樂以及小作者對小鳥的依依不捨。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多給動物或人多一點關心,自己也會感到快樂。

三、情感昇華,總結體會,滲透愛心

1、教師:一隻美麗的小鳥停在陽台上躲雨,如果你看見了,你會怎麼做?

學生:我會很高興逗它玩。

學生:我會把它嚇跑。

學生:我會把它捉來關在籠子裏。

教師:把它關在籠子裏它媽媽該有多着急呀!可是小作者不是這樣做,你覺得小作者怎麼樣?你喜歡他嗎?

學生:小鳥被淋濕了,飛不起來,遇到了困難,小作者同情它,幫助它,小作者比我們做得好。

學生:小作者很有同情心和愛心,知道要關愛動物。

教師:你們説得對,我們要同情弱小,給予一些幫助。那麼,在生活、學習上,你有沒有幫助過需要幫助的人,給他們獻過愛心嗎?選一件有意義的事跟同桌説説吧。

(學生反饋)

教師:曾經傷害過動物或朋友的同學,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體會?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重點難點:

通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講讀第一部分。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在眾多的動物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之一,在遙遠的地球北極,茫茫冰雪世界中生活在這裏的人與狗的關係更是非同一般。

2、簡要介紹愛斯基摩犬。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小説《浮冰上》講述的就是發生在地球北極地帶一個少年和一條愛斯基摩犬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浮冰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裏講了什麼?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正音,強調“匱”的寫法。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複述課文。

3、説説最讓你感動的內容。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是怎樣理解,“除了他們兩個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有血有肉的生靈了”這句話?

2、全班交流

3、再讀第一部分

4、教師小結:因為遇險,飢餓和寒冷讓他們難以忍受,死神正向他們一步步逼近,諾尼殺犬乃萬不得已卻也是情理之中,後來“我”殺了愛犬尼瑪克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至四部分,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

2、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一、複習回顧,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二部分(2——7自然段)

1、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文中直接表現諾尼對尼瑪克的愛的語句。

“愛是真真實實的……他腿上的陣痛一樣真實”

“愛”、“又冷又餓”、“陣痛”沒有必然的聯繫為什麼要這樣寫?

2、合作學習,分析諾尼複雜的心理過程。

師:諾尼在是否要殺尼瑪克這一問題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經過了非常激烈的思想鬥爭,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一矛盾心理的呢?

三、講讀第三部分(8——18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部分,思考:

(1)諾尼幾次下決心殺尼瑪克?

(2)在文中劃出反映諾尼心理矛盾的詞,心理變化的詞。

(3)交流,板書

(4)品讀關鍵句子

“頭靠着頭,他輕輕地哭了……”諾尼為何而哭?這是怎樣的淚水?

(5)結合文本,再讀課文

2、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動,這也正是我們在寫作時應該學習的方法。

四、學習第四部分(19——21自然段)

1、齊讀這一部分思考:這是太陽光折射在什麼東西上面,而且一閃一閃的在動?是什麼在一閃一閃的?

2、提問:現在,我們學習了此文後,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的是什麼?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諾尼,最終選擇放棄生命合理嗎?為一條狗而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

3、討論交流

五、教師小結

愛與生命同在,愛與萬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樹,那麼愛則使它賦有活力,軀幹挺拔,青枝綠葉。

六、作業,有感情朗讀課文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暢的語言描繪西湖秀麗的景色。抒發了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點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顆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紹遠山和湖面的美麗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動地描繪了西湖主要景點的旖旎風光。

第四自然段描繪月光下的西湖給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課文層次清晰,詞彙豐富,文筆通達流暢,應將指導朗讀和背誦作為教學的重點,以增加學生的語言及文化積累。

學情分析:

課文以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景色,字裏行間飽含着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和讚美,在教學時重點就要抓住美麗的詞與句來吸引孩子們的目光,由感興趣到感情趣,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覆誦讀,悟出作者的強烈思想感情;反覆誦讀,與作者讀出共鳴。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其中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4、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和音像資料,通過朗讀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讓學生理解具體描繪西湖主要景點;

2.比喻句“像”、“彷彿”、“宛如”和“猶如”的使用。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照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

教學過程:

一、俗語導入

1、出示俗語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誰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蘇杭)蘇杭——蘇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樣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讓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樣美,令人神往。)

3、這麼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嗎?老師介紹推薦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鑲嵌在杭州的一顆明珠。揭題板書:西湖

4、簡介西湖:位於杭州市區的西部。四面環山,湖水平靜。縱貫南北的蘇堤和橫列東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裏湖、嶽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個湖區,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

立湖心。

二、憑藉想象,指導初讀

1、配樂範讀課文。

2、小組預習課文,要求:

a、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

b、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它們在句中的意思。

c、想:課文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麗景色?

3、檢查自學效果。

a、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b、理解詞義:素(一向)有碩(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開始)垂鑲(嵌或加上)邊

c、找反義詞:淡(濃)

d、換近義詞理解:格外(分外、特別)一般(一樣)

宛如(猶如、如同、好象)

4、讀了課文,你彷彿看見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説,並板書:山巒湖面湖堤小島華燈)

小組齊讀第一自然段。

三、質疑問難,指導朗讀。

1.你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

四、作業

1、描紅,抄寫詞語

2.把文中美的句子畫下來,再根據想象,把它畫成一幅畫。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朗讀品味,體會“話中畫”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審美情趣。

一、複習鞏固生字

1、聽寫生字詞

2、檢查反饋

二、品讀課文,理解文意

1、引讀第1自然段

總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顆明珠,閃耀奪目。

2、指名讀文章

3、聽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小組討論,歸納:

a、西湖美在湖

畫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畫成畫

b、西湖美在山

理解“遠眺”、“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等詞語。

引導朗讀:誰來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碩大”,在平靜而寬闊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麼?

十里明湖中,孤山()

(畫出來,結合圖畫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蘇堤()

d、西湖美在島

三個小島()

小結:十里西湖中是怎樣的景象?為什麼説它是人間仙境呢?讀了哪一句你彷彿看到了仙境?

結合理解“飄逸”、“掩映”、“典雅”等詞語。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讀文,想這一段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東昇……

畫下夜景

三.展示畫,對照片,深感悟

1、學生所畫的西湖若干張,品品怎樣?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賞—看圖讀文

3、總結:遠眺西湖→近賞西湖→月下游賞

四、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嘗試用“如”、“像”、“彷彿”、“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巒湖水(遠眺)

湖堤小島(近觀)

華燈琴聲(夜遊)

板書:

第三教時

教學目標:

1、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一、複習檢查

聽寫:悠揚葱綠圍繞盪漾一般

二、背誦指導

1、默讀課文,確定你想背誦的自然段。

2、説説你為什麼喜歡背誦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為例:

(1)這一段層次清晰,一共五句話,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幾個短句寫景,很美。第三句是一個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寫琴聲,第五句概括寫,很容易記住。

(2)這一段話裏的短句較多,讀起來上口,還有打比方的句子,寫得生動。

3.自由選擇,練習背誦。

4.當眾造句。

三.指導造句

1.出示句子。

(1)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2)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淨的湖水晃動着綠島和白雲的倒影,彷彿仙境一般。

(4)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遊動。

2.自由讀讀句子,想一想,這是些什麼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討論:用什麼比作什麼的?

4.任選兩個説話,先自己準備,後當眾交流。

5.評議

四、作業

1.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2.在“猶如、像、彷彿、宛如”等四個詞語中,任選兩個造句。

教後小記:

寫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雖然文章美得讓人驚歎,但是對於一個才9歲的孩子來説,的確難以體會、“百聞不如一見”,一點也不錯,讓學生從有限的好詞佳句中也只能讀來津津樂道,樂完了還是沒能夠完全領會,因為想象與真實總有距離,因此在對待這樣的寫景散文,除了品讀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也親身體驗一回,這樣,很多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説到比喻句,不少學生誤把類似於“我長得像哥哥。”“我們真像是一家人。”這樣的句子當成是比喻句,其間的本體與喻體構建不上,事物屬同類型;另外,就是本體與喻體不恰當,構不成一個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語感,語感也往往在積累,以後的教學中更要面向未來,讓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緩慢而有節奏的過程。

課後反思:寫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雖然文章美得讓人驚歎,但是對於一個才9歲的孩子來説,的確難以體會。如果有相應的課件,將西湖展示給學生,學生就能身臨其境感受美。從文字到形象的的過程,學生有點缺乏,因為有時離他生活實踐太遠了,但是將形象和實踐結合,他們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還是大問題,學生許多字都念的是別字,如彷彿的佛,輕拂的“拂”讀“fo”……讀一句話,要停好幾次。這如何體會文章的美呢?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3.瞭解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場景,體會作者對鳥的天堂的由衷讚美,感受人與自然、動物的和諧之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4.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動態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描寫的大榕樹的奇特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幸福歡樂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句意: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2.文中五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作者及鳥的天堂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展示大榕樹的遠景、近景圖,鳥的天堂中眾鳥紛飛的錄像;出示有關練習題等。

教學時數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讀題質疑。

1.同學們,在我國南方生長着一種美麗的榕樹,有些榕樹上住着許多鳥兒。鳥兒們成天在樹上飛呀,叫呀,生活得那麼自由,那麼歡樂,所以人們把這兒叫做鳥的天堂。(板書:鳥的天堂)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

二、資料交流,解決問題。

1.針對以上問題,學生自由交流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

2.檢查交流情況。

(1)能利用資料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如:鳥的天堂在哪兒?鳥的天堂裏有些什麼鳥?鳥的天堂是怎樣形成的?……老師隨機利用課件或展示台展示有關資料。

(2)不能解決的問題存疑,留待理解課文時解決。

三、檢查預習情況。

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請談談你進行了怎樣的預習?

1.學生談到生字新詞的問題時,出示課件(或小黑板)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不可計數逼近靜寂留戀停泊一株纜繩顫動

應接不暇一簇糾正縫隙昨天燦爛槳錯過

2.學生談到讀書時,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師生檢查朗讀課文的情況並請同學進行評議。

四、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自由讀課文,思考:鳥的天堂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美麗、榕樹大、鳥兒多等)

五、再讀課文,理清內容。

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鳥的天堂那美麗神奇的景象。你們願意再讀讀課文嗎?

1.默讀課文,看看你從課文中又瞭解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分別在書上做好標記。(給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內交流:

(1)填空練習:

課文寫了作者次經過鳥的天堂,第一次在,只看到了,沒有看到,所以他認為;但當他第二天再經過時卻看到了,他覺得。

(2)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小組內交流解決簡單的問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整理。)

3.全班交流:

解決小組內沒有解決的問題,還不能解決的繼續存疑,老師將與課文重點部分密切相關的、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在黑板上。學生可能會出現如下問題:

1.朋友説這裏是“鳥的天堂”,為什麼我卻沒有看見一隻鳥?

2.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為什麼説我的眼睛欺騙了我?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而第二個不加?

3.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為什麼我對鳥的天堂有一點留戀?

5.“鳥的天堂”(或大榕樹)為什麼會成為鳥的天堂?

…………

六、作業:寫字。

提示:“株、樁”分別由“朱、莊”加木字旁組成,“糾、錯、昨”與“叫、借、作”比較記憶,知道它們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左窄右寬。“漿”是上下結構,注意與“將”區別。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鳥的天堂》,瞭解了課文內容並給本節課留下了許多要解決的問題,這節課,我們繼續深入學習,追隨巴金先生去鳥的天堂感受那裏美麗和諧的景象。

二、認識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

1.作者第一次來鳥的天堂,他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板書:大榕樹)

2.指名讀第一次去鳥的天堂的內容,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兩個問題:

①作者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榕樹?請找出有關語句。

②課文描寫了大榕樹的哪兩個特點?

3.交流。

①讀一讀你找的句子,説説作者按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榕樹。

(板書:遠、近)

②句子中的“逼近”可換作什麼詞?表示什麼意思,哪一個詞用得最好?

4.(課件展示)就是這樣的一株大榕樹,作者從遠到近,又描寫了大榕樹的兩個什麼特點?(板書:大、美)

5.四人小組討論,畫下你找到的描寫榕樹“大”和“美”的句子,並讀一讀。

6.出示句子,感受榕樹的“大”和“美”。

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我看清了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裏,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

(1)自由讀句子,從這句話裏你讀出了什麼?(樹大、根多、枝多)

(2)你能用另一個詞代替句子中的“不可計數”嗎?(“不計其數”)

(3)“卧”字説明了什麼?想象:這個句子描寫的是一種怎樣的景象?能用你學過的詞語讚美一下大榕樹嗎?

(4)讀句子,體會榕樹的大!

(師範讀,生評價,指名讀)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1)齊讀句子。

(2)“堆”説明了什麼?(茂盛)

(3)榕樹什麼時候的葉子是翠綠的?明亮的原因是什麼?什麼令它們發光?

“顫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顫動?請給它換個詞,比較哪一個更合適?“新的生命在顫動”是什麼意思?

(4)面對一株生命力如此旺盛的大榕樹,作者不由得發出了什麼讚歎?(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5)指導讀句子。

(男生讀,評價,女生讀,範讀,齊讀)

7.在這兩段裏,作者抓住了大榕樹的哪幾個方面來寫?(板書:枝、幹、葉、根)

8.齊讀這兩個自然段,作者筆下的大榕樹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寧靜、悠遠、美麗、幽雅)這種對事物靜止狀態的描寫,我們稱為靜態描寫。(板書:靜態)

三、體會大榕樹上眾鳥紛飛的景象。

1.第一次來鳥的天堂,作者淋漓盡致地向我們展示了大榕樹的靜態美,第二次,他又看見了什麼?

課件展示。小鳥出來了,鳥的天堂裏出現什麼壯觀景象?

2.學生觀看錄像,説説自己看到了什麼。

3.文中哪句話最能概括這種熱鬧情景?(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

4.為什麼出現這種熱鬧的場景?是什麼把小鳥給引出來了?找出句子,朗讀體會。

5.從這段描寫中,你又知道了什麼?(鳥的種類多,大小、顏色不一,形態各異)

6.指導朗讀第13自然段。(找出一對反義詞:靜寂――熱鬧)

7.這麼多的鳥聲,這麼多的鳥影,作者有什麼感覺?(理解“應接不暇”的意思。從哪兒看出作者“應接不暇”。你能用“應接不暇”説一句話嗎?)

8.哪一隻小鳥引起了巴金爺爺的注意?找出句子,讀一讀。小畫眉為什麼興奮?它會唱些什麼呢?

9.如果你就在鳥的天堂,看到這些,你當時的心情會怎樣?帶着這種心情讀句子。(個別讀,評價,齊讀)

10.你覺得小鳥出現後的熱鬧場面,和大榕樹的寧靜幽雅有什麼不同?這種對處於活動狀態的事物的描寫,我們稱之為動態描寫。(板書:動態)

11.作者終於看見這數不清的小鳥了,原來對於小鳥們來説,這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就是它們的――(天堂)啊!果然名不虛傳。

四、再讀課文,練寫解説詞。

1.從描寫大榕樹和眾鳥紛飛的情景中選擇一部分,有感情地朗讀。

2.師:作者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通過對大榕樹的靜態描寫和對眾鳥紛飛的動態描寫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無處不在的美。現在,“鳥的天堂”已經成了一處旅遊觀光勝地,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寫一篇解説詞,介紹那裏的美麗景象。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處景物寫解説詞。

4.現場解説。

五、作業。

朗讀課文,背誦第8、9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引入。

上一節課,我們跟着巴金爺爺先後兩次欣賞了鳥的天堂裏一動一靜的美麗景緻,當他要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時,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感受作者的留戀與讚美之情。

1.指名讀最後一段,找出寫巴金爺爺離開時心情的有關詞句。

2.為什麼作者對鳥的天堂有一點兒留戀?

3.出示:昨天是我的眼睛欺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為什麼説我的眼睛欺騙了我?第一個“鳥的天堂”為什麼加引號,而第二個不加?

4.除了留戀,從這句話你還能讀出什麼?(讚美)

5.指導用留戀、讚美之情朗讀這一段。

三、總結全文。

1.課文寫了作者先後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所見所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

2.“鳥的天堂”其實就是指什麼?(大榕樹)為什麼大榕樹能成為鳥的天堂?聯繫上下文找出原因。(①大榕樹周圍環境安寧,景色幽靜。②大榕樹枝繁葉茂,便於鳥兒棲息。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鳥兒得到保護。)

3.如果你生活在鳥的天堂,為使鳥的天堂更美麗,你會怎樣做?

4.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

5.學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6.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7.師總結:

樹與鳥,鳥與水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多麼生動活潑的畫卷哪!這裏不僅有樹的奇美,有鳥的歡樂之美,更有人與自然、與動物的和諧之美,所以這裏才是真正的天堂。讓我們共同努力,去創造更多的人間天堂。

四、作業。

1.選詞填空。

陸續繼續連續

(1)我們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

(2)我們學校()三年被評為“文明衞生單位”。

(3)同學們()走進了會場。

2.讀讀下面的詞語,用“逼近、應接不暇”各寫一句話。

不可計數逼近靜寂留戀停泊一株

應接不暇一簇糾正縫隙昨天燦爛

3.課外找一找,讀一讀巴金先生的原文。

備課參考巴金簡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説《家》《春》《秋》、散文集《隨想錄》等。

關於榕樹

常綠喬木,樹幹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鬚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幹。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藥。

關於“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樹齡的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着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着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説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遊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遊艇,可供遊客觀鳥和遊玩。

巴金簡介

巴金,(1904-20xx),原名李堯棠,字芾甘,中國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現代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同時也被譽為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是20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當代文壇的巨匠。代表作有小説《家》《春》《秋》、散文集《隨想錄》等。

關於榕樹

常綠喬木,樹幹分枝多,樹冠大。葉子橢圓形或卵形,花黃色或淡紅色。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多年生的榕樹,樹枝可長出黑色的根鬚直垂地下,當它扎入土中時,又成為樹幹。榕樹的葉、根、樹皮均可入藥。

關於“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約500年樹齡的大榕樹,它位於廣東省新會市南部天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上。榕樹的樹冠大得出奇,濃蔭覆蓋着天馬河河心島上約20多畝土地,獨木成林。乘小艇從近處看,枯藤交錯,猶如原始森林;從遠處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綠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樹上棲息着成千上萬只各種各樣的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鶴和灰麻鶴。白鶴在早晨飛出覓食,至傍晚歸巢;而灰麻鶴正好相反,是晚上飛出覓食,天亮時歸巢休息。它們每天早晚一進一出,盤旋飛舞,交互更替,很有規律,場面頗為壯觀。

1933年,巴金到新會訪友時,路過此處,寫下了膾炙人口的《鳥的天堂》(一説是《小鳥的天堂》),更使鳥的天堂美名傳揚四海。現在大榕樹已成了一處旅遊勝地,它的南面50米處建有觀鳥樓,可以觀賞“鳥的天堂”、熱帶植物、農舍風光等。天馬河中有遊艇,可供遊客觀鳥和遊玩。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認讀“葫、蘆、哇”等生字,並能藉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質疑激趣

大家認識這種物品嗎?是什麼?,板書:葫蘆。葫蘆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做裝飾品、可以做容器,可以做樂器,還可以入菜,真是寶貝呢!你們喜歡它嗎?有一個人也和你們一樣很喜歡葫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板書課題:我要的是葫蘆,齊讀課題。指出“蘆”單獨讀時是第二聲,比如蘆葦的蘆、但和葫交朋友時放在後面,我們就讀輕聲。齊讀詞語:葫蘆。

一、學習生字

課文的生字你學會了嗎?老師要來檢查了。把生字放在詞語中你還認識它們嗎?我們班的小朋友可真厲害!

過渡:那麼這小葫蘆是怎麼長的呢,咱們快快拿起書本翻到64頁,讀一讀吧!

三、學習課文

任務一:5分鐘個體學習:

1、自由朗讀課文,手指字,讀完給課文劃分自然段。

2、這棵葫蘆它長得怎麼樣?請同學們到書中找找課本上是怎樣描寫葫蘆藤、葉子和小花的?用——線畫出來。

學生彙報

出示句子: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指導讀該句。

是啊!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啊!你們喜歡嗎?(喜歡)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讀這段話。學生自讀第一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

師:聽出來了,你有點喜歡小葫蘆。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

生:再讀。

師:好,我們一起把心中的喜愛讀出來。(配樂朗讀)

3、聽出來了,孩子們都很喜歡小葫蘆,是吧!有一個人比我們更喜愛葫蘆呢,他就是種葫蘆的人。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任務二對子學習五分鐘

對子合作讀課文,找找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種葫蘆的人很喜歡葫蘆,用~~~畫下來,讀一讀體會句子。

學生彙報。

孩子們,找到了嗎?(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種葫蘆的人喜愛葫蘆?)

生:那個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越看越喜歡。(一生讀)

師:你從哪些詞體會到他很喜歡小葫蘆?

生:每天幾次

師:“每天”就是“天天”。看一次嗎?強調看幾次。(生再讀)。

師:聽出來了,你有點喜歡小葫蘆。有更喜歡小葫蘆的嗎?(一生再讀)(讀得真不錯!)

師:男孩子喜歡小葫蘆的嗎?(男生齊讀)

師:孩子們,你還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他很喜歡小葫蘆?

生: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説:“小葫蘆,你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一生讀)

師:如果你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你盯着小葫蘆會説什麼?

生:我心想:小葫蘆快長吧,?生:我對小葫蘆説:“我的小葫蘆,你快長啊??”師:你還想怎樣表達你對小葫蘆的喜愛?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蘆。生:我真想為小葫蘆唱歌。?

這個種葫蘆的人是衝着葫蘆大喊嗎?他是怎麼説的?“自言自語”是什麼意思?自己跟自己説話。師引説:當我寫作業時遇到難題時,我會自言自語地説(“怎麼這麼難啊?”……)當我一不小心踩進了水坑,濺得滿身是泥時,我會(自言自語地説:“真倒黴。”……)當我看見外面下起了傾盆大雨時……(我會自言自語地説:“媽媽忘帶雨傘這該怎麼辦啊”……)引導學生説。

師:孩子們,你們也來當一當那個人,對小葫蘆説説話吧!(生接讀: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生:她讀的“快”“賽”字,讀得很好。

師:是啊!在那個人期盼的眼神中,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他多麼希望小葫蘆越長越快,

越長越胖;他多麼希望他的葫蘆長得賽過大南瓜;他多麼希望在秋天能有好收成呀!可是,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孩子們,請看看吧!(課件:小葫蘆變黃,落了)

生:以前嫩綠的葉子變黃了。生:小葫蘆都落了。

師:望着一個個落下的葫蘆,那個人的心裏怎樣?生:好可惜呀!

生:我想,他一定很傷心。

生:我心裏很難受。

來,把我們心中的惋惜、難過讀出來。

(生自讀):“不久,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是呀,那個人辛辛苦苦種的葫蘆一天天變黃,落掉,我們怎能不難過呢?大家一起來讀讀這句話——不久,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師:聽着你們的朗讀,我彷彿聽見那個人在不停地説,這是為什麼,這是為什麼呀?我

的小葫蘆怎麼就這樣落了呢?孩子們,幫他找找原因吧!請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生自讀)

師:找到了嗎?小葫蘆為什麼落了呢?

生:你別光盯着葫蘆,快治治葉子上的蚜蟲吧!

師:這是鄰居勸他的話。怎麼勸的?(生讀:“你別光盯着葫蘆了,快治治葉子上的蚜蟲吧!”)

師:前幾天,葫蘆的葉子上只有一、兩隻蚜蟲,而今天卻有好幾只蚜蟲,葉子都被吃了

好幾張了,鄰居的心裏着急呀!又來勸他了:“你別光盯着葫蘆了,快治治葉子上的蚜蟲吧!”(生齊讀)

師:那個人還是不聽,又過了幾天,葉子上的蚜蟲越來越多,再不治就來不及了,鄰居

真着急呀!再一次真誠地勸勸他:“你別光盯着葫蘆了,快治治葉子上的蚜蟲吧!”(生齊讀)

師:這一次那個人不但不聽,還覺得鄰居很(奇怪)。他怎麼説?生:“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生讀)

師:是呀,老兄,是葉子上長了蟲子,關葫蘆什麼事,你真是太奇怪了——“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是葫蘆。”(生讀)師:同學們,讀懂了嗎?(課件)

“種葫蘆的人”要的是葫蘆,不要(),因為他認為()。“鄰居”認為:要葫蘆,就要(),因為他認為()。

8、孩子們,現在知道為什麼葫蘆會落了嗎?你們知道這兩者的關係了嗎?

任務三小組學習8分鐘

葫蘆和葫蘆葉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請討論後交流。

學生彙報

引導學生交流:

(1)那個人沒有聽鄰居的勸告;種葫蘆的人沒有及時治蚜蟲。

(2)葫蘆藤上先長葉子,再開花,最後結果實。小葫蘆開始長得很好,後來生了蚜蟲,

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蚜蟲越長越多,最後小葫蘆一個個都落了。在學生説的同時,老師一邊補充一邊板書。

師:(課件:葉子與果實的關係)植物通過根吸收水分,葉子吸收太陽光為果實輸

送營養。同樣,葫蘆的葉子上長了(蚜蟲),自然,小葫蘆就得不到(營養),所以,小葫蘆就一個個(落了)。看來,那個人不懂得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不懂得事物之間是有密切的聯繫的道理。

三、教師小結

教師小結: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不能孤立地看問題,有錯就改,不要等到問題嚴重了再後悔。

四、課後作業:編故事

1、種葫蘆的人聽了同學們的勸告,已經不糊塗了。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

想想,他會怎麼做呢?以這句話開頭,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一個小故事,講給在座的老師、同學聽。

國小=年級語文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理解課文,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教育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教學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中父親説的話的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導 學 過 程

二 次 備 課

預習提綱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弄清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指讀課題,正音“吵”是翹舌音,“爭”翹舌音、後鼻音。

2、質疑。

(誰和誰爭吵,為什麼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麼。)

3、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讀書,討論解決)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不要丟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藉機巡視輔導。

三、指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請八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

2、糾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翹舌音,“竟”是後鼻音。

四、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誰和誰爭吵”(“我”和克萊諦)板書:“我”、克萊諦

2、“為什麼爭吵”。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萊諦把我本子弄髒,我報復他,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板書:弄髒本子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書,自己學習了生字、弄清楚了“誰和誰爭吵”和“為什麼爭吵”兩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解決上節課我們提出的問題。

2、出示問題:“怎樣爭吵”。

3、學生自讀1—4自然段。

4、指導朗讀描寫怎樣爭吵的句子。

①討論,當克萊諦弄髒我本子後,我為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心裏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詞。

③指導朗讀描寫克萊諦生氣的句子。

5、解決“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的句子。

①學生自讀5—8自然段。

②討論爭吵後我的表現。

a.“我覺得……多好!”

b.練讀(讀出後悔的語氣)

c.指讀

③“我記起……怎麼也説不出來”。練讀、指讀(讀出矛盾的心裏)

④克萊諦有怎樣的表現?(克萊諦……悲哀)

⑤從這段話中,你覺得克萊諦會想些什麼?

⑥指尋朗讀第7自然段兩人的對話。

⑦這時“我”卻在想些什麼?(只是想到防禦)

6、解決“爭吵的結果”。

①自讀9—13自然段

②請提問的同學回答(重歸於好)板書:重歸於好

③指讀9—13自然段

④理解“舉起尺子”含義

⑤分角色朗讀

7、解決“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麼?”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討論: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

8、請學生把懂得的道理對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説一説。

三、説讀後感受:

讀了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是什麼?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就是課文中的“我”)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後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以上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四、佈置作業: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讚許()爭辯()聚精會神()

2、選擇適當的關聯詞語填空。

⑴西沙羣島()風景秀麗,()物產豐富。

⑵()他們笨,()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⑶()在校內或校外,我們()應講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五、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