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每個人在寫心得體會的時候一定要遵循自己身心發展的規律,心得就是大家在生活中受到啟發後而需要書寫的一種文體,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7篇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篇1

因為我覺得大部分關於教學的書籍,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理論性極強而可操作性並不大的空洞語言,因此帶着無所謂的態度,我閲讀了《有效教學難點突破與教學對策》。讀完這本書後才發現,在自己身上存在着太多不足。

在我的觀念裏,有效教學就是高效的教學,高效體現在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穫、提高和進步。而且從內心深處感覺,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能變被動為主動,但是究竟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高效教學呢?

讀完這本書,我將作者的編寫順序調整了一下,編者説:動人心者,莫先乎情。認為教學激情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但是我認為,情,不僅僅要體現在課堂上,更要體現在課前,為上課準備的備課階段。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要帶着對學生的愛惜之情,充分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學情,有效的研讀教材,並開發新的課程資源,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備好一堂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如果老師連課前沒有備課的過程,直接走上講台後,只是利用自己的經驗日復一日的重複那些知識點,師生雙方都會感覺,上課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我自己,恰恰在這一點上正在缺失。備課,也只是把知識點完整的寫在教案上,而缺乏對學生的思考。

備好課後,如何去實現高效教學?我們面對的學生,是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有的學生即使基礎較好,但思想觀念有待轉變,認為讀書是為老師,為家長所讀的,因此從心裏反感學習,而在課堂上,就絕不會融入到你的教學。因此,如何讓學生融入我的課堂,是實現有效教學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書中説,我們要先感動自己,再感動學生,要讓我們的教學富有激情,這一點是非常正確的。幽默風趣的語言,能令學生保持輕鬆活潑的心情,一直以來,我所提倡的就是給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在課堂上分學習小組,讓他們自主學習,但是有時候卻發現,一旦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也就是説,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關於有效指導,在看這部分內容前,想當然認為這絕非難事,應該容易做到,每天晚自習,基本上我都會讓學生就白天的知識進行復習,對下一節課的內容進行預習,或者將做過的練習逐個詳細講解。晚自習的時間,我是比較辛苦的,但是收效甚微。因為我從沒有做到書中所説的相信學生、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雖然我力爭做到讓學生在課堂上聽懂我講的問題,但正如書中所言,聽懂不代表學會,真正的學會,需要學生在課後的時候,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思考問題,讓知識點形成體系。這一點,是我在平時的教學中所欠缺的。今後,我力爭放權,將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

最後一點是有效練習。現階段很多人説要給學生減負,不提倡題海戰術,但是,練習的重要性是任何其他環節不能替代的。所有理論性的東西,都要靠練習才能檢測出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但是我們目前的練習雜亂無章,要麼是作業的分層設計不夠好,導致很多學生有挫敗感,要麼就是乾脆只説不練,個把月才會做一次練習。要想真正體現練習的有效性,作為教師來講,必須要設計有意義的,高效的練習形式。

學無止境,對於一個老師而言,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真的還很多。但是無論怎樣,在教學中,適當的鼓勵學生,慷慨地激勵學生,使學生有自信,產生學習、生活動力,勇於克服困難,是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基礎。在教師的讚賞聲中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這種氛圍中的教與學,自然是有效的。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有努力探索閲讀指導的有效途徑,有意識地把閲讀指導和學習品質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進行,才能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本領,才能逐步達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篇2

國中物理自從教材用蘇教版新課程以來,本人在教學中收穫和感受很多,蘇教版國中物理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學習理念。科學探究過程貫穿着國中物理課程的始終,物理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一段步驟,發現並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和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通過觀察、實驗等途徑來收集證據,評價證據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設,得出結論或提出的問題,交流與合作。這些步驟對於我們學習物理、學好物理是必需的。下面淺談一下本人在實際物理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新課程改革要重視控制變量法,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運用和理解。

所謂控制變量法,就是指研究一個物理與國一個物理量之間的關係時,要保持影響這個物理量的其它物理量不變,從而研究變化的這個物理量與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係,這種研究方法稱為控制變量法。我們在需要用控制變量法解題時,要注重理解控制什麼?改變什麼,如何控制?如何改變?這是研究問題的關鍵。下面我舉兩例進行剖析。例如:在研究影響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如果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關係,那麼就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改變,而要改變壓力大小,觀察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係。那麼,如何控制不變呢?方法就是始終保持木塊的底面與木板接觸。那麼,如何改變壓力大小呢?方法就是在木塊上添加砝碼改變壓力(當然此實驗過程中要注意測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用彈簧測力計拉着木塊在水平上木板上作勻速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為摩擦的大小。再例如:在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實驗中,如果探究導體的電流與電壓的關係,那麼就要控制保持電阻不變,而要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觀察電流隨電壓的變化關係。在該實驗中,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呢?方法就是:調節滑動變阻器,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如果探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阻的關係,那麼就是控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而要換用不同大小的電阻(即改變電阻),觀察電流隨電阻的變化關係。在該實驗中,如何保持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呢?方法就是:調節滑動變阻器,使導體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

總之,控制變量法在國中物理科學探究的實驗過程中經常用到,除了上面舉的二例之外,還有許多。例如,研究液體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壓力作用的效果(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研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研究電功、焦耳定律、電磁鐵磁性強變等等的影響因素都用這種方法。

二、新課程改革要重視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

所謂物理類比法是指:在物理研究中,將將研究的物理對象與熟悉的物理對象相比較,找出它們的某些共同點、相似點或有聯繫的特徵,從而據此推測出待研究的對象還可能具有熟知對象的另一些特徵。這一邏輯推理方法就叫做物理類比法,它實際上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或從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國中學生運用類比法可以把陌生的對象和熟知的對象進行對比,把未知的東西與已知的東西對比,能以舊帶新,啟發思路,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上升到抽象思維,幫助我們有效地把握物理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物理新課程的學習效率。類比法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很多的,例如:在電壓一節的教學時,把電路模型類比水路模型從而引入電壓的概念。 在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課本中提供的水路模型和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然後將兩幅圖進行類比分析,找出一一對應關係,比如閥門對開關、水輪對燈泡、水泵對電源、水路對電路、水流對電流等等,進而理解水流的形成是因為有水壓,那麼電流的形成是因為有電壓。所以學生很容易通過類比法的學習,理解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而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再例如:國中物理新課程學習中,我們可以把聲波跟水波類比,把學習電磁感應中作切割磁感線的運動和農民用鐮刀垂直地去割水稻這樣一個動作相類比……。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篇3

由於個人業務成長的需要,我利用課餘時間閲讀了教育類的書《有效教學方法》。仔細閲讀後,深深地體會到作為老師若想把教育理論應用於教學實踐,將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要具備相當的素質。

閲讀至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之後,我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1、清晰授課:突出教學重點時,教學語言要易於理解;概念教學時要清晰、規範;規律教學時要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實驗教學和習題教學要讓學生明晰步驟與方法。

2、多樣化教學:本人依據理解提出以下三種方法

第一,教師提問。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精細設計提問的環節、調控課堂的氣氛等。

第二,學生回答。可以是口頭的表達,也可以是書面上的,對於觀點或解題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辯論、討論,讓學生在碰撞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認識清楚。此外,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將學生回答問題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學生有積極參與的意識,又讓學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組合作。合作為個人成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小組成員內的合作將學生的行為集中在完成教學中的既定任務。而小組與小組之間,通過相互競爭、相互較勁,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3、任務導向:教師提出待定課題,佈置給全體同學或分解成多個不同的單元,以任務的形式,因任務而導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這一關鍵行為,致力於增加學生學習學術性科目的時間。它與教師的任務導向和內容覆蓋面相關。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

如何辦呢?教學刺激之後立即誘發理想行為;在一種非評價性的氣氛中提供反饋機會;必要時使用個人活動和小組活動;使用有意義的口頭表揚;監督課堂作業,在獨立完成練習期間頻繁地檢查進展情況。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教師要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在每組教學刺激後,要安排練習或問題討論,使大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才能得到發展。學習的本質屬性是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教師的職責。有效學習必然是自主學習,有效教學策略也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教學策略。

不可否認,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並不是在空談什麼素質教育,而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真正能發揮自身價值的教師。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篇4

20xx年6月8日,我聽了李偉老師的《有效教學實踐與反思》講座,對於我有了好大的幫助並指明瞭我們以後工作的方向,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吃透教材,精心設計預案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現行教材採用的是模塊教學法,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知識涵蓋廣,外延大,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並創造性地使用,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入手進行預設,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儘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預設到,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調控,適當刪減或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課堂

大家知道,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等。

三、課後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智慧

由於課堂教學的許多臨時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同實施之間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課後要及時反思,及時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不足,思考創意閃光點,不僅要善待生成的問題,還要會鼓勵、期待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不要害怕自己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只要培養自己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能將這些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難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總之,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篇5

這段時間我通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着網絡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説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

這段時間我通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導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裏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着網絡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説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着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説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説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篇6

一、吃透教材,精心設計預案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師要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課堂教學,教科書不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老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教與學中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補充、延伸、拓寬、重組,或添或刪,靈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開放性。現行教材採用的是模塊教學法,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知識涵蓋廣,外延大,需要教師去挖掘、去領悟、並創造性地使用,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入手進行預設,有備而來,有備無患,儘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預設到,以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及時調控,適當刪減或調整,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二、促成生成,精彩新課堂

大家知道,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等。

三、課後教學反思 ,提升教學智慧

由於課堂教學的許多臨時生成性因素,致使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同實施之間有一定的落差,所以每一堂課後要及時反思,及時寫下心得體會,總結成功亮點,考慮失誤不足,思考創意閃光點,不僅要善待生成的問題,還要會鼓勵、期待甚至幫助學生去生成問題,不要害怕自己解決不好這些問題,只要培養自己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就可能將這些問題變成新的教學資源,把原先可能成為難點的問題轉化成教學的亮點。

總之,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理念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和學習心得篇7

新課改已經進入全面的實驗階段,通過一階段的教學我感覺到,新的理念、新的標準、新的教材,帶來了面貌一新的課堂教學。新的教材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人教版教材的編寫無論是從內容的呈現方式,還是頁面的設置上都重視兒童已有的經驗和興趣特點,提供豐富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這些正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基礎。下面談一談近兩年來我在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和教學反思。

一、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並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0的認識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我先在黑板上貼了一隻可愛的小猴子,並對學生説:猴子媽媽因為小猴子愛學習,所以獎勵給它兩個桃子。説的同時,在小猴子面前貼上一個大盤子和兩個新鮮的大桃子。小朋友你們看,小猴子是不是很開心呀?接着小猴子就開始吃桃子了。我先從盤子裏取下一個桃子,這時讓學生觀察:發現了什麼?(發現盤子裏只剩下一個桃子了。)我接着問: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學生答:可以用1來表示。然後我又取下一個桃子,並説:小猴子又吃了一個桃子,這回該用數字幾來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們讓我們來幫助小猴子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很自然的讓小朋友説出了0。這樣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體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以新的理念為指導,自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體會編者的意圖。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創造地運用教材資源,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數學第29頁上0的認識時,我充分挖掘教材,當小朋友認識了0後,我提問: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0?小朋友説得熱火朝天,有的説:我家電話機上、手機上有0;有的説:足球比賽的比分是0:0;温度計上有0;尺子上有0;門牌號碼有0;還有的學生説今年是2005年,裏面也有兩個0……最後,我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學生表情興奮,紛紛動腦、動手操作起來,有的把文具盒裏的東西全倒出來,説裏面有0枝筆;有的學生説:我們上體育課時,教室裏的人數是0……讓學生想辦法表示0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動機會和想象空間,培養的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通過表演,自己去發現、研究,揭示了學生對0的含義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

三、以新的理念為指導,組織有效的合作學習。

在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多數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我們應該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前要考慮各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討論交流,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合作的效果,討論的情況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下一個教學環節。

例如,在教學國小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時,我大膽地把教材中的兩個例題作了變動,把它們設計成學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學例題後,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全班學生分四大組討論,每組創設一個情境,再讓學生根據內容列出連加(或連減)。

表演形式:一人敍述,幾人表演。

第一組:有10只小鳥,先飛走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幾隻?

第二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來了1只,有跑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隻?

第三組:河邊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還有幾隻?

第四組:草地上有7只小雞,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還有多少隻?

小朋友們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學得非常有勁。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鞏固了知識,又嚐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以新的理念為指導,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進行教學。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最喜歡遊戲活動了,讓學生在有趣的遊戲活動中產生例題進行學習,學生會感到輕鬆愉快,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加、減混合時,我把書上的例題改成了遊戲形式,我先對學生説:小朋友你們喜歡做遊戲嗎?接着,講遊戲的規則(先有7人在車上,接着下車2人,再上車3人)。然後,邊放音樂邊講述:汽車從德政園站開車了,(學生做動作、嘴裏發開車的聲音)家潤多站到了,停車(下車2人,又上車3人),汽車又開了。遊戲結束後,讓學生討論後説説,現在車上有幾人?有的學生説,現在車上有8人;有的學生説,原來德政園站車上有7人,到了家潤多站下車2人,又上車3人,現在車上有8人……學生在遊戲活動中知道:從7人裏面去掉2人(要用減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這樣學習加、減混合的例題,學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對數學的親切感、興趣感也自然產生了。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我認為,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絕不暗示,讓學生從生活、活動、思索、合作交流中學習,儘可能多給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