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兩到三教案模板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21W

教案是老師為了掌握課堂節奏提前完成的教學文書,提前制定教案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開展自己的教學工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兩到三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參考。

兩到三教案模板5篇

兩到三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我國傳統的冬至節,知道冬至的由來,初步瞭解冬至節的習俗。

2、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

3、深刻對祖國的認識,知道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

活動內容

語言:冬至我知道

師:小朋友們,馬上就要到冬至啦,你們知道這是什麼節日嗎?

冬至,是中國古代24節氣之一,此時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間最長,是冬去春來轉換的標誌。相傳,周太王后裔泰伯、仲雍奔吳建立吳國後,也承繼了周代曆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首,也就是今人俗稱的“過年”,後雖改夏曆,但冬至“過年”的舊俗一直流傳至今。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二十四節氣歌》嗎?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琅琅上口的節氣歌不僅韻律優美,而且包含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冬至這天,我們有什麼習俗呢?(出示相關圖片)

兒歌《冬至到》

冬至到,冬至到;

南餛飩,北方餃;

曖曖和和吃一碗,保你耳朵凍不掉。

冬至到,冬至到,

敬祖宗,把墓掃;

會親訪友拜老師;平安幸福樂陶陶。

冬至到,冬至到,

這一夜,最長了;

甜甜蜜蜜睡一覺;明天太陽會更好。

科學:白天短、黑夜長

師:冬至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間最長的一天。由此,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夜間開始一天天變短,這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

社會:區角遊戲、製作美食

讓孩子知道冬至是冬天真正來臨的日子,並瞭解一些冬至要吃的食物有哪些?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説),包餃子、喝冬釀酒、吃餛飩憶西施等,讓孩子感受到冬至的節氣。

冬至相關知識

小故事

冬至節,在蘇州有吃酒釀酒的習慣,一年只釀造一次的酒釀酒,桂花香郁、甘甜爽口。自古就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到晚上蘇州人都要用糯米粉製成各種糕團做為祭拜祖宗,糕團更是當地頗具特色和最常見的點心。

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據説是為了紀念美女西施。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蘇州人便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此外,冬令進補又是蘇州人廣為流傳的俗語,一般蘇州人從冬至這天起也開始啟動大進補,也形成了各種補品的最高峯。

冬至相關習俗傳説:

冬至餛飩夏至面。

冬至吃狗肉。

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

冬至吃餃子

祭天迎日、緬懷祖德——冬至之祭

新裝雍容、衣飾應景——冬至之農

葭灰土炭、圖歌消寒——冬至之娛

盛情敬師、贈襪履長——冬至之禮

精心寧神、食療養生——冬至之養

兩到三教案篇2

一、活動目標

1、在繪畫活動中,充分感受線條的柔美。

2、嘗試畫出長線條。

3、遷移生活中對柳樹的觀察經驗,嘗試用彎彎的線條表現柳枝的柔軟感。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初步嘗試用深淺不同的綠色裝飾春天的樹。

難點:感受同種色的不同色調。

三、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觀察過春天的樹

物質準備:油畫棒深綠淺綠,畫有樹枝的白紙、深綠淺綠兩片樹葉(課前自行準備)

四、活動過程

(一)ppt觀察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春天來了,我們來看看幼兒園裏的樹有什麼變化?

2、幼兒邊觀察邊回答。

(二)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樹葉,感知樹葉顏色的深淺不同。

1、教師:看一看,比一比,這些樹葉的顏色一樣嗎?

提示要點:教師在課前在幼兒園採兩片深綠淺綠的樹葉,葉片稍微大一些便於幼兒觀察。

2、幼兒回答後教師提問:剛長出來的葉子是什麼顏色?變老後的葉子是什麼顏色呢?

3、引導幼兒説出嫩綠色和深綠色。

教師:這兩種顏色在一起給你什麼感覺?好看嗎?

4、引導幼兒説出樹葉的形狀。

教師:樹葉是什麼形狀?我們來畫一畫,幼兒徒手練習。

(三)教師指導幼兒繪畫。

1、幼兒繪畫,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創作並嘗試畫出深淺不同的樹葉。

提示要點: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嘗試讓幼兒自己畫樹葉並塗出深淺不一的綠色。

五、活動建議:

1、活動延伸:可以讓幼兒繼續進行玩色遊戲,運用同色系的顏料、蠟筆大規模的塗色,感受同色系的深淺色調變化之美。

2、區角活動:在美工區提供各種姿態的樹幹,皺紋紙、綠色彩條、漿糊等材料,手工製作柳條,滿足幼兒操作的願望。

3、關注學習品質: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通過塗色感受春天的氣息,體驗繪畫的成就感,從而保持對繪畫活動的興趣,並能堅持把顏色塗完。

兩到三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一、通過演唱這首歌曲,讓學生感受弱起節奏的特點,提醒學生注意前奏與演唱時的第一句一定要銜接的準確。

二、通過表演,感受歌曲的舞蹈性,並能夠用編創適當的動作配合節拍表演。培養動作的協調性。鼓勵合作表演。

三、通過跟唱、模仿歌曲,順帶學習附點音符。(能正確演唱或演奏即可)

教學重難點

學習歌曲

弱起節奏附點音符

教具準備

電腦光盤 電子琴 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一、隨音樂律動

二、師生問好

學習新課

1、教師演奏歌曲旋律,學生隨音樂自由創編動作。

2、教師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樂器音色來演奏這首樂曲。要求學生用不同的動作表現出每一遍之間不同的情緒。(表演後提問、並請學生回答)

1、教師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請學生模仿(注意與前奏的銜接)

2、請學生用不同於教師的身體部位來演奏這段節奏。

3、欣賞歌曲。要求學生記住歌曲的名字。 學生在隨音樂律動的過程中可以放鬆自己,將自己完全的融入到音樂當中來。

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面將要進行的歌曲教學做鋪墊。

通過模仿,提高學生對節奏的記憶能力

提高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

對每一次聆聽都應該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

集體舞表演

3、教師板書課題,並且介紹歌曲風格(生動有趣,遊戲性強)以及歌曲名稱的含義。

4、再次聆聽歌曲。記住前四小節説的歌詞是什麼。欣賞後,教師要提問。並且會要求學生反覆的配合肢體語言説出這些歌詞。

5、 請學生隨範唱輕聲學唱歌曲(教師注意學生在演唱時出現的問題,採用靈活的方法加以糾正)

難點:弱起節奏

附點音符

a) 教師為學生示範基本動作

b) 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

c)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

d)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總結本課內容,提出希望

經過幾次聆聽之後,學生對於歌曲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這就使得接下來的演唱對於學生來講變的比較容易。

學生在學習了教師的動作的基礎上,加上自己的部分動作,就可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舞蹈了。之後再把小組內其他的同學的動作都組織起來,一個小型的集體舞就形成了。

板書設計 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吧

附點節奏 歌曲曲譜及歌詞

兩到三教案篇4

[複習目標]

1、正確認識原始社會的歷史特徵,從社會組織、生產力狀況、經濟活動等方面掌握原始社會各發展階段的狀況。用生產力的觀點分析原始社會瓦解的原因。

2、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的進步性,掌握中國奴隸社會的階級關係和主要矛盾,階段特徵和主要線索。

3、根據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正確分析西周井田制、分封制、等級制等制度的特點、作用。

4、瞭解春秋、戰國時期的階段特徵和線索,確評價春秋戰國時一系列戰爭的性質、特點、作用;全面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的表現、作用、影響。

5、掌握自原始社會末期以來,華夏族及各部族的狀況,瞭解春秋戰國時期民族融合的發展,正確評價民族融合的作用。

6、從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技術的提高、社會生活的進步、生產關係方面的變化等方面,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

7、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科技文化繁榮局面出現的原因、表現;把握諸子百家的基本主張和觀點,正確評價其歷史地位和影響。

[要點梳理]

本單元的斷限從距今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前,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及封建社會初步形成三個歷史時期,涉及原始人、氏族公社、夏商西周、春秋、戰國幾個歷史階段。

1、主要線索和階段特徵

(1)原始社會從170萬年前至公元前21世紀為止,歷經原始人羣、氏族公社(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時期。元謀人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原始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類的典型代表。從山頂洞人開始進入氏族公社,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母系氏族繁榮階段的代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和良渚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此時期,貧富分化,原始社會解體。堯、舜、禹的傳説,反映了原始社會末期的情況。

遍佈全國各地的原始文化表明,中國是人類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國先民的多項發明,説明中國對世界文明具有突出貢獻。

(2)奴隸社會從公元前21世紀夏朝建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結束。

①夏自公元前21世紀至約公元前16世紀,由啟建立,最後國王是桀。統治中心地區,西起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東至今河南、河北、山東交界處。夏朝是中國曆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奴隸制開始階段。

②商自公元前16世紀至約公元前11世紀,由湯建立,最後國王是紂。初都城是亳,前期屢屢遷都,最後定都殷。其疆域,東到大海,西達陝西西部,東北到遼寧,南至長江流域,還有眾多屬國。商有高度的奴隸制文明,是奴隸社會發展階段。

③西周自公元前11世紀中葉至前771年。由周武王建立,最後國王是周幽王。都城是鎬京。西周建立了完備的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是疆域空前的奴隸制國家,是奴隸社會鼎盛時期。

④春秋自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這一時期,生產力發展,周王室衰微,周王成為諸侯的傀儡,戰爭頻繁,諸侯爭霸,民族融合加強。春秋是奴隸社會瓦解,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

(3)封建社會的初步形成自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這一時期,兼併戰爭激烈。民族融合加強,出現了統一趨勢,生產力大大提高,通過一系列變法運動,新興地主階級逐步取代奴隸主貴族掌握了政權,封建制度最終確立。

2、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更替

(1)原始社會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分為原始人羣、氏族公社、部落聯盟等幾種形式,這些社會組織與原始社會的各個階段相對應。部落聯盟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是由兩個以上部落為了共同利益而結成的聯合組織。炎帝、黃帝、蚩尤和堯、舜、禹都是代表性的部落聯盟的首領。部落聯盟的選舉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實行禪讓制。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發生變化,人們平等的關係被打破,出現了私有財產和氏族貴族,並逐漸形成奴隸主和奴隸兩大對立階級,部落聯盟逐漸被國家取代,原始社會瓦解。

(2)奴隸社會整個夏、商、西周和春秋時期,實行的都是君主為核心的王權專制和分封貴族為主的政體。

①夏啟以王位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夏王朝建立了武裝、設置了官職、監獄,制定了刑法,國家機構完備,奴隸制國家完全形成。

②商商代奴隸制國家機器及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備。炮烙之刑、人祭、人殉,表明了奴隸制度的殘酷性。

③西周西周是奴隸制制度完備時期,通過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及等級制度,從王國到諸侯國,按地區建立起層層政權機構,形成明確的等級,由各級奴隸主貴族世襲地把持着各級政權,維護着中央對地方,統治階級內部的關係和秩序。分封制、等級制、宗法制及特權制度,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④春秋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和等級制受到嚴重破壞,政自天子出變為政自諸侯出,周王成為大國的附庸,出現了七國爭霸的局面。

⑤戰國戰國時期,周王室和諸侯的進一步敗落,通過一系列變法,分封制被郡縣制所取代,世卿世祿制被軍功爵制等所取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開始形成,封建官僚制度開始建立,封建制度終於在各諸侯國建立起來了。

3、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

(1)原始社會經濟

①原始社會時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被迫過羣居生活,原始人羣時屬舊石器時代,會製造石器和使用火。山頂洞人能人工取火。

②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會建造房屋,原始農業、原始畜牧業和原始手工業出現,弓箭、製陶、麻紡織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成果。粟和水稻開始種植。

③父系氏族公社時期,生產工具更加進步,出現小型銅器,有了養蠶繅絲業。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有了發展,產品有了剩餘,出現私有制和貧富分化。

(2)奴隸社會經濟

①生產力的變化夏商西周的生產力有了進步,處於金石並用時代,除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青銅工具,西周晚期出現鐵器。春秋時,社會生產力顯著提高,出現鐵器和牛耕,以奴隸集體勞動為主。

②經濟活動狀況夏商西周的農作物品種、耕作技術和農田水利都有了較大發展。青銅鑄造是主要手工業部門,青銅器不再侷限於禮器和武器,開始向生活化、工具化發展。紡織業、玉器加工業、陶瓷業、漆器業有了發展,後期煮鹽業、釀酒業等有了較大發展。與此同時,商業、交通和城市也有了一定發展。

(3)戰國社會經濟戰國封建制的確立,又加速了生產力的提高。新的剝削方式和新的土地所有制和勞動者人身地位的提高,大大促進了生產力水平。鐵器和牛耕的普及,更是大大提高了生產力。農業、手工業都有了發展,出現了一批政治、商業中心,還出現了一批有勢力的大商人。

4、民族融合的加強

先秦時期,是中華民族形成的奠基時期。原始社會後期,通過戰爭、結盟等形式,逐步形成了華夏族。夏商西周都是由華夏族的不同部族建立的,中原華夏族與國內務民族的聯繫和交往加強。春秋戰國時期,中原王朝同周邊地區,各少數民族的關係都有了發展,在頻繁的戰爭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快,經濟文化聯繫加強。這些為後來秦朝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5、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的發展是社會政治經濟的反映。

(1)原始社會時半坡氏族的彩陶和記事符號,説明當時已出現了簡單的文字和藝術形式。

(2)進入奴隸社會後,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促進了文化的進步:夏朝有了曆法,商代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記錄,商周的青銅藝術、雕塑和甲骨文、金文達到很高水平。

(3)伴隨着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劇變和經濟大發展,思想和科技更是出現了繁榮局面。思想方面,名家輩出,從各自的立場出發闡述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和思想解放的局面。突出反映了這一時代文化的繁盛。孔子和儒家思想及諸于思想,對中國和東方文化有着重要影響。教育方面,官府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學形成。適應征戰的需要,出現了一系列軍事著作。天文、曆法、醫學和建築等科學技術有了進步。文學藝術也有了發展。出現了標誌我國文學光輝起點的《詩經》,體現“百家爭鳴”的諸子散文,影響深遠的浪漫主義文學傑作《離騷》等。

[題例剖析]

[例1]促使原始人定居的主要因素是

a、原始農業的發展

b、掌握建造房屋與製陶的技術

c、飼養家畜家禽

d、營造公共墓地。

(20xx年北京、安徽春季大學聯考)

剖析:解答本題,最關鍵的是要準確再認原始人生產生活變化的歷史階段特徵。從採集、漁獵到原始農業的出現;從逐水草遷徙到定居。從題目所給的四個選項來分析,c、d兩項極容易排除,迷惑性較強的是b項。但只要弄清楚是定居的需要而迫切要求掌握建造房屋的技術,而不是掌握了建造房屋的技術才定居的。這樣就可以排除b項。解本題從正面認定a項是正確選項也可以。如可以這樣想,採集、漁獵的場所不可能固定,而遠古居民居住的場所也就不可能固定,尤其是在原始社會那樣的環境條件下。而隨着原始農業的出現和發展,居住的場所就可以固定在耕種區域的附近了。通過對題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題避免了學生的死記硬背,更多地考查了學生的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本題代表着大學聯考命題的改革方向,這類題目在高考試題中的比例越來越大,在練習中應予以重視。

答案:a

[例2]問答題

墨子説:“欲天下之富而惡其貧,欲天下之治而惡其亂,當兼相愛,交相利。”又説:“(戰爭)春則廢民耕稼樹藝,秋則廢民獲斂,……百姓飢寒凍餒而死者,不可勝數。”就上引言論,指出其思想核心,説明其社會根源,並分析其積極意義。(1994年全國)

剖析:本題是一道材料論述題,試題引用墨子的兩段言論來創置新情景,並以墨子的基本思想“兼愛”、“非攻”作為切入口,由淺入深的設置了三個問題,屬“小切口、深分析”題型,旨在考查學生閲讀、理解、概括、分析和評價能力。試題還滲透了歷史唯物主義和祖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因素。題目的第一問,考查了學生從歷史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第二問較難,要求考生在課本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根據要求重新進行加工和整理,對考生的理論素質和思維品質要求較高。教材並沒有直接講述戰國時期墨于思想產生的根源。只能根據教材涉及到的戰國初期思想家、代表的利益,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經濟發展和戰亂等方面的情況進行思維加工和理論思考,結合提問,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第三問,要求考生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從當時墨子思想的地位、影響及祖國優秀傳統文化角度作出歷史、全面的評價,肯定其積極意義。

參考答案:

這些言論的思想核心是“兼愛”、“非攻”。

墨子生活在戰國初期,當時社會經歷着劃時代的變革,封建經濟初步形成,隨着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小生產者的隊伍不斷擴大。他們深受剝削和壓迫,要求擺脱貧困,渴望温飽富裕。同時,各諸侯國為掠奪土地和人口混戰不已,生產破壞、生靈塗炭。廣大小生產者厭惡戰亂,渴望安定。

墨子要求人們相親相愛,互助互利,和睦安定,共同富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反對掠奪戰爭,譴責戰爭對生產的破壞。這也符合人民的利益。墨子提出:“兼愛”、“非攻”,企求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發展生產,有利於社會進步,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墨子的這些言論,是祖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值得弘揚的。

兩到三教案篇5

九月份:

目 標:吸引幼兒興趣,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內 容:

a. 律動練習、走步練習。

根據走步的方法和節奏、速度、力度來表現不同的人物及情緒,不同形象的走,可以慢慢的走,雄壯的走,歡快的走。

b. 碎步練習、蹦跳步練習。

根據幼兒步伐來選擇相應的歌曲來表達遊戲或律動,來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十月份:

內 容:小跑步、後踢步、點步

目 標:根據舞蹈和幼兒發展水平的變化,讓幼兒能夠在歌表演以及遊戲中進一步體會各種舞蹈步伐的特點。

十一月份:

踮步、踏點步、小跑步

目 標:通過幼兒在對這三種步伐的學習,培養幼兒的形體,增強幼兒足尖、足踝的力度及準備部位的協調性。

九月份:

內 容:模仿動作:打鼓,吹喇叭、小鳥飛、小兔跳、開火車、 摘果子

目 標:初步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表現能力,陶冶幼兒的興趣和品格。

一月份:

基本功練習-勾繃腳、地面壓腿、一位練習、一位。

手位練習:蘭花指、提碗、壓碗、雙晃手、單晃手、虎口掌、芭葉掌。

目 標:

1、 訓練幼兒手位的同時,鍛鍊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及動作韻味

的培養。

2、 加強幼兒地面形態動作的練習,要求幼兒學習正確的吸氣、呼氣。

Tags: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