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三年級教案模板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16K

為了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教案的制定是很關鍵的,教案在制定的過程中,要學會結合好同學們的實際學習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三年級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教案模板7篇

三年級教案模板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係。

[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讓學生觀察表格、圖像、關係式,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變化,為後面學習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礎,同時體會函數思想。

教材呈現了三個具體情境,鼓勵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和交流中,體會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賴的變量:一個量變化,另一個量也會隨着發生變化,兩個變量之間存在着關係。這三個情境分別用表格、圖像和關係式呈現變量之間的關係,以使學生體會表示變量之間關係的多種形式。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民辦實驗國小,學校的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突顯人文性,這樣學生喜愛學習數學,敢於在課堂上表現自我,學生有較好的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高的變化。

2、用手勢表示出自己從出生到現在體重的變化。

3、師:身高、體重都會變化,這些都是變化的量。(板書課題)

二、觀察表格,感知變量。

1、出示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師:這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表。

(1)從表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生變化?

(3)師生共同畫一畫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折線統計圖。

(4)説一説小明10週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2、説一説。

(1)我發現( )隨( )的增加而增加。

(2)我發現( )隨( )的減少而減少。

3、師:通過你們舉的例子,可以發現什麼?

三、通過讀圖,感受變量。

1、師: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温隨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較大的變化。

2、出示駱駝體温隨時間的變化統計圖。

3、讀懂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一天中,駱駝體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感受量的週期變化。

(1)一天中,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温在上升?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温在下降?

(2)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温與前一天8時的體温有什麼關係?

(3)第二天,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温在上升?在什麼時間範圍內駱駝的體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

(4)師:每天駱駝的體温總是怎樣變化的?

四、建立模型,感悟變量。

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温之間關係的情境。

2、你能用式子表示這個近似關係嗎?

即氣温h=t÷7+3。

3、理解式子中量的變化。

師:如果蟋蟀叫了7次,這時的氣温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14次,這時的氣温大約是多少?

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

你能發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温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4、舉出而變化的例子。

5、通過舉例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這些量就是變化的量。

五、課堂鞏固,加深理解。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説一説,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釐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六、全課小結,談談收穫。

三年級教案模板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與比較,能夠概括出“同樣大小的物體會顯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一規律。

2、能夠運用“近大遠小”的規律,繪畫或拼貼一幅表現物體的前後關係的作品。

教學重、難點:

1、能否用“近大遠小”這一規律來表現前後關係。

2、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教學準備:

教師:一些有明顯透 視效果的圖片、課件。

學生:剪刀、膠水、彩色紙、繪畫工具。

教學活動過程:

活動一:

課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課隊、氣球升空、兵馬俑、林間小路等有明顯透 視效果的圖片、影視資料。有目的的引導學生説一説什麼在前,什麼在後。這些圖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麼共同的規律?(近大遠小)可別小瞧前前後後,其中還有不少的奧祕,來,讓我們一起去發現!

啟發學生回憶自己以前看沒看到過類似的現象,並舉例説明。

教師舉例:

1、同樣是一位學生,我們站在教學樓上看她,在近處看就比較大而清晰,如果她在操場上我們再看她,就小而且模糊不清楚了。

2、把一樣物體放在另一樣物體的後面,就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3、物體通過逐漸縮小尺寸,也會產生前後的感覺。

活動二:

討論:在以往的繪畫中,你是用什麼方法表現前後關係的?

知道了“近大遠小”的規律後説説你準備如何用它來表現景物的前後關係?找一找語文、數學等課本、課外讀物的插圖上是如何表現景物的前後關係的,有哪些畫法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在黑板上畫學生們站隊做操的場面,請兩位同學上來分別同學的隊伍,並請大家討論、分析一下繪畫順序:先畫什麼比較合理?(先畫前面的)

活動三:

小組討論,選定一個主題,以繪畫形式表現“近大遠小”的透 視規律。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評價與總結:畫面是否表現出了物體的前後關係。

佈置下節課帶剪貼工具。

教學反思:

還沒等我把要求講完,就有的同學開始繪畫了,他把前大後小、近大遠小的規律弄混了,畫出了在一個平行線上大小的排列的畫面了,經過我拿其他同學作品的對比,使他明白前後的空間感和左右的排列感是不一樣的,他表示以後一定認真聽完老師的講解後在動手作業。

三年級教案模板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獨立認識本課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的讀音,並積累表示聲音的詞。積累詞語:着涼、孵蛋、暖和、鄰居、傻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愛迪生小時候孵小雞的故事。進一步瞭解表示人物語言的句子中提示語的不同位置。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結構圖的方式理解文章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愛迪生勤于思考、大膽實踐的品質。

教學重點:瞭解愛迪生小時候孵小雞的故事。進一步瞭解表示人物語言的句子中提示語的不同位置。

教學難點:

知道愛迪生從小善於觀察、敢於實踐,後來成了的科學家。學習愛迪生勤于思考、大膽實踐的品質。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啟發質疑,出示課題。

1、師:美國有位發明大王,你們知道是誰?

2、交流(板書:愛迪生)

3、師介紹:愛迪生

(板書:愛迪生孵小雞)

4、教學“孵”(字形指導,瞭解字義)

二、學習生字,細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思考:愛迪生有沒有孵出小雞呢?愛迪生是個怎樣的孩子?

2、生字教學給“噓、篤”正音。“摟”找姐妹字:樓簍

3、交流。(愛動腦筋、愛提問題)

4、齊讀第1節。

過渡:輕聲讀2-12節,思考:愛迪生提出了哪些問題?

5、學生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

6、交流找到的句子。

(1)這是怎麼回事?

聯繫上下文,什麼事讓他感到奇怪?(指名讀第2節)

解決方法:愛迪生把母雞抱起來一看,呦,窩裏有10多個蛋。

(師生接讀第3節1、2句話)

(板書:善於觀察)

(2)奇怪,母雞今天下了那麼多蛋啊?

解決方法:問媽媽。

(同桌分角色讀4-5)

(板書:善於思考)

(3)“蛋也和人一樣,會着涼嗎?

(男女生對讀6-7節)

(4)“我為什麼孵不出來呢?”

思考:他是怎麼孵小雞的?

(指名一人扮演愛迪生,一人讀第8節第4句)

(板書:敢於實踐)

(分角色表演爸爸和愛迪生的對話)

7、完成詞句活動室第二題:説説劃線部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什麼不同。

8、思考:愛迪生為什麼孵不出小雞來?

三、複習鞏固,適度拓展。

1、讀詞語:着涼、孵蛋、暖和、鄰居、傻勁

2、給句子配音(詞句活動室第一題)

3、送你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4、師: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像愛迪生學習,做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敢於實踐的孩子。

四、課外延伸(可以任選一題)

1、查一查:愛迪生小時候的其他故事。

2、寫一寫:描寫人物之間的一次對話,注意句子中提示語的不同位置。

三年級教案模板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練習十六第5~8題。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3×30 40×30 60×700 32×40

80×70 90×42 65×100 700×2

60×72 48×20 37×20 87×30

二、計算

完成教科書第76頁練習十六的第5題。

讓學生用豎式的方法獨立完成,然後教師講評,講講時要提醒學生哪一位上滿幾十要想前一位進幾。

三、解決問題

完成教科書第67頁練習十六的第7、8題。

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講評時要學生説出解題思路和計算的過程。

提醒:第8題,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賣多少錢?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張,有沒有聯繫?要讓學生分析出每套12張是一個多餘的條件。

四、遊戲活動

完成教科書第67頁練習第6題。

根據班級具體情況,可多增加一些題目,有幾道算式的結果要相同,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結果與蜜蜂身上的數相同的就可認為蜜蜂停在這朵花上。

五、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教案模板篇5

教學目標:

⑴認知目標:

①讓學生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②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進行計算

⑵能力目標。

①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歸納概括能力和遷移、類推的能力。

②在小組合作、師生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鼓勵學生勇於探索,培養學生

的探索能力和創新。

③滲透“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④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在學習和活動中,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學習重點: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

學習難點: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

教具:課件。

學具:1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學習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麪積單位,現在誰來介紹一下什麼是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前面在練習中我們已經發現可以用數小正方形的方法來求面積。(電腦出示)如下圖:

讓學生説説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3、師:同學們,數小正方形的方法可以得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如果要測量籃球場的面積、操場的面積、游泳池的面積…(出示圖片),也用數正方形的方法去求,那可太麻煩了,所以我們就要尋找一種更好的、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面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讓數學接近學生的生活。通過課件出示籃球場、操場、游泳池等圖片,在具體可感的的場景中引起學生新知的慾望,讓學生感受到數小正方形的方法太麻煩,應該尋找一個更簡便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一)利用遷移,大膽猜想。

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的的面積計算方法。

1、複習長方形周長計算方法。在研究長方形的面積之前,誰先來説説長方形的周長是如何計算的?

2、師:既然長方形周長的計算與它的長和寬都有關,現在請你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可能與什麼有關?(根據學生回答,肯定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有關長方形的知識已有計算周長的方法,我就利用這個舊知,讓學生猜測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不是跟它的長和寬有關呢?在遷移中導出新知。)

(二)分層實驗,發現計算方法。

1、初求面積,猜想方法。

師:既然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有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呢?現在請你先來試一試。在練習紙上,有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請你想辦法求出它的面積。可以自己獨立嘗試,也可以同桌討論進行。學生動手嘗試。

學生彙報自己的方法。

設想學生可能有的方法:(1)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擺了15個,所以它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2)每行擺5個,可以擺3行,它的面積是5×3等於15平方釐米。(3)用尺畫了15個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4)因為它的長是5釐米、寬是3釐米,所以它的面積是5×3等於15平方釐米。

比較學生的方法,説説哪一種最簡便?(發現用乘法計算最簡便)

發現用乘法計算的第2種方法與第4種的聯繫。觀察第2種方法與第4種方法,有沒有發現什麼?

(聯繫:因為這個長方形的長是5釐米,所以可以每行擺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寬是3釐米,所以可以擺3行。所以第2種方法其實與第4種方法是相類似的。就是長方形所含面積單位的個數等於長、寬釐米數的積。)

師:經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用乘法來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比較簡便。現在請你們猜一猜,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學生猜測,出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板))

那我們的這個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在上面的猜想上打個問號)下面我們繼續研究。

(設計意圖:學生先初步求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的面積,初步感知長方形的面積不僅跟它的長和寬有關,而且猜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那這個

猜想到底對不對呢,學生帶着想要去驗證這個計算方法的急迫心情開始下面的活動。)

2、動手操作,驗證猜想。

(1)師:老師在每組桌上擺了一個信封,在每個信封裏放了許多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請你自己動手來拼各種各樣的長方形。

(2)在拼長方形之前,老師要提兩個要求:

①用到的小正方形的個數不限,想用幾塊就用幾塊。

②同桌合作,一個人拼,一個人記錄。也可以交換着拼和記錄。每拼出一個長方形,就請你在這張表格(實物投出表格)中記錄下你這個長方形的長、寬和麪積。然後再接着拼。

③拼好以後,請你和同桌相互説説你拼的這個長方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用了多少個面積是1平方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3、反饋交流。

(1)(指名學生反饋)現在誰願意來講一講你是怎麼拼的?你拼的長方形長是多少?寬是多少?用了多少個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學生邊説師邊在電腦中輸入。)

(2)其他同學還有不同的拼法嗎?

4、四人小組討論。把你們的表格放在一起,相互觀察表格,你從大家的表格中能發現什麼規律了嗎?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了嗎?

5、:剛才我們通過大膽猜想,並通過自己的實驗進行了驗證,發現了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種學習方法對我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希學習新本領時,經常想起這種方法。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而且在合作中驗證了自己的猜想,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培養了合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的力量。)

6、尋找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1)學生猜想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電腦出示)一個長7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求出它的面積。

(3)再把這個長方形漸變成長6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形、長5分米、寬5分米(邊長5分米的正方形)。讓學生自己計算面積。

(4)得出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設計意圖:學生再次猜想,並利用遷移,找到了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7、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現在我們來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你發現了什麼?(通過都是用乘法來進行計算的。不同的是長方形必須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只要知道邊長就行了,其實正方形是長和寬相等的長方形。)

三、應用方法,鞏固深化。

1、先量一量,再計算它們的面積。

讓學生先估計它們的面積。

學生動手測量並計算。

反饋交流。

2、先估計書本封面和黑板的面積,再動手測量,計算它們的面積。

3、學校在開展綠化、美化校園活動中,在操場西邊修了一個邊長是5米的正方形花壇,請你幫忙算算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一圈欄杆,請你幫忙算算欄杆有多長?

4、前兩天,老師就遇到了一件麻煩事:我辦公桌上的一塊麪積是24平方分米的台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我想再配一塊大小相等的玻璃,請你們幫

三年級教案模板篇6

設計説明

1.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世界通過遊戲展現在孩子面前,人的創造才能也常常在遊戲中表現出來,沒有遊戲也就沒有充分的智力發展。”用遊戲導入新課,可使數學知識在遊戲中愉快地、自然地被學生所接受和理解。上課伊始,設計了老師説時間,學生用動作表示時間的遊戲,這樣不僅喚起了學生對時間的回憶,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2.直觀演示與動手操作相結合。

重視直觀演示和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設計通過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及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時間與時刻的意義及12時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聯繫。通過例題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確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比較簡明、方便,經歷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滲透比較的數學思想。

3.注重從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入手,加深對24時計時法的理解和掌握。

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整節課以“一天”為主線,貫穿始終。出示主題圖展示生活中的一天;通過春節晚會倒計時,瞭解一天的開始;探究一天有多少個小時。從生活中梳理出數學知識,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時鐘模型

學生準備 時鐘模型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做遊戲,認時間。

師:老師和大家做個遊戲,老師説一個時間,大家不用口述,用動作告訴老師這時你在做什麼,看誰表演的好。

(1)老師先説一個時刻:中午12時,用動作示範一下。

(2)老師報出下列時刻:凌晨3時、早上6時、上午11時30分、下午4時、晚上9時。(教師邊板書邊提問)

2.導入。

師:剛才我們説的是生活中常用的表示時刻的方法,叫做12時計時法。如果同學們用12時計時法表示時刻,那麼應加“上午、中午、下午、晚上或凌晨”等限制詞。有沒有一種不用加文字説明的計時方法呢?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種新的計時法——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分析、歸納出12時計時法的特點,並理解12時計時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瞭解12時計時法在實際運用時要有限制詞,從而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尋找表示時間的更為簡便的計時方法——24時計時法,引入新知,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經歷過程,體驗感知

1.體驗生活中的“一天”。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教材82頁主題圖),引導學生説出在主題圖中獲得的信息。

(學生彙報小女孩在一天中的作息時間)

2.認識一天的開始——0時。

師:大家知道一天是從什麼時刻開始的嗎?(學生髮表意見,教師不作答覆)

師:一天的開始到底是什麼時刻呢?還是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像吧!這是春節聯歡晚會上大家在一起迎接新年第一天開始的情境。(課件播放倒計時的錄像)

師:新年的第一天開始了,鐘面上是幾時?(12時)是什麼時候的12時?(夜裏12時)

師:到了夜裏12時,就表示這一天結束了,同時又表示新的一天開始了。作為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一般又把夜裏12時説成0時。

師:0時我們通常在做什麼呢?(睡覺)現在知道一天的開始是什麼時刻了嗎?一起説説看。(0時)

3.運用課件創設情境,感受一天的經過。

師:一天的時間有多長呢?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大家可以一邊看,一邊隨着畫面和音樂表演。(課件演示)現在是0時,在睡夢中我們開始了新的一天。

師:(鐘面顯示早晨6時45分)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現在是什麼時候?小女孩在做什麼?

師:(鐘面顯示上午10時15分)現在是什麼時候?小女孩在做什麼?

師:(鐘面顯示中午12時)時間真快,現在是什麼時候?到吃午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下午3時30分)小女孩和同學們在跳繩。

師:(鐘面顯示下午6時)現在是什麼時候?到吃晚飯的時間了。

師:(鐘面顯示晚上7時25分)現在是什麼時候?小女孩在做什麼?

師:大家在睡夢中,時間又不知不覺到了什麼時候?(夜裏12時)到了夜裏12時,這一天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三年級教案模板篇7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藉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佈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麼?(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彙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

料,教師給予歸納,並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製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後

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説説校園裏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麼建築。(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你是怎麼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

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

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麼建築。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後製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説一説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説説廈門在北京的什麼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麼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教學設計説明: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一課,是“位置與方向”這一單元后半部分的內容。在該單元前面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已會在實景中辨認東、西、南、北,知道地圖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本課我設計在課前讓學生超前預習:佈置學生自己去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這一方面增強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強了學生民族自豪感;佈置學生課前尋找生活中什麼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找的答案涉及面廣,在課堂中交流能瞭解更多的相關知識。新課教學中先讓學生交流、彙報收集到的信息,瞭解指南針的歷史,學會用指南針辨別方向。藉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並用來解決“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麼位置?”這個問題。在練習中首先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製作方向板,將知識進一步內化。接下來,先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再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説出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這兩個活動讓學生體驗實景中的八個方向,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最後利用我國行政區域圖,讓學生用剛學過的四個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結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