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精選7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4W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過程分析的一種應用文種,作為教師應該及時寫好教學反思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閲。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精選7篇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篇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為了更好地做好今後的工作,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本人特就這學期的工作小結如下:

一、思想方面:

認真地參加了學校的政治理論學習,並及時記筆記。本學期重新學習了各種教育法律法規,努力做到依法從教。時時做到教書育人、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人格、行為去感染學生。作為一名教師自身的師表形象要時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師表形象的同時非常重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在工作中,我積極、主動、勤懇、責任性較強。在不斷的學習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覺悟、理論水平、業務能力都得到較快的提高。

二、教學工作。

由於工作需要這學期我擔任了六年級一班的數學課教學工作。由於是畢業班,時間短、任務重,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備好課。瞭解學生、鑽研教材,是我的首要任務。通過與班主任溝通、與生談話、查看學生成績等方式瞭解學生學習狀況。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要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做到心中有數,達到運用自如。課堂上組織好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回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減輕學生的負擔。

創造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也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習,在主動探究中學習。課堂上,始終以學生的學習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碰到簡單的教學內容,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學,不懂的地方提出來,由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解決,讓學生的智慧,能力,情感,心理得到滿足。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但對於學習差的學生個別輔導我感到做到不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輔導他們,使這部分學生的成績總是不理想。

認真參加集體備課。本學期共進行了四次集體備課,並擔任《解比例》一課主講教師。還承擔了學校教研課任務,所教的《數學思考3》一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總括這一學期,本人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敬業愛崗,不斷進取,不斷進步,遵紀守法。展望下一學期,我會在保持原有優良作風的基礎上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篇2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構知識”———“拓展運用”———“反思歸納”。

1、創設情境。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課堂教學開始,教師創設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相適應的問題情境,造成學生的認知衝突,可激發學生的參與慾望,使學生迅速沉浸於自主探究、欲罷不能的境地,從而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礎。問題情境要放在學生跳起來夠得着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跳起來主動“摘果”。

2、自主探究。圍繞問題情境,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問題的解決過程,從而在過程中開發學生的智能,展示主體的個性、創造性、能動性,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是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創新的重要環節,是主體參與教學的重要基礎。我們認為沒有主體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談不上主體參與教學。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做課堂教學的主人,讓學生圍繞問題看書自學,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進行巡視,作個別指導,不要事事包辦代替。

3、合作交流。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適時引導學生同桌合作、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啟迪、相互彌補、相互質疑、相互競爭的效果,這是實現課堂教學多維互動的重要環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助於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暴露存在的問題,使學生主體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斷能動地進行知識建構,有助於思維的碰撞、靈感的激發,從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線”一課的合作交流中,我讓學生上台展示剪拼的成果,並説明剪法、拼法及其道理。學生爭相陳述自己的觀點,並不時地評價別人。這樣,同學們相互質疑,相互激發,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建構知識。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髮現、概括,完成新知識的建構。要鼓勵學生個體進行能動的思維、富有特色的理解與加工,並把新知識納入個體已有的認知結構,找出新知識與新方法的難點、疑點、關鍵點,能動地建構完整、清晰、正確的新知識。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線”一課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剪拼、展示交流的基礎上得出:我們剪紙所沿的重要線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線。教師通過引導,繼而提出:誰能説出三角形的中位線是什麼樣的一條線段?由剛才的剪拼,你認為三角形的中位線會有什麼樣的性質?你是如何想的?怎樣證明?你認為三角形中位線定理與先前所學定理結論的表述有什麼不同?它有哪方面的作用?

5、拓展運用。新知識的運用與拓展,需要教師設計合理的問題層次與序列,讓學生在知識運用與創新中體悟、總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規律,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在其中體驗成功,感受創新的快樂。要不斷引導學生:你是如何想出來的?你的根據是什麼?還有別的方法嗎?哪個方法更好?

6、反思歸納。新知識的建構、拓展、運用,並不意味着學習的結束。否則,我們就會錯失一個提高的良機。此時,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知識與方法,反思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關鍵所在,比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個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錯誤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認知轉化與心得體會。這樣,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監控能力和進一步參與的能力。此環節是培養創新人才很關鍵的一步,也是學生適應未來學習社會發展的需要。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線”一課中,老師可引導學生: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知識、方法、思路等你認為你的學習有效嗎?你有哪些優勢和不足你準備怎麼辦?這些問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反思能力。

靈活調節、變式運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歸納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傳動整體。自主合作反思教學模式整合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反思性學習三種先進的學習理論,它以精心設計的學生活動為主軸,以學生有效地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核心,較好地適應了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有利於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篇3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徵,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這學期我任教低年級的音樂課程,在音樂課堂上,前幾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並沒有很好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在上課後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後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後來我查閲了相關書籍,知道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動畫視頻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説,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在音樂課中,學生們對於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情況並沒有摸着頭腦,還以為是他們偷懶。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後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在音樂課中我發現,每當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着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學生學習的效果很理想。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篇4

隨着課改的深入開展,人們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地位。各種因為關注學生活動而使課堂精彩的教學案例,在各大教學刊物上可謂“比比皆是”,似乎課堂上只要有了學生活動,只要關注了學生活動,課堂就必然精彩。然而事實上有些課堂並沒有因學生熱鬧的活動而“錦上添花”;相反,常常因教師課前的設計存在問題或預設不足,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

?項羽之死》教學片段:

教師:本篇散文分哪幾個場面塑造了項羽的形象?用四字短語概括每一場面的內容。

學生:(異口同聲)三個,“霸王別姬”“東城快戰”“烏江自刎”。

教師:這三個場面分別塑造了怎樣的形象?

學生:(踴躍發言)多情、英勇善戰、重義。

教師:好的,下面我們就逐一分析作者在每個場面中是如何塑造項羽的。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學生的回答積極主動而且準確無誤(就教學參考書的答案而言),所以教師説好。但是我卻認為這一片段教學是失敗的。第一個問題中的三個概括內容的短語思維角度不一樣:第一個短語的思考角度是“什麼人,什麼事”,第二和第三個短語的思考角度是“什麼地方,什麼事”。人們在思考同類問題的時候,思維方式一般應該是一樣的。學生的回答之所以和教師參考書的答案一致,是因為現在學生手裏的參考書不比教師少,有很多學生在上課時課桌上攤開的是兩本書——課本與教參。很明顯教師在課前設計這一問題的時候,準備並不充分,教師沒有了解學生。如果教師課前充分了解了學生這一情況,那麼在設計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應該對教參上的問題進行再創造,創設一些培養解答問題的思維的問題。但是,遺憾的是,這樣的現象在我們課堂中普遍存在,長此下去,教師教學的確輕鬆了很多,可學生大腦中的彎兒是不是少了些?

再如《邊城》教學片段:

教師:祖父不但“把錢強迫塞到那人手心裏,並且搭了一大束煙草到那商人的擔子上去”,寫出了祖父的哪些美好品質?

學生:淳樸,把錢看得很輕,對錢財淡薄吧!

教師:很好!還有嗎?

學生:老師,我認為他沒有經濟頭腦,他載人渡船,就是為了生活,收下渡船人的錢是理所應當。祖父如果收下這些錢,將來他或許可以用積攢的錢在河上建造一座橋,他或許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

教師:你確實有經濟頭腦。

現代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課堂,這一理念已被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已逐漸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因此,現代課堂中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了。在這一教學片段中,第二名學生勇敢的説出了自己的價值觀,可以説這一現象較傳統課堂已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很顯然他沒有讀出《邊城》的明淨、淳樸的民風之美,沒有悟出作者對傳統文化中流傳至今的美德的謳歌。但是教師卻肯定了他的發言,將鼓勵學生髮言,肯定學生髮散性思維放在了教學的第一位,忽略了學生髮言應該放在文本這一大環境中的前提。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文本,不能忽略語文課的美育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的設計中將教師的價值引領明確下來。價值的引領應該在教學設計或問題預設中體現出來。

動態生成的課堂應是以促進學生生命發展為根本的課堂,以學生髮展為本,其核心成分應該是通過最優化的、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和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的潛能得到有效的發展,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充分的發展,實現教學與發展的真正統一。所以,事物發展的動態性決定了教學的生成性,決定了創造性設計和彈性預設的必要性。是創造性設計孕育了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

為了使每一堂課真正做到既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又充分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價值引領作用,教師就必須在教學前對學生情況、文本情況做充分的彈性預設,創造性的設計每一堂課。大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應是教師向學生提供學習環境和經驗,組織、參與和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現代的課堂教育,不僅重視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意志、交往與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等全面素質的發展。真正的教學,是讓學生有機會從事各種方式的學習活動,“是學習者、教師和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我們設計教案時,必須時刻銘記“學習首先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必須靠學生自己來完成”。為了在教學中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發揮自己的卓越才智,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對策一:整體創造性設計目標明確,要有彈性,局部預設要細緻深入。

作為一名教師要時刻在心中牢記每單元、每節課的教學重點。這樣有助於教師解決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例如:

在借學生講課的作文授課大賽中,我講了一節寫景狀物的作文課。這節課分四步:

1、多角度真實描述看到的景物。(注意時令、地域)

2、結合景物特徵展開聯想,運用各種修辭形象描摹景物。

3、注意描寫順序。

4、表明自己的情感。這既是我的教學設計又是我的全部教案,這一教學設計的彈性應該説很大,它的內容完全要靠學生去填充。當課講到真實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的時候,一名學生面對着一朵美麗的荷花的時候這樣描述:“我看見碩大的花苞向我探過頭來,它彷彿總是在窺視着我,讓我厭惡。”對於美麗的荷花,學生居然厭惡,這是在我的預設之外的,但是由於我牢記着本節課的整體設計目標,“厭惡”是學生的主觀情緒,屬於教學設計的最後一步,於是我説:“這位同學描述了荷花的外觀‘碩大’,他抓到了事物的真實的特徵,不過他説他厭惡這荷花,那麼他一定有關於荷花的不同經歷,一會我們再和他一起來分享他的故事好嗎?”這樣既為我考慮學生的問題贏得了時間,又將學生逼到了不得不考慮怎麼寫文章上來。這完全得益於我在課前對這節課的整體設計的目標明確。

整體設計如果説是一條主線,那麼局部預設就是這線上穿的珍珠。珍珠是否閃光,要看教師預設的是否細緻深入。

還是這節作文課,在講到藉助修辭描述所見景物的時候,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道題:請同學在橫線之處填出貼切的比喻。

左右兩旁,嫩草綠油油的,亮晶晶的,蒙着金色的塵埃。蒲公英的朵朵黃花開得絢麗爛漫——小巧,嬌嫩,好像顯得那麼親切可愛……

[蘇]革拉特珂夫《水泥》

同學:像嬰兒。

教師:可以,同學們看一看她抓住了景物的哪些特徵?有沒有哪些特徵她的比喻中沒有顯現?

同學:抓住了“小巧、嬌嫩”“親切可愛”,但是沒有體現黃色。我感覺像剛出殼的黃鶯。

教師:好!同學們的比喻更貼切了。還有同學要補充嗎?

同學:我覺得還有“朵朵”“絢麗爛漫”沒體現出來,但是我沒有想出來像什麼。

教師:非常好!以上幾名同學基本將蒲公英花兒的特徵抓住了,同學們想一想“朵朵”體現了蒲公英花——

學生:多,前面加“一羣”。

(答案:是一些雞雛,它們撲動着,歡笑着,)

在這一教學片段中,如果教師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不細緻不深入,那麼學生恐怕只會想到嬰兒這一答案了,一羣剛出殼的黃鶯這一靈動的景觀恐怕就不會出現了。

對策二:進行創造性設計、彈性預設,要求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問題中對教學有意義的因素,調整教學思路。

創造性設計和彈性預設要求教師真正吃透教學目標,掌握消解教學任務的策略,明確教學目標及其要求是創造性設計、彈性預設的前提。教學中不確定性的客觀存在要求教學活動突破既定計劃的限制而走向生成的天地。一般可採取兩個維度的策略,通過迂迴完成教學任務。

(1)學生維度:從“先讓學生開口”中找到生成——找準起點;從“巧用學生的話”中生成——由此及彼;從“妙用學生的錯”中生成——因勢利導(將錯就錯);從“善用學生的問”中生成——順勢延伸;從“活用學生的題”中生成——趁熱打鐵。

(2)任務維度:一旦課堂出現“預設意外”,教師不僅要沉着冷靜,還要牢記圍繞教學目標這個內核。調整預設,持續“生成”;一是伺“機”而動,價值引導;二是隨“機”應變,順應學情;三是借“機”施教,放大生成。從而實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例如:在講景物描寫寫作課的時候,還是那名描述荷花的學生為我又出了一個難題,他説景物描寫就像一首小提琴曲,然後又説了一些專業術語。音樂我哪裏懂,但是又不能迴避,突然我想到任何一首曲子都會有主旋律,於是我隨“機”應變:“音樂我不懂,但是我想每一首曲子,都會有主旋律,我們描寫景物也是這樣,它也有自己的主旋律,這就是文章中的情感。”我這樣一解釋,一部分懂得音樂的同學,對寫景狀物文章中的情感的作用,有了更深的瞭解。

對策三:及時反思教學中學生出現的在教學設計之外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無論教師多有經驗,設計得多麼巧妙,預設的問題多麼全面,課堂中總會偶爾出現一些意外情況。這就要求教師要切實反思學生出現問題的根源所在,考慮今後遇到類似的文章、類似的問題應該怎樣設計,怎樣預設,怎樣引導學生自己剖析問題的根源,進而避免今後教學出現類似情況。作為教師只有不斷的反思不足,才能不斷進步。

在教學中創造性設計、預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匠心,展現了師生智慧碰撞的火花。它孕育着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篇5

在國小的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時往往為了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經常會利用遊戲,因為遊戲受到學生的喜愛。課堂上唱唱跳跳,説説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熱鬧,使學生在快樂中接受教師預設的價值取向。但時間一久,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原有的最初的學習熱情急劇下降,原始的興趣正逐漸地不復存在,他們會因為有些遊戲的重複,而顯得無精打采。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課前教師不遺餘力的精心設計遊戲組織來吸引學生興趣;課上學生走來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熱鬧,這樣的教學次序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流程,教學環節流於形式;往往一堂課後,學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長此以往,學生捧着課本迷惑地望着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學習和掌握書上的哪些內容。究其原因不難發現,課堂環節安排不合理,所學的知識沒及時鞏固,知識沒能螺旋上升,直接導致教學的畸形,學生的學習成績往往大家都不滿意。面對如此頻頻告急的教學危機,這不能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我個人認為,激發學生對學科興趣的過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課堂表面的“活”,“樂”,“玩”中。我們更要注重學科本身,從學得後產生的成功體驗來不斷滋長興趣,挖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一、 面向全體,分層教學

在遊戲教學過程中,不可迴避的如何對待優中差生。我們設計的遊戲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難度適中,讓大家都參與。可以根據學生的個人素質,性格特點,記憶力反應速度等,因材施教,分層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勵機制促學生不斷上進。

二、組織得法,嚴謹有序

做好遊戲的組織工作,做到有條不紊,活而不亂。國小生天性愛遊戲,爭強好勝,有些學生做起來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課堂上,有時會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因此,首先,有開始遊戲之前講清規則。紀律要求,評分標準,防患未然。在遊戲過程中即使還出現一些混亂,要能理解學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評,而是積極講清楚,在集體活動中,大家應該遵守規則。

三、 適時適度

我認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遊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學內容的講授和訓練,喧賓奪主,把英語課上成遊戲娛樂課,那就適得其反了。課堂遊戲應該為課堂教學服務,當他成為一種擺設,或者是為遊戲而遊戲的時候,課堂遊戲就失去了他的魅力了。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篇6

任教國中物理多年,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並授之於探究物理科學的獨立思維能力,變“授之以魚”為“授之以漁”,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説得多,做得多,學生説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並把學到的物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了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學生們也感覺到物理並不是那麼枯燥乏味了,而是生動有趣了。

新課堂教學中教學反思篇7

課堂教學競賽,其實説白了是一門表演藝術。因為對它的評價不會後續到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在於能不能很好地吸引評委及觀眾的眼球。當然好的競賽可也能給人很多的啟發。我曾參加過教學競賽,也觀摩過很多教學競賽課。本學期觀摩了縣課堂教學競賽精英的課,可以感受到教師備課花了很多心思,課件製作精美,教學具準備充分,教學組織嚴密,每個環節力求體現新的課程理念。可能是所使用的教學對象由城區專為農村,一些精美的課件並未重複發揮作用,教學組織形式也感覺是在走過場,教師對課堂駕馭稍顯吃力。不過作為觀摩者,可以學習的新穎地方也不少,如多謀體課件使用、小組工作教學組織形式、教師感情的感染等。對農村國小課堂教學改革,無疑是一種範例。結合農村教學改革現狀,我不禁思考。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教育界掀起了一陣陣狂潮,教師的學習培訓一茬接一茬,各種教學體系(如參與式教學)試圖取代傳統教學。教師們也認識到傳統教學對學生髮展,對教育發展,對培養未來人才的阻礙,也努力想改頭換面。可這條路走不了多遠會發現,又被拽回了起點。是應試教育,是現存的評價制度,是無情的現實擊碎了希翼,也是長期以來自己所浸泡的温池(傳統教學),是自滿自足。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温室效應”,也許都會有片刻的激情,但不會持續太久。

這可能是我坐井觀天,一孔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