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6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優秀的教案需要注重課程的持續改進,教案的適切性包括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速度和學習風格,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6篇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使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自制的“小路”,上面鏤刻出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供幼兒操作的圖形、小筐若干;小熊頭飾、小動物的家;音樂磁帶等。

活動過程:

一、引入環節,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石頭”的不同。

2、引導幼兒撿起自己喜歡的石頭,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二、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引導幼兒觀察小路,説説小路上的坑是什麼樣子的,啟發幼兒想辦法把坑填好。

3、幼兒思考並嘗試操作,教師根據情況適時引導。

4、引導幼兒發現,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變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從而理解圖形之間存在的轉換關係。

三、伴隨着音樂,幼兒和教師一同歡快地走出活動室。活動自然結束。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篇2

一、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等草種植的排序等,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花紋,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紋等。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為幼兒建立粗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裏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本次活動我嘗試把抽象的數學內容變為有趣的遊戲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abab,abab”,這樣簡單序列的規律

2、通過操作,讓幼兒在已排列的物體中找出abab的排列規律,並運用推理接着排。

3、讓幼兒在自由的探索活動中,體驗排序活動的樂趣。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發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教學難點:

找出較複雜的圖形排列規律。其中包含三層:既含形狀規律,又含顏色規律,以及數量規律的多層次規律。

三、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大小規律、長短規律、高矮規律、顏色規律的排序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圖形卡片,課件。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情景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冬爺爺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禮物,我們快去看看。可是這些小雪花擠在一起難受死了,我們來幫幫它們,給他們排排隊好不好啊?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小朋友們動動腦筋看看應該怎麼排啊?

2、教師出示排序圖,引導幼兒發現其中的規律並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來。

(1)、小朋友看看這些雪花片是按什麼規律排序的?

(2)、你們能按這個規律用自己的小手來表示嗎?

小結:這種按照一定規律把物體排排隊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剛才我們都是根據物體大小不同按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序。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排序方法,下面我們來一起找一找吧。

(二)、探索部分

1、師:遊樂園裏,許多東西的排列是有規律的。到底藏有什麼樣的規律呢?出示課件,請幼兒觀察。

(1)、我們先來看看五角星的排列。五角星是按什麼規律排列的?照這樣的規律繼續排下去,下一個五角星是大的還是小的呢?

(2)、説出你發現的規律。

(3)、幼兒合作找出課件在排列上有什麼規律?

(4)、小結:可以按照大小、粗細、長短、顏色、高矮進行排序。

2、師:小朋友這麼聰明,遊樂園裏的叔叔、阿姨想考考大家,你們敢接受考驗嗎?

(1)、請你説出下一個圖形是什麼。

討論:在觀察這些圖形的規律時,除了考慮顏色、形狀的變化?還要注意觀察什麼?

(2)、一排有規律排列的圖形,我們可以根據規律快速説出接下來的圖形。如果中間的一個圖形排錯了,你還能找出來嗎?請你説出哪個圖形排錯了?

(3)、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尋找圖形的規律時,要特別注意圖形的顏色、數量和形狀的變化。因為哪一個發生變化都會打亂這個規律。

3、規律不僅可以告訴我們接下來的圖形是什麼,還可幫助我們,下面請小朋友幫小豬鋪一條回家的路。出示課件,請幼兒按規律排序。

(三)、創造部分:

(1)、豬媽媽的水果店

故事:豬媽媽要開一間水果店,但是店裏的水果太多了,她都不知道該怎麼擺,亂糟糟的,我們能不能幫幫他啊?

教師出示已有排列,然後請幼兒説出排列的規律,並排完剩餘部分。

(2)、互相欣賞、討論,並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

(四)、活動延伸:

1、師:生活中有規律的東西有很多,出示ppt請幼兒欣賞。課後繼續尋找,並試着畫一畫或用相機拍下來,我們繼續交流。

2、男孩女孩排排隊:教師説出要求,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排隊出教室,活動結束。

五、活動反思: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數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了數學設計。

首先我為幼兒提供他們熟悉的情境,以去遊樂園玩為引題,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接下來我結合了多媒體課件,又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排序的過程。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在本節活動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既培養了幼兒的交往能力,又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這次我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把數學活動與遊戲活動有效的結合,讓孩子情緒愉悦的去學習。

我認為這節活動,要求我要時刻關注幼兒、關注細節,在孩子有困難時要適時的引導和干預,讓教育無痕。這也是我今後教學工作努力的方向。

教學反思:

為了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同時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我特別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三種圖形比作圖形寶寶與小朋友交朋友,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故事情境作為導入,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篇3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興趣,能尋找出生活中與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實物,並能按形狀進行分類。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發現,願意與同伴合作交流

二、活動準備:

1、幼兒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熟悉音遊《找朋友》

2、佈置“圖形樂園”,投放圖形掛卡及其相似實物

3、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白紙、、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在《藍精靈》的音樂中,帶領幼兒到圖形樂園尋找小熊寶寶贈送的禮物,激發幼兒探索圖形活動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小熊寶寶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份小禮物,讓我們到圖形樂園裏去找一找吧!”

(“找禮物”遊戲的開場白一出,令全體幼兒對即將參與的活動充滿了好奇、期待與嚮往,這種輕鬆、積極的心理環境的營造是幼兒主動、興趣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前提)

2、引導幼兒説説自己找到了什麼禮物,它是什麼形狀的。 並與同伴玩一玩、比一比自己的禮物,説説它們有什麼不同。數一數正方形、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等。

(幼兒在“圖形樂園”中,自由地找到“禮物”後,都自發地翻來覆去地看,有的迫不急待地掛到脖子上向他人展示;有的激動地與同伴用語言交流自己的發現……(教案:)他們以欣喜盡情宣告:枯燥的圖形特徵的複習活動,已變成了幼兒與同伴,幼兒與物質之間相互作用滲透、探索發現、體驗交流、分享快樂的有趣自主的行動,教師僅有的引導與鼓勵的語言,更充分體現了幼兒以認識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

3、音樂遊戲《找朋友》:引導幼兒尋找身上圖形掛卡相同的“圖形娃娃”做朋友,找到朋友後,相互手牽着手,比一比誰找的朋友最多

音樂停止後,幼兒立即找到與自己掛卡相同形狀的房子裏休息。“噓,天黑了,請圖形寶寶都安靜地回家睡覺吧!”

(喜歡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將數學活動與音樂遊戲科學有機地相結合,讓幼兒運用肢體語言、團結協作,進行探索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愛。教師頗具親和力的介入,更令幼兒熱情倍增。)

4、出示各種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相似的實物,引導幼兒把實物分別按圖形分類送回相應的房子裏,並讓幼兒説説自己把什麼形狀的物品送到了什麼房子裏。

師:“小朋友們收到小熊寶寶的禮物高興麼?可是有些寶寶找不到自己的家正在傷心的哭呢,小朋友願意幫幫忙、把他們送回家嗎?”

幼:“願意”。

(在分類遊戲中,能力強的幼兒不僅將“相似實物”送回了相應的“家”裏,甚至還主動熱情地承擔起了給能力差的幼兒“糾錯”、幫助“一起送”的任務,(教案:)逐層深入,循序漸進的認知結構,在擬人化的遊戲情境的支撐下,吸引了幼兒以積極、飽滿的情緒,通過比較、分析、判斷、討論等推理活動獲得新的感性經驗的同時,也滲透了對幼兒互助友愛、協作意識的培養。)

5、鞏固活動:

拼圖:用不同的圖形拼出各種實物模型。

(教師藴含有關數學概念屬性的材料,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製作自己喜愛的東西,運用多種感官,鞏固體驗,加深認識,並滿足了幼兒表現自我,獲得自信的價值體驗。)

活動反思:

本活動徹底擺脱了傳統教學教師“提問”、“灌輸”,幼兒“回答”、被迫“接受”的動口不動手的機械模式,注重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通過遊戲寓趣味性、娛樂性於枯燥的數學活動中。寬鬆的認知環境的創設,使每個幼兒都饒有興致,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償試、探索、發現等活動。

其次,教師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材並制定目標,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鼓勵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秩序漸進地進行探索充分的條件,保障了幼兒認知過程的主體地位,促進了幼兒思維等能力的發展。

培養“完整兒童”是現代幼兒教育的新觀念,活動設計重視幼兒認知發展的同時,關注個別差異滲透了友愛互助,交流分享,表現自我,建立自信等品質的教育培養,真正使《綱要》走進了課程,落到實處。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感知圖形的變化,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2.根據物體特徵(封閉、開放)給圖形分類,培養幼兒辨別圖形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型等)、課件、幼兒操作圖片(開放圖形和封閉圖形)、分類盒(袋鼠6個、青蛙6個)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激趣導入

1.引導語:今天有很多圖形寶寶到我們中(三)班來做客,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叫出他們的名字好嗎?

2.教師出示圖形,幼兒説出其名稱

(二)基本部分:認識圖形

1.認識開放圖形

(1)故事激疑

a.引導語:小朋友能説這麼多的圖形名稱,真了不起!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有關圖形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恬恬和小雞》。

b.老師邊講故事邊演示電腦動畫。

(2)探索解疑

a.出示開放圖形。提問:圍在這樣形狀的柵欄裏,小雞為什麼能跑出去?(這個圖形有缺口。)

b.師小結:這是個有缺口的圖形,所以小雞能跑出去。

(3)認識開放圖形

a.電腦出示另一開放圖形。提問:圍在這樣的柵欄裏小雞能不能跑出去?(能)

b.師:這些圖形有個好聽的名字,我們聽聽他們的自我介紹吧。(演示電腦動畫,讓幼兒知道這樣的有缺口的圖形叫做開放圖形)

(4)實踐操作

師:有很多開放圖形藏在了筐子裏,我們一起去把他們找出來,放到豆腐盒裏。(幼兒找到開放圖形,展示給小夥伴、老師看。)

2.認識封閉圖形

(1)激疑、解疑

a.引導語:剛才,我們幫恬恬找到了小雞跑出去的原因:現在我們再來開動小腦筋,幫恬恬想個辦法:恬恬應該怎麼做,小雞才不會從柵欄裏跑出來呢?(把柵欄圍圍好,不要有缺口)。

b.師演示電腦提問:現在柵欄圍好了,小雞還會不會跑出來呢?為什麼?(小雞跑不出來了,柵欄沒有缺口)

(2)認識封閉圖形

電腦出示封閉圖形。師:這樣沒有缺口的圖形也有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封閉圖形。

(3)操作實踐

a.師:請小朋友來做一次魔術師,想辦法把你剛剛找出來的開放圖形變成封閉圖形。

b.幼兒演示操作結果。

(三)擴展延伸

1.引導語:小雞們又在叫了,又有什麼事情發生了?我們趕緊來看看。

2.演示電腦動畫(小貓和小兔來找小雞玩,可是他們進不去,於是他們想了個辦法,用力一推,在籬笆上開了兩扇門。)提問:現在的柵欄是開放圖形還是封閉圖形?

3.師小結:不管是一個缺口還是兩個缺口,這些都是開放圖形。

(四)遊戲鞏固

1.引導語:咦!是誰在叫呀?原來是開放圖形和封閉圖形的媽媽在找自己的寶寶。它們的手裏都拿着寶寶的照片呢。我們來看看袋鼠是誰的媽媽呀?(開放圖形)青蛙呢?(封閉圖形)我們幫忙把開放圖形和封閉圖形都送到他們的媽媽那便吧,送的時候要説:“我把開放圖形(封閉圖形寶寶)送給你了。”

2.幼兒操作

3.展示袋鼠媽媽和青蛙媽媽的寶寶。幼兒在歡快的樂曲中尋找有沒有送錯的圖形。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篇5

教案目的:

1、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鞏固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的認識。

2、能初步排除圖形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辨認圖形。

教案准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認識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2、材料準備: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餅乾、鮮奶、筐、毛巾等。

教案流程:

(一)引入主題

——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跟圖形寶寶做遊戲

(二)複習認識圓形、正方形、長方形

1、逐一出示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卡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説出圖形特徵

——這是什麼圖形寶寶?這個圖形寶寶長得怎麼樣?

2、引導幼兒進行聯想

——小朋友吃過、玩過、看到過的東西中,有沒有像圓形寶寶、正方形寶寶、長方形寶寶的?

(三)圖形寶寶找家

引導幼兒對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按形狀進行歸類

(四)製作夾心餅乾

1、教師交待活動要求

2、幼兒自由製作夾心餅乾,教師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餅乾中的圖形。

《有趣的圖形》中班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合作遊戲的方式,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展空間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在圖形的移動、翻轉、拼接中,體驗圖形變化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將不同數量的三角形拼搭、組合成新的圖形難點:嘗試將12個三角形裝入盒子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並會正確命名;幼兒有圖形拼搭的經驗。

材料準備:圖形小卡片、三角形若干、幾何圖形底板三個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磁性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説説圖形(目的: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①展示圖形卡片,幼兒指認並正確説出它們的名稱。

②提問:這裏有許多圖形卡片,你們能説出它們的名稱嗎?

(豐富:平行四邊形)

③關鍵提問:轉動圖形卡片,你還認識卡片上的圖形嗎?(邊説邊變換圖形的方向)

④教師小結:原來轉動卡片,圖形的方向改變了,但形狀是不會改變的。

二、拼搭圖形(目的: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遊戲:圖形碰碰樂

玩法:根據兒歌指令,用相應數量的三角形拼搭組合出新圖形。

兒歌:碰碰樂、碰碰樂,x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規則:

①聽清楚“幾個三角形碰碰樂”。

②三角形的一條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必須全部“碰”

(重合)在一起。

③三角形“碰”在一起後,馬上回到坐位上。

2、第一次遊戲(2個三角形碰碰樂)

①師幼一起念兒歌進行圖形拼搭

②拼搭後交流,教師記錄拼搭的`結果

③關鍵提問:你用2個三角形碰出了什麼圖形呀?你是怎麼碰出來的?還能碰出什麼圖形呢?

④教師總結:原來2個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那麼多和自己不一樣的圖形。(一個正方形、一個比自己大一點的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3、第二次遊戲(4個三角形碰碰樂)

①關鍵提問:你們覺得多幾個三角形碰在一起,會碰出什麼圖形呢?(鼓勵幼兒猜測)

②兒歌:碰碰樂,碰碰樂,4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③師生共同記錄拼出的圖形

④關鍵提問:4個三角形碰出了什麼圖形?

⑤小結:真神奇,4個三角形轉轉轉,能碰出這麼多的圖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

追問:那如果用5個三角形、6個三角形碰在一起,會碰出什麼圖形呢?我們到區域裏再去試試。

三、圖形回家(目的:運用圖形拼搭經驗解決問題)

(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底板各一個)

①問題情境:三角形玩遊戲玩累了,它們想回家了,可是這裏只有一個,才是12個三角形的家。要把這12個三角形不多不少、全部送回一個家,你們覺得哪一個是它們的家?請説説理由。

②教師小結:大部分小朋友都認為xxx形是12個三角形的家;也有的認為是xx形(或xx形),我們來試一試吧。

③幼兒一個接一個,輪流將三角形送進“家中”(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小結:三角形的家太大,再多幾個才行;正方形的家又太小

12個三角形住不下;長方形不大不小正好是12個三角形的家。

活動延伸:

原來長方形才是12個三角形的家,那其它的圖形,比如梯形、平行四邊形行,它們可以是12個三角形的家嗎?

待會老師會這些遊戲材料,放到區域裏,小朋友接下來還可以再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在我的引導下探索各種形狀的組合。活動第一環節我主要是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同時,通過“轉動”幾何圖形、改變幾何圖形的方向,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主要特徵的認識,併為後續的“圖形拼搭”活動作鋪墊。但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對平行四邊形沒有足夠的認識,經我一再的引導後,只有個別幼兒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第二環節中我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佈遊戲規則,為的是幫助幼兒有意識、有條理地記憶。在4個三角形拼搭的過程中,我引導了兩次,但兩次遊戲後孩子們拼搭的結果只有三種,這也是我比較困惑的地方,該如何引導呢?在執教時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孩子們繼續拼搭下去,只引導他們活動結束後再去試試能不能拼出其他圖形

標籤:中班數學遊戲有趣的圖形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