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8篇 《點亮生命,探索奧祕》——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3K

本文主要介紹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包括細胞、遺傳、生態等模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些教案旨在幫助學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和保護。通過這些教案的指導,學生將深入理解生命的本質和重要性。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8篇 《點亮生命,探索奧祕》——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第1篇

綠色植物共分四大類羣: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

1、結構: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沒有根、莖、葉的分化。這種結構是與生活環境相適應的。

2、生活環境: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數生活在陸地上的陰濕處。

3、常見的藻類植物:衣藻(單細胞)、水綿(多細胞)、鹿角菜、馬尾藻、石蓴、紫菜、海帶、裙帶菜、石花菜等。

1、結構:一般具有莖和葉。莖中沒有導管,葉中沒有葉脈,根非常簡單,稱為假根。所以植株一般都很矮小。沒有輸導組織。

1、結構:根、莖、葉中都有運輸物質的管道,具有專門的輸導組織。植株比苔蘚植物高大。

2、生活環境:野生的蕨類植物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潮濕環境中。

4、常見的蕨類植物:腎蕨、江南星蕨、卷柏、貫眾、胎生狗脊、滿江紅等。

5、作用:卷柏、貫眾等可供藥用。滿江紅是一種優良的綠肥和飼料。煤的形成。

一、定義:能夠結種子並由種子發育成的植物叫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胚發育成新植株。

3、子葉或胚乳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種子生命力比孢子強得多,壽命長。

4、能產生種子是種子植物更能適應陸地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

5、澱粉遇碘變成藍色,胚乳遇碘變藍,説明胚乳裏含有澱粉。

1、定義:種子是裸露的植物叫種子植物。松球果不是果實。

2、常見的裸子植物:油松、雪松、雲杉、銀杏、蘇鐵、側柏等。

1、定義:種子外面有果皮,種子被包在果實之中的植物叫被子植物。

3、常見的被子植物:刺槐、毛白楊、檳榔、玉米、小麥、水稻、牡丹、菊、玫瑰等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8篇 《點亮生命,探索奧祕》——七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第2張

第2篇

3、瞭解種子休眠、壽命,以及選種、測定發芽率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作出計劃4、實施計劃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裏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於潮濕使種子黴爛。

實驗中作為對照實驗的有瓶子1和瓶子2,瓶子2和瓶子3,瓶子2和瓶子4,為什麼把它們叫做對照實驗?

2號瓶子是用於作對比的,其條件都是滿足種子萌發的,叫對照組。 1,3,4號瓶子是用於實驗不同的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的,叫實驗組。

書本p92:實驗中,哪些組是實驗組?哪些組是對照組?

適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設想你是一個農民,從種子站買了一袋種子。要測定它的發芽率,如何?

環境條件:適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還有陽光

因為這節課需要學生把種子萌發的實驗先在家裏做過後再講,這樣學生有了體驗後再做,效果會比較好,但很多學生沒有做,這樣就要先把實驗過程講解,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所以要抓緊時間,把重點、難點講到對照組和實驗組時,學生不易理解,這個內容需要多加點時間講講,因為種子萌發的條件學生也比較清楚,而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概念因為第一次接觸,感覺比較難。而後面的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學生易理解,因為這節課內容比較多,授課最後注意把本節課的內容幫學生做一個,讓學生把整節課的內容充分回憶、理解,便於他們複習。

第3篇

1、培養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為以後的生物教學打下基礎,七年級生物上冊《致同學們》教案。

·2、學生初步瞭解生物課的教學流程,以適應以後的教學。

好,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什麼課啊?(生物課)這是同學們上國中後新開的課程之一,相信你們都對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們喜歡生物嗎?生物無處不在,首先,告訴我,在你們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動物,植物,菌類)我們先來看一些圖片。(出示生物發展史)我們生活的家園地球的歷史已經有46億年了,但我們人類的歷史只有一小段,那麼在我們人類出現之前的那段時期地球上有些什麼生物呢?而這些動物現在還存在嗎?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簡單介紹)這些動物現在我們還能看到嗎?為什麼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動物之外還有其他嗎?像我們漂亮的校園裏面都種滿了各種各樣的樹,為什麼有的樹能長成幾十米高,有的卻長在地上當地毯來觀賞呢?除了動物,植物,還有一些我們看不見的生物在我們身邊。大家説一下?剛才我們所説的動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現象,我們書本上《致同學們》那一頁中説到,生物學除了研究這些不同生命的現象之外,還要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生物教案《七年級生物上冊《致同學們》教案》。我們生命活動的規律有哪些呢?像我們常説多喝牛奶會長高,這就是因為牛奶中含有鈣,鈣是我們骨骼中重要的組成成分。我們生物學是農學,醫學,林學,環境科學等等學科的'基礎,書本上也舉了好多生物學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們看看圖3中的幼兒預防接種,同學們都有接過種吧?我們為什麼要接種呢?接進去我們體內的其實也是一種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對我們人體無害,但是注入這種病毒之後我們人體就會產生相應的抵抗能力,以後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還有書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紹。)

我們生物課是一門新課程,很多同學對生物課的課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現在我提出幾點要求,希望同學們認真遵守:

課堂上的實驗課,討論課可互相討論問題,但要保持課堂紀律

課堂上學生氣氛還算活躍,對很多新的生物學知識都很好奇,要注意調節學生的積極性,因為生物課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時間學生精神狀態不是很好,多舉些有趣的事例來激發他們的興趣。

個別班學生氣氛很沉悶,因為對書本上,老師介紹的熱門話題不感興趣,他們沒有接觸過,要注意調動不同班級的積極性,對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

第4篇

本節內容主要講述綠色開花植物體和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的結構是它們進行各項生命活動的基礎,對於今後學習生物學知識至關重要。在課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採集一些綠色開花植物(要教育學生注意保護花草樹木),觀察、辨認植物體的器官。利用小實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組織構成器官,利用自己身體説出系統的概念。在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前面學過的細胞和組織的有關知識以及這節課學的器官和系統,進行知識整合,描述植物體和動物的結構層次。可以佈置學生進行調查人們吃的植物性食物分別屬於植物的什麼器官,以及我們平時見到的植物具有哪些器官,在課堂上進行表達交流,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3、在進行小實驗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概括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產和生活問題,在科學探究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獲取知識的快樂,形成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和珍愛生命的觀點。

課前準備:番茄、開水及解剖刀(或水果刀),課前生物興趣小組採集的綠色開花植物標本,常見的一些蔬菜或水果等。

1、呈現一座高樓大廈,及建築工地的場景,創設問題情境:①構成高樓大廈的基本單位什麼?②磚瓦簡單的堆積在一起就形成了高樓大廈?

2、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認識到建築工人按照圖紙設計把磚有規律的砌成一個個房間,逐漸蓋成高樓大廈。教師啟發學生,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是不是細胞簡單的堆積在一起就構成了生物體?從而引入課題。

學習回顧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組織

小組充分討論,相互交流:細胞分裂能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生長能使細胞體積增大,細胞分化能形成組織。

1、教師出示實驗材料:番茄、解剖刀(或水果刀)、開水等。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自己設計方案:可能有的學生直接用解剖刀把番茄切開觀察它的構成;有的學生先用開水燙一下番茄,剝下表皮,然後在剖開看它的橫切面有哪些結構。學生分組討論制定方案後,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然後每小組選出代表在全班同學面前交流觀察到的現象:有的小組可能會説番茄主要有果肉構成;有的小組説番茄由表皮和果肉構成;有的小組説還有輸導組織。最後得出結論:番茄果實是由保護組織(表皮)、營養組織(果肉)和輸導組織等構成的,並且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聯合起來等的。從而總結歸納出器官的概念。學生積極參與設計並親自動手實驗,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及表達交流能力。

2、拓展:引導學生利用其他的材料來設計實驗探討器官的構成,小組討論後進行交流。這樣使學生不侷限於教師提供的材料,充分發揮自己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上課前講桌上擺幾盆綠色開花植物,教室四周的牆壁上貼幾張開花的蘋果樹、枝葉茂盛的蘋果樹、結果的蘋果樹或開花的油菜掛圖,為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創設教學環境)課前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採集了一些綠色開花植物(教育學生注意保護花草樹木),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採集的植物標本,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2、你採集的植物標本是否都具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種器官,為什麼?

4、根、莖、葉、花、果實、種子之間是怎樣聯繫在一起的?

(學生採集的植物有的由根、莖、葉組成,有的還可能有花或花和果實,還有的具有花、果實、種子)

教師利用課件動畫顯示種子萌發,幼苗的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葉片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夠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同時莖對這些物質進行輸導,幼苗由小長大,然後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

學生根據看到的內容積極思維,小組充分討論,進行交流。

生1:我們認為根、莖、葉主要與植物的營養的獲取和運輸有關,是植物體能夠由小長大。只有當這棵植物成熟後,才會開花、結出果

實和種子,繁殖後代。所以我們可以把綠色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分成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兩類。營養器官包括根、莖、葉,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實和種子。

生2:在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之間有輸導組織起到運輸水、無機鹽和有機養料,從而把它們聯繫成一個整體。

通過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對探索的結論進行總結,從而歸納出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5、(課前在教室牆上貼幾張動物如家鴿、鯽魚、青蛙、家兔等的掛圖為學習“動物的結構層次”創設學習環境)教師利用課件顯示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情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思考食物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從而總結出系統的概念。進而相互交流歸納出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

下課鈴聲響了……午飯時間到了!你匆匆走出教室,直奔食堂。食堂散發出的香味使你感到飢腸轆轆。你選了一份飯菜,接着掏錢付帳,然後小心翼翼的'端着飯盒,在擁擠的食堂中找到你的朋友,在他們身邊坐下,開始吃飯。

想一想,從聽到下課鈴聲、走到食堂、買飯到吃飯這一簡單過程中,你身體的哪些系統參與了,緊靠消化系統能夠完成吃飯這一過程嗎?

由於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結構比較熟悉,而且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引導通過學生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基礎上説出人體的八大系統的名稱、組成和功能,進一步歸納總結出八大系統彼此既有分工,又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種複雜的生命活動,從而使每個哺乳動物都成為一個完整統一的生物個體。

教師利用板書提綱小結本節課所學內容,學生通過自己看書進一步梳理,使所學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條理化。

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生物學知識,不能死學,要能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經歷一個再認識的深化過程,從而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識,並過渡到形成能力。

⑴我們吃掉的胡蘿蔔、白菜、甘蔗、黃花菜、西瓜、綠豆各屬於植物的什麼器官?

⑵觀察你家或鄰居家的一隻家養動物如貓或鸚鵡以栽培植物如月季,想一想這些動物或植物的結構層次是什麼?

⑶在人類生活中,植物體的各個部分被廣泛利用,如甘薯、馬鈴薯等含有豐富的澱粉,大豆、豌豆等富含蛋白質,芹菜、菠菜、花菜、蘆筍、胡蘿蔔等含有各類維生素、纖維素,這些都是人們常食用的蔬菜;而橙子、香蕉、無花果等是人們愛吃的水果;此外人蔘、薄荷、羅漢果、藏紅花等都是著名的中藥材。

你認識這些植物嗎?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儘可能的找來認一認、查一查資料或進行走訪。然後想一想,我們食用或利用的分別屬於這些植物體的哪個器官?

2、鼓勵學生自己動腦思考,提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與本節課有關的問題,並在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的基礎上解決。同學們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只要教師啟發方法得當,會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例如:

⑶我們在長跑的時候為什麼會心跳加快、呼吸變得急促?

第5篇

2、瞭解生物科學的最新進展,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出示一些水果、蔬菜、雜草、石塊,請學生分辨哪些可以食用,從而引出生物學。學生舉例一些生物的食用、藥用或其他價值。

(教師:從古到今,人們不斷觀察、嘗試、探索生物知識,形成了現在的生物科學。)

2、學生舉例:舉出常見的生命現象的例子。(如蜘蛛織捕蟲、樹葉變黃飄落等。方法指示:學會觀察。)

3、拓展反思:生物學不僅是對錶面現象的觀察,更深入到對生命活動規律的研究。如對青蛙的眼睛研究、蜻蜓飛行技巧的研究,從而出現了仿生學,誰能舉出一起關於仿生學的例子?

1、全面瀏覽教材的前言部分,分析教材從哪些方面了生物學的重要性。並有感情的`朗讀教材中的段落,體會大自然之和諧。

2、小組內探討:根據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嘗試交流生物學的應用(重要性)。

3、師生交流:有關對一些生物現象和生物科學的疑問。

三、系統:(引導學生從農業、工業、醫學等方面生物科學的重要性。)

第6篇

知識與能力: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瞭解生物的基本特徵。

過程與方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並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徵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過程與方法: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請你列舉出一片農田中,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並説明你的理由與大家共亨。

1、請你聯繫實際,仔細觀察p3生石花與鐘乳石兩幅圖,分析它們是生物還是非生物。請將你的所有理由寫下來與大家交流。

(11)地衣能生長在巖石上,併產生一種酸性物質將巖石分解變為土壤

(12)對於植物來講,如果澆水不均勻,植物的根會向着有水的地方生長。

(13) 有的植物用種子繁殖,比如小麥、玉米。有的用莖繁殖;比如月季。

3、填表:區別生物與非生物(即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徵)

要求讓學生當堂記憶,比一比誰記得到快些與更牢靠些。

1、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p7課文與插圖,找出不同點與相同點。

a. 松鼠不斷尋找食物吃b. 鐘乳石由小變大c. 小狗排尿d. 人暈車嘔吐?

(6).鯨浮出水面時,在頭部往往會形成巨大的霧狀水柱,這是鯨( )時產生的。

(7).貓媽媽生小貓,小貓能長大,長大了的貓能再生小貓,這一過程説明貓具有( )特徵。

(8).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都要不斷從外界獲取_______,同時不斷地排出體內的______,這是_____現象;能夠由小______;個體成熟後______後代;能夠對各種刺激作出有_______的.反應,生物所表現出的這些生命現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徵。

(9). 在生物大家族中,除了植物、______、______外,還有細菌、_______等。

(10). 現在被人們認識的生物有_______多萬種,而且還有許多未知種類,它們的形態、大小和生活習性______,但又存在着_______。

本節課我的安排主要集中在除書本上舉出的生物的特徵之外,還有沒有別的特徵這一問題來讓學生討論,所以很多學生對生物的特徵包括哪幾方面瞭解得不夠深入。

這節課可以先安排課後練習鐘乳石是否生物來激起學生的興趣,同學們就書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徵進行討論和舉例(主要是舉例)讓學生更深入地瞭解生物的特徵。深入瞭解了書本的六個特徵後,再活躍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有一個總的認識,再引導他們舉出一些所有生物都具有而非生物所沒有的特徵。對於學生所列出的生物特徵應該逐一分析,並讓學生舉出反例子來論證其觀點,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到生物的特徵,真正分清楚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然後再由學生來解答鐘乳石是否生物,讓他們用剛學的知識解答一開始可以理解錯的問題。

初(97)班班沒有説明細節,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98)班事前説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

在户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瞭解活動的規則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第7篇

1.通過觀察和學習瞭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瞭解細菌的生殖方式和營養方式;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

2.通過觀察細菌形態和對問題的分析、比較,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繼續樹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是相互聯繫、互相影響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細菌與人類的關係,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並自覺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1.細菌結構特點及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係是本章的重點知識,因為:

(1)通過學習細菌細胞結構特點,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它們在細胞結構上的相同點及顯著區別,明白為什麼把細菌從植物中劃分出來。

(2)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為重點之二。腐生細菌等微生物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起着重要作用,維持着生態系統中物質轉化的動態平衡和自淨作用。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細菌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為學習高中生物學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礎。

(3)細菌與人類的關係為重點之三。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瞭解細菌與人類的密切關係表現在有利與有害兩個方面,從而糾正許多人誤以為細菌都是有害的錯誤觀念。

2.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及瞭解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1)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是本章的難點之一。細菌在自然界中分佈廣泛,數量極大,與人類關係密切,但因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特別是有些地區的學校缺少相應的教學設備,如顯微鏡、顯微投影儀、錄像設備和微機等,所以教師難以進行直觀教學。

(2)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學的難點之二。因為七年級學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識很少,也沒有接觸生態系統的概念以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知識,因而講透細菌在促進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作用有一定難度。

(1)在講述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如:你們見過細菌嗎?聽説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在學生議論後請學生回答問題。

由此引入新課,教師接着指出:細菌分佈廣泛,無論是空氣、水、土壤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細菌生活。但它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十分微小,所以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2)關於細菌形態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①用高倍顯微鏡演示細菌的三種形態;如果有教學設備的學校最好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高倍顯微鏡進行觀察。②可以用顯微投影儀投影放大細菌的三種形態。③播放細菌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的錄像片段。④以上設備都沒有,教師可讓學生參看書中的顯微照片及插圖,同時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出細菌三種形態的示意圖。接着教師總結出細菌的形態:單細胞個體,從形態上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

(3)細菌的結構特點,該教學內容由於學生沒有學過有關知識,可用講述法。首先課前要準備好細菌結構的模式圖。如果沒有,教師可參照書上有莢膜的細菌結構示意圖畫一個。對照圖來講述細菌結構特點時,注意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注意強調:細菌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是細菌細胞與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重要區別,所以細菌不屬於植物範圍。另外,有些細菌具有特殊結構如:①有的細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動。②有的細菌在細胞壁外有莢膜、具有保護作用。

關於芽孢,教師應該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細菌總的特徵,不是所有細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該菌種的休眠狀態,稱休眠體。注意説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一個細菌只能生成一個芽孢,在適宜條件下,一個芽孢萌發形成一個菌體。芽孢對惡劣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壁很厚滲透性差,含水量極少。殺滅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壓蒸氣滅菌法。一般情況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師可以補充講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有些芽孢桿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時,產生晶體內含物,稱副芽孢體。蘇雲金桿菌和日本甲蟲桿菌等產生的副芽孢體對某些昆蟲有強烈毒性,因此有些國家用蘇雲金桿菌等細菌作為殺蟲劑又稱生物農藥,既能消滅害蟲又不污染環境。

(1)在講述細菌的生殖過程中要強調分裂生殖是單細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點是簡單、快速,屬於無性生殖。在講述生殖過程中,教師可參考教參中的示意圖邊講邊畫。

(2)細菌的營養方式的講述可用談話法。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供學生討論:①植物是怎樣製造有機物獲得營養物質的?②植物製造有機物的條件是什麼?③細菌不含葉綠素,它怎樣獲得營養?經討論後,教師做必要的總結。這樣學生就可以推論出細菌與植物的營養方式有本質的不同。接着引出異養的概念以及腐生細菌與寄生細菌的概念。強調腐生和寄生細菌的區別:腐生是從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組織中獲得有機物;寄生是從活的動植物體內或體表來吸取有機物來生活。

(1)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本內容教師可運用講述與談話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種生物都有着誕生、生長髮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這是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生物體死亡後是否永遠保留在地球上?為什麼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讓學生回答,誰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細菌的具體作用需要教師來講述。下面教師可畫簡圖讓學生連線填充説明三者之間的關係。

為加深學生了解腐生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作用,可佈置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完成:

用一個廣口瓶裏面放些土,把小昆蟲的屍體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蓋。上面做好標記,過一段時間挖出來觀察,看看有何變化。

(2)在講述細菌與人類的關係之前,先讓學生討論,①細菌對人類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現在何處?而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補充,要強調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數種類。糾正細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認識,培養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分析客觀事物的能力。由於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講完課後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檢測,及時反饋。並請學生回答“動動腦”上的問題。佈置學生看課外讀物的內容。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細菌的應用價值越來越高,範圍很廣,特別是近些年來在環境保護、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製藥業等等在講課時可以滲透這方面的信息。

第8篇

2、描述細胞的生命活動,説明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結構和單位

3、變形蟲運動需要能量,變形蟲是怎樣獲得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