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絕句教學反思8篇 「絕」非易事:我的絕句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8W

本文主要就近期絕句教學的實踐經驗進行反思和總結,探索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改進。文章將分析教學中涉及到的問題和挑戰,提倡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方式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興趣。

絕句教學反思8篇 「絕」非易事:我的絕句教學反思

第1篇

我愛我們民族的古典詩詞。我時常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為外國人不識中國漢字而遺憾。古詩詞,是美的代名詞。

這次一聽要上公開課,在諸多課文裏,它穿越歷史,緩緩而來。它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我像春蠶食桑,撲在如海的資料中。在沙沙聲裏,我食出了兩千多年前刀光劍影中人傑項羽的英勇善戰;在沙沙聲裏,我食出了鬼雄項羽垓下兵敗從容自刎的坦蕩磊落……這位失敗英雄的形象在我腦海裏一步一步變得豐滿。不讀書,就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原來大學期間學習的歷史知識只是冰山一角。

讀完了項羽的一生,我又開始讀李清照。這個女子才氣逼人,高雅脱俗。她愛花。"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樸素淡雅的桂花深得她心。她愛用詩宣泄離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此詩道盡了她心內的柔腸百結,非男性詩人之可比。

李清照愛國,她欽佩項羽的英雄氣節。我也如此。但學生能否欽佩?這是本課教學最重要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之一。於是我提前用一節課跟學生們講述項羽的故事。

教學效果與我的預設有很大出入。學生參與度不高,整堂課基本都是我在講授。

唐老師認為我講得過多,應該讓學生居於主體地位,可以讓他們課前多方查閲資料,我在課堂上引導他們一步一步深入體會。

我覺得我跟學生之間確實有距離感。我不知道應該如何引導他們。一篇課文,我讀懂了其中的真味,但我教不到學生內心去。那麼,我依然是一位失敗的老師。

我應該去讀一讀教育學、心理學的.名著。同時,我在課間多與學生打交道。瞭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前提。讀懂了教材還不夠,要去深入讀懂學生的心理。

同事們在比較了我的兩次課後,一致認為第一次在102班上的課更有成效,教學目標達成。而經歷了三次試課後的公開課,我已經激情耗盡。我對教學流程瞭如指掌,甚至膩味。翻來覆去講重複的東西,磨損了激情,浪費了時間。

在失敗中,我意識到:除非教學設計有很大調整改動,以後我再也不會上太多次重複雷同的課了。我可以研究同一堂課不同設計方式產生的差異,在比較中選取最適合學生的方式。這樣,我對教學依然充滿新奇與激情,還對設計教學有了更多的思考與學習機會。何樂而不為?

昇華結尾階段,我猶豫了很久,始終不清楚哪一個更好。"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劉老師贊成從項羽的有氣節昇華到當今社會有氣節的人物,讓學生做一個平凡的英雄。

文老師贊成將杜牧寫項羽的詩作與之進行比較,讓學生產生思辨意識,發散思維,瞭解不同詩人對同一個人的不同看法。

我選擇了劉老師支持的版本。更好還是更差,我也不知道。要等待時間給我揭曉答案。

設計教案是我整個上公開課過程裏最難的事情。我擺好懷孕生產時的陣勢。每一段敲擊在鍵盤上的文字,都是一川思想之流。我聽見智慧緩緩流淌的聲音。我温柔地望着一篇新鮮出爐的教學設計,心內喜悦。它是我的孩子。

課後,老師們評價我教態自然,充滿感情。我想,之所以有感情,是因為都是原創。一味表演他人的東西,只是抄襲複製。真正的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只要你是真心為學生考慮而設計教案,那麼,你的教案就會是好的。"

我的進步,是從備課《暮江吟》開始的。逐字逐句寫下自己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五年來,我沒有思考過目標與重難點到底是什麼,機械地照搬教案,就像不會游泳的人,始終沒有丟棄游泳圈的勇氣。

如今,我像剛會走路蹣跚着的小孩子,欣喜自己備課中的點滴進步。

絕句教學反思8篇 「絕」非易事:我的絕句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絕句是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前兩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此時詩人的情緒是悠然的,而隨着視線的轉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心情有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複雜細緻的內心思想活動是三年級的孩子無法感受的,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鑑於此,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悦。

為了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我在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的基礎上,嘗試把古詩與散文相結合,讓經典潤澤學生的生命,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審美情趣,積澱文化底藴。

首先,整堂課都努力創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製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為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衝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悦的心情。

其次,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

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着廣闊的想象空間,國小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容再現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那麼如何去展現呢,誦讀是最好的方式,教學生朗讀時延長某些字的讀音,就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想象餘地。在不斷地朗讀中,孩子們還可以進行創造想象,所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飛向智慧的樂園。

第3篇

古詩詞閲讀課上,學生通過認真讀詩,細細品味古詩詞字裏行間呈現的一個個生動、精妙的字詞,鋪設出一條“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走進古詩文的道路,實現學生與教者、作者三方心靈與情感的互通。

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古詩《絕句》,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佳作。詩人用28個字,向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春天圖畫,向我們告白了詩人在面對明媚的春光時愉快而充滿期盼的感情,向我們透露了東吳船隻帶給詩人的那種淡淡的鄉愁。在這樣的意境中,一切都是美的:美美的黃鸝,美美的柳樹,美美的白鷺,美美的藍天,美美的西嶺千秋雪,連美美的東吳萬里船牽出的那淡淡的鄉愁都是美的。

面對這樣一首明快而又隱含淡淡愁怨的古詩,面對一羣不足十歲的孩子,我在教學之前認真地研究着教材,研究着學生,想象着學生自學時會有哪些疑問,又能自己解決哪些問題。我精心地設計着我的教學過程:學生自讀古詩,學會生字,學會質疑;學生再讀古詩,理解字詞,品味詩韻;學生三讀古詩,感悟詩情,習得方法。課堂上,我讓學生在充分自主閲讀古詩的基礎上,提出自己學習過程中的疑問,抓出詩中的關鍵字、關鍵詞,認真讀,仔細品。

詩中的“西嶺”與“東吳”對大多數孩子來説,是個陌生的字詞,也是他們難以理解的字詞。孩子們在課堂上進行自主閲讀時,提出了對於“西嶺與東吳”一詞的不理解。教學時老師以詞為重點,引導學生進行適當的理解拓展。還記得理解“西嶺”一詞時,老師先讓學生通過工具書,瞭解“西嶺”的“嶺”子乃高大的山峯。然後開玩笑地説:西嶺西嶺,一定是哪個方向的嶺?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説:西邊。我及時表揚他們真聰明;我接着問孩子們想不想知道:這西邊高大的山嶺究竟是那座山?當孩子們的探究興趣被啟動時,我及時出示多媒體畫面:一座高大挺拔、雄偉壯觀的山嶺映入眼簾,這就是西嶺——岷山,毛主席有詩為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學生在詩畫中感受岷山氣勢磅礴,紅軍豪氣沖天!理解“東吳”時,我正想把我事先準備好的“東吳”的答案告訴他們,一個男孩舉手説他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這個男孩流利地表述着他在《三國》裏看到過這個詞,應該是個地方的名稱,當時是孫權所建立的.國家。聽了他的話,我感到很詫異,真的不能低估了這些孩子的知識水平。我高興地送給了這個孩子八個字“真會讀書,向你學習”!後來在學習後兩句詩時,我正是抓住孩子們對“東吳”一詞的興趣,及時引領他們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我告訴孩子們,“東吳”,就在我們現在的江蘇境內,蘇州無錫一帶,長江中下游地區。我告訴孩子們,杜甫的一生可沒有我們這樣幸運,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詩人的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窮困,寫詩時58歲的詩人因為逃亡帶着妻兒老小一家人來了四川成都浣花溪住了下來。而他的家鄉是在湖北襄樊,從地圖上看,相距很遠。在做了這麼多背景鋪墊之後,我問學生,詩人看到東吳的船到了這麼遠的成都,他會想起什麼?(此時學生答出了:戰爭終於結束了啊!我的家鄉怎麼樣了?可以坐船回家鄉了嗎?想起了一家人在家鄉時熱鬧幸福的景象……)詩人的淡淡鄉愁就這樣被“東吳”慢慢牽出,詩人的滿懷願望就這樣因“東吳”隱隱流露。

在品讀過程中,我引導孩子們體會:詩中的哪個字把黃鸝與白鷺寫活了?又是哪個字把“西嶺千秋雪和東吳萬里船”寫靜了?學生很快從詩的前兩句中抓住了“鳴與上”。一個“上”,一個“鳴”,品出了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在嫩綠的柳樹枝條上愉快地唱歌,品出了一行白鷺振翅高飛,直上蔚藍的天空的語句。一個 “鳴” 、一個“上”字,讓學生體會到詩人視角的轉換——由低到高,體會到詩人筆下的黃鸝與白鷺活了,動了,能説出一片動態的美景彷彿就在他們眼前向着高遠延伸;從古詩的後兩句中品出了“含”,品出了“泊”,品出了窗外遙遠的西嶺上靜靜地的皚皚白雪千年不化,品出了門口不遠萬里從東吳來的船隻靜靜地停泊。一個 “含”,一個“泊”,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眼中的遠山與近船,就是一幅鑲在窗中的畫,鋪在門口的圖,這畫、這圖,從遠遠的西嶺向我們眼前舒展過來。學生體會到了一個動靜結合的美,體會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韻,體會到詩就是一幅工筆花鳥畫,一幅寫意的山水潑墨圖,一首洋溢春天氣息的歌。

在品讀過程中,我讓學生從詩中找找:詩人是在哪裏賞“雪”,又是在在何處看“船”?引導學生抓住一個“窗”,一個 “門”,在細細地揣摩與品味中,領悟到詩人觀察點的變化——由遠到近;透過“窗與門”,引導學生領悟工整的對仗與美妙的對偶:字數相等,意思相近(相對),位置相同……學生很快找出了“黃對白,鸝對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西嶺對東吳,千秋對萬里,雪對船……”感受了讀起來朗朗上口的神韻。

在這節古詩教學課上,正是學生接觸了這麼多生動活潑、精美有韻的語言實例,通過“誦讀、揣摩、品析,表述”,才內化為實際運用的能力,真是“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

第4篇

學校的課博會開始了,沒輪到我的時候就一直擔心自己上不好,所以一直在準備。光是選課就選了4節,可是臨到最後講的時候居然決定改選一篇來講,結果就如自己想的一樣:講得的不好。心裏面默默練習過很多次,但是上台講的時候還是和自己預想的差很多。課博會讓我受益匪淺,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通過這次的課程看到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不足之處。

?夏日絕句》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開頭兩句是針對那些貪生怕死,不思收復失地的南宋統治者而説的。詩的後兩句承接前兩句意思,舉一個歷史人物繼續發揮。李清照用項羽的骨氣來強調自己“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觀點。全詩圍繞一個“思”字,直抒胸懷,寫出了英雄對待生死的態度,特別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已經成為格言警句,激勵着一代又一代讀者。

本節課課堂上我準備抓住“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兩句詩,體會項羽的英雄氣節,李清照的讚頌、悲憤、擔憂等複雜的感情。課堂上給孩子創設情境,出示李清照、項羽和南宋的歷史資料,從而使孩子們能融情於文本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在一次一次的朗讀中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並能結合古詩賞析明白做人的價值取向:有正氣、有骨氣、有氣節。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崇拜的英雄,也激勵自己努力去做這樣的英雄,預設的'教學目標就完成了。

每節課都會有遺憾,回顧整節課的教學,心中有一份失落感,因為教學效果沒有像自己預設的那樣好,主要表現有以下幾點:

1、在小組展示時學生髮揮不佳,而我也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和引導。學生可能也有緊張心理,而且三年級的小組展示學生還是初級階段,我預設的太高了。

2、我的心情有些急躁,當學生的回答有些茫然時,沒有更好地去引導他們去思考,而是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

3、課堂上有個別學生的回答中有錯誤時沒有及時糾錯。

5、高估了學情,雖然在課之前有佈置查閲背景,可是學生小,理解不了。

第5篇

在本節語文課中有幸抓住文章體裁的特點,對於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古詩的教學本課採用了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四步進行教學,在教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相信在今後我們的班本課程“我和唐詩握握手”的開展過程中也會對學生有所啟迪。

總是想把自己知道的都傳授給學生,殊不知是一種錯誤,低年級段的課就是教給孩子們識字,寫字,朗讀(背誦,積累)練習説話(寫話),而本節課在識字寫字部分的筆墨還是稍微淡了些,觀察,範寫,臨摹書寫,評價這些環節應該再去紮實。拓展部分出現的《望嶽》這首詩對於二年級孩子來説難度太大了,不太適合。因此在今後課程的知識拓展部分還應多加斟酌。

詩的朗讀缺少了韻味,因此學生也會受到影響,對於詩歌的朗誦可以下載相應的音頻,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寫字的基本功不夠硬尤其是在田字格中的書寫,大小,佔位,壓線筆等,處處有講究,筆筆皆學問。對於文本還不夠較真,對於詩中個別字詞的講解有含糊之處,豐富自己,教學相長的任務迫在眉捷。

對於低年級的自主學習採用同桌為一小組為宜,由於其能力有限,主要開展識字,讀文,背誦等的自主學習,小組的'建設還需要平時多加指導。教給他們交流合作的方法。告訴他們應該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對於古詩寫作背景的講解可以一個小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這對於學生明詩意是很有幫助的,對於古詩作者只需瞭解朝代即可。學生的寫字姿勢以及握筆姿勢一定要反覆重點強調。

唯有學習方寧靜,最是反思能致遠。願我在這教學之路上不斷的求索。

第6篇

今天上了《古詩兩首》中的《絕句》,這是一堂考核課。

我一直覺得詩歌是教學的難點。我跟曹校説起此事,曹校説:“那你不如借這個機會,好好備一下,嘗試一下,説不定會得到進步。”於是我便決定試一試。

1、在變詩這個環節,我自己在上的時候,覺得有些生硬,過渡把握得不是很好。自己講着講着就有些生硬了。

2、我總是覺得自己有個毛病,那就是在上着上着課加入一些原本教案中沒有的東西—,導致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我分析有兩個

(2)、我還沒有全面把握學生的學情。這也變成我好幾次不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原因。這次就加入了生字分類。

1、張老師認為我在範讀方面還需要加強。這次我沒起到範讀的.作用。沒有提醒學生應該注重的停頓。

2、在學生尋找完景物之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3、在寫字中可加入學生的修改環節,讓學生體會到寫字進步的樂趣。

(2)語言要抑揚頓挫,起伏變化,這樣才能更有吸引力。

2、識字應是先自讀,然後指名讀、分類,最後測讀,教學一定要遵循先會再測的規律。

不過,曹校也肯定了一些我的進步,我還是非常開心,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不斷進步!

第7篇

我剛剛上完古詩《絕句》,感覺效果不錯。這首詩學生早已經會背,所以在上的時候,在上課的時候,我首先給學生介紹了絕句這種詩歌體裁,並簡單介紹了杜甫。然後直接從插圖入手,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圖上都有哪些景物,並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描述。學生很快找出了雪山白鷺 翠柳 黃鸝 小船,並進行了描述,然後我再讓學生説説圖上都有哪些較醒目的顏色。學生説完這些以後,我給大家點出這就是詩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那麼詩人是怎樣描述這個漂亮的地方呢,一起來學習。

學生很快就簡單説出了前兩句的意思,這時候我就問,黃鸝在叫,白鷺在飛,這説明了什麼?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學生説出了“有聲”,我大大的鼓勵了學生,緊接着又問,那麼,黃鸝是黃色的,白鷺是白色的,並有青青的翠柳。蔚藍的天,這又是什麼呢?學生很快説出了“有色”,理解了詩人描述的`“有聲有色”美景。後兩句的描寫,學生略感到困難,通過孩子簡單的描述,我給學生對照窗户畫框進行了講解,學生很快理解了“含”的意思,並且把詩人觀察的角度位置都清楚地説了出來,概括時又準確地説出了動態 靜態描寫,我感覺這節課學生上的非常踏實,我自己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8篇

沒想到這次優質課競賽課題竟然是古詩教學,真是出其不意。本來詩歌教學就像一塊燙手的山芋。特別是低年級,很難調動學生學古詩的積極性。再加上我從來沒執教過古詩公開課,這對我來説的確是一次挑戰。這燙手的山芋怎麼吃呀?所以備課時,我首先在學習目標上進行了仔細琢磨,最後把吃山芋的目標定位在認識5個會認字,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初步理解詩意,能有感情地讀背詩句上。執教後,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絕句》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小詩。杜甫一生歷經喪亂,顛沛流離。社會的現狀使得杜詩充滿了“沉鬱頓挫”之感。除了他的“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外,《絕句》應當算得上是一首表達老杜喜悦心情的千古絕唱了。整首詩雖只有28個字,但字裏行間卻洋溢着韻味無窮的美。全詩一句一景但又合而為一,通過景物完整表現了詩人複雜細緻的內心活動。詩的美,人的情怎樣讓學生感受到呢?

“以生為本”真的很重要。我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小孩子。學生年齡小,閲歷淺,概括能力弱,理解詩意困難,有情感地誦讀古詩更是有些枯燥。因而,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慢慢走,欣賞啊”的姿態學習。我儘量避免逐字逐句的分析講解,本着以讀代講,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在讀上我注重了讀的層次:先讀正確,再讀出節奏,然後讀出意境,讀出韻味。生字教學還算比較紮實,因此學生很快能讀正確,讀出節奏。因而讀出意境,讀出韻味便是重點了。

怎樣讓學生讀出意境呢?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比如要學習一二句詩句時,我讓學生結合圖畫展開想象,感受黃鸝的活潑可愛,白鷺的`姿態優雅,畫面明麗的色彩,意境的高遠,感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美的吟誦中得到美的薰陶,培養語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我採用了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一是創設情境,扮演角色,如學小黃鸝唱歌,學白鷺飛翔等,二是多種形式誦讀。如開火車識字説詞,男女賽讀,欣賞圖畫,背誦古詩等。三是多維評價。比如“你真善於積累”“你真聰明”“你的辦法真妙”等,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信心。

山芋燙手,品嚐後覺得還是很有味的。執教《絕句》後收穫多多,遺憾問題也多多。課堂上總是放不開,我心中老想着教案,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所以有些地方學生的風采沒充分彰顯出來。比如,“白鷺”的介紹還可以讓學生多説説,當學生唱到《春天在哪裏》這首歌時,我讓學生多唱唱多好啊,不應在學生正有興致時戛然而止。當時完全可以作為課中操,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得到了輕鬆。這也説明我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夠,我還要多磨練。還有比如當時白板畫不出節奏線,就讓學生在書上畫畫不是也挺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