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與家長的讀書心得5篇 親子共讀,激發人生智慧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5W

本文將分享與家長的讀書心得,更好地引導孩子閲讀和培養閲讀習慣。通過讀書,家長可以更深入瞭解孩子的興趣與思維方式,一同探索知識的樂趣。同時,分享優秀書籍的經驗,讓孩子獲益更多。無論是經典名著還是寓言故事,都能在家長與孩子的共同閲讀中開啟一扇通向智慧的大門。

與家長的讀書心得5篇 親子共讀,激發人生智慧

第1篇

眨眼間兒子已經上幼兒園了,回想這三年多來與小傢伙相處的日日夜夜,品嚐為人父者的箇中滋味,雖説喝了不少苦水,倒也頗有一番心得。

我們經常看到有的家長對孩子大聲地呵斥:“你怎麼連這都不知道。”“快點過來,聽到沒有?!”……這樣的事在我自己身上也時有發生,我們做父母的往往認為這樣居高臨下,命令式的語調能體現自己的威嚴,能讓孩子更聽話。可是你試過另外一種方法嗎:蹲下來和孩子説話。

無論是在自己、親戚、朋友家裏還是在公共場合,當你要對孩子説什麼的時候,請試着蹲下來,讓自己與孩子處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親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後和顏悦色地對孩子説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發現,用這樣的方式對孩子説話,孩子同樣聽你的話,而且還會更開心地去執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達到的是同樣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所不同的只是你説話的方式而已,而孩子卻更開心了,對你的“命令”同樣是執行的。這就是因為你蹲下來了,你用和藹的口氣和他説話。

當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訓孩子最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實,小孩子的領悟能力相當強,當你不想讓他做某事時,只要輕輕地搖搖頭,或悄悄地對孩子瞪瞪眼睛,他就會明白的,完全沒有必要大聲説出來。如果你還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門前和孩子達成默契,就當是你們之之間的祕密:“如果你看見爸爸搖頭,那就説明不能那麼做;如果爸爸點頭,那就是同意了。”

隨着孩子逐漸長大,他的自主意識也會隨之增長。當你喂他吃飯時他説“我自己吃”,當你幫他穿衣時,他説“我自己穿”,可能他會弄得滿身是飯,可能他會把衣服穿得一團糟,但我們不要打擊你的興致,而要信任他,鼓勵他,給他學習的機會,否則孩子將永遠不會“長大”。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要適當調整自己的關愛方式,不要把孩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人,事事都包辦代替。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好時機,對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幫助他成長,這樣不會壓抑孩子的才智。例如,當孩子過兩歲生日時,你可以對孩子説:“寶寶又長大一歲了,從明天開始就要自己刷牙洗臉了”;又如,當準備送孩子上幼兒園之前,你可以對孩子説:“寶寶下個月就要上幼兒園了,從現在開始要自己一個人睡覺,學會蓋好被子。”……

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孩子的各種想法,也應該把你的想法告訴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時做什麼工作,媽媽平時喜歡吃什麼,爸爸媽媽對寶寶什麼表現感到很高興等等。對孩子敞開你的心扉,孩子也會同樣對待你,交流的問題解決了,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間就有了默契,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裨益。

與家長的讀書心得5篇 親子共讀,激發人生智慧 第2張

第2篇

時間過得真的很快,愷愷在幼兒園學習已經二年了,明年就是大班的小朋友了。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幼兒階段的教育宗旨是:寶寶健康快樂的成長,能養成好的生活和好的學習習慣,倒不是説要在幼兒園一定要學到什麼知識。既想讓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又要豐富孩子各種各樣的知識,這並非是件容易的事,那樣對孩子包袱也重。以下是我們個人的一些心得:

家長關心孩子,不僅用眼“看”,而且要用耳“聽”。”“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自己的事(幼兒園及他身邊的事),通過“聽”聽到他的心聲從而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是需要鼓勵,鼓勵就是動力。每當孩子有一些進步時,我們都會極力鼓勵他,這樣他就會很高興,自信心大增。錯誤時,比如説謊等等,我們還是要對他嚴厲的批評。同時也會聽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告訴他是不對的,不可以這樣做。

和孩子在一起,像孩子一樣的和他玩,融入到他的世界。跟孩子一起做一些遊戲,做手工等等。要擁有一顆童心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不要敷衍了事應付他。

以上是我在教育孩子上的一些體會。“説説容易做做難”,我們對孩子教育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望老師給予更大的指教,共同讓孩子得到更大的進步。

第3篇

光蔭如梭,在這不經意的日子裏,婷婷從曾經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

?隨着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增強,也不在是你眼中曾經的那個寶寶了,她有時也會抓住大人的缺提出意見,或是在心裏質疑大人的心裏了。

面對這個“小大人”我們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複印件”,所以我們平常也要注意什麼樣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歡給孩子設計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一但教育偏離了設計的軌道,就會認為孩子“笨”、“沒有出息”,等一系列影響家庭氣氛等不開心的問題也會急馳而來。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經給自己設計的未曾完成"宏偉藍圖"拿過來讓孩子來替你去完成。曾經犯錯改了就不是問題,相同的錯誤重演就是問題了。少年的時光是金色的、自由的、和快樂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引導”和“鼓勵”。

我們認為婷婷只是個平凡的小女孩,我們沒有給她設計任何的遠大理想,我們只是希望她開開心心上學,開開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長。所以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們更多的是要幫助她找出差錯的原因,而不是開口就責罵她,對於因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偶爾提提,不是揪住不放。尊重她自己興趣愛好的學習選擇,但也要監督她對自己的選擇不要隨便更改或後悔,培養她自己獨立決定的意識是不可以衝動和隨意的。要統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規則,由於家庭結構問題,老人都會把孩子當做“寶”來喜歡或討孩子開心。如果祖輩和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時,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孩子對大人們的洞察力也是很強的,時間一久,在家長的意見不統一時,孩子就會利用家長的意見分歧而“投機取巧”,家庭和睦聯盟,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紀律感的最好教材。所以我們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有意見分歧時,都要採用背靠着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前爭執不休。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隨着孩子年齡的逐步增長,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不再盲目服從;平時我們多采用溝通辦法,口氣婉轉,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講話,減少居高臨下的家長制批評作風。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她説話,讓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她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

?家長育兒心得體會》比如説看電視、玩電腦時間長了,我們採用“提醒制”,告訴她再過幾分鐘該休息了,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為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麼他們在低潮過後,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偶爾也以向孩子“請教”的方式培養孩子多讀書學習、做一個有知識的人的自豪感。別在孩子面前評判老師和他人,多和其他孩子的家長學習交流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經驗,做一個有愛心、包容心的家長。

當今社會的家庭,獨生子女的教育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會的未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們天下父母們的共同心願。我們作為父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信心離開我們,成為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獨立個體。但要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樣做好幼兒教育便成為我們每位父母的難題。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生存環境,而父母則是孩子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與深遠。以下便是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問,注重智力的培養。我們一直沒有刻意的去教她學習什麼,只是在孩子提問的時候認真回答她提出的問題;在她喜歡看的書上面教她認一些字,給她一些她喜歡的書與碟子,讓她自己學會放,怎樣講故事,平時在我講一次故事,然後讓她自己再講一次給我聽,使她對學習有着深厚的興趣。

第二,尊重並引導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養。重視孩子的道德培養,不管在什麼場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罵人,不説髒話。我們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在家裏,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做到不説髒話,不做過激行為。在孩子發現父母做錯了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要主動承認錯誤,並引導她在犯了錯誤時也要勇於承認。

第三,注重孩子的獨立性培養。在孩子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育,教育離不開尊重,尊重不等於縱容。在平時,要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人來看待,就必須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問題,要學會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父母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應該怎樣做,是會像孩子那樣做嗎?我們不能用自己的觀念、模式、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認定孩子該做什麼,不準做什麼,更不能利用家長的權威去壓制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性,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己的空間,讓孩子自己學會涮牙、洗臉、穿衣等,讓孩子自己學會獨立思考,讓孩子有自己的能力與知識。

上述這些只是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現在是獨生子女的時代,在幼兒教育上,我們也經歷了一個從無知到漸知的過程,在教育子女這方面,家庭環境的區別,造就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健康成長,出類拔萃,值得驕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夠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們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輝煌。

第4篇

近日與孩子籤一《生活和學習獎懲合同》(以下簡稱《合同》),結合今天的家長學校培訓,也有一些零零碎碎的想法,細一總結,主要是培養“五種意識”,願藉此拋磚引玉:

一、培養孩子的包容感恩意識。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諄諄教誨,也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孩子學好知識的前提要件,首先是要學會做一個為人正直,誠實守信,對他人有包容之心,勇於擔當,懂得對爺爺、奶奶、父母和老師等感恩的人,只有這樣,才不會沾染社會惡習,才能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特別是舒老師倡導的向長輩行鞠躬禮等禮儀行為,我覺得很有必要。因此,在《合同》的第一條我就把這個寫進去。如果孩子在這方面做得好,要給予星(自己買紙動手與孩子一起摘成)的獎勵。

二、培養孩子的獨立主動意識。“小升中”,是孩子成長過程的“斷奶期”。孩子是“風箏”,渴望自由飛翔,家長和學校就要給她一個天空,但必須把握好手中那根線。這根“線”就是父母的正確引導。父母再不能大包大辦,要有意識地讓她們主動融入同學、融入社會,用她們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提出她們的見解,家長只作優劣分析,把對錯選擇權放給她們。如主動做家務、主動交流等,在《合同》中都給予了肯定並有相應獎勵。

三、培養孩子的規則平等意識。“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怎樣讓孩子心甘情願地遵守規則而不是被迫,是關鍵問題。把父母的意志凌駕於孩子之上,即使是正確的,孩子往往也會產生逆反心理抗拒,孩子在這個時期渴望的是與父母能平等對話。於是,我想到了現實社會中成人的一些交往,是以合同的形式確定平等主體之間的地位,何不引入家教管理一試?我在百度裏搜索了一下,沒有現成的,乾脆自己起草了《生活和學習獎懲合同》,其中很多都是最基本的,孩子也容易做到,給孩子看了以後,孩子非常樂意,催着我修訂完善後跟她簽字。究竟效果如何?還待後期檢驗。相信比強行要求她遵守一些規章制度要好得多。

四、培養孩子的積極進取意識。學生的主要任務仍然是學習,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孩子學習進步。為做好配合工作,在《合同》中,我從最基本的上課舉手答問、求教難題,到半期、期末考試,學校排名等等,都做了詳盡的要求和獎懲規定,主要以獎為主,懲為輔。同時,為了促進孩子全面發展,防止高分低能現象,積極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的各種比賽、競賽、表演、評比等活動,也規定了相應的獎勵措施。為配合學校管理,在《合同》中,規定了如果學校有相關要求,以學校的要求為前提,避免了互相沖突,與學校教育形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五、培養孩子的健康生活意識。我很欣賞南中高中部操場邊的一句標語:“每天鍛鍊一小時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輩子”。不錯,孩子的身體在孩子的成長中顯得尤為重要,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就沒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一切都是空談。記得以前我在一個農村中學求學,每天早上全校是要晨跑幾公里路的。前不久新聞報道,3000多名大學生軍訓,就有近6000人次暈倒。因此,建議學校是否可以採取每天早晨孩子到校後,先晨煉(跑步或體操)至少半小時以上再進教室早讀呢?另外在體育課上,是否可增加如中學生廣播體操等類型的教學?而不是讓學生誰把汗水站出來,誰就可以到樹蔭下休息那種教學模式!

第5篇

説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説,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盤,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裏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閲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以前心裏一直不踏實,就是我感覺自己內心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可信賴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這一段時間在斷斷續續對傳統啟蒙經典的接觸過程中,一邊反省自身的行為道德規範,一邊省思孩子成長的種.種表現,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學習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成長。

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他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其中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再施加引導。我想我們都是做過孩子的,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過多的説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孩子的效果來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兒子看電視的時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覺地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就糾正他,他馬上就指斥説:“你也老是天天上網,一玩就老長時間,眼睛也要看壞的。”面對孩子的質問,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我告訴孩子:“你看媽媽改正了,只上一會兒網了,你也應該改正吧!”這時,孩子會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議。

為了開闊視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在課餘時間,給他報名參加了書法班。到現在學了幾年了,他很有興趣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孩子喜歡手工製作,我就給他提供材料,給他儘可能多的幫助。有時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個雖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給我們看,神情中充滿了自豪。看到孩子敢於動手去做並從手工製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我從心底裏感到欣慰。

此外,我們還喜歡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孩子本來就愛跑愛跳,讓他多鍛鍊,既強身健體,又愉悦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我們希望孩子不光是埋頭學習的孩子,我們更希望他好好學習的同時還能有自己的樂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教育孩子,是整個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真的需要父母從“修身”走向“齊家”,才可能向着教育的目標邁進。我今年為此專門購置了mp3和一套音響功放,把網上的經典講解和誦讀下載到mp3中,然後通過功放播放,讓家中每一個人都接觸到這些信息,同步學習。同時對家庭成員的生活行為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規範,孩子教育需要家庭每一位成員的成長。同時,藉助mp3隨身聽的功能,也會加速我對古文的學習進程。我發現網絡上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優秀資源,時間一長,我和孩子的文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學習過程中也曾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時候苦口婆心卻適得其反的現象並不少見,也曾為此苦惱過,過後細細思索:做父母的不應該只怪孩子,也應該反思反思,看看問題出在哪裏,能不能換種方式使孩子能夠更容易接受一些。其實,只要有心、有創意,家庭教育同樣也可以富有情趣。

孩子有了一些閲讀能力之後,我便開始嘗試着給孩子寫一些不同內容的小紙條,哪怕只是三言兩語。我把這些小紙條有時放在孩子的鉛筆盒裏,有時又悄悄放在孩子的玩具箱裏,甚至冰箱門上、鏡子上、枕頭上,只要是孩子能看到、能找到的地方都曾經是他的目標。當孩子意外地發現這些小紙條的時候帶給他的是一份驚喜,同時也讓他能夠真實地觸摸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愛心。

文字和語言有着不同的特點,語言稍縱即逝,有時候説好幾遍也不一定留下多少印象,容易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而文字則克服了這個弱點,只要不把它毀掉,那麼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拿出來看看,而且每看一次,感覺都在重温一遍,印象自然比較深刻。這與暴風驟雨式的訓罵與呵斥相比,不僅考慮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

它不僅可以讓孩子對父母有更多的瞭解與尊重,堅持下去説不定可以逼着你同孩子一起進步。因為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紙條的內容將不再是單一的表揚啊、批評之類,逐漸會擴展到推薦一本書啊,介紹一篇好文章啊,留下一個需要動動腦筋才能回答的小問題啊,甚至包括對某個觀點的探討等等,內容開始五花八門,這對於他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也是一種幫助。如此來來往往,家庭教育同樣可以增添不少樂趣。

在孩子的教育中怎麼做才是對的,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説不好,但對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東西又要應孩子的個性、特點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順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誘,在管與不管中尋找平衡點。

“加油”!“別灰心,再試一次”“你做的這件事真棒!我為你感到高興!”……我們經常會給孩子這樣的鼓勵,孩子將會在我們的鼓勵聲中快步前進。孩子需要鼓勵,我們經常鼓勵孩子參加學校集體活動,回來後聽他講一講參加活動時發生的事情,還進一步問他一些問題:今天搞的什麼活動?跟誰在一起?有沒有興趣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參加這項活動有什麼收穫和體會?為什麼?以引起孩子的興趣,發現問題並及時排除解決。所以説我們的每一次鼓勵都是他進步的催化劑。在學習和生活的很多方面,我們都給了孩子很多的鼓勵和讚賞,所以,孩子是自信的,讓他有這樣的積極的思想我認為是很可貴的。

雖然讚揚和鼓勵是主要的,但有些時候,批評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學習上,有時候他考試的分數少了,他會覺得不開心,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去嚴厲的批評他,有時候幫他找找原因,有時候提醒他應該怎樣去做。所以,他從來不會因為考試分數少不敢告訴家長。

教育專家徐國靜老師説,如果家庭教育僅限於如何培養兒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質,那麼這樣的家庭教育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父母素質不高,怎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又怎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為人父母者往往會發出這樣的感歎:孩子越大,就越不瞭解他。是呀,孩子小的時候,你處處以一個長者的身份指揮着孩子的一言一行,並不曾真正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漸漸長大,你將會和孩子越走越遠,代溝也隨之產生,從而難以把正確的思想和經驗傳遞給孩子,導致教育的失敗。但如果父母從一開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長,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時刻保持一顆童心,那麼,隨着孩子的成長,你會發現,在孩子慢慢讀懂這個世界的同時,你也慢慢地讀懂了孩子這本書,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這時,你距離成功的父母也就越來越近了。

這是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點滴體會,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們也會邊學邊教,在實踐中摸索,在學習中不斷進步,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