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死亡詩社觀後感7篇 靈魂覺醒:《死亡詩社》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16K

《死亡詩社》是一部經典的電影作品,講述了一羣年輕學生在一位非傳統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詩歌的力量追尋自由與激情的故事。觀眾們在影片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掙扎與成長,以及對教育制度的質疑與思考。本文將以《死亡詩社》為出發點,探討教育與個人價值觀之間的關係。

死亡詩社觀後感7篇 靈魂覺醒:《死亡詩社》觀後感

第1篇

原本想從網上直接拷貝一些文章來推薦這部電影給大家,但後面想想還是自己寫點什麼,當是我對於這部電影和導演的敬意。

有人説我們是缺少信仰、理想和激情的迷茫的一代。從國小、中學到大學關心的只是一味地讀好書、作個大人看來引以為豪的孩子,考出優異的成績,以後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再以後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再在以後等我們有了孩子,也要這樣循環往復地教導培養下一代,讀好書、作好孩子等等……

不免有個問題開始終日縈繞在我思緒中:生活的好處是什麼?不想從哲學問題去思考這問題,那是學者的工作。對於普通的我來説,一向一向以來,我只是認為生活只是順着時刻一分一秒地過着,就像小溪的清水至上而下流暢般自然,沒有為什麼是從高到低的疑問,也沒有為什麼要有小溪和溪水的問題。“就這樣”便是我的答案!

看了《死亡詩社》後,我懂得了好處存在的價值。生活只是我們的一個舞台,它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在舞台上選取並出演什麼樣的主角和資料:戲劇、詩歌、杯具、話劇、啞劇、歌劇……,什麼都能夠,哪怕亂七八糟,渾渾噩噩都能夠,但原則是:你自己選取的並樂意用一生去發奮追求。

這是美國詩人惠特曼的詩句,也是死亡詩社的開篇之辭。我想之因此選取它,是為了告誡,提示我們生活中最基本的東西,比如夢想、激情、血性和職責

好像《麥田的守望者》中有這麼一句:當年輕時,能夠為崇高的理想而選取光榮的死,當年長時,能夠為崇高的理想而選取卑賤的活。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守望者,守望我們的心智,我們的理想,以防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墜落和被自己遺忘。在平庸的活着和無悔的死去這兩者之間,我義無返顧地選取後者。正因“人因夢想而偉大”。

從這部電影裏面能夠挖掘出許許多多的人性的東西,比如順從問題,表達問題,信念問題,好處問題。我沒有辦法一一説了。但是挺喜愛惠特曼的另一詩句:站在世界的屋頂,喊出我們野性的咆哮!如果猜的沒錯,張艾嘉的《我站在世界的屋頂》應是啟發於此。

死亡詩社觀後感7篇 靈魂覺醒:《死亡詩社》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死亡詩社》説的是沉悶嚴謹的威爾頓預備學院來了一位特別的基廷老師。他與眾不同,他鼓勵學生撕書,不要受教條的控制,拋棄別人的理論,追隨內心的感覺;他告訴學生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並鼓勵他們站在象徵老師權力的講台去看周圍的東西;他用一起走路的方式告訴他們不要被同化,要有自己的想法並勇於表達它,做自己想做的事。與其説基廷先生是一位老師,不如引用影片的話説,他是孩子們的船長。在孩子們思想和自由被束縛的時代,他出現了。他是偉大的船長,帶領迷茫的靈魂穿過層層迷霧,走出那片叫青春的黑暗森林,使孩子們有了自己的思想,並無所畏懼去表達自己。

何為師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從來就是一個崇高的職業,是雕琢心靈的米開朗基羅,一刀一刀用愛雕刻完美的大衞。

江湖時代,高手苦練,只為達到最高境界。依我之見,從學生愛老師的角度來説,老師亦有三重境界。

在第一重境界的老師就是個教書的他踏着鈴聲而進,例行公事上課,不管你學到了什麼或你什麼也沒學到,在他看來,老師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與愛無關,你的分數只是他的工作績效。對於他,你不愛也不恨,他對於你也不痛不癢。你是學生,他是老師,僅此而已。

第二重境界的老師是有愛的只是他愛你的方式太嚴格了。他怕你學不好,於是給你定了無數的`〝宮規〞,例如要提早十分鐘上早讀,寫錯格式作文就沒有分等等,你還是學生,沒辦法,你只好屈服在他的〝淫威〞下。這也是為什麼學生見到老師如老鼠見到天敵一樣。當你深夜還在趕作業時,我想你不會愛他。這類老師是負責任的,或許多年以後你不會再抱怨他的嚴格,甚至有點感激他的嚴格。但是,當你還在他的手下混時,知識對於你,只是被接受,或許你學的很好,但你並沒有強烈的渴望去探索這個世界。當他令你有了主動去探索的慾望,那麼他就是第三境界的老師了。第三重境界的老師,如基廷先生一樣,有着無盡的魅力令你為之折服。他循循誘導,在黑暗中牽着你的手,鼓勵你前進。因他,你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學會了很很多多的東西,彷佛一下子睜開了看世界的眼睛;因他,你愛上了一個學科,有了強烈的慾望想要知道更多,而這一切不是為了分數。他是老師,更是益友。在青春是遇上這麼一位老師,是難得可貴的,説不定給了你一生的影響,而你深深的記住他,他也因你的記住感到幸福。

片中的孩子們是幸福的,他們遇上了基廷先生。在那個沉悶的學校中,使青春有了顏色,讓青春迴歸了它瘋狂的定義。雖然結局有點傷感,但我知道孩子們一定是感激基廷先生的,要不怯於表達的託德也不會主動站在課桌上為他送別。我看見,片尾的基廷先生眼含淚花。

第3篇

它讓我更加明顯地意識到:不受壓抑,崇尚自由,張揚個性!才是我們真正應奉行的教育體制!

“花開堪折直需折”,於此同義的拉丁文就是及時行樂,他們的英文教師,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基廷在開學第一次見面帶領大家上第一堂課時就教大家:及時行樂,孩子們讓你們的人生超越凡俗!也許有些人持異議,呵呵,那些人也都是些凡夫俗子罷啦,我覺得這樣來引導學生們建立他們的人生觀是有道理的,正如基廷先生説的我們都是凡人。

整個觀看過程中,我都一向很喜歡和欽佩基廷先生,真的。欽佩他的敢於突破,喜歡他的浪漫主義,喜歡它簡便趣味,富於創造力並且個性十足的課堂。

記得在課上,他為引導和激發同學們的創造力而這樣引導大家:

“我們讀詩寫詩並非為技巧,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活力!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夢想。並且是維生的必要條件,可是,詩,美,浪漫,愛這才是我們生存的原因!“

尼爾的死是個杯具,令人心痛之餘不免要深思和反省她父親對他專制而過於苛刻的教育方式———————沒有自我,殘酷壓制,苛刻要求,過高期望。(概括下來無外乎這四點了!我想這也是導致尼爾因無法忍受而選擇來自殺的原因吧。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由於於父親缺少溝通和交流,不敢於反抗父親意志而委屈自我屈服,任意聽命父親的決定。從小,我最反對的也是這一點了,誰説得對聽誰的,不能因為是長輩就不論對錯,而強迫孩子一切都按自我的意志來辦事。這樣一點空間都不給孩子,導致的結果就是使孩子從小就缺乏主見,沒有自我,沒有創意,缺乏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這就是這個世界,可怕,虛假,而充滿欺詐。在故事進行到一半時我就能很準確的預料到他(基廷教師)的`命運了,人性被壓抑的年代傳統的課堂向他這樣開放式的教學是不會被真正理解的,可是令我欣慰的是,故事的結尾很令人振奮,每個人都真正作到了,最讓我欽佩的是以前最膽小的安德森,他勇敢的説出真相,為被冤枉的基廷教師辯解為大家揭開真相……

這部電影於我而言,讓我又一次地看清了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端,並且喚醒了我對詩歌的熱愛。很久了,因為種種原因把我愛的詩歌不知拋在了哪裏,最終又迴歸拉,哈哈!

第4篇

下了班我迎着冷風頂着雨一路騎車到了家門口,又一頭衝進了牛肉湯館,在冷冷的路上就想沒有比喝一碗牛肉湯加一個香脆的燒餅更美味的晚餐了。照例,打開手機電影,打發吃飯時間,順便防止自己一個人處在人羣中感到令人羞恥的焦慮。最近偏好勵志題材,也許跟目前的心境有關,總想着從任何可能的地方找到一絲支撐的力量和慰藉。整個“勵志”專輯推薦的影片基本都快刷完了,剩了一個,《死亡詩社》。這個片子之前幾次都想點開但最終又換了其他的來看,原因是看到這個名字總讓我感覺不舒服,打開播放了幾分鐘,就覺籠着幽幽的陰鬱,周圍很吵,我被辣椒嗆了一口,耳朵嗡嗡響。

捱到中間部分,我鬆了小口氣,一切被青春向上和激情充滿,猜測dead poetsociety並非是陰鬱的主題,也許只是死亡詩人mr. keating 及對詩歌懷抱熱情的同伴們於自己的社團一種不落俗套的稱呼吧!就像他啟發hopkins時一樣。一羣大長腿鮮肉們正處在建立自己三觀及搭建夢想的時期,很幸運的給了他們一個如此迥異、浪漫、天馬行空、懷抱激情的文學老師。他們撕掉像數學公式一樣的前言,他們站在桌子上嘗試看不同角度的世界,他們逃脱門禁高舉燈火在山洞重組神祕的死亡詩社,他們在院子裏找到自我獨特的腳步,他們寫並讀了自己人生第一首詩,儘管簡單拙劣但完全出自心底的訴求,他們尋找自我的意義,尋找真摯的愛情,尋找願意傾其一生為之奮鬥的夢想。他們無比愉悦,內心是跳動的',觀影的人也是跳動的。

neil 的父親是“你必須聽我的,我是為你好”派的典型代表。他像一座山,不過可惜neil本不在他的懷抱裏,而是高高的豎立在兒子的面前,他高大的陰影完全籠住了neil小小的身子成為不可逾越的屏障,甚至連征服的勇氣都不敢有。儘管在neil自殺前曾有過那麼一次反抗,夢想給的勇氣,一瞬即逝。

我想neil的死足以讓父親稍微懷疑一次自己的強勢並最終妥協,這也是更多的影片中常見的情節。而結局並非如此,neil的父母追究學校的責任,浪漫的死亡詩社成員中也有了向現實妥協的份子,我稱之為“靈魂啟蒙老師”的mr. keating被指為始作俑者。

到這裏,我大約明白開始的陰鬱之感從何而來,有些力量是如此渺小,即便死亡、即便踩着先驅也翻不過那座大山。通往自由的路上佈滿了屍體,但至少從沒有停止追尋。

第5篇

看完《死亡詩社》心裏有種説不出的味道。當看完結局時眼淚已從眼框中流出來。心裏有種莫名的痛,莫名的想大哭一場。為尼爾的死感到可惜,感到心酸,感到迷茫。尼龍的死到底是誰的錯,是基廷老師,是他父親還是誰呢?

當我們回頭看時,我們能夠看到的不僅僅是社會,學校的問題,還有家庭教育的問題所在。裏面講述了尼爾本來是一個熱愛演戲的孩子,由於家裏的關聯,他父親只想他成為醫生和律師,因此在學校的一傾活動也不能參加,明顯他的父親是專制型的父親,我們能夠去責怪他的父親,但他父親只是想他的夢理在他的兒子能夠實現,而且認為那才是對他最好的,進入這所學校也是花了他很大的犧牲才進去的,他只期望他的兒子在這所學校裏面學習,然後上大學,對於兒子的興趣,卻一無所知,每一次尼爾想知訴父親自己的心裏的想法,當看到父親的冷漠的眼神,他把自己想説的話又吐下去,正因他自己講了也白不講,他還是演繹他的孝順兒子,正如這樣,才導致後面的杯具的發生。從中我們能夠看出家人和自己孩子的溝通顯得尤其重要,尊重孩子的愛好,瞭解孩子,並且發展孩子的愛好,讓其他們健康的成長。這方面我們要進行反思,不然下一個尼爾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孩子的身上。重視家庭教育,呵護你的孩子健康成長,讓你的孩子在自己的愛好上發展。這樣他才會活得快樂,活得有好處。

另一方面,基廷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及時行樂”是他的教學,他的教學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教學方法與眾不一樣,同學們在他的課堂上不僅僅簡單而且學到很多的東西。讓學生彷彿重生,但在那種環境下,也許很多時候都是無奈的,正因社會是這樣,是無法解決的,也是一時無法改變的,這不是基廷先生的錯,他是一個改革者,一個創新者,只是有時有些事也是很無奈的,他也不想這樣,他只是想自己的學生能有與眾不一樣的'想法,但卻想不到他的觀點對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諷刺了當時的社會的黑暗,讓人活在一個被安排的生活中,根本就一點自由也沒有,也許尼爾的自殺讓他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

這種現象在我們當今社會上也都存在着,我們為了孩子的將來,根本就沒思考到孩子的愛好,從小讓他們學習鋼琴,畫畫,星期天都不放過,讓他們從小就成為小大人,他們沒了童年,沒了樂趣,只會成為生活的奴隸。而他們並不開心,而家長往往以愛的名義來作為理由,其實他們是在以愛的名義來傷害着他們的孩子。尊重孩子才是對你孩子最好的方式,也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比整天學習還重要。

第6篇

即使處在陰溝裏,依然有人仰望星空。王爾德的這句話應該是對《死亡詩社》最好的註解。在所有以浪漫化思想為主旨的電影中,《死亡詩社》是少有的能將理想與激情推到極致,並且沒有過於烏托邦化,依舊與社會現實相契合的電影。它以一羣師生的微觀視角去折射宏觀下人們的精神訴求,用不討巧的戲劇結構卻成功將影片主題推至高潮,完美展現了以一場浪漫主義的盛宴。

與其他以師生為主要人物形象的電影中相比,基汀老師的人物性格是較為單一的,但是編劇和導演更多的是將基汀老師塑造成類似耶穌的傳道者形象,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行事方式賦予人物足夠的厚度,並以帶有一定悲劇色彩的故事背景給予基汀老師這個人物足夠的説服力,保持人物形象浪漫化的過程中不與現實脱節。

當一個死水般的體制內出現一個活躍的變數時,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對面。在所有表達對理想和自由的追求的電影中,新思想的出現總是先面臨着受舊秩序壓迫的局面。如《搏擊俱樂部》中的泰勒,《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一樣,基汀老師就是第一個對固有權威發起挑戰的變數。但是和泰勒的暴力,馬修的被動不同,基汀通過刪減代表着傳統思維的課本化解舊體制在學生心中的威信,通過詩歌創作激發學生思想的創造力,用春雨潤無聲的方式,將浪漫主義思想滲透進這個腐朽的體制,希望在下一代的身上播種出新的活力。

承載影片主旨的道具也富含了浪漫主義氣息,從基汀老師朗誦的詩歌到尼爾熱愛的戲劇,從湖畔的草地到山洞裏的燈光,電影中這一切詩意化的設置都暗示着浪漫主義就在學生們年輕的血管裏湧動着。

?死亡詩社》與耶穌受難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的契合也賦予了影片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從卡梅倫的告密與猶大背叛相似,到基汀老師被開除與耶穌之死相吻合,再到最後基汀老師出現後學生們站上課桌向固有權威反抗與耶穌復活廣佈福音的象徵意義一致,這一意象的代入體現出濃烈的浪漫主義情懷,預示着這只是希望的開始而不是結局。

而尼爾作為殉道者的身份則推動着影片中後段的小高潮,他帶着戲劇中的草帽赤身站在漫天大雪前,用代表着上一輩權威的武器結束生命來呼喊出他對理想的追求,意味着他超脱了肉體的束縛如《飛越瘋人院》中的麥克墨菲一樣達到了精神層面的自由,用殉道的方式使影片主旨悲劇性的昇華。尼爾殉道前的最後一笑,是對他心中浪漫思想最絢爛的闡釋。

第7篇

在社團團長的推薦下,我靜下心來,認真觀看了《死亡詩社》。看完之後,心裏有種説不出的味道。當看完結局時眼淚已從眼眶中流出來。心裏有種莫名的痛,莫名的想哭一場。為尼爾的死感到可惜,感到心酸,感到迷茫。尼龍的死到底是誰的錯,是基廷老師,是他父親還是誰呢?

當我們回頭看時,我們可以看到的不僅是社會,學校的問題,還有家庭教育的問題所在。裏面講述了尼爾本來是一個熱愛演戲的孩子,由於家裏的關係,他父親只想他成為醫生和律師,所以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也不能參加,明顯他的父親是專制型的父親,我們可以去責怪他的父親,但他父親只是想他的夢理在他的兒子身上可以實現,而且認為那才是對他最好的,進入這所學校也是花了他很大的犧牲才進去的,他只希望他的兒子在這所學校裏面學習,然後上大學,對於兒子的興趣,卻一無所知,每一次尼爾想告訴父親自己心裏的想法,當看到父親的冷漠的眼神,他把自己想説的話又吐下去,因為他自己知道講了也白講,他還是演繹他的孝順兒子,正如這樣,才導致後面的悲劇的發生。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家人和自己孩子的溝通顯得尤其重要,尊重孩子的愛好,瞭解孩子,並且發展孩子的愛好,讓其他們健康的成長。這方面我們要進行反思,不然下一個尼爾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在我們孩子的身上。重視家庭教育,呵護你的孩子健康成長,讓你的孩子在自己的愛好上發展。這樣他才會活得快樂,活得有意義。

另一方面,基廷老師是一位好老師,及時行樂是他的教學,他的教學讓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見。教學方法與眾不同,同學們在他的課堂上不僅輕鬆而且學到很多的東西。讓學生彷彿重生,但在那種環境下,也許很多時候都是無奈的,因為社會是這樣,是無法解決的,也是一時無法改變的,這不是基廷先生的錯,他是一個改革者,一個創新者,只是有時有些事也是很無奈的',他也不想這樣,他只是想自己的學生能有與眾不同的想法,但卻想不到他的觀點對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諷刺了當時的社會的黑暗,讓人活在一個被安排的生活中,根本就一點自由也沒有,也許尼爾的自殺讓他得到了解脱,得到了自由。

這種現象在我們當今社會上也都存在着,我們為了孩子的將來,根本就沒考慮到孩子的愛好,從小讓他們學習鋼琴,畫畫,星期天都不放過,讓他們從小就成為小大人,他們沒了童年,沒了樂趣,只會成為生活的奴隸。而他們並不開心,而家長往往以愛的名義來作為理由,其實他們是在以愛的名義來傷害着他們的孩子。尊重孩子才是對你孩子最好的方式,也是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這比整天學習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