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圍城》讀後感8篇 在“圍城”中品味荒涼生活——《圍城》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5W

《圍城》是錢鍾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説以精妙的語言刻畫出了當時中國社會的種種矛盾和人性的複雜。小説中的角色形象有血有肉,具有普適的時代價值和深刻的人性思考,值得一讀再讀。

《圍城》讀後感8篇 在“圍城”中品味荒涼生活——《圍城》讀後感

第1篇

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除了各色生動形象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書中蘇文紈的一句話“説是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句話看似簡單,但這何嘗不是人生呢?我們一步步地朝着自己覺得幸福的地方走去,心中是愉悦而歡喜的,但是那讓我們現在覺得欣喜的地方,又何嘗不是一座圍城呢?

書中主人公方鴻漸一出現的時候,是在一艘留洋歸來的船上。此時,方鴻漸便是與船上的鮑小姐產生了糾葛,雖然心中並不愛她,但是卻端着開放的西洋做派,與之娛樂。在這本書中,一步步的情節就是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的情感展開,從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再到孫柔嘉,主人公是怯懦的,在起初,他因為怯懦使蘇文紈誤以為他已經愛上了她,又因為怯懦失去了當時心中所愛,再到後來一步步陷入了工於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中。這是主人公感情的一座圍城,起初主人公十分嚮往這座圍城,但是在一次次的經歷後,最終身心都十分疲憊。然而在書中,僅僅是隻有一座圍城嗎?答案是否定的。趙新楣愛慕了蘇文紈二十年,卻也踏不進蘇文紈的那座圍城,最終也脱離不開自己的命運。而作為事業的那座圍城,從主人公在岳家的工作,再到三閭大學到後來,都充斥着壓抑和逆來順受,或許這和方鴻漸本來的性格,一種對待事物玩世不恭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通過一段段的描寫,我卻看到了他在事業圍城中的徒勞無力,直至走向低谷。那麼當時的社會呢?在書中有段描寫:某太太為了祈願中國戰爭的勝利,天天拜觀音菩薩。這些不經意的刻畫都讓我們看到了民國時期封建思想。主人公捏造自己留洋歸來得到博士學位遭到當地人的追捧甚至請去演講也看到了盲目的崇洋媚外思想。

作者站在一定高度去俯瞰書中點點滴滴,用諷刺的語言批判了人性和社會,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自大,真正闡明的就是:生活本來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不能逃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圍城中過完這一生,任何人都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圍城中過完這一生,任何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正如方鴻漸逃出一座圍城來到另一座圍城一樣,只是從一種壓力逃到了另一種壓力而已。

《圍城》讀後感8篇 在“圍城”中品味荒涼生活——《圍城》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現代人觀念開放了,對婚姻更加想的開,圍城進去的快,出來也快,熟悉了不久結婚,婚後不久又離婚,視婚姻如兒戲,這樣的人怎麼能夠理解愛的含義和生活的真諦?人海茫茫,兩個人有緣在一個圍城裏並不輕易,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理解,互相體諒,經營好這份愛,經營好一個家庭。大家都要相互謙讓,才不致讓對方有逃出去的念頭,試問哪些逃出婚姻圍城的人,你們都更好的找到幸福了嗎?你們回想往日的.恩愛的時候就沒有後悔過嗎?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是這樣,工作何嘗不是如此?有的人幹一行愛一行,富有兢業精神,有的人頻頻跳槽,也難覓如意的工作,他們厭煩本職工作,老是覺得別人的工作如何如何好,吃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換了新的工作後發覺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如意,想起原來工作的種種好處。只恨世上沒有後悔藥賣,時光不能倒流。下海經商也沒那麼輕易,風險大,競爭激烈,壓得心裏崩潰時才想起幼教工作的種種好處,有雙休日,又有寒暑假,整天面對着一羣活潑無邪,天真爛漫的小朋友,心理也變的輕鬆快樂多了,也讓自己變的年輕了許多了。回頭再想想有這樣讓你愉快的工作,還為什麼要去羨慕人家呢?還有什麼理由不安心幼教工作呢?看着諸如此類的文章我不由的想説:同仁們,讓我們好好愛孩子,愛我們的幼兒園,愛我們的幼教事業吧。

最後,我要用錢鍾書愛人楊的話來結尾:“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抵如此。”

最後我還想説一句讀後感,願我們能好好的把握好、珍惜好今天的生活,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快樂更美好的。

“西洋趕驢子的人,每逢驢子不肯走,鞭子沒有用,就把一串胡蘿蔔掛在驢子眼睛之前、脣吻之上。這笨驢子以為走前一步,蘿蔔就能到嘴,於是一步再一步繼續向前,嘴愈要咬,腳愈會趕,不知不覺中又走了一站。那時候它是否吃得到這串蘿蔔,得看驢夫的高興。”

第3篇

起初讀圍城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一句話“城裏的人想出去而城外的人想進來”,上學聽老師講,周圍聽朋友言。在孩童年代總覺得是否是這個城有魔力,如今已然是一個即將入社會的成年人了,生活給予了磨練也多了些沉澱,再看這本書就全然不是懵懂的模樣了。

?圍城》主要有兩大看點,一個是幽默的語言諷刺,一個是深沉的生活閲歷。不得不佩服錢老的文字功底與創造力和對生活深刻的觀察與剖析。文中那些深沉的思想在幽默的語言下顯得妙趣橫生,令人回味無窮。那句被人用濫的“婚姻就像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裏面的人想出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書中很多經典的話語確實值得回味,“愛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麼苦於終成眷屬的厭倦,要麼苦於未能終成眷屬的悲哀”“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裏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這些話語總是犀利中又揣着明白,雖然書中的故事讓人覺得有些瑣碎,過於生活,但這就是最真實的'存在。雖然經歷得不多但是總在世上活着,看過的聽説過的也無非如小説中説的如此,愛情也好生活也罷,總要撞的頭破血流才會有真實的感受,曾經大放厥詞不信的那些“邪”最終還是信了。

在我看來不光是愛情,生活也一樣是“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簡而言之就是慾望罷了,學不會滿足也停不下追逐的步伐,部分來説慾望也許是好的能夠推動你的向前發展,但是過猶不及。在這個時代裏我主張的是趁着年輕,用盡全力去看看這座“城”,當你對“城”真的裏裏外外全都瞭解透徹了再選擇你想要的。但我想説這個“城”之大,可能窮盡一生都沒法看完,所以還有一句話就是“人生只有兩種東西,一種是你看過的,一種是你沒看過的,看過的是得到,沒看過的即是遺憾”你選擇做得,和你遺憾沒有選擇做的終究會伴你一生。所以努力去闖,靜心選擇,保留遺憾,度過這一生,也許是一個最好也最真實的狀態了。

第4篇

感情,其實就是一種緣分。人生,就是在一次次奇妙的緣分中度過的,它,將温暖我們的一生……

那是大約在兩三年前的深秋,夜晚,我與父母回家時卻發現了一隻小流浪狗可憐巴巴地躺在我們家門口——由於單元門年久失修,所以門可以不用鑰匙隨意打開。外來人可以入內,外來狗也不例外。

這隻可憐的小狗全身烏黑,但是有幾處奇形怪狀地白點格格不入的出現在它的背上,使得本來就不好看的它變得更醜了。它的尾巴更是不堪入目!它的尾巴上的毛有好幾處卷在一起,身上的`毛則是胡亂地,沒有章法的纏在一起。而它的爪子更是長的要命!隨便一撓就能在你細皮嫩肉的手背上抓出五道傷痕。腳掌也是臭烘烘的,真是好奇它都去過哪裏——它腳上的淤泥就有三尺厚,如果把那些泥都洗掉我估計它的體重會減輕一半。

就這麼一隻又髒、又黑、又醜的流浪狗,我估計大家都不會收養它!但是我同情了它。因為此時已經是深秋了,如果不管它的話,它的生命一定會永久的停留在這個冬天。

但是,我的父母並不是很贊同我收養它。因為太麻煩了!所以,我承包了它的一切:洗澡。餵食、遛狗……即使是這樣,我依然不嫌棄它,依然喜歡它。我想,它也會喜歡我,愛我吧!

最終,悲劇還是發生了。有一天清晨,我沒給它拴狗繩就去遛它了,哪成想,剛出門,它就被別的母狗吸引了,撒腿就向它跑!我連忙去追,可是兩條腿還是跑不過四條腿!不久,它就跑出小區,消失了……

我坐在地上痛哭,後悔當初不給它拴狗繩!後悔為什麼偏偏在這個時候帶它出去!不過,説什麼都晚了……

它小時候流浪,成長時被我收養,長大後又迴歸流浪!我想,這就是它最好的歸宿了吧……

離那天已經過去了三四年,我仍然記憶猶新,我不知它是否還活着,如果活着,那它一定也有自己的兒子、孫子了吧,我還記得它,不知它是否還記得我,不過,我們倆的這一段緣分,我想,我們彼此終身都不會忘記……

第5篇

一本好書是經得起時間的磨礪的,《圍城》就是那本經得起時間磨礪的好書,它於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初印,一九八零年重印,然後到現在,一直受到讀者們的喜愛。《圍城》這本書我也是剛剛讀完不久,但我對這本書的感受特別深。本書以方鴻漸為線索,來表現世間百態。人物的描寫十分的精緻,不同的羣體表現出不一樣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很具有諷刺意義。我們都是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我們都活在“圍城”裏,同時又活在“圍城”外。永遠達不到的是目標,永遠滿足不了的是慾望。我相信我們每一次讀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五年後看它是新的,十年後看它還是新的,一百年後看依然是新的。《圍城》就是如此。

楊絳先生其實早已概括出了《圍城》的精髓: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是啊,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當我們上國小,上中學的時候,我們都盼望着上大學,因為上了大學就沒有人逼着我們去做作業了;就沒有人阻止我們幹着幹那了;我們會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情;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跟自己喜歡的異性交往;我們還可以去我們想去的地方……太多太多的誘惑誘使着我們快點長大。可是當我們真正上了大學,我們才領悟到事實不是這樣的,入學的新鮮感過後,我們開始變得越來越頹廢了,我們開始上課玩手機,逃課,整天把自己關在宿舍裏打遊戲,宿舍門都不想邁出一步,漸漸地我們迷失了自己。當一個人安靜地時候,我們腦海裏呈現的都是上大學以前那純真的,無邪的,美好的回憶。我們開始感歎時間為什麼如此的殘酷,為什麼消逝的如此的快。我們“致青春”、“憶童年”,現在才恍悟兒時的我們是多麼的童真,少年的我們多麼的.歡快,18歲的我們是多麼的快樂。但那都已經成為過去。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一個“圍城‘裏面,我們總是在抱怨總是在怨天尤人,可當我們真的走出來的時候又開始悔恨,開始追憶。

同學們,其實生活在再苦的日子裏也會有滿足的人,生活在再富足的日子裏也會有不滿足的人。所以無論活在什麼環境中,什麼條件下,我們都要有一顆平常的心,享受當下,享受現在美好的時光,不要等我們老了再去蹉跎歲月……

第6篇

?圍城》是從小就聽説的一本書,真正拿起來看竟到了現在。初看覺得寫的也都是稀鬆平常的家常事,讀來覺得無味。讀着讀着,趣味盎然。

書中的每個人,在生活中都能找到他們的影子。但是又像楊絳先生説的,每個人都是虛構的,卻又都是生活中每個人的結合體。

方鴻漸遇到的幾個女人,可能代表了男人一生中不同階段中遇到的各種女人吧!留學回國途中遇到的鮑小姐,像隨便玩玩又不用負責任的一種人;蘇小姐是對男人愛而不得又變得世俗化的一個人;唐小姐像男人心中最愛卻沒有得到的那人。最後卻在人生途中遇到一個不起眼的孫小姐。起初對孫小姐是沒有一點意思,然而隨着所處的環境,各人的心態慢慢發生變化,加之孫小姐稍稍玩弄的小心機,兩個人就走在了一起。

像方鴻漸最初時候的心性,是斷不會娶孫小姐這樣的人的。雖然方最初也談不上討厭孫小姐,但一開始確實沒把她放在心上。最後,這個沒放在心上的人卻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要陪伴一輩子的人。

書中,因為蘇小姐對方鴻漸的態度愛爭風吃醋的趙辛楣,一開始不是那麼令人喜歡。反倒是從往三閭大學去的'旅途中,以及到學校之後的種種,越來越喜歡這個熱心腸的趙辛楣。

世事弄人,工作生活都受當時環境的影響,但是辛楣作為鴻漸的朋友,一直是合格的。

大家由剛剛畢業回國,到工作,到婚前的男女交往,到最後娶妻生子。每個人的角色從工作和生活中都發生着變化,心態也是慢慢變化着。

讀到最後,每個人都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着。為茶米油鹽,為高官顯貴,為青春永駐,為能……

當初的夢想,在那個亂世之中,也許來不及實現了。但是每個小人物,過着平凡人應該過的日子,為瑣事笑着、哭着、吵着、擁抱着……

圍城,不僅僅是婚姻的圍城;也是工作的圍城;大家庭下的圍城;中國當時形式下的圍城。

也許,不管是亂世還是太平盛世,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不同階段的圍城。

第7篇

?圍城》裏的方弘建,憑着一紙假的文憑,順利的去了湖南大學當教授,卻覺得大學裏的人勾心鬥角,各懷鬼胎,最終從曾經夢想的“教授圍城”中跑了出來,辭退了工作;風風光光地去孫小姐結了婚,卻覺得生活變得苦悶枯燥,曾深深渴望的婚姻圍城,卻變成了自己最想逃離的地方!我們都在開始時羨慕着方弘建的幸運,而一幕終了卻又感歎着他最後的落魄孤獨,殊不知我們自己也已變成城外之人。

城外的人渴慕着城裏的生活,進了城卻又懷念起城外的生活。這看似可笑的圍城之道,卻何嘗不是我們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我的一個朋友,比我大一歲,剛剛考進了全市最好的高中,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同時又偷偷地羨慕着。他本來也是高興的不得了,可剛開學沒多久,就告訴我:“你以後千萬別來這兒啊,苦死了。”沉默一會兒,又苦笑着歎口氣:“還是國中好啊。”

我思考了很久,突然意識到,原來我們已經陷入了圍城之中。我拼命地想衝進城去,他卻一直都想逃回城外。城裏城外,一牆之隔,想法卻是天差地別。

俗話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麼我就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重新看看這奇怪的圍城吧——其實,何必那麼糾結,城外的人有理想,有抱負,能靠實力衝進城裏,未嘗不是件好事。城裏的人,若真是發現城裏的生活不適合自己,退回城外,也未必是件壞事。只是難就難在能否懂得珍惜。城外的人,多珍惜一下城外的生活;城裏的人,也多握緊一些在城裏的機遇。這樣,是不是就能少一點後悔,少一點失望?

少年不知愁滋味,欲上層樓。欲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説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想來,人這一生都其實是在圍城啊。城裏城外的,又有什麼分別。

第8篇

對於錢鍾書先生的《圍城》早有耳聞,只是當初自己憑書名,覺得這本書大概是也就是寫戰爭相關的事情,就一直置之高閣。

下面就説説我讀《圍城》的感受。讀完了錢鍾書的《圍城》,心裏有一種莫名的震撼,悵然若失卻又意猶未盡的感覺,書本合上,思考不止。《圍城》有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是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衝進來”,這也許就是生活吧。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錢鍾書先生書中的寫的各種圍城,讓當今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如今的現實是,社會節奏加快,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鬥、勾心鬥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對於大學生而言,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於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裏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着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

錢鍾書先生的文學功底也是令人仰慕。恰當的修辭,幽默的諷刺叫人讚不絕口。如 “鴻漸見了她面,不大自然,手不停弄着書桌上他自德國帶回的supernorma牌四色鉛筆”。這很想魯迅先生的文字,對於兩位文學巨匠,有個共同點就是,用恰當的手法進行幽默的諷刺。在我印象中,《圍城》中的人物,除了唐曉芙外,剩下的人都在錢老先生的筆下被狠狠折磨了一番。其中,最有意思的就要當數范小姐了。文中有一段,她聽説汪太太給她做媒,正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還在背後懷疑孫柔嘉,假得不得了。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鐘才過就到汪家,還説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誰都急,把自己塗得花枝招展的,想盡可能地吸引趙辛楣的注意。見過辛楣以後,正像文中所説那樣“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裏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

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女士曾説,“錢鍾書的‘痴氣’,使《圍城》更富於真實性和戲劇性。錢鍾書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圍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