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圓柱和圓錐教案7篇 "形體探祕:從圓柱到圓錐,探索幾何形體之美"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7W

本教案包含圓柱和圓錐的概念、性質及其計算公式,適用於國中數學教學。通過學習本教案,學生可以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知識,提高數學應用能力,拓展數學思維。

圓柱和圓錐教案7篇

第1篇

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單元所學的立體圖形知識,認識圓柱、圓錐的特徵和它們的體積之間的聯繫與區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師:在這個單元裏,我們學習了兩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圓錐,知道了它們的特徵、學會了如何求出它們的體積等知識。並學會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⑴教師:圓柱的側面是指哪一部分?它是什麼形狀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為什麼要這樣計算?(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長,高=長方形的寬)

圓柱的表面積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⑵做第91頁第2題的.第⑴、⑵小題,第3題上半題求圓柱表面積部分。

⑴教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底面積×高)計算的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圓柱體的體積計算的字母公式是什麼?(v=sh)

⑴教師問:怎樣計算圓錐的體積?計算圓錐體積的字母公式是什麼?

這個計算公式是怎樣得到的?(通過實驗得到的,圓錐體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行間巡視,提醒學生看清題目後括號裏的要求。

圓柱和圓錐教案7篇

第2篇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的。圓柱與圓錐都是基本的幾何形體,也是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圓柱和圓錐擴大了學生認識形體的範圍,增加了形體的知識,有利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全單元編排五道例題、四個練習,把內容分成四段教學。依次是圓柱與圓錐的特徵、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在單元結束時,還安排了整理與練習以及實踐活動《測量物體的體積》。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直觀認識了圓柱,通過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動初步感受了圓柱的形狀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不同之處。例1先教學認識圓柱,再教學認識圓錐,要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它們的特徵,瞭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並會測量高。

教學圓柱從識別圓柱形的物體開始,因為學生已有這樣的能力。例1的圖片裏,有些物體是圓柱形的,有些物體的一部分是圓柱形的,也有些物體不是圓柱形的。而且,在圓柱形的物體中,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厚,有的薄,這就為認識圓柱提供了豐富的具體對象。

認識圓柱的教學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交流,同時教師要給予必要的講解。讓學生仔細觀察圓柱,發現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相同的圓形,圓柱的側面是曲面,而且圓柱上下是一樣粗的。前兩點學生容易注意到,第三點往往會疏忽,在交流的時候,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在“練一練”裏,教材安排了上、下兩個底面大小不同的杯子和木桶,兩個底面雖然相同但兩底之間粗細不同的腰鼓,還有底面是正六邊形的盒子,讓學生指出這些物體都不是圓柱形,從而加強對圓柱特徵的體驗。在學生交流圓柱特徵的過程中,教師可相機指出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側面,及時出現圓柱的幾何圖形,在圖形上標出圓柱的底面和側面,這是建立圓柱概念的重要一步。同時指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並在圓柱的幾何圖形上標出高,既直觀地表達高的意義,又能使學生想到測量圓柱高的方法。

例題引導學生把認識圓柱的學習方法遷移到認識圓錐上來,在觀察圓錐形物體的基礎上抽象出圓錐的幾何圖形,在交流圓錐特徵的過程中認識圓錐的頂點、底面和側面。圓錐的高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因為圓錐的高是圓錐內部的一條線段的長。教材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並在圓錐的幾何圖形上用虛線畫出頂點到底面圓心的線段,幫助學生理解圓錐高的含義。

練習五的設計重視空間觀念的培養,都是動手操作的習題。第2題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通過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曲面與平面的相應轉化,加強對圓柱、圓錐特徵的體驗,發展空間觀念。第3題把長方形繞它的一條邊旋轉形成圓柱,把直角三角形繞它的一條直角邊旋轉形成圓錐,把半圓繞它的直徑旋轉形成球,讓學生在動態中感受這些幾何體,使已有的圓柱、圓錐概念得到深化。第5題利用教材附頁裏的圖形做圓柱和圓錐,體會圓柱的側面是長方形捲成的,圓錐的側面是扇形捲成的,再次經歷平面圖形變成立體的過程。同時,做成一個圓柱要兩個相同的圓,做成一個圓錐只要一個圓,再次體會圓柱與圓錐的特徵。測量做成的圓柱、圓錐的底面直徑和高,能鞏固高的概念,培養測量能力。計算圓柱、圓錐的底面周長和底面積,複習了圓的知識,為繼續教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做好準備。

圓柱的表面積是它的側面積與兩個底面面積的和,其中側面積是新知識,底面積是舊知識。為此,教材先在例2裏教學圓柱的側面積,再在例3裏教學圓柱的表面積。

例2計算圓柱形罐頭盒側面的商標紙的面積,這個素材容易引發把商標紙剪開後看看、算算等教學活動。教材指導學生“沿着接縫剪開”,經歷展開商標紙的活動,體會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要研究展開後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柱的關係,讓學生在側面展開成長方形和長方形捲成側面的活動中,發現長方形的長等於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從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探索圓柱側面積算法的過程中,學生把曲面轉化成平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動,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能夠得到鍛鍊。

例3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教材先讓學生思考底面直徑2釐米、高2釐米的圓柱側面沿高展開,得到的長方形長和寬各是多少釐米,兩個底面是多大的圓,再在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思考的過程能幫助正確地畫圖,畫圖則有助於體會表面積的含義。“側面積與兩個底面積的和”既是表面積的概念,也是計算表面積的方法。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一樣,圓柱的表面積計算不列出公式,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算法,避免了記憶公式的負擔。由於圓柱的側面積已在例2教學,計算底面積是舊知識,因此例3組織學生討論算法並獨立計算。

練習六應用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1、2題的練習重點是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求隊鼓的鋁皮面積就是計算圓柱的側面積,求隊鼓的羊皮面積是計算圓柱的兩個底面積之和,求做一個鐵桶用的鐵皮是計算圓柱的表面積。第3題有整理知識的作用,通過計算既能區分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表面積這三個不同的概念以及不同的算法,又能整理三者的關係,進一步理解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第4~9題是靈活應用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知識,要聯繫實際判斷所求問題需不需要計算底面積,要算幾個底面積。

例4教學圓柱的體積計算,分兩步進行。第一步認識底面積相等、高也相等(以下簡稱等底等高)的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第二步推導圓柱的體積公式。安排第一步教學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認識等底等高的含義,便於判斷圓柱可以轉化成與它等底等高的長方體。二是從長方體與正方體等底等高,體積也相等的事實,引發等底等高的圓柱與長方體的體積也相等的猜想,形成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活動心向。三是複習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圓柱的體積最終也要這樣計算。這些目的要在思考和討論例題中第(1)、(2)兩個問題時實現。第二步的教學主要設計了三個活動。第一,在形成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探索思路後,展示轉化活動。學生可以看教材裏的插圖,也可以通過操作學具,明確轉化的方法與過程。第二,讓學生明白,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後拼成的是一個近似於長方體的物體。如果圓柱的底面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切開後拼成的物體越接近長方體,滲透極限思想,發展想像能力。第三,讓學生思考拼成的長方體與原來圓柱的關係,體會圓柱轉化成長方體,體積不變,底面積不變、高也沒有變。用“底面積乘高”算得的既是轉化成的長方體的體積,也是原來圓柱的體積。這是形成圓柱體積公式的推理活動。

例5教學圓錐的體積公式。教材首先出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讓學生直觀估計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幾分之幾。進行這個估計是形成一個猜想,如果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之間存在確定的倍數關係,就可以利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圓錐的體積。然後驗證估計,探索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係。例題把驗證活動分三步進行。第一步指導學生選擇實驗器具:等底等高的圓柱形容器和圓錐形容器。左圖把圓錐形容器放到圓柱形容器的上面,容易比出底面積是否相等。右圖把圓柱形容器和圓錐形容器靠近着放在同一桌面上,容易比出高是否相等。第二步指導倒沙活動:在圓錐形容器裏裝滿沙子,倒入圓柱形容器。從“3次正好倒滿”證實圓柱形容器的容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形容器的3倍,也就是圓錐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1/3。第三步進行推理,把實驗的結論用數學式子表示,最終得出圓錐的體積公式。

猜想—驗證是發現規律、創新知識的常用策略,教材從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把圓柱和圓錐體積公式的教學設計成鼓勵猜想—引導驗證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學態度

練習七和練習八里應用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都要進行乘法計算。從過去的教學中我們發現,這一單元的計算學生經常出現錯誤。對此,教學應採取三點措施:一是營造良好的計算氛圍,每次作業的題量不宜過多,給學生的時間要充分,在心理負擔較輕的狀態下能減少計算錯誤。保持安靜,在無干擾的環境中專心計算也能減少錯誤。二是較繁的計算使用計算器,通常情況下,三位數乘一位數、三位數乘兩位數可以採用筆算,位數更多的數的乘法計算可以用計算器。如果讓學生進行過繁的四則計算,不僅容易出錯,而且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沒有必要。三是指導簡便計算,在半徑(或直徑)的長度數是5、15、25,高的長度數是2、4、8時,經常可以應用乘法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都有計算公式,生活中還有大量不是這些形狀的物體,它們的體積怎樣測量呢?實踐活動《測量物體的體積》引導學生研究這個問題。

把土豆或鐵塊放入盛水的圓柱形容器裏進行測量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把不規則形體轉化成規則形體,利用計算圓柱體積的方法解決了問題。通過質量除以比重(質量和體積的比值)求體積也是一種方法,這種方法不依賴體積計算公式。教材沒有把兩種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安排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想到和理解這些方法。對於第一種方法,要依次測量圓柱容器的底面積、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和放入土豆後的水面高度,直觀體會容器中水面上升所形成的那段圓柱的體積就是土豆的體積,感悟“等積變形”的轉化思想。利用這種方法測量土豆的體積以後,還要再測量兩個鐵塊的體積,為第二種測量方法積累數據資料。對於第二種方法,兩個鐵塊的體積已經測得,再用天平稱出它們的質量就能填表。通過計算髮現一個鐵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和另一個鐵塊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等。如果測量和計算都正確,這個比值應該約是7.8。要讓學生理解這個比值的具體意思是“1立方厘米鐵塊大約重7.8克”,這樣,第三個鐵塊的體積就可以稱出質量後用除法計算了。

第3篇

教材第9~10頁的例1和第10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1~3題。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係,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1.課件出示: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示意圖

談話:回憶一下學過的圖形各有什麼特徵?學生回答。

談話:不論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它們都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你知道圖(4)是什麼形狀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

你能説一説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那些圓柱和圓錐?(指名學生説,如鉛筆、煙囱、套管、鉛錘等)

談話:對於圓柱和圓錐,你想知道有關它們的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把有關圓柱、圓錐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提了這麼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圓錐的特點,其它問題我們以後再來研究,好嗎?

教師出示圓柱實物並將直尺靠在圓柱實物邊上,告訴學生上下粗細相同的圓柱叫直圓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實物,仔細看一看。

③然後小組內互相説一説自己手中的實物和同學的實物有什麼特點?

第4篇

教學內容:教材第18-20頁圓柱和圓錐、練一練以及練習五的全部習題。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及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圓錐並掌握它們的特徵,建立空間觀念。

3、能正確判斷圓柱和圓錐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2、 學生準備圓柱和圓錐實物以及自制的圓柱和圓錐。

師説明:這些形體有些是我們已認識的長方體、正方體,還有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體。 (板書課題)

3、請你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圓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教師説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⑵如果我們換個地方量,它的高會變成多少?這説明什麼?(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1、出示圓錐的實物,這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形的,簡稱圓錐。我們教材所講的圓錐都是直圓錐。

3、利用學生課前做好的圓錐,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麼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⑵用直尺和三角板如何測量圓柱的高。(學生自己操作)

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學具,指出它們的底面和側面。(練習五第1題)

2、練習五第2題。從正面、上面和側面看圓柱和圓錐,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

⑴將課前做的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快速旋轉一週,觀察並想象一下各能成什麼形狀?

⑶自己設計小旗的形狀,旋轉小棒觀察並想象一下所形成的形狀,在小組內交流。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圓錐體和圓柱體有哪些特徵?

本課教學層次清楚,注重學生學法指導,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由實物抽象出幾何形體,圓柱和圓錐,接着讓學生舉生活實例,你在周圍見過哪些這樣的物體?然後由學生自主交流,觀察自帶的圓柱和圓錐,引導學生髮現特徵,你發現了什麼?由學生自己概括出特徵.特別是教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只有一條,這兩個知識點時,由學生通過測量它們的高,並經過對比,得出結論.讓學生親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1)課前檢查沒有做,如果在課前花1分鐘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準備的立體圖形,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並把這種情緒帶到新課的學習中,本節課的效果會更好。

(2)作業設計不科學,偏重操作,思維密度不強,容易讓學生產生思維疲勞。

第5篇

教材第1819頁的例1,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第14題。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

1.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瞭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並會測量高。

教師準備圓柱體、圓錐體的物體,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體、圓錐體的實物。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25、127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做成圓柱體、圓錐體。

1、師出示準備的模型圓柱,圓錐,提問,這是什麼形體?

2、舉例: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學生舉例)

3、師出示掛圖,提問,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這張圖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直圓柱和直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⑴談話,請看掛圖,剛我們看到的圓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還有這麼扁的,同學們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圓柱,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發現這些大小不一的圓柱有什麼共同點?(學生獨立思考後同桌交流後自由發表意見,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

剛才同學説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你想辦法證明一下,這個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a把茶葉筒的蓋頭拿下來比劃b用線繞c用尺亮圓的直徑

側面是彎曲的:把你手中的圓柱摸一摸,滾一滾,你發現它的這個面與桌面有什麼不同?側面滾一滾,滾出一個什麼形狀?

⑶師指出:這是沿着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的圓柱的平面圖

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圖中標出底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板書,在圖中標出)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師出示裝滿牙籤的牙籤盒讓學生體會)

驗證圓柱的高都相等:把圓柱放在桌角量高,變換角度量高,量出的結果一樣嗎?

⑷練習:説説師手中的杯子,方便麪碗是不是圓柱,為什麼?指出自己手中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指出下列圓柱各部分名稱

⑴談話:某些建築物的頂部,吃的蛋筒,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請你觀察這些圓錐,説説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學生自由交流,師適當板書)

⑶師指出:圖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邊説邊在圖上標出來)

辨析,這是圓錐的高嗎?那你認為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師出示圖

3、比較: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麼不同之處?

師可引導提問:圓柱和圓柱都有一個側面,側面都是一個曲面,為什麼圓柱滾動側面時與圓錐滾動側面的感覺不一樣?

1、練一練:判斷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3、練習五第三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轉一轉,想象一下,再交流。

4、拿出硬紙做的圓柱和圓錐,想辦法量出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記錄再自備本上,

第6篇

教材分四段進行教學。第一段,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第二段,探索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第三段,探索並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運用此體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第四段,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並應用體積公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最後,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進行了整理與練習,溝通知識間的.聯繫,進一步提高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探索並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等一些常見的平面圖形的特徵,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並直觀認識圓柱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前面的學習內容既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同時也積累了探索的經驗,準備了研究的方法。學習了新知,既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又拓寬了學習空間,知識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為今後學習其它的立體圖形打好了基礎。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知道圓柱和圓錐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掌握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徵。

2、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解決與圓柱表面積以及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

4、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和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能解決與圓柱表面積以及圓柱圓錐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靈活、合理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

第7篇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並會測量高。

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出示)這是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當它沿一條邊旋轉一週,會形成什麼圖形?

師:這個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旋轉一週,會形成什麼圖形?(板書課題)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圓柱、圓錐形狀的物體,大家看,這個茶葉盒的形狀就是圓柱,這個積木的形狀就是圓錐。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者圓錐?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圓錐物體的畫面,當去掉這些畫面的顏色和圖案,就得到了圓柱、圓錐的立體圖形。

師:我們先來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徵?請同學們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來研究圓柱的特徵,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發現的多。

(2)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結合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再來説一説圓柱的特徵。

(3)質疑: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側面是粗細均勻的?

(5)在日常生活中,硬幣的高叫什麼?鋼管橫着放高叫什麼?圓柱形水井的高叫什麼?

(1)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的特徵,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圓柱特徵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圓錐有哪些特徵?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圓錐的特徵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想一想,圓柱、圓錐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圓柱上下面是兩個()的圓形,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形。

2。圓柱有()個面是彎曲的,圓錐的側面是一個()面。

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一個圓柱有()條高。

4。從圓錐的()到()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一個圓錐有()條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