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找春天》教學反思5篇 "探尋春天:一次教學體驗的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3W

『找春天』是由著名華語作家嚴歌苓所著的一篇議論文,其深刻探討了如何尋找心靈的春天。在教學中,這篇文章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還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本文將圍繞教學反思展開探討。

《找春天》教學反思5篇

第1篇

?找春天》是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就結合現在的季節特點,佈置讓學生提前觀察:在回家的路上、在校園中、在公園裏,去尋找春天的足跡。而且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剛巧那天早晨颳得風是暖洋洋的,我還發現有的同學跑完操後熱得想把外套給脱了。因此上課時我及時抓住這一情節開始導入課題,一下子把學生帶進了春天的懷抱。學生興致高昂,爭先恐後地説着自己眼中的春天。接着我就説:“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學找春天的課文吧!”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打開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了。在讀書過程中學生藉助拼音讀準生字。這時我出示生字卡片,通過“開火車”、男女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孩子讀準字音。通過動作表演來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聞到了她”“觸到了她”等詞語,課堂中笑聲一片,學生在愉快中體會字詞理解字義。

教學中我又為學生創設一個春天的場景,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各種春天美麗的畫面,體會春光的美好,再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想象春天的美景。把音樂美與語言文字美圖畫美融合於一體,讓學生在美景中賞讀課文。隨後讓學生帶着問題精讀課文,岀示自學提示:我們看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聽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聞到了春天的什麼?我們觸到了春天的什麼?想回答好這幾個問題,課文必得熟讀才行。於是,我讓學生四人一小組,在組內用喜歡的方式朗讀,把自主權讓給學生。有的邊讀邊加動作表演,還有的三人讀課文一人表演,有的是一人讀一段等,形式多了,學生自然願讀,想讀,課堂效果會很好。

在教學第二課時上,我想訓練學生的寫話能力,於是我讓學生模仿4——7自然段寫幾句話。開始學生有些茫然,不知該寫什麼事物,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説出了可以寫柳枝、燕子、筍芽兒、風箏、桃花……我給了五分鐘時間,當多數孩子都寫完了時,我請了幾個孩子讀自己的作品。沒想到孩子們是那麼富有想象力,葉鍵祺寫的是:柳枝隨着春風輕輕地擺動,那是春姑娘的長辮子吧?李沁怡寫的是:粉紅色的桃花不知不覺地開放,那是春天的笑臉吧?黃曦寫的是: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一邊飛還一邊叫着,那是春天在歌唱吧?彭思慧寫道:風箏在春風的帶領下越飛越高,那是春姑娘在放飛希望吧?。。。。。。看到孩子們表達得這麼好,我由衷得感到高興。

這也讓我感受到其實小孩子想象力是很豐富的,很有語言潛力的,作為教師既要努力鑽研教材,尋找語言訓練點,又要善於引導學生,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找春天》教學反思5篇

第2篇

?找春天》是一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的散文。作者把春天比作一個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着嫩綠的秀眉和色彩斑斕的眼睛;她活潑,嫻熟地彈奏動人的音符,快樂地蕩着鞦韆,興奮地叫着、笑着……為使學生能在讀懂課文後,將課文內容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同時使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第二課教學中,設計了以下環節:

師:春天已不知不覺走進了我們的心中,相信小朋友對春天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能説説嗎?

生:我讀了最後小節後,知道春天是個活潑的小姑娘,她在柳枝上盪鞦韆,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她在喜鵲、杜鵑的嘴裏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

師:説得真棒!會讀書、會思考!誰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生:我也感覺春天很活潑,而且很愛唱歌,歌聲可動聽啦。“嘰嘰喳喳”、“丁丁冬冬”、“嘩啦嘩啦”……

師:你的表達就是一首動聽的歌,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

生:我和也從最後一小節可以感受到春天很活潑。我還想把這小節改一改,讓春天更美麗。

生:我也來。她在屋頂上跑來跑去,在小朋友頭上梳理。

學生興趣盎然地把自己對春天的種種感受匯聚成一句句話。

新課標“倡導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學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導學生的感悟體驗。”因此案例中,教師讓學生潛心會文,充分與文本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當一個學生從文本的字裏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着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思考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學生繼續深入思考,激發想象。這一引一撥,孩子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學生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情感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學生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鬆的氛圍。新課標所倡導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學生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附中超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學生充分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學生才會在課堂產生“我也來説説”的大膽想法。當學生產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學生享受成功的愉悦。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分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語文實踐,拓展學生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滿詩意。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春天説得更美麗,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分利用文本來拓寬學生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師:老師也找到春姑娘了,她在一篇優美的文章裏,請大家把《找春天》讀一讀,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誰從課文中找到春天了,請説一説。

請看學生的回答:桃花是春天的笑臉。柳枝是春天的長髮。風兒是春天的小手。雷聲是春天的腳步。蝴蝶是春天的髮夾。花兒是春天的化粧品。小河是春天的錦緞。草地是春天的綠衣服。

一直以來,課堂上只有一種聲音,老師講,學生聽,似乎天經地義。而教師的講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願來設計的。新的教學模式讓教師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相信學生的潛能,把課堂還給孩子”才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今天的課堂上,我聽到的是多麼富有童趣的聲音,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獨特感受,這聲音源自孩子們的豐富想象!我感受到他們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展示了學生的潛能。學生極富創意的發言使我認識到:今天的兒童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認識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容小視。在課改的今天,學生勇於挑戰的個性正漸漸地嶄露頭角。在充滿想像和夢幻的兒童時期,充分發揚孩子們的個性,引導他們想像,才能在他們的心靈深處燃起一盞難以熄滅的明燈。

生:老師,這篇課文寫得太美了,我想用學過的一首詩來表達我的感受。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同學都願意背關於春天的古詩)

生:我想背《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遊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師:老師決定這個星期四中午帶大家在校園裏找找春天。

過去,我們的語文課程過於封閉,過於注重語文知識,把學生定格在語文書本世界裏,與其他學科及生活、社會缺乏聯繫。語文學科必須從封閉走向開放,學科本位的現象必須改變。在課改教學活動中,看到有的語文課變着花樣滲透各種活動,熱鬧非凡,不管課文的體裁與內容是否適合,也不管知識是否落實到位。我認為,融合也好,溝通也罷,語文課不能脱離其根本,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國小生必背的70首古詩,在課改實驗中,我將古詩的背誦與學生認字結合起來,旨在通過課外自主地學習古詩,達到促進學生認字的目的。熟知學生卻將古詩與所學課文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較和諧。它讓我認識到兩點:一是課標中所提倡課內老師的指導與課外自主的學習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條重要途徑,二是要重視語言的積累。積累,是表達的基礎,是語言材料內化為個人語言儲備的過程。

第3篇

開學第一課,帶領孩子走進春的世界,感受春天,觸摸春天,尋找春天。遺憾的是現在這個時候,春天的特徵還不是特別明顯,只能調動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感受春天的氣息。

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重點抓了這樣幾個點:

在一開課,我就讓學生欣賞了幾組美麗的春天圖畫,並讓他們用成語來説一説,在他們説的基礎上出示一些讓學生積累,讀一讀,寫一寫。(萬紫千紅春暖花開桃紅柳綠百花齊放……)這對後面的口語交際和寫話很有幫助。

本篇課文有兩個疊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這次指出他們是動作疊詞,所以仿寫要求進了一步,學生倒也能領會,寫了“來來往往、打打鬧鬧、跌跌撞撞、蹦蹦跳跳”等,甚是欣喜。

本篇課文,有兩處的句子動詞連用特別明顯,這樣的句子也是積累的重點。

我們幾個孩子,(脱下)棉襖,(衝出)家門,(奔向)田野,去(尋找)春天。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

第一處是讓學生模仿4——7自然段寫幾句話。開始學生有些茫然,不知該寫什麼事物,所以我先讓學生找到文中寫到哪些景物,(小草野花樹木小溪)是呀,小草綠了,野花開了,樹木發芽了,小溪解凍了,這些都是春天的特徵,那你還能像這樣找出一些春天的事物嗎?學生這時説了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柳樹發芽了、春風暖暖的、春雨沙沙沙、春雷轟隆隆、迎春花、油菜花和杜鵑花開了……然後我再問課文中“小草野花樹木小溪”分別是春天的什麼,(眉毛眼睛音符琴聲)讓學生找找他們的相似點,理解為什麼可以這樣説。然後把剛才同學們説的那麼事物,也來做個恰當的比喻,他們可以是春天的什麼?在我的提示下孩子們説出了“柳條飄飄,那是春天的長髮吧?春雨沙沙,那是春天的眼淚吧?小燕子嘰嘰喳喳,那是春天的使者吧?筍芽兒使勁鑽呀鑽,那是春天的寶寶吧?”……在他們回答的過程中,我把有些孩子的語言彙總起來,編成了一首小詩去投稿。作為教師既要努力鑽研教材,尋找語言訓練點,又要善於引導學生,挖掘他們的潛力,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二處是“她在( ),在( );她在( ),在( )。”這個練習中由於沒引導好,所以學生編寫有點難度,效果不太好。

第4篇

的確今年的春天似乎來得特別遲,在開學初,我們都感覺到天氣還很冷。連地裏的小草一直都不肯鑽出頭來,更不用説各種花開了。雖然已是三月了,但春天的氣息卻遲遲沒有來到。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田鳳輝很有個性,能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我一遍遍地想着“老師他們騙人”。可以肯定學生們並不是騙人,而有些時候想讓老師歡心,附和老師,跟着老師的思路來完成教學內容。這個小小的環節使我明白了幾點;首先,現在的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敢於用事實説話,教師在備課時也要備學生,考慮問題應該要周到。其次,教師在使用教材是也應因材施教,在下次教學相關內容時利用“前潰”,化錯為利,做到防患於未然,對教材課時安排可做適當調節,如果把這篇課文安排在春暖花開時來進行教學,學生就能真實地感受到春的氣息,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在愉快的生活情景中獲得學習的情感體驗。這種個體經驗的積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內在動力。學生能附和老師,固然聽話很乖,學生能流露真情更要欣賞,更值得我們的深思,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為是調皮。將孩子的真實情感引入課堂教學,能使我們的課堂更真實,更有活力與氣息。

第5篇

?找春天》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1課。全文共分三個部分,分別描寫了孩子們想找春天──找春天──找到春天的心情,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和嚮往。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配有插圖,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語文教學的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喜歡學習;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要給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因此,語文教學的基本策略可以概括成五重,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結合課程標準對這一學段的目標要求,《找春天》這課中我的教學設計理念如下:

課程改革使課程由科學世界迴歸到生活世界,這是課程理念的一大飛躍,畢竟我們人是始終生活在現實中的,在生活世界中認識自然,理解、體驗各種事物。學生首先接觸的也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學世界,因此,教學只有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才能在教學中與學生的情感體驗達成共鳴,提升他們的感情。

基於這一點,我從學生熟悉的《春天在哪裏》這首歌曲導入課題,容易被學生接受。人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能做到積極的投入,於是我用語言創設一個帶學生到田野裏去找春天的情境,目的是使學生懷着激動、興奮的心情進入我設計的情境中。再利用多媒體展現一幅春光明媚,花紅柳綠的春景圖,讓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展現的畫境產生共鳴,給學生美的感受,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以人為本,重視知識積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新課程理念提倡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由於學生水平存在差異,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自己原有的知識水平,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和發展。自主學習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發現自己還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有目的性,有針對性。而合作學習,可讓學生之間達到學習資源共享,互相幫助,達到共同進步。我讓學生先自讀課文,勾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學習。同時我尊重學生的意願,讓他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決不認識的字,如問同學,問老師,而問同學識字這一方法就是一次合作學習。

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遊戲激趣,讓學生喜歡學習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它是由物質需要或精神需要引起的,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人對感興趣的東西會表現出巨大的積極性並且會產生積極肯定的情緒。而遊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從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看,長時間枯燥的學習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常創設一些適合低年級孩子情感態度和身心發展的遊戲,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如:開火車識字,猜一猜,找朋友

在《找春天》這一課中我就用了開火車識字的遊戲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在玩遊戲的同時及時發現學生學習有困難的生字加以重點糾正和指導。用我當小老師遊戲讓學生再次學習生字,又用師讀生找和自讀自收的遊戲幫助學生鞏固識字效果。

脱離語言環境的識字只能讓學生暫時記住這個字,容易遺忘,即使有的學生記住了,也由於不理解字意而無法運用。只有把生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來學習,才有助於識記和理解,也有助於學生以後運用。

五、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情境再現,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提升朗讀技能

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在特定的情境中發揮想象,在腦海裏出現課文所描繪的奇妙景象,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找春天》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但由於二年級學生年紀小,情感體檢少,要他們讀出詩中藴含的美感,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達到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所描繪的美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我採用情緒教學法作了如下設計:

通過聽老師的朗讀讓學生再次進入情境,感受到課文中語言美。

我們知道藝術是共通的,文學作品和音樂之間也存在??

播放一首曲調優美,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受到感染,在音樂的帶動下讀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