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王子電影觀後感5篇 “王子電影:王者歸來的絢麗觸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3W

《王子》是一部由庫布裏克執導的經典電影,它講述了一個關於野心、權力和自由的故事。影片以恢宏的視覺效果和深刻的主題深深打動着觀眾。本文將為大家帶來對《王子》的觀後感,探討電影中的人物塑造、情節發展及其所傳達的深刻思考。

王子電影觀後感5篇 “王子電影:王者歸來的絢麗觸動”

第1篇

看了一部電影《埃及王子》十分喜歡,這部影片取材十分宏大,但其製作又十分細膩,每個人的情感經歷都顯得樸實厚重。神奇的建築,獅身人面像,古老的壁畫,隨着情節的發展,我也越來越被它所吸引。

在壯麗卻盡顯壓抑的音樂聲中,動畫拉開了帷幕。一片黃沙的暖色中,奴隸們忍受着鞭笞像牲口一般在烈日下勞作,讓人感受不到暖意。這就是埃及人奴役希伯來人的年代。奴隸人口激增,法老(國王)為了鞏固自我的統治,採用了最殘酷的壓制方式——下令將所有希伯來的男嬰喂鱷魚。一位勇敢的母親躲避了埃及士兵將孩子裝在箱中並將其放入河中,送出來自我的期望。上天憐愛,河水將箱子送到了埃及公主處,公主見到可愛的孩子不忍拋棄,從此,這個孩子與他的兄長蘭姆西斯歡樂的在皇宮中成長,成為了桀驁不馴的埃及王子——摩西。

一個偶然的機會,摩西的姐姐告知他的真正身份!摩西不能忍受真實身世與現狀的折磨,逃離了埃及來到了米甸地過起了平凡的生活。老法老去世後,蘭姆西斯繼承王位,剝削更加嚴厲,奴隸的日子更加艱難。神聽到他的子民的呼喚,授神力與摩西,派他拯救希伯來人到應許之地!

摩西從不相信自我是希伯來人到拯救自我族人這段時光,他掙扎過、逃避過,可是看着自我的族人受苦時,他站起來了,捨棄了過去的一切的榮耀,昔日的摩西王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神的使者摩西!它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災難,而目的僅有一個:letmypeoplego!蝗災、火災、血河、滿天隕石的災難降臨了。可法老根本不為所動,他太迷戀於權力了,也太不瞭解猶太人生存的苦難了。最終,神發動了最終一次災難:大屠殺。一夜之間,死傷無數。望着自我的兒子的屍體,法老不得不妥協了。

電影到最終,是我最喜歡看的地方,摩西帶領着二三百萬以色列人浩浩蕩蕩到了紅海邊,後面卻是法老心剛硬,又率領特選的戰車來阻止以色列人。這樣,神蹟又一次顯現。動畫生動的還原了當時的場景,以至於每次看都個性震撼。

影片中摩西與蘭姆西斯對話失敗後,法老加重了對他們的剝削。身為奴隸的希伯來人對摩西心懷不滿。這不能怨可憐的希伯來人。他們的命運一出身就已經被決定將一生為奴隸,無休止的與泥漿為伴直至終老。在無望中,乍現的期望轉瞬便化作更深的絕望。在如此狀況下,摩西克服自我的不自信,向希伯來人説“法老的權利很大,他一句話就能奪走你們的食物、奪走你們的家、自由、你們的兒女,法老能夠奪走你們的生命,可是有一樣東西他奪不走,你們的信仰。相信神,你們就會看到神的法力。”激起希伯來人的鬥志。他這樣的堅定的信仰無疑給了這些苦難中的人民一點期望,當生活讓你飽受艱辛,當你覺得無助,請向神禱告,它會來到你的身邊為你祈福,因為你是它的子民。因為有這樣的堅定的信仰,最終摩西斯帶着他的人民離開了埃及,到達了神所賜於的那塊土地,一個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只要相信神明,就會有奇蹟出現,期望雖然渺茫,但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只要有信心,就會創造奇蹟。”

儘管不能對作者創造的那種意境感同身受,但我還是被本片所表達出的那種對自由對信仰的執着追求所感動!期望雖然渺茫,但生命力卻十分頑強,只要有信心,就會創造奇蹟。”在那樣一個充滿了奴役和壓迫的時代,這樣的信仰是他們唯一堅持下去的動力,是他們活着的期望。這就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並把它奉為自我的行為準則。我總是被信仰的力量所感動。

作為年輕人,我們更需要有信仰!也不枉費那厚重的期望、這美麗的青春。

王子電影觀後感5篇 “王子電影:王者歸來的絢麗觸動” 第2張

第2篇

?埃及王子》對《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中摩西的故事給了一個動畫的版本的詮釋,同時給它貼上了歌舞劇、家庭、宗教的標籤。顯然在娛樂的角度上講,《埃及王子》有着宗教的血統,而從宗教的角度講,它又太娛樂了。這個混合體在褪去宗教外衣之後的表現平平。片頭的説明中所提及的“堅持故事原有的精神、價值與尊嚴。”單純從電影的視聽效果來講,《埃及王子》是一部體現美國自由的爆米花電影,也還算是有些看點。

影片講述了埃及國王法老是一個殘暴的人,有人説以色列人中會出現他們的救世主。為此他頒佈了一項新的法律,殺掉所有以色列新生兒。有一名幸運兒被公主就了並收養了他,取名摩西,之後成為埃及王子。上帝將靈光注入摩西的心靈之中,摩西決定愛以色列人走出埃及,摩西帶領所有的以色列人越過紅海,到海的另一方去過自由生活了。《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中提及的是:摩西長大後,明白自我的身世,感到迷茫,他想以王子身份指揮他的子民,卻失敗,於是牧羊人,在放羊時經過何烈山,在荊棘中看到神的顯現,並理解神的指示,做猶太人的王,回去後向法老請求解放猶太人,可是法老拒絕,於是神向埃及投下十大災難。最終,法老之子因為十大災難而死,法老低下高昂的頭,同意摩西以牧羊人身份,帶領猶太人走出埃及。影片忠於原著,使神的使者——摩西僅僅憑藉一根魔杖就拯救了整個希伯來名族。

值得一看的是它那令人瞠目的恢宏畫面,從建造金字塔,到大漠風光,很多鏡頭和角度都具視覺衝擊力。

開場一個固定鏡頭展示了灰黃的天空,烏雲漸開也沒有看到蔚藍色的天空,與此交相輝映的匹配鏡頭是黃沙漫天的沙漠中襯托出仰視視角中,浩瀚雄偉的埃及法老像。遠景切至特寫鏡頭,擲地有聲的男聲合唱響起——“泥、沙、水”很多的多角度特寫、速度變化的推軌,仰視的人與物和俯視視角的奴隸鏡頭,具視覺衝擊力的強調了作為奴隸的低位;同時這些鏡頭配合勞作時的人的動態,使我想到《寶蓮燈》裏部落頭人之女嘎妹的儀式化的舞蹈片段;由長鏡頭到較為快速的剪輯相對來説顯得比較莊嚴,很貼合歌舞片的節奏,讓人想起庫布裏克的《2001太空漫遊》中開頭在荒漠中那個儀式化的神聖長鏡頭。之後由幾個搖鏡展現出氣勢恢弘的勞作場景,身為奴隸的希伯來人在嚴酷法老統治下,被咄咄逼人的監工抽打,被迫賣命而機械的抗沙土和水泥。

由赤裸半身的奴隸組成成羣結隊的搬運隊伍,臉上掛着麻木的表情步履瞞珊的行進在灰黃的沙地中,他們千人一面,透露着作為被統治的人無可奈何的低頭任命;而令一邊作為監工只是掛着兇狠的面容,抽打着精疲力竭的奴隸,自認為高人一等,其實只可是也是埃及壁畫中那些拿着武器的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側面畫像。埃及進入奴隸制社會後,國王(即法老王)成為了奴隸主階級至高無上的首領,同時也是太陽神和尼羅河神的化身。他們活着的時候是人間的王,死了以後仍是陰間的統治者。於是眾人的單調機械與埃及法老的形象應當具有強烈的反差。

幾個大場景疊化後接士兵側面的陰影,鏡頭拉到在石頭後躲避着的拖家帶口受驚的母親。音樂再次響起,好像在強調“這是一部歌舞片!”希伯來母親抱着嗷嗷待哺的兒子四處躲避士兵的追捕,鏡頭剪輯節奏和母親的運動一致,時而奔跑時而在角落靜觀。母親的這部分鏡頭相對平緩。接下來一個升鏡頭從建築獅身人面像的建造工地,升到整個氣勢磅礴的宮殿。

在片頭8分鐘的音樂之後,呈現出的是美國西部電影追逐的場面——摩西和其兄弟拉美西斯一齊駕馬車狂奔的過程,整個畫面包含很多中景、特寫、運動的推軌鏡頭、由動作劃變剪切銜接而成,雖然視角的切換和快速的剪輯帶來了一些振奮人心的視覺效果,可是比起2年後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哈利在魁地奇盃的追逐賽的鏡頭語言,就顯得沒什麼新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摩西在得知自我身世的時候,閉上眼睛做了一個夢,夢的開端是畫面中摩西睜開雙眼,這個夢有點像一個獨立的篇章,是由埃及藝術中牆上的壁畫組成的。埃及畫家畫人物的方法很像我們的兒童畫法,所有的東西都必須從它的最有特色的角度表現出來。比如畫人的頭部,面孔畫成側面像,眼睛卻畫成完全正面形,人體的上半身畫成正面的,而從腹部向下的兩腿卻畫成側面,直到雙腳都是側面形。由於那些人物都沒有透視感,很多人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這個夢境畫面感十足,用壁畫做載體的創新的表現的方式無疑是整片中的“神來之筆”。一幅幅靜態的畫面接連起來,靜默的由摩西的身世開始敍述——當埃及法老將希伯來人視為奴隸下令奪走他們的孩子,西伯拉人悲慘的命運接踵而至,摩西的母親抱着摩西東躲西藏,無奈下將其寄託在一葉扁舟中,期望神能夠拯救這個出生卑賤的希伯來男孩,而摩西則以“存在的隱形人”身份觀看着自我的身世過程。從畫面中牆壁的二維平面中,原本平面化的靜止的圖像在面與面上運動,鏡頭跟着這些精緻的移動壁畫以不一樣的視角,不斷地穿梭在牆壁、天花板上,如同在高空飛行,呈現出的空間運動感造成了綺麗的視覺效果,配合節奏緊湊的背景音樂,在營造了視與聽的完美結合的效果的同時,打造了“套層結構”的故事歷史背景。在西班牙電影《睜開你的雙眼》中,男主角不斷的睜開雙眼,卻回到越來越不真實的世界。《埃及王子》的這部分很好的運用了動畫電影的畫面優勢,展示出一曲同工的夢幻和藝術性。

影片中有兩個極具符號的場景——第一場戲,法老批評了長子拉美西斯的所作所為,指責其不負職責,幼稚無知。在法老的後側遠景中,法老的師身人面像和法老的側臉交疊在一齊,中景中空蕩的宮殿和莊嚴清瘦形象的法老,儀式化的象徵了奴隸制度下,法老至高無上的權利,也為拉美西斯想要繼承父親的權利的使命感做了鋪墊;無獨有偶,第二場戲中在同一個景別,左邊坐在王位上的拉美西斯,身後的遠景是其父親和他自我的莊嚴側面像,由此看到這時的拉美西斯已經徹頭徹尾的繼承了其父的願望,併為了捍衞自認為神聖的身份,對本來愛的人反目成仇,不擇手段的趕進殺絕。兩個象徵權力的側面像對於奴隸制制度的符號性意義非凡,這個符號對拉美西斯的人生價值觀的嬗變——繼承父親的權力,起到了完美的過渡詮釋。

人物塑造上,影片的開始摩西是一個自由歡樂的男青年和哥哥拉美西斯一齊為所欲為,顯然其中展現的原型是美國當代男青年的方式。但從他故意放走“異域女孩”的片段中能夠看出他本是內心善良的。當之後摩西明白了自我的身份,良心發現似的不滿於統治者着對自我同胞的種種髮指蹂躪行為,而卻已經衝動過失殺了人,這種矛盾衝突讓他選擇了流放自我。當人過中年受到神的指派的摩西回到埃及,這個時候的摩西則是一臉憋屈隱忍的迴避着自我的哥哥,並實行着神指派的任務。摩西的表情能夠説在影片後半段就沒有變化過,而較之拉美西斯情緒的大起大落則統統展此刻豐富的動作表情上。可是拉美西斯由愛轉到恨的過程有點過於戲劇化,可能這也是拉美西斯這個任務塑造的相對豐滿的原因。

影片中一胖一瘦的巫師的塑造,兩個人物的造型都比較有特點,並且他們出場的場景從劇情到畫面都極具異域特色,但敗筆在於兩個人物的話語和表情都沒什麼特色,印象中導演也沒給他們什麼特寫鏡頭。除此之外整體的人物形象都比較貼合記憶中古埃及的人物特色,但影片整個的灰黃色調不如真人電影《埃及豔后》中的驚豔,也和《花木蘭》中的高顴骨主角如出一轍。從迪士尼的《貓和老鼠》開始我已經習慣於看動作誇張,表情豐富的形象做出非人類能完成的特技效果,其造成喜劇效果也是動畫電影司空見慣的表達手段;對於《魔術師》、《瘋狂美麗都》、《人性》、《瑪麗與馬克思》(能夠舉出很多這種藝術動畫的電影)這樣的會講故事,人物造型突出、有着獨特氣質的動畫總是有能夠觸動人心的效果。而《埃及王子》卻很尷尬的被困在中間,一方面要忠實《聖經》中的故事,避免被虔誠的___罵,細心翼翼做到“堅持故事原有的精神、價值與尊嚴”;一方面又想有所突破,加入了歌舞片的成分;結果又要研究受眾(一般看動畫片的一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受眾)於是成片很商業化,動用了很多好萊塢明星為片中主角配音。各種調料加到一盤菜裏,結果是——它既不宗教也不十分娛樂,不太藝術還有點商業惡俗。

影片的音樂方面,雖説是一部歌舞片,但大部分的曲目只能説表現平淡。但惠特妮·休斯頓和瑪麗亞·凱莉兩大歌后破天荒的合作使該片增加了《獅子王》以來最風靡的卡通片主題歌《whenyoubelieve》;以及在緊接之後想起的童聲合唱曲目也為影片添了彩。。

總結:宗教傳説和神話色彩掩蓋了臉譜化的缺陷,人物性格也被善惡、美醜的概念所代替。只能説這部影片在畫面上具有可看性。除此之外如果只看摩西的夢境部分,我則會認為這是一部很好的短片。

第3篇

是有很多感觸,但是我還是事先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和知乎這兩個我只能觀摩的地方。

百度百科只是給電影過了個流水賬,它對這本書的評論是以一位飛行員作為故事敍述者,講述了小王子從自己星球出發前往地球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各種歷險。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成人的空虛、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條,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

知乎給的一些問題的回答是要結合作家聖埃克絮佩裏的生平及他浪漫自由不羈的天性。

我且認為,小王子本來就是以一個孩子的目光寫出的文章,甚至可能説是就是一個孩子寫出來的着,它是一則童話啊!它固然有一些折射的東西,但是我感覺最重要的地方還是他的那份天馬行空和無憂無慮。況且動漫本來就是輕柔的表達方式,拋卻大人的身份來觀看這部電影,我是不會像今天這樣哭的。

看前半部分的時候我是在欣賞一部比較奇特的動畫影片,當我看到後面的時候,頓時感覺這不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實在是太佩服原作者的想象力了。他無非就是想表達一下孩子的感受,孩子的世界,讓讀者在閲讀、觀眾在欣賞的時候能夠跟隨文字或者是熒幕重回兒時體味一番,給我們帶來一份心靈的慰藉罷了。

童話剛開始的用意就是寫給小孩子看的,而且他的主要受眾也是小孩子。你不要以為小孩子能像百度百科或者是知乎的大咖一樣能夠想這麼多。或許對於我們這些長大了的,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不同的想法,但是小孩的世界很小,他不會有這麼多的想法。

他只要感受到快樂,有趣,感覺他剛剛來到沒幾年的世界很好玩就可以了。

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飛行員的大半生。他的這一生讓我有些感歎。我曾經很幼稚的以為每個人來到世界上,同一時代大部分人過得內容都是相同的,不同時代所有人都是相同的,這樣對於整個人類社會來説有什麼意思。可是正像韓寒那句話所説,懂得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你從史書上看一位人臣可能只有兩三頁的篇幅,可是他的一生若是活靈活現起來你根本不敢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每個人都是藝術品,你看你自己的書,做你自己的事,跟他人永遠不會相同。

另,我認為動漫人物真正的可愛應該像電影所説:肉眼看不見的東西才是最珍貴的東西。一個動漫人物可以長得不可愛,但是他的內心只要是可愛的,遠比那些只是長得看上去很可愛的動漫人物塑造的成功多了,這也許是國漫一直不如外國動漫的原因。總是追隨潮流,從不思索創新,注重內在。

最後,希望我老了之後也能像飛行員一樣,遇見一個這樣的小孩,老去的大人的責任就是構造小孩美好的童年,不是嗎?

第4篇

?小王子》是個美麗而傷感的故事,電影對於原著的把握應該是精準的吧。它沒有單調地呈現原著,而是以現代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女孩與老人之間的動人故事。正因為依託了現代背景,因而故事具有更強的現實性。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我有很強的代入感,恍惚覺得小女孩是我,她媽媽是我,老人是我,小王子是我。我想,這正是這部經典著作的魅力所在吧。所謂經典,便是隨着時間流逝其精神核心仍常駐人們心間。這部電影觸動我心扉之處太多,有幾點思考記錄如下:

電影的開始,本來要按照女強人媽媽的強勁學習計劃度過暑假的小女孩(不好意思我直到看完都不記得她的名字)是一個沒有自我、沒有笑容、沒有盼望、沒有想法的表情僵硬的孩子,可是窗外飄來的一架紙飛機、承載着小王子的故事、帶來了老人的友誼,從此改變了她,給她送來了歡笑、友誼、希望、自我。這是孩童本該有的模樣,她們應該和這個世界最初的模樣一樣純真。老人是大人,但他的心沒有變成大人,他的內心單純真摯,彷彿孩童一樣。所以老人和女孩可以找到相同的交流頻率,當降落傘兜頭落下罩住歡笑的兩人,我的眼淚一下湧出,卻不知我因為什麼如此感動。可是影片中的多數大人呢?當他們長大後,他們忘記了孩童時的自己,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心。他們變得機械、陰沉、冷漠,女孩的媽媽吝於陪伴孩子,女孩的爸爸深深躲藏在每年只她生日時出現一次的城市模型之後,長大的王子不記得了一切,大人們無不是一樣森冷默然的面孔。不同的大人,卻有着同樣恐怖醜陋的面容。試圖掌控一切、擁有無尚權力的國王,自負無比、沉溺於誇讚和掌聲的自負的人,精於算計、貪婪無比的商人(富翁),他們身上無不投射着現代人的缺點。望向死亡,對於權力、榮譽、財富的追逐都顯得毫無意義。電影中只是一遍遍地呼喊:不要遺忘!不要遺忘!你長大了,也不要遺忘這一切。當女孩把劍插入玻璃瓶中放掉所有星星迴到天上時,她吶喊着:我會長大,可也不要成為你們這樣的大人!這樣的心聲,是作者埃克蘇佩裏要向世人所傳達的嗎?

電影與原著皆以《小王子》為名,他是此書當仁不讓的主角。 可我在看電影的時候,一直在被他的寂寞牽動着心房。他那長長飄動着的圍巾,似乎更添寂寥。他孤單的身影,待在宇宙間不知名的某個小行星上,不知來處、煢煢孑立。他孤獨地剷掉巴歐巴樹(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譯本),孤獨地看着日落,孤獨地度過每一天。直到他遇到一朵玫瑰。這是他的玫瑰。世上獨一無二的玫瑰。他們相依相伴,他們相愛了。然而他們都太年輕,他們第一次相愛,他們不懂怎樣相愛。小王子想要全心全意呵護玫瑰,卻適合其反。於是,小王子離開了。小王子與玫瑰,是世間所有初遇愛的人的會有的困惑與迷茫吧。來到地球后,小王子遇到了紅狐狸。紅狐狸説,你要馴養我,我們才能在一起。小王子與紅狐狸相互陪伴、產生羈絆,紅狐狸被小王子馴養,他們在一起充滿歡聲笑語。

紅狐狸被愛馴養。最後遇到小王子的是飛行員。他幫助小王子畫出了他要的綿羊,而飛行員終於找到了理解他畫的人。他們相攜着行進在沙漠中,一起觀看日落、一起觀看星空,飛行員和小王子來自宇宙中不同的星球,然而他們的心靈卻走得那麼近。我不需要知道你來自哪裏、去向何方,我只知道你是世間最能理解我的那一個。獨一無二的那一個。小王子還教給飛行員,不要沉浸於離別的傷痛。——“只要你用心去看,就能看到你所想看到的。”“一旦產生了羈絆,總是會以眼淚分別。”“當你看着星星時,會知道他就在其中的某一顆上,他和他的玫瑰在一起。”我會去想:小王子是誰?埃克蘇佩裏真的見過小王子?他就是小王子嗎?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小王子嗎?

電影所依託的現代背景,提出了一個嚴肅的教育問題:你想成為怎樣的人?這不僅是開頭小女孩參加名校沃斯學院入學考試的考官問題,也是貫穿電影始終的人生命題。小女孩關上窗户、關上心門,她將成為一個現代標準化“大人”——成績優異、能力卓越、表情冷漠、毫無個性,她的人生會有成就感但無喜悦與興奮感。然而,當她打開窗户、走向別院時,她便開啟了不一樣的五彩紛呈的童年和人生,因為這位老人,她的人生與眾不同,充滿了純真、驚喜、冒險、歡笑與陪伴。那麼,作為一個8歲女孩的母親,我又想成為怎樣的母親?我又想自己的女兒擁有怎樣的人生?

當電影開頭女孩和母親正襟危坐、神情緊張地準備着沃斯學院的入學考試時,不禁令我好笑地聯想到南京諸多家長與孩子想方設法想要考進南外的那種相似情狀。而南京市每年暗流的正是以各國小考取南外的學生數量和比例來給各學校進行教學質量排名!何其荒唐!考取了名校的就是好學生?考不取的就沒有美好的未來?培養不出更多能考取南外的尖子生的國小就不是好國小?為了考取南外這樣的名校,國小的孩子們幾乎沒有休息沒有假期沒有自我,和片中女孩一樣擁有的就是按照計劃拼命做題拼命補習拼命學習,家長們的理由同樣不可撼動:我們是為了你好!為了你的未來!然而,孩子擁有怎樣的人生該有誰來決定呢?片中的女孩大喊:這是我的人生!該由我自己決定!

第5篇

用了一節課的時間,觀看了《小王子》這部電影。真是讓我意猶未盡,感觸頗多。對於這個電影,我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的。

我認為這部影片中所描述的是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現象,他所遇到的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就像兩個孩子所説,也許世界太像大人一樣太成熟太古怪了。

首先,從小女孩的角度來講。她媽媽為了能讓孩子如願以償的有一個成功的人生,不惜一直讓她處於高壓狀態下,甚至還安排了她人生的每個時間段的人生大計,讓她按部就班地去遵循。卻沒有考慮到她還是個孩子,在矛盾激化的那一刻,女孩爆發了:這是你理想中的人生,不是我的。如果你多點時間陪我,你就會明白。

在現在的社會中,千千萬萬的孩子都和她一樣,為了完成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一直在按照父母的軌跡去生活學習,去達到父母所期待的人生巔峯。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對孩子説:只有考上了好高中讀了好大學,以後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才能有好的工作和人生,才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卻不知道這種高壓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影響,而且影片中還忽略了一點,對孩子的道德修養和關於交友方面的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之後女孩結識了鄰家的老爺爺,聽他講小王子的故事,漸漸地由於女孩童心萌發,開始與媽媽的高壓“人生規劃表”和成人的世界產生了矛盾。當然,這個結果是必然的。再後來,女孩去看生病的老爺爺時説了一句話:如果你想和別人製造羈絆,就要承擔流淚的風險。它讓我明白了當你進入了一個新環境,選擇了自己的圈子,在這個圈子內的每個人都是會互相影響的,那麼當我融入到這個圈子,那我將別無選擇,無論是好是壞,也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

其實,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小王子,都應該有獨立的私人空間,有自己的思維和夢想,有自己的交友圈,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家長規定的模式去生活,因為那只是大人們自己的想法或是他們未完成的理想心願。當然對於家長的話要根據自己情況的需求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要束縛自己,否則當我們漸漸長大後,融入了這個社會,就會像小王子一樣,每天只知道像機械般地工作。成為社會中那些喜愛金錢虛榮的那類人,而忽略身邊人的感受。所以説,不論將來走的多遠,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不要迷失自我,成為時代的附庸。

除此之外,在小王子與玫瑰花的愛情中,我看到了愛情與責任。由一開始太年輕不懂得如何去愛到後來從狐狸那裏明白愛即是責任、是寬容,最終又回到玫瑰花身邊。在他經歷了世間種種,看慣了世間百態後,才明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不要等到失去時才懂得珍惜。這就説明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