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8篇 探究活動課教學的有效性:反思與改進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5W

在教育教學中,活動課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活動課,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然而,活動課的開展也存在着一些問題,需要及時反思和調整。本文將圍繞活動課的教學反思展開討論。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8篇 探究活動課教學的有效性:反思與改進

第1篇

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問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思想品德教學強調聯繫生活實際,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點,也是品德教育的歸宿。因此,教師必須注重個體生活和生命,發掘生活本身對學生品德形成具有的特殊價值,引導學生向自己的生活世界迴歸,向實際迴歸。

在教學中,運用小品導課,對於這樣的小品,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具有説服力,以此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討論,合情合理,過渡自然,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極為高漲。學生在實際的'情境中展開有效的學習,也避免了強制性的灌輸,空洞説教。

另外教師還積極創設條件,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大課堂”,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調查,對我校國中生沉迷遊戲的現狀、社會上網吧經營情況作了一番調查,學生獲得了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當調查小組的同學在課堂上展示調查結果時個個充滿自信,因為他們經過社會調查,有了更深的生活體驗,也就擁有了發言權,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瞭解和認識,提高了社會適應力。

活動課的教學反思8篇 探究活動課教學的有效性:反思與改進 第2張

第2篇

在幼兒認識水有浮力的基礎上,我引導幼兒知道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水中都能浮起來的。我將鐵球,鑰匙,玻璃球,水泥塊,分別讓小朋友放在水盆裏,讓他們看到,這些東西很快都沉入水底。通過這個簡單的實驗,要孩子們懂得重的東西放在水裏就會沉入水底。而積木,塑料玩具等份量輕的就會浮在水面。為了鞏固幼兒對物體沉浮的認識,我主子全本,小朋友做一個實驗遊戲,我將準備好的各種木質、鐵質等小物品分別分發給每個孩子,他們高興地看着,摸着,掂着,重,感知中瞭解物體的性質。

然後,我請小朋友們想一想,猜一猜,誰手中拿的東西放在水中能浮起來,就請他把東西放進水盆。拿着能浮的東西的小朋友滿有信心的將手中的卡片,積木,樹葉,樹枝,木片,放進水盆,這些東西都浮在水面上了,他們高興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可是小雨卻把鐵鎖也放到水盆裏來了,大家都説小宇放錯了,小雨乖乖的拿出鐵鎖承認自己犯錯。根據遊戲規則,小雨只好在材料框裏又找了一個能浮的東西放在水盆裏,這次小雨找到的是塑料玩具插管,插管成功的敷在水面,這次小雨成功了,小朋友給予了熱烈的掌聲,以示鼓勵!

我接着問小朋友,誰手裏拿着能沉到水裏,請放到水盆裏,這次小雨第一個把鐵鎖放到盆裏,小朋友們互相交換着手中的東西,快樂的實驗者遊戲者,最後小朋友們發現石子,水泥塊,釘子,鑰匙,鐵鎖都能沉到時水底,只有小麗的小皮球浮在水面上,最後小麗按照遊戲規則在材料框裏要重現找到一個能沉到水底的東西,這次小麗找的玻璃棋子,這次小麗找對了,小朋友一起鼓勵。最後小朋友們總結了,輕的東西可以浮,重的東西會沉。

為了發散孩子的思維,我有提出了新的'額問題:你們知道鐵的東西放在水裏就沉下去,為什麼鐵做成的大輪船就能在大海里航行呢!小朋友們認真思考着,大家回答的非常踴躍

於小淳小朋友説:“因為大輪船很大很大,他碰到的水也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水,都用力,托起大輪船,大輪船就浮起來了唄!”她一邊説一邊做着手勢。為了讓大家更明瞭的懂得這個道理,我將一張包糖的錫紙折成一隻小船,這隻小船就浮在水面上了,我又用另一張同樣大的錫紙揉成小團放進水裏,他就沉下去了,這一實驗使沉浮的道理更加形象化了。小朋友們懂得了,大輪船因為身體大,在水裏佔的地方大,水的浮力就大,再加上輪船的中間是空的,所以它能在大海里行駛。

本節課結束後,孩子們依然是興趣盎然,意猶未盡,我就讓幼兒回家後繼續做這個實驗,把能沉浮的東西分別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3篇

在我園組織的生成課程研討活動中,當我們組織幼兒討論“在這春暖花開、萬象更新的季節裏,你最喜歡的實踐活動是什麼”時,原以為他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春遊”。因為在中小班的教學活動中,歷次組織的春遊、秋遊都給他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是沒想到在這次討論中,“放風箏”卻成了大部分幼兒最強烈的願望。這也難怪,大班後期的幼兒思維能力發展迅速,有強烈的求知、探索、冒險的慾望,富有創造性、挑戰性的實踐活動對於他們來説當然是最具有吸引力的了。於是我們將話題一轉,又問道:“那麼關於風箏你們知道些什麼呢?風箏為什麼能飛上天,風箏有什麼用處,風箏是誰發明的,怎樣做風箏,這些問題你們都知道嗎?”幼兒都面面相覷,滿臉疑惑。“老師知道,放風箏是你們最喜歡的活動,老師也特別喜歡。如果你們能幫老師想辦法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一定帶你們去遠足放風箏。”於是我們的生成課程――“美麗的風箏”就誕生了。

主題確定後,如何以“風箏”為中心加以擴散,編制主題網絡,是這一“生成課程”成功的關鍵。因此,每一個子課程的產生,每一條網絡線的深入延續,都需要教師以敏鋭的眼光去捕捉、去確立,去進行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並及時把握教育契機,準確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在上述的討論中,幼兒得到了我們的許諾後,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拍着胸口保證説:“沒問題,一定完成任務。”家長們瞭解了我班的教育課程也都非常支持,他們不厭其煩、不辭勞苦,帶着孩子去網上、去書店、去圖書館查閲資料,並耐心、細緻地講給孩子聽。有的家長還帶孩子到野外去放飛、去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多久,一份份資料帶來了,一張張風箏圖片帶來了,還有許多千姿百態、色彩斑斕、風格各異的風箏也佈滿了教室的四周。於是我們的課程也“生”出來了:風箏的起源、風箏的'作用、風箏的製作、快樂的風箏節等。下面就是這一“生成課程”的網絡圖:

在一次次的生成生活中,所有的問題都由幼兒去提、去問,教師的作用是有意識、有目的、有選擇地將部分幼兒的分散的興趣點轉化成集體的興趣點並加以引導。所有的答案也由幼兒自己去討論、去尋找,教師的作用是適當地指導,幫助幼兒去歸納、總結、講述。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幼兒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發展。他們盡情地講述自己尋找資料的經歷,講述自己所知道的點點滴滴。例如:説話一直有點結巴而缺乏自信的吳子豪,在講述風箏在古代楚漢戰場上發揮作用的故事時,是那麼的流暢、清晰;有點膽怯卻又非常想表現自己的單雨秋,在朗誦古詩《村居》(清朝文人高鼎的作品,描寫的是兒童放學後放風箏的情景)並教大家學習時,顯得那麼自信、自豪;而有點調皮、“搗蛋”的居相巍,第一個將從網上下載的資料帶到幼兒園並向同伴介紹內容時,又是那麼的得意和驕傲……

我們也有遇到困難和失敗的時候。在放飛幼兒自己製作的風箏時,由於材料的影響、製作能力的限制及風向等原因,這些可愛的小風箏沒能放飛成功。有的風箏一放手就會掉下來,有的風箏飛的時候總是轉個不停,紙都破了,還有的風箏總是側身飛,飛一會兒就掉下來。回到班上後,我們和幼兒一起討論,尋找原因。通過觀察比較,終於發現了問題:風箏兩邊必須完全對稱,才能保持平衡;風箏的尾巴不能太重或太輕,否則總是要栽跟頭;紙製的風箏易破損,不如用綢布做的結實、耐用;還有骨架不有太粗、翅膀不能太小、線要慢慢放長等。後來,又一起重新選擇材料,將一些破損的別人曾放飛過的舊風箏收集來進行重新組裝縫製,認真細緻耐心地完成每一個環節。終於,一隻只美麗、精巧的風箏做好了。我們又去放飛,風箏在藍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幼兒在綠綠的草地上跑着、笑着。他們的笑臉迎着太陽顯得那樣的燦爛,他們成功了。

這是一個由幼兒引發的活動。由於對風箏感興趣,因此,他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充滿了熱情。從材料的收集和選擇,到風箏的製作和放飛,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從失敗到成功,他們始終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在主動的學習中探索,在自由的探索中發現。活動中幼兒體驗到了從失敗到成功的快樂和滿足,從什麼都不知道到幾乎成了一個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了怎樣學習。

由此我們覺得,“生成課程”是一種非常適合學前期幼兒這一年齡階段的課程形式。它既反映了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經驗、幼兒的需要、幼兒在家庭和社會環境中所受到的影響,也凝聚了教師對幼兒充分了解、研究的結果,它是在幼兒和教師的互動中形成的。它需要教師在充分理解幼兒的基礎上,在瞬息萬變的活動過程中作出決策,不斷調整自己的設想和計劃,與幼兒共同創造奇蹟。而“生成課程”的靈活多變性,更需要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教育技能和永不停止的追求。當然,“生成課程”是由幼兒的無意注意引發的,能充分培養和挖掘幼兒的各種潛能,但也不能無限誇大其作用,而忽視其它課程的教育作用。因為幼兒的有意注意、意志、情感、思維等其它心理過程,也需要我們的目標課程去有目的地培養和教育。

第4篇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孩子們走出學校,走入社區,親身調查有關小食品的情況,促進學生對小食品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對食品安全的認識。

在本次綜合實踐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因為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真正的主人。讓學生當主人,自己想辦法從多種渠道去獲取知識。有時候甚至在某些方面體現出來他們比教師知道的還多,因此我在活動過程中的身份是學生的夥伴、參謀。學生在活動中完全是自主的,他們根據本專題活動的要求設計活動計劃,自主地進行調查、採訪;將收集到的資料製作成ppt、word文檔、手抄報……

古人云:“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可見共同合作的重要性,尤其在現代文明社會,學會與人合作更是現代人所必不可少的素質。合作能將個人的孤軍奮鬥轉化為小組之間的.互幫互助。小組的合作學習,有助於學生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的形成。因此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經常鼓勵學生們分工合作,共享成果,本次活動自然也不例外。學生們自由組合,分成了六個小組,並選出了小組長,然後由小組長進行分工,再定出活動的計劃,按部就班地開展活動。因為我班的學生小組活動能力強,所以這些環節對於他們來説已經駕輕就熟。

資源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與學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資源準備,所以我帶領學生們擬訂好外出調查、採訪、拍照等方法來收集資源,學生的學習激情已被點燃了,他們恨不得馬上就行動起來。

生活是學習的源泉,學習的外延等同於生活。因此我們的實踐活動要突破教室,要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廣泛的空間裏吸納獨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形成態度,認識價值。在這交往的過程中,學生形成了獨特的體驗。學生很願意把這種體驗表達出來,於是他們將自己辛苦了解到的資料整理、,製作成精美的電子作品,與同學們分享。

第5篇

幼兒自選遊戲活動課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遊戲創設的條件。簡單地説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幼兒自選遊戲活動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及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幼兒自選遊戲活動,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使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鋭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

幼兒自選遊戲活動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允許兒童獨立活動和自我選擇活動。在活動中,兒童不僅發展了認知能力,更為重要的是習得了主動學習的方法,培養了獨立、進取、堅持、自信、有條理的良好習慣,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因為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悦、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成人通過觀察,瞭解到兒童發展需要,從而為幼兒準備一個適宜發展的環境,協助兒童自然的成長。

幼兒自選遊戲活動環境創設上應重視三個體現,一是內容體現幼兒年齡特徵、生活經驗和主題經驗;二是材料投放體現層次性,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三是材料的操作方式體現多樣性,提高幼兒的操作興趣,注重操作方式之間的連續性,適當延長幼兒的操作時間,有助於培養幼兒穩定的.注意力,提高幼兒活動投入程度。只有這樣使步入遊戲區的孩子們才能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他們有的看書、有的下五子棋、有的開心的搭積木、玩插塑……他們常常將搭好的積木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飛機、寶塔……

但是在幼兒自選遊戲活動中,我們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反思。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裏,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達到遊戲中的實效、合作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髮現幼兒自選遊戲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第6篇

1,認識常見的公共設施,知道公共設施能給大家帶來的方便。

師:“這些東西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公共設施。”

提問:什麼是公共設施?(方便大家的,共同使用的)

除了這些,還有哪些也是公共設施(結合生活經驗,啟發幼兒回憶)

追問:如果沒有這些公共設施會給我們造成什麼不便?(假設具體事例,引導幼兒討論)

小結:公共設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了垃圾桶,滿大街將都是垃圾,又臭又髒;如果沒有路燈,晚上走在路上就會摔倒;如果沒有了站牌,當我們回家的時候就會迷路。

師:既然公共設施對我們這麼重要,那我們平時應該這麼做呢?

小結:公共設施默默地為人民的生活作貢獻,我們應該好好愛護它們。

第7篇

今天我上了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的內容是我自己選擇的,課題是《我們的學校》。我之所以設計這樣一節課,主要是想嘗試一下校本課程的開發,因為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內容與我們這裏的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差較大,有些不能很好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我設計這一節課同時也是為了通過這一節課培養孩子們的多種蒐集資料的能力,及將資料進行簡單整合並向他人介紹的能力。

我今天的這一節課是其中的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們自己討論蒐集資料的方法及蒐集資料的注意點,培養他們的合作及分工能力。説實話,我在課前對上好這一課還是很沒有把握的,因為自我感覺這一課的設計還是比較開放的。在蒐集資料方面,我允許學生們可以向老師請教,可以上網查詢,也可以到校園各處去看看。我一開始就擔心那時我會控制不了這樣的局面。但上完課後,我感覺應該説還算是比較好的,學生們對了解學校的各方面情況還是比較積極的,所以他們在活動中都很投入。這一課對我來説是一個挑戰,給我的啟發也是比較多的。

我在今天課上的第一感覺就是學生們比平時在課上的表現要興奮許多、積極許多。在我給他們假設的情境中,學生們真是有了一種主人急於將自己的學校介紹給別人的慾望。我對學生們説:“如果現在客人已經來了,你們能向他們介紹嗎?”由此,我引導學生們關注到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上,那就是要向別人介紹學校自己必須先熟悉自己學校的一切,所以學生們對接下來的蒐集資料的環節興趣更濃了。我對覺得所以學生們有如此積極的表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給他們設計的'內容與他們的生活是密切聯繫的,他們對這些問題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更有興趣。

在蒐集資料瞭解學校的環節中,我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最後確定本小組的共同研究目標,然後自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所以在活動中,學生們有的去登錄學校網站蒐集有關資料,有的則去向校長及其他老師瞭解學校的大小、歷史、榮譽、動向等等。整個活動過程很是“熱鬧”,這也是我所期盼達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在這一環節的開放式的教學設計是成功的,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就會更好地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他們在活動中也就更有積極性。

三、讓“邊緣”學生也能積極參與進來,值得思考的互動“癥結”。

課堂中有好幾個環節我都注重了學生之間、學生與我之間的互動。在討論蒐集資料的方法,蒐集哪些方面的資料,蒐集資料的分工時,我都是讓學生們在小組中討論進行的。大多數學生都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見,但總有幾個學生在那裏或是觀望或是做一個聽眾。我很難過地看到這一幕,我不願看到他們把自己獨立在課堂的邊緣,不願他們永遠都做一個旁聽者。我的互動課堂的建構的癥結也就在此。我今後還得和其他老師一同努力來解決這一問題。

反思這一課,有得也有失,但這並沒有影響我投身課堂教學實踐的積極性,我認為有了失誤,才能有更大提高。

第8篇

學生主體地位到底怎樣,在教學中如何體現,課程以及課堂上學生怎樣參與,都是語文教改的熱門話題。很多課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執教者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學生的作用,課堂完全是學生的天地。課堂上學生是真正的主人。我與許多教師探討過學生主體地位的話題,討論在課堂上學生地位怎樣定位以及定位的標準。之後我也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給學生一個舞台,才能更大的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師生做好綜合課的'前期準備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參與的學生能夠不斷豐富自我的過程,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裏,漫步在未知的世界裏,蒐集整理、篩選提煉,對知識有切實的體驗,從而提升自我、發展自我。

學生的展示過程是一個能力不斷髮展的過程。這裏的課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了。學生已經把課堂完全變成了展示自我的舞台。這種課型本身就是在於學生參與、學生展示,完全以學生為主,學生真正的走進課堂、把握課堂。“我”的課堂“我”主宰。這對學生自身的發展有極大好處。

所以我們要放開手腳解放學生,拓展課堂的空間,還原課堂本身。師生共同融入其中,學生是演員,教師是觀眾,做帶有指導意義觀眾。讓他們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