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7篇 反思高效課堂:探索優質教育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5W

本文圍繞“高效課堂教學反思”展開,着重探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總結和教學方法的改進。通過反思和反饋機制,教師能夠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質量。我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思路和方法,以提升教學水平。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7篇 反思高效課堂:探索優質教育

第1篇

伴隨着新課程的實施,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又面臨着新的機遇和挑戰,也就是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面對這一趨勢,我推出了六步教學法,即:情境導入-----出示目標------引導自學------合作探究------反思拓展-----當堂檢測,我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哪怕是基礎薄弱的班級,也進行了嘗試,也許是我的教學能力有限,也許是我的思考不夠深刻,也許是我的反思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實踐中有收穫更有困惑。

?雨巷》是一首現代詩,因為這是一篇詩歌欣賞,對朗讀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讀中落實悟,這是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之一。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準備了課件和音樂,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去理解課文中優美的詞句,帶着自己的體會去讀相關的句子,一次不行來兩次,一個不行第二個接着示範,全班同學都投入了,都能用自己的朗讀抒發情感。這個環節是其他環節的基礎,是教學重點,需要25分鐘。接着用5分鐘讓他們去寫一兩句詩,當他們的情緒掀到高潮的時候,配着優美動聽的曲子緩緩地、緩緩地全班配樂朗誦。美文欣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為了把欣賞課的教學效果繼續延續下去,我特意留了5分鐘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昇華,也對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了積累,為寫作奠基。在那節課中,學生的獲得時間恰到好處,剩餘10分鐘作業也能當堂完成。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提高了課堂的效果。

還記得在上《裝在套子裏的人》的時候,自己感覺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堅持先學後教,當堂檢測的原則,課前重點要求學生找出主人公別里科夫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他的心理變化,深層感悟別出什麼亂子一語,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為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理解。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卡在了心理活動的理解與感悟上(,結果在這一個環節花了大量的時間帶着學生去找文中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再引導學生體會,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能理解,沒有消化。反思這個環節,由於沒有正確看待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對學情估價過高,合作探究環節沒有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最後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我對他們進行了強硬的灌輸,儘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但是教育專家曾説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學生的主動獲得沒有落到實處。

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都努力去嘗試讓學生都不同程度達到(部分學生只是接近)教學目標,也嘗試過很多辦法,但感覺還是收穫甚微,總有那麼一部分學生課堂上的簡單知識就不能掌握,所以困惑至今,有望和各位同仁探討。文言文教學對於我這個班級來説是很困難的,於是我降低難度,改變教學策略,以讀準字音、正確把握節奏、力爭讀出語氣為底線目標,以積累重點文言文實詞和背誦名句為主要目標,以文章內容的理解為提升目標,只點到為止。如《陳情表》是要求背誦的名篇,課文很長,基礎差的學生基本上望書興歎,我於是分三層要求:能力強的全文背誦,中間層背誦重點段落,學困生要求朗讀全文再背誦名句。在課堂檢測環節,我就他們重點抽查,長期堅持我想還是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並不能保證每一節課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目標,只能是儘可能地接近教學目標,這也是我多年來在一線教學中的困惑。

當然,我也會在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落實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認真編寫導學案,課前下足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高效課堂教學反思7篇 反思高效課堂:探索優質教育 第2張

第2篇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就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師生之間的關係如何?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之中及課堂之外師生關係的好壞。課堂效果反應了師生關係,融洽的和師生關係有助於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地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尊重學生的思想,善於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否則產生負效益。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英語的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教師的態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方法,和他們建立一種融洽的關係,師生的融洽關係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鬆,表現出願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 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建出有效的學習氣氛。師生間的融洽關係意味着師生生命的相遇與共融,每一個眼神與動作都潛藏着彼此的心意於情意,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温暖的家,輕鬆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去創造高效的學習氛圍。

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語文感興趣,就會樂於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語文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在課堂上保持一種生動活潑、有意思、有趣味的教學氣氛。只有生動,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潑,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只有趣味,才符合學生的口味,才能吸引學生。一切方法,只要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利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應該採用。但又必須根據課堂上學生的知識反饋和思維活動情況靈活選擇教法。所以我們盡力去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把它拋出來,讓學生帶着興趣去接受它,從而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教學方法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從教學過程説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那麼,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教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係更大。並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點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四、努力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練”出學生的真水平

語文課是語言運用課,是訓練課。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説、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個體聽、説、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第3篇

我在講解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裏“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敍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説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説話妹心怎麼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節課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也較好。

這個案例説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於把握和調控課堂氣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從而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愛好和興趣以及生活經驗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場景與生活體驗,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材料,從而為語文教學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讓學生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並加以積澱,成為一種綜合素養。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教案,那麼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活生生的學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或許在正確理解新課標之後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可否認,這也正是解決問題的源泉所在,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

第4篇

積極參與二五五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已有半年有餘了,因為沒有名師名家的指導,推行過程中有很多困惑,但也有一些有益的嘗試和體驗,在這裏我把它彈出來,與同行們共勉。

編制導學案是教師導學的前提。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精心設計導學案。導學案應分為兩部分:一是學案,形象的説就是劇本,只有劇本編的好,演員才能演的好。由教師設計學生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什麼和怎麼學。學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時間分配及反饋練習等。課堂上分發給學生使用;二是導案,在學案的基礎上,教師增加自己如何導的內容。如:導入語、過渡語、追問語、評價語、疑難援助、任務分配、教學反思等內容。導案和學案相輔相成,以學案為主。只有教師導的好,學生才能學得好。

我根據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劃分了學習小組,以六人為一組,並根據小組調整了學生的座位。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捆綁式的評價。根據每一節課的表現,做好周總結、月評比。在課堂上積極營造平等、互助、合作、競爭的生生關係,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和小老師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討論交流、互幫互學、取長補短,求得生生間的和諧。在我所任教的班級裏,沒有優生的孤傲和差生的自卑,更多的是優生的謙和有禮、熱心助人和差生的樂觀向上、不恥下問。整個班級內形成了興趣濃厚、友愛互助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了整個班級的學習能力 。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不是一言堂,而是參與其中去討論、去探究,給學生以啟示,以援助。這樣師生雙方以誠相待,平等協商,大大增強了學習信心和主人翁意識。

導學方法包括導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從導學過程説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那麼,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導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係更大。並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點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起到高 的作用。

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説、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 體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第5篇

第一、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我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同時,進行了大膽的突破。以學生的合作學習和交流為主,教師起到引導和點撥作用。學生了解三個主要角色之間的關係後,我讓學生用適當的詞語概括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特點。然後我請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分別在書上用不同的符號標出相關的內容。學生的合作學習十分有成效,充分鍛鍊了學生的自學、合作能力,課堂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學生主動地投入,誦讀、圈劃、討論、質疑,用上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整個課堂氣氛濃烈,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學生在這塊大舞台上盡情展示。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課堂中學生的思維極其重要。學生的思維應該是有條理的,説話是有根據的。如學生找到狼搶在老農前説的話……這樣的壞人,不該吃嗎?為什麼這幾句話也能説明狼的狡猾?學生紛紛氣憤地表示:狼是個忘恩負義的東西,東郭先生救了他,他還要吃掉東郭先生;明明是東郭先生問老農的話,應該老農來回答,但狼卻搶先回答,不讓老農説話,説明狼很狡猾;狼是自願鑽進口袋的,卻説東郭先生要悶死他,還説他是壞人,應該吃掉,狼完全是在強詞奪理,説明狼很狡猾。由此可見,學生已能結合狼的特點分析他的行為。

第三、體會語音語調和角色之間的關係 。學生最喜歡模仿狼的語氣朗讀,因為狼的語音語調最富有變化。學生的朗讀繪聲繪色。而東郭先生則相反,讀時語速放慢,聲音略微壓低。我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到東郭先生的愚蠢,也清楚地認識了狼的狡猾和兇殘,對揭示寓意起到了幫助作用。

第四、新穎的回家作業,令學生拍手叫好。每天枯燥、乏味的作業,常常令同學們叫苦不迭。老師也天天埋頭於對錯之間。瞧:小練筆--東郭先生第二次遇到狼,他會怎麼辦?結果如何?續編故事。演一演--大家來當小導演和小演員,把故事排成課本劇。這樣輕鬆愉快的作業,一下子令同學們歡聲雀躍。 語文課堂教學本來就應是豐富的,多樣的,富有變化的,只要抓住教材中的重難點作為教學的亮點,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一定能使教學創出新意。

第6篇

教學研究專家舒爾曼教授認為學科教學知識(pck)是“教師個人教學經驗、教師學科內容知識和教育學的特殊整合”,包含教師對學習者知識、課程知識、教學情境知識和教法知識等,是“用專業學科知識與教育學學科知識的綜合去理解特定單元教學如何組織、呈現以適應學生的不同興趣和能力”。格羅斯曼教授則認為學科教學知識(pck)由四部分組成:“關於學科教學目的知識、學生對某一主題理解和誤解的知識、課程和教材知識、特定主題教學策略和呈現的知識。”也就是説,教師學科知識(pck)是教師專業知識中最核心的知識,是最能區分學科專家與教育專家、高程度教師與低程度教師的知識。發展學科教學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

“課程和教材知識”是教師學科知識(pck)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努力發展關於教材研讀和使用的學科教學知識(pck)。作為教材的使用者,教師首先應該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度的研讀和理解。解讀“教材編寫了什麼”“教材為什麼這樣編寫”“教材這樣編寫對教學有什麼樣的啟示”,從而明確要“教什麼”;然後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對教學素材作出選擇,才能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

一、通讀教材,梳理基本結構,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明確教學基本定位。

讀懂教材是理清教學重難點、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的基礎,也是高質量教學設計、高水平課堂教學的前提。在研讀一節課教材時,可以先通讀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清教學基本內容和基本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通讀教材。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教材注重通過主題情境來引出數學問題,展開教學過程。只有充分領會情境的設計意圖,才能挖掘它所藴涵的教學資源,使問題情境增值。

(1)讀懂問題情境中呈現的信息及關係。新教材中很多問題情境是以“場景”的形式來呈現學習素材,其豐富的內涵有時會使學生難以理解和把握。教師要善於分析主題情境中所包含的信息,如數學信息與非數學信息,顯性信息與隱蔽信息等,並研究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繫,挖掘教材主題情境中藴藏的豐富學習資源。

(2)讀懂問題情境中體現的知識點。數學的知識點是指概念、公式、性質、法則、定律等,讀懂教材時,要從主題情境中讀出基本的知識點,並從知識點的數學本質、表達形式、形成過程等,多角度、多側面地進行思考。

(3)讀懂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讀教材問題情境的展開過程,如現在很多內容採用的是“創設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通過教材呈現過程瞭解教材的知識結構,通過教材呈現方式思考對教學方式的啟示,思考教材內容的呈現結構與知識邏輯結構之間的關係,思考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學習過程,從而有效地在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經歷數學建模過程。

(4)讀懂問題情境中的提示語、留白。教材中常有值得思路、方法的提示語和指明關鍵知識的旁註,如“觀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比一比面的大小......”這些提示語或旁註,有點是為學生的思考提供思路,有的是對學習難點進行點撥,有的是引導學生對結論、方法、規律等進行歸納與總結。教材中還經常會有一些“留白”,為學生的學習探索留下一定的空間。這些提示語或“留白”,既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也是對教師教學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教法提示,需要教師仔細揣摩。

習題是數學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懂教材中的練習,關鍵要讀懂教材的內容與層次。首先教師要將習題都做一遍,理清每一道習題的功能和教學要求,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其次,理清練習的層次與內在聯繫。教材中的習題一般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基本題,與學生所學知識完全匹配,主要起鞏固新知的作用;二是變式題,在信息呈現、問題逆思考等方面變化,起到促進學生深化知識理解的作用;三是發展題,如探索實踐題、發展提高題、思維開拓題等,起到促進學生綜合和靈活應用知識等作用。教師研讀教材時要理清三類習題的分佈情況以及這些習題之間的關係,如理解變式題“變”在哪裏,拓展題“拓展點”是什麼等,還有思考使用方式和課時分配,從而有目的、有序地組織學生練習,鞏固、理解和內化知識,提高練習的有效性。最後,還要琢磨習題中藴涵的解決問題策略和數學思想方法,透過習題的練習功能看到習題的學習功能,從而將習題用足、用好,充分發揮其價值。

二、深度研讀,讀透教材,理解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在通讀教材,初步把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及編寫意圖後,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進行“追問式”“聯繫性”“多視角”“延伸性”閲讀,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理清知識的縱橫聯繫,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把握教學核心內容。

1、開展“追問式”研讀,深究核心知識的數學本質,把握教材內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

在初步通讀教材後,教師要圍繞教材核心知識進行“追問式”閲讀,即圍繞教材核心知識追問自己幾個問題,促進對知識的數學本質的理解。如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公式法則的成立條件和適用範圍,教材內隱的學習方式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開展“聯繫性”研讀,用整體聯繫的觀點研讀教材,把握知識的階段性和連續性。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各部分知識組成了一個縱橫交叉、緊密聯繫的知識網絡,很多知識的呈現都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研讀教材時,單元整體性閲讀和同一知識相關單元之間的聯繫性研讀顯得尤為重要,要有利於學生的後續學習,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能。

3、開展“多視角”研讀,善於從學生的角度把握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難點。

深度研讀教材時,教師要學會從“多視角”進行研讀,不僅要從“教師教”的角度解讀,還要從“學生學”的角度解讀,有時還要從“編寫者編”的角度解讀,也可以從教材對比的角度解讀。“教”是為了“學”,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角度研讀教材。可以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1)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是什麼?認知水平如何?提高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那些方面獲得發展?

(2)學生有沒有與本節知識相關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況如何?

(3)本節知識對學生而言學習的困難時什麼?用什麼方法幫助學生理解?

(4)學生自己閲讀本節知識會產生哪些疑問?哪些內容自己能夠學會?哪些內容可以由同伴討論學會?哪些需要教師點撥引導甚至講解?

(5)學生喜歡怎樣的情境?學生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通過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研讀,正確把握學生的現實起點,從而確定教學起點,理清教學重點難點,確定教學的基本策略。

總之,研讀教材是教師發展教材使用的學科教學知識(pck)的重要途徑,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快車道”。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感悟教材、領會教材,才能挖掘教材資源的深層價值才能最大限度發揮教材的功能,用好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自己的教學預設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

第7篇

我在講解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裏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於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敍述或描寫後,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裏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説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縴夫的愛》的歌詞: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説話妹心怎麼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鬆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這節課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接受知識的效果也較好。

這個案例説明:教師一定要具備課堂開發的意識與能力,善於把握和調控課堂氣氛,增加課本知識容量和密度,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從而讓語文教學走向生活,走向實踐,走向智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愛好和興趣以及生活經驗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於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只有具備了這種意識與能力,以往那些被我們忽視的生活場景與生活體驗,才會被拿來當作語文教學的材料,從而為語文教學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同時,我認為語文學習既是一種學生個性化的活動,也是一種學生創造性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善於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需求,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效果當然不會很理想。作為教師不僅要珍惜學生的感悟、體驗,更要保護他們的智慧火花。這樣更有利於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認真備課,把握重、難點,完成教學任務固然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語文教活、讓學生活好,讓學生學得聰明一點、靈氣一點,讓學生課堂所獲得的各項語文能力、語文知識,在綜合實踐中整合起來,並加以積澱,成為一種綜合素養。這才是語文學習的靈魂。如果教師死守教案,那麼最好的教案也會成為束縛教學的桎梏。活生生的學生也會變成課本的奴隸。課堂靈活地放開一些,反而更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能活躍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上是我近來思考的問題,或許在正確理解新課標之後這些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可否認,這也正是解決問題的源泉所在,源活則水清,只有深刻地吃透新課標精神,才能解決好語文教學中教師教無成就、學生學無興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