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黨員教育實踐活動個人心得體會2篇 洞悉黨員教育,點亮實踐之光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84K

黨員教育實踐活動是加強黨員思想建設,提升黨員素質的重要途徑。本文旨在分享黨員教育實踐活動中個人的心得體會,通過深入思考和實踐,不斷加強自身黨性修養,增強黨員的組織紀律意識和服務意識,為黨的事業貢獻更大力量。

黨員教育實踐活動個人心得體會2篇 洞悉黨員教育,點亮實踐之光

第1篇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劉雲山1月5日上午在京主持召開中央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學習貫徹重要指示精神,研究部署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工作和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準備工作,並強調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抓作風改作風,目的是更好地推進改革發展。

通過學習,我深刻認識到在全黨深入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解決在作風方面,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四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羣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準確把握國際國內形勢,妥善應對考驗、化解風險,運用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舉措,對進一步密切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促進黨員幹部做到求真務實、清正廉潔,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通過學習,我們進一步認識到“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走羣眾路線,是做好羣眾工作的根基,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做羣眾之所需,就能得到人民羣眾的認可和支持,只有堅持走羣眾路線,深入瞭解基層民意,才能有效做好羣眾工作,才能得到羣眾的擁護。堅持“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走羣眾路線,是做好羣眾工作的根基,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做羣眾之所需,就能得到人民羣眾的認可和支持,只有堅持走羣眾路線, 深入瞭解基層民意,才能有效做好羣眾工作,才能得到羣眾的擁護。

通過學習,我進一步明確了要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真正取得教育效果,必須突出服務羣眾,增強直接服務羣眾的本領,提升服務水平,確保服務到位,必須將“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貫穿教育實踐活動全過程,堅持聚焦“四風”貫穿始終。要認真對照黨章,對照廉政準則,對照羣眾期盼,對照先進典型,查找宗旨意識、工作作風、廉潔自律方面的差距;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剖析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的原因,堅持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既要解決實際問題,更要解決思想問題。

羣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路線,也是黨所有工作的生命線。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是一部依靠羣眾、發動羣眾的生動歷史;黨長期執政的歷程,是一部為了羣眾、服務羣眾的鮮活歷史。正因為我們黨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並且創造性地貫徹於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貫徹於我們黨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動中,我們黨才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羣眾的真誠擁護。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的豐富、辦公條件的改善、執政環境的優化,現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現象:有的黨員幹部發生角色錯位,由“公僕”變為“主人”,自認為可以主宰羣眾、支配羣眾、代表羣眾,從根本上脱離了羣眾。這些現象僅存於黨內少數成員身上,但這些行為,損害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黨的聲譽,腐蝕了黨的肌體,玷污了黨的純潔,傷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對黨的信任度,削弱了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關係。在發展與改革面臨拐點的關鍵時刻,中央看到了問題的所在,及時啟動自我教育、自我淨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斷部署在全黨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十分及時、相當關鍵,並對總結第一批教育實踐活動工作、部署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準備工作,體現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羣眾情懷、憂患意識。

黨員教育實踐活動個人心得體會2篇 洞悉黨員教育,點亮實踐之光 第2張

第2篇

當前,舉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熱潮。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作為一名基層教師,做的就是人的工作。我認為教師的發展只有紮根於自己的教育實踐之中,把自己的成長與科學育人聯繫在一起,才可能更多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家長,服務於社會。

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有的讀書特別出色,學習成績特棒,有的運動方面有天賦,體育特別好,有的動手能力很強,是學習好、體育好的學生所不及的,有的……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就要以學生為本,教師在育人過程中用自己的博愛去發現班中每個孩子的長處,甚至是一丁點兒的閃光點,教師真誠地用期待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去激勵每個孩子,使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在班中是出類拔萃的,自信滿滿地去完成學習生活中的每項任務。

二、創建良好的班集體,引領每個學生更全面地成長。

作為班主任,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後更迫切地感受到創設一個良好的集體氛圍可以大大促進班內每個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全面地成長。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我深深地懂得國小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低年級則更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而良好的班風班貌是各種習慣養成的基礎。

一般學習習慣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寬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專心聽講的 習慣、閲讀課本的習慣、勤思好問的習慣、認真作業的習慣等等。

常能聽見老師們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孩子太好動,總是坐不住。”其實錯了,學生聽課效率低,主要責任在於老師沒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心理學角度講,低年級學生不隨意注意佔着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班集體這一特殊的載體,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養成專心聽課的好習慣。首先,從教師自身角度看,採用的教學方法要避免單調呆板,力求多樣化。我們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聽一聽,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甚至還可以畫一畫、玩一玩等等,這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有效。我們可以在班內組建幾組合作學習小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組織在一起,引導大家經常在課堂上分工合作完成難易不等的學習問題,對學生的知識積累、人際交往、性格彌補都是非常有利的,對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教學語言力求口語化、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教師講話要注意聲音的高低、快慢,抑揚頓挫地講課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當你發現學生的思想遊離教室時,可有意把原本較高的聲音突然間變輕,學生立刻會側耳傾聽,留心聽課。這種不露痕跡的提醒比教師當堂點名批評效果好得多。其三,講課的內容要豐富,量適當。我們都知道學生對感興趣的知識會很自覺地去學,而令他們感興趣的知識往往是那些和過去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繫的新知識。所以,我們講課的內容必須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深入地展開,才能引領學生饒有興趣地去接受新知識。另外,告訴學生:老師講話不重複,大家注意力集中,留心聽好。這對學生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小細節。

不過,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班主任反覆抓,抓反覆的,這將成為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一階段,我們又可發揮班集體的作用,多以比賽、競爭、樹立榜樣等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良好習慣。學生在師生雙邊活動中,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得到了及時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統的訓練,使之形成行為遷移,養成良好習慣。人人都有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班風就自然能形成。

2、在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習興趣,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有了積極性才能事半功倍,這是教學的普遍真理。學生對學科的學習有了興趣之後,對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般而言,國小生對新生事物有着與生俱來的興趣,但國小生的意志品質還不夠完善,要長久地保持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培養和細心呵護。

創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積極性的環境基礎。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着力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提倡“童言無忌”,提倡“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惟此,我們的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激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班集體才能真正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舞台。我總是與學生商量着怎麼學,怎麼教。記得三年級的一堂語文課上,有一單元的作文要求是“從身邊尋找反應社會新風尚、家鄉新變化的新鮮事,寫一段話。”有學生當堂就提出沒有題材,寫不出來。我想,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去發現社會新風尚確實難為他們,找不到素材,何來寫作的興趣呀,還不如讓他們寫寫身邊發生的趣事,不是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嗎。於是,我表揚了提出意見的那個男孩,並對作文要求作了修改,同學們個個面露喜色,高興地動筆寫作。久而久之,學生了解老師尊重他們,憑道理處事,他們就不再害怕,養成敢説敢做的好習慣。

關愛每一個學生,時時從語言、神態、動作上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多給孩子一個讚賞的眼神、一句熱情的鼓勵、一個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學生平添一份激動,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強烈關愛和信任,從而從內心深處萌發參與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二年級時,我班從外校轉來一位秀氣的女生,性格內向,上課整天低着頭,對學習懶懶散散,打不起精神。我找到她問:“你不喜歡讀書嗎?”小姑娘輕輕地説:“我成績不好。”我心頭一酸,這麼小的孩子蒙上了自卑的陰影,今後她怎麼去面對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呀?我告訴小姑娘:“你一上課不聽講,二作業馬馬虎虎,三課餘又不復習,就能考六七十分,你其實很聰明!若能在學習上多花點時間,不是能考高分了嗎?”小姑娘咧嘴笑了,從此,她在家長老師的幫助下,成績提高了不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我班學生有個特殊作業――“友情日記”,學生們4人一組自由組合,排好先後順序,4人每天輪流寫一篇日記,並交給後一位批改,寫上評語。一輪結束,週五由組長把友情日記本交給老師批改。我批改一組4個學生的日記,不僅改日記內容,還看每個學生批改前位同學時留下的評語,從橫向、縱向進行比較,最後給整組日記寫上心語,有回答學生在日記中提出的某些問題,有和學生探討少兒節目等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還有讚美學生的進步和優點,暗示日記不足之處等等。我還常常在日記中給學生們意外的驚喜,如:在用心寫作的同學的日記裏夾一張精美的書籤,讀到想象非常的文章就畫對翅膀,充滿愛心的文章畫上愛心,生動有趣的文章畫個笑臉……努力用新奇的方式去激勵學生對日記作業的喜愛。同學們真的喜歡寫友情日記了,他們在友情中互相比賽,取長補短,他們在友情中大膽吐露心聲、表達看法,愛憎分明,連家長對友情日記也是大加讚賞,不僅練了語文的基本功,還讓孩子在日記中懂得了許多做人的真諦。漸漸地,班集體的凝聚力增強了,每位學生都能把班集體的榮譽與自己的行為緊密結合,責任感油然而生,良好的班風也就自然形成了。

課前2分鐘的美文或古詩欣賞成了我班學生的一道開胃餐點,文章可以是自己撰稿,也可以從課外讀物中摘選,同學們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有的集體合作誦讀一篇美文,有的選派一名同學代表小組來誦讀文章。一週下來,由全班同學選出一篇美文或古詩作為班上的一週佳作,進行背誦積累。別小看台上短短的2分鐘,台下卻凝聚了合作學習小組內每個成員的智慧和汗水。組員們從選稿到定下誦讀方式,再到選派上台的代表,最後到旁白解釋説明語,充當了業餘的編劇、導演、演員等角色,同學們在集體合作中尋找自己的最佳角色,在組內快樂地釋放自己的熱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巧妙地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使班內充滿了濃濃的友愛之情。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在家時常感到孤單寂寞,不如在校過得開心快樂。我在班中組建了9組假日小隊,按照學生的家庭住址,就近安排5人一組,每組設一名小隊長。小隊長想組織隊員一起搞活動,先集體制訂一個簡單的活動計劃表,定下課外輔導員(組內某位同學的家長)、活動時間、地點、內容等等。雙休日,隊員們在課外輔導員的指導下開展有意義的假日小隊活動。如秋高氣爽的雙休日,假日小隊去公園集體尋找秋天。漫長的暑假,課外輔導員帶領隊員們去軍營參觀,去海邊嬉戲、看日出。春天,假日小隊去郊外踏青,看看農田、瞭解果樹,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也積累了與人相處、交往的許多小經驗。一個集體的團隊精神在集體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小小的假日小隊如同一個濃縮的微型集體,同學們在小集體中展現個性、感悟集體的力量大無比,從而也促進了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

暑假裏,我班學生自編手抄報,同學們把假期裏寫的日記,挑選一些編入手抄報裏,配上報頭、插圖,開學後一張張漂亮的小報貼滿了黑板報。同學們還嘗試着做了一份調查報告――家鄉寧波,有的在報告裏貼上了反應家鄉變化大的圖片,有的調查了許多家鄉的特產,寫成了一篇小文章,有的還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了家鄉某些小橋、小路名字的由來。同學們通過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得到了綜合能力的提高,班級裏湧現了許多能幹的學生,為我這個班主任添了三頭六臂,班級管理自然輕鬆有序。

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如何帶好班級,學問很大。我想,深入學習了科學發展觀,領會了它的科學內涵之後,更讓我堅定了信念: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用心管理,科學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