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3篇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與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75K

本文主要反思了語文課上對於《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的教學。通過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學生反饋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改進方案,旨在提高教學效果。

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3篇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與啟示

第1篇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聖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了1963年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樣的文章對剛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很有難度。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不容易理解,對文中所表現的葉老關愛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於此,我想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和感受葉老認真的態度,以及對下一代的關愛就是教學難點。感受葉老的人品和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學重點。教學中力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同內容的對比,補充課外資料等方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板書課題,強調“片”和“虎”兩個字的寫法。

師:圍繞目標如何具體學習這篇課文呢,回憶文章分為那兩部分,按部分來學。

默讀課文,葉老先生是怎麼批改“我”的作文的?用直線畫出。

4. 葉老先生做事一絲不苟、關心下一代,寫文章寫真話、抒真情。

師:未見其人,葉老先生就給“我”留下了這樣親切、温和的印象,那麼見了面呢?葉老先生有何舉動,又給我留下了什麼印象?下面學習第二部分。

走進葉老先生的家,葉老先生有何舉動?從中看出葉老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交談怎麼樣?

文中有兩處環境描寫,請用直線畫出,並大聲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作者寫一牆的爬山虎有何用意?

4.兩處環境描寫讓我們感受到爬山虎的美麗,“我”心情愉快,出示課件,指導有感情朗讀,用意是景美,人更美。

師:葉老與我的交談,使我受益匪淺,所以對肖復興來説,15歲那個夏天對他意義非凡,他慶幸什麼?

在作者肖復興的人生中,15歲的那個夏天對他意義非凡,他非常慶幸的是什麼?在文中用雙橫線畫出。與此相關的語句是那句話?

文章結尾説“在我的眼前,那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含義深刻,談談你的體會。

這句話是借景抒情,作者抒發了對葉老先生的敬佩、感激、難忘之情。讓我們深情地朗讀課題。

隨着二三六教學模式的推進,今天由我執教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此文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以“成長的故事”為主題進行編排。課文記敍了肖復興回憶少年時代葉聖陶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去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近人,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課文借景抒情,感人至深,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及我校開展的二三六模式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自主閲讀、批註、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了課堂教學。

首先,從二三六模式上來看,在出示目標的時候我注意鍵入了學習方法,使學生學起來更清晰明瞭,接下來引導生分部分學習課文,分別出示了自學提示,在對自學提示的表述上,我明確了學習方法,儘量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在課件處理上,我採用了醒目的黑紅兩色,給學生視覺上的衝擊,通過畫一畫,做批註,讀一讀,想一想,學生的自學真正落到了實處。為小組合作做了良好的鋪墊,整節課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索,探究之中。

其次,從本課的特點來看,本課內容較多,不易理解,在被選入課本時,內容又有刪減,使其更難理解。比如:“我”去葉老家做客,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他們都談了什麼,文中沒有,我適時補充了資料一,輕鬆化解一個難題,對文章中的景物描寫,用意何在,我引導簡潔、明瞭,生一下捕捉到了葉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心靈美,思想美,自覺這個難點,處理十分得當;在對文章結尾那句含義深刻的話學習時,我組織學生同桌交流,閲讀資料二和三,昇華了中心,理解了題目。

第三,作業的佈置,我認為也很成功,以肖復興同學的身份給葉老先生寫一封信,其實是對文章內容的再回顧,深化了思想,理解了文意,複習了書信。

總之,這節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語文教學應該以讀文本,這節課我自覺讀的很不到位,是由於當時考慮到本課內容多,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感情朗讀,指導的功力也很不到位,另外,在交流展示的時候,指名説時較多,形式單一,可以在考慮,把這些時間擠出來讓給朗讀。

通過本節課,我進一步認識到:二三六教學模式貴在堅持,經常運用,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必然提高,即便眼下看不出學生的進步,從終身學習來談,它是很有用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3篇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語文教學反思與啟示 第2張

第2篇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組課文,原名《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紀念葉聖陶先生》,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聖陶先生而作。文章回憶1963年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課前我試想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模式,將本組課文以“成長”為主題串聯,分設“立志”“感恩”“獨立”“挫折”四個環節,但是在設計時我發現本組課文在寫法和內容上都缺少整合點,反而《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可以和習作教學整合,《烏塔》可以和口語交際整合。所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採用閲讀教學模式,以課文學習帶《同步閲讀》,實現閲讀內容的擴展和閲讀方法的遷移。

在教學過程中,第一課時在閲讀課文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學習葉老先生修改作文的內容。第二課時體會葉老先生在做人和做文兩方面對肖復興的影響。這節閲讀教學課,主要目標是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課文的結尾肖復興説:“我很慶幸,自己第一次見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對這個含義深刻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楷模”來理解。“楷模”就是“模範”“榜樣”,那麼葉聖陶先生在人品和作品方面有哪些讓肖復興和我們學習的呢?這樣學生聯繫上文的內容,學習葉聖陶修改文章的一絲不苟和待人的平易近人,抓住相關的句子和關鍵詞,體會人物的特點。第二個含義深刻的句子是結尾的“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這個句子比較難理解,上文兩次提到爬山虎,一次是在剛進葉聖陶家門時作者看到的爬山虎,“綠葱葱”的,陽光彷彿都成了綠色的,“像温柔的小精靈,閃爍着迷離的光點。”這是作者第一次去一個作家家裏做客,而且是這麼鼎鼎有名的大作家,心情該是多麼激動、興奮呢,這種心情體現在景色之中,要啟發學生理解景色描寫中寄託的情感,有些難度,在課堂教學中我啟發不夠,處理得有些生硬。第二處描寫是在和葉老先生暢談了一下午後,作者看到院子裏的爬山虎“綠的沉鬱”,“虎虎有生氣”,這樣生氣勃勃的爬山虎是作者此刻“充實”“自信”心情的表現,但是因為鋪墊不夠,學生也沒能引到這層面來。

總結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進而遷移到《同步閲讀》中的《晨讀》,理解最後一句話“我們陰暗潮濕的教室彷彿成了迷人的宮殿”的含義,同樣需要聯繫上文中晨讀時老師為“我們”讀書,各種各樣的書籍充盈了我們的心靈,我們深深地陶醉在了這知識的海洋中。但是在教學中,這一設計沒有實現,一是課內閲讀時方法落實得不好,因此課外閲讀中學生沒能使用這一方法;另一方面,此環節的操作不夠明晰,每一環節做什麼,對學生的要求要明確。

總之,本課在設計上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實施不夠細緻,對課堂中的具體環節預設不夠充分,導致沒能達到教學效果。不僅要想到我想在課堂上實現那些目標,也要預想每一環節學生的反應和應對,讓一節課的每一環節都在意料之內,這是我在今後教學中該注意的。

第3篇

我認為這節課的特色有兩個:一是把學習課文內容與學習語言表達融合在一起,二是始終把體會語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教師有意識的語言訓練,這是由語文學習的本質決定的。這篇文章的特色就是肖復興在敍事的同時,展示了葉老修改文章的一個個細節。執教者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特點,巧妙地把學習文本、理解文本和理解語言表達交融在一起:讓我們看到,在語文教學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教課文內容,也能夠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教師抓住了幾個細緻的地方,讓學生體會漢語的特點。如讀出詞語的韻律與節奏,對“密密麻麻”的形象理解,引導學生領會“刪”的字形與字義教師也在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比如,出示“當翻到我的那一篇作文時,我”等三個完形填空,讓學生填寫句子。教師還能夠利用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指導朗讀,不是要求學生讀出某種心情或某種感受,而是用不同提示語引導學生帶着感情去讀。

葉老在學生心中有一定的印象,可能主要還是來自《爬山虎的腳》,但是對葉老本人他們知之不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引導學生走近葉老。教師抓住了“認真”“平和”,讓學生感受到“如春風拂面”,這些感受和葉老批改文章結合在一起,非常自然。另外,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的時候,把葉老的年齡、職位説出來,雖然不是直接介紹,但是學生能夠真切地感受一個“平和”的葉聖陶。這樣對人物的理解就不是僵化的、概念的,而是真實可感的。

我們常説學習是一個師生共同成長過程,評價一節好課的最重要的標準是什麼?那就是看學生從這節課裏學會了什麼?從本節課看,教師教會學生的是品詞析句,積累語言的好辦法,帶給學生的是閲讀和言語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這些知識與技能的獲得都是在愉悦的情境中,在教師與學生“零距離”的對話中完成和實現的。

1、揭題激興:讓學生從以前學過的葉老的作品《爬山虎的腳》引入,欣賞其中精彩的片斷,不僅讓學生感受葉老細緻的觀察能力和駕馭語言的高超水平,還能喚起學生的感情積累,然後再要求學生根據課題對本文內容進行推測,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探究的興趣,為新授課作出良好的鋪墊。

2、初讀曉意。這塊環節我還安排了生字新詞的教學,對於中年級學生而言,詞語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會讀會認,還要引導學生養成獨立地理解詞語意思的習慣。其中“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是常用的手法。在本課,我重點抓住“推薦”一詞的理解,從而體現詞不離句的思想。

3、細讀明理:將課文分為“修改作文”和“邀請做客”兩個部分來學習,體會作文修改之道,感受葉老先生的人品。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讓學生反覆品味葉老對肖復興文章的批改,再通過談感想,朗讀等方式體會葉老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風拂面,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葉老不僅是文學的大師,其人品更是堪稱楷模。

4、質疑課題,小結激趣,為下節課的學習作很好的鋪墊。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根。”在教學中我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的培養,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薰陶和感染。讓學生體會葉聖陶先生一絲不苟的寫作態度和平易近人的人品,從而明白寫作和做人的道理。

練習的設計是教師給學生創造的又一個語言訓練的機會。既是對教學內容的一次小結,又利於蒐集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懸念的設置,費時不多,但卻是必要而且心須的,教師巧妙設計的兩個聯想題,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又點明瞭課文的中心內容,使整篇課文的教學成為一個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