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5篇 從“絲綢之路”教學反思中發現溝通與互動的重要性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5K

本文以《絲綢之路》教學為例,探討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和挑戰,反思教學策略和方法,提出改進措施。通過對教學實踐的反思,旨在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5篇 從“絲綢之路”教學反思中發現溝通與互動的重要性

第1篇

?絲綢之路》是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作者先描寫了矗立在陝西西安市的“絲綢之路”巨型石雕,然後由點及面、由情入理地闡明瞭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由羣雕遐想到兩千多年前的情形,重點描寫了漢代張騫的副使與安息國將軍在邊境上互贈禮品的場面,展現了兩國不同的禮節、文化及經濟發展。課文描寫細膩生動,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栩栩如生。作者接着概述了絲綢之路對中西方國家經濟、貿易、文化的促進與繁榮所起的重大作用。

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矗、凹”等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西部燦爛的歷史,體會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起瞭解西部歷史的興趣。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導入新課時,先向學生呈現世界版圖上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繫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它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為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由此道西運,所以這條交通大道在19世紀被歐洲學者稱為“絲綢之路”。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對絲綢之路產生探究的興趣。其次,由於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自讀自悟為主。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懂閲讀提示,把握閲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瞭解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交流。當學生交流讀書收穫的時候,我先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入手,提問學生“絲綢之路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學生交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學生在交流時,都不約而同地找出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一幕時,認為這一幕無論從字裏行間來看都能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友好往來之路:安息國大軍列隊奏樂迎候來使,互贈禮品,彼此彬彬有禮,驚喜連連;這是一條經濟、文化交流之路:中國的綾羅綢緞,西方的鴕鳥蛋、魔術表演,都代表着雙方不同的經濟文化發展,所以,絲綢之路對加強東西方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和促進各國人民友誼起的重要作用,點明瞭這條路偉大的歷史意義。最後,我從寫法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讓孩子們認真讀讀課文的開頭、結尾,説説你體會到了什麼,並説一説首尾與中間部分的聯繫。

教學本課後,我靜下心來回顧我的教學過程,引發出幾個思考:1畢竟這是一條古代絲綢之路,而這條絲綢之路老師和學生都沒有見過,究竟當時的絲綢之路是怎樣繁榮,這條路的樣子是如何,現在都無能考究。雖然,我們能從文章的字裏行間裏感受,但是,在師生的頭腦中這條絲綢之路是模糊的,根本沒有印象的,即使我們蒐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也不能在自己的頭腦中呈現其清晰的樣貌,所以,學生只能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加深理解,但這種理解是表面的,根本不深刻的。

2雖然我在不斷嘗試創設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但由於這條絲綢之路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遠了,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陌生,所以對了解絲綢之路興趣不是太大。

3由於這是一篇閲讀課文,我只是引導學生讀懂閲讀提示,讓學生自讀自悟為主,理解課文內容,然後通過交流、討論、朗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還是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都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5篇 從“絲綢之路”教學反思中發現溝通與互動的重要性 第2張

第2篇

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説明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 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一下幾個環節;

上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查找資料,瞭解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並熟悉相關內容,遇 到不理解的問題向家長或其他人請教,深入瞭解絲綢之路的歷史。由於課前有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在交流資料時,能夠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在短短的幾分鐘,學生 知道了張騫曾經兩次歷經千辛萬苦出使西域,對開闢從中國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做出卓越貢獻。還有的學生帶來絲綢之路的線路圖,通過看圖,學生了解絲綢之路所 經過大致的線路,經過哪些區域,通過古今對照,瞭解絲綢之路經過現在的哪些國家和地區。這些交流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併產生探究的興趣。

學生藉助字詞典讀準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和小組合作表演的形式,讓學生走進絲綢之路。學生彷彿來了一次穿越,置身其中,親眼目睹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國交流的生動而有重大意義一幕,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我 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讓學生分組討論為什麼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裏? 學生在充分討論後交流,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我們引進了西域的葡萄、黃瓜、菠菜等一些植物,還帶回了獅子、犀牛、良馬這些動物,所以這是一條偉大的 路。

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把我國的養蠶、繅絲、冶鐵等一些在當時先進的技術傳給了這些國家,讓那裏的人們受益,所以説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有的小組認為,通過絲綢之路,我國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由於吸收了外來文化的長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美輪美奐,所以説這是一條偉大的路。

學生在交流展示中明白了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輝煌的歷史,激起學生們自豪感。

今 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的玄奘等等,請同學們講述有關絲綢之路 的故事,通過講述或聆聽這一個個繪聲繪色的故事,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溝 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同時學生也感受到這些開拓者的勇敢和執着。

第3篇

這一篇略讀課文,生動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讓學生對絲綢之路有個較深刻的印象,對其中敍述的故事產生興趣從而加深對絲綢之路的瞭解。

教學這一課,我從“為什麼這是一條偉大的路?偉大體現在哪裏入手,讓學生先整體感知,再具體讀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學習。從文章的敍述看來,課文不僅歷史和現實交錯,而且其時的歷史相對遙遠。鑑於此,我把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概括放在對課文的理解後進行,結合板書讓學生進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出來了。整個教學思路較清晰重點突出。而在領悟絲綢之路的重要作用時,由於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講解過細,沒有放開手讓學生通過朗讀自悟。這點是教學本課中的一處敗筆。另外學生在課前查找的資料有限,所以對這節課內容的理解有難度。今後,在教學中要注重課前預習。

1.本篇課文的教學,總的來講還是不錯的。我從“巨型石雕”入手,以點帶面地實施教學,將形象生活地故事展現在學生的閲讀中,然後又引領他們結合故事去體會這條“絲綢之路”的作用,學生基本上都能從故事中説出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整堂課上,學生的思維還是比較活躍的。

2.在教學中,我沒有注意一個生字的讀音,將匕首中的匕——“bǐ”錯讀成了“bì”,造成部分學生的誤讀。由此可見,教師正確地教學是多麼的重要。而且也反映出,學生在學習生字中存在的慣性盲讀現象。老師讀什麼,他們往往不會太過在意其正確性。這一點,需要提醒學生注意及改正,要學會時時抱着一種質疑研究的精神去學習,而非盲從般地去讀書。

這篇課文是“走進西部”這一主題中的第二篇課文,而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所述的內容很好理解,但對於“西部”這一概念不是很瞭解,學習這篇課文時,我課前讓學生蒐集有關西部的資料,上課時,在講解課文的同時,穿插所蒐集的資料,如講有關西域的使者的故事,我國傳入外國的'文化,外國傳入我國的文化等,學生興趣很濃,激發了學生對絲綢之路和西部歷史的瞭解的興趣,及對西部的熱愛,而且有些學生課後還興致勃勃地找到老師問這問那。

我感覺,這種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發揮其作用的方法很好。

本課按計劃一課時基本完成任務,但時間顯得有些緊了。文章的中心句的尋找成了大部分學生的困難,可能這種中心句形式在文中間的緣故。孩子們尋找有些困難,以前我們見得最多的是中心句在文章前或文章結尾,孩子們受到了心理定勢的影響。在我的引導下終於有幾個學生找到了。全文基本按這種中心句展開,教學效果較好!

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提煉要進一步加強培養、概括、訓練、提高。

第4篇

?絲綢之路》是一篇獨立閲讀課文。備課時,看到課題,我首先猜想沒有過多歷史知識的學生,肯定會自以為這是一條由絲綢鋪成的路而對本篇文章興味盎然的。如果把“為什麼這條路叫絲綢之路?”作為初讀文章的問題拋給學生,一定能讓閲讀變得專注,變成尋根探源的有趣活動的,果不其然,教學實踐中學生很快明白了絲綢之路是因為中歐貿易往來以絲綢為主而得名,在課後資料卡片的補充閲讀中,對這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這條路還可以叫什麼名字?”這是我預設統領本課的一個主要問題。我想當學生能給這條路重新恰當命名的話,那麼絲綢之路存在的重要意義也就自然而然瞭然入胸了,緊接着我只需要從寫法上引導學生從本課得到哪些啟示即可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了。

教學按照預設有條不紊的進行着,很快學生為這條路重新命名:友誼之路,經濟之路、文化之路、商貿之路、中外之路,並且從文章中找到了自己的理由支撐,課文教學的重點:體會絲綢之力存在的重要意義已不講自通了。——絲綢之路將遠隔千里的中外人民聯繫在了一起,是一條偉大的路。緊接着,文章表達的特點需要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你一定發現了文章寫作上的特點!”鼓勵的發問中,學生進行了第三次讀文。專注的朗讀中,小手舉起來了:“老師,我發現課文的結構是總分總。”“老師,課文還是前後呼應呢”,“老師為了説明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作者插敍了一個小故事,這樣文章更讓人覺得真實可信了。”自讀中獲得新知,獨立閲讀課文需要培養的能力得到了真正的落實。然而,任何時候,尤其是教學活動,來不得半點浮躁,因為學生從教師這兒學會嚴謹。(李鎮西語),課文教學更不能只見輪廓,不見形象。學生習作呈現“言而無物”原因正在於此。“西安的這組雕塑是西域人還是大漢人?安息國是西域之國還是大漢之土?”四讀課文中,抓住重點句子,很好的解決了這樣的問題,從整體到部分,從思想到表達得到了很好的處理。

整堂課有效的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課結束了,竟然因為本課的教學有些興奮不已。質疑,向文本質疑,不但是學生應該培養的能力,也是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當教師面對文本質疑中讓問題更集中,那麼提綱挈領的問題就會成為統領自己教學設計的重頭戲,由此帶來的出彩也是讓人始料未及的。

第5篇

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着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以歷史記載過的一個小故事引入,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隨後通過詳細敍述張騫通西域的故事,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開闢的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課文第四自然段是一個過渡段,它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這兩部分內容銜接起來。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説出這條路被稱為“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閲關於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1.課前同學們都收集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你們知道了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以交流。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並對認真蒐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張騫與絲綢之路的資料,使學生了解這是聯繫歐亞兩洲的一條交通大道。

2.這篇文章的題目《絲綢之路》,那麼看了這個文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

此時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絲綢之路上看看,好,現在我們就一同進入課文之中。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1.學生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1)絲綢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門外。

(2)由這幅巨雕,聯想到當年絲綢之路的商旅不絕的場面。

(3)抓住精神飽滿、栩栩如生、滿載貨物、商旅不絕等詞語想象當年絲綢之路的絡繹繁華的場面。

1.默讀課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在遐想古絲綢之路上與安息國互贈禮品的那一幕,你受到了什麼?絲綢之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哪裏感受到的,劃一劃,讀一讀。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並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不計其數”“浩浩蕩蕩”“夾道歡迎”“一片歡騰”等詞中,體會安息國歡迎場面的隆重。

(2)從兩國使者的互贈禮品的場面描寫,體現了這條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來之路。也體現了這是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之路。

(3)張騫的兩次出使西域,奠定了與西域各國的友好往來,使他們能夠互通有無,讚揚了絲綢之路,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4.指導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內容,邊讀邊想象當時那種熱鬧繁華的場景。體會絲綢之路的偉大意義。

5.同學們在課前收集資料的時候,已經瞭解到張騫在開發絲綢之路是歷盡了千辛萬苦,但可以説他創造的是一條偉大的路,那麼,此時的,面對這偉大的創舉,最想説些什麼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並説出來。

這不盡的遐想可能是什麼?你也來想象一下,説一説,並寫下來。

1.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體會到了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3.再一次品讀全篇,感受絲綢之路的偉大歷史意義。

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是一座友誼的樑,使中、西亞各國人民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它是中國的驕傲。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2.望着這座雕像,我彷彿看到了當年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的景象,彷彿聽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駝鈴聲。

(1)畫出句子中的有關聯想的內容。用────標出。

(2)望着高高的五星紅旗,我彷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你是導遊,你能介紹一下你所瞭解的絲綢之路嗎?現在你就帶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們介紹一下。把你的導遊詞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矗、凹”等9個生字,讀讀記記“矗立、戎裝”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解

西部歷史的興趣。為了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導入新課時,先向學生呈現世界版圖上絲綢之路所經路線,讓學生了解當時有一條橫貫中亞、聯繫歐亞兩洲的交通大道。它對一些國家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為大量的中國絲和絲織品由此道西運,所以這條交通大道在19世紀被歐洲學者稱為“絲綢之路”。介紹這些資料的目的是使學生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感性認識,並對絲綢之路產生探究的興趣。其次,由於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以自讀自悟為主。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讀懂閲讀提示,把握閲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瞭解課文內容。再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交流。當學生交流讀書收穫的時候,我先從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入手,提問學生“絲綢之路給你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學生交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絲綢之路對加強東西方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和促進各國人民友誼起的重要作用,點明瞭這條路偉大的歷史意義。最後,我從寫法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讓孩子們認真讀讀課文的開頭、結尾,説説你體會到了什麼,並説一説首尾與中間部分的聯繫。雖然我在不斷嘗試創設一定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了解西部的興趣,但由於這條絲綢之路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遠了,學生理解起來感覺太陌生,所以對了解絲綢之路興趣不是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