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師的個人教學反思9篇 教師教學反思:成長之路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2W

教師的個人教學反思是每位教師成長的必經之路。這種反思讓教師不斷地審視、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並深入地思考學生的需求和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全面地發展智力和個性。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教師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反思,以及如何將反思轉化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教師的個人教學反思9篇 教師教學反思:成長之路

第1篇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創新教育”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數學教育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尋求創新教育的新途徑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呢?筆者根據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過去的“教”、“學”並重的模式,實現由“教”向“學”的重心轉移,力爭創造適宜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發展的教學環境。教學中要嘗試着放手讓學生動腦、動手,積極地進行創新。例如,我在上課時就儘可能地讓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敢於質疑。這樣不僅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使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智能。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以學生為出發點和歸宿,鼓勵學生求異創新,允許有不同答案。這樣可以避免學生的思想僵化,從而實現創新教育的目的。

探索創新,是指人們力求認知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和不斷探索真理的一種意向活動,它是推動人們不斷求知探索的力量。那麼,在日常教學中怎樣才能調動學生探索創新的積極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例如在講授“方程和它的解法”一課時,我就出了這樣樣一道典型題目:“一羣鵝來一羣狗,鵝頭狗頭五十五,一百五十條腿齊步走,多少鵝來多少狗?”讓學生計算出結果,我才引入正題: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簡便可行的方法。這樣一下子就將學生成功吸引住了,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引發了積極探索的熱情。

(2)、通過設置懸念,調動探求創新的激情。例如,我在講解“圓”時這樣引入:我先拿出一個圓紙片説:“這是一個圓,當中去掉一個圓紙片説:這是一個圓,當中去掉一個隨便多大的同心圓。”一邊説一邊用手捅去中間的一個(事先做好的)同心圓,然後問學生:“這個圓環的面積有多大?”然後,我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細棒放在圓環內,使它恰好是外圓的弦,又是內圓的切線,再把細棒從中間折斷,以其中一段為半徑在黑板上畫圓。接着對學生説:“圓環面積與這個圓的面積恰好相等,你們相信嗎?”懸念由些產生,從而激發學生研究切線性質、探求問題答案的強烈興趣。

在實現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目標,就必須對學生加強各種思維訓練,需做到:

(1)、加強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訓練。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兩種基本形式,是創造力的核心。在思考問題時,要想提出儘可能多的新見解,必須依靠聚合思維,它是跟着發散——聚合——再發散——再聚合的軌跡循環往復,直到創造成功。教學中我是通過多項選擇、多題一解的形式訓練學生的聚合思維,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形式訓練發散思維。

(2)、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相結合。創造性思維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統一。非邏輯思維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直覺思維和靈感思維都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部分。但是直覺和靈感產生以後,還必須經過邏輯思維的嚴密論證和實踐檢驗。教學中我一方面通過示範、引導和逐步訓練,使學生初步學會抽象和概括,並運用有關知識對比較簡單的問題作出初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又注重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猜想的心智,為探求創新構建必要條件。

(3)、注重發散思維習慣的養成。發散思維是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對給出的材料和信息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或途徑進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

教師要善於選擇具體題例,創設問題情境,精心地引導學生的求異意識,從而養成發散習慣,促進學生的探索創新。例如當學生在思維過程出現求異因此時,我則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求異成果的價值。當學生欲尋異解而不能時,我則細心點撥、潛心疏導,幫助他們獲得成功。這樣學生就會漸漸生成自覺的求異意識,面臨問題時就會積極地作出“還有另解嗎?”的求異思考,從而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到挖掘。

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發展創新能力的重要保證。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學會觀察、記憶和思維。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著名數學家哈爾斯曾説過“最好的教學方法不光是講清事實,還應該激勵學生去思索、去動手。數學教學一起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自我學習、自我創新的能力。

首先,創新過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動過程,也是強烈的情感活動過程。那些具有傑出創造才能的人,他們的發明和發現始終伴隨着崇高的情操;其次,個性在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創新活動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個性特點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着創新成就的大小。可以説,學生具有優越的創新情感和良好的個性是形成和發揮創新能力的底藴。

總之,創新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切入點。我們要以人為本,努力創設一種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創新潛能和創新情感,使之快速走上健康的創新之路。

教師的個人教學反思9篇 教師教學反思:成長之路 第2張

第2篇

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它如同一股春風,給基礎教育帶來了春的氣息,帶來了勃勃的生機。同事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應對新課程,新教材,教師應如何應對貿易促使學生開展新的學法呢

1、尊重和滿足學生髮展需要,指導學生自主選取課程模塊

高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具有不同的發展潛能。在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教學資料、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過於統一的傾向,要關注和尊重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他們帶給適合於自己發展的化學課程。

高中化學課程為學生帶給了多樣化的課程模塊,給學生的學習以較大的選取空間。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挖掘各自的潛能,制訂各自的化學學習計劃,自主選取化學課程模塊;另一方面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已有的化學知識水平、潛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對學生選取學習課程模塊和安排學習順序給予指導。

2、把握不同課程模塊的特點,合理選取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忙學生構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潛力

高中化學課程是由若干模塊組合構建的,教師應注意領會每個課程模塊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價值,把握課程模塊的資料特點,思考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具體的教學條件,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化學1、化學2課程模塊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為全體高中生開設的必修課程,旨在幫忙學生構成基本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其他化學課程模塊打下基礎。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國中化學課程的銜接,在教學資料的處理上注重整體性,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質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強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繫,創設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用心參與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講解時應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要緊密聯繫學生己有的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經驗與知識,儘可能透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忙學生理解。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模型、圖表和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第3篇

3月9到3月15,我參與線上頂崗實習的第四個7天,與第一個7天相比,我多了幾分從容和淡定,少了幾分緊張與新奇,雖然不能見到我的學生們,依舊是一件很令人遺憾的事,但是我一直都有增加與學生連麥的時間,也算是彌補了一下這方面的缺失。

1、3月9日,週一,相較於上週第一節的緊張,這周我更注重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更關注學生給我的反饋,網絡良好,沒有卡頓,家長同學也極其配合。這節課目是使學生了解花種子果實,為彌補學生不能直接接觸的不足,我儘量將課件製作的詳細,並輔助以視頻,方便學生理解。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依舊有很多不足;不能有序安排與學生的連麥時間和次數。

由於上課時間改為30分鐘,所以語速有些快,要注意調整課程內容

2、3月10日,週二,這節課還是科學課,我為學生講解了把種子散播到遠處,相比較之前的課程,這節課的學習範圍又擴大了一些,課前比較擔心學生會與上節課的內容混淆,在過程中,也反覆與學生強調,並且在課程開始就組織學生複習上節課的內容。但第一遍講解結束,學生們對知識的瞭解,出乎我的意料,於是,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提升難度的題目,知識點更明確,採取學生連麥主講的形式,雖然當時軟件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也還是達到了大家都會大家都懂的目標。從而也在備課上提供了新的思路,當教學內容偏難時,我們應如何教學?①多次講解,提出重點②輔助課後題,調動學生主動性。

4、3月13日,週五,沒有授課任務,但學校組織全校教師學習如何更好的進行線上教學,主要為大家示範了授課軟件的各種用法。

週六週日,我將利用這兩天時間,備好下週的科學課,吸取已有的經驗,提高自己,為日後的教師生涯,提供堅實的基礎。

第4篇

從2月10號至今,已開展了六週的線上教學,現將我班數學學科的學習總結如下:

(1)首先由學生進行名師課堂的學習,我陪同大家一同觀看,對一些重難點會以圖片的形式發給學生,幫助他們進行理解;

(2)上午上完課以後,佈置相關作業,學生先完成相關作業。

(3)批改作業,並於當天晚上8:00進行評講,除了週六週日,幾乎每天都會進行講解,並將當天名校課堂的重點再進行補充説明。

就線上教學而言,相對來説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難於把控,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未知,家長的監督未知,並且由於後期的復工,很多家長已經上班,對學生的監督幾乎沒有,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強,能很好的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及作業。即便如此,我們依然採取了每週一次的檢測,總體來看成績優異的同學幾乎未受到上課方式的影響,而少部分同學的成績下降的較為厲害。

因為不是面對面教學,所以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學生的參與、互動,老師對學生的實際掌握情況不能充分了解,尤其對於學習自覺性較差的、家長督促不到位的學生,老師很難預測到其學習效果,課堂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剛才提到由於是利用名校課堂上課,結束時間穩定在下午3:50之前。從課程結束到晚上八點開始講解作業,每天收到的作業不超過40份(班級共55人),但在講解完之後每天的作業提交量接近100%,只有一兩個同學不定時的會不交。

從每次的周清成績來看,較上個學期的期末成績有所下滑。從成績便可看出學生在家的自學效果和自學能力的差別,也能分辨出哪些同學是認真在學習,哪些同學因為情性只是假裝在學習,面對不斷延遲的假期有些同學從原來的期盼開學,想認真學習轉變成了現在的放縱我想疫情過後,學生就會出現明顯的兩級分化。自律的會越來越優秀,超前一大截,不自律的,各種糊弄假學,就會遙遙落後,而這種落後幾乎可以説是不可逆的。

時代在進步,作為教師更應該進步,更應從多方面完善自己,無論是教學功底,還是知識的全面性,專業性,還是各種網絡輔助教學工具。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認真實踐。通過教育方式的改變,我深知自己很多不足之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問。希望自己和孩子們一樣堅持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5篇

我所上的《金色花》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課後獲得些許的讚揚。反思本節課一個個真實的情景,對於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建構活力課堂頗有感悟。

程少堂老師認為:所謂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育(主要是教學)過程中,在主張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導下,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係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令人陶醉的、富有學科個性和教學個性的審美快感。

在《金色花》一課中,我主要通過靈動多姿的朗讀(聽讀、賽讀、評讀、範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薰陶感情,從而讀出“語文味”,創造詩意的課堂。學生讀得非常認真,雖然讀得不是很好。於是在我的啟發誘導之下,有不少的同學大膽地用稚嫩的童聲來讀,重音、語速,情感都把握得很好。例如馮爾學當讀到“我不告訴你”時,那稚嫩的略帶撒嬌的童聲引起在場聽課老師及同學們的笑聲。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時,就提出: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他還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關注生長、成長中的人的整個生命,追求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用“動態生成”的觀點來引領課堂教學,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上《金色花》一課時,我在課的結尾設計了一個環節:以“假如你在媽媽生日的這一天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會變成什麼呢?”請學生傾訴內心至愛。有一個男孩子説,會趁媽媽出去的時候,偷偷地把地板擦得乾乾淨淨,把家裏的東西擺放得井井有條。也有同學説,希望變成一架飛機(一艘輪船),讓媽媽乘坐到世界各地去旅遊。也有同學説,希望變成一棵樹,春天勤生綠葉,長得枝繁葉茂,夏天母親可以在樹下乘涼,為她遮風擋雨,秋天樹上的果實成熟了,母親可以摘下解渴,如果她需要錢了,就砍掉自己身上的樹枝去賣……我以及聽課的老師都被同學們的真情深深打動了。在這種氛圍中,許多上課很少主動舉手發言的同學都紛紛發言表達對母親的愛。此時下課鈴聲響起,我説出了此番結束語:同學們,沐浴着母愛成長的你們要懂得加倍地回報,去愛你們的母親,愛你們的同學,愛你們的老師,愛祖國和人民。願你們在被愛與給予中擁有一個豐富美好的人生!”

在這裏,學生在老師營造的和諧的對話氛圍中,與本文對話、與自我對話,敞開心靈,思緒飛揚,從而在薰陶感染中建構起新的思想鏈條,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李鎮西老師曾經説過:“在課堂上,沒有純粹的理念,一切細節同時都是理念。”從這個意義上説,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課在許多細節處理上反映了教師的理念仍有待轉變。如:問題的探究未夠深入,學生的思維仍受着老師的操縱。我想,要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歸根結底還是要轉變理念,提高自身素質,讓語文課因每一個富有個性的“我”而精彩吧。

第6篇

本次期中考試,a班(69人)成績穩定,保持着定位考時的優勢,其中,最高分127分(理科班的最高分),110分13名(比其他a班多10人),100分以上38人,不及格僅4人。

b班(77人)成績不夠理想,並有小幅度下降,其中不及格人數多達31人,110分以上0人,100分以上僅10人與考的好的b班有不少差距。

1、沒能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和複習及計劃,以至於教學和複習的過程中對許多學生兼顧不到。

2、學困生的“困難點”抓得不夠準,也不夠全面,導致他們在考試的過程中對有些做過的類型題仍束手無策。如,---`。

3、練習不夠,強化不夠,檢查不夠,如:平時講詩歌鑑賞題,總是讓學生口述出來,或問幾個簡單的意象的理解,讓學生將具體的答案寫出來的機會不多,因此,考試中出現語意表達不清,回答邏輯不強等現象,導致失分。試卷分析

選擇題:a班錯誤多在2道左右,且多在病句和成語。b班多在5道上下,錯題多在文言、成語和病句。由此可見,學生對成語,文言字詞的積累還不夠,病句缺少系統的理論知識,做題只是靠感覺。

主觀題:文言文翻譯、古詩鑑賞是兩班的弱項,a班兩句得分均在7分居多,b班多在4分左右,總分8分及以上寥寥無幾。反映出學生翻譯習慣不好、文言基礎差、根據語境推斷實詞含義的能力低下等問題。如:“再”翻譯成“兩次”的鳳毛麟角。“疾惡”理解成“有罪惡的人”或“百姓的疾苦”,的人居多。詩歌題術語回答較少,多喜歡“跟着感覺寫”,造成理解意思卻得分甚少。

文學類文本閲讀:a班多在18分左右,b班多在14分左右。問題在於,答案含糊,用詞不準,分析不夠全面。學生不懂“答案要點化,要點序號化”的基本答題模式。

作文方面:a班多字體工整,立意準確,分值在46分左右,但上50分的不多。b班多字體潦草,立意模糊,分值在42分上下。

1、抓準每一個學困生的“困難點”,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輔導計劃。用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樹立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和興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心裏變化,從精神上給予鼓勵,使其時時都有“向前衝”的動力。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作為老師,應要求學生,多讀,多寫,多練,讓學生在讀書中體會、理解,在練習中總結,反思。讓學生喜歡上語文。力爭在期末考試會考出好成績!

第7篇

經過上週的線上教學實踐,這周的教學任務顯得得心應手一些,對於所教班級的情況也有了比較具體的瞭解,沒有了上週的慌忙無措,對自己的實習計劃也有了一定的規劃,變得井井有條了,但每次上課或者完成任務後,自己都會反思,也總能找到自己的不足。

1、第一週主要講課文習題,相對簡單一些,準備時雖然有些費時間,但是可以準備的讓自己滿意,準備的比較充分。相對於上週,這周主要任務是講解文言文,雖然聽了指導老師翻譯的課,老師表現得遊刃有餘,但是到自己準備的時候,發現文言文翻譯可是大學問,需要對課文、課下注釋、句法運用、文學常識等多方面的知識,我明顯的感覺自己的知識面不夠廣。

2、 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感覺任重而道遠,需要不斷提升自己,才可以緊跟學生步伐。有好多知識需要在備課時花費很多時間,才能瞭解一知半解。

3、 有時抓不住講課重點,對學生考試內容重點掌握不全。備課時有時不能抓住重點,講課時浪費時間。

4、多媒體授課影響聽課效果,有時操作不熟練浪費時間。在線上授課不能掌握學生上課狀態,不能保證聽課效率,有時放映ppt時操作不當或者網絡不佳也會影響學生聽課效果。

5、 與學生互動少,不能面對面瞭解學生課堂動態。網上授課進度快,但是卻不能瞭解學生的聽課效果,只能偶爾連麥進行互動。

1、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就要多學習課本知識,熟悉課本,同時認真聽指導老師講課,做好聽課和評課筆記,關注延伸知識,自己在熟悉課本基礎上做知識延伸。

3、上課或者聽課後找指導老師詢問意見,請教不理解知識、講課重點及自己的不足,詢問過後自己再做總結,及時改正。

4、向指導老師詢問所教班級的情況,根據學生學習狀況的不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增加課堂互動,提高聽課效率。

5、多學習關於多媒體技術,將教學所需軟件熟悉掌握,並在講課前檢查所需課件,減少失誤的發生。

為了抗擊疫情,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學校組織老師們進行了線上教學。現將兩週多以來的線上教學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道德與法治現在還進行下冊新課。受設備和網速等因素的影響,一節課只能上一個知識點,進度較慢。

二、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全員上課,上課點名查學生到課情況,上課中間會不定時點名提問,結束時還會再次查到課情況,儘管反覆強調課堂紀律,但總有部分學生不能按時上課,還有1—2個學生甚至不上課。

三、課後會利用釘釘家校本給學生布置幾個填空題或完成課堂筆記,鞏固所學知識。為了保證作業能夠按時完成,每天利用釘釘的家校本的提醒家長功能多次提醒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但完成情況不盡如人意,就昨天的作業檢查情況來看,118班40人,完成36人。116班36人,完成32人。

網上教學是抗擊疫情期間讓學生有效學習的最有效的辦法, 雖然還存在很多問題,但相信只要家長們認真配合督促,學生們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

第8篇

?石榴》是國標蘇教版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季節變化為線索,描寫了石榴抽枝長葉、開花、結果的情景。最後一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石榴子兒的樣子、顏色與滋味,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努力運用直觀效應,引導學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詞語,感悟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朗讀與説寫訓練。

本自然段中,一些詞語用得生動形象,如“瑪瑙般”、“一顆顆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等。這些詞單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學時,我出示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石榴子兒,觀後交流感受。有學生説:“石榴子一頭紅,一頭白,這就叫‘紅白相間’”。有學生説:“它們一粒一粒靠在一起,就像玉米粒一樣,這就是‘緊偎’”。還有學生説:“我看到了石榴子兒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寶玉一樣,好看極了,這就是‘晶瑩透亮’”……接着,我將石榴子兒掰開,讓學生們一起分享。吃完後,問他們味道怎麼樣?學生們紛紛舉手,有説酸酸的,有説酸中帶點甜,吃完還覺得清爽無比。通過觀察和品嚐,學生不僅理解了描寫石榴樣子、顏色和滋味的詞語,而且加深了對石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的誦讀是比較成功的。

另外,本自然段為學生寫水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學之後,在班級裏開一個瓜果展示會,讓學生仿照第四自然段,介紹一下自己所帶水果的顏色、樣子和味道,並寫成一段話,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第9篇

這篇課文我分兩個課時來完成。並且我把這篇課文的重點放在理解字詞、課文內容和讓學生自己歸納課文中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上;把難點放在讓學生知道學習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上。

首先我讓他們自己藉助課文下面的註解和工具書自己初步閲讀感知課文內容。接下來就是對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課文內容。對於作家作品的介紹我只簡單的説一下。對字詞和課文內容我講的比較詳細。我先讓他們自己翻譯課文,把不會翻譯的作上記號(在學習時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等時間到了我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一句一句講解課文內容,由於文章內容有點長我讓他們一段一段來學習。我把每段裏面重要的詞語句子要他們做上記號,再讓他們當堂把這些內容記下來,過幾分鐘後我在檢查他們學習的情況。我覺得人有了壓力之後才會有動力,對於這些學生來説用這種方式讓他們掌握文章內容效果還可以。學完文章內容之後,我馬上進入第二環節提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歸納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待學生回答之後便明確答案(尋找石獸的故事)。接着問他們課文中講了他們用幾種方法來尋找石獸的?然而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回答的不是太好,他們都只找到了三種,他們都把第一種給漏掉了。最後又問學生他們是怎樣找到石獸的?學生馬上回答是根據老何兵提供的線索在河的上游找到石獸的。

文章的最後我問學生從他們尋找到石獸這件事我們應該明白一個什麼道理?對於這個問題他們回答的就不是很全面。

對於這篇課文我覺得自己在教學生朗讀和讓他們課文重要詞句這方面做得還可以。他們之後做這課的習題時很多學生都不用看書,這點值得我高興。在課文提升這方面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好。以後自己要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俗話説:“活到老,學到老”,對於學問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跟得上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