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葡萄溝教學反思3篇 反思葡萄溝教學:重視學生參與,創造互動氛圍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6W

“葡萄溝教學反思”是指對於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進行思考和總結,並提出解決方案的過程。這種反思性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素養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一種高效的教育教學方式。

葡萄溝教學反思3篇 反思葡萄溝教學:重視學生參與,創造互動氛圍

第1篇

?葡萄溝》一文主要介紹了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的葡萄溝,那裏盛產水果,尤其是葡萄又多又好,葡萄乾也很有名。本課重點圍繞“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而展開,使學生透過理解語言文字,對那裏產生喜愛之情。

教學時我緊緊抓住重點段,引導學生運用抓重點詞的方法,自主讀懂自己喜歡的句子,感受葡萄的多和美,學生基本上都能抓住“茂密”“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熱情好客”等詞語進行探究,教師教給學生結合上下文來了解詞語的意思,在理解不透徹的基礎上出示圖片,加深對詞語的理解。充分體會"一大串一大串"的意思並想象出葡萄真是又多又好。"像搭起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學生能結合圖片,充分體會在涼棚下舒服清涼的感受。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教師如果能善於創設良好的氛圍和情境,就能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讓學生更好地把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受表現出來。在反饋第二自然段自學狀況時,我充分利用了課件,使他們對句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描述葡萄顏色多的這句話,我透過讓學生比較句子説説“五顏六色”與“五光十色”的不同,透過展示葡萄五光十色的視頻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五光十色”不僅僅表示顏色多,還表示新鮮、有光澤的意思,從而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和優美。

由於時間的緣故,我的教學只進行到葡萄溝的葡萄描寫那一塊,但在整堂課中我始終堅持讓學生圍繞“初讀讀通——細讀讀懂——品讀讀美。”一條線。遺憾的是我沒有很好地讓學生的讀書,稍顯粗糙、匆忙了點。並且在課後練習仿寫那一塊,沒能有效的對學生作品進行展示,指出出錯點。並且在教學中,課件圖片的頻繁出示,顯得太花哨,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另外,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夠精練。

在今後的教學上,我要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斷的探索、向他人請教,積極解讀部編教材,找出相應教學策略與新課程接軌,展示出自己的特色。

葡萄溝教學反思3篇 反思葡萄溝教學:重視學生參與,創造互動氛圍 第2張

第2篇

這天上了葡萄溝的第一課時。經過上次師徒開課《小鹿的玫瑰花》,師傅向我提出平時的課要儘量落到實處,紮紮實實地上。因此在設計《葡萄溝》的時候,我也力圖能夠讓課上得紮實、樸實,把文本中的各個語言點敲實、挖透。我認為我的教學設計在這些方面落實了語言文字教學:

1、對於課題的挖掘。先出示“葡萄”兩個字,讓學生認讀,指導輕讀音。讓學生觀察這兩字的相同點。題目中,“溝”是需要掌握並書寫的生字,因此我讓學生組詞,還在課件中打出“勾”、“鈎”讓學生組詞區分。

2、字詞教學,採用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交*教學的方法,既重視課堂效率,又重視課堂教學的情景性。在讀課文之前,我先給學生讀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詞。隨後,在課文教學中再對於出現的生詞進行隨文教學,期望透過反覆呈現的方式讓學生鞏固生字詞,同時在文本中學習字詞還能夠幫忙學生理解好處。

3、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待學生反覆朗讀段落後,出示課後的“按課文資料填空”一題,讓學生看着填空題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我發現,學生在前面的不斷有感情朗讀段落之後,很快便能夠看着提示背誦了,這是不是也無形中滲透了“熟讀成誦”的學習方法呢?

但是,雖然我在備課時動腦筋想了這些教學環節,使我的課堂更加實在。但是對於課堂及時生成的教學點,我卻不能夠及時捕捉。例如:

1、在出示課題教學“溝”這個字的時候,我問學生這個字和我們學過的什麼字比較像。有一個學生説到“釣”,我當時急着出現“鈎”,便把上糾正了。之後想想,那個學生的語文潛力還算班裏十分好的學生,她都説成了“釣”,説明沒有區分好“釣”和“鈎”。那麼,可能班裏還有一部分學生也不能正確區分這兩個字。當時,雖然課件上沒有打出“釣”字,但是既然學生混淆了,還是就應抓住這個生成點,在黑板上寫一寫。

2、在教學“五光十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我問了一個問題,“五光十色”能不能換作“五顏六色”。當時學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有個別學生説不能。但是也説不出個所以然,可能是覺得老師這樣問,就應答案是否定的吧。他們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經過師傅的提點,我也恍然大悟。其實“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都能夠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顏色的詞語也能夠用,只是課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貼切,因為它還寫出葡萄的光澤。這兩個詞只能説哪個更適合,而不能説哪個能用,哪個不能用。回想一下,課堂上其實有些學生是覺得“五顏六色”是能夠用的。當時我就應讓學生説一説有哪些表示顏色的詞語,然後帶到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下,再透過圖片的觀察,學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貼切的了。課堂上也不用繞很大一個彎路了。這樣,也能夠滲透一個寫作的方法,有時候同時能夠用多個詞語,這時候就要選取一個最貼切。

3、在隨文學習“新疆”、“吐魯番”、“葡萄溝”時,我出示了一張中國地圖,把這三個地名打在地圖上。這個時候如果學生再齊讀一遍,那麼學習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看來,要讓課堂上得紮實,光有預設還不夠,還要隨着學生,隨時生成。這樣的功夫,還需要我不斷磨練。

第3篇

在語文課堂裏,學生對待語文學習的態度,不應該是被動地旁觀者似地學,而應該是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我們生活的過程,也就是説,要讓學生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裏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的.學習與吸收,這就是我們學好語文的基礎。

因此,在課堂中,我始終尋求一種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模式,帶領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也能不斷學會生活的教學理念。

比如在教授《葡萄溝》一課時,裏面講到的有“葡萄乾”的製作過程,這對於低段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起來可能有些困難,所以,在課堂上我採用了實物感知的方式,決定給學生們每人分發一粒葡萄乾,讓他們用自己的味覺去真切地感受一下葡萄乾的“顏色鮮、味道甜”這一特點。在學生們品嚐美味的同時,再循序漸進地引導着大家一起來思考葡萄乾的製作過程,相信學生們就會印象深刻了。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情感的催化,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其實也是一種情感認知,任何教學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情感基礎上的滲透和灌溉。語文即生活,讓我們學會在生活中感悟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