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發武漢城市圈發展迎來破局機遇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8W
  新一輪支持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政策涉及多個方面,做大做強先進製造業、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羣和中原城市羣發展是重點內容。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發武漢城市圈發展迎來破局機遇資料,歡迎你的閲讀。 
《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發武漢城市圈發展迎來破局機遇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審議了《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羣和中原城市羣發展,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支持武漢、長株潭、鄭州、合肥等都市圈建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武漢多個政府部門瞭解到,《指導意見》已經下發,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貫徹落實的方案。
 
  站在中部地區城市圈發展的風口上,武漢城市圈最近動作不斷。5月19日,武漢城市圈9家城市——武漢、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天門以及潛江舉行首次聯席會議,通過了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包含多項實質性措施和項目。
 
  次日,湖北設立10億元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成果轉化基金,希望以城市圈中經濟發展靠前的“武鄂黃黃鹹”(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咸寧)為基礎,以科創走廊為抓手,投資區域內光電子、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推動同城化產業發展。
 
  在湖北省,武漢城市圈發展已超過15年,雖然在交通、產業、市場一體化上取得一定進展,但一直面臨着一體化進程緩慢、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面對機遇,武漢城市圈發展是否能夠破局?
 武漢城市圈區域發展不平衡 
  全球範圍來看,城市圈或城市羣已經成為推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力量。美國的東海岸城市羣以紐約為中心,整個城市羣面積佔美國的1.5%,承載了美國約20%的人口和經濟總量;日本的首都圈以東京為中心城市,以6%的土地承載了60%的人口和經濟總量。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xx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分析,從國內來看,區域經濟發展強勁的地區,也有中心城市和它背後的圈羣為依託。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GDP達到11.1萬億元,基本以“研發在滬,生產在外”的思路進行產業優化佈局,用圈羣的力量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廣州佛山兩個萬億級城市打造“全域同城化”,在城市之間探索財税分成機制,有助於兩地的萬億產業集羣建設。
 
  根據產業實力和對周邊城市的帶動作用,恆大研究院將全國24個1000萬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圈,分為發達型、崛起型和起步型。上海、深莞惠、廣佛肇等6個都市圈為發達型,功能佈局優化;包括武漢、天津、成都、長株潭等在內的15個都市圈為崛起型,需要加強一體化建設,起步型側重增強經濟實力。
 
  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秦尊文表示,和發達城市圈相比,武漢城市圈發展一直存在武漢虹吸效果太強、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2020年,武漢城市圈9城GDP約為2.58萬億元,不到上海大都市圈的三分之一,也落後於蘇錫常、廣佛肇等都市圈。同處長江中游的長株潭城市羣8城GDP超過3萬億元,高於武漢城市圈。
 
  從武漢城市圈內部來看,2020年武漢實現GDP1.56萬億元,占城市圈比重達60.6%,比2010年上升2.9個百分點,周邊GDP超過2000億元的城市只有黃岡、孝感兩市。
 
  而上海大都市圈,除上海外,蘇州、無錫、南通、寧波等4城GDP均過萬億元。長株潭城市圈8城中,長沙GDP破萬億,GDP在2千億元以下的城市只有婁底和益陽,岳陽、常德、株洲、衡陽等4城GDP超過3000億元,湘潭達2000億元以上,區域發展更為均衡。
 
  從人口流動來看,中部省份中心城市的“單核”效應也在武漢體現。武漢城市圈有1000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但是缺乏5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和300萬人口的大城市。
 9城籤協議共同推動“ 5同” 
  “其實,武漢城市圈在資源、環境、經濟等承載力指數方面,不弱於國內其他城市羣。“武漢市社科院研究員周陽研究發現,武漢城市圈未來能繼續承載的人口規模達600萬,超過了環鄱陽湖、長株潭城市羣總和。迫在眉睫的現實是,要把綜合承載能力的“可能”儘快變成綜合競爭力的“現實”。
 
  近年,湖北提出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佈局,其中“一主”不再侷限於武漢一市,而是武漢要與武漢城市圈其他城市深化要素整合、產業對接等,加快同城化發展,進而帶動湖北全域發展。
 
  xxx説,武漢城市圈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1小時通勤圈基本建立,初步實現了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的融合,為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區域之間的協同打下了基礎。
 
  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傳統的紡織、化工、汽車零部件等產業都覆蓋了周邊8市,而企業集團總部、研發和營銷機構等高端部門向武漢轉移和集中,逐步形成研發在武漢、製造配套在八市的產業佈局。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武漢城市圈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81個、省級以上眾創空間238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64個、大學科技園3家、在孵科技企業超20000家。2020年,武漢城市圈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5%,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2013年的14.5%提高到2020年的22.8%,提升了8.3個百分點。
 
  “這些還不夠,武漢城市圈要打破行政邊界,內部的堵點,讓各種要素能夠自由流動。”xxx説,當前武漢城市圈還面臨產業分工協作不密切、公共服務共享不暢通等問題,必須在省級層面建立聯動機制。
 
  4月2日,湖北省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上,提出武漢城市圈“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4月7日,武漢城市圈區域協同立法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
 
  5月19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聯席會首次會議舉行,9城簽下協議共同推動 5 “同”: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包括共同編制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中長期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推動城市圈“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城鄉通公交”,探索推行圈內高速公路、城際鐵路“月票制”;共建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為抓手,共建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組建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建設聯盟;探索總部經濟、共建園區、飛地經濟、聯合招商等合作模式,有序轉移一般製造業,構建研發在武漢、製造在城市圈,頭部在武漢、鏈條在城市圈,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城市圈,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的產業佈局;建立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服務管理模式,探索城市交通、文化旅遊、就醫服務等業務一卡通用
 
  xx認為,武漢城市圈發展的優勢在於不涉及跨省,都是省內合作,打破行政邊界的難度更小。城市圈各個城市的定位應該是協同發展、錯位競爭,用制度創新推動技術創新,共同做大總量,從而真正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一體化發展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