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蟬》教案7篇 “詠蟬論語”——《蟬》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9W

《蟬》是高中語文必修課文之一,講述了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一次夢境和現實生活中的遭遇。該教案以文本理解、態度價值觀培育及語言技能訓練為重點,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提升語文素養。

《蟬》教案7篇 “詠蟬論語”——《蟬》教案

第1篇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重點讀準“本領”一詞的音;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 確描摹“識、本、領”3個字。

2. 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重點朗讀好文中人物的語言,初步體會人物説話時的心情。

4.瞭解蟬最終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知道學本領不能怕苦、怕難、怕累的道理,並能用一句話説清自己的讀文感受。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重點讀準“本領”一詞的音。

2.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師:蟬是一種昆蟲,所以左邊是個蟲字旁(板書:蟲)。右邊是個“單” (板書),合起來就是蟬。這是一個形聲字,蟲字旁表義,單表音。

結合揭示課題,複習拼音,讀準翹舌音。通過板書,結合字形簡單介紹蟬這種昆蟲,同時滾動複習 ,加深對“形聲字”的認識。

2. 自讀課文,要求:字字過目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可以拼拼音節。

藉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標小節號是初讀課文的常規步驟。對於標小節號這種新技能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初學階段,通過引導學生回憶標小節號的方法及注意點並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逐步使學生對這項技能日趨熟練。另外,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讀課文的時間,逐步培養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自主正音的意識,幫助他們熟悉和掌握自主閲讀的最基本的步驟。

出示要求:(1)藉助漢語拼音字字過目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準生字的字音。

(媒體出示課文內容:詞語都用拼音代替,讀對後出示詞語)

把課文讀正確是低年級閲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課堂中給予學生充分

的時間讀文,鼓勵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盡力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對於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逐步養成不急不躁的讀文好習慣。

“圈生字、劃詞語”有助於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有助於他們漸漸形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遊戲的引入,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各有側重地對容易讀錯的字音進行一次集中的正音。

媒體出示:(1)蟬一天到晚趴在樹枝上叫,它的叫聲很不好聽。

本教學環節,意在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形式理解句子中重點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將句子教學與閲讀教學相結合,為學生讀懂文章打基礎。

五、讀課文,根據提示説清課文的大致內容

出示:因為蟬的叫聲___________,所以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__________。 (怎麼樣) (幹什麼) 可是,蟬不願意學。結果,它___________。

師:可不是一般的歌唱家,而是-----,有名就是名氣很響的意思。誰能

讀好這個詞?(有名) 你有好辦法記住“名”嗎? 指名説 (關注規範表達)

師:你怎麼記住“本”這個字?(指導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領”這

個字怎麼記呢?(關注規範表達) 邊説邊在桌上寫一寫。

分節讀課文是對學生先前預習課文時標小節、讀準字音的再一次反饋。同時藉助填空整體進入,通過“説一説”、“寫一寫”繼續加強生字的識記,結合語境理解詞義,初步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通過老師示範,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書寫的好習慣。將字形結構、關鍵筆畫作為切入點,對生字的書寫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教師要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建立起寫好字的信心,並給予充分的時間加以實踐。

1.能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認讀“到、很、想、名、本、領、知、識,永”等9個

生字;認識部首“言字旁”,能在老師指導下,正確描摹“識”。

2. 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 重點朗讀好文中人物的語言,初步體會人物説話時的心情。

3. 瞭解蟬最終沒有學到本領的原因,知道學本領不能怕苦、怕難、怕累的道理,並能用一句話説清自己的讀文感受。

二、重點學習第二節,讀通句子,瞭解內容,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6句話。邊讀邊記,有哪幾位歌唱家(板書:歌唱家)想教(板書:想教)蟬學本領(板書:本領)?

(二)讀第二小節,瞭解哪幾位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

(三) 朗讀描寫三位“歌唱家”的句子,瞭解它們想教蟬學習的本領。

引導發現2個字的共同處(都是左右結構,都是言字旁)。

《蟬》教案7篇 “詠蟬論語”——《蟬》教案 第2張

第2篇

2.理解作者對昆蟲的熱愛之情,感受文中藴含的科學精神。

3.學習賞析本文的語言,體會文章科學性與文學性兼顧的特點。

教學重點:運用批註發,賞析本文文學性與科學性兼顧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感受文中藴含的科學精神,激發對《昆蟲記》的閲讀興趣。

“本文有情節,有描寫,讀起來更像小故事,是帶文學性的説明文。我們讀這篇文章時,除了要感受其中的趣味,更要關注作者是如何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客觀記錄蟬的習性與成長規律的,要學習其説明事物的獨特方法,體會文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學生齊讀這段文字,圈劃重點,然後開始自讀。(5分鐘)

(設計意圖:本文是自讀課文,先出示閲讀提示作為前導,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本文的語言、作者的觀察等方面。自學前,要求先行,效率更高。)

1.果然大作家魅力無限,看似一篇説明文大家也讀出了無限趣味。

法布爾居然得到了這麼高的評價,那我們今天一起來探一探究竟,看看法布爾是不是真如此厲害!

2.我們就先來看看他的藝術家特質。藝術家會如何看?請你找一找,法布爾如何看?

重點閲讀文章第一部分。學生自學3分鐘。請學生自主分享。

研究的習慣、準確的測量、同類的比較、精確的觀察、艱辛的`觀察……

不但是用眼細緻觀察,還會用心帶着堅持長時間的觀察與思考。法布爾比美術家的觀察更難更不易!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由閲讀第一部分,能着重找法布爾如何看?體會法布爾科研的艱辛,觀察的細緻,從而發現文中藴含的科學精神。)

作者賦予蟬人的心性和精神,讀來生動活潑,形象風趣、飽含情感。哪些詞句寫得精彩又生動?請運用批註法,圈點,評析。

教師總結:科學小品文又名知識小品,是一種用小品文的筆調介紹某一方面科學知識的説明文體。它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

(設計意圖:通過圈點批註與朗讀相結合,體會文本文學性的語言,提高同學們閲讀《昆蟲記》的興趣。)

法布爾也是個非常有思想的哲學家,那這段話請同學們小組討論,談談你們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到法布爾這個大科學家的無限魅力。然後介紹其人,其書,作為名著閲讀的導讀課,引導孩子深入閲讀整本書。)

我們已經充分體會了法布爾在觀察、寫作和思考上的無限魅力!就帶着今天所學的再次感受下法布爾這個大科學家如何像美術家一般地看,像文學家一般地寫,像哲學家一般地思?劃出你認為精彩的句子,和同學分享。

第3篇

1.品讀、欣賞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自然流暢的風格。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

瞭解本文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唐代李商隱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盛夏在濃綠中知知叫個不停的蟬,它的生命週期是多長呢?享受生命的'時間呢?

蟬,古稱蜩、蚱蟬等,俗名“知了”、爬樹猴。蟬遍佈全世界,已知品種有3000餘種之多。蟬的一生有四個階段,即卵、幼蟲、擬蛹和成蟲。雌蟬通常於7~8月份產卵於孔,幼蟲孵化後會隨樹枝或自造細絲落到地面入土中,幼蟲在地下生活的時間很長,最短也要2年左右,一般要過4~5年,長的要經過12~13年。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蟬》。短文兩則之一《蟬》。板書課題。

過渡:對了,短文讀過了,作者是誰?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啊?

小思,1939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等。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等。

過渡:下面我們朗讀課文,讀的時候要吐字清晰,融入感情,仔細體會文中作者的感情變化。

第4篇

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的《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髮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説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從而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隱伏的禍患,考慮問題要全面,做事要周全。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並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隱伏的禍患”的道理。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並懂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身後隱伏的禍患”的道理。

2、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體會少年的聰明,弄清吳王攻打楚國與“螳螂捕蟬”之間的關係。

深入鑽研教材,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案,重組課文,落實重點,並圍繞教學設計展開教學活動。重在發展學生語言,注重培養創造能力,訓練學生思維,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後,對課堂教學過程做好合理、有效的反思,從而有效改進自身的教學,提高教學能力。

由成語交流引入對課文的學習,繼而從講故事入手,讓學生對“螳螂捕蟬”這個故事有一個整體形象的感知。重點引導學生品“勸”,感悟人物形象,通過大臣的“勸”與少年的“勸”的對比以及對少年語言行為的品讀,體會少年的聰明,學習通過委婉的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把握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指導學生表演故事,提高能力落實運用。

1、師:同學們,學習到現在,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的成語,能説説嗎?

3、師:在這些成語中,有哪些是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呢?

5、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則寓言故事,題目是(師板書課題:螳螂捕蟬。學生齊讀課題。)

2、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一些大臣們卻反對,這是為什麼?

追問:那麼吳王為什麼要出兵攻打楚國呢?(“攻打楚國……取勝的希望很大。)

3、師:比較一下,你贊同誰的意見?為什麼?(大臣們,他們考慮比較周全。)

指名答:吳王主觀、專橫、固執、甚至有點兇狠殘暴。

1、輕聲讀課文2-12自然段,試着用自己的話敍述“螳螂捕蟬”的故事。

(2)指名説説,師相機板書:蟬——螳螂——黃雀——少年

2、討論:這位少年僅僅要為吳王講這個故事嗎?你能從哪些地方找到理由?

(1)“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想去勸説吳王。”“可是,……怎麼辦呢?”

(2)“……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毫不介意。……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少年冒死巧諫吳王的決心、勇氣和智謀,他非常愛國。)

(表現了少年的欣喜激動之情,表現了機會的來之不易。)

“吳王來了興趣”(説明少年的話起了作用,顯示了他的機智。)

3、師:少年的故事講得怎樣?(形象生動,鮮活有趣。)抓住各種人物的動作來體會。

師:少年的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吳王聽了彷彿真看到了這一有趣的景象,這足以證明這少年非常機智。

4、師:那麼少年講這個故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勸説吳王取消攻打出國的'念頭。)

追問:他的理由是什麼?(“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隱伏着禍患呢!”)

師:對,這既是少年告訴吳王不要輕易攻打出國的理由,也是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文章的中心。(板書: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

5、師:聽了少年的一番話,吳王有什麼反應?(“……恍然大悟,連聲説……取消了……念頭。”)

(吳王受到了少年的啟發,明白了他攻打楚國的想法,也好比這蟬、螳螂、黃雀,只顧了眼前的利益,卻沒考慮到身後的隱患。)

(3)吳王眼前的利益是什麼?(攻打楚國取勝的希望很大)

(“大臣們以為……”和“蟬、螳螂、黃雀,它們……”)

1、教師引導: 大臣們勸説吳王是因為——(生答),少年也勸説吳王是因為——(生答),他們都是為了——(生答:國家),他們都有一顆——。

(指名答:少年通過講故事,讓吳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指名答: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 暗示攻打楚國隱伏的禍患。)

5、師:所以,少年的勸與大臣的勸有一點不同。如果説大臣們的動是“直勸”、“力勸”的話,少年的勸稱得上是—— (指名答:智勸、巧勸。)

6、師: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恰當的時機,這就是計謀。從少年的勇敢和智勸,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指名答:足智多謀、有勇有謀、有膽有識、膽識過人、機智勇敢)

1、師: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

先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練台詞。

(強調:在練台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

2、一組同學表演,其餘學生做導演,策劃一下在適當之處加入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等。

因為吳王從少年的話中受到了啟發,想起了大臣們的分析,他明白了自己想要攻打楚國的這一做法,就好比蟬、螳螂、黃雀,只顧眼前的利益,卻沒考慮到身後所隱伏的隱患,即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所以,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2)聯繫實際,説説對“蟬、螳螂、黃雀,他們都一心想得到……隱伏着禍患呢!”的理解。

(例:貪玩圖一時快樂而不做作業,結果考試考不出,老師批評,父母責罵,升學成問題……)

第5篇

1、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對摺疊符號的理解,嘗試看圖獨立摺疊完成作品。

2、學習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摺紙蟬,感受方法的多樣性。

在觀察和討論中,進一步鞏固對摺疊符號的理解,學習兩種摺紙蟬的方法。

1、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好聽的謎語,請你們仔細聽,教師講謎面“天熱爬上樹梢,總愛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説知道知道。”

3、夏天來了,小朋友有沒有看到很多蟬,蟬也可以叫它知了,因為它的叫聲很像在説“知道,知道”。

1、(出示第一種折法的成品)小朋友,看,今天老師也帶來了蟬,看看老師這個蟬是怎樣做成的?

2、出示第一種蟬的摺紙步驟圖:小朋友,一看這種蟬是怎麼折的吧。

3、教師示範並教學折法:①正方形紙對角折後,左右下角分別向中間對摺。

(出示摺紙步驟圖二)小朋友,這是另外一種摺紙蟬的方法,待會老師要請你們自己看圖進行摺紙,看圖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箭頭的方法。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你們多準備了幾張正反形紙,如果你折的快一些,就可以多折幾個,你也可以想辦法讓你的.蟬變得更漂亮,比如塗上漂亮的顏色,剪貼一些花紋等等。

2、折的時候一定要自己認真去看圖,看清楚每一步的箭頭,虛線的位置等等,每一步折的時候都要記住壓好。

3、摺好後,老師會幫你們寫好名字,我們最後把摺好的蟬粘到外面的美工牆上,牆上有樹,可以粘到樹上,也可以粘到牆上,像是在飛一樣,粘的時候小朋友要自己看,粘出不同的姿態來。

第6篇

2、瞭解由抑到揚的寫作手法以及培養由事物引發哲思的能力;

3、體會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樹立對動物追求自身生命意義的理解和尊重。

由抑到揚的寫作手法的掌握難點:對生命的意義的理解

教學方法:提問法、引導法學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課前讓學生收集關於蟬的成語,比賽説出找到的成語)

蟬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蟬翼為重,千鈞為輕:把蟬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萬斤的重量看成是親輕的。喻指是非顛倒,真偽混淆。

春蛙秋蟬:春天蛙叫,秋天蟬鳴。比喻喧鬧誇張、空洞無物的言談。功薄蟬翼:功勞象蟬的翅膀那樣微薄。形容功勞很小。常用作謙詞。

寒蟬悽切:寒蟬:冷天裏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出悽慘而低沉的聲音。文藝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

金蟬脱殼:蟬變為成蟲時要脱去一層殼。比喻用計脱身,使人不能及時發覺。噤若寒蟬: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説話。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蟬喘雷幹:蟬:昆蟲名,知了;幹:空。蟬喘息,雷聲淨。形容酷熱乾旱。

(同學們喜不喜歡蟬?那我們今天就要學習一篇關於蟬的文章,看看作者筆下的蟬是不是和成語當中的蟬感覺一樣。)

1、請大家齊讀一遍課文,注意結合預習,讀準字音。——設計意圖:對文章進行正音訓練,積累生字詞。

2、讀過課文,你們覺得蟬還煩不煩?你們還喜不喜歡蟬?

1、作者為什麼説蟬的叫聲是“煩人的聒聒”?(蟬鳴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追問:因為蟬打擾了我們人類,就覺得它煩,你怎麼看待這一問題?(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討論)

1、我們知道,作者最終寬恕蟬“煩人的聒聒”,從文章當中我們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寬恕的原因?

(預設答案:病蟬可憐、小小的卻響徹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好好的過活90天)

2、“我”和朋友進行了第一次“對話”,請找出來,説説這次對話説明了什麼道理?(“我”認為僅僅是一個夏天的時間卻是蟬的一輩子,通過用17年和一夏三個月的時間對舉,説明人類不能以自我為中心,用自己的價值尺度去衡量蟬,以我們自己的`好惡去苛責蟬。)

1、文中作者與朋友進行的第二次“對話”説明了什麼道理?

(17年埋在土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但即使只有九十天,也要好好地過活,這就是蟬生命的意義,在屬於他的那個夏天裏,拼盡它小小軀體額全部力量去響徹一個夏天。

(除了讚美之外。也意在喚醒人類向蟬學習:好好過活,熱愛生命;理解、尊重蟬)

1、我們已經瞭解到蟬的生命的意義了,那麼老師要請大家思考這麼幾個問題:對待自然萬

物,人類應該採取何種態度?只有人類的生命和事業才是有意義的嗎?人類如何和其他動物和諧相處?

2、作者最初表達對蟬態度的貶抑,而最後表現對蟬的態度褒揚,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寫法?有什麼作用?

四、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讀出對蟬的感情,體會作者由日常小事物引發的對人生的感想。

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麼話要對周瘦鵑説的嗎?請寫下來,言之有理即可。——設計意圖:這是對課堂的遷移,鞏固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同時也是對學生課外閲讀量的一種擴大,取得互文解讀的效果。

在大熱的幾天裏,一天到晚,總可聽得蟬聲如沸,小園裏樹木多,所以蟬也特別多,便織成了一片交響樂,簡直鬧得人心煩意亂。天氣越熱,蟬也越鬧,清早就鬧了起來,直鬧到夕陽西下時,還是無休無歇。聽它們的聲音,似乎在喚“知了!知了!”所以蟬的別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們成日的喚着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麼。【周瘦鵑:《蘇州遊蹤》】

第7篇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少年的勇敢精神和機智品質,並懂得“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不顧後患”的道理。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1、同學們,我們上堂課初步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這位少年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勸説吳王的?請同學們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過渡:儘管吳王已經下了死命令,但是這位侍奉吳王的少年,仍要想去勸説吳王。他究竟是怎麼勸説吳王,並使吳王取消攻打楚國的念頭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討論這兩個問題。

出示:“第二天清晨,他拿着彈弓,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

(2)讀了這段話,你知道了什麼?(從“轉來轉去”一詞,可看出少年想引起吳王的注意。從“毫不介意”、“一連轉了三個早晨”等詞語,可看出少年一定要等到吳王的決心。)

(3)轉了三天,少年仍未見到吳王。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呢?(啟發學生想象,再次感受少年冒死勸説吳王的決心。)

[句意理解的引導得法,尤其是啟發想象少年的內心,有利於提高少年的形象,很有創意。]

(少年非常婉轉地與吳王交談。通過“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引發吳王的.好奇心,從而很自然地講述“螳螂捕蟬”這個故事。……)

(2)同桌分角色練讀:吳王與少年的對話。要求:注意讀好吳王、少年對話的語氣,體會他們各自的心情。指名分角色朗讀。

(3)少年究竟給吳王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根據學生講述出示故事內容)

④討論:你覺得少年所講得“它們”表面上指什麼呢?“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⑥少年講這個“螳螂捕蟬”的故事,真正的用意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