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篇 《探索國小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11W

該方案旨在通過開展國小一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方案內容包括自然、生活、社會等多個領域的實踐活動,旨在通過親身體驗和操作,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培養其創新、合作、交流等綜合素養,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成長。

國小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篇 《探索國小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第1篇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新開設的一門實踐性課程,是基礎課程改革中的一顆明珠,璀璨奪目。它給教育教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直接體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在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然而現實中,國小生的年齡小、知識面狹窄、抽象思維能力差等生理和心理特點都決定了,在這一課程實施中要統籌設計,周密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了具有嚴密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的學科界限,強調以學生的各種經驗、社會實踐和社會需要的問題為核心,以主題(課題或項目)的形式對各種課程資源進行整合的課程,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探究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實踐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改變學生那種單一的以知識授受為基本方式、以知識結果的獲得為直接目的的學習活動,強調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如探究、調查、訪問、考察、操作、服務、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等,強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的親歷和體驗。基於以上理論結合我校的生本理念,確立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總體目標。

利用各種活動的開展,豐富學生社會知識,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在勞動技術中學會花卉的種植與管理,製作摺紙花卉、小動物。在研究性學習中,瞭解研究內容知識,學會製作活動方案、多種研究方法、策劃各種展示活動。在濕地文化節中,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瞭解濕地、觀察濕地、保護濕地;在學生課堂中,學習各類課外知識。

方案設計更強調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的過程,在實踐情景中運用並掌握各種實踐的方法,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和豐富經驗。在各活動載體中,發展學生的多方能力。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綜合發展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要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以及三者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自我的責任感。

學校成立學校校長為組長,教務處、級部長共同參與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統籌安排各年級各階段活動策劃負責人,落實相關的責任任務。

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胡順利 副組長:張蘭英 李雪梅 三到六年級的級部主任 組員:三到六年級的綜合實踐任課教師和班主任。

根據學校特點,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安排採用固定課時每週2課時。根據需要可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的辦法。

我校特別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在我區率先實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專職化,將年輕、求知慾、上進心強的三名教師來擔任綜合實踐老師。三名教師,在區內優質課評選中都獲得一等獎,兩名獲得市一、二等獎。其中他們的研究成果在省市創新大賽中紛紛獲獎

(1)成立實施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織學習專項理論。

(3)以年級為單位,選擇子課題內容,撰寫年級活動計劃。

(2)分年級組按計劃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建立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檔案,收集記錄學生體驗、反應。

(3)定期召開綜合實踐老師碰頭會,對活動進行交流、探討,對案例進行反思和評價。

(4)開展學生評價指導、探索並制定具有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評價指導體系。

(3)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進行反思和總結,以進一步提高質量,完善機制,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主體性、過程性、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它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現狀況,對其優點、學習態度和進步情況進行多樣性地評價。堅持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鑑賞。

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組織、規劃、管理、指導並方面的能力和實效。

國小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方案7篇 《探索國小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第2張

第2篇

學習綜合實踐課程和勞動教學理論知識、先進的教育思想、他人的實踐經驗,加強自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二、與其它學科整合開展各項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技術。

1、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形成自覺保護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親歷勞動過程,在勞動中增長技能,學會勞動。

4、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5、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6、結合語文、數學、科學學科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為目的,注重勞動技術教育與相關學科的整合。

7、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勞動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國小生的生理、心理髮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一是學校的圖書室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開放閲覽室,供學生博覽羣書和查找資料。

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

結合學校創建“綠色學校”的工作做好綜合實踐活動。

結合學校的紅色教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愛家鄉的教育。

3、從農村實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4、結合學校紅色教育開展活動,組織調查三岔紅色史。

第3篇

1、通過實地觀察、調查訪問、問卷調查等了解當地秸稈和落葉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焚燒秸稈和落葉的危害。

2、通過活動初步學會調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整理各種信息的方法。

3、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科學探索能力。

4、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體精神,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

5、通過展示、採訪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

6、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

1、組建小課題研究的四個活動小組:信息組,調查組,採訪組,實驗組。

信息組:上網或圖書館查尋焚燒落葉和秸稈危害的資料和再利用的方法。

調查組:問卷設計、發放和回收,走訪一些能夠有效處理秸稈或落葉的機構,瞭解處理秸稈和落葉的常用方法。

實驗組:開展實驗,探索更加有效的處理秸稈和落葉的方法或措施。

3、實地觀察:學生到收割後的農田去看一看,走一走,瞭解農民處理稻草的辦法,為活動掌握了第一手資料。

4、預計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如萬一人家不接受你的採訪,我們一定要有理有禮;要注意人身安全等。

5、與街道和居委會取得聯繫,爭取他們的支持與幫助,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可通過實地的調查、問長輩、上網查閲資料等方法完成。

活動最終成果以小論文、手抄報、調查報告、圖片等形式展現出來。

第4篇

在當今國小生中間,有一種亂花錢,消費攀比的現象,歸根到底是他們對物質消費的錯誤認識,形成消費觀念上的偏差,影響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從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心理的健康發展,這次活動以國小生中最常見的過生日現象為例,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消費問題,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1、通過活動,幫助國小生樹立正確的生日觀念,培養國小生勤儉節約的良好消費習慣、

2、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知道作為一名國小生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來慶祝自己的生日、

4、從能力上培養學生制定計劃搜索整理資料的能力,學會分析和鍛鍊實踐的.能力、

第一週:導人新課,瞭解過生日意義,確定研究課題,分組分工,安全教育。

第二週:調查有關人過生日費用,以及名人怎樣過生日。

1、教師:“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在過生日的時候,大家總會説:“生日快樂”。那麼怎樣過生日才快樂呢?

老師給同學講“明明過生日”,這天是明明的生日正巧又是“五一”節,明明的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都在家,忙着為明明準備了豐富的生日菜餚,大人們忙的不亦樂乎。可明明只顧看電視,過了一會兒明明的朋友小泉和婷婷來了,他們給明明帶來了貴重的生日禮物,以祝賀明明的生日。

4、你以前的生日過的怎樣?哪一次生日最有意義最快樂?

明明的生日確實過的很熱鬧,有長輩的厚禮,但是長輩為了明明的生日花去了很多的錢和精力。同學們也為明明的生日花了一大筆錢,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其實過生日最重要的給生活增添意義,而不在與生日的形式。

要求學生從中選課題,課題相同的人為一組,各組確定組長,組長明確組員任務。

第5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核心課程。它向我們的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學生將來的生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目前,此項工作在我們學校還未成熟。下面談談我校對此項工作的初步設想: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校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設計、 想象、 反思、 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收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他人、對自我的責任感。

我們立足於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興趣愛好,滿足他們的各種發展需求。從學校、家庭、社會生活、自然現象等入手,着眼於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立志改造社會的能力。

從學生的生活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提出各自感興趣的活動話題,歸納分類後投票篩選出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主課題。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確定各自的活動內容,自動生成了課題。活動思路為自己確定研究對象——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彙報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師的主導作用側重於服務、幫助、指導。三、課程實施

(1)關注興趣。基於學習者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課程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有別於學科課程的一個基本標誌。充分關注學習者的興趣和直接經驗,並以此為基礎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立一個更接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確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選擇。

(2)迴歸生活。綜合實踐活動必須最大限度地迴歸兒童的生活世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客觀上決定了這類課程在確定課程內容時必須真正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是綜合實踐活動選擇課程內容時必須堅持的一條最基本的標準。

(3)立足實踐。不再侷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最根本的特點。需要指出的是,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並不僅僅意味着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4)着眼創新。着眼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與目標最本質的體現。與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鬆、自由的空間。它不受學科知識體系和邏輯結構的限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着眼創新的根本目的在於,要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儘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材奠定基礎。

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即獲取、傳遞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質。

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參加社會實踐,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增加科技含量,賦予勞技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給學生讓出創造的空間。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富有生命力。

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取知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重點進行小課題研究。

各年級每週三課時臨時用一節信息課一節勞動與技術課和一節班級活動課,分別安排。若因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需要集中時間則臨時調課。

(1)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組成,負責領導、協調和指導工作。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由教導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大隊輔導員組成,負責學生的活動指導工作。

(1)本學期擬進行兩項綜合實踐活動,每項時間為兩個月。

(2)第一項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由學生先各自提出感興趣的問題與主題,然後組織學生投票確定一個主題,同年級全體學生共同研究一個主題。

第二項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由各班學生各自確定一個學習領域,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確定各自班級的研究主題。

(3)學生根據確定的主題找相同的主題的學生組成小組,每組6-8人,由學生和導師進行雙向選擇,確定導師。

首先,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多種評價方式結合,重在感受與體驗、展示與表達、討論與評價,評價將以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提高、鼓勵、肯定、積極和發展性評價。

其次,鼓勵幫助學生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把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收集到的有關數據、撰寫的觀察記錄、調查報告、研究成果等,進行寫實性地歸檔,採用形成性激勵評價,以使學生建立起學習的信心,並在與他人分享自己學習成果的同時,激發起終身學習的願望。

最後,我校將於十月份組織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研究討論,形成書面材料。十二月份組織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分析,月底表彰活動能手和先進班集體。

第6篇

清明節是我國人民悼念逝者、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為引導學生樹立和培養正確的理想信念,增進愛國情感,提高道德素養,弘揚民族精神,爭做合格公民。經學校研究決定,在傳統節日清明節前夕開展“感恩英雄先烈、弘揚民族精神”為主題的講故事、演講比賽。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讓學生們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感受先烈的革命精神。在活動中,讓學生們不忘歷史,學習革命先烈為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的振興而英勇獻身的精神,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讓民族精神薪火相傳。

1.比賽評分採用十分制,滿分為10分,評委打分後去掉一個分和一個最低分,彙總後取平均分,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若出現同分,則精確到後三位,依此類推。

2.演講能力:普通話流利,發音標準,語調準確,表達流暢;脱稿演講;節奏優美,富有感情,肢體語言使用恰當。(4分)

3.綜合印象:上下場致意、答謝,服裝得體,自然大方,氣質佳,觀眾反映好。(2分)

一等獎2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2名。根據獲獎情況,量化計入班主任考核之中,評委另行通知。

1.演講稿件由各班級自己組織材料,稿件內容要符合活動要求。

2.演講稿、解説詞、演講人名單3月30日早晨第一節課報到校團委。

第7篇

為全面貫徹落實課程計劃,大力推進我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規範化、常態化,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浙江省教育廳關於實施教育部t;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浙江省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浙江省義務教育段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建議(試行)》及《温州市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意見》(温教中〔20xx〕33號)等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以科學發展觀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建設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及良好個性品質為目標,以形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學段銜接的課程體系和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具有專業素養的課程教師隊伍為重點,規範課程實施與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要求的全面落實。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設置、地方管理、學校開發的課程領域,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信息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必修課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改革,是促進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利於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於密切教育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改善學校教育的課程結構;有利於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實施課程,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有利於擴展德育的空間和視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有利於學校開展特色辦學,深化課程文化的內涵。

引導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獲得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體驗並初步學會問題解決的科學方法,具有問題意識,發展良好的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根據浙教基〔20xx〕120號精神調整後的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設置規定:3—6年級每週3課時,7—8年級每週2課時,9年級每週1課時。上述課時均不含信息技術課程,其中各年級的勞動與技術每週均為1課時。所有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科教學均不得擠佔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各校在安排課時時,在確保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課時並不超過周總課時數、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可以隨活動需要採取靈活的彈性課時,可集中幾天或一週時間搞一項主題活動。全市各類學校每年級每學期至少要設計和指導3個以上的主題活動,每個主題活動不少於3課時。建議週四或週五安排2節,以充分利用雙休日開展活動,週一或週二安排1課時,用於交流、小結或提出下一階段的活動要求等。

在我省課程設置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是研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也包括班團隊活動、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遊戲節等)、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科技教育、綠色證書教育等活動內容。

各校可按照親近與探索自然(人與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人與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人與自我)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和組織,以主題活動形式開展,具體如:

(一)文化藝術類主題:如各地的傳統文化、家鄉風情、家鄉名人、運動會標誌設計、板報設計、我心中的居室、剪紙藝術、插花藝術欣賞等。

(二)社會生活類主題:如飲食與健康、樂清方言、本地特產、零花錢壓歲錢的去向、學做小記者(節目主持人等)、我心中的明星偶像、貧困學生失學問題、關注外來人口等。

(三)科學技術類主題:如環境污染及其保護、校園環境調查、垃圾問題、城市與綠化、身邊的科學等。

(四)科技製作發明類主題:如模型製作、發明創作、插花藝術設計、雕刻工藝、電腦設計、紙工、泥工等加工工藝等。

(五)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如敬老服務、法制宣傳、環保衞生、領養綠地、科普活動、軍訓、社會生產勞動、郊遊、參觀等。

各校組織的校班(班團、班隊)活動課符合主題的,可視作綜合實踐活動課時。

九年級綜合實踐活動可整合學校課程與地方課程進行(3-8年級地方課程《人·自然·社會》和《話説温州》2本教材,每週1節,各校可根據實際每學期單獨教授一種,也可以交錯隔週教授一種,但不能用地方課程、校本課程替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是學校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校長作為課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必須提高認識,率先學習,努力實踐,使自己成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行家。

1.學校要鼓勵教師任教或轉崗任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隊伍。省、市示範學校力爭從本學期起,至少配備1名綜合實踐活動專職教師,其他規模較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上)從下學期起至少要配備一名專職指導教師,規模不大的學校(18個教學班以下)要配備多名兼職指導教師;要確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年級負責人、班級負責人,建立班級固定、年級協作、學校協調的教師使用機制,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各個環節都落到實處。

2.在市教研室教研員指導下,各學區要建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有條件的學校要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選擇組織能力、責任心、綜合素質強的專兼職教師擔任組長,配合教導(務)處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導、參與實施及開展教研活動,從而初步形成市、學區、學校三級教研網絡。各級教研機構要定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討活動,並使之常態化。

3.市教研室和教師進修學校要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培訓,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修班,促進教師觀念轉變,提高教師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能力。

全市各校要優化組合學校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研究和分析地方、社區的背景和條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文化狀況、民族文化傳統等方面課程資源,體現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同時,要關注教師、學生和社會相關人員的人力資源,重視與現代信息技術相伴隨的信息資源。要注重整合班團隊活動、學校傳統活動(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等)、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環境教育、禁毒教育等內容,同時充分利用當地博物館、科技館、德育基地、科技示範基地等校外活動場所,形成良性互動機制。

1.各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校長必須親自擔任組長,同時指定一位校級領導分管、負責課程的規劃、組織和落實工作,做好相關部門的協調。要從社區學校資源、師資條件、場地設備和經費等實際情況出發,開齊、開足、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實施。

2.教導(務)處和教研室要制定全校綜合實踐活動總體方案、學期課程實施計劃和教師個人工作業績考核細則,指導和審核各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方案,及時做好全校總結,做好每個活動主題資料的收集、整理、存檔等相關工作,為以後的教學教研積累素材。

3.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教師責任制。根據學校學期課程實施計劃,確定每位教師每學期應承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任務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制定活動周曆表,以周為單位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及時監督、檢查課程實施與計劃執行情況,做到專時專用。

4.各校在日常公用經費中要確定一定比例用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等。

5.加大綜合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市教育局爭取在20xx年至少建成2個具有一定規模、能滿足當地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綜合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