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理想國讀後感4篇 思辨之旅:《理想國》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43K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代表作,它包含了許多關於哲學、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探討,在歐洲哲學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篇文章將分享我的讀後感,展示我在閲讀《理想國》時獲得的驚喜與收穫。

理想國讀後感4篇 思辨之旅:《理想國》讀後感

第1篇

理想國是一種人性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在那裏人們生活和諧、安穩,最根本的是,生活在那“理想”的國度裏,人民幾乎沒有煩惱,無憂無慮,這種心境難能可貴。就像我坐公交車一樣,車每過一個車站,車上車下,大家看到老弱病殘的幾乎都會讓座,人性美可在這個方面逐漸體現出來:每一個人將來或多或少將從事某種職業,而你選擇的職業體現的是社會的一個方向,而不是在乎你掙錢的多少。

師生的精彩對話是在充滿幽默的氛圍中進行的,在他們的對話中,你可領悟到在這其中折射出的哲理,它的周圍到處發出光芒,但最亮的往往在那“理想”的境地裏折現。

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還是在與生存作鬥爭,他們力爭讓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個台階,但是,其後會怎樣,會更穩固又更輕鬆,更安逸嗎?未必。等你達到預期目標之後,便會有更多你想追求的東西隨之而來,你的心會更加浮躁,更加不實。那種生活失去了真實的意義,因為我們的生命是十分有限的,而物質是可以再生的。數不盡的千千萬萬的物質,數量各有差異。那悲劇性的“犧牲”便是對生命的褻瀆。生命的價值在於你能創造多少有用的價值留給後人,因為我們現有的知識是無法解釋整個事物的鏡像的,而後人可用上帝給ta的.賞賜開創了一片新天地,但可能還會犯類似的錯誤,一些我們根本解釋不同物質是上帝本能的意願。上帝給予你生命,但同時讓你的人生戲劇性地上演:你時而是小丑,時而是王子。扮演不同的角色,你天生就是一位出色的演員。

把生活看作是一雙翅膀,一隻翅膀教會你怎樣活着,另一隻翅膀則是活得怎樣。煩惱之上的煩惱,會增添更多的煩惱。

呵呵一笑,不管別人如何看待你,那便是對自然的頓悟;敞開心胸,不管困難多麼艱險,那便是對心靈的昇華。

活着,是為了走向更好的活,活着就仍是希望的光芒,永恆的希望。

一個具有傳奇意義的人物是國家成功後的範例,而ta則是這個國家永恆的希望。國家的人民會銘記ta,ta的豐功偉績將會永存人間,無法逝去,歲月時光是對其最好的解釋。

是否社會有了正義,人民就不像現在這樣處於驚恐之中?

在這路上,有太多的哲學問題值得去探討,其根本的主題便是:“心靈”。

它是人類的精神本質,因為它可以導致我們作出各種各樣的行為,人們往往毀於自己的行動之中,它是善的本源,同時也是惡的起始。

人性之善與之惡,平心而論,就是對於現象最好的解釋。

視野之下的鏡像,如此奇特,我不禁思考:究竟是怎樣的圖像使得這些鏡像運轉有秩序?

哲學(phiology):“phio—”又“—logy”:knowlege“智慧”

拼起來便是“愛智慧”。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愛智慧便是愛哲學的一種基本表現。

如此多的哲學思論一步步推開來,最終只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世界(宇宙)是什麼?

理想國讀後感4篇 思辨之旅:《理想國》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最初認識柏拉圖,是在國中歷史課上。真正接觸柏拉圖著作,是前幾天在學校圖書館找到了理想國一書,説實話,對於我這樣一個哲學小白來説,讀起來很是覺得生澀拗口,當時越看越覺頭疼,於是只草草看了開頭幾章。

後來,我刷到這樣一篇文章:讀書一般可分為三個區,舒適區內,閲讀者閲讀毫無難度的讀物,雖處於心理舒適的狀態,但進步緩慢;伸長區中,閲讀者閲讀有一定難度的讀物,感到某種程度的不適,但跳一跳還是夠得着,理解力提升明顯;恐懼區裏,閲讀者閲讀難度過大的書,由於超越能力範圍太多,感到嚴重不適,難以卒讀。

很多人都只願意待在舒適區和伸長區,不願意去挑戰恐懼區,讀完此文,我深受觸動,決定去攻克一些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書。

在這篇文章的驅使下,我又翻開了《理想國》這本書。剛開始時依舊是難熬,整本書是按對白來寫得,我甚至都分不清誰是誰,誰説了什麼觀點。只模模糊糊感覺好像一直在説什麼是正義,我看着哲學家們把正義的定義從欠債還債就是正義到正義就是給每個人適如其份的報答再到正義即強者的利益。我彷彿就看到哲學家們在我面前激烈辯論。

翻開下一頁,第二章出現在我眼前。我不由得一驚,第一章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去了。在第二章中,哲學家們依舊在討論正義。

不同的是,柏拉圖從中引伸了城邦正義,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則,將城邦定義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裏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做好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任何人都要服從城邦正義,個人正義應當讓位給城邦正義。

從柏拉圖關於正義的定義可以看出,他所謂的城邦是不是公平民主人人平等的城邦,他的城邦是每個人都有相應的級別職務,具有等級區分,由此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因此他所謂的正義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

俗話説得好:“一千個人眼裏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本書每一章都寫得十分精彩,但整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婦女兒童的問題,不得不説,柏拉圖儘管是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哲學大家,但是身在古希臘還是有其侷限性的。而這本書的侷限性就在於其對待婦女兒童的問題上。

柏拉圖式非常看重兒童的公平和教育的。他提出婦女兒童共有,可以共同享有城邦的資源。但是這樣完全將婦女兒童當成了一種附屬品的態度,侷限了其對婦女作用的正確估算。他不將婦女當成一種完全的客體,而是當成一種貴族政治的統治需要,這也表現出他對貴族生活的渴望。

而柏拉圖對貴族的渴望,最主要是表現在他提出的哲學王理論。他認為在一個理想城邦之中,應由擁有知識的哲學家擔當統治者,並稱之為“哲學王”。

?理想國》這本書是我接觸的第一本哲學著作,儘管我在看完這本書後也不太懂何為正義,但其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對!一定不放棄。我想:讀完此書,我收穫的不僅僅是對哲學的理解,更是學到了哲學家們認真執着的精神。也希望這樣一種執着追求真理的動力永遠存在於我心中。

第3篇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為復活的蘇格拉底安排了諸多精明的詭辯家作為對手,使蘇格拉底在不斷地追問和質疑中,娓娓道出“正義”的含義。對手越是強勁,就越能夠顯示出蘇格拉底的英明,即顯現出柏拉圖的哲學思想。

?理想國》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搞笑,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資料深刻豐富,到達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覆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於正義的定義:

這四種説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於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説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應該考慮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説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考慮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不能簡單照辦,還要考慮我們的對象和事情的後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己不利而對被統治者有利的法規要被統治者執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裏,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為統治者應該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如果一個人具備所假定的哲學家的天賦,並且得到了合適的教導,必定會成長而達到完全的至善,然而,這些配的上哲學的人會受到環境的敗壞,因而離棄了哲學,"使她孤獨淒涼"。所以,"剩下來配得上研究哲學的人就只有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了:他們或是出身高貴又受過良好教育的人處於流放之中,因而沒受到腐蝕,依然在真正地從事哲學;或是一個偉大的靈魂生於一個狹小的城邦,他不屑於關注這個小國的事務;少數人或許由於天賦優秀,脱離了他所正當藐視的其他技藝,改學了哲學;還有一些人,也許是我們的朋友塞亞格斯的缺陷束縛了他們,須知就塞亞格斯而言,背離哲學的所有其他條件都是具備的,但是他病弱的身體使他脱離了政治,沒能背離哲學。

那蘇格拉底所謂的"理想國"是不是現在不會有,過去不曾有,將來也決不可能有的呢?針對眾人的疑問,蘇格拉底給出了其"理想國"存在的可能條件:"只有在某種必然性碰巧迫使當前被稱為無用的那些極少數的未腐敗的哲學家,出來主管城邦(無論他們出於自願與否),並使得公民服從他們管理時,或者,只有在正當權的那些人的兒子、國王的兒子或當權者本人、國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愛上了真哲學時,只有這時,無論城市、國家還是個人才能達到完善。(虞興如)

第4篇

美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曾説:“柏拉圖就是哲學,哲學就是柏拉圖燒掉所有的圖書館吧,因為它的價值都在這本書裏(《理想國》)。”或許,愛默生的這句話多少存在一些誇張的成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理想國》在我們人類歷史上的分量確實舉足輕重,正如一句話所説,“柏拉圖因《理想國》而名垂千古,《理想國》因其思想而震古爍今。”

書中,柏拉圖將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層、保衞國家的武士階層、平民階層。他認為,理想國中統領者必須是哲學家,而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因而,“正義”這一概念便在整部書中顯得尤為重要。此外,正義一直以來在人類哲學史上也同樣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例如,20世紀美國乃至西方思想界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羅爾斯,便也撰寫過《正義論》一書,以闡述羅爾斯有關正義的相關思想精髓。因而,我選擇在論文中分析,《理想國》中有關“正義”的這一部分。

書中從討論正義開始,先後辯駁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正義的本質就是最好的和最壞的折衷”等意見,提出了“正義是心靈的德行”、“正義者是快樂的”等知識。但這些並未使眾人達到完全認同。之後,格勞孔等人央求蘇格拉底窮根究底,弄清楚正義和不正義二者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二者真正的利益又是什麼。於是柏拉圖撇開單純地從個人身上尋找正義的方法,而期望能從國家這個“大寫的人”身上找到正義,從而“由大見小”。

而我所要主要分析的便是,柏拉圖以辯論的形式引出貫穿全書的“正義“這一主題的這一部分。即,“正義之辯”。總的'來講,這一部分柏拉圖借用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和他人的談話,自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到人生的問題,逐步引出全文的主題“正義“。

文首,蘇格拉底向我們引出一個問題:“究竟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有意義的?”這似乎看起來與全文沒什麼關係,但卻恰恰是柏拉圖的巧妙設計。他通過科法洛斯老人對人生的看法,引出人們對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並非是讀者單純的接受作者的思想觀念,而是在全文的一開篇,便引導着讀者自主思考,或者講是與作者共同思考。之後,蘇格拉底與科法洛斯開始討論有關金錢的問題。他們最終得出一致看法,即有錢不一定幸福。這一道理,現今的我們也很清楚。常有人強調金錢與幸福感並不成正比。金錢並非萬能的,許多東西購買不來。但其實往往有時現實中的許多人慢慢的淡忘了這一真理。

蘇格拉底與科法洛斯老人從老年生活談到人生,財富,似乎只是禮節性的談話,但卻包含許多深層含義。行文至此,蘇格拉底卻將話題轉移到了全文的主線——“正義”上。這種輕鬆而又委婉的轉移,恰恰顯出作者柏拉圖的高明之處。智者的智慧往往是彰顯在每一個細節之處的。初次閲讀《理想國》時,我對全書卓爾不羣的對話體形式,感到驚詫。但現在我想,這種寫作格式,或許是柏拉圖的又一高明之處。不得不説,對話使我們有種親身經歷的感覺,對於理解作者的觀點,或許這種方式也更為生動簡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