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中庸的心得體會範文20232篇 "洞悉人生,讀《中庸》"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5.08K

《中庸》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經典著作,被譽為中國文化傳統中的一顆明珠。闡述“中道之道”、“中庸之道”的理念,對於管理學、道德倫理等領域均有廣泛的影響。閲讀《中庸》對於提升個人修養和思考能力有很大幫助。

讀中庸的心得體會範文20232篇

第1篇

《中庸》首先肯定了孟子的“人性本善”的想法,認為“天命之謂性”,希望人們能夠按照這種善良的天性進行自我教育,即“率性之謂道”,按照人道的原則去修治自身的道德行為,“修道之謂教”,達到“仁”的境界。不止如此,《中庸》還強調了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概念,提出學習者要有“慎獨”的精神,即能顧強有力地堅持自我約束、自我監督,通過自我教育達到自我境界的發展。即“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遠,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體現出儒家學者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儒家能夠有揚名天下的成就,不僅僅受益於先人的勤思博學、流芳百世的經典著作,和後人能夠以“慎獨”的精神不斷髮展儒家的思想文化也斷不開聯繫。以“慎獨”的精神展開的連續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的目標,就是“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從而體現“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的意義。

儒家一直倡導“中庸”的理念和發掘這樣的人才,不僅是在為治學做貢獻,為了儒學長久的發展,也是為了這個社會能夠長久地延續下去,並以“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來歌頌達到自我教育的理想目標後的為了儒家、為了社會、為了天下百姓的“致中和”者所做出的貢獻成就。儒家能夠幾次經歷重創後仍然能夠屹立發展流傳至今,在思想道德哲學等各個領域綻放光芒,也就是在經歷無數儒家人勵精圖治,在自我教育和社會融合後具備至仁、至善、至誠、至道、至德、至聖的品德後的效應。

自我教育的最終目的,實現自我價值的中和,體現致中和的社會價值。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儘性,儒家世代學子秉承這樣的原則理念,才能有儒家今天的學術成就和社會地位。

讀中庸的心得體會範文20232篇

第2篇

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其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複合為一理。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這是中庸中的第一句話,而其含義就是之道的理論基礎是天人合一。通常人們講天人合一主要是從哲學上講,大都從《孟子》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講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視了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是合一於至誠、至善,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的境界。“與天地參”是天人合一。這才是《中庸》天人合一的真實含義。因而《中庸》始於“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終於“‘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這就是聖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天是善良美好的天,天人合一的人是像善良美好的天那樣善良美好的人,天人合一就是人們自覺修養所達到像美好善良的天一樣造福於人類和自然理想境界。

而其表現的就是天道與人道合一,天性與人性合一,理性與感情合一,鬼神與聖人合一,外內合一。

他的主要思想就是中庸之道的主題思想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創“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太平和合”境界。

現在的我們可能不能像以前那樣!但還是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