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季羨林《年》的讀後感參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1W

作品中的符號和象徵物是深刻的,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解讀它們的意義,寫讀後感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文字表達能力,鍛鍊邏輯思維,培養批判性思維,提升寫作水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季羨林《年》的讀後感參考5篇,供大家參考。

季羨林《年》的讀後感參考5篇

季羨林《年》的讀後感篇1

季羨林先生是我國當代學界泰斗,對印度古代語言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語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做出過重要貢獻。他精通英語、德語、梵語、法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等多種外語,在中國傳統文化、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他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讀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卻像一幕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於無形。

在《季羨林談人生》一書,在文字不多的一節一節的小內容中,語言通俗易懂,但都包含着人生的哲理。讓人讀後產生共鳴和欽佩之感。讀完之後讓思想得到洗理與昇華。

比如,在《傻瓜》一文中,他寫道:天下有沒有傻瓜?有的,但卻不是被別人稱做“傻瓜”的人,而是認為別人是傻瓜的人,這樣的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傻瓜。這説明了“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道理。他認為:不自作聰明,不把別人當傻瓜,從而自己也就不是傻瓜。哪一個時代、哪一個社會,只要能做到這一步,全社會就都是聰明人,沒有傻瓜,全社會也就會安定團結。

他在《論壓力》一文中寫道:什麼是“壓力”?壓力是精神與身體對內在與外在事件的生理與心理反應。他認為大至全社會,小至每一個人都會有壓力。他認為壓力是好事。從大處來看,全球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臭氧層出洞、新疾病叢生等等,人們感覺到了,這當然就是壓力,然而壓出來卻是增強憂患意識,增強防範措施,這難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對一般人來説,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規章制度,都是壓力。如果沒有壓力,社會將會陷入混亂,人類將無法生存。壓力如何排除呢?壓力粗略可分為倆類:一被動,一主動。天災人禍,意外事件,屬於被動,這種壓力,無法預測,只能泰然處之,切不可杞人憂天。主動的來源於自身,自己能有所作為。只要能做到遇事不嘀咕,就能排除自己造成的壓力。

他的老年十忌是:一忌説話太多;二忌倚老賣老;三忌思想僵化;四忌不服老;五忌無所事事;六忌提當年勇;七忌自我封閉;八忌歎老嗟貧;九忌老想到死;十忌憤世嫉俗。我認為,老年人如果能做到這十忌,晚年會過得快樂、充實,會為長壽增加砝碼。

總之,季老的思想值得我們去思考與借鑑。例如:

“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着想,就是一個及格的人。”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

“走運時,要想到倒黴,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黴時,要想到走運,不要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也長壽之道。”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人或動植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家庭關係在內;第三,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這三個關係,如果能處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則,生活就有苦惱。”

季羨林《年》的讀後感篇2

雨,往往會讓人聯想到的情景。就拿“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詩來説吧。剛接觸這句話,你腦子裏可能會浮現出這樣一個場景:一年的清明節,天空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漫步雨中,似有似無的春雨打在肩上、頭頂,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在你身上蹦跳着。路上不斷地走來的行人,每個人都匆匆走向遠方。他們可能家裏有急事吧。但仔細一看,可以發現他們眼裏帶了些許憂傷。在這個雨聲滴滴嗒嗒的早晨,他們可能想起了自己已逝的親人了吧。或許他們的親人正在天國裏微笑着看着他們吧。

再拿“潤物細無聲”來説吧。你想像一下吧。有一塊已經很久沒有下雨的地方,大地已經開始龜裂,似一張張乾裂的嘴脣,期待雨神的降臨。農作物們已經枯死了,就連遍地的雜草也被曬乾了。最後一隻知了也因為太渴了而倒斃。炙熱的太陽烤着大地。忽然,一陣風吹來,天空立刻佈滿陰雲,下起了小雨。一時間,整個世界都寂靜無聲。每個東西都張開嘴巴接着。漸漸地,有一隻不知從哪裏早出來的知了叫了,野草和農作物都重煥生機。

雨不僅自身能滋潤萬物,就連聽雨也可以使人擁有好心情。你聽雨點打在雨棚的聲音:嗒,嗒嗒,嗒嗒嗒。這些雨點變成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在雨棚上開起了自己的音樂會。你在閒暇之餘,可以靜心聽一聽這些小精靈在雨棚上跳動的聲音。你會發現,它們有時十分開心,有時十分悲傷,有時又十分煩惱。它們擁有人的性格。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應該熱愛雨。

哦,下雨了。你聽,那美妙的聲音開始了。它們變幻莫測,似山巒,似亮溪,似密林,似深谷。雨在淅淅瀝瀝地下着……

季羨林《年》的讀後感篇3

前些年,社會上對季老炒得特別熱!一會有人説他是國學大師,一會有人説是國寶。後來季老自己出來將四頂帽子一起都摘掉了。説心裏話,我由此特別特別地敬佩!在現在人們都在玩命地追求名利時他卻視名利如糞土!如此説的人特別多,真正做得到的人又有幾個?當時人們如此地關注這位老人,説白了,其實就是奔着他的大名聲來的。説來,這不得不令人覺得世間很多事很可笑也很無奈!

我很早就有一本季老的《談人生》這本書,但是我翻了翻,最終還是沒有看。當時我覺得文字特別平實,平實得一如身先街坊的老大爺在對你語重心長地講道理,我覺得文字太老,語言也不是我平時所喜歡的那種特別有激情的那種,我想,大概是因為老人的文章都是如此。平淡、樸實,沒有華麗的裝飾點綴。而且觀點也很老人,像是將世間一切都看穿、看透了似的。我就不想看了,認為年輕人還得看一些衝勁足的文字!

但是,最近季老辭世,同期辭世的還有任繼愈,我和朋友一起緬懷季老和任老時,生出了不少感慨!季老一生是平實的知識分子形象,從來就不張揚,晚年竟如此地受社會關注,是社會上真的認識到他的非凡和成就了嗎?還有任老,他走了,很多人才知道中國還有一位任繼愈!作為學者,耐得住寂寞是學者的優秀品質,而社會如此功利,又是社會的悲哀呀!

季羨林《年》的讀後感篇4

季羨林談人生,是季羨林(季羨林: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國語言學家、文學翻譯家,梵文、巴利文專家。)談人生問題的短文的彙集,是他在望九之年發出的人生感悟。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説教。

在人與自然關係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夥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説,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係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着想而不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 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於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於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人民大道被叢叢的樹葉所簇擁着,連濾過的陽光也是綠色的。

在天一書店的路上,遠遠看見兩位老人在行乞,記得很久以前他們也在,穿着樸素而破舊的衣服,臉龐幹潔,微黃卻不失笑容,我都會在他們的塑料碗上放上一些硬幣,我不用理會他們是否騙我,一位活了近半個世紀的人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尊嚴,他們會出來行乞一定有他們自己的苦衷,我會盡我所能來幫助他們。

雖然我沒遇見過,但我對那些遊手好閒的人深惡痛絕,也許是出自本能,他們擁有雙手卻不努力工作,擁有頭腦卻不努力思考,擁有雙腳卻不腳踏實地,這種人更應該被指責,相比於那兩位老人,早已步入垂暮之年,生活自理已成難事,行乞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手段,他們理應被我們所尊重,去幫助。

我們一些人常抱怨自己的人生。環境時,卻擠得出時間去幾趟kfc,逛幾次ktv,從他們身上我看不出什麼好得到的,我想他們才應該被指責,被批評。

但我常常只聽過乞丐被鄙視,卻從未聽説他們這類人被鄙視的。

這真是奇怪啊?

季羨林《年》的讀後感篇5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是因為他的品格。季羨林先生是我國當代學界的泰斗、國學大師、國寶。而這位老者卻表示:“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之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季羨林談人生》一書歸集了季老對人生思考的文章,向我們展示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的善良老人。

什麼是人生呢?開篇關於人生的探討,發人深思。季先生提出了“你為什麼活着?活着難道就是為了恣睢的享受嗎?難道就是為了忍飢受寒嗎?”這些問題。我雖得不出些確切的東西,但的確會使人頭腦清醒一點,會減少一些糊塗,讓我也開始思考一些有關於人生,説的更小些,也就是思考一些有關於自己學習、生活、工作、家庭、朋友、社會的簡單問題。因為人生萬不可糊里糊塗地過,這一點讓我茅塞頓開。而之後的再談、三談人生,着重談到了人性。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本能賦予人類的優勢在於有思想、有良知良能。與我們最緊密相關的就是倫理道德問題。“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而對於我們來説應當先提升自身得到的水平,進而做一個有良知的人。

當我開始試圖瞭解季先生所謂的人生、人性、良知、道德……我想對我影響最大的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一篇。“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責任感隨着我一步步從家庭走向學校、社會,慢慢由幼稚變為成熟,越來越覺得其重要性。我有責任去不斷的提升自己,不僅僅是為我這個個體,往實際説也是為了自己的父母,今後自己的家庭,而往大了説也是為了這個社會良好的運轉。每個人不一定能取得多大的成績,而這種責任感我覺得真的可以推動一切往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我是完全贊同季先生的觀點的,並努力肩負起屬於我的那一份責任。我想這種使命感對我是一種激勵吧,在成長的道路上的新社會人。

在我慢慢長大成人,作為新的成年人,新的社會人,在人生中存在着許多的迷惑與彷徨。而季先生的話讓我受益匪淺,讓我瞭解了一些事情,讓我豁然開朗。對待善良的人,一要真情實意,二要寬容忍耐。而容忍也是有度的,絕不能超過一道底線。容忍是一種美德,對於現實來説,這個民族需要更多寬容的人們。這些都是為人處事方面的感受。

在學習工作上,人們多談成功二字。天資+勤奮+機遇=成功。天資人各不相同,我們無能為力;機遇不可預期,我們也無能為力。這樣看來,勤奮是很重要的。所以,當一個人經歷過打磨,努力過甚至吃了虧,摔了較,在機遇來臨時才能很好的把握。

讀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經過思考後必定會有多少的提升。雖然有些道理是從小聽到大的,當靜下心來冷靜思考,那種細微的牴觸心理也將消失。用一種更成熟更廣闊的視野去看待所有的一切,人也會慢慢的平和。彷彿一目見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隱於無形。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給東方。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長者,以及他的人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