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濕經濟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7W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同學們對書上情感的領悟,在時代不斷變遷的過程中,讀後感的使用也大大增多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濕經濟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濕經濟讀後感5篇

濕經濟讀後感篇1

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曾創造了兩次吉尼斯世界記錄:一是書還未完稿時,出版商就出價140萬美元買下版權,從而創下經濟學著作賣價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二是書一出版便很快風行美國,出版僅3個月就被300多所大學採用作為教材,其英文版發行量在1998年出版當年就高達20萬冊,成為世界上首版最成功的經濟學教材,其暢銷速度與暢銷數量又創下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本書特點鮮明,簡明、有趣味、思路清晰且邏輯嚴謹,是一本絕對值得去細細品讀的書!我是在20xx年夏天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讀後有種醍醐灌頂的新鮮感。

通常認為,經濟學是一門艱深的學科,常常需要運用大量深奧的數學知識,令人望而卻步,但在讀完本書後,卻有了另一番感受。這主要因為曼昆從容易理解的經濟學的十大基本原理入手,循序漸進,旁徵博引,用妙趣橫生的語言向讀者展示經濟學的無窮魅力。限於本人的專業知識與文字駕馭能力,就書中前三條基本原理淺顯地談談我的一些讀後體會。

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書中告訴我們,由於資源的稀缺性,我們面臨權衡取捨,這才會在生活中面臨着一次又一次的選擇。相信大多數人對於其中的道理並不陌生,但能夠時時做出正確取捨的人不多。孟子在《告子上》中感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這充分説明了取捨的痛苦,如何取捨,就得按照理性人的思維模式了。曼昆在提到這個原理時寫到:“也許一個人一生中沒有一種取捨比工作和閒暇之間的權衡取捨更明顯和更重要。”我完全贊同這句話。尤其對於個人來説,時間是最大的稀缺性資源。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要是把時間都用在怨天尤人上,你就放棄了學會改變境遇的奮鬥和追求。

其實,我們自己也在被取捨中生活着。無論我們在找工作時,還是與他人合作時,甚至找女朋友時,如果想脱穎而出,就必須擁有稀缺性資源,如高學位、良好的口碑、漂亮的相貌……只有這樣才可以發送有效的信號,才可以讓他人權衡取捨時更多的考慮我們。當然,其信號的成本是昂貴的。

個人行為的取捨或許是簡單的,當個人組成社會時,將會面臨更多、更難的權衡取捨。對於社會,效率與公平永遠是“魚與熊掌”的關係。效率決定整個經濟蛋糕的大小,而平等則是指如何分割這塊蛋糕。當政府想要把經濟蛋糕切得更均勻時,就減少了人們做大蛋糕的熱情,從而這塊蛋糕本身也就變小了。這就要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取捨。

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讀研,對於一個沒接觸過經濟學的人來説,他認為的成本是:“學費+住宿費+生活費+考試費用”,時間是一個不會計入成本的因素。曼昆卻認為:住宿費和生活費是收益,而非成本。想想就會明白,因為這些開支是必不可少的,其他地方會更貴。這樣説來,那不如接着讀博好了,反正是在收益嘛。

實際的成本卻正是我們所忽略了“機會成本”。如果六年的時間用來工作,我們能賺多少?你想過嗎?最重要的是六年寶貴的工作經驗,提前建立起來的幸福家庭生活,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讀書的成本。當然,對於更多繼續讀書深造的人以後所創造的收益會大於所有付出的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之和。最重要的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最高層:“自我實現”。

引用這樣一個例子是為了更好説明“機會成本”。經常用這種想法你會合理安排每一天的生活。曼昆談到,工作是閒暇的機會成本,正是因為如此,經濟條件不充裕的人很願意選擇加班,甚至有人會選擇幹副業。同樣曼昆也認為閒暇是工作的機會成本,這也就是為什麼旅遊業得以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吧。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剛讀書時好好學習是為了爭當“三好學生”,讀到中學挑燈夜戰是為了“會考”“大學聯考”,在大學博覽眾書是為了找到一份稱心的工作,到了工作崗位上還得為了職稱拼死拼活……也許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奮鬥,從一個頂點向另一個頂點攀登,不知疲憊。而這一切完全是符合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原理: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這常常可以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作為一個職業人,能夠儘可能考慮你的同事、下屬和領導的利益,工作才能更加和諧。

往大的方面説,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要準確把握民眾的利益所在。曼昆在書中舉了一個關於租金控制的有趣案例,就是政府對房屋實行最高限價,長期中會導致住房的很多缺口,因為此時政府限制了潛在房東的激勵,誰也不願做不賺錢的生意,此時房子的質量環境都會大打折扣,反而未達到政策制定的初衷,這也説明政府的任何一個政策都會帶來很大的影響,政策制定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現實生活中我們接觸太多由於引進激勵機制而提高效率的例子,為什麼國有企業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我想應該有一個因素是因為國有企業的激勵機制不高吧。這值得我們深思。

也許我們的專業與經濟無關,但我們的生活本身卻離不開經濟學的知識。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讓我這個經濟學門外漢領略到了經濟學的魅力。而在寫這篇讀後感的過程中,也加深了我對經濟學原理的理解,促使我學着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身邊的一些社會現象。但現實生活中一些經濟現象,遠非如書中所説那樣的簡單易懂,而是複雜多變的。也正是如此,讓我覺得自己所學只是皮毛。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濕經濟讀後感篇2

“經濟學王國之所以生生不息,原因之一就是有趣的想法吸引了有趣的人才”。“經濟學不需要藉助任何花哨的技巧,其本身已經足以娛人心智,令我們樂而忘返。”——題記

或許對於大多數人來講,經濟學就是遍佈數學公式,一幅幅難以看懂的複雜不堪的分析圖,看到生活中發生的觸及到經濟的火熱時事都難以聯想到書上的內容的一門學科。即使是對於上學期剛剛學完西方經濟學的微觀部分的我們來講,經濟學仍是一個難以捉摸的學科。不過,《弗裏德曼的生活經濟學》這本書改變了我們的看法,它是一本教你如何從經濟學的角度來思考生活的書,教會你如何在生活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何讓你理智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你更加從容快樂地駕馭自己的生活,在經營自己的生活的同時,享受生活。讓你認識到經濟學不僅僅是經濟學家研究的深奧課題,其實“從生活的角度來説,我們每個人都是經濟學家”。

我們接觸這本書是源於這樣一段來自於《byte》雜誌的一段話:“沒有人會想到,論述經濟學的書可以寫得如此輕鬆自如,讀起來令人賞心悦目,弗裏德曼做到了這一點。如果你對經濟學感興趣,你會發現本書既具有可讀性又令人着迷。我保證你可以從中受益。”

的確,這是一本很棒的書。

它通俗易懂。書中對經濟學的各方面的知識進行了闡述,作者巧妙地避開了深奧難懂的專業的經濟學用語,這讓經濟學初學者更容易理解。同時,他能站在讀者的角度,以一種睿智而有趣的視角察看日常生活,通過多個貼近我們生活中的例子並予以具體的分析,將經濟學常識娓娓道來,將專業的知識簡單化的同時,更從生活的角度來滲透出經濟學,更加能激發出讀者對經濟學的興趣。

將複雜多樣的生活例子中背後的本質揭示開來,證明了他所説的那一句:“經濟學不需要藉助於任何花哨的技巧,其本身足以娛人心智,令我們樂而忘返。”那些埋藏在處理生活小事背後的睿智,是如此的令人欽佩,不僅會勾起人們對經濟的興趣,是學習經濟類學科同學的入學必修課。

例如第20章:《理性犯罪和蓄意事故:法律經濟學和違法經濟學》,作者先以自己晚上牽着一條狗外出散步為開頭,借朋友的一句:這樣很危險!引出了作者個人對犯罪經濟學的看法,緊接着,作者以一個老太太晚上外出散步為例子,從而進一步分析,最後得到結論:“劫犯與老太太之間的對抗往往以搶劫犯的勝利而告終。但是由於獲得勝利當然成本太高,搶劫犯寧願放棄搶劫老太太的打算。在其他類似的情況中,可能的受害者面對的問題不是如何打敗侵犯者,而是如何使侵犯者感到無利可圖而放棄實施侵犯的企圖。”這就能讓你從例子中學會如何對付侵犯者。

作者能對生活細微觀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事例,分析事例,這一切的一手資料,更加體現出這本書的價值所在。更從另一方面提醒讀者,要學會觀察生活,生活中其實處處存在着經濟學。

還有,這本書內容豐富。從生產、戰爭、愛情、婚姻、善與惡等等多方面的來闡述生活中的經濟學。弗裏德曼從搶劫犯的搶劫對象的選擇到出口收税,夫妻間的一夫一妻制等中推導出令人信服的經濟學解釋。

理論緊扣實際,這又是這本書的一大特點。閲讀該書,你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能明白許多經濟學原理,而通過其他方式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比如,作者在第三章講述了史密斯太太購物的例子,通過這個例子,讀者很輕鬆地就可弄清預算線、無差異曲線、商品組合、邊際價值遞減、消費者偏好等概念的基本含義。這比一大串的定義來得更實際。

雖然這本書通俗易懂,但並不代表你讀一遍就能清晰明瞭地將其精華完全吸收,這畢竟是一本經濟類的讀物。要想把它讀透,先得靜下心來,多讀幾遍。你會發現:那層潛藏的文字底下的生活理性,是多麼的值得你去探討!

生活中其實處處埋藏着經濟學,學習經濟學的確有很大的意義,讓我們伴隨着弗裏德曼,共同開啟經濟學的大門吧!

濕經濟讀後感篇3

這是我生平讀到的第一本經濟學著作,它和以往由晦澀的專業術語、複雜的數學公式堆砌成的書籍不同的是,此書主要從發生在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大事小事入手,透過這些小智慧,印象中高深莫測的經濟學原理一一得到解密。

從未想過,一向讓人避之不及的經濟學著作,在作者獨具一格的構思以及妙筆生花的描述下,彷彿就在看故事書一樣,生動有趣。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裏可樂卻裝在圓瓶子裏?

為什麼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

為什麼酒吧便宜的白開水收費,而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卻收費?

為什麼全新的二手車要比新車便宜得多?

為什麼餐廳都為飲料提供免費續杯?

為什麼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掙得多?

乍一看,你以為你一不小心進了一個八卦論壇,可是隨着一個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得到解密,你才發現,原來,這些被我們忽略的小細節背後隱藏了那麼多有趣實用的經濟學原理;原來,經濟學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貧瘠的思維一直未挖掘出來而已。

書名《牛奶可樂經濟學》來源於書中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牛奶盒子是方的,而可樂的瓶子是圓柱形的?通讀本書後,你會發現,這個以為根本不需要思考的問題,竟然用到了經濟學原理。

拿儲存成本來説,軟性飲料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圓柱形容器拿着更稱手,抵消了它所帶來的額外存儲成本。而牛奶,大多數人不會就着盒子直接喝,所以它不大可能裝在圓柱形容器裏販賣。

另外,可樂一般放在便宜的開放式貨架上,牛奶則需要放在冰櫃裏,耗電的同時提高了運營成本,很顯然方形容器比圓柱形容器更節約空間,而在經濟學上,節約就意味着在側面增加收益。

這麼一説,是不是有種腦洞大開的感覺。當然,有趣的還在後頭,接下來,我們繼續。

為什麼酒吧清水賣4元,花生米是免費的?因為,對酒吧來説,酒是創造高收益的重要介體,如果用户喝水多,則意味着對酒的需求降低了,整體收益也跟着走下坡路了。當然,酒吧會絞盡腦汁解決問題的,於是,聰明的老闆就會推出:成本低廉的清水賣4元,成本更高的花生米卻免費。

假如你不懂經濟學,你可能認為老闆的腦袋被門縫夾了。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花生米是極好的下酒菜,用户花生米吃多了,就會加大對酒的消費,哪怕表面上花生米的成本要高於清水,可是有了花生米對酒的間接促銷,花生米的成本顯得微不足道了。畢竟,獲得高收益的源頭還在於酒嘛。

本書列舉了很多妙趣橫生的例子,可是書的中心主題就兩個:成本與供需。整本書通讀下來,對作者的思維能力深為佩服。原來,不論我們做什麼,我們都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與判斷,尤其在經濟活動中,我們一定要養成“先謀後動”的習慣,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這樣,我們的一系列規劃才可能在實踐中有條不紊地進行,儘可能地規避風險,實現收益最大化。

濕經濟讀後感篇4

在這本書的第三篇章裏講到了我比較感興趣的洛倫茲曲線、基尼係數的知識和對公平與效率這個永恆話題的討論。大量的數據和圖表很直觀地讓我瞭解到世界各個角落的國民收入分配現狀。收入分配問題的嚴峻性在這些年來我國大刀闊斧摧枯拉朽式的經濟發展中漸漸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諧是整個社會是否和諧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構成,我們看到,十七大報告中有關收入分配的論述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論述,體現了中央對這個收入分配問題非常重視。

_報告中關於收入分配方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亮點:“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這非常權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問題——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個意思就是,初次分配還是要以效率為先。新一輪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開了大幕,於是才有了之後紛至沓來的有關工資變更尤其是公務員工資變動的吸引人的各種新聞。

由於上面提到了新聞,而現如今人們很大一部份是通過網絡來獲取各方面的信息,這讓我想到薩繆爾森的《經濟學》中提到了在我用過的教科書裏不怎麼提及的信息經濟學。實際上它並不陌生與遙遠,相反,它恰恰與我們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聯繫着。當然,我知道,信息經濟學並不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互聯網和全球信息化這麼單純,它主要反映經濟活動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徵,並積極為提高生產率和競爭力、節約和開發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發揮組織機構的作用服務。

在信息經濟學發展的同時,通信、計算機、軟件、網絡、科技等將會更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為人類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以上提及的先進技術,也正是由於以上的各種技術,國際金融才會打破傳統模式不斷髮展尋求最美好的前途。

縱觀全書,薩繆爾森的《經濟學》在讓我領略了大師風采的同時更讓我通過對經濟學的學習以及和實際相聯繫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感,我想這也是老人家堅持不懈所想達到的目的吧。

濕經濟讀後感篇5

讀了這本書《弗裏德曼的生活經濟學》後,我才真正意識到:從生活的角度來説,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經濟學家。在超市裏,面對着收款台前的一條條長隊,我們需要判斷那一支隊伍速度比較快;在選舉時,我們需要決定投票給哪一位候選人;為了爭取一份滿意的僱傭合同,我們需要與對方討價還價;為了獲得理想的婚姻,我們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千挑萬選——在做出這種種決定時,我們有意無意地會運用一些經濟學知識。

?弗裏德曼的生活經濟學》這本書分成五部分,逐步深入地剖析生活中的經濟學,包括:一、經濟學的認識與思考二、如何解決簡單的經濟問題三、在真實的世界裏如何體現經濟學原理四、運用緊急學去解釋世界五、怎樣將經濟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一部分——既有益又有趣的經濟學。首先,提出經濟學的觀點,經濟學是理解人們行為的方法,它源自這樣一種假設:人人不僅有自己的目標,而且還會主動選擇正確的方式以實現這些目標。其次,弗裏德曼列舉了一個自己和同事關於理性選擇的爭論,從而説明“為什經濟學能起一定作用?”接着,弗裏德曼運用一系列實例,其中包括公園小道設計、男女衞生間選址規律、排隊堵車等等,來説明人們在生活中已經有意無意地會運用一些經濟學去思考了。最後,作者肯定地告訴我們,每一事物都可以用其它東西來衡量。

第二部分——價格=價值=成本:解決一個簡單的經濟問題。在這部分中,friedman從消費者方面的問題、生產者方面的問題、貿易的含義、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的貿易等不同的角度進行經濟分析。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首先引入幾何圖形,形象地分析價值和價格之間的關係,即價值不一定等於價格。緊接着,friedman運用曲線圖形來説明邊際價值的含義以及邊際價值遞減規律,從而引出消費者剩餘。最後,分析電影發行商、影劇院、爆米花三者之間的關係,從而論證了一個觀點“經濟理論具有預見性”。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friedman運用數據、圖形來分析生產者剩餘與勞動供給之間的關係,傳達了“價格與服務成本的一致性”這一理念。接下來,friedman運用托勒密時代的貿易理論來引出價格理論,進而分析了消費者與生產者,即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共同影響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

第三部分——尋找真實的世界。在經濟生活中,市場上相互間的交換大部分是自願的,但是,市場仍然通過公司來達到協調的角色。那是因為公司,即廠商就像個人一樣,同時以消費者和銷售者兩種面孔出現在市場上。而公司的目的是盈利,利潤最大化是廠商的目標,因此,壟斷企業、寡頭行業隨之產生。此外,friedman還從時間的角度來説明理論與實際之間存在明顯的差距,而機會則會增加理性選擇的不確定性,即在真實的世界裏,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自己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以及會以什麼樣的方式發生。再接下來,friedman從分配的角度探討了正義與公平的關聯,以及生產要素對分配的影響。

第四部分——替代倫理學:經濟學家如同法官。在這部分中,friedman解釋了“什麼是效率?”、“政府應怎樣去幹預市場?”以及“市場失靈的情況”。“有效”就是指通過同時改變兩個或者三個變量使經濟結果得到改善。由於市場常常是無效率的,要糾正無效率現象很困難,而糾正無效率的種種努力也很容易得不償失。因此,政府應廣泛地干預是市場,不僅僅限於管制壟斷,或者試圖提高效率,還應該調整分配與再分配製度。市場失靈是指一種現象,即個人的理性會導致羣體的非理性。比如説,“公共產品問題”,信件傳遞是由政府管理的,但郵局在人們沒有貼郵票的情況下仍可以拒絕為其傳遞信件。

第五部分——應用:常規和非常規。在這部分中,friedman首先探討的是“政治市場”,與“政治市場”掛鈎的就是關税。他解釋了立法者儘管理性,但仍然堅持徵收關税的原因是保護夕陽產業。接下來,friedman講述了經濟學在法律和違法中的應用,即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犯罪心理以及犯罪成本,進而論述了無效懲罰的有效性。最後,friedman還談到了愛情和婚姻經濟學,即為什麼人們會與自己所愛的人結婚,而不是與自己興趣相投,或是相互能取長補短的人結婚的原因。

弗裏德曼的這本書確實有趣,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我們瞭解很多生活中藴含着的經濟原理。深入淺出的道理,教會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確選擇、如何制定合理戰略、怎樣才能夠從容地駕馭生活。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