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貪與悔觀後感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9W

只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我們才能寫出優秀的體會,在寫體會中相信大家都能收穫不少寶貴的人生經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貪與悔觀後感心得體會5篇,感謝您的參閲。

貪與悔觀後感心得體會5篇

貪與悔觀後感心得體會篇1

神箭在弦,再度問天。自古以來,人類就嚮往探索宇宙,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夸父逐日……遠古的傳説,是中華兒女樸實的嚮往,卻印證着中華民族的豐富聯想與智慧。回首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歷程,我國航天人胸懷航天報國之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載人天地往返、航天員空間出艙和空間交會對接等一系列輝煌成就,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積澱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這飛天一躍,將不斷指引我們去擊破萬里蒼穹、目標星辰大海,彰顯了航天工作者自力更生、不甘人後的進取精神,凝集着中華兒女的殷切期望,凝結着航天工作者夜以繼日、刻苦攻關的辛勤汗水,凝聚着國家和民族追求科技進步的澎湃力量。

自力更生、攻堅克難。載人航天工程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對於加強我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升國際地位、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國航天事業奮鬥歷程,就是一段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歷程,中國創造突破了自主知識產權關鍵核心技術,推動了中國航天技術的巨大跨越,成為中國科技創新日益深化的生動縮影。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這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離不開億萬中華兒女的自強不息、自力更生、接續奮鬥。

自強不息、勇攀高峯。放眼當今的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發展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在發展戰略部署上都以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航天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載人航天是世界高新科技中挑戰性的領域之一,它的覆蓋面廣、影響力深,豐富的應用場景已超乎人們的想象,中華兒女以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精神打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一定能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我國航天事業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得益於獨特的制度優勢,無數航天人前赴後繼、自強不息、不懈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航天科技成果。

自主創新、追求卓越。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離不開自主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航天技術的發展,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自主創新見證了幾十年航天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一次次重大的跨越,牢牢抓住了航天技術主動權,助力我國躋身於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推動了我國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進。當前,國內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無論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都需要航天技術的助力,只有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才能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我們才能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天河漫漫,縱使太空遙不可及,但是浩瀚星空永遠是地球無可取代的鄰居,探索永無止境。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石刻,三名宇航員攜帶14億中國人的赤誠和勇敢,追問星河、直飛雲霄、不負期待,這意味世界航天事業發展又有了新的里程碑,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貪與悔觀後感心得體會篇2

“記錄時代,戰疫有我”。中新社今日推出五集系列全景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系統梳理中國戰疫進程,全景展現面對疫病突襲中國的主動施為與國人的萬眾一心。

疫情發生後,中新社整合多方力量,陸續向湖北武漢派出多名記者。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他們不計生死安危,扛住重壓、深入一線:探訪火神山、雷神山兩所在建醫院,與李蘭娟院士一起“紅區”查房,跟隨志願者汪勇走進武漢金銀潭醫院……用鏡頭記錄下戰疫進程中大量寶貴影像。連續奮戰的武漢一線記者,聯同中新社遍佈海內外的其他同仁,超過百位參與者的努力付出,為原創系列紀錄片《中國戰疫錄》的成型打下堅固基石。

?中國戰疫錄》由中新視頻傾力打造,五集分別為《疫病突襲》《全民戰疫》《中國速度》《醫者大愛》《四海同心》。既有嚴重疫區疫情發展脈絡,也有全球視野下的勠力同心;既有全民參與的宏觀敍事,也有個體捨生忘死的生動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空前、影響空前的這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到底是如何組織、如何進行的?中國人再次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何以寫進國家敍事?醫者、凡人如何勘破生死、譜寫温情大愛?這些都將在片中找到答案。

?中國戰疫錄》配中英文雙語字幕,3月30日在中國新聞網及境內外多個視頻和社交媒體平台上線,敬請關注。

貪與悔觀後感心得體會篇3

“曹大爺,您看着鏡頭慢慢説,不着急……”眼前耄耋之年的老人因行動不便已卧牀多年,但當他提到“當年那場戰役”,眼角瞬間蓄淚,啞着嗓子拼命想要吐出清晰的字眼。這是我成為基層選調生的第636天,身為“兼職記者”協助挖掘紅色印跡史料的我,此刻正扛着攝影機,記錄下知情人口中那戰火紛飛的歲月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身在最靠近羣眾的基層,“肉眼可見”小鄉村裏隱藏的那抹“紅”正在隨着時間慢慢褪色,“着色”刻不容緩,唯有打好保護和利用的“組合拳”,才能讓紅色文化遺產在基層煥發勃勃生機。

舊址舊氣息,保護艱苦時代“原汁原味”,開啟“原址觀光模式”。一張破舊不堪的木桌子,存留着中共膠東特委誕生地中書記張靜源伏案的手跡;一牀厚厚的繡花襁褓,曾經包裹着乳孃哺育的黨政軍幹部子女和烈士遺孤;一間狹小的屋子,曾是北海銀行印鈔廠的生產車間……講好紅色故事,首先要留存紅色氣息。有些地區習慣於過度開發舊址,扔掉了一件件舊物,換成了所謂“更完整物件兒”,推倒了一面面石牆,換成所謂“更氣派門樓兒”,殊不知是物極必反。舊物、舊屋恰恰是歷史的“見證者”和“親歷者”,不能扔更不應扔,打造紅色舊址,第一步千萬不能嫌棄它“舊”。

新態新風貌,利用鄉村振興“搭建舞台”,開啟“紅綠結合模式”。初入田家村紅色教育基地,就被渾然天成的優美景色和路邊的“特產亭”所吸引,青山峻嶺作為天然屏障,村民自設賣貨小鋪,圍繞了這一方紅色聖地。近年,各地高度重視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把紅色遺存保護和紀念場館建設工作融入鄉村振興主旋律,紅色文化正逐步融入到旅遊產品體系裏。於基層而言,應充分結合農村“户户通”、“扶貧項目”以及“精緻農家”建設,提升紅色基地“檔次”,借用巧力助鄉村振興。設施整修、路線設計、環境改善、產業結合等多措並舉,才能真正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不斷增強“地域性”吸引力,使這一抹“紅”成為帶動革命老區旅遊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欲知大道,必先明史。從“用小米哺育”的革命根據地,到“獨輪小車推出來”的全國解放,紅色歷史,是共產黨人的“營養劑”,而紅色故事,是我們黨用血與火鑄就的傳承黨的作風、堅定理想信念的最佳教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光榮傳統不能丟,丟了就丟了魂;紅色基因不能變,變了就變了質。有幸講述這一個個小鄉村的紅色故事,探索它們在硝煙瀰漫時期存在過的不可磨滅的印跡。

貪與悔觀後感心得體會篇4

“我要成為一個最棒的老師:佈置好少的作業,然後和他們一起玩!”稚嫩單純的表情,此時莫名的有些喜感,我不禁笑的前俯後仰。

“不許笑!不許笑!再笑就打你!”粉嫩的小娃娃漲紅了臉,想要制止我的狂笑。見我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急的想要掉金豆豆,卻還苦苦的忍着,淚眼朦朧的望着我,抽噎着:“這是我的夢想,你必須尊重,不許笑了!要不然我告訴媽媽,你又欺負我。”

我的笑聲蕩然無存,這是他的夢想。他對未來人生道路的一次抉擇,或許只是一時心起,或許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但,那真的就是夢想。我看着他怔住的呆樣,又有些失笑,無奈的拉過他,抱在懷裏,誘哄道:“安啦!小勇,乖!姐姐絕對不笑話你了!你的夢想是做一名老師嗎?”他這才回過神來,聽了我的話又一副神氣活現的樣子,頭昂的老高,特驕傲的瞅了我一眼。我不免驚訝,有些無語的看着他的小樣兒,腹誹着。

六七歲的小鬼已經知道夢想了嗎?應該是吧!我記得媽媽當年笑話我,“小娃娃想做大人物,當時我的夢想是什麼呢?是成為像雨果一樣的大作家,然後出很多很多的書,賺很多很多的錢,買很多很多的糖果。現在想來,當初的願望也太傻了,作家,又豈是那麼好做的!

開始的開始,我們都是孩子,最後的最後,都成為了大人。我曾經認真的思考過,區分孩子與成人的標準,在年齡嗎?或許有吧!但我想,更多的還是心態。當初孩提時代的我們天真快樂,無憂無慮,分不清現實與虛幻,不知世事,心隨意動,意隨身行。我們慢慢的長大,開始瞭解到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我們在規則下屈服,在勸阻下棄甲投誠。我有時會想:時間真的是一把血淋淋的殺豬刀,改變了我們最初的模樣。但且希望新一代的小樹苗們,不要未曾開放就枯萎,你們擁有着屬於自己的夢想!

雖然夢想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人總歸要屈服於現實,但誰又能否認它是我們整個生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呢?夢想的鮮花啊!嬌豔芬芳!但願世人能夠“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夢想,不光要想,還要付出行動,否則必為空想。若下定決心去追求,嬌豔的玫瑰還遠嗎?讓我們一起:夢想,想要哪裏逃!

貪與悔觀後感心得體會篇5

在大家歡天喜地慶祝鼠年來臨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開始蔓延,短短數日,感染者已經增至數千例。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在電鏡下觀察,形狀好像普通病毒戴上王冠,患者會感覺渾身無力、發熱,慢慢出現呼吸困難。而且現在還沒有研究出可以治療的藥物,聽起來十分可怕。也正是因為如此,讓原本紅紅火火的農曆新年籠罩了一層陰影,大家都閉門不出,防止傳播傳染。

我們國小生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應該號召身邊的人,科學防治、拒絕謠言。我們應該避免到封閉、空氣不流通的公眾場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和父母親人在一起宅在家,還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多喝水、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同時廣泛閲讀課外書籍,開闊眼界。如果非得出門那一定要戴好口罩,回家後要科學洗手洗臉,將衣服掛在陽台上晾曬。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增多,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們都放棄休假,冒着被傳染的風險加入到與疫情鬥爭的救治工作中,尤其是鍾南山老先生,他今年已經84歲高齡,17年前他帶領人們擊退了“非典”,他曾説“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現在又投身到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隊伍中來,在他眼裏,“醫院是戰場,醫生是戰士!”在人們恐慌地從武漢逃走時,他卻義無反顧地進入武漢,成為逆行的戰士。

我的三爺爺是一名外科醫生,常常半夜還在做手術,他佈滿血絲的眼睛閃爍着慈愛的光芒,他也會對我説:“手術枱是他的陣地!”戰鬥在疫情第一線的醫生護士,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人民,他們就是我最敬愛的人!

鍾南山爺爺説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同源的,很多野生動物們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生存環境,隨身攜帶了各種超級病毒,人們卻把這些動物當野味吃下肚,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後果,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啊!疾病雖然可怕,但是人類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我們記住這個教訓,像鍾爺爺那樣奮勇向前,攜手共同抗擊病毒,眾志成城,一定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美好的春天就在不遠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