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寫讀後感教案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6W

教案可以在不同課程和學科之間分享,以促進教學創新和合作,教案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教學框架,有助於教學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寫讀後感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閲。

寫讀後感教案7篇

寫讀後感教案篇1

知識與技能

認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領,寫出自己的感受。

過程與方法

在朗讀中獲取感受,在寫作中具體、深化感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從有益的書籍中獲得啟迪。

重點、難點

學習讀後感的一般寫法,結合實際表達自己的觀點。

課時1課時

一、新課導入

一篇詩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視作品),我們讀過(或看過)之後,總會有些觸動,或得到一些啟發,把這些寫下來,就是讀(觀)後感。如果我們能堅持寫讀後感,既可以加深對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二、認知讀後感

讀後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後,根據自己的感想所寫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戲劇後所寫的感想,叫“觀後感”,與“讀後感”的性質相同)。

讀後感作文屬於議論文的範疇,但又不同於一般的議論文。

一般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典型,論證嚴密;而讀後感最突出的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合。“感”是重點。“讀”,指讀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觀點;“感”,是指讀後有何感受。“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昇華。

三、學寫讀後感

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讀後感文章來:

1、寫好讀後感的三點要求

(1)理解原文抓要領。要想“讀”後生“感”,不僅要讀懂原文,而且要能夠理解原文的精神實質,抓準文章的要領。這樣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從而引發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點談感受。讀的內容往往是豐富的,涉及的問題較多,讀後的感受和啟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讀後感則應當圍繞某一中心有重點地來寫,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感受最深、最有啟發教育意義、確有獨到見解的內容來寫。要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內容空泛。

(3)聯繫實際深開掘。寫讀後感受必須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談,要把所讀的內容與自己在生活中體會較深的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有機結合起來,要儘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2、讀後感的一般寫法

根據以上要求,讀後感的一般寫法可概括為四個字: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觀點或具體文字的內容。

(2)議,以所引內容為基點生髮展開,發表議論。

(3)聯,在所引原文的基礎上聯繫個人生活實際或現實生活中相關的現象或問題。

(4)結,提出看法,小結全文。

當然,任何文章的寫法都不應該受某種框框的侷限,以上所講的寫法只是給同學們提供一個參考的內容和思路。具體寫起來應靈活掌握。

3、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據以往經驗,最常見的毛病有四點:

(1)大量引述原文。讀後感,顧名思義,主要是寫“感”,引述是為寫“感”服務的,但有些同學偏偏忘記了這一條,本末倒置,大量抄錄或複述原文,結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聯”的毛病。

(2)脱離原文空寫“感”。任何事物都非憑空而生,都有個由來。“讀”是“感”的基礎,“感”由“讀”而生髮。只寫感想而不交代其來由,不知“感”從何來,使“感”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讓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裏。因此,寫“感”應當與原文自然結合起來。

(3)內容雜亂無中心。寫出的讀後感無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寫讀後感應“抓要領”“突出重點”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確定好中心,不可漫無邊際地想到什麼寫什麼。

(4)感受認識太膚淺。讀後感要求寫個人在感情上最受觸動,在認識上最受啟發的內容。因此,一定要聯繫和對照生活現實和個人實際,寫與個人真情實感相結合的內容。但是,在不少同學的讀後感中,看不到作者讀後的動情點和深刻的啟示點,內容浮淺雜亂。

讀後感是一種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學們多讀、多想、多練,不斷總結寫作經驗,就一定會把讀後感寫好的。

四、寫作文題

就你讀過的某部名著,寫一篇讀後感,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提示:

1、可以針對這部名著的整體或其中某一個章節、片段來寫。選定之後,重讀一遍,然後從多方面的閲讀感受中選擇一點來寫。

2、引用名著原文時,要仔細核對,以保證引文與原文一致。

3、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力求新穎,並聯繫個人生活經驗來談,但不能脱離原著任意發揮。

五、佳作欣賞

?紅樓夢》,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公認的文學鉅著。曹公之功力,無法用語言形容。全書包羅萬象,煞是好看。魯迅先生評價説:“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纏綿,革命家看排滿,流言家看宮闈祕聞。”除此之外,實還可看社會萬象,看養身之道,看官場百態,看工藝建築;並可看戲看詩文看排場看笑話。

我自十一歲始讀《紅樓夢》後欲罷不能,得空便讀。初,純乎是看個熱鬧,只覺人多事也多。後來漸漸看起了交際之道,讀起了原先跳過的詩文。愈讀愈覺得好,“如口中含了個千斤重的橄欖”(香菱語),味美得説不出

不必説全文,單取任一段看,都有獨到之處。僅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

先説其熱鬧。門外已然一片盛景,進門後左拐右轉,便初領了賈氏大家之氣。人物陸續登場,丫環婆子已不尋常,太太奶奶更是了不得。借黛玉之眼,看那珠光寶氣,富貴堂皇。那些個霓裳錦衣,通體的裝飾,名堂甚多,皆未聽説過。各人容貌,談吐舉止,儀禮之道,亦是與眾不同。數年前初看此段,便有點發呆,無話可説。

再略探門道。各人出場不同:有扶,有請,有自個兒跑來,有的“千呼萬喚始出來”,更有的藉故不見,“出場”的只是個名字。各人之言語又不同:有的小心翼翼,中規中矩,有的放誕不拘,先聲奪人。各人動作亦不同:有攜、拉、扶、送……借黛玉之耳目,皆躍然於紙上,是曹公用筆之精妙。這些個不同,都很有道理。再説那“鳳辣子”,偏不像其他人規規矩矩,安安靜靜,而是自己“不請而至”,人不到聲先來。令黛玉私下納罕,也讓讀者心存疑慮,興趣頓生:究竟是誰,如此特別?人來了,卻仍看不清。只因渾身上下實在鮮亮奪目,幾乎叫人睜不開眼。足見其貪圖虛榮愛好富貴且非風雅之士。待看清面目,只覺美則美矣,卻親近不得。含春粉面中也透着可畏陰氣。

好可憐見的黛玉!被鳳姐拉來送去,很是被動;又時悲時喜,甚是唬人。鳳姐那段著名台詞,虧曹公想得出!一箭數雕,討好這個,籠絡那個,親在其表威匿其中,八面玲瓏,又很是幹練,但藏不住那虛偽之心。

再説兩個“文”字輩。曹公用虛筆免他們出場,也免讀者因雷同而生厭。把個活寶寶玉,也藏得甚好,最後一個露面。寫其外貌裝束,窮極美詞,一首《西江月》寓褒於貶。兩個悲劇主人公初次見面,一驚一笑,暗藏悲情。曹公處處用心,為下文作好鋪墊。

少不得要提高君那後四十回。十一歲時便很不喜歡,捏着鼻子讀完,現在更多些惡感。枉費曹公心計,前八十回在高君眼裏,僅剩一“人物關係表”而已。後四十回人物形象乾癟,一個個均突然轉變,如第八十三回中,黛玉竟然沒來由地勸寶玉讀書。事兒也少,熱鬧也少。待到“沐皇恩”,只叫人無語。高君寫得當然不壞,但多少破壞了全書整體美感。這與他出身環境有關,可以理解。

?紅樓夢》是本歎為觀止的好書。對待它,或許應像愛因斯坦對待巴赫一樣:“我們只能品味,只能欣賞,不要妄加評論”。

點評:洋洋大觀一部《紅樓夢》,作者用短短千字便評出一些情味來,箇中原因何在?在於抓住典型,撮其要領。先總評其博大精深,然後由總體到局部,由概括到具體,由一般到典型,以《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敍與議、引與評巧妙結合。結尾用“閒筆”提一下後四十回與前八十回對比。語言灑脱不拘,大家氣象,特別有概括力。例如:“只覺人多事也多”,“後來漸漸看起了交際之道,讀起了原先跳過的詩文”,“進門後左拐右轉,便初領了賈氏大家之氣”,妙極!“好可憐見的黛玉”,着一“見”字,那情味便非同一般。

寫讀後感教案篇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提示選取有意義的內容進行表達。

2、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重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思路:

一、課堂導語

同學們,你們最近看過哪些影視節目和課外讀物,看後有什麼感受嗎?(抽幾名同學談)

這種感受就是我們今天要寫的讀後感或觀後觀。

二.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1.一本好書,一個好的影視節目,你讀後或看後會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這種感受寫出來,要聯繫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寫自己的真實看法,也可以對其中某些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題目可以用“《xxxx》讀後感”或“《xxxx》有感”,也可以根據寫的內容擬定題目。

三.習作指導,(寫讀後感為例)

1、讀懂讀通讀透原文。

讀懂原文是寫好讀後感的基礎,讀原文時,不僅要理解的字詞句。弄懂句子的含義,掌握的內容,而且要深入領會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只要清楚了原文寫的是什麼,又知道是怎樣寫的,並且明瞭為什麼這樣寫之後,也就為寫好讀後感提供了前提,做好了必要的準備。讀原文時,要以“平常心”去讀,不要一捧起書來就想我這是要寫讀書筆記啦!我寫什麼呢?怎麼寫呢?這樣,自己的心先浮躁起來,就深入不到書裏去了,越讀越急,最後一無所獲。

2、掩卷而思,以讀引感。

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我們就要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寫了幾件事?主要內容,次要內容各是什麼?哪些地方給我的印象最深,我想到了什麼?有了什麼收穫等等?然後 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幾點來寫。

3、正確處理“讀”和“感”的關係。

寫讀後感受,要抓住體會和感受重點寫,不可大段的摘抄原文,以“讀”代“感”,或重“讀”輕“感”。

寫讀後感想,要注意發揮聯想,如聯繫一些相關的實際事例,對照原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聯繫的事例可以是自己的,別人的;也可以是身邊的,遠處的;或是過去的,現在的,不受時間空間和對象的限制。

4、緊扣原文,結合實際説實話。

寫讀後感,要説實話、真話、心裏話,既不能脱離原文內容,海闊天空,漫無邊際地瞎扯,也不可以寫“檢討”,表決心,喊口號的形式代替感想,力求做到真摯自然,恰如其分。

5、讀後感的一般結構。

①簡介讀原文的時間,原文的作者篇名,概括主要內容以及自己讀原文後的總體感受(這一部分要略寫)

②引用原文觀點或中心句或精彩佳句,聯繫自己的生活,思想實際,談自己的體會。(這一部分要詳寫)

③引用原文的句子,要用上引號,並在它與所談的體會之間用上合適的過渡詞或過渡句,可稍對原文加以分析或肯定,再聯繫實際進行體會,敍述時,可以“邊敍邊議”或“先敍後議”兩種方法結合使用。

④以總結中心或有啟迪作用的句子結尾。

四、學生習作,教師巡視輔導

學生根據自己所選的內容構思好後自主習作,教師對寫作較差的同學個別輔導(如:整段、整段抄原文的,聯繫實際空洞的和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第二課時

一、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學生完成習作草稿後,各自朗讀一遍,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議修改。

二、文後指導。

1、結合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以表揚為主,哪怕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好詞語用得好,都要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2、出示兩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賞,學習寫法。

一篇帶有共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作文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三、修改作文。

四、謄寫作文。

寫讀後感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夠選擇一本讓自己印象深刻的書,寫一篇讀後感。

2.能把自己感觸最深的部分寫出來,能夠在感想中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悟。

3.學習讀後感的寫法。

4.能根據同學的意見,對作文進行適當的修改。

教學重點:

能把自己感觸最深的部分寫出來,能夠在感想中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感悟。

教學難點:

學習讀後感的寫法。學會選擇書中的感動點,針對感動點進行寫作。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圖片。

1.同學們,你們知道讀後感是什麼嗎?

預設:

讀後感就是讀完書之後的感想。但是寫完寫讀後感卻不能想什麼寫什麼,而是要認真梳理,寫出有價值的文章。

2.為什麼要寫讀後感?

預設:

寫讀後感可以讓人開展深入的思考,提升自己對書本內容的深刻認識。真正將書本中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精神內涵。

3.曾經有這樣一種説法。

有的人讀書只是老老實實的讀,作者寫什麼就是什麼,全面吸收。這種人最後變成了書呆子。

有的人讀書只是欣賞文章,發現句子中的錯誤,可以把句子變得更通順,更有文采。這種人最後變成了編輯。

有的人讀書邊讀邊記錄自己的觀點和讀書的體會,遇到一些錯誤還能夠進行反駁。這種人最後變成了大師和專家學者。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讀後感的寫法。寫一篇屬於自己的讀後感。

二、明確要求

1.閲讀課本36頁的習作要求,小組交流這次習作的.目標。

2.明確:

(1)選擇讀過的文章或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

(2)介紹書中的內容,重點介紹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3)選擇感觸最深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感想。

(4)聯繫自己的閲讀積累和生活經驗寫作。

3.教師明確:這次習作,要求我們寫一篇屬於自己的讀後感。要選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找到讓自己有感觸的點。針對一點進行寫作。

三、選材指導

(一)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會選材。本次作文我們有哪些材料可以選呢?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要寫那些觸動自己的文章或書籍。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2.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寫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

3.要抓住觸動你的情節或者細節來寫作。不可泛泛而談。

4.可以抓住精彩的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不要大面積抄寫。

學生自由交流,完成作文選材。

(二)我們來畫一個思維導圖的範例。如果我們要寫《西遊記》的讀後感,我們是不是要把整本書作為寫作對象呢?當然不是。我們可以這樣想:

1.首先選擇《西遊記》。找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比如猴王出世、大鬧天宮、拜師學藝、真假美猴王等,從中選擇一個讓你感受最深刻的故事。

2.接下來選擇一個人物來展開自己的感想。可以選孫悟空、豬八戒、唐僧等任何一個人,不要面面俱到。

3.最後針對故事和人物產生自己的感想。比如團結一心、鍥而不捨、知難而進、疾惡如仇等知道我們學習的品質。

4.學生結合思維導圖理解選材要求。

四、構思指導

1.讀後感不像記敍性的文章。可以自由發揮,一般來説是有一定的步驟的。

預設:

讀後感的基本寫法:引--議--想--感

2.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預設:

引--選擇內容。

議--得出觀點。

想--聯想生活。

感--總結感想。

3.下面我們來結合一篇讀後感。所以説這四個字的具體寫法。

預設:

(1)引--選擇內容。扼要寫出“讀”的內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點語句,很快引出感的觀點和中心。

範例:我讀了《西遊記》。孫悟空外出拜師學藝的那一段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孫悟空為了學到真本領。跋山涉水,不辭辛苦的精神感動了我。

(2)議--得出觀點。自己“感”的中心或觀點進行分析議論,説明道理。

範例:我們在學習上就要有不怕困難的精神。為了學習一門技能,我們就應該像孫悟空一樣不畏艱險。

(3)想--聯想生活。就議論的中心展開聯想,記敍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聯繫社會和自己的生活抒發感受。

範例:有一回我要去上舞蹈課的時候,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沒有辦法了,只好跟舞蹈老師請假。其實我完全可以打傘去,打車去也可以。但是我退縮了。

(4)感--總結感想。結尾概括中心,總結全文,得出結論。結論可與開頭相照應,可歸納出結論性的意見,可強調某一重點,可發出號召。

範例:無論學習什麼技能,在求學的路上都應該像孫悟空一樣不畏艱險。只有這樣我們的將來才能和孫悟空一樣神通廣大。

4.再寫到讀後感的時候,“引--議--想--感”這四個步驟哪一個是重點步驟呢?哪一個環節需要詳寫呢?

預設:

引--選擇內容。(略寫)

議--得出觀點。(略寫)

想--聯想生活。(詳寫)(重點)

感--總結感想。(略寫)(重點)

五、命題指導

課本上給我們提示了兩種命題方式,你喜歡哪一種?

1.我們可以只使用一個標題。就簡單地説“讀《西遊記》有感”或者“《西遊記》讀後感”。

2.也可以使用兩個標題,用正副標題結合的方式來命題。

例如:學習就要不怕困難--讀《西遊記》有感

六、自由寫作

1.30分鐘自由寫作,用心完成佳作。

出示寫作提示:

(1)選擇印象深刻的故事。

(2)從中得出自己的觀點。

(3)聯想自己身邊的故事。

(4)總結表達自己的感想。

2.梳理思路,確定寫作提綱,讓條理清晰。

七、賞評完善

1.自我修改。

寫好後自己讀一讀,看看有沒有把自己的感想表達清楚。

2.小組交流。

小組內交換讀一讀,分享自己對故事的感想。

寫讀後感教案篇4

知識與能力

1.把握讀後感的一般寫作思路和方法。

2.運用所學寫一篇合格的讀後感。過程與方法

1.仔細閲讀原作,把原作的內容、主旨理解透徹。

2.緊扣原作內容,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3.聯繫實際,印證和深化自己的閲讀感受,增強讀後感的説服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閲讀的興趣,喜歡寫讀後感。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把握讀後感的一般寫作思路和方法。

教學難點

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漫漫人生長河中,書籍如永不熄滅的聖火,照亮了我們矇昧的心靈,指引着人生的航程。現代社會中,我們幾乎每天都離不開閲讀。當我們獲取信息,增長知識時,當我們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一首詩、一段語錄,當我們看完一幅畫後,我們的心靈會產生一些共鳴和震盪。我們把這些點點滴滴的感想記錄下來,便成了一篇讀後感。

二、文題展示

1.就本學期學過的某篇課文,寫一則隨感。200字左右。

2.就你讀過的某部名著,寫一篇讀後感,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3.你看過不少電影和電視劇吧,其中哪一部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麼?就此寫一篇觀後感,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

三、寫作指導

1.隨筆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可敍事、抒情或評論。隨筆應抒發真情實感,有獨到的見解,語言流暢、優美,主題積極向上、引人深思。

2.(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併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敍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表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處理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主體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説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繫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繫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繫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繫、前後脱節。

3.首先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印象深刻的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來寫觀後感。在寫觀後感時,要先簡要介紹這一電影或電視劇的情節,接着引出印象最為深刻的人物、情節、主題、佈景等。然後説明印象深刻的原因或自己喜歡的理由。説明時要注意邏輯順序。整篇觀後感要注意前後的連貫和主題的深刻性是一篇較好的電影觀後感。

寫讀後感教案篇5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寫讀後感教案篇6

閒暇時間,讀了李玉萍的《一份特別教案》,這是一本有關教育藝術的案例集,正如書的扉頁上所述,"這是獻給我們教育者的一份特別的教案,是許多特級教師成功經驗的總結與昇華",這本書裏選擇了近百個真實的教育教學案例,每個案例又分"背景材料""案例思考題""案例分析""案例的啟示"四個部分,由案例故事的梗概,島提出讓讀者思考的問題,再到對故事中教師的教育方式進行具體分析,最後畫龍點睛,對整個案例進行總結並啟發讀者進一步思考。讀着一個個的小故事,帶給我的是感動,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思考,常常吧自己的一些教育實踐聯繫起來,有時慚愧,有時欣慰,有時悵然,從中我明白了很多。

在教學中,要學會給予,給予是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能夠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學會給予,要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和餘地,讓學生能夠自主的選擇。多給學生一些,老師就得到多一些,學生就成長快一些。給予還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面,要信任學生你才能給予學生,就如該書中《我自信我成功》一案例中説的:張慶春同學那樣,從一個很淘氣的學生,就因為當了一日的班長就改變了很多,進步了很多。這樣的進步不是老師的信任和給予嘛!曾記得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有着樣一個學生,他叫吳東旭,他是一個很自由散漫的孩子,很聰明,只是因為英語基礎差,所以不是很願意學英語,整天吊兒郎當的,很不好管教,我跟他談了好多次了,什麼話都説了,但都沒有什麼效果,後來我發現他在同學中的人緣挺好的,什麼事都能説話挺好使的,於是我就提出讓他幫我負責一些事情,比如説讓他幫我收幾本老是磨磨蹭蹭才能完成作業的孩子的作業本,像這樣的活兒他總能較及時的完成,通過這件事情,拉近了他與老師的距離,也增進了他與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在後來的日子裏,對於我對他提出的關於學習英語的要求,他也逐漸開始知道其中的重要性,我們之間更容易溝通了,我想這不就是老師的給予和信任嘛?我們但老師的要給學生什麼呢?給時間,給機會,給任務,給困難…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閲讀了一個個真實鮮活的教育案例,雖不能説就是掌握了教育的藝術,但是或多或少學到了一點東西,在自己以後的教育實踐中,若能夠借鑑別人的經驗處理自己會遇到的事件,對我來説,那將是最幸福的事。

寫讀後感教案篇7

炎炎夏日的到來,暑假也姍姍地來了。在這樣的日子裏,我總是喜歡一個人呆在家裏,找幾本書看。《一份特別教案》一書就像是夏日裏的一絲涼風吹進我的心田。讀完這本書,一看時間也近開學。細細想來,暑假裏也沒有好好出行,增長旅遊方面的見識;只是忙於本科進修,除了這些以外,就沒有什麼收穫了。不,對了,收穫最大的就要算讀《一份特別教案》一書了。這真可以稱得上是一份特殊的收穫了!

讀完整本書後,我覺得自己真真實實的有了不少的收穫,下面就是我體會最深的幾點感受。

也許很少有人會從書的編排來談自己的感受吧。不過,這本書一開始讓我決定讀下去的原因確實是這本書獨特編排,讓我選擇它,並好好地讀下去。

1、獨特的編排體系

本書採用“案例”的形式,“案例”一語是從法律工作和法學研究方法移植而來的。每一則案例總是由“背景材料、 案例思考題、 案例分析”這三部分組成。我們不僅可以學到管理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你如何去思考問題,並幫助和促進你去延伸這種極限。案例不強調是否得出答案,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這樣的形式,就像是一位好老師善於調動學生主動思維的積極性一樣,它用案例的形式很好地調動讀者參與思考的積極性。

2、新鮮而獨特的案例

學校裏讓我們老師寫案例,有時也會遇到寫不出來這樣的境遇,那是為什麼呢?我們往往會用這樣的理由來搪塞,“沒什麼可寫的”。讀完這本書,我想我們是不會用這樣的理由來搪塞了!漸漸地我越來越強烈地發現案例中的孩子我們班也有,案例中老師所遇到的事我似乎也這樣碰到過。不過沒能像作者那樣深入地進行過反思吧!

讀完它,我們就會發現精彩的案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角落,就發生在你和孩子們之間,只是你是否是一個細心而善於捕捉的人。讀完它,我有一種強烈的想法,就是要學着作者那樣關注我們的生活,將它寫下來,並進行反思與研究。

3、感悟最深之處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面對惡作劇》一案例,案例講述的是一位新教師所遇到的一次挑戰。老師剛進教室,孩子們就不懷好意地給老師一個下馬威。如果這事也你我身上發生擊鼓傳花這一案例給我的啟示:我們也在教室裏玩這樣簡單的遊戲,的確,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熱衷於傳,而要他們來表演節目就時常是忸怩作態,不怎麼情願,這樣也時常會導致遊戲越玩越變味。而文中的康老師並不是象我們這樣視而不見,任其發展。他卻變了玩法:在遊戲中誰表演的次數多,又表演的好,誰就是優勝者,遊戲結束,紅花就送給誰。這樣一來,遊戲的氣氛就一下子變了。每當鼓聲一停,接到紅花的孩子就會變得很驕傲,自豪,會大大方方來表演。是的,同樣的遊戲,遊戲方式沒變,遊戲規則沒變,只是把懲罰變成了獎勵,學生的心理就馬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從害怕受罰變成盼望受獎。

讀完這則案例,我的思考是:帶着孩子做遊戲,看起來是一件小事,可在這種小事裏,卻充滿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學問,康老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能恰到好處地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原則處理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況,巧妙地因勢利導,變懲罰為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孩子們內心中的積極向上的心理因素。是的,獎勵和懲罰兩種教育手段有着不同的教育效果,把獎勵變成懲罰會挫傷學生大積極性;而把懲罰變成獎勵。則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育的奧祕就藴涵在這獎與罰之間。

?老師錯怪了你》一案例,也讓我從另一個方面學會認真地審視自己的每一天的教育,經常問一問自己:我的心裏是否充滿了愛的陽光?我今天的表現孩子們是否滿意呢?我還能為孩子們做些什麼呢?問問自己是否學會了靜心傾聽,學會了小心呵護,學會了耐心期待,學會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

厚厚的一本書讀完了,其實要説到感受,真的還有很多很多,也不一一説來。不過,也很希望大家有空也能去留意這本好書。

學生是充滿情感、靈性的個體,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我們的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一個動作都會在他們心靈的池水中激起層層漣漪,我們只有用自己發自肺腑的真情去波動孩子們的心絃,這樣才會形成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