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有關《論語》讀後感例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7W

有關《論語》讀後感範文5篇

有關《論語》讀後感例文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是孔子死後其學生寫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後感範文,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論語讀後感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在這個歷史文化中又藴含了淵博的文字,藴含了中國美妙的語言,更藴含了從最早的奴隸社會到如今絢麗多彩的現代社會的偉大發展歷程。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中國經歷了贏利的歡呼同時也經歷了失敗的轉衰,譜寫了一章又一章壯烈的歷史篇章,它為中華的子孫後代留下了輝煌的歷史文化,更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國小時,中國名著和外國名著相比,我最喜歡閲讀外國名著,因為它和我一樣童心未泯。但上了國中後,我接觸更多的是中國名著,瞭解更多的也是中國的歷史文化,聽説更多的也是有關中國文化,哪怕在聊天裏,聊最多的也是中國文化。自此,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歡上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最喜歡閲讀的名著是《論語》,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沒怎麼弄懂裏面的意思。正好在一次上課時,學到了《論語》。於是我對《論語》就有了深一層的瞭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寫的,而在《論語》中的句子主要是孔子教授其弟子的內容。《論語》中,使我受益頗深的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子,主要思思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懈怠。這句對於此時正值風華正茂的少年來説,真是一個讓人積極向上的句子。

就舉兩個事例來説吧。在我們班的同學中有很多學習成績很好的。這些成績好的同學平時學習多是勤思考,踏實學的。而有兩個同學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思考與學習都是成反比例的。王明平時成績很好,但在考試中往往容易出錯。他在我們班可以説得上是安靜而成績又好的學生吧。在每次上課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他都毫不理會,只顧着玩他的遊戲。而等到老師寫出答案後,就急忙抄寫,下課後多看這個問題的解答,在平時練習時總能得到高分,而到了考試就出很多錯誤。這就是所謂的“學而不思則罔”。

許玲則是隻會思考而不喜歡學習的一名同學。老師提出的問題們總是積極思考,但不喜歡寫練習,更不喜歡做筆記。所以每次回答老師的問題時,總以為自己全都懂了,根本不聽課。這就是所謂的“思而不學則殆”。

要是這兩位同學能夠學與思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懂啊!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離不開認真,仔細,更離不開理性的思考。在人的身體組成部分中,大腦是最重要的部位,既然我們有大腦這一構成部分,就應該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讓我們自己成為大腦真正的主人,敢於超越常人的思維習慣,樂於在廣袤無垠的未知世界裏自由馳騁。中國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單是文化的傳承,更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光輝。

論語讀後感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大概是做學生的最高境界吧!這“十年寒窗”應是一生中收穫學習意義最多的時期吧!這句話讓我突想到最近正在閲讀的經典文學《論語》,如果你還是不懂得學習的意義就去閲讀閲讀這本經典文學吧!

所謂“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閲讀了《論語》,讓我對學習的意義有所領悟。《論語》是中華經典文學之一,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由二十篇章組成,內容大多是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的一般原則。就關於學習的原則來談談,今天所需講述關於學習意義的內容吧!

學習的態度

古人云“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態度可以決定你對這事情是否能取得成功。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謂學問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學識淵博的人,越要虛懷若谷。作為專家和學者,對不知道的東西,我們不僅應當老實地承認“不知道”,而且要敢於説“不知道”。而不是為了那所謂的“面子”,而欺騙別人欺騙自己。美國現代物理學家費曼曾經説過,“科學家總是與疑難和不確性打交道的,當一個科學家不知道一個問題的答案時,他就是不知道;當他有了大概的猜測時,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確性的;即使他對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時,他也會對質疑留有餘地。”對科學家來説承認自己的無知,使自己的結論留有被質疑的餘地,可以讓後人對質疑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是科學發展所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格物致知”,獲得新認識、達到新境界。使科學發展的道路輝煌燦爛。

學習的方法

解決問題時,我們都要通過一些方法才得以解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而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就是由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提出的。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小時候,在他祖父的教導下,他有所領悟並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他每天規定自己閲讀一定的卷數,並且認真做筆記還寫下心得體會。就因為他的一部分筆記,後來匯成了流傳至今的著名《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温習前半年讀書筆記。就是因為這樣他不斷的複習,以“温故而知新”成為了明末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的學者。老師曾説過“你不是聖人,你沒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所以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學習時,我們也應該“温故而知新”,來使自己不斷的進步。

學習的精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習而不覺滿足,教誨別人而不知疲倦。一位哲人説過:“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打開《論語》在我們潛意識裏,彷彿見到一位穿着白色的長袍,一臉慈祥和藹可親的長者,並正看着自己的弟子。並且不斷教導他的弟子;做人要做君子儒,應該心懷天下不應有狹窄之心。做事要三思而後行,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反求諾己;對人要有情有義,義於比之;對己要三省吾身,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穿越了歷史,雖歷經滄桑,卻飽含着豐富的知識。孔子設杏壇,修仁德,教六藝,育弟子三千,學而不厭,集為大成;誨人不倦,育七十二賢。因此他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就因為他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使他成為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家、教育家。也使他的大成,也不因歷史的遷變,被歷史淹沒。

讀《論語》讓我領悟到學習的意義,讓我懂得了面對“十年寒窗無人問”之時,應懂得怎麼樣去面對。面對枯燥的學習,我們應該以“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習態度;應該巧用“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學習方法;應該堅持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去學習。這樣就會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不再覺得學習是枯燥的了。莎士比亞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品讀了《論語》這本經典書籍,使我領悟到了關於學習的一般原則。

論語讀後感

以仁待人——讀《論語》有感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根據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的一本書。其中的內容十分廣泛,論述了四種主要的思想,即仁,禮,義,孝。這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重大作用。我將整本書讀完,感受最深的就是孔子先生的仁的思想。

仁,厚道,仁慈;如大地,澤養萬物,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中主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意為要求人人能推己及人,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能多為別人着想,尊重別人的想法和行為。

將主題為仁的句子重温了幾遍,我聯想到當今社會各種關於網絡暴力的醜聞層出不窮的現象。現在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微信、微博都是熱門的交友,交流平台,在上面出現的東西褒貶不一致。網絡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背後也隱藏着巨大的隱患——網絡暴力。許多網民在沒有看到真實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想法,以及從眾的意識,常常會跟風去指責不明真相事件中的主人公,各種惡毒語言的疊加,造成對當事人的精神傷害,或者更加嚴重,由此形成了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的興起,私人信息被曝,網民跟風炒作,擴大事情影響,引發網絡暴力,言論的惡毒讓人感歎世風日下,這都給當事人造成嚴重的身心傷害。

孔子先生説“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一個理智而高尚的人,能喜歡值得喜歡的人,能厭惡讓人厭惡的人,真正具有仁德心態的人可以以純淨平和的心態,客觀分析沒見事情,看待每個人。網絡,是一個真假難以辨識的地方,再加上人云亦云的力量,會給和諧的社會帶來無法想象的影響。所以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不要用絕對的觀點,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着違反道德的事,而是以一種“仁”的思想去對待,仔細的考究事情帶給我們的反思,這樣做可以為廣大網民提供一個純淨的網絡世界,真正的實現網絡的價值,減少來自網絡的危害。這也正反應了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

毛主席對孔子是持反對意見的,對於孔子先生提出的言論不能苟同。比如:毛澤東主張“教育與勞動生產結合”,而孔子主張“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雖説是反對孔子,但毛主席也只是談談自己的觀點,沒有做出過激的行為。他以辯證的思想對待孔子留給世人的東西,這個就是仁的體現:嚴肅認真的去批判一個人,他的觀點是客觀而一針見血。

看完論語之後,我也覺得孔子有些言論用現代人的眼光看是不能苟同的,但是它對我們這個國家從過去到現在的影響是不可忽略的,無論是哪一方面。撇去過去文人志士對論語的各種看法,是“獨尊儒術”也好,是過去的反孔潮流也罷,現在的我們是需要帶着一種辯證的態度來看這本書,不要盲目的去崇拜或者是牴觸。有意義的部分我們要保留,好好學習,繼承它的精神;有缺陷的部分不要以絕對的心態來否決,我們應該勇於探索,對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進行反思,所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這不也是待人接物的一種仁嗎?

以仁待人,用理智的心態,客觀的事實來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用仁的思想,共同營造美麗和諧社會。

論語讀後感

俗話説“半部《論語》治天下”,為什麼這樣説呢?這半部《論語》就能治天下,靠的是什麼呢?靠的就是《論語》中藴藏的大智慧啊!

《論語》到底寫的是什麼呢?裏面篇章很多,有關學習的學而篇,有關品行做人的道德篇等等,平時我們經常掛於嘴邊的幾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均出自此書。這些語句隨便找個同學都會説上一兩句,我想這也許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吧。

《論語》裏面的精彩語句數不勝數,但我最喜歡“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省也。”這句話。意思是:見到賢人聖者就想想自己有沒有他的成就,見到沒有賢者思想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也是不是這個樣子。我一直將這句孔子説的名言刻在心裏,半點不敢忘記,因此養成了爭強好勝,希望自己也能達到別人一樣水平的性格。

《論語》不僅能發人深省,還能使人改變人生觀點。讓頑皮不愛學習的人變得發憤圖強,努力學習;令自卑的人不再自卑,昂首挺胸重新做人;使奸險狡詐的人變得誠實憨厚……從這個角度出發,這難道還算不上是一本好書嗎?

《論語》書中記錄的有勤學之人、守信之人、也有死讀書不求甚解的人,陳正之就是那個勤學之人的代表。他每天以勤補拙,勤學苦練從不間斷,人家讀一遍書,他就翻倍,甚至更多,並在學習中尋找樂趣,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由“陳傻子”變成陳才子,成為漢代一位很有造詣的博學之士。再如北宋的米芾,他把“學而不厭”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勤練書畫,特別是在練“捺”方面,廢寢忘食。他的妻子是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啊,再也忍不住就給他送飯,在送飯的過程中不心小碰了一下米芾的右手,沒想到就這個細節竟寫出了世間少有的一個“捺”,這是一個巧合嗎?正因為米芾那勤學苦練,終於成為當時享有盛譽的“宋四家”之一。而曾子則是守信人的代表,他不顧妻子反對,言出必行,説給兒子殺豬就殺,絕不向孩子撒謊,成為後人誠信的楷模。《論語》中有些語句的意思確實難以理解,但“讀書死,讀死書,死讀書”這句話總該明白吧。《論語》中也有這種人,誰呢?就是伯樂的兒子。伯樂的兒子不動腦筋,不思上進,手拿着伯樂寫的相馬經去尋找千里馬,結果錯把一隻癩蛤蟆當做千里馬,這種只知讀書,卻不知思考的人,到頭來只會一無所獲,鬧出笑話……

《論語》,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因為有關孔子或他的弟子的一個個小故事裏隱藏着一句句至理名言,語言清新自然,構造新穎活潑,翻開書本,其中的人物歷歷在目、躍然紙上。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半部《論語》治天下”了吧!

論語讀後感

讀了君子不器的《論語》,我感受到了儒家學藴含着豐富的普世價值,也瞭解到了論語的深刻奧祕。

《論語》主要包括哲學、歷史、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概念是“仁”。對於孔子來説,天明和鬼神的確存在,不過,他又對其充滿了懷疑。主張“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説:“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是啊,學了為人處事的道理,並在適當的時候學以致用,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嗎?我認為在現實生活中,也應該把學習看作一件快樂的事,這就是好學者的做法。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愛好學習的人,比如説我們班的小明同學,他對學習的渴望比天高比山重。他非常愛好讀書,每到讀書時間,他都高興得與眾不同,就像巖漿從火山裏迸發出來,他看書時總是全神貫注的,眼睛瞪得直冒火光,好像充滿了殺氣。此時此刻,彷彿他獨自一人在書的世界裏,欣賞着書上燦爛的文筆和瑰麗的詞語,看書入了迷,自然誰在同他説話也不會答理。就是因為他入了迷,才導致被老師批評,不過被老師批評後,,他總是笑嘻嘻的。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去問他,他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我也被他的所作所為感動了,“看一本書,就像嬰兒在吮吸着母親身上的奶,對長大的渴望就像一個太陽,閃閃發光,看了有益的書,吸收了有益的知識,入了迷,自然而然的,就忘了世界,忘了大家,此時,被老師批評也是值得高興的,沒有吃虧,更沒有犯錯。”只就是他的回答。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就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一句,它不僅教會了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含義,還讓我學會了做人要懂得謙虛。這句話的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是啊,人生隨時可以見到自己的老師,只看你有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我就是個謙虛的人,不過,我的謙虛還有一番來歷。本來我是個自大驕傲的人,就因為我有一雙明亮而善於發現的眼睛,才有今天的謙虛。記得那時我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我還不懂什麼是驕傲和謙虛,每次考出了好成績,我都非常高興,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而不去最求上進,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正當我成績越來越差時,就發現有問題出現了。於是我就開始尋找問題。經過兩個星期的努力,終於得出結論了,原來,我的努力程度越來越少,才導致我的成績越來越差,終於,經過兩個多星期的調整,我的學習狀態又恢復了正常。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青少年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長,行為謹慎而説話信實,普遍關懷別人並且親近有善行芳表的人。在家裏,我們要把孝順看在第一,因為父母不怕苦,不怕累,把我們養大,如果對父母不敬的話,那樣不但恩將仇報,而且是件非常無恥的事。説到孝順,就讓我回想起以前的我,回頭又想了想,又對我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那是一年冬天,我和媽媽回老家。當時環境非常惡劣,窗外大雪紛飛,只要把頭伸出去,就會被凍成冰,此時,碳是少不了了,因為農村人是用碳來取暖的。媽媽叫我拿碳來取暖,可能是冷的原因,不想動身,所以懶洋洋地説:“要取暖自己燒,不少就拉倒。”於是媽媽就自己動身,燒了一爐碳。回想起這件事,我總是垂頭喪氣,感到非常無恥。

現在讀《論語》的人越來越多,我相信,只要懂得仁,我們的祖國將會更加富強,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生在祖國的人也會越來越團結,越來越友好。

相關文章:

1.關於《論語》讀後感800字8篇

2.關於《論語》讀後感600字8篇

3.關於《論語》讀後感6篇

4.關於《論語》讀後感7篇

5.關於《論語》讀後感800字7篇

6.關於《論語》讀後感500字7篇

7.《論語》讀後感300字作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