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論語忠讀後感模板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7W

為了寫出一篇引人深思的讀後感,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讀原著的內容,讀後感的寫作讓我們的閲讀更有意義,不斷閲讀不斷提升自我是至關重要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論語忠讀後感模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論語忠讀後感模板6篇

論語忠讀後感篇1

對於我們80後的年輕人很少有喜歡讀古文的,我也不例外。可是在大學教授的講解中,我才真正體會了古人的才華和思想,我也漸漸愛上了一些古代文著。例如:《論語》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講授之語,形式為語錄問答體。內容廣泛,記載了關於哲學、藝術、倫理、文學、政治、教育等幾個方面的言論,代表了儒家文藝思想。

雖然這本經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書中的言論很有道理,可以讓我們知道怎樣為人處事。我最欣賞的是孔子”以仁為本“的思想。作為當今的教師,特別是我這種剛剛擔任班主任的教師,學生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課題。我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快樂健康地長大,可也總怕自己沒有教育好她們。我班的學生大多都十一二歲,開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又比較叛逆,我不願把一些東西的強加給她們。孔子孔子在許多許多年前就提倡學習不僅限於書本,更重要的是學習做人和做事,強調在實踐中學習。這與當今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是一致的。可是在現實當中我們注重的還是分數,對於孩子實際能力的培養過輕。我們做老師的只有儘量拉近他們之間的差距,多重視孩子思想道德的培養,畢竟”人品決定文憑“,一個人的人品才是最關鍵的。

論語忠讀後感篇2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老先生告訴我:父母健在時就不要長時間離家遠行,如果不得已要離家遠行,必須要有一定的去向。我似乎還沒有獨自遠行的經歷,但在外時父母的牽掛,卻深深地牽引着我。

一次,我去上英語課,爸爸囑咐我到了學校給他打個電話。可當我到了那裏準備打電話時,突然忘記了爸爸的手機號,手裏拿着手機,心裏萬般無奈,傻傻的笑着。等下了課,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面前,是爸爸!他責備我的大意,讓他擔心。現在想起來都很愧疚,好友的電話倒背如流,可每天在自己身邊的父母的電話,卻忘的一乾二淨,真是悲哀!子女永遠是父母的心頭肉,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一條無形的紐帶,便將我們緊緊繫在一起,每天回家可以開到父母臉上的笑容,遭遇挫折時可以得到父母的鼓勵,在外遠遊時可以聽到父母的叮囑,原來,這就是幸福……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老先生告訴我: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坦蕩,小人常常憂愁悲傷。一般人很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總是會為一己私利勾心鬥角。我承認,我並不是一個很能寬容他人的人,我也會有“陰謀”,也會有心計,可其他人何嘗不是呢?人是一個矛盾的組合體,總是在自我意識了掙扎。傷害過自己的人,覺得應該讓他們付出代價,可真正想要“報復”時,卻又於心不忍,慢慢的,自己在這些小事上糾結,把自己弄得很累,心累了,還會快樂嗎?後來,我學着去理解他人,去寬容他人,傷害我並不是他們的初衷,只是我自己這樣想罷了。漸漸地,心中沒了先前無所謂的困擾,多了一份坦然,生活變得簡單而快樂。原來,寬容他人是一種幸福……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老先生告訴我: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守信用、見聞多的人交友,就有好處。同虛假做作、諂媚奉承、花言巧語的人交友,就有害了。我喜歡交朋友,但有因為交友標準有些“偏”,所以至今也只有幾個“死黨”而已。俗話説:朋友多了路好走。“叫到一個知心朋友,受益一生,正直的人教會我不偏袒他人,守信的人教會我言而有信,見聞多的人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家共同進步。原來,與朋友談天説地、互訴衷腸是一種幸福……幾千年前,孔子用一字一句,記下了人生的真諦,幾千年後,我從這一字一句中,感受幸福的氣息。論語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幸福!

論語忠讀後感篇3

幼時讀《論語》,廢寢忘食,原來一直以為,最能代表孔子智慧的應該是《論語》了。在《論語》裏,孔子猶如仁厚長者,對學生們諄諄教導,對世事過多歎息,勸人向善,故君子以仁。這裏是一個正襟危坐、嚴肅認真的孔子,一身正氣,卻又木訥慎言,令萬世敬仰!

可隨着年齡的增長,當我再進一步觀察這個仁厚長者時,卻能感到無邊的智慧。在《論語》裏:子不語“怪力亂神”,子曰不佔,吾從周等等,看上去好像中正不倚,單純無邪。而實際上,絕非如此:當孔子不語“怪力亂神”時,並不意味着他就不知道怪力亂神,他博學多聞,熟知神話掌故。事實上,早年的孔子還繼承了殷人尚鬼衣缽,從事過操持喪葬祭禮等各種卑微職業,所以他自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子曰不佔,實際不是不佔,而是不需佔,他不但精於占卜,更對《周易》的理解臻於化境,他把損益之道化為尋常日用和學術方法,卻不着一絲痕跡。孔子信誓旦旦的説“吾從周”,看似極為推崇周禮,我們似乎相信了孔子的這番話,都認為孔子一生都在為恢復周禮而奔走。但孔子晚年所作的《春秋》,揮鞭天地,整飭三代。以致在漢儒眼裏,《春秋》幾乎是革了周禮的命。這相當於孔子另立為王了。

顯然,從上面可以看出,前後是有很多矛盾的,這又是為什麼呢?

大家都知道,《易》與《春秋》都是孔子晚年學術成果。”晚年時他“有所為有所不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這就是他自稱的“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他達到了《周易》所謂的“為變所適”,達到了《莊子》所謂的“鳴而當律,言而當法”。他彷佛就是“易”的化身。令人稱奇的是,孔子把所有的高深玄奧都化為尋常,深得簡易之道,他似乎始終只是一個尋常老頭,只有在我們深入思考體會後才發現他的不尋常。後儒普遍認為,《易》與《春秋》是孔門高端學術,只有高才弟子才能一窺堂奧,故而知之者甚少。因此子貢才有“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一歎。這種説法的確在理,孔子因材施教,弟子傳授不一,造成後世得其一隅者多,能窺全豹者少。

孔子的平和與高深一直讓我摸不到頭腦,以我的淺薄的觀點,在《論語》,這個老頭子怎麼説話有時讓人感覺顛三倒四,以至於他的邏輯性、系統性可能蕩然無存,這我的心目中,竊以為這並不像大儒們所説的“一字不易”的經典。多年來,隨着閲歷的增加與經驗的積累,我一直在嘗試性的解釋這一切:

1、孔子教學,因材施教,説話都是有前後背景的,並不是所有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看《論語》,還應看它背後隱藏的故事。

2、《論語》所摘之言,非一時之語,而是孔子終身跨度幾十年的言語摘要。聖人的思想也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隨着時間的變化而在變化,所以存今是而昨非絕對是可能的。

3、聖人高深,非常人所能想象。當年孔門高足顏回讚歎“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孔門一代弟子尚且如此,何況我等後學。往事越千年,今天我們的知識、見聞已經遠遠超過孔子。但他的高明、博大和智慧,我們卻不及萬一。

這就是我的個人理解。

論語忠讀後感篇4

我捧着這本厚實而藴含着生命真諦的《論語》,輕輕地翻開,那淡雅而古老的書香,便撲面而來。撣撣灰塵,感悟一頁頁間,演奏生命哲理的樂章。一面面,洗滌着我心中的浮躁與狂妄……

有人從《論語》的字裏行間,讀出了“士不能夠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凌雲壯志。有人卻讀出了“朝聞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而我讀了《論語》彷彿看到一位長者語重心長地教育着我,同我暢談人生,讓我懂得如何度過人生中的喜怒哀樂。

孔子曾説,“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在風和日暖的季節,其他樹木和松柏沒有區別,鬱鬱葱葱,一身碧綠。到了大雪飄飛、嚴寒時節,其他樹的葉子紛紛凋零,唯獨松柏卻經得住風霜雨雪的考驗,歷劫不凋、一身傲骨!人生不也亦如此?越是艱苦的條件,越能考驗一個人的品質。只有受得起磨練,在任何惡劣環境依然堅持真理,剛正不阿的人,才能擁有這君子的節操。

我一頁一頁地翻着《論語》,看着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着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突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我熟記於心中的語句,出此刻我眼簾。不禁讓我想起平時裏,作為英語課代表的我為了下課能多玩會,而請別的同學送本子。有時候更甚至編些小理由,偷懶或找人代勞!想着想着……我的臉好燙呀,不知不覺竟紅了大半。自己所不想要的,硬推給他人,不僅僅破壞了同學間的關聯,也傷害了朋友間的友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平等的,切勿將己所不欲施於人!

孔子曾諄諄教導我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於是,方孝孺應對朱棣的威逼利誘面無懼色,慷慨赴死。趙一曼應對敵軍的酷刑逼供寧死不懼,大義凜然;孔子曾循循善誘我們:“見利思義,見危授命。”於是,楊震應對十斤令人眼饞的金子毫不動心,堅守道德。關羽為了盟誓毅然放下曹操的厚待,執意回蜀;孔子曾指點迷津我們:“見義不為,無用也。”於是,普通商人弦高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承擔職責。段天強為了救出落水兒童,奮不顧身,跳入冰河……這不正是《論語》帶給我們的啟迪嗎?

讀着《論語》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將變得更有好處。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論語》似一瓶醇厚香甜的白酒,一觸即醉,卻令人回味無窮!

論語忠讀後感篇5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宣揚“仁”。在《論語》中,孝道有着不可動搖的低位。中國人自古認為百善孝為先,把孝道作為道德之根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年輕學德的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説,對現在的你來説,你一定認為孝只要做到能養父母孩子吃飯就行了,但狗了、馬了之類的動物都會餵飽幼崽兒,如果人不能做到持之一恆的照顧老人小孩,那人還跟動物有區別嗎?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之一就是可以探知他人的心理,對父母盡孝不只是物質上的供養,還有精神、心理的關愛。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使父母為自己憂愁。只有自己有疾病時,父母才為自己擔憂,其餘一切都不能使父母擔心。“事父母能竭其力。”一個人通過努力可以做好很多事,讓父母欣慰。只有生老病死,這種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事,讓父母擔憂也是沒辦法。除了這些人力不可控的事,其餘的都做好,不讓父母擔心,這樣就是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孔子説:“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説是盡到孝了。”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這句話告訴我們:侍奉父母,他們若有過失,要婉言勸告。話説清楚了,卻沒有被接納,仍然尊敬他們,不要違逆對抗,繼續操勞而不怨恨。這句話明確了侍奉父母不能唯命是從,孔子反對愚孝的絕對無違,應該以道義為標準,客觀對待父母的對錯;如果父母做錯了,卻不聽從自己的勸告,也要履行孝道,絕不能對父母產生怨懟之意。

?論語》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是一座思想的寶庫。如何做人,是一個終生的課程。

論語忠讀後感篇6

我在這一學期有幸學習了《論語》這本書,《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意思是,人如果不自重,威信就不如別人,學習也需要經常鞏固知識。才能對學習得到有效的幫助。這句話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以前的一言一行。

以前,我總是大大咧咧的,一點都不夠穩重,引來許多人的指責。玩起來,那可以説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了。記得有一次參加趙怡歌組織的“祕密”活動,很晚回家。爸爸媽媽東找西找都找不到我,使他們非常擔心、傷心。同時這件事情被同學們知道後,自己的面子也在同學面前丟的一乾二淨,招來同學們的冷眼相待。有時候在課堂上我也和班上的男生嘻嘻哈哈,不認真聽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好多女生都不喜歡和我做朋友了。

沮喪之餘我學習了《論語》,其中的“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等句,知道了自己不能經常和那些“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為朋友。如果這樣,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便會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難樹立起來。想到這我停止了行動、遠離他們,自己的心也安分下來了。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我會找老師、找同學幫助解決。現在值日中,我是能幹的組織者,課間我和大家一起討論難題、分享讀書感受、解決班級問題。

學習了《論語》的“學而篇”,使我明白了做人的很多道理。現在的我,已經變得懂事多了,當我言辭不當、行為不合學生行為規範時,我就會想起《論語》中老師教給我們的內容。

“學而篇”不僅講了學習,也講了做人的道理。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人。”意思是,説話不要花言巧語,這樣會給別人留下別人不好的印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人如果每天反省自己三次,那他就會為人非常忠誠,與朋友叫他也會非常誠實。學習也會非常用心。像這樣時刻啟發我的句子還有很多,它們像一位不説話的老師時刻提醒着我的一言一行。

你可千萬別小瞧《論語》這本書,這本書裏有很多道理值得我們學習。雖然孔子生在古代,但是我們至今還在照着孔子的思想做事。所以利用好你身邊《論語》這本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