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家教書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23W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我們對名著情感的理解,你們能夠在讀完一本書後主動編寫一篇讀後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家教書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家教書讀後感7篇

家教書讀後感篇1

讀《不跪着教書》前是書名的獨特吸引了我,讀《不跪着教書》後是作者對中國小教育問題的真知灼見啟迪了我。該書是著名教育家吳非對一個個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 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沒有空洞的説理,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深入透徹,讀完耐人尋味。何謂“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又該怎麼教書?帶着期待與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它,一邊讀一邊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的 “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段話發人深省,由此引出一個話題:不跪着教書,教師怎麼樣做呢?在書中給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書”, 教師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情操。

師德是為師之本,是教師的靈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學校裏所做的一切,都應當包含深刻的道德意義。”因此,高尚的師德情操應當成為教師追求的首要目標,而熱愛教育,獻身教育,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則是高尚師德情操的基石。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保持高尚的情操,這才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頭頂天,腳踏實地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給與學生快樂與幸福的人,一個能夠感染學生,給與學生良好品德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想起來就會含笑於心的人……

“不跪着教書”, 教師應該具備精湛的教研能力。

當一名教師容易,當一名具有精湛的教學能力的教師難,時代在呼喚師德的同時也在呼喚着師能。嫻熟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學效果的基礎,這個教學能力有些是可以用語言來向別人表述的,有些只能意會。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正在成長的、具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個體,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在逐步形成,這無疑要求我們要像對待綠葉上的露珠一樣認真精細地善待每一位學生,教師平素的工作一板一眼,要精緻每個環節,細雕每個問題,準確地傳承文明,科學地啟迪智慧,讓受教育者真摯地感悟人生。教師在課堂上的人文意識、專業技能,包括他對學生的態度,和藹可親的面容、親和的語言、一個鼓勵的眼神都能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信念。我們的教學任務不是單純教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使他們終生受益,這才是我們每位老師的根本所在。更新知識,學會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力求創新,會用現代化手段教學,身心健康,這是師能的呼喚,這更是“站直”的教師的追求所在。

“不跪着教書”, 教師還應與時俱進,永具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呼喚創造性人才,創造性人才需要創造教育。未來教育的挑戰,不僅是針對學生,更重要的是針對教師。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的能力,將是21世紀教育的寶貴財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創新的天地,教師必須十分重視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引導和啟發學生髮展、創新的同時,自身也要不斷創造新的經驗、新的知識、新的價值,做到在繼承的同時有所超越。經驗誠可貴,創新價更高。有專家説,以前的知識是50年更新一次,而今天每三年就要更新,甚至更短時間。可見多讀書,不斷學習是何等的重要啊!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常教常新,永遠流淌着時代的春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拓創新便是教學的源頭活水。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意味着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學生的教育放在首位,人文為本,育人為先,重視道德教育,重視人文教育,重要的是關注人的健康成長。

家教書讀後感篇2

昨天讀完《不跪着教書》,感受頗多。首先、感覺自己在教學時確實存在這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特別是跟學生相處時有些做法是不合適的。第二就是自己把原來的一些想法只是作為牢騷抱怨了很多,並沒有真正的有寫出來的想法,更多的是儘管有些東西自己感覺是對的,但也不敢寫出來。沒法做到像吳非老師那樣直言不諱的表達出來。

現在想來做班主任的時候還是很多地方是保守的,沒有給學生創造出更自由的學習環境,如果給自己找個理由的話就是因為是理科老師缺少了發散思維和浪漫主義情懷,更不敢説人文情懷了。

整本書讀完後覺得作為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具備相應的一些素質。首先老師要多讀書,要有人文教育情懷。讀書不僅僅是給老師帶來豐富的知識,更給老師開闢一方精神天地,使老師能做到獨立守神,不被外界複雜浮華的環境所幹擾,能夠靜心教學。因為作為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不高的教師羣體只有自身精神有所寄託,才會潛心學問,真心教育。其次、教師要有教養,要真正的明白教養對學生、對社會有着不可匹敵的影響力。

如果一位教師沒有了教養,只為提高成績不擇手段,往往會帶出一批粗鄙野蠻的學生。再次教師應該有深厚的專業修養,不只是會刷題,更應該有本專業的文化修養,在教學中不僅給學生傳授知識,更傳播文化。然後教師要有批判意識,不能隨波逐流。面對紛繁複雜的教學改革,優秀的教師要在狂潮中保持鎮定,保持教育的本色。並不是所有的專家説的都是正確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才是最好的。很多時候一些脱離一線教學的專家並不比我們長期堅持教學一線的教師更有發言權。畢竟教育可以改革但不能搞運動,教育必須遵循規律才行。最後,教師要有自己的驕傲,不能仕權唯財,因為只有站着教學的老師才能教出站着生活的學生。現在的教學應該教會學生自由、平等和不附權貴,應該教育學生做一位堂堂正正的人。

在讀書的過程中聯繫自己的教學經歷也產生夠許多感觸。深為教師不安,因為社會給與教師的期望太高,卻給與教師的權利和待遇相應太少,特別是高中教師在現下以大學聯考升學率為指揮棒的情況下,老師在高強度的工作,工作時間常,壓力大,但是相應的福利並不到位。又有甚者是任何一位都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指手畫腳,如果不給老師相應的保護和支持,教育很難做到真正的教育,因為就連國小生都會教育局告老師,就更別説家長了。因為個別教育界的敗類,社會對教師的容錯率大大降低了,作為“太陽底下最光榮的職業”已經慢慢的變了味道。因為原來固有的一些不良思想和做法,有些人對教育的偏見日漸深重,進而對教師的偏見日漸深重,很多時候是不信任教師的。

教育如果缺失了家校合作不會是成功的教育,畢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媒體也多宣傳教師的付出與正能量,不要在教師節的時候還只惦記着報道老師是不是收禮了,請給教師這個行業足夠的尊重,因為您的孩子也在學校裏接受教育。真的希望社會能更多的支持教育,家長能更多的理解老師,學生能真正的尊敬老師,老師也能真正的做好老師,教育能真正的起到教育的目的。

家教書讀後感篇3

?不跪着教書》是吳非老師的一部教育隨筆。還沒打開書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確有過放棄的念頭,然而一想到中國人有千百年下跪的歷史,想到__給中國人帶來的恥辱,想到下一代還可能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下跪,就覺得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能有『鑄造』這樣的詞條。"短短的一百多字,讀完後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動,這是怎樣的一本書?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帶着好奇與疑惑翻開了它。

這本書一共分為六輯,每一輯都有自己的思想與主題,記錄的都是作者見到或者聽到的教育現象及對教育問題的思考,作者針對這些現象與問題分析得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

教師是什麼?

從小時記事起,人們對教師的形容與比喻也都是高尚與無私的。有人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培育着祖國的未來;也有人把教師比作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塑造着學生美好的心靈;更有人把教師比作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人生的道路。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説,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那麼,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教師和學生是一對相互依賴的生命,是一對相互影響的夥伴,是一對共同成長的朋友;教師就是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教師就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

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

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這份職業決定着我們必須是天生的職業學習者,職業讀書人。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教師必須成為一個思想者,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懷疑精神,努力保持自己的教學個性,有自己的教學見解和主張。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教師要堅持讀書,讓讀書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習慣。吳老師在書中談到"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如若不讀書也就沒有了知識,聯想到自己作為一名信息技術老師,雖然課程本身的重要性比不上語文、數學這些主要科目,但教育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現象也都是相通的,而且信息技術本身就是在不斷髮展,不斷更新,想到這些,更加覺得對自身的要求不能因此而降低,同樣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從書本中吸取新的知識,唯有這樣,自己才能站在信息教學的前沿,開拓自己的思維。

合上書,深深體會到基礎教育的重要,作為一名國小教師,不但要傳授孩子們書本上的知識,更要以身作則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教師自身的修養與魅力,教師的喜怒哀樂,處理問題的方式,甚至一舉手一投足都會給孩子們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都需要站着,站着教書。站直腰桿,不僅僅需要底氣,更需要的是信念!對學生熱愛、對教育事業熱愛的信念。

家教書讀後感篇4

近日讀了《不跪着讀書》中的《冷眼看“減負”》,感觸頗深。在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無疑成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操作,才能達到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增加教育學習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這一目的呢?

首先,教師要自覺更新教育觀念,是減負增效提質的基??

在新形勢下,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學習,明確素質教育的含義,明確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端和現在學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教育的真正內涵,用現代科學的教育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及時轉變自己落後的教育教學觀念。

其次,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已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要務。

1、教師要在備課上下功夫。

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在備課上多下功夫,不打無準備之仗。通過備課做到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晰,教學方法得當有效,教學手段科學,教學重難點突破有法。為此,我們要用幾倍於一節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節課,可謂課上40分,課前幾倍功。我認為,備好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我們要靜下來,潛心去研究,去對比,去熟悉。要反覆研讀教材、教參和相關資料,吃透教材的結構,重點和難點,對教材編寫意圖、目標意義做到成竹在胸。教師要充分認識班裏的每個學生,可以採用側面打探、與學生談心交流、多組織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等手段瞭解學生。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生活環境和發展水平;弄清每個班的團體差異和特點,然後再以學生的情況來確定教法,以學生的情況來進行因材施教。針對班級差異準備有差異的教學材料,針對學生差異準備難易不同的習題等。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法是創建在學生學法的基礎上的,是教師在全面思考教材、學生、資源配置和教師自身的特點的基礎上,再在教法體系中優選出符合本班學生或某個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真正達到向40分鐘課堂要質量的目標。事實上,不管什麼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要立足於“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寓教於樂,因材施教和學生互助學習為原則。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也應該是積極的,要結合實際,多種教學手段並用,注重傳統的和現代的相結合,讓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掌握科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如:多動手做實驗,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多用投影片、掛圖等。儘管準備好這些內容需要花費教師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它能創設情境,進行直觀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輕鬆的學習,達到減負增效提質的目的。

2。高質量的上好每一節課,是增效提質的關鍵。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但備好課不等於就能上好課。備課中的主角是教師自己,而上好課的主角是師生雙方。上好課除了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外,課堂上要把握好幾個要點:一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原則。二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且教學手段靈活多樣。三要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四要及時掌握課堂教學的反饋信息。五要恰當分配時間,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只要把握好以上幾點,課堂教學就可事半功倍。課堂上有了教師及時有效的導和學生主動積極的學,減負增效提質就成為可能。

總之,減負要減學生的負擔,教師就要精講精練,改變我們的傳統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家教書讀後感篇5

起先看到這個書名後,我不由的陷入了思考中,什麼叫跪着?誰跪着了?向誰跪着?老師怎麼會跪着教書?帶着種種疑問我拜讀完了吳非老師的這本隨筆集,看完之後才明白,此書寫的是吳非教師多年教學工作的實際經驗,該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這本書強調要想學生成為站立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看完以後我再一次陷入深深的思索中,因為吳非老師的很多思想的確是讓我有震撼!

?不跪着教書》——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透着倔強,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等文章顯現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深入的剖析、新鋭的理念、獨特的視角、無畏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想要教師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封面上的這兩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

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是《永不凋謝的玫瑰》,這篇文章講的是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記下了這樣一則真事。校園的花房裏開出了一朵碩大的玫瑰花,全校師生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裏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小孩在花房裏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往外走。他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麼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是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説:“奶奶病很重,我告訴她學校裏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在摘下來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聽了孩子的天真的回答,蘇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她攙着小女孩,在花房裏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説:“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媽媽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這個故事長久地感動着我。為了愛的教育,為了我們的學生能像人一樣地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我希望着生活中能有這樣的美好。

吳老師在書中提到“小睡有何不可?”這恐怕和很多老師的想法大相徑庭,吳老師在書中説到多年前默許學生課上睡覺的事情,並且怕學生睡覺着涼,還請同桌給他蓋了件衣服,並且事後對大家説,以後上課如果誰睡着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件衣服,少聽幾分鐘語文課不要緊,萬一生病了,損失就大了。他還舉了單位開會(包括學校教職工大會)的例子,先到的人都喜歡往後排坐,講台前都要空出一大片,為的就是坐在後面可以分分神,小聲聊聊天嘛!既然如此,為什麼對學生那麼苛求!對教師而言,要有本領把課上得讓學生喜歡,讓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如果學生能喜歡他的課,只是因為特殊原因偶爾打個瞌睡,老師們實在不必大驚小怪。看到這裏,我覺得吳老師是真的在用心去教育他的學生,是真正的人道教育。

在當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觸目驚心的例子,有個大學有女學生跳樓自殺,屍體躺在教學樓前,大樓裏的老師還在照常上課,學生正常嬉笑,誰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還是有個外國留學生看不下去了,給死者獻了一朵花,這時候師生才開始對死者有動靜。浙江有個高中生殺死了親生母親,在監獄裏有人問他,如果你能夠出去,你最想做什麼?他説,我最想好好讀書。吳老師氣憤地寫道:“他殺了自己的媽媽,居然沒有一點悔罪的意思,居然想不到人死不能復生,這還是人嗎?”這就是冷漠教育的典型作品。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用硫酸潑熊,雲南大學大學生馬嘉爵無端錘殺四個同學,這樣的新聞有轟動效應,但是更多人的冷漠一樣的可怕。人文教育缺失,必將會有報應。吳老師的教育思想就是回到常識,他希望學生有感情,有愛,有憐憫,敬畏生命,知恥,知感恩圖報,説真話……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標。

我認為,現在的道德教育應該重視讓兒童不斷感悟人性美的方面,多給兒童一些真實的東西,如:我們的社會應給學生一些美好的東西,學校應營造人性美的氛圍,讓我們的學生具備美好的人性;同時我們教師首先應該是站直了的教師,要不斷的學習,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給學生以真愛,要從細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學生的真實的思想,通過一些真實的事例,找回他們的同情心,讓他們不斷地發現人性美,這樣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成為站直了的人。

這本書裏還有很多很多發人深省的案例以及吳老師對於如今教育界的一些看法,看完後的震撼和反思是無限的。我想我已經慢慢明白吳老師在書中説的那句話的含義了“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

家教書讀後感篇6

“不跪着教書”的書名來自於書中《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這篇文章中寫到的一句話:“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作者吳非老師在這本書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我們中國首先得有鐵骨教師,教育的辭典中才配有‘鑄造’這樣的詞語。”

我覺得我們教師不跪着教書的“底氣”首先來自職業快樂。我們教師的一生可以沒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不可以沒有快樂的心態和工作的樂趣。我們教師職業性質不會因誰而改變,需要改變的是工作的心情。雖然我們教師許多人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選擇快樂的心態。因此我們教師有時與其抱怨命運的不公,與其着急着擺脱一些什麼,不如換個態度,愛上你的工作,尋找工作的快樂,快樂地工作。對於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幸福感和工作的態度,應該是毋庸質疑的,可是讀罷這本書,我依然汗顏,這是為什麼呢?掩卷沉思,書中於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

我們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備課、上課、改作業、考試、輔導、補差等這些日常的工作會佔去我們很多的時間,甚至有時候連業餘時間也要搭上,於是,我們就好象沒有時間去思考別的事情了。回望過去,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工作繁雜,家務煩累,讓我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幾乎殫精竭慮。吳非老師的《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令我幡然醒悟。我知道了具備獨立思想,是老師的安身之本,是終身學習的立身之本,一個人,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在他看來:思考着是美麗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美麗的老師。

二、我充實,因為我學習。

“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讀書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書中的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明朝的朱熹説“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前面提到了老師要有思想的話題,顯而易見,一個不讀書、不學習的老師,他的思考無疑成了無源死水。《你的淺薄害了學生》、《聞人均購書款達到九角》,是吳非老師這本專著中兩篇文章的題目。看到這兩個看似雷人的文章題目,我卻有笑不起來的感覺。“胸無點墨神難聚,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老師,若胸無點墨斷不可能,然而不讀書、不學習、不思考,淺薄是必定的,這種淺薄必然貽害到學生,他們也會不愛讀書,不愛思考。我愛讀書,在讀書的時候,卻時常不能靜下心來,雖然不似吳老師説的那樣帶着功利閲讀或跪着閲讀,卻比較浮躁,有走馬觀花和囫圇吞棗之嫌。所以在在空閒的時候,我願和吳老師那樣,就着一杯清茶,選幾本喜歡的書,細細讀起,去經歷別人的生活,去咀嚼別人的思想,去品位別人的人生,讓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三、我就是我,塑造自己的風格。

著名的國小語文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發出了“無風格何以立身?”的叩問。在《不跪着教書》一書中,吳非老師又在“呼喚風格”,可見,風格對於一個語文教師有多麼重要。問中作者提到了對於教過他的很多老師都隨着歲月的流逝遺忘了,可是少有的幾個教書有風格的老師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他的成長尤其是後來的教育觀帶來了至深的影響,讓他知道了“風格”,也是教師安身立命之本。何謂風格?怎樣形成自己的風格?做不了大氣磅礴型的就做小橋流水型的,當不成儒雅學者型的就乾脆做內秀含蓄型的。風格是需要靠學識和能力來武裝的,所以還得學習。要多讀名著,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和文化修養,還得多讀專業書籍,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課改風聲水起,作為一個有想的教師,不可隨波逐流,也不能見風是雨。在吸取他人長處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塑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不跪着教書》,讓我看到了一個當教師的尊嚴,一個當教師的精神追求,懂得了一個教師的生命價值所在。

家教書讀後感篇7

最近讀了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教育隨筆《不跪着教書》,篇篇觀點鮮明新穎,振發聵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吳非老師在"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要站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個話題: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我想了很多。

第一:情商培養是保證學生靜心學習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學生未來做大事的必須基礎能力。不要用一件事情或一個階段決定人生的全部。從“好人”一詞的出處及六尺巷的故事講起,到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是怎樣的人。讓我們再一次受到了心靈的洗禮。“美好是屬於自信者的,機會是給予開拓者的,奇蹟是屬於執着者的。責任就是方向,經歷就是資本,性格決定命運。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一個人因為多大的事開始發脾氣,他的心胸就那麼大。做大事的人不會和小事計較,有能力的人不會和能力小的人計較。包容一切不合理,世界才精彩。做寬容大氣的中國人。有大氣的老師才有大氣的學生。

第二:老師從各個方面詳細地分了如何成為一名好教師。要站着教書,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四會”老師,會教書,會帶班,會教科研,會協調溝通,並且在遇到問題時首先要學會自我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第三:到做一名好教師應該是怎樣的人。讓我們再一次受到了心靈的洗禮。“美好是屬於自信者的,機會是給予開拓者的,奇蹟是屬於執着者的。責任就是方向,經歷就是資本,性格決定命運。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

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他自己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吸引着學生教師也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教師還不僅僅是工程師,人類的靈魂不可能用一個固定的工藝流程去塑造,再説教師自己的靈魂又由誰來塑造呢教師更不僅僅是蠟燭,他不應該用“燃燒"自己來“照亮”學生。教師究竟是什麼?其實,教師就是教師,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油鹽醬醋,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銘記在心並學習的人。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所以我們要有清晰的目標。

Tags:讀後感 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