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論語》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2W
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我們在讀書中能夠提高自身的素養,隨着我們讀的書越來越多,生活中的壓力也逐漸消失。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論語》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論語》讀後感精選範文三篇

《論語》讀後感精選範文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一路陽光,看似微小,但是仍照進了你的心田。就像《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但是他激活了你內心的良知與友善。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説的話進行編撰和記載而留下的一本儒家經典著作。在我跟隨老師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深知了許多道理,其中孔子對學習的闡釋讓我受益頗多。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説,把學過的知識時常温習,不是很快樂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麼?別人不知道我,我不生氣,不是很君子麼?其實,對於我來説感觸最深的還是第一句。因為老師要求我們每天都要背一段書,但是給的時間並不是很充分,所以每次都是在課上強背下來,結果一下課就忘得一乾二淨。所以每次都要複習,就這樣反覆重複,一次又一次的背誦,背出來的效果居然比一次性背出的效果好。要知道,我背書從不背第二遍,總是一遍過。所以總會有遺忘的現象。自從我用了老師的這種方法之後,我背書就再也沒忘過。

學習還應多思考,孔子曾説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而無所適從;如果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感到懈怠。因為國中我的數學成績並不是很理想,所以導致我一到數學課就會走神或開小差,幾乎沒有完完整整地聽完一節數學課。要麼就是聽一會課就玩了起來。隨着我數學成績的越來越差,我就再也沒有在數學上花過多大功夫。結果惡性循環,我的數學越來越差。可當我進了高中之後,因為新奇感,我第一次在數學課上集中精力聽課。結果我居然燃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數學課再也沒有開過小差。但是當我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我就感覺漸漸難了起來,作業看不太懂了,只能看着筆記,翻着書,花大量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再後來,就徹底看不懂了。就像《論語》中寫的那樣,迷惘而無所適從。正當我陷入絕望時,同學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教我如何思考問題,並拿出了課外資料向我講解。看到他的資料,我的臉就紅了。因為我自己也買了一本,但是因為我國中養成的壞習慣,我的資料到現在一字未動。看着他幾乎快寫完的資料,再看看我的空白一片,我知道了原因。自那之後,我就不停的在書與資料中盤旋。終於,經過我不懈的努力,我的作業又回到了剛開學時的模樣,漸漸地迴歸了正軌。

讀完了《論語》之後,我感覺我對學習的理解更深刻了。温故知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等,都對我們的學習有着很強的指導性。我要在《論語》的幫助下,更好地學習。

《論語》讀後感精選範文

一、孔子的孝心觀

有一天,我問了媽媽一個問題:“什麼是孝?”“孝就是順”媽媽説。

”那順又是什麼呢?”我追問媽媽。媽媽回答我:“就是父母命,須順承。”

我伸出三個手指説:“我覺得孝有這麼三層意思:

養活父母:要養活父母,不養活父母,怎麼能算上是孝呢?”“對,那第二層呢?”

孝敬父母:“要對父母尊敬。

烏鴉,狗,貓這些動物都懂的孝的第一層意思,但是作為一個人,如果對父母沒有恭敬之心的話,跟禽獸又有什麼區別呢?就像論語裏有一條講:‘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不敬,何以別乎?’今天的話來説,就是:子游問孔子孝順父母的道理,孔子説:“現在的人以為能養活父母就是孝了。其實,就連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若對父母沒有敬意,那又有什麼用呢?”“哦,原來是這樣。”媽媽繼續鼓勵地看着我,等我説第三層意思。

和顏悦色地對待父母

其實在論語裏還有很多關於孝的提法,比如‘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再比如説‘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些就是第三層意思,按照至聖先師——孔子的説法來解釋了。”

“那什麼是色難?”媽媽追問我。“色難就是心難,比如你特別想做一件事,對父母欣悦喜色的説還挺難,而你為什麼這樣,不就是心難嗎?”

”哦,原來孝有這麼多的意思啊,和父母好好説話,也是孝心的表現呢。”

在母親節的前一天,我和媽媽談了“孝”是什麼,我覺得“孝”不只是要説在嘴邊,更要落實到行動上。我的行動就是在母親節這一天我給媽媽做了一盤菜,媽媽非常地開心。

二、孔子的衣食觀

孔子活了七十多歲,這在古代是很少見的。從《論語》中我發現孔子非常注重飲食與穿衣,我覺得他的長壽與他的衣食觀有很大的關係,那他對衣食到底有多講究呢?

先來看一看孔子是怎樣注重飲食的。

孔子在《論語》中説:食噎而謁,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由此可見孔子非常講究食物的衞生:不吃壞掉的肉,不吃顏色變壞了的東西,氣味不好,也不吃,沒到時候,還不吃。

孔子還非常講究食物的美和味,比如説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割的不好,不吃。沒有合適的醬料,不吃。

讀到這段的時候,我不太贊同孔子的觀點。肉割的好不好,吃進肚子裏都是一樣的啊,怎麼能扔掉呢?古代有些食物都會配有有特殊的醬料,但是如果你想試試新的吃法呢?比如現在的糖醋里脊、梅菜扣肉、水煮肉片.......再説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口味,不符合你的口味,還可能符合別人的口味呢。我覺得這樣的講究有點過了。

再看孔子説的穿衣。《論語》中説:君子不以紺諏飾,紅紫不以為褻服。不用近乎黑色的顏色鑲邊,紅,紫不能用來做內衣的顏色。當暑,診浠裕,必表而出之。在夏天,如果穿內衣的話,一定要露出一點點。緇衣羔裘,素衣霓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抉。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

孔子的穿衣觀放在現代也是很時髦的,不僅有顏色搭配得當,還要舒適合體

由此可見,孔子的衣食觀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部分,身為現代人,我覺得讀《論語》,對孔子的思想既不能全都接受,也不能全都否定,有用的合理的,我們就學習接納,不恰當的,我們也不要因循守舊,畢竟時代不同了,我們是現代人,不是古人。

三、我看孔子的弟子——顏回

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又名顏淵,魯國人,是孔子三千弟子中最喜愛的學生。

顏回是個賢人。《論語》中有這樣一句,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孔子説:“顏回真是賢人啊,他每天只吃一碗飯,喝一碗水,每天住在陋巷,別人忍受不了的事,他也能忍受。”可見顏回安於貧困,自得其樂,自有其值得尊敬的崇高品質。

顏回修養很高。《論語》裏説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不遷怒"是指不把自己的怒氣發到別人頭上;"不貳過"是指不重複犯錯誤。我覺得顏回這一點太厲害了,人難免要犯錯誤,但能做到不重複犯同樣的錯誤也很難。

還記得我有一次玩電腦遊戲玩過了頭,睡得很晚,第二天起牀眼睛睜不開,頭也疼。但是等休息好了,就還想玩遊戲,只不過再不敢熬夜了,我還要向顏回多學習。

從《論語》的記載可以看出顏回好學且聰明,知道一件事能推知十件事。"魯哀公曾經問孔子:"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回答説:"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顏回英年早逝非常令孔子傷心,也讓後人感歎。我讀《論語》,覺得顏回早逝可能是營養不良而死的。一個人一天只吃一碗飯,喝一碗水,雖然心裏能安之泰然,但是人的身體怎麼能承受得了呢?愛學習、為賢人是顏回的優點,但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英年早逝,只能是惜一身才華,卻空留遺憾。

不過想想顏回家貧,吃不飽肚子還能鑽研求學,更值得我們敬佩。

由顏回早逝也讓我想到健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學期我去清華附中參加籃球體驗採訪活動的時候,聽到老師講每個清華人要鍛鍊好自己的身體,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就決心要好好鍛鍊身體,現在我每天晚上都堅持跑步,希望自己的身體能更加健康。

合上《論語》,我想如果顏回能像孔子一樣活到七十歲,也許他能留給我們更多的精神財富。

《論語》讀後感精選範文

孔子説過好多的名言有關於友誼的,時間的,孝敬父母的等等。可我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的: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這句話讓我們知道了做人要懂的仁。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於公元前551年死於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魯國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仁——是世界上珍貴的的東西他最平凡可又珍貴,我們要獲得它這樣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品德,它就像大科學家愛迪生説的:仁慈是心靈美而不是行為美的體現。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裝,全副武裝地來拜見孔子,見到夫子後,拔起劍就舞了起來,問:"夫子,古時的君子,也是用劍來自衞的吧?"孔子答道:"古時的君子,以忠義為人生追求的目標,用仁愛作為自己的護衞,雖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卻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來感化他;侵擾的人則用仁義來使他們安定。這樣,又何須持劍使用武力呢?"子路聽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聽到這樣的話,我願從今以後,至誠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孔子你是偉大的人物,我要向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