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關於《論語》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7W

讀書使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豐富我們思想的同時還能夠教會我們許多人生的道理,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關於《論語》讀後感範文三篇,快來看看吧。

精選關於《論語》讀後感範文三篇
關於《論語》讀後感範文1

論語是國學經典,也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記錄了孔子的言行語錄,是我們學習國學必讀的書目。作為一個喜愛文學的人,自然不能少了國學這部分,而且我們還要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雖然論語中的很多句子大家都閲讀過,例如學而時習之的學而篇,就是課文的一部分,被我們所熟知甚至背誦,但這只是《論語》這部著作中的冰山一角,通讀整部著作,你一定會收益更多。

在論語中,孔子的一些經典語錄讓我感悟頗深,例如,孔子説“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卻含這關於學習和思考的哲理。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就犯了這兩個錯誤,有的學生善於思考,但對於學習卻不勤奮,因此雖然很有天賦但學習的廣度和厚度不夠,因此也無法成為一個博學的人,這就是思而不學則殆的含義;而也有一些同學非常勤奮,但不善於思考,學習和閲讀的東西很多,但都是粗讀,淺嘗輒止罷了,並沒有深入思考到底讀了寫什麼,讓我們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發,給我們的成長帶來什麼幫助,這些就是典型的學而不思了。

上面僅僅從孔子語錄學而篇中的句子為例講述論語的思想,雖然涉及內容很少,但足以説明論語的內涵之深刻、思想之博大,而我們要想成為一個有學識的人,就必須繼承和發揚先賢的優秀思想和精神,論語就是代表優秀文化的經典國學著作之一。

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和堅持思考的過程,這是我從論語中學到的,以後的我會更加勤奮努力,也會多實踐思考,讓自己更加優秀。

關於《論語》讀後感範文2

這個寒假,我又温習了《論語》,通過學習,我對《論語》有了更深的理解。

《論語》一開始就提到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老師曾告訴過我們,這句話的意思是: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常常温習,一定會十分愉快。後來,當我學到一些知識後,都會主動的多複習幾遍,每次複習都會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對別人提到的相關問題也能很快的回答,我高興極了。

《論語》還説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説”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着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從而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險。“這是孔子提倡的學習方法,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真知。現在我們正處在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盲目的死記硬背是不可能學到有用的知識的。只有在學習中思考,使知識深化和昇華,才能真正掌握到有用的知識,服務於社會和人類。

《論語》就是這樣一本書,它用樸實的語言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認真的、反覆的閲讀這本書,總能給我們更深的體會。

關於《論語》讀後感範文3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著作,資料以倫理、教育為主,細細讀來、慢慢品位,仍覺對於在教育崗位上的自己有許多益處。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一段,集中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的體系和重點,即德育和智育。而且是德育為先、德育為重。“孝、悌、謹、信、愛眾”都是德育的資料和範疇;而且這段話由內到外,由小到大,由對自己到對別人,講了一個德育的順序。這個順序,先講縱的血緣關係——孝;再講橫的血緣關係——悌;然後發展到普遍的社會關係——愛眾人。試想,如果連至親的血緣關係都不能愛,怎樣可能愛眾人對於如何要求自己,那裏又講了兩點:一是謹,二是信。細細推究,這兩點也是愛的表現形式,留意謹慎、言行誠信不正是對眾人的愛嗎這説明“謹慎”和“誠信”自古以來就是修身的重點。也體現了孔子一貫倡導的“仁”,而“仁”又以孝悌為本。總之,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些,對於我們這天的學校德育教育工作仍具很多的借鑑價值。

時代已進入21世紀,我們要從當今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變化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艱鉅性,從現代科技迅速發展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複雜性,從推進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進入21世紀,便是進入了“三化”時期,即“經濟全球化、社會知識化、信息網絡化”。經濟全球化為各種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交流鋪平了道路,也為腐朽意識形態的傳播製造帶給了機會。電腦的應用和互聯網的開通,使人們能夠攝取的信息量之大、之快,之廣泛無法估計,無可阻擋。正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我們的各種社會問題更加突出,矛盾更為錯綜複雜。最近青少年中出現了一系列惡性的事件,都與我們忽視德育教育,德育實效性不大有直接關係。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確是新世紀學校的首要工作。

從課時的要求和各種德育活動的安排,到龐大嚴密的組織和眾多的人員投入,能夠説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和政府象我們這樣重視德育教育,但是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的德育教育實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滿意,原因固然是複雜的。但是,我們的學校德育工作長期忽視養成教育,德育工作高、大、空。目標太高、資料空洞,體系太龐大,成人化,搞一刀切,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因此,21世紀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視養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點,讓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實效性。養成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礎,沒有養成教育,德育教育是空洞的。人的良好道德品質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現代德育把人類在千百年來所構成的傳統美德作為道德資料傳授給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務必引導人們自覺地加強德育養成。這就需要繼續倡導“孝、悌、謹、信、愛眾”等德育資料。

孔子的德育教育,沒有校園的侷限,家庭、學校、社會、對己、對人融為一個整體。聯繫這天的教育工作來看,這段話仍具有鮮明的生命力和鮮明的針對性,可謂亙古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