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對教育的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92K

讀後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通過它我們可以審視自己的成長和變化,瞭解自己的需求和價值觀,我發現寫讀後感能夠幫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書中的含義,將其內化為自己的體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對教育的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閲。

對教育的讀後感5篇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1

斷斷續續讀完李鎮西《愛心與教育》。雖然不如書中所説的某些讀者“流着眼淚讀完這本書的”,也絕不會在電話中“泣不成聲”地向他“訴説自己的感想”,甚至對這本由我們副校長“極力推薦”的名著還有小小失望,不過充塞在這本書每一個角落的“愛心”,確實讓我感動。

貫穿全書的,是一個“愛”字:“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是我們個人的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他愛得真實,愛得徹底,愛得偉大。只有愛,才能激起學生心中那些美好的情感,才能為國家、社會創造更多温暖與和諧。以前我認為,有兩類人是不能辦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近利者勢必追求短期效果,無視教育規律;商人重利輕義,把教育作為賺錢工具。現在我覺得,有兩類人是不適於呆在教育戰線的,一是把教育當成飯碗的人,一是不具備愛心的人。如果每個人都能象李鎮西那樣愛學生,或者學到他一半,那我們的教育或許會發達得多。

我也很愛學生,尤其愛那些眼睛清純透亮的學生,那些心地善良、積極向上、有獨立思考能力、善於溝通合作的學生。可我對學生的愛還沒有達到他那樣的境界,還沒有達到向學生“還債”的程度。李鎮西在書中,反覆強調他的學生請他吃什麼東西,或在畢業多年後給他寫信、寄賀卡、打電話,等等等等。所有這些對一個老師來説,都是極大的安慰,也是教師價值的體現,更是教師非常在乎的東西。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愛,真的不求回報嗎?”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師、戀人們在發表愛的宣言時,都會強調:“我愛你,我不期望從你那得到什麼!”事實上,當子女忤逆,當學生忘本,當情人反目時,凡正常人都會有悔不當初的感覺,對對方都有許多怨恨,對人生也會生出許多悲觀、痛楚的幽怨。因此成功的愛的教育,不僅是老師愛學生,更應是“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養成一種愛的素養,將“小愛”發展成“大愛”,將“獨愛”發展成“眾愛”,在這些愛中,當然也包括“愛的回報”!

李鎮西在對頑童的轉化與優秀學生的培養與提高上有他獨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寫班主任計劃或總結時,都會提到“抓兩頭,促中間”,都是大而空,沒有多少可資借鑑之處。我以前也會這樣寫,可在具體的做法上與李鎮西相比卻有天壤之別。他的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每日九問、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賽、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學習。在我的教育理念中,很關注學生自尊,特別害怕傷害到學生“弱小”的心靈。我也曾經想過要採用集體評議的方法去促進某些學生,可又擔心負面影響更大。剛開學的時候,我看到某些班級大張旗鼓地對學生進行綜合評比,並在教室前面大肆張貼,很反感這種做法。一段時間後,一想到期末要對學生進行德育綜合評比,我又擔心沒有操作依據,便學着其他班的做法在我班上嘗試了一段時間。實際上這種“加分”、“扣分”辦法並沒有多大實效,我也不太重視這些評分,實際上學生的道德品質是不可量化的,學生犯錯誤也是可以諒解的,要不要學校幹什麼,要老師幹什麼?由此看來,我還沒有“開創”出自己的一套,缺少自己的理念“操守”。

上次在南海培訓時,黃甫全教授就對行動研究和敍事研究做了淋漓盡致的批判。他認為:教育敍事研究中的故事,其真實性和客觀性無法檢驗和保證。由於“隱私”的存在,會導致“掩飾説謊”現象;為了杜撰“美麗故事”,有的“研究者”會“偽造數據”,並對“事件加工”,造成“數據失真”。教育敍事“缺乏普遍的解釋力和推廣性”,“個體行為,難以羣體化”。讀李鎮西的教育案例,正有同樣的感覺。由於地區、年齡差異、個性心理的不同,使李鎮西里講到的很多東西尤其是在“優生”的提高上似乎很難操作。這是個“浮躁”的社會,人們看到的永遠是那些成功者的“經驗”。比如周弘,在培養失聰的女兒周婷婷成材上,確實非常成功。可他進而要把他的教女經驗上升為“賞識教育”,未免有點牽強。不知是“賞識教育”推廣者們過分的宣傳還是家長們的過分狂熱,“賞識教育”每到一地就在一地掀起一股熱潮。教育是個複雜的東西,並不僅僅是靠“豎大拇指”就可以成功的。如果“豎大拇指”就可以了的話,周弘也不用打婷婷耳光了。我們社會已經夠浮躁的了,我們的孩子已經夠脆弱的了,我們並不需要“賞識教育”來加重社會的浮躁,我們更不需要“賞識教育”來弱化甚至消除孩子的受挫能力——當然,教育絕少不了賞識。在一片讚美聲中長大的孩子,參加工作後,該怎麼面對社會的陰暗?該怎樣應對人生的打擊和各種苦難?

不過很明顯,在教育這條路上,我還需要更多的磨練,更多的學習,更多的理性思維,更多的積極探索……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2

自從媽媽給我買了這本《愛的教育》之後,我帶着好奇心打開這本書,看着這本書的前言我發現了這麼一句話:打開這本書,一起來接受一次愛的教育吧!

我突然發現愛的教育這四個字打了雙引號,我頓時,充滿了好奇心:愛的教育是什麼?愛的教育又為什麼要打上雙引號呢?我跑上前去問媽媽,媽媽卻説:孩子,你已經長大了,應該有能力去看懂這本書,並且理解這書中的道理。於是,我用心地讀了這本書裏的每一個故事,每一句話。

書中卡隆的樂於助人令我感到欣喜,潑來可西的信任讓人感到欣慰,耐利的堅強讓我感動,勿蘭偙對弱者的戲弄讓我感到憤怒……

在丘林國小同學們的行為中終於,我理解了愛的教育這四個字的真正含義了!愛的教育其實就是從每件點點滴滴的小事感受到。每當到這兒,就會想起我生病的時候媽媽那擔憂的眼神,學習下降時爸爸那嚴厲的目光,出去遊玩時老師那和藹的笑容,遇到困難時同學們那無私的幫助,在這裏,無論是爸爸媽媽的呵護、老師的關心,還是同學們的互相幫助,這些都是愛!

在爸爸嚴厲的管教下、在媽媽的精心照料下以及老師和同學們在學習上給予我的幫助。我打心底裏的知道他們為我付出的這一切都是對我那無私的愛,所以在他們愛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做到最好!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3

我終於把這本《愛的教育》讀完了,書中的一個個小故事,非常真實。

這本書以一個日記的方式記錄了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德生活和他周圍的人,事,物。有善良的卡隆,他總是挺身而出,幫助弱小;有聰明懂事的德羅西,她學習優秀卻從不驕傲。有勤奮好學的斯代地,他不善言辭。還有慈愛温和的老師。

書中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少年愛國者》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貧窮的意大利少年乘坐輪船去熱那亞,船上的幾名乘客看他可憐就掏出一些錢給他。雖然少年很需要這些錢,可是他聽到這幾名乘客對自己祖國指指點點的時候,他忍無可忍,抓起銅幣,劈頭蓋臉地向他們扔過去,並憤怒地説道:“你們這些可惡的人,居然侮辱我的祖國。我不要你們的錢!”讀到這裏。我深深地被少年強烈熱愛祖國之情打動了。

這裏的故事都圍着一個字——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這樣這個世界才會變的更美好!這本書體現了歡樂悲喜,友誼.....書裏有師生父母家人之間的感情。我找到了愛,並在愛中找到了教育。

這本書中充滿了愛,讓羨慕的愛!《雪球》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錯了事,就要找出自己的過錯。這本書還可以悟出大道理,要想知道,就必須靠你自己去發現!這本書非常適合青少年讀!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4

在這個充滿歡快與喜氣的寒假裏,我在大大的書櫃裏找到了一本書,名叫:《愛的教育》。或許她的封面並不怎麼引人注意,但是裏面的內容卻深深吸引住了我。當我讀到裏面的一篇文章:《佛羅倫薩的少年抄寫者》時,覺得吉利歐非常關心自己的爸爸。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名叫吉利歐的青少年,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家裏並不怎麼富裕。父親什麼事情都可以對自己的孩子寬容,但只要一提起學習要求一向都非常嚴肅。爸爸為了貼補家用,每天要抄500多封信但也只能掙3個里拉,兒子吉利歐看爸爸太辛苦了,晚上等爸爸睡覺偷偷去幫爸爸抄信。好景不長,由於吉利歐白天要上學,晚上又偷偷替爸爸抄信,他不關已經疲憊不堪,而且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了,爸爸看見吉利歐的不愛學習對他非常失望。直到一天晚上,爸爸才知道了真相,他知道自己錯怪了兒子吉利歐,心裏感到十分內疚。

讀到這裏,我的心中像是吃了蜜糖一樣甜,因為故事中的爸爸知道錯怪了自己的兒子。我想吉利歐一定會很高興的,因為爸爸會因此誇他。和吉利歐相比,我的家庭條件比他好得多。要什麼有什麼,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的生活。學習成績也非常好,通常考班裏的第一名。

記得一次,爸爸説要帶我和姐姐、弟弟出去玩的時候,我活蹦亂跳,高興極了。而當我痛痛快快的玩好回到家中時,媽媽叫我去寫篇作文。

因為是放假,而且有出去玩的痛痛快快的,就不想寫作文。我皺着眉頭,心裏有一百個不情願,還沉浸在剛才的快樂中的我嘟着嘴賭氣地説:“我不寫。”

“每天只顧着玩,叫你玩高興的不得了,叫你學習就不高興。”媽媽十分生氣。

一聽媽媽罵我,我眼淚刷刷地就下來了。媽媽看到我這副模樣,就緩和了口氣,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孩子,媽媽並不是有意責備你,愛之深才會責之切,媽媽只想讓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培養認真專注的做事態度。”

我點了點頭,用手背擦去眼淚,忽然吉利歐的身影彷彿在我眼前出現,我堅定了信心驕傲的對媽媽説道,“我這就去寫作文。”

讀完這篇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吉利歐,一個12歲的孩子便能承擔起養家的重任,而我也是一個11歲的孩子,不要説養家,就連學習自覺也做不到,真是太不應該。從今往後,我一定要以吉利歐為榜樣,向他學習,成為老師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加油!我相信我一定能做到!

對教育的讀後感篇5

莎士比亞曾經説過:“人生如花,而愛便是花的蜜。”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去愛或被愛,愛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也是我們生命中亮麗的風景。

今年暑假,我閲讀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心中感受到了暖暖的愛。這本書裏記錄的是一個三年級國小生安利柯身邊發生的一些平常的事,但也是由這些平常事,我看到了人情冷暖和愛的教育的偉大。

一開始閲讀我就感受到了師生之間的愛,安利柯的先生的親人全部都去世,便把他的學生們當作他的親人,他會關注他的學生們的身體狀況,也會指出學生的錯誤但並不責罵。由此我想到了曾經教過我的老師們,他們為了我們無私奉獻,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當我們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會耐心的給予我們指導,當我們生病時會給我們最親切的安慰,當我們犯錯誤時會一遍遍的教導我們,老師就像是我們生命中的一盞明燈,驅散了前方的迷霧,給我們滿滿的愛。

安利柯的日記中收錄了許多父親給他的信,看完這本書,父親對他的愛與教育也是讓我記憶猶新的。安利柯的父親用一封封信件讓安利柯明白了要好好學習,不可以對母親説失禮的話,要有愛心,關心那些可憐的窮人。羅素曾經説過“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我想,安利柯的父親就是這樣教育安利柯的吧。安利柯父親的每一封信都是他對安利柯的一份愛,這樣的教育方法是很有效的,不僅不會傷到孩子的心,也可以讓孩子記住這個道理。看到安利柯的父親寫的一封封信,我也想到了我的父母,雖然他們沒有用信件與我交流,但平時也時常教導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我相信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也會使自己變得更強,有能力去保護他們愛他們。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除了師生之間的愛,父母帶來的愛,接觸最多的就是同學之愛。每個班就如同一個小家庭,在班級中也有一些為人很好,受到所有人喜歡的人,就比如書中的卡隆,他在克洛西將受責罵之時挺身而出,也會因為小石匠的病而露出多愁善感的一面,他用心熱愛着身邊的同學,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班級這個大集體中,我們都要用心對待身邊的同學,寬容他人的錯誤,並一同努力使班級獲得更多的榮譽,讓班級充滿愛。

這本書記錄的只是一個三年級學生身邊的愛,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如果用心去記錄,也會發現身邊這些大大小小的愛。這些愛是我們生命中最美也是最值得紀念的東西,不是嗎?從這一刻起,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