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通用版《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你知道嗎?讀後感的開頭一定要開門見山,言簡意賅,這樣才能快速抓住讀者的眼球,推薦你看一看《我的精神家園》這部小説,千萬別忘記寫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通用版《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2022通用版《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範文三篇

《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1

再一次讀。覺得《我的精神家園》是一本雜文集。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深思,風格卻又是黑色幽默的,讓人一邊笑一邊思考,這並不代表拋棄了嚴肅,話題是嚴肅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方式來敍述而已。王小波説過,他喜歡有趣的東西,所以他書中的人物始終都是笑着的,這是一種黑色幽默,可是他喜歡。我也喜歡。有人曾這樣説過:“《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充滿睿智的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是使人憂傷的幽默。”

在《我是哪一種女權主義》中重點提到了男女平等,是從心裏尊重他們,而不是當成弱勢羣體來進行所謂的關懷照顧,現在我國的男女平等雖然進步了很多,但還是有很大不足;不可否認,這一點西方國家比我們做的好。這一點在後面幾篇關於同性戀的文章,也提倡大家對弱勢羣體改善以前踐踏的態度,也指明瞭現在國人一種對不想看見的事物採取忽略的心理。而且説出了男同性戀存在的合理性,這個羣體的困擾,其在研究中也保持站在一個科學研究者的方位,用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調查分析這種現象。這也體現了作者堅持了科學精神,而不是情緒化的,不理智的。在《有關“給點氣氛“》《我看老三屆》《驢和人的新寓言》《愚人節有感》幾篇文章主要是呼籲大家保持理智,用一種笑話的方式來嘲弄失去理智的人所做的愚蠢事蹟,他是真正站在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觀點上的,這並不是套話,這幾篇文章裏的鬧劇讓人發笑,但當它成為現實,我們才知道失去智慧和理性是多麼可笑和悲哀。在《男人眼中的女性美》中,我覺得他主要想闡述的是自重,女性穿着要大方得體,也從男女平等角度上説明了女性自重的重要性,行為舉止應與身份符合。其中也説到西方年輕的小姐鮮有化粧,因為青春靚麗,中年人化淡粧,這樣大家都漂亮。而中國年輕的女孩們化粧,而中老年人卻破罐子破摔,這樣使得差距更大。我們的民族還是應該採取些措施來組織這種馬太效應的,無論你是貧富差距,還是精神方面的。

在寫到王小波自己對小説藝術無止境的追求和探索,我最欣賞的就是他那句“用一生的時間來追求藝術。”記得他在《沉默的大多數》中提到過“最後我發現還是我在家裏面寫小説最適合我。”他認為真正的好小説都是精心設計的,無論怎樣去分析都是合理的。就如杜拉斯的《情人》,從第一句到最後一句,無一不精。

作為一箇中國人,愛黨愛國愛人民。當今社會中,我們的國家經濟是發展了,可是精神上呢,是貧瘠的,很多人卻不願意面對現實,是的,社會存在決定的,如果我們都想改變的話,也不是多麼難的事吧!就像魯迅先生説的那句話,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2

有句流行語叫做“男不可不讀王小波,女不可不讀周國平”,還沒讀過周國平的書所以沒有對比,為什麼流行這句話我不清楚。網上查了一下,大概意思就是周的文章比較細膩和感性,王的文章比較機智幽默,所以女生會比較喜歡周的文章,而男生比較喜歡王的文章,也有説“男人要學習王小波的浪漫,女人要學習周國平的理智。”曾經認識一個男生的網名叫做“跪舔王小波”,我問他為什麼那麼喜歡王小波,他大概説王小波的文章比較瀟灑有趣。於是我便上網查了下王小波經典之作,《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等,百度了下《黃金時代》開始看電子書,看了開頭幾章覺得真是太無聊了,寫的都是什麼呀。於是從此不再讀了。

再次對王小波感興趣在一次公司旅行活動中,由於沒帶書所以找同事借書看,同事帶了一本雜文和一本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然後再次提起了那句流行語“男不可不讀王小波,女不可不讀周國平”,他説他是第二次讀王小波這本書了。於是我借了王小波的書開始讀起來,發現越讀越來勁。《我的精神家園》雜文類的文章比他的小説好看多了,書中他也提到説,有讀者給他打電話叫他別寫小説了,應該寫雜文,因為他的小説不夠正經。看來不止我一個讀者這麼覺得。我之所以覺得《我的精神家園》好看,是因為作者的雜文寫了很多關於生活現象或者一些觀點的看法,很多地方我覺得挺認同挺有啟發的。而且他在討論觀點的時候,運用正推反推、舉例説明等形式,字裏行間有趣且深刻,應該是有受理科生的影響吧,很多地方引用偉大哲學家羅素的話,對問題進行邏輯解讀,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書中有一章寫他為什麼要寫作的問題。眾所周知,水往低處流、蘋果往地上掉的自然現象,事情總是遵循着本來該有的方向發展,這當然是合理的,所以大多數人做選擇時往往會選擇容易發展的那個方向去靠。但是總有那麼一些人會逆着方向做選擇,例如他舉得例子,明知道登山是又危險又沒什麼實際好處的一件事,總有人要冒險去征服高山;像在美國有些人冒着被聯邦調查局調查的風險支攤賣托洛茨基、格瓦拉、毛主席等人的書;就像他自己本是一名理科生,在他自己看來當時他寫的東西一點也不熱門,不但掙不了錢有時還倒貼一些,但是他為什麼還要選擇寫作。類似這些現象他有趣地比喻成水往山上流、蘋果飛上天的現象。他表示理解這些人的選擇,這些人的選擇沒辦法解釋,畢竟如果所有人都是順流而下,最後總會在低窪的地方彙集,擁擠一起。他還舉了個例子,他認識的一位教授的女兒放着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獎學金不要,自費去一般大學的法律專業,後來法律掙錢比人類學家掙得多,這是舍小利而趨大勢,受小害而避大害。這章內容説的問題能讓我反思到生活中,在做選擇時有時候需要逆向思維,因為人本能是趨利避害的,隨大流是容易的,逆向思維確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突然覺得和投資上很像,順勢而為、物極必反。當然逆向思維是否正確還得看一個人的能力和眼光。

書中還有一章寫有關貧窮的問題。書中提到國外有位研究發展的學者説: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意思就是説窮人不單缺錢,就算給他錢了也富不起來。“生活方式像一個曲折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節,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用文化人類學的觀點看,這些細節加在一起就叫作’文化’。”“蕭伯納的《英國佬的另一個島》裏,有一位年輕人這麼説他的窮父親:一輩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隻豬,結果自己變成了一片土、一隻豬。”書中的這些話挺有啟示作用的。就像《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説的類似,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所以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真的很重要,曾有人説“讀書無用論“,讀書的實際用處是在於開拓人的思維。

其實最近寫公眾號,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我要寫公眾號?比如為什麼選擇去學習跳舞?在有些人看來好像都是吃力不討好,沒什麼實際用處,一不能帶來錢財,二費錢費時費力。而自己為什麼還要去做呢?下次再寫寫原因吧。

《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3

我十三歲時,常到我爸爸的書櫃裏偷書看。那時候政治氣氛緊張,他把所有不宜擺在外面的書都鎖了起來,在那個櫃子裏,有奧維德的變形記,朱生豪譯的莎翁戲劇,甚至還有十日談。櫃子是鎖着的,但我哥哥有捅開它的方法。他還有説服我去火中取栗的辦法:你小,身體也單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但實際上,在揍我這個問題上,我爸爸顯得不夠紳士派,我的手腳也不太靈活,總給他這種機會。總而言之,偷出書來兩人看,捱揍則是我一人挨,就這樣看了一些書。雖然很吃虧,但我也不後悔。

看過了變形記,我對古希臘着了迷。我哥哥還告訴我説:古希臘有一種哲人,穿着寬鬆的袍子走來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見他不在,就要過一塊塗蠟的木板,在上面隨意揮灑,畫了一條曲線,交給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

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塊木板,為曲線的優美所折服;連忙埋伏在哲人家左近,待他出門時闖進去,要過一塊木板,精心畫上一條曲線……當然,這故事下餘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木板,又取一塊蠟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畫在一條曲線裏,送給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現在我想,這個故事是我哥哥編的。但當時我還認真地想了一陣,終於傻呵呵地説道:這多好啊。時隔三十年回想起來,我並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此外,人有兄長是好的。雖然我對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也無異議。

長大以後,我才知道科學和藝術是怎樣的事業。我哥哥後來是已故邏輯大師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則學了理科;還在一起講過真偽之分的心得、對熱力學的體會;但這已是我二十多歲時的事。再大一些,我到國外去旅行,在劍橋看到過使牛頓體會到萬有引力的蘋果樹,拜倫拐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倫塘”,但我總在回想幼時遙望人類智慧星空時的情景。千萬丈的大廈總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愛好無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詩人,也許都體驗過兒童對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總覺得,這種愛好對一個人來説,就如性愛一樣,是不可少的。

我時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來思考問題,很多煩難的問題就變得易解。人活着當然要做一番事業,而且是人文的`事業;就如有一條路要走。假如是有位老學究式的人物,手執教鞭戒尺打着你走,那就不是走一條路,而是背一本宗譜。我聽説前蘇聯就是這麼教小孩子的:要背全本的普希金、半本萊蒙托夫,還要記住俄羅斯是大象的故鄉(蕭斯塔科維奇在回憶錄裏説了很多)。我們這裏是怎樣教孩子的,我就不説了,以免得罪師長。我很懷疑會背宗譜就算有了精神家園,但我也不想説服誰。安徒生寫過光榮的荊棘路,他説人文的事業就是一片着火的荊棘,智者仁人就在火裏走着。當然,他是把塵世的囂囂都考慮在內了,我覺得用不着想那麼多。用寧靜的童心來看,這條路是這樣的:它在兩條竹籬笆之中。籬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牛花,在每個花蕊上,都落了一隻藍蜻蜓。這樣説固然有煽情之嫌,但想要説服安徒生,就要用這樣的語言。維特根斯坦臨終時説:告訴他們,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這句話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從牽牛花叢中走過來了。雖然我對他的事業一竅不通,但我覺得他和我是一頭兒的。

我不大能領會下列説法的深奧之處:要重建精神家園、恢復人文精神,就要滅掉一切俗人——其中首先要滅的,就是風頭正健的俗人。假如説,讀者兜裏的錢是有數的,買了別人的書,就沒錢來買我的書,所以要滅掉別人,這個我倒能理解,但上述説法不見得有如此之深奧。假如真有這麼深奧,我也不贊成——我們應該像商人一樣,嚴守誠實原則,反對不正當的競爭。讓我的想法和作品成為囂囂塵世上的正宗,這個念頭我沒有,也不敢有。既然如此,就必須解釋我寫文章(包括這篇文章)的動機。坦白地説,我也解釋不大清楚,只能説:假如我今天死掉,恐怕就不能像維特根斯坦一樣説道: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也不能像斯湯達一樣説:活過,愛過,寫過。我很怕落到什麼都説不出的結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