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參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5W

要是心得體會中沒有一個合適的觀點闡述,就無法給人帶來更多思考,心得體會的寫作是可以讓自己的思考能力得到很好的鍛鍊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曾子文化心得體會參考7篇,供大家參考。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參考7篇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篇1

進入,通過工作體會,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學習,我深受感動,倍受鼓舞,也深刻感受到企業文化的博大。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理念,是企業的靈魂,它實實在在存在於企業中,是企業行為規範的準則,是企業和諧發展的力量,它充分體現了我們作為企業人的精神面貌。因此,一個企業只要存在一天,企業文化就同時存在。建設優秀的企業文化就是要用先進的觀念管理企業,使員工的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再先進的技術,如果沒有掌握在訓練有素而對工作充滿熱情的員工手上,也難以發揮作用。真正先進科學的企業文化,是能夠讓每一位員工認同企業目標併為之奮鬥的文化。正如集團董事局主席提倡的“我們要鑄就雄鷹般的團隊,要做敢於面對狂風暴雨的堅強人,要以百折不撓的信念和高尚靈魂問鼎人生最高點。”

20xx年初再次參加集團行政組織的學習,再次參加地產董事長對我們進行的企業文化學習培訓,通過自己的認真研讀,我深刻體會到企業文化同時也是人的文化,是組成團隊中任何個體素質的綜合體現,是企業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所以企業文化和員工的文化素質息息相關,提高員工素質和加強隊伍文化建設也應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第一要務。

我們要培養作為人的幸福觀,“人的幸福觀:就是當每位人回顧自己走過的滄桑之路,在惡劣環境下,在沒有五彩繽紛和鮮花掌聲的地方,在艱苦創業時,流下的辛勤汗水和成功淚水。”;同時要培養一支“我可以不偉大,我可以不成功,我不可以沒有責任。”的員工隊伍。“我們需要時刻做到“三大三小”:大的胸懷,大的膽略,大的追求;渺小做人,小事做起,小屈大伸做人”,只有這樣,人在董事局的領導下,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實現20xx年的企業戰略目標。

如何將企業文化落實下去,讓我們每一名員工都能深刻的體會到企業文化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性,使企業的目標以接力形式傳承並永續經營。只有當員工深刻的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符合企業文化要求的,處處以企業文化精神來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企業文化才能真正的發揮其最終的效果。企業形成了優秀的企業文化,也就為企業打造了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而這支優秀企業文化武裝起來的員工才是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的功能是鼓舞士氣,陶冶情操,塑造知識型員職工,培育奉獻精神,為提高員工的凝聚力、戰鬥力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持。而要實現這一功能,就必須不斷增強企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為我們員工接受企業文化,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同時我認為增強企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須解決好文化建設以人為本、為員工服務的問題。我們發展企業文化的目的,就是要為廣大員工提供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不斷滿足員工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企業文化建設,緊緊圍繞員工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才能真正把他們凝聚到企業文化建設上來。所以企業文化的學習,不是應付一次考試,不因幾次培訓而結束,應該長期堅持不懈的學習,不斷領悟,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人心,才能變成我們人的行為準則,才能成為人的創新動力。

我認為員工素質也可以用12個字來高度概括:思想、理想、道德、堅韌、紀律、創新。這也符合國家提倡的建設二十一世紀“四有新人”的理念。的企業文化是要培養我們員工樹立艱苦創業的思想,任何員工只有在工作中認認真真、實事求是、兢兢業業、知難而上、勇於付出、敢於創新,才能為企業發展作出貢獻,才能與企業共謀發展。

我們地產研究院20xx年的創新目標--40個專利任務,這也是考驗我們是否有勇氣勇攀高峯。當然科研需要付出,科研需要腳踏實地,只有堅定勇攀高峯的信念,才會激勵我們不懼失敗,不畏艱難的鬥志。正如董事局主席指出的“每一次成功的獲得,都有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需要付出痛苦的代價,如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我感覺到企業文化其中的內涵,是讓每個員工體會到“因您付出而感動,您因存在而精彩。”這凸顯了作為一個人的驕傲。在“人性、自然、和諧、友愛”的氛圍中,勤勞認真工作,快樂的工作,高效的工作。工作不是壓力,不是硬着頭皮的任務,它是我們的生活,把它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工作快樂,生活才快樂,才能把這種快樂當成一種習慣,進而才能快樂生活每一天。團結、務實是我們地產團隊基本要求,創新高效則是我們地產團隊為之奮鬥的目標。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通過我們廣大員工自覺履行做正確的事、正確的做事、把事做正確的工作作風,實現公司20xx年“一天一專利 一天一個億”的年發展目標。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篇2

這個人憑藉着他對藴藏了幾千年的中華歷史文化精髓的理解力和感悟力,孕育了《文化苦旅》這部令人驚歎不已的著作。

第一次與餘秋雨的文章邂逅是在國中學過的一篇課文《信客》,至使至今,我仍不忘《信客》刻畫的那個誠信無私善良厚道的信客形象。他表達出來的文字也是給人一種質樸典雅精闢而暢達的感覺。

拿起《文化苦旅》,我的心情是沉重而有壓力的,文化苦旅顧名思義,這一條文化苦旅是艱辛的。一改以前的輕鬆瀟灑,文字多了份蒼老和沉重。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餘秋雨説: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引發人生滄桑感。倘佯在歷史的海洋中,他深深地陷入了他的思緒中,因中華民族文化的興衰得失而或喜或悲。

廬山,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在這裏詮釋了它的價值意義。

一個曾經古文人們寄情療心的佳景,像一個埋藏着千年祕密的滄桑老人。從走向三疊泉的漫漫山道上,我產生了大容鑄感到誰也沒有逃開,反都抬起頭來仰望,沒有感歎,沒有議論,默默的站立着,袒示者濕淋淋的生命。這是它的`魅力,瀑布的狂暴雄偉,甚至是浩浩蕩蕩的氣勢,不止衝擊了作者,也震撼了我的心魄。他説,文人也萎靡柔弱,只要被這種奔渾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結果就在這看似平常的佇立瞬間。人歷史自然混沌地交融在一起了。

在道士塔中,我體會到作者對文物遺失的痛心與憤懣。在陽關雪中,作者尋陽關,憶王維,感受歷史的悽美與哀傷。在沙源隱泉中,我彷彿看到作者站在鳴沙山上,俯瞰月牙泉,眼中滿憐惜與驚訝,然後心中鳴起了天樂般的梵唄。

苦旅,不是身體上的勞累,而是思想上的跌宕,是作者對於文化的思索和追求,以及一種對於逝去的苦澀的回味。他説,我不敢對我們過於龐大的文化有什麼祝祈,卻希望自己筆下的文字能有一種苦澀的後的回味,焦灼的會心,冥思的後的放鬆,蒼老後的年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靜下心來,將文化含在嘴裏細細的咀嚼,也是別有一番滋味的。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篇3

我愛書法,不僅愛它的結構,還愛它的外形,意境。甲骨文,金文……這些象形文字的演變,是一種希望,是中華文明永久傳承的希望;是一種寄託,寄託着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更是一種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積極向上的精神。

我喜歡他們的結構。我有時看到花體的英文,會對它甚是喜愛,那用鋼筆巧妙拼湊的美麗曲線,實在令人對其讚歎不已。但是,這些英文始終是由一個個字母構成,單看一個字時,只會因為其形式的優美而喜愛,不會想到更深遠的意境。而漢字卻不同了,看以前的古文時,就算從未接觸,也可以根據其意境將其含義猜個八九不離十。那是一種漢字中的意境,意境中的詩,詩中的山水畫。看看用毛筆寫的“一”字吧,要是仔細看看“書聖”王羲之的“一”,你就會發現那不同尋常的美。毛筆輕輕一頓,收筆一提,就造就瞭如此美麗的漢字。它的結構單一它的結構單一,就是簡簡單單的一橫為何給人一種用千言萬語都無法描繪出來的感覺呢?似乎無法將其強硬地安在一個形容詞之上。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它的強大魅力!

我還愛它們的外形,意境。你看,那簡簡單單的筆畫,是那麼優雅,細膩,又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般的壯闊。簡單的漢字在書法家們靈活的筆下行雲流水,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似一汪清泉從山澗流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當我用眼睛仔細的欣賞這字時,彷彿被這小小的字帶到了一個奇異而美麗的地方,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一般閒適;有“更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一般的不捨;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般的孤寂……一個小小的漢字,竟有如此深遠的意境。這,就是中國書法,這就是中國書法的強大魅力!

現代化的風謿洗去了糟粕,但也在侵蝕着中華文化的精華。朋友,也許你已經很少寫字,更不用説寫毛筆字了,也許你經常用手敲擊着骨幹的鍵盤,目不轉睛地盯着熒光屏,不妨去看看名家的書法,再親手臨摹一下,你一定會重新熱愛漢字”體會到中國書法的魅力。讓我們從新拾起蒙塵的筆,一同書寫中華文明的美麗畫卷吧!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篇4

對於傳統文化,我最開始以為就是學生時代學習的“之乎者也”,但當我真正接觸時我才感受到它的魅力之大。剛開始,看到董事長、汪總、秦總等其他各位領導學完傳統文化後的變化,我內心非常期待這次傳統文化學習的,但是呢,聽説6天的課程壓縮到4天、特別是看到作息時間表的時候,我就產生了抗拒心理,抗拒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我覺得中華傳統文化本來就博大精深,4天的時間能學到什麼東西,用老師的話説就是如果把傳統文化比作一個人,那麼在我看來四天的學習可能連這個人腳趾甲裏面的灰都比不上;二是我覺得在科技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花精力去學習幾千年的封建文化“古董”,就是在浪費生命,跟不上時代潮流的步伐,只是重蹈封建思想覆轍。懷着較勁找茬的心態呢,我就開始了四天的培訓,但是結果卻讓我又恨又喜,恨是因為相見恨晚,喜是因為如夢初醒。四天的封閉學習使我這顆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澱和洗禮,也給我的心靈也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更重要的是讓我明白了兩點,也是我這次學習傳統文化的收穫,非常非常重要的兩點:

1、知道我以前錯哪了;

2、知道我以後怎麼做了?那麼先我就談談我的第一個如夢初醒:

我的第一個如夢初醒就是對孝、忠、禮的重新概念:

很多人都説孝那誰不知道啊?以前呢,我也是覺得我非常懂孝,就覺得自己挺孝順父母的,有時發工資了給爸媽打點錢,有時他們需要什麼東西的時候,網上給他們一買郵回去,或者回去的時候買點吃的、用的,從小到大也非常聽我爸我媽的話,爸爸媽媽讓去幹的活也都會去做,而且我這個人不抽煙,不酗酒,不賭錢,自我感覺也沒有好吃懶惰的惡習,我總覺得在同齡人中做的挺好了。但是學習了傳統文化以後,我覺得我就是老師口中所説的那個妖怪。我想起了我20多年從來沒有給我爸我媽洗過一次腳;想起了我高中的時候,在學校打架鬥毆、晚上去網吧上網玩遊戲;想起了我大學時拿着父母的血汗錢渾渾噩噩的活了四年;想起了自己那第一次和我爸抬槓、吵架;想起了我媽每一次嘮叨的時候,我總是很不耐煩。從來沒有注意到我媽眼角的魚尾紋越來越深,皮膚也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好;我爸的腰不知何時已經直不起來了,眼睛也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光芒。儘管我很不願意承認,但是我卻不得不承認:他們真的老了。

課堂上肖老師説孝順父母就是想父母之所想,給父母之所需,所以我對孝的理解就是做好以下三點:

1、孝就是愛惜自己。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記得小時候,經常喜歡下河洗澡,因為安康河特別多,但是我媽不讓我去,只有她去河裏洗衣服時才帶上我,有一次我就偷偷去了,結果第二天着涼生病了,起都起不來,整個身體都是軟的,難受的我直哭,那時我媽就做我牀邊也哭,她就坐那邊哭邊説:難受也沒辦法啊,如果我能替你難受就好了。就是這句話我記得特別深。所以説身體是父母給的,不是我們自己的,那是咱們行孝的工具,如果咱們抽煙、喝酒、打架、違法犯罪、和別人生氣等等做出一些不愛護自己的身體的行為,使身體有絲毫損傷,讓父母擔心,這就是不孝。

2、孝就是養父母之身、父母之心、父母之志。養父母之身就要關心爸爸媽媽的冷暖、温飽,要時時刻刻去關懷爸爸媽媽的身體,年紀大了所以平常要多叮嚀他們不可以吃太鹹,不可以吃太油,要多吃蔬菜水果等等,每年能帶他們去醫院檢查一次身體,抽時間應該去研究一些正確的養生之道,讓爸爸媽媽的晚年生活可以不用藥物來度過。養父母之心就是恆順爸爸媽媽的心,就是要時時能夠關注到爸爸媽媽的心情,主動陪爸爸媽媽吃頓飯,做點家務事,聊聊天,讓爸爸媽媽不再為咱們操心,這就是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呢?就是做子女的給爸爸媽媽增添了光彩,為家族光宗耀祖,讓爸媽臉上有面子,因為在爸爸媽媽的眼中,他們一生的成就就是看見咱們有出息,這就是養父母之志。所以,我們在企業一定要好好上班、努力工作,只有拿到成果,才有能力養父母之身、之心、之志。

3、孝就是不能等。有人説,那就等我拿到成果、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時候,再去孝順父母,其實不然。在我上大學時,我加入了青年志願者協會,有一次我們社團組織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那時候因為我們社團經費不怎麼多,就買了一些水果、米、面、油等日常用品去,一行三十多人就去了敬老院,最開始我以為那些都是無人贍養的老人,去了之在和老人交談過程中,我才發現其實他們大部分都是有兒女,但是由於兒女太忙所以只能委託敬老院,有的老人已經連續好幾年沒有看見子女。我們給老人們剝香蕉、喂水果、演節目、幫忙做飯。臨走時,那些老人們眼裏含着淚花把我們送了很遠很遠,我在想他們的兒女就算是億萬富也不過如此吧,這個在我空間都有照片……所以説其實孝是隨時隨地存在着的,也許是偶爾的洗一次腳,也許是偶爾身邊陪伴的身影,也許是一個問寒問暖的電話,不見得贈與爸爸媽媽錢財萬貫就是孝順,也不見得給他們買一個幾十塊錢的小禮物就是不孝,雖然他們嘴上説亂花錢,其實他們心裏是特別的高興,最重要的是我們在行動,爸爸媽媽年紀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嘮叨,但是我們

千萬不要嫌他們煩躁,陪他們説説話,聊家長裏短,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就像歌曲裏唱的“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不所以留下人生的遺憾就是的孝。

有人説,你説的第二點和第三點就是自相矛盾,既説是努力工作才有能力孝養父母,又説是孝不能等,要多陪陪他們。其實這兩者一點也不衝突,為什麼這麼説呢,古話説“物極必反”,而且咱們中國的“陰陽五行説”裏也特別講究的就是兩個字—平衡,這個平衡也就是所謂的道,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道,太陽東昇西落也是道,火車脱離軌道就會車毀人亡,飛機脱離軌道就會迷失方向道就是在正確的道路上做正確的事,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所以説盡孝既要努力工作,又不能等。

那麼孝、忠、禮三者又有什麼關聯呢?孝道分為大、中、小三類,小孝養之父母,中孝報效國家,大孝敬之天地宇宙。所以在家行孝、在企業盡忠、在社會有禮,這才是所謂真正的孝道。

我的第二個如夢初醒就是對工作的重新定義:

對於剛剛畢業一年的我來説,不知何時已經忘記畢業時的豪言壯志,更在蹉跎歲月中泯滅的曾經書生意氣、揮斥方遒。記得剛進入蓮花時,自己把未來的規劃做過無數次推敲與肯定,卻從來沒有想到會被時間這個小人吞噬了一切,在我的每一個筆記本的第一頁我都會寫一句話“我不是在幹工作,我是在幹事業”但是結果卻恰恰相反。

我的第三個如夢初醒就是對義工的重新概念:

我的第四個如夢初醒就是對自己的重新定位:

四天的學習正本清源,智慧煥發,四天的學習心懷感恩,棄惡揚善,四天的學習反躬自省,明示人生,四天的學習雖然疲憊辛苦,但是卻碩果累累。有人問我,你到底收穫了多少,其實我自己也説不清楚,我敢説的就是:知道我以前錯哪了,知道我以後怎麼做了!學習完傳統文化後,我喜歡把我收穫的成果,比作紀檢委,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在以後的人生中,我所做的每一件事,在我

自己的內心會給它一個最準確的判斷:它是對,還是錯。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身體力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世俗所奴役,把知道和做到之間的落差降到最低,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再次感恩企業、感恩華學恩學、感恩老師、感恩義工、感恩學長。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篇5

企業文化的作用在哪兒?説到底,恐怕在於提高企業的品位、提升員工的素養。這就要求企業文化要重“三品”,即品質、品格與品行。

企業文化的品質,主要體現在企業的價值理念。價值理念即價值觀。價值觀是個“總開關”。它不僅反映一個企業立身處事的信念、傾向、主張與態度,而且對企業起着行為取向、評價標準、評價原則和尺度的作用。企業的這種價值理念,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企業要奔向哪兒、目標是什麼?員工要成為一支什麼樣的隊伍、願景是什麼?這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綱”。只有綱舉,才能目張;只有企業品質好,才能經得起風吹浪打,耐得住時光磨礪。

企業文化的品格,主要反映在企業的精神支撐。精神支撐即企業的精神。精神是一種意識。意識不僅能反映客觀世界,而且能反作用於客觀世界。所以,精神具有能動性,其表現在於有活力,即“龍馬精神海鶴姿”;其本質在於能超越,即“今勝於古,後勝於今”;其境界在於“與天地合一”,即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企業發展與“綠色”共行。企業的這種精神,源於企業走過的路,發展於企業正在走着的路,同時,又激勵着企業將要走的路。這種精神,是一個企業的品性風格,體現着一個企業的精氣神,預示着一個企業的明日興衰。

企業文化的品行,主要彰顯在企業的行為規範。行為規範即企業員工行為的準則或原則。無疑,作為企業的一名員工,既有其傳統的行為或遺傳的行為,又有其情感的行為或即時的行為,更應有其目標的理性行為或價值的理性行為。要保證企業既定目標的實現,就應該制定並遵循目標的理性行為規範;要保證企業價值理念的實現,就應該規定並執行價值的理性行為規範。這種目標與價值的理性行為規範,既表現在立身處事上,又表現在行動舉止上,還表現在姿態風度上。這種行為規範,是企業價值的心靈取向,是企業心靈的外在表現,是企業要達目標的理性選擇。

要使企業文化的品質、品格、品行得以實現,僅僅靠知曉並提出企業的價值理念、精神支撐、行為規範還不夠,必須要有相應的方式方法。這個方式方法,不是靠讓廣大員工死記硬背某些提煉出來的概念、條文,而是要讓廣大員工理解並能自覺執行這些理念、精神與行為要求。要做到這一點,員工最喜聞樂見的是靠大家“化”大家,即從員工中挖掘出典型案例、提煉出典型格言,從而用講故事的方法、用員工格言的方式使價值理念形象化、精神支撐口語化、行為規範具體化,以達到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用身邊的人提升身邊的事的效果。

企業文化的品質、品格、品行,一言以蔽之,是企業的品位。企業是一個經濟組織,同時,作為社會上的一個單位,又可以説是一個社會組織。是經濟組織,就要賺錢。賺錢要有道。黑心錢、昧心錢不僅不能賺,還要與之作鬥爭。是社會組織,就要負責。不僅對企業內的員工負責,還要對與之關聯的供貨商、分銷商、社區負責,更要對養育自己的消費者和使自己安身立命的國家負責,做到既要承擔好公認的職責,又要勇挑各方期待的職責,從而使企業“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也就是説,通過重企業文化的“三品”,不僅使企業強,更使企業“香”,且香“飛”千里,行得遠、走得久。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篇6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國小生秉持的信念。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而古詩文就是這當中的一朵奇葩。古體詩一般又稱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的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詩是四個字一句,五言詩是五個字一句,七言詩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詩和七言詩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國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啊!

而《論語》,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國禮儀文化的名著。《論語》有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中國現在發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例如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戰車,戰馬和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作為國小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什麼弘揚文化的事蹟。但是,我們從小接觸這些代表着中國文化的東西,就是在傳承,繼承!這種文化,代表着我們的民族精神!

祖國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繼承,傳播下去!

曾子文化心得體會篇7

今年7月26號到硯山民族中學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通過學習傳統文化特別是《弟子規》,很受教育。最大的體會就是:做人必須孝敬父母。國以人為本,人以德為本,德以孝為本,所以孝是基礎。知恩圖報,尊老愛幼,待人誠懇……這些優良的傳統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感恩給我們生命的人、感恩給我們知識的人、感恩給我們衣食的人、感恩給我們住所的人、感恩曾經批評過我們的人。將別人的愛永記於心,把別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動別人。

每天早晨,大家都很早起來,老師在國旗下教我們做操,鍛鍊身體,學習的人排滿了整個廣場,大家一起舒展身姿,享受早晨空氣,所有的清新一直深發到了心底。早操過後,安排我們用早餐,人卻很多,但聲音不會嘈雜,不會發生插隊的現象,大家都井然有序,彬彬有禮,每個用餐的人心情都非常的愉悦,享受着這些美好。老師用餐過後,大家稍作休息後,我們排隊走進教室,朗誦《弟子規》、《孝經》,聲音洪亮,響徹心底。晨讀過後,聽老師們講課。這幾天的生活就在吃飯和聽課中反覆着,但是沒有會覺得單調,因為有精神食糧陪伴在我們,有這些大德,大智慧與我們相伴,只會覺得生活中充滿了美好,充滿了人和人的友善。

中華傳統文化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的,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他包括思想觀念、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內容。通過這段時間對《弟子規》和《孝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為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為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為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説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説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説得多,不如説得少,説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面對學生,要為自己説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説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説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學生們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承載着教書育人的重任,更要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有相應的傳統文化根基和藝術修養,不但能把文章中所藴含的美的東西闡釋出來,還能激發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這樣才能真正實新課標的所要求的“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做為為一名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表率。要求學生背誦經典美文,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堅持與學生一起背誦,要求學生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首先就要做先人後已。傳統文化凝聚了五千年來所有人的智慧,我們的先輩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素材,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把傳統文化學好?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把它運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讓中華傳統文化代代相傳。

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悦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學古不泥古,我們要將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精神,融入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去;以傳統文化規範自己的言談舉止,用傳統文化寬撫我們的內心,讓傳統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只有與時代結合,運用到生活中去,傳統文化才是活的,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於不敗之地。我相信五千年祖輩的智慧會在日益強大的中國和富有創造力的中華兒女的傳承和發揚下,在世界文化之巔閃爍出屬於中華民族的智慧之光;讓世界見證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與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