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最新《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5W

看完《萬曆十五年》,你或許會明白明朝走向沒落的原因,計的看完之後寫一份讀後感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哦,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最新《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2022最新《萬曆十五年》讀後感範文三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1

在閲讀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紮紮實實地從史料走中來,有着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才會擁有獨特的見解。在後記中他這樣解釋他歷史觀的來源:“大歷史觀不是單獨在書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僅是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領悟獲得的。

我的經驗,是幾十年遍遊各地,聽到不同的解説,再因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體現出來的。”可見這本書不是一個僅侷限於書本的學者所寫出來的作品,而是融入了作者本人經歷和感受的作品。在書中,作者常常批評“道德代替法律”這一點。

明朝時,中央集權已經達到了高峯,廢除丞相制度,文官集團日益強大,但是軍隊建設卻極其落後,依靠多次翻修的城牆鞏固國防,待倭寇入侵才開始培訓新兵。天下的奏摺,評判的標準則僅僅依靠仁禮道德,沒有強而有力的法制建設,文官集團越發強大,卻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叛亂、異族的興起,最終走向滅亡。

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古以“禮”為尊的國度,從民風淳樸的先秦、百家爭鳴的春秋、詩詞盛行的唐宋,甚至是大部分民族的傳統文化已失傳的今天,傳統道德的滲透力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它就像是手錶中的齒輪,在歷經時光歲月的磨損之後,終於在運作中發出了不和諧的噪聲。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2

黃仁宇先生以大歷史觀集會考察明朝歷史,通過前期大量閲讀史實資料及學術研究資料,綜合個人歷史研究成果,一舉將明朝興衰的前因後果擺在一起斟酌,最終將明朝的歷史節點聚焦於一個看似無關緊要實則暗藏玄機的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中一直提到這一年是無關緊要的,卻在黃仁宇先生從不同角度對關鍵歷史人物的融會貫通地剖析之下,顯示着這一年的不平凡——以各個關鍵歷史人物最終不幸的歸宿,暗示着明朝最終歷史走向——文官集團以孔孟道德作為立國之本,越來越僵化的政治體系與落後的法制體系,社會發展尋求不到創新的途徑,即使有,也總是被大環境所扼殺:

萬曆皇帝因個人之力無法抵抗固化文官體制而不再熱衷於國事的退變、張居正鴻鵠之志以及先明政治手段與策略的落空與死後被反、申時行勉力維持文官之間平衡的無奈、海瑞作為最廉潔最死板清官獨自硬抗沒有法律支撐的土地糾紛、戚繼光有志規整強化軍隊建設卻屢遭文官壓制的無力、李贄欲尋求個人自由卻始終受限於傳統道德的壓抑,每個歷史人物的不幸都能印證明代的社會思想之僵化,終將終結為努爾哈齊及其兒子所取代。

還有點奇怪當時的傳統觀念會認為文化與政治與生活不能同時繁榮?有一個很獨特的歷史觀點,“文”與“質”的關係。哲學家李贄發現文極必亂,亂而後治,由重文轉重質(“質”保障人民生活質量)。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3

九五之尊,受人牽制——讀《萬曆十五年》有感

天子之重任,在於其肩上也;天子之任命,在於其臣下也;天子之無奈,在於其內心也。

—題記

記憶中的天子,記憶中的皇帝,是穿着嵌着玉龍的皇袍,帶着串着一條條珠子的皇冠,高高在上地坐在列主列宗所傳下來的皇位上。他的一個指令,所有人都要聽之任之,甚至他的每一句話都是聖旨,代表着上天的指令。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去,這一切都是表面現象。深藏其中的懸祕,是他才能無法施展的無奈,是他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他人的關注,是他的私生活受到他人的干擾。

皇帝,這兩個字眼讓人聯想起的便是“九五之尊”這四字。那麼,你肯能會問,即是九五之尊,那麼他會受誰牽制?有怎樣牽制呢?其實,皇帝受臣下牽制在過往朝代中不少,但是過往朝代的皇帝好像都能選擇出正確的決定。李世明之時,雖有多數官臣進諫,但那隻能算得上是建議與指責罷了,李世明也會聽從臣下正確的建議而採取措施。而萬里在任時卻與之不同,萬曆很小的時候就上任了,受着臣下的輔佐,所以官臣進諫已經算不上是建議,而是帶這威脅之意。

明朝時代是極重視禮儀和儀式的,明朝時也是主張以道德、倫理治國,而不是以法制國。早朝和午朝是明代以來特例獨行的,早朝過往的舉行是風雨無阻,禮儀也極其講究,到了萬曆之時才被罷免了。而經筳是皇帝不可免去參加的一種儀式,經筳是通過講歷史來勸諫皇帝。雖極為繁瑣,但萬曆皇帝仍作為學生未缺席過。

轉折發生在張居正死後以及立嗣問題上。作為皇帝的老師兼首輔張居正先生,生前有着功名,用自己的權利壓制一切反對他的勢力。死後,各種污名被清算,受賄賂,動搖皇帝的決策,各種罪名使皇帝對自己的老師連一點的敬仰之情都不剩。立嗣的爭執,萬曆想要“廢長立幼”卻不能直接提出,萬曆便一拖再拖,最後不得已,只能聽從文官的安排。經歷了各種變故使萬曆看透一切,本對生活無熱情可言,現在只對生活充滿厭倦,他開始消極的方式對待,以無為治國。最後他連經筵也不出席。受阻之後,他便不再出紫禁城一步。其實,歸根結底是因為文官集團出現了“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小事倒有人誇薦”仗權欺人的形式。最後受苦的還是普通老百姓,以致出現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一種局面。

這樣的皇帝這樣的九五之尊,所以多人羨慕,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其實,作為老百姓更為好些。雖沒有九五的權利,但有着柴米油鹽簡單的樂趣:雖沒有九五之尊高高在上的霸氣,但有着自己內心的自由。雖被稱為庶民,但也有着貧窮的快樂。

這樣的皇帝這樣的九五之尊,所以多人羨慕,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九五之尊,並不是最完美的,因為皇帝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九五卻是處處受絆。

權力與羈絆,永遠都是關聯在一起的,當你想要擁有權利識別忘了還有約束在你身旁,“簡單就好”,“且行且珍惜”,這兩句話是我們經常所説的,這兩句話也是在告誡我們滿足當下的生活。